我铁哥们的父亲去世了,我跟着哥们一起披麻戴孝,跪着磕头合适吗?

萌百乐童


农村拜把子的兄弟,父母死后用不用戴孝?

什么是拜把子?拜把子就是:君父既吾父,君仇是我仇。

但这里有两种情况,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那么,这两种情况是什么呢?

咱们分开来说。

一:同村拜把子兄弟

说实话,拜把子这种事,现在不多见了,以前在农村有很多,几个人对脾气了,或者在村里从小玩到大,于是有人提议拜把子,别人多半也会欣然同意。

于是,几个人学着电视里面,点几根香,扑通跪下,学着电视里喊几句口号,什么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啥的。

一番口号喊过后,多半就会有人提议喝点,大家也同意了。

几个人提点啤酒和白酒,简单弄几个菜,坐下喝着喝着,有人庄严的出去上厕所,有人不知道想起了什么,突然就伤心了,有人站在窗台边上,用自己这辈子都没有过的严肃表情唱《这一拜》,有人躺在床上,憧憬着电视剧里那些结拜兄弟的种种神奇过往……

等喝完,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但从此,几个人心里亲近了,总觉得有种神奇的纽带把他们给无形的连在了一起。

不过,等到这群人中,有一个的父母去世了,尴尬就来了。

因为农村是个半封闭的社会,大家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而且村里又极为注重辈分。

自己拜把子的兄弟父亲死了,自己去披麻戴孝吗?如果不去,拜把子的意义何在?如果去了,按辈分,兄弟的父亲该喊自己叫“爷”。这样去哭,别说自己尴尬,自己老爹也不能答应啊!

那怎么办?

村里想的办法是:发孝服,但不强求穿,老人出殡时,自己想自己的辈分,如果能趴前面哭则可以,不能的只需要跟在灵车一边就行。

这完美的解决了尴尬,所以农村人的智慧真的是让人惊叹。

这种的是可以跟着灵车的,但下面的,就必须要披麻戴孝的哭了。

二:外地的拜把子兄弟

很多农村人长大后会外出,社交能力强的,就会结识很多朋友,脾气对了,磕头拜把子的也多。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理解这个拜把子是干嘛的,就是结为异性兄弟,从此以后,就成兄弟了。什么是兄弟?爹娘换叫,儿女改称。

既然是这样,拜把子兄弟的爹,也就是自己的爹,拜把子兄弟的爹死了,就跟自己爹死了是一样的,需要披麻戴孝,需要灵前痛哭。

所以,某人家里老人去世,如果是外地朋友来了趴灵前哭,那肯定是拜过把子了,给孝服的人也会询问确认,然后给一套孝子的孝服。

总结:拜把子是从古时候就传下来的一种习惯,中国人又喜欢结交朋友,所以拜把子没有什么不好的,只要不是聚集在一起危害社会,这种现象就会一直存在。

最后要说,题主看自己是什么情况而定,能哭则哭,不能哭也不丢人!

农村拜把子的兄弟母亲去世,要不要戴孝帽?

在农村拜把子兄弟特别多,拿我哥哥来说,他有十来个拜把子兄弟,一到了过年哥哥的拜把子兄弟来家里拜年,十多个男的我往家屋里一站,原来很空的屋子瞬间就会觉得特别拥挤,以前他们过年都是在家里聚会,每次聚会都要找帮手来做饭,还好这几年都去饭店聚会。在农村拜把子兄弟虽然没有亲兄弟之间关系那么近,但是不管谁家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去帮忙,这不前段时间哥哥的拜把子兄弟的妈妈去世,哥哥也是披麻戴孝待了三天才回家。

既然小辈的是干兄弟,那么干兄弟的爸妈便是干爸干妈,在干兄弟的母亲去世后,在我们这里有干儿子也要披麻戴孝的习俗,但是只是戴孝帽穿孝衣,但是不能像亲儿子一样穿孝鞋,头白根不白,这样别人能一目了然看清楚自己和逝者的关系,自己虽然和逝者的亲儿子一样履行儿子的义务,但是姓氏却不一样。

前些年在我们这里很多人都会拜把子,比如我哥哥的拜把子兄弟都是他们的小学同学,岁数相同,又都在同一个村子里居住,所以平时来往的特别的密切,虽然现在有很多人会在县城买房子在县城定居,但是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大家都会赶到。

在前几年妈妈生病在医院住院,虽然哥哥并未通过他那些拜把子兄弟,但是在大家知道以后,都带着礼物来看望妈妈,妈妈当时还说,这以前看着个个都不着调的人,长大了个个都挺懂事。后来妈妈听说谁家有人生病,也会叮嘱哥哥多带点东西去看望。虽然不是亲兄弟,但是个个比亲兄弟还亲。

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不同,在我们这里拜把子母亲去世后,拜把子兄弟是要穿孝衣戴孝帽却不穿孝鞋,你们那里是怎么样的呢


情感驿站奇哥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们几个兄弟从小撒尿和泥长大的,几家父母也都很照顾。到现在应该有二十多年的交情了,一家是独子,后来患病没了,那家老人过了几年也走了,走的时候没儿子送钟,他们村的人都指指点点。我那朋友几个跟家里说了一声,就去祠堂领孝服了!代他们兄弟给他爹送终


用户7279284386352


咱们分开来说。

一:同村拜把子兄弟

说实话,拜把子这种事,现在不多见了,以前在农村有很多,几个人对脾气了,或者在村里从小玩到大,于是有人提议拜把子,别人多半也会欣然同意。

于是,几个人学着电视里面,点几根香,扑通跪下,学着电视里喊几句口号,什么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啥的。

一番口号喊过后,多半就会有人提议喝点,大家也同意了。

几个人提点啤酒和白酒,简单弄几个菜,坐下喝着喝着,有人庄严的出去上厕所,有人不知道想起了什么,突然就伤心了,有人站在窗台边上,用自己这辈子都没有过的严肃表情唱《这一拜》,有人躺在床上,憧憬着电视剧里那些结拜兄弟的种种神奇过往……

等喝完,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但从此,几个人心里亲近了,总觉得有种神奇的纽带把他们给无形的连在了一起。

不过,等到这群人中,有一个的父母去世了,尴尬就来了。

因为农村是个半封闭的社会,大家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而且村里又极为注重辈分。

自己拜把子的兄弟父亲死了,自己去披麻戴孝吗?如果不去,拜把子的意义何在?如果去了,按辈分,兄弟的父亲该喊自己叫“爷”。这样去哭,别说自己尴尬,自己老爹也不能答应啊!


俺是梁山人


你把他的父母当自己的父母,他就会把你的父母也当自己的父母。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422400008def730757ca\

创业锋哥


有什么问题?我发小是独子,和他从五岁开始认识,一起玩一起长大。后来搬家,隔得两小时车程,每年过年我第一家就是去他家里。我正在出差时发小打电话说叔叔突然病故,我连夜赶回去。叔叔在家里病故,所以就在家里设灵堂。我打电话和老婆说了,让她第二天早上再过来,我晚上就在灵堂里守了一夜,老叔就在边上,我一点都不怕。第二天发丧,发小捧排位,我捧着老叔遗像上山。老叔和老姨从不把我当外人,将心比心,这是缘分更是情意!


昭之翼


我们三个发小结拜兄弟,谁的父母有病谁家里有事,另外两个必定会到。因为都是一个小县城,彼此父母也都熟悉。我和其中一个都是家里唯一男丁,另一个家里四个兄弟。我们的感情跟亲兄弟一样亲。那年发小母亲4月30去世,我当时已经筹备好五一的活动了,报广都打了临促也请了,得知噩耗二话不说买机票回老家。跟发小一起披麻戴孝磕头,彼此的家人早就认同我们兄弟式的感情了!说实话,钱可以再挣,但婚丧嫁娶造房修屋这样的大事,我们都是有钱捧钱场,没钱捧人场!


易经国学工作室


就算做善事,积公德吧。福祐全家。。。

我同学的对门家两个女儿,平时关系也可以。后来对门的父亲工地意外死亡,我同学帮忙捧遗像送骨灰回去老家,我们都以为同学和对门家女儿有故事,后来也没有什么事。。。现在我同学生意很好,日子无忧。


甯149123490


如果是没拜把子的不需要。如果是,那可以,不这样也可以,但是进奠,排位置时你的礼是得给你用儿子的礼。举个例子,我爷爷的把兄弟去世(我爷爷早已去世)我爸去奔丧,我爸快60了,就是应按照儿子礼头奠,结果主家儿子主丧不知道有这个把兄弟没给我爸安排头奠只按普通人待客,喊我爸时我爸生气就没去,当时现场就问怎么回事,一问是老一辈十二把的把兄弟。当时追过来赔不是


捕鱼儿


理论上是可以的。

以前老人去世,披麻戴孝打幡的人都有严格的限制。因为以前那个时代太穷,涉及到老人去世后的家产瓜分,所以不能不严格。

现在没有这么多讲究了。以前我们这里老人去世,儿子都穿孝衫,由长子打幡。但问题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儿子怎么办?所以由女儿穿孝衫打幡也屡见不鲜了。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因为时代在发展、在进步,情况在改变,必须与时俱进。

我二姑育有三女,她去世时,我二姑父跟我母亲商量,让我为二姑穿孝衫。因为他们没儿子,而且二姑父也是独子,他也没有侄子。二姑生前最疼爱我,视若己出。我母亲和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用我母亲的话说:姑妈,姑妈,姑姑就是妈!这有什么?

至于题主所说,如果你铁哥们和家里的老人无异议,那完全可以,没毛病。


朝天阙1


现在人都不太讲究了,我现在50多岁,在我们不到二十岁时,拜把子老大的父亲去世,当天在家的众兄弟都去帮忙,…晚上问大管总礼节事,管总说

:拜把子和义子亲儿子一样行大礼,穿孝不披麻,孝帽比亲儿铰个缺口,另备花圈礼盒便炮帐子,行二十四拜大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