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部分東北人愛吃殺豬燴菜?

心依舊夢依然3


大家好我是老王,為什麼大部分東北人愛吃殺豬燴菜?我的回答是:這個和東北的地域,東北人的性格都有關係。

===殺豬燴菜===

【準備食材】:豬肉,酸菜,血腸,蔥,姜,八角,醬油,色拉油,鹽,味精。

【製作方法】:豬肉切成大塊,血腸切成小塊,酸菜洗淨,把酸菜比較厚的部分先片成片,在切成酸菜絲,鍋中加入適量的色拉油,放入蔥姜八角炒香,倒入醬油熗鍋,放入酸菜炒香,加入適量的水,放入豬肉,血腸,加入適量的鹽和味精燉煮90-120分鐘。這個是最簡單的燴菜做法。

【小提示】:在家制作燴菜,除了肉和血腸之外還可以放很多豬內臟之類的東西,主要是看殺豬師傅喜歡吃什麼,也是為了答謝師傅的意思。製作殺豬燴菜放的是酸菜,燉的越久越好吃。用酸菜燉家禽或者家畜都是燉的越久越好吃,無論是雞,鴨,鵝還是豬肉都一樣。有時候你會發現酸菜做的菜吃第二次會更加入味好吃。

【東北燴菜總結】:1.殺豬燴菜首先和東北的地域有關,東北地處松遼平原,位於我國高緯度地區,氣候四季分明。冬季非常寒冷,冬季所吃的食物都要儘量的長時間保持溫度,所以就需要所製作的菜餚的湯汁儘量多一點。這樣就能很好的保持菜餚的溫度,不至於吃飯吃到一半的時候菜都涼了。這也就形成了東北菜的一大特點,大多是以燉,煮為主。這都是早些時候的東北。不像現在家裡的房屋都安裝了火牆或者地暖,暖氣。屋裡的溫度非常暖和。但是現在很多人包括80.90後以及年紀更大的人都是從那個時間段過來的。所以在吃菜的習慣上也就保留下來了。

2.殺豬燴菜其次和東北人的性格有關係,其實殺豬燴菜和東北另一個菜很像,那就是東北亂燉。我們首先來看一下“燴”這個字。燴是一種烹飪方法,通過加入適量的水加熱使食物成熟。最後在加入澱粉勾芡。這裡殺豬燴菜省掉了最後的步驟,不用澱粉勾芡了。東北人的性格開朗不拘一格,所以燴菜也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把很多的食材放在一起,能夠吃出菜餚的複合味道。其實東北人吃菜最看重的是味道,並不是很在乎樣式。把菜餚做的花裡胡哨不好吃,在東北人眼裡沒有一點意義。這也是東北人性格實在的一種提現。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我是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的老王,一個愛做飯愛烘焙的老王。看了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喜歡烘焙和做飯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很多烘焙和家常菜視頻教程等您來看。如有問題可以在下方留言交流。本問答是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老王美食坊,日常美食傳播者。


老王美食坊


我東北人,84年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周邊的一個農村。為啥這麼介紹呢?作為一個地地道道東北農村長大的80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這道菜的親身體驗和感受。殺豬燴菜,我們東北人直接叫它“殺豬菜”,主角是豬肉和菜。作為農村長大的我,對此印象特深。殺豬菜裡的豬肉,是村裡人養了一年的豬,吃野菜、吃豆餅的笨豬肉,豬不大,但肉特別的香!不像現在吃飼料長大的豬,無法跟笨養的豬相比。再說菜,一到秋收,家家戶戶開始忙著囤白菜,大部分都用來醃製酸菜。臨近過年殺年豬的時候,把醃好的酸菜和笨養的豬肉切成大片兒大塊兒、自己調料灌的血腸、豬大骨頭等等的混合在一起大火慢燉,不出一會兒,香氣四溢!肉還沒上桌,就把我們一幫小屁孩兒饞得圍著鍋臺轉圈兒,手快的小孩直接用手去拿,也不管燙不燙了,先過癮再說[呲牙]。開飯的時候,來幫忙殺豬的大爺大娘叔叔嬸嬸們坐幾桌,我們小孩子坐一桌,外面冰天雪地天寒地凍,屋內熱氣騰騰推杯換盞,非常熱鬧!年味兒十足!現在雖然離開東北好多年了,在外面碰到東北菜館還會進去點個殺豬菜,但味道完全不是那個味道了,現在吃的只是鄉愁。









黑土地土黑


東北殺豬菜吃的那是一個熱鬧,小時候殺豬那就是鄰里親朋歡聚的日子,而且幾乎家家都養豬,今天你家殺明天我家殺,一到陽曆年前後那幾乎天天吃豬肉啊!那時候條件不好,殺豬是為了第二年一家人的油水,豬肉都給用鹽醃上,留著好燉芸豆啥的,一年的肉就靠冬天殺頭豬,條件好點的,家裡會養兩頭,殺一頭賣一頭。酸菜也會燉一大鍋,燉好的酸菜分小份凍上,吃的時候拿回來熱透了吃,和新燉的一樣。現在條件都好了,老人們年紀也大了,年輕的都出去打工了,地都租出去了,豬幾乎看不見了,現在吃殺豬菜,也就是買塊肉,買點血腸,自己家酸菜,回家一頓,吃的也就是個菜了,沒有那份熱鬧了。關鍵現在買東西太方便了,你說你想買啥吧?以前過年吃個殺豬菜,恨不得燉兩鍋酸菜多吃幾頓,現在我們這趕集啥的,酸菜肉血腸都是現成的,你買回家都是熱乎的。要不說現在吃啥都不香,其實我感覺是少了那份熱鬧!


老娜家的三兩事


東北人的殺豬菜是歷史傳統,可能跟氣候有關,可能跟年節有關。當年闖關東的人們,面對廣袤的土地,就看自己能不能吃苦了;種地養豬,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比關裡精打細算完全不一樣;飲食文化也在演變。英國人跨過大西洋到美洲大陸謀生 ,寫信回家說自己天天有肉吃,家裡人還不信。一樣,闖關東的人給關里老家寫信說殺年豬一頓飯造了半拉豬也當做天方夜譚。

闖關東農民為主,文化人不多,廚子也不多;都是些在關裡混不下去的窮苦人家,大鍋一燉——酸菜、五花肉、血腸、粉條,大冬天兒的熱氣騰騰眾人邊喝邊聊不違和吧?

後來呀,殺豬菜就成為某種大餐,大事大場面才宰豬;不宰豬,材料不全啊!殺豬菜恨不得把每個部位的肉都用上。殺豬菜得用盆盛,中間還要添加。再配上幾個小菜——溜肉段、鍋包肉、熘肝尖、酥白肉差不多就齊活了您的。有的還有個蘸醬菜,大豐收。

這一桌樸實的殺豬菜,氣氛是非常熱烈的,老白乾助興,個個臉紅脖子粗生怕別人聽不清自己說了個重要事情。

殺豬菜非常中庸,不辣、不鹹、不麻、不太油、不太酸、不濃油赤醬、不清湯寡水,也沒什麼值錢的東西,但很豐富很溫暖。


雲端美


三春不趕一秋忙。這是東北廣大勞動人民的真實場景。從春天忙到入冬。也只有在貓冬的時候有空閒時間。這時候的東北銀妝素裹,分外妖嬈。那是真冷啊。整個是個天然的大冰箱。天寒地凍的。養了一年色肥豬也膘肥體壯。自家醃製的酸菜也晶瑩剔透,入口酸脆蒜脆滴。忙了一大年貓冬了有時間犒勞犒勞自己個。養一身冬膘也抗凍。

8酸菜歷來就是東北冬儲必備菜品。幾乎家家都有醃酸菜專用的大缸和壓缸石。自己家種的大白菜。傳統的醃製手法和酸爽的口感是東北人留戀的味道。豬肉是國人餐桌出現率最高的肉質食品。現在更是土豪肉。殺豬菜就是奢侈和傳統的結合。自家圈養的肥豬,親手醃製的酸菜是自給自足的勞動成果。自家圈養的肥豬即能節約生活支出的成本。也能補充優質的動物蛋白。殺豬菜的主角酸菜 豬肉都是唾手可得自產自消化的傳統美食

東北人愛吃殺豬菜是一種飲食習慣。也是生活環境的影響。東北的冬天漫長寒冷。具備長時間儲存食物良好條件。殺豬菜一次燴出很多可以隨吃隨取,方便快捷。殺豬菜含有大量的動物脂肪和熱量。進屋一碗熱氣騰騰的殺豬菜驅寒暖身……爽口爽心

東北人性格豪爽喜歡酌酒小聚。香而不膩的大片五花肉,入口軟滑的血腸,口感糯糯的豬肝。滿口留香的小腸,越嚼越香的手撕肉……燙壺黑土地的純糧燒刀子,三五朋友推心置腹,相見恨晚的邊喝邊聊的場景不亞於武俠小說裡大俠聚會和三國中桃園結義。

殺豬菜是東北人從小就記憶深刻的媽媽的味道,是一種每家每戶傳承的味道。東北人對殺豬菜的喜愛早以超出了單純的味蕾上滿足。因為殺豬菜代表的是東北人的飲食文化。殺豬菜體現著黑土地上純樸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代表東北人對黑土地熱愛於留戀……

我是3樂呵呵美食。分享是一種快樂。歡迎留言關注


3樂呵呵美食


很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作為一個地道的東北80後,其實真正的“殺豬菜”,大多數的人還停留在“酸菜白肉血腸”的層面上,其實真正的“殺豬菜”是由好多的菜品組合成的統稱。比如:蒜泥白肉,蒜泥護心肉,拆骨肉,烀豬心,農村酸菜燉白肉血腸,在過去農村殺豬是件大事無論誰家殺豬做“殺豬菜”都會叫上親戚四鄰來吃,這種習俗還在東北農村一直有所保留,殺豬燴菜更是東北人請客吃飯基本必須點的一道菜。也算是東北人的一種象徵吧。所以說大部分人東北人都喜歡吃。





80後的小兩口


我就是地道東北人,我也特別喜歡吃殺豬菜,我個人認為吃殺豬菜特別香,因為東北氣候冷,多吃豬肉抗凍,哈哈哈!

殺豬菜,起源於東北的農村,每年秋收農忙之後,人們為了慶祝豐收,或過年前把家中的肥豬宰殺,製成各種菜餚,招待鄉鄰。這就是原始的東北地方殺豬菜。黑龍江人特別喜歡吃殺豬菜。“殺年豬”,一般多在臘八之後殺,故又有“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的民諺。





林區飛哥


沒吃過“殺豬菜”,但“殺豬菜”卻很早以前就聽說過。近幾年,接觸過東北哥們兒,閒聊時,自然會和他們聊聊“殺豬菜”,這時候兒,我就插不上一句了。您就聽吧,從殺豬到灌血腸,酸菜是標配,“必須的”。好像還有幾塊大肉方子。鐵鍋,柴火,您就燉吧!滾燙的大炕,出來進去的娃和嬸子,爺們兒大聲吆喝,看來,今兒又得多。

聊著聊著,你會發現他們從火辣辣的熱情轉向深情的遠望,狠狠地抽上一口,“啥時去,血腸讓你吃個夠”。

我知道,這是想家了,想“殺豬菜”了,想大炕了,想自己的娘們兒了。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道家鄉菜。味道只是藉口,滿滿的其實是鄉愁。


潘多拉的情人


我只說黑龍江的,那是地域決定的,是歷史,是回味,是記憶,是特色,是美味,是豪爽和簡單的融合,根本不需要什麼精緻,更是曾經年代的創造。說明一點,極品殺豬菜是用乾白菜燴的,不是什麼酸菜,因為現在基本都是新鮮菜或者酸菜,沒有晾曬乾菜的了,所以美味打折扣了。乾白菜燴的殺豬菜最好吃,只有60後或者70後知道這個,或者更長者,這裡不接受所謂什麼美食博主反駁!


藍土973


殺年豬是東北農村傳統喜慶的日子,過去緊衣縮食的家庭每家也就能養幾頭豬,也就只有在過年的時候吃上一頓痛痛快快的殺豬菜,嘮嘮家常,回味一年到頭來的喜悅與心酸,就好比陝西人愛吃手掰的羊肉泡饃、蘭州人愛吃牛肉麵、廣東人愛喝早茶一樣,它們是一種味道,更是一種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