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那些不被认可的“女尼”们

在泰国街头,常会看到一些“白衣僧人”。

看惯了泰国僧人醒目的橙色僧衣,这些“白衣僧”的画风会显得格外清新而低调。

白衣僧们,低眉顺眼地,站在地铁口排队的人群之中,温柔宁静地,坐在曼谷移民局的等待区里。

身上没有一丝不可侵犯的威仪,高人一等的气场,仿佛百草丛生的山野间,一朵安宁寂寞的白色野花,微风中一个不留神,便会忽视僧人们的存在。

泰国,那些不被认可的“女尼”们

走近看,你会发现这些“白衣僧”与普通泰国僧侣截然的不同。

她们都是女人。

泰国,那些不被认可的“女尼”们

泰国有“尼姑”——或者说“比丘尼”——吗?

你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至于人数,有人说是一万多人,也有人说是一百多人,也有人说是零人。

因为,在泰国,这个“千佛万僧之国”,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讲,实际上没有一个真正的“比丘尼”。

佛国无尼姑:

“没有名分”的泰国女性出家人

都知道,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

超过95%以上的人口,是“佛教徒”。君王本人必须是佛教徒,他所统治的王国也必须倡导和支持佛教。

君主、国家、佛教是这个国度“三位一体”的支柱,无论你质疑和冒犯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会在灵魂上被踢出泰民族的行列,被视为泰国的敌人。

在民间,佛教深深融入了泰国人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小学生还没开始学习国旗有几种颜色,便要背诵悉达多王子的本生故事。教育、文学、舞蹈——甚至经济学都要和佛教强行挂钩。

每一个男子如果一生中没有出过一次家,他不但不被视为一个完整的成年男子,也无法用无上的功德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总之,不出家,这条汉子都算是白养了。

泰国,那些不被认可的“女尼”们

然而,女性的境遇,却截然相反。

在这样一个“不出家不是泰国人”的国度里,女人却就是不能出家。

或者更确切地说,可以在“实质上出家”,可以在寺庙里为正牌的僧侣们端茶倒水;但是却无法获得一份正式的传承,无法得到一种平等的名分,无法成为一个被泰国僧众长老们认证的,完整意义上的“比丘尼”。

泰国,那些不被认可的“女尼”们

我们在泰国的街头看到的那些“泰国女尼”,并不是真正的“比丘尼”,而是某种被称为“白衣母”或者“持戒女”的次级女性出家者。

原因,并非源于世俗世界的排斥,而是来自僧团内部的陈规。

上座部佛教(也就是所谓“南传”、“小乘”),是最接近佛陀时代原始佛教风貌的流派。向来以 “原型”自居,十分重视仪轨、修行、戒律——以及“合乎规矩的传承”。

在南传佛教的观念中,僧侣的身份必须代代相传。只有比丘,有资格发展另一个“比丘”。就像只有骑士,才能册封另一个骑士。

同样,南传佛教也坚持一个原则——只有佛祖本人在世时期亲自招生的五名“初代比丘尼”,以及她们的后世徒子徒孙,才能合法授予一个女子“比丘尼”的名分。

泰国,那些不被认可的“女尼”们

而实际上,原始佛教的“比丘尼传承”,早在11世纪就已经在锡兰中断。

而南传比丘尼“断统绝嗣”的时候,泰国甚至还没有形成民族国家,比丘尼在泰国,就像是没有盖章的签证,没有邮票的信封。对于特别讲究传承的南传佛教而言,尼姑的存在“不合规矩,破坏传统”。

代代相传的老尼姑没了,便无法再“发展”继往开来的小尼姑。

泰国,那些不被认可的“女尼”们

当然,理论上是这么说,实际上未必是这么回事。

在中南半岛的传统社会中,女性地位十分低下。在印度的文化影响之下,妇女更是成为了一种处于男人与牲口之间的低等存在。

无论佛祖本人是怎么看待女性,无论佛教中“众生平等”的理念是否与“女尼不为僧”的传统相调和——实际上,比丘尼地位的低下,显然就是亚洲传统文化对女性歧视的天然结果。

因此,当西方世界“男女平等”的观念传入东南亚,女性佛教徒的“平权运动”,便缓慢而艰难地开始了。

比丘尼的逆袭:

泰国佛教“女尼平权”的努力

1927年,泰国著名政治家和“佛教改革运动”大佬——纳林·法西特,开启了“女尼复兴”的第一波进击。

为了表示对当时暹罗佛教“戒律废弛”的不满,纳林让自己的两个女儿出家为尼,受比丘戒,并兴建了泰国第一家“尼姑庵”(Wat Nariwong)。

当时,暹罗僧侣上层和王国政府对其严厉谴责和打压,勒令他的两个女儿还俗,并在报刊上对其“拽着女儿的衣角上天堂”的妄想冷嘲热讽。

两名女儿不从,最终被强行剥去僧袍,扔进监狱,为她们授戒的僧人也被开除僧籍。

1928年,暹罗大长老会通过法案,禁止向妇女传授“比丘尼戒”。这一禁令,至今有效,从此泰国再无僧人敢为女子授戒,就算授了戒,也不会被承认。

第一次“女尼正名”的尝试,至此失败。

泰国,那些不被认可的“女尼”们

1950年,第二波反击开始。

随着时代的发展,泰国寺庙中的“持戒女”人数逐渐上升。但是由于地位得不到承认,因此大都只能在寺庙中充当“保姆”的角色,为僧人打扫庭院,照看起居。

一般民众也不大将这些“二线女尼”当回事,只当是一些无家可归的女子,老无所养的老妪罢了。

泰国,那些不被认可的“女尼”们

1950年代,一些女尼开始身穿褐色的僧袍,或者在一些较为开明的僧人寺庙中“自誓成尼”。

到了1956年,著名持戒女尼瓦萝迈在泰国著名王家寺院受戒。由于这家寺庙是泰国“上流佛教”法宗派大本营,属于僧王级别的名刹,因此一时之间造成轰动。

1957年,她又在曼谷附近的佛统府建立泰国近代以来的第一座完全由女性掌管的“真·尼姑庵” ——颂达磨卡耶尼寺(Wat Songdharma Kalyani)。到了1971年,眼见在泰国上座部佛教不承认她,她干脆到台湾,由大乘佛教僧侣授戒,正式成为比丘尼。

这“第二波行动”,虽然还是没有得到泰国宗教界承认,但是在泰国民间逐渐扩大了影响。

泰国“自封的女尼”们,开始脱离男性僧人,独立行动,全泰国出现了几十家尼庵,数千名女尼在泰国社会抛头露面,积极参与社会慈善公益运动。

尼姑们的服务态度,显然比男人“高僧”要好得多。又细心,又体贴,不讲究待遇,很少给施主摆架子,还特别有耐心。遇上葬礼,还能拉着女性家眷的手,听人家泪眼泣诉——这一下,让泰国人民逐渐改变了对女尼的偏见。

泰国民众,开始真心将女尼们当成值得尊敬的“高僧大德”,将女尼们尊称为“坤梅”(女大师),算是为泰国女尼的复兴,建立了群众基础。

1990年代,第三波“女尼复兴”运动,声势浩大地袭来。

这一次的领军人物,是“达摩难陀”博士。

她,是第二代女尼领袖瓦萝迈的女儿,在母亲的基础上,这位女士青出于蓝胜于蓝,精研佛法,广受爱戴,是泰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佛教学者之一。甚至还成立了“释迦女国际佛教妇女协会”,在国际社会和全球佛教界都获得了巨大的声望。

2001年2月6日,茶春曼在斯里兰卡受戒,法名达摩难陀(Dhammananda,汉译“法安”),成为泰国历史上第一个根据上座部律典受戒的女尼。

这一次,泰国佛教长老会保持了沉默。

之所以这回这么安静,是因为达摩难佗的家室十分显赫,父亲是泰国政坛大佬,连任三届国会议员。投鼠忌器,僧人们不敢造次。

再加上,人家这回是去斯里兰卡授戒的,如果这次再否认她女尼身份,相当于打了斯里兰卡佛教界的耳光。泰国佛教和斯里兰卡佛教界向来关系密切,为了这个事,公然和斯里兰卡闹翻,也不大合适……

当然,不反对,不代表着认可。

一些立场保守的高僧长老,猛烈批评达摩难陀的“大逆不道”。

但达摩难陀不为所动,步步为营,不但要让自己成为比丘尼,更要通过自己的手,将泰国女尼变成正式的“沙弥尼”。

2002年2月10日,她在卡耶尼寺举办了泰国历史上第一次沙弥尼戒传授仪式,亲自将56岁的瓦兰伽娜变为第一位在泰国本土受戒的沙弥尼。

此前,由于达摩难陀是在国外受戒,泰国长老尚且可以不闻不问。但这次发生在本土,触及了1928年禁令的底线,让泰国佛教界必须行动。

当年,为了这事儿,泰国官方、僧侣、媒体、学界,乃至国际机构,纷纷卷入,泰国闹得沸反盈天,甚至造成了国际机构的关注和介入。

泰国政府大为紧张,指责女尼们违反了1992年的僧伽法案,也违反了大长老会1928年的禁令,因此不会得到官方承认。还批评此举是在制造混乱,鼓动佛教分裂,是外国势力借非政府组织之手妄图颠覆泰国的佛教传统,威胁国家安全

达摩难陀针锋相对,认为“1928年禁令”本身违反宪法,应当予以废除。

《泰叻报》公开谴责这次授戒,认為是对泰国佛教传统的粗暴践踏;

军方旗下的第五电视台全面禁播达摩难陀的节目。

而立场较为开放的《民意报》、《曼谷邮报》、大学学者、社会评论家、妇女团体,则一致站在达摩难陀的一边,嘲讽泰国佛教“本就日益糜烂,丑闻缠身,有何理由禁止女性出家为尼”。

泰国,那些不被认可的“女尼”们

至于较为中立开明的泰国高僧,则呼吁双方有话好好说——饭要一口一口吃,不要搞得这么激进。

可以出家,可以建立尼姑庵,去斯里兰卡受戒当比丘尼也可以。

但是不要在泰国境内公开违法,搞得这么激进。

泰国,那些不被认可的“女尼”们

“不承认,不搭理,不打压,予以同情但是绝不支持”

这,基本上成为了泰国此后十余年,直到今天,政府和宗教界对于“比丘尼问题”的官方态度。

传统与信仰:

泰国女尼的未来,究竟何去何从?

到了今天,泰国女尼的地位问题,仍然是一个模糊、尴尬、一言不合就会引战的话题。

通过“境外受戒”和“本土自封”,如今泰国拥有大约150名比丘尼和沙弥尼。而在普通寺庙里继续当保姆的“白衣女”,数量在两三万左右。

虽然和全泰国30万僧侣比起来,这个数字不大,但是女尼们的社会影响力,正在不断上升。

泰国民间对于女尼地位的争议,也逐渐在向女尼一方倾斜。不过在有生之年,想要看到泰国宗教界和政府正式承认女尼的地位,恐怕道路还很漫长。

老汉不是佛教徒,也不懂什么艰深复杂的教派分别。

但是,从一个外人的角度,还是不免觉得,为了泰国能不能接受比丘尼这个问题而搞得这样鸡飞狗跳,实在是有些小题大做。

众生皆有佛性,解脱无关性别,咱们这些臭男人都能达到的宗教境界,我是真心觉得女人没啥理由做不到——说实在的,要说坚忍、慈悲、宽容之类的,女人明显比男人要更靠谱些。

再说了,世界各大宗教里,佛教本就是最开放宽容的一家。要说“允许女性入门传教”,佛教还比其他各家宗教更早。

佛历都2562年了,当年创始教主都可以认证的“比丘尼”,按说没理由反而到了今天却不行了。

无论从妇女平权的世界趋势来看,还是佛教本身的大原则来看,死活不让女子当一个名正言顺的女尼,怎么看,都是有点说不过去吧……

泰国,那些不被认可的“女尼”们

每当我看到那些白衣的女尼,行走在泰国的大地上,在清风落叶,晨钟暮鼓中,为这个国度的芸芸众生带去宁静轻柔的解脱,我都觉得,那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这个世界,已经足够丑陋;这个人间,从来太过喧嚣。

在这个充满了分裂与对抗,仇恨与痛苦的世道里,多几个女子,去为众生们分担一些苦楚,消解一点贪嗔,其实不也挺好的吗?

愿她们,终能在传统与现实的纠结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佛在彼方,不知何言?

泰国,那些不被认可的“女尼”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