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食真的可以讓人更長壽嗎?

優農優品


對於長壽來說,當然是身體的疾病越小,營養越充足,心態越開朗,睡眠越規律,飲食越均衡,希望就越大了,不過長壽也是受遺傳因素影響的,但是少吃是真的可以幫助促進健康的,現在的很多人其實是很少感覺到飢餓感的,因為除了正餐以外,很多人會吃很多的零食,尤其是一些油炸類的零食,或者是高糖類的零食,或者是各種堅果,蜜餞等等,不僅會導致肥胖,還會始終讓人處於飽了的狀態,而到了三餐的點,如果不進餐會影響下午,所以硬著頭皮接著吃,長時間會給身體造成肥胖大的負擔,引發各種各樣的疾病,在這種狀態下,別說長壽,最基本的身體舒舒服服的狀態都保證不了。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吃的少就一定會長壽,吃的少,更好做好搭配吃的好,如果吃的不均衡,吃的越少,身體獲取的營養就越少,那麼長期會導致營養素的缺乏,也是會引發疾病的,所以對於健康來說,其實適宜就是最好的,比如每餐葷素搭配,每餐七八分飽,每天攝入12種或以上的食物,少吃加工工序多的食物,尤其是各種零食,或者是油炸類的,蛋糕點心類的,肥肉類的,煙燻醃製的食物,這樣才能為長壽打下好的基礎。


吃的少的同時也要注意每天吃三餐,餐餐均衡多樣,並且經常戶外運動,每天不少於1小時,早睡早起,戒菸限酒,避免久坐,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這樣身體更舒適,免疫力更強,抗病能力更強,離長壽也就會越來越近了,即便達不到百歲,那麼能夠健健康康的活到80歲,也是很多人可望不可及的,所以趁年輕要好好保養身體。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現在很流行“輕斷食”,“過午不食”的說法,也有更多的人覺得“吃得少”“吃不飽”反而會讓人更加長壽,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答案是並非如此。 到底應不應該少食還要看個人的情況來定,而對於人體來說,吃得合適,營養和熱量能保障才是最好的選擇,並不是吃過量,總餓著肚子才是好事。



為什麼我們被很多慢性疾病纏身,其實主要就集中在80年代物質豐富的爆發,大部分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的大幅增長都集中在這個年代,由於物質開始豐富,更多的食物開始大量添加糖分、油脂,增加熱量,80~90年代肥胖率在我國飛速上升,到2002年已經有超過15%的人口買入肥胖行列。零食甜點成了城市常態,從此肥胖悄悄地佔據了主力。不僅物質的豐富帶來了肥胖,也帶來了更多慢性疾病,為此,人們也開始警覺,所以提出了更多輕食主義的新念想。

所以,其實“少食”應該針對的是現在的社會現象,如暴飲暴食,宴席聚餐的鋪張浪費,油膩高脂,高糖高鹽食物的增加來說的,如果整天都是過分豐富的飲食,自然會讓我們過度攝入熱量,引起慢性疾病,對健康造成威脅,這時候適當地“少食”,能夠平穩我們的血糖、血脂、血壓,提高體質。 但對於另一部分人群,比如營養不良、體質虛弱、厭食偏食症,他們需要的是充足的營養和能量,而並不是一味去少食。


王旭峰營養師


大家好!我是福爸,執業醫師。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少食可以讓人長壽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了,只是最近幾年這個說法更加的流行。我記得小時候就聽我爺爺說:要想身體好,飯吃七分飽。大概就是想要身體健康就要少食的意思吧。

曾經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證明限制飲食有利於長壽。具體數據記不得了,大概的意思是這樣的。同一個品種同一年齡的小鼠被隨機的分成兩組,一組可以隨意的吃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另外一組則限量供應配合飼料。結果吃配合飼料的小鼠壽命明顯的比隨意吃喝的小鼠壽命要長得多。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實驗。事實上不僅僅是小鼠,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動物都沒有少食的天性。我們的天性就是一旦有高熱量的食物就儘可能的多吃,儲備脂肪以應對不期而遇的饑荒。在自然的狀態下,這種天性對於種群的延續是有利的,因為在惡劣的環境下,食物是不充分的,飽一頓飢一頓是常態。可是在當今的人類社會,要想獲得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太容易了,如果放縱自己的食慾,當然就會出現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最終影響人類的壽命。這種情況就像是那些可以自由攝取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小鼠一樣。


但是“少食”這兩個字是非常容易引起誤解的。請注意,限量供應配合飼料的小鼠壽命長,是因為它們的營養剛剛好。限量的意思是實驗員已經精確計算過每隻小鼠生命活動正常的營養需要量,配合飼料裡面更是有了小鼠所需要的全部營養元素,不多也不少。說的通俗一點,這些小鼠是吃的營養均衡熱量剛剛好的合理膳食。

所以,對於人類來說,少食這兩個字不是盲目的少吃東西,那樣會造成營養不良。合理少食真正的含義是剋制自己胡吃海塞的慾望,只攝取自己需要的熱量和營養元素,正好能維持正常的體重和活躍的生理狀態。這樣最能保持身體的健康,才是長壽的基礎。


福爸聊營養


我是醫者良言,是一名住院醫師,專為普及醫學知識造福人類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有疑問可留言,必回應!

少食真的能讓人減壽嗎?


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一項動物實驗表明,食量減少三分之一或者一半的小動物壽命被延長了,其中進食減少30%的恆河猴子最長壽命達到了43歲,而恆河猴子的正常壽命是20歲左右。

1.少食真的能夠使人更長壽嗎?

這個不一定的,因為如果控制飲食的太嚴格,導致營養不均衡,這種情況下人並不會長壽;想想在古代,古人大都不會活到70歲,所以才有了“七十古來稀”的來歷,這是因為在古代,大家都在為吃飯問題困擾,很多人吃的營養跟不上,這樣的情況不利於人的長壽;相反,如果不吃高鹽高糖高能量等的食物,而且保證均衡飲食,這樣人就不容易得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等慢性疾病,這樣的話人的壽命會被提高;此外少吃飯可以減輕胃腸負擔,有助於胃腸的胃腸蠕動,從而降低了食物在體內的儲存時間,從而降低了人體對致癌物質的吸收;

2.少食需要注意什麼?

  • 減少進食量的同時,注意營養均衡;
  • 儘量選擇蒸或者煮的方式烹飪;
  • 吃飯的時候不可太快,應保持在30分鐘左右;
  • 保證規律的飲食;
  • 應鹽低、低脂、低糖、低能量飲食;
  • 不吃發黴或者醃製的食物。

最後小結:如果進食減少,而且保證均衡飲食,那人就容易長壽。

以上是我對該問題的解答,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讚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一生,都能夠健康無病,可以擁有長壽。不過長壽的秘訣與平時的飲食關係非常大,有人說:“少食可以讓人長壽”,但是這到底是真是假呢?下面就由小康來為大家揭曉答案吧!

一、少食真的可以讓人更長壽嗎?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其實,這還是要看在什麼食量基礎上“少食”,不過我們平時一般都會比較剋制自己的食用量,除非真的是餓極了,才會有可能會吃撐,但還是會在胃容納的最大量之內。如果在本就剋制了攝入量的前提下,這個時候再減少食用25%,長壽的可能性不會太大。

尤其是中老年人,年過40以後,身體的肌肉就開始了慢慢流失,體內合成蛋白質的能力就會逐漸下降,若是這個時候還做出“少食”的行為,反而會讓身體受到負面影響。而且通常超過70歲以後,老年人本就很容易產生“肌肉衰減症”,這樣就會更加不利於人體的健康長壽。

雖然在某些長達半年的15%減熱量研究中,研究顯示試驗者不僅變瘦了,而且炎症反應和血壓血脂都降低了。不過,試驗者的肌肉卻減少了,基礎代謝率和體溫也都降低了許多,所以若是本就沒有三高的人,卻有肌肉不足、或低血壓的情況,卻進行“少食”,那麼對於身體損害會更大。

而且很多地方或國家的長壽老人,很少有通過 “少食”來達到長壽的目的,大部分的長壽者都是胃口比較好的,還可以幹活的,因為保持有適當的活動、愉悅的心情和合理的飲食,人體才更容易長壽。

二、保持“微胖”是最好的長壽基礎!

平時最好要保持正常的體重,特別是老年人,體重要穩定下來,不能太瘦,這樣體內才有足夠的營養對付各種突發疾病的消耗,最好是保持“微胖”的體重,比如160釐米的中老年人,體重的正常範圍應當在47-61公斤之內,不過體重最好是到上限那個位置會比較好。

其實對於中老年人,想要長壽就要保證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所以平時的飲食應該控制得當,避免過鹹、過油、過甜以及過多食用肉類的行為,這樣可以起到預防出現各種慢性病的作用。

肝火旺盛以及備孕、溼氣重、腎虛、衰老、三高、肝病、皮膚病等等,應該怎樣調理最有效?

康愛多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健康的知識,讓你瞭解更多的健康資訊,走出用藥誤區!


康愛多掌上藥店APP


我不完全同意這個觀念。首先得承認,飲食與健康肯定是關係緊密的。但與吃多吃少關係並不是特大。只要均衡,把握好度就行了。不要暴飲暴食就好。最關鍵的是吃什麼,怎麼吃。比如,現在很多人都習慣吃方便麵,喝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紅牛等碳酸飲料,這當然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我就親眼見過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因此得了糖尿病。還有很多成天忙碌在都市裡的年輕人,因為忙工作,經常點外賣。而外賣的食品多是高油高脂高鹽高溫,長期食用就會增加各種疾病的風險,患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的疾病就會有很大的幾率。有人說吃得多就發胖,胖人病就多,壽命就會短。其實也不盡然。在我的映像裡,歌唱家李雙江一直比較胖,但身體一直很好,現在已是八十多歲的人,身板仍然很硬朗,到舞臺上一站還是雄糾糾,氣昂昂。曾主持非常六加一的李泳,看起來很瘦,性格上也是個樂天派,但他卻英年早逝。我說這些例子,就是想告訴世人,不要整天糾結吃多吃少,也不要整天糾結是胖了還是瘦了。一切都要順其自然,能吃飽吃飽,能吃好吃好。胖了只要不虛,那是健壯,瘦了只要沒病,那是精幹。總之,要想活得舒坦些就要活得自然些,要想活得長久些,還是要活得自然些。


流廣深


人不要太瘦,人瘦一點好。減少補充代謝的負和,平衡基因的穩性多一些,各部組織細胞必有微小縫列小微溝相互通水滲透營養各種營養分子,如果太胖組織細胞密集相互齊壓微小溝路不便於滲透,代謝物又帶不到毛細血管去,產生堆積日久不舒服而壓痛,逐步形成腫塊,:腫塊越長越大,有的有瘀血,瘀血化膿等,有些腫塊漫變腫瘤,西醫叫癌症,人必須減肥,不要太瘦,總體說來,年輕不胖不瘦,人過六七歲稍微胖一些好,必須掌握營養補充,新成代謝,各種營養分量,維生素B族分工作用。更要了解血管垃圾為什麼哪麼多,是從那幾個方面而來,血液乾淨是生命主體,血乾淨自然高壽,細講不完太多了,謝謝大家元旦快樂!


蒲守莊


所謂的近年來,一種據說可以讓人延壽五年的方法正逐漸被世界頂級研究者悄然接受,真正的說法是一個人從25歲開始,每天減少15%的進食量,或許能夠增加4.5歲的壽命。

但注意:這項研究只是建立在動物研究基礎上,並沒有真正實行在人類身上。當時他們主要的研究對象是找了48只拉布拉多犬,從這小犬出生8周以後,開始減少25%進食量,經過長達14年的研究發現,其平均延長了1.8年壽命,大家可能會覺得還不到2歲,這能有多大意義,實質上這對於平均不會超過15歲的拉布拉多犬來說,這可是延長了比較長的壽命!

確實,在臨床上,瘦體型的在很多慢性病,尤其是骨關節疾病方面都比肥胖的人相對要少一些,而且有研究表示一個人如果減少熱量攝入,可以降低肌肉細胞的氧化性損傷,這可能是在一程度上可以延長我們的壽命!

那麼,少食肯定是可以讓人長壽?

其實並非如此,這裡提到的少食有益於長壽,是有條件的!

第一個條件:一味地少食導致體重過低對大家健康反而無益,而是要飲食適度!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就做過一項老鼠研究,當給老鼠減少10%、20%,甚至50%,都對老鼠壽命延長有一定作用,但是一旦減少到60%時候,它們直接餓死更早了,

所以,所謂的少食是建議在飲食適度的基礎上的。

第二個條件:所謂的少食,最主要的是限制大量熱量攝入,但是要保持營養均衡,更不是減少營養攝入!我們人體要保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本身就需要有足夠的能量以及營養成分才能維持組織器官正常運轉,如一味追求長壽而少食,無法保證足夠的能量和營養,反而有害無益。因此,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仍然是最好的飲食方式。大家可以學習下以蔬菜、水果、魚類、穀類以及豆類為主地中海飲食方式,只要減少8%左右的能量攝入即可!

當然,少食多餐對於目前物質豐富化的時代,確實對於很多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來說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減少營養過剩,避免身體產生更多的垃圾而造成嚴重負擔,可以說還是比較不錯的健康生活方式,只不過要把握科學與平衡!

最後,關於所謂抗衰老藥物或者偏方,大家千萬別信,不過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是沒人願意花費幾十年充當實驗品來做這些藥物的實驗者的。因此,目前如果你聽到所謂的抗衰老藥物,那肯定是騙人的,至少是沒有通過任何人類實驗研究數據的!


醫學小偵探


有沒有好處,會不會促進長壽,主要看在什麼食量基礎上“少食”,什麼身體狀況的人“少食”了。

線蟲也好,動物也好,它們都是不會刻意控制食量的,因為本來就是朝不保夕,吃了上頓不一定有下頓的生活,還可以控制什麼呢?

所以,一旦被人類養殖,它們每天食物無憂,吃進去的一定是過量的食物。這種情況下,少吃25%有利於長壽,是毋庸置疑的事情,無數研究已經證明了。

但是,人類是有剋制的,本來就不會吃到胃能夠容納的最大量。在本來有節制的前提下,再少吃25%,真的會更好麼?那就不一定了。

特別是對中老年人來說,人過40之後身體肌肉就處於逐漸減少流失的狀態,到70歲以上極易出現“肌肉衰減症”,嚴重影響健康長壽。年輕的時候,如果某日、某餐食物數量太少,身體還能調整;但年過50之後,蛋白質合成能力日益下降,分解代謝佔主導,這時候還經常搞“過午不食”、“少食”之類“養生”措施,恐怕就適得其反了。

看了近年來的人類減食研究,在長達半年的15%減熱量實驗中,發現受試者的確瘦了,炎症反應下降了,血壓血脂降低了,但是,他們的肌肉減少了,基礎代謝率下降了,體溫也下降了。

試問,對於一個原本沒有高血脂高血壓問題,但肌肉不足的人,或者本來低血壓、怕冷的女性,特別是夏天還要穿長袖的老年人來說,代謝率下降、體溫下降,是不是好的變化呢?顯然不是的。

各位看看各國各地長壽老人的調查,似乎沒有發現很多長壽老人是靠長期“過午不食”、飢餓節食、“減食25%”之類獲得長壽的。長壽老人們通常是牙口好,胃口好,多年來能吃又能幹的。

吃新鮮天然的食物,每餐食量合理,適度體力活動,保持良好心情......這些比一味少吃,更有利於長期健康。


範志紅註冊營養師


  • 事情並不簡單

少食真的可以讓人更長壽嗎?

關於這個話題,中文網上流傳的是一篇不知出處,沒有參考文獻的一篇“譯文”的說法。

其中傳播最廣的“實驗”是:

“如果把這項實驗搬到人身上,相當於一個人如果從25歲開始,每天減少15%的進食量,或能夠增加4.5歲的壽命。”

但是,醫學文獻上有關“少吃延壽”的研究很多,幾乎看不到有學者引用狗實驗的數據(不論是不是真存在這個實驗)。

而且,“少食”也是有科學定義的,是指熱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CR),界定為限制熱量攝入到自由進食時的50~70%,通俗說就是“吃5到7成飽”。


那麼,CR真能延年益壽嗎?

在動物,CR的確可以延年益壽

長生不老是人類“不老”的夢想。

在古代,有無數人,特別是掌握著巨大資源的權貴做過無以數計的不老黃粱夢。

直到現代社會,科學的興起,才開始慢慢地揭開了生物衰老的神秘的面紗一角。

其中,關於限制飲食延年益壽的研究已經有超過100年的歷史,最近幾十年,似乎取得了不俗的進展。

到目前為止,被廣泛引用的是科學家在包括單細胞酵母,線蟲,無脊椎動物,乃至齧齒類(大鼠、小鼠)的研究。這些實驗獲得的大量證據表明,CR可以減少與衰老相關的疾病,不同程度的延長壽命。

其中,越是簡單的,壽命越短的生物,CR延年益壽的效應更為突出。

在這方面,研究最多的是線蟲。

當然,生物學上跟接近人類的齧齒類動物研究的結果更令人鼓舞。

比如,早在1986年的小鼠研究中,限制55~65%熱量組與自由進食小鼠比較,平均壽命延長了35–65%,與25%熱量限制小鼠比較壽命也延長20–40%。

其中,壽命最長的那10%的小鼠,都在熱量限制65%的組別。

然而,這些動物包括衰老在內的生物性畢竟與人類有很多事差別,這些結果或者根本不適用於人類。

怎麼辦?

在人類直接進行這類終生性臨床對照試驗是不可能的,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更接近人類的靈長類動物進行試驗。

恆河猴熱量限制試驗的結果“喜憂參半”

恆河猴是人類衰老研究極好模型。

恆河猴的基因組與人類基因組具有約93%相同序列,其解剖學、生理學、神經學、內分泌學和免疫學的許多方面都與人類相似。恆河猴的壽命也長達數十年,更接近於人類,其發育、成熟和衰老的方式與人類相似。

僅就衰老而言,恆河猴也會表現出類似人類的頭髮變白和變稀疏,體內脂肪重新分佈,膚色衰老性改變,活動力障礙和肌肉張力喪失等。隨著年齡的增長,疾病和功能失調的臨床表現與人類似,也會發生包括糖尿病、腫瘤、肌肉減少、骨骼丟失,免疫功能改變和認知能力下降等。

到目前為止,在恆河猴進行過3項熱量限制試驗。

2003年發表的馬里蘭大學的恆河猴研究共涉及117只猴子,試驗持續了25年。其中,109只猴子只有進食,只有8只猴子限制熱量。

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進行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的比較,但是,也發現自由進食的猴子的死亡率是熱量限制猴子的2.6倍。

重點研究CR對健康恆河猴的影響試驗主要是以下兩項:

2009年發表的由美國國立衰老研究所(NIA)資助的涉及121只猴子的研究,結果經過長達20年的觀察,到報告時,CR組有80%的猴子還活著,而對照組活著的是50%。

而且,研究發現,CR延遲了與老化有關的病理改變的發作。 具體而言,CR可降低了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和腦萎縮的發生率。

研究者得出的基本結論是,CR減緩了靈長類動物的衰老進程,但沒有顯示出延年益壽的效應。

另一項是發表在2014年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大學涉及76只猴子的研究,結果顯示CR改善了與衰老相關的生存率,降低了全因死亡率,表現出明顯延年益壽的效果。

兩項平行設計的試驗得出了不一致的結論,這是怎麼回事?

2017年,一組此前就參與過兩項試驗數據分析的學者對原始數據進行了再分析,找出了結果不一致的原因,認為,NIA使用的是幼年猴子(CR可能有害),沒有顯示出CR延年益壽的好處;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大學的研究使用的是成年猴子,顯示CR具有延年益壽的好處。

人類的研究

如上所述,不可能在人類進行終生性CR限制的對照試驗,但是,短期試驗還是可行的。

迄今,已經進行過幾項多中心短期CR限制試驗,結果顯示出類似於恆河猴研究的結論,限制熱量對於控制健康體重,調節糖代謝,預防與心血管病相關的代謝危險因素都具有明顯的好處。

當然,短期試驗不可能得出是不是具有延年益壽的效應的結果。

綜上所述,“少吃”的確可以獲得一些健康好處。

在動物也的確可以一定程度上延年益壽。

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在人類也可以延年益壽的直接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