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生活在水里,蚯蚓生活在泥土里,为什么蚯蚓是万能钓饵,鱼儿的最爱呢?

溪水长清


美食凭的是口感和味道博得人们的青睐,人们喜欢美食跟做美食的食材的出处没有任何关系,不管它是土里长的,还是树上结的。

如果蚯蚓不是被雨水冲刷进入水中,如果蚯蚓没有人类的媒介作用的话,泥土里生活的蚯蚓和水中生长的鱼,估计永远都不会有交集。

鱼儿的食物除了粮食类和作物类素食以外,还喜欢吃水生昆虫以及水生软体类动物,包括陆生的蚯蚓。


蚯蚓,虽是陆生环节动物,但却属软体动物类,那么,水里生活的鱼喜欢吃陆地泥土里生长的蚯蚓,原因我估计无非就是以下四点:

★首先是蚯蚓在水中的挣扎动作很博鱼儿的眼球,吃荤饵的鱼儿很难抵挡蚯蚓动作的诱惑。

★其次是蚯蚓属软体动物,口感好,很适合鱼儿入口。

★再者,蚯蚓身体的腥味、特别是蚯蚓体内汁液的浓腥味是鱼儿最最不能自抑的。

★还有,水生物没有蚯蚓,鱼儿对进入水中的蚯蚓很新奇且很感兴趣。


经过多年的垂钓我发现用蚯蚓做钓饵有三个细节很重要,直接影响到钓鱼获鱼的成败。

  • 一、颜色深(红)的蚯蚓容易招引鱼儿的主动觅食,这是因为鱼儿对饵料的颜色有偏好,有钓友做过鱼儿对饵料颜色这方面的实验,实验结果证明红色容易被鱼儿首先发现。

  • 二、鲜活的蚯蚓对鱼儿很具诱惑力。鱼儿属杂食性,但是还是偏重于对荤饵的兴趣,这个不难理解,“肉”,谁不爱吃!

  • 三、断截的鲜活蚯蚓对鱼儿更具难以抵抗的诱惑力。断截的鲜活蚯蚓由于身体汁液在水中的流散使嗅觉灵敏的鱼儿很快就能捕捉到浓腥味,当循味而来的鱼儿发现在水中不停扭动身体极具诱惑力的“鲜嫩多汁”的软体肉饵时,喜食荤饵的鱼儿怎么不上前吞食。


总结:综上所述便是野钓鱼倌对于“万能钓饵”蚯蚓为什么被鱼儿青睐的几点原因,个人见解既垂钓经验之谈,如有不妥之处,还望钓友们指正。

野钓鱼倌


其实鱼儿吃蚯蚓很正常的现象,并不是蚯蚓生长在泥土中鱼儿就吃不到。

我们都知道,下雨的时候由于泥土中水份大量增加,蚯蚓受不了那么多水的时候会离开泥土,从而到达地面。这也是每次下午地面上会有大量蚯蚓的原因。


然而随着雨水的冲刷,很多蚯蚓随着水流进入河内,钓友们都知道下雨后好钓鱼,这也是由于雨水的冲刷,岸边的蚯蚓和其他生物冲入水中,鱼儿吃饵很厉害,这也是雨后钓浅水的原因。

另外蚯蚓分两种,一种是常见的蚯蚓,一种是水蚯蚓。所谓的水蚯蚓也就是生长在水中的蚯蚓。鱼儿在小时候就是靠水蚯蚓为生,鱼儿在鱼苗期水蚯蚓是它们主要的食物。

水蚯蚓,又名红丝虫体色鲜红或肉红、橙黄色。它们多生活在排放污水或废水的阴沟污泥中(一般是缓流水黑污泥中),密集于污泥表层,一端固定在污泥中,一端伸出污泥在水中颤动,一遇到惊动,立刻缩回污泥中。它是金鱼和锦鲤非常爱吃的饵料,也是鱼苗期鱼儿主要的食物来源。水蚯蚓一般长4厘米左右,最长可达10厘米。所以说鱼儿并不是吃不到蚯蚓,只是我们对于鱼儿的生长方式不了解而已。

比如:小时候秋季钓草鱼用蟋蟀或者蚂蚱效果很好,这也是它们常常落水被鱼儿捕食导致。

鱼儿在野外生存,碰到什么吃什么,尤其是能吃的下的活食,这也是有些爱路亚的钓友,经常用假饵钓到鲤鱼草鱼的原因。

有些科学养殖的鱼塘,在鱼塘中间挂一个灯泡,晚上用灯光诱惑各种趋光性昆虫,虫子掉入水中从而被鱼儿捕食。

所以说鱼儿吃蚯蚓是很正常的捕食行为。


光头鱼司令


事实表明,在无干扰的情况下,一条鱼倾其一生都不大可能邂逅到一条蚯蚓,不过它们会遇到一些像蚯蚓的食物。

此外,许多鱼都不大挑食。例如,鲶鱼会愉快地吃死虫、植物、蜗牛、鱼卵甚至其他鱼类,准确地说它们会吃蛭和昆虫幼虫脂类的东西,这些东西长得都有些像蚯蚓。鲶鱼还吃有些像蚯蚓的水生蠕虫。总而言之,选择鱼饵时,水里本来就有的食物,鱼儿已经吃腻了;其他量多且容易找到的饵才是上上选。

另外,任何有经验的渔民都会告诉你,鱼被鱼饵吸引的两大原因是:味道和运动,同种鱼饵对不同鱼类的吸引力有所不同。例如,海洋鱼类(至少是人们想捕捉的那些海洋鱼类)主要以小鱼和腐肉为食。因此,推荐切饵(将鱼切片),因为这样将鱼饵投入水中时,血腥味会散得更快,勾引鱼的效果会更好。不过,在湖和池塘里,鱼的主食会更多些,鱼饵的选择可以更随意些。例如,落到水里的昆虫和植物残渣,湖里的鱼都爱吃。所以,只要你乐意,可以用蟋蟀、蜜蜂甚至面包来钓湖里的鱼。你还可以买一些专用的浆糊擦上鱼饵和假饵,令它们的味道对某些鱼变得更具吸引力。你甚至可以放弃鱼饵直接使用看起来像鱼饵的假饵,并且在水中手动摇晃;或使用那种会在水面时蹦跶的假鱼饵来骗鱼儿,让它们以为那是小昆虫之类的东西。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觉得鱼其实并不偏爱蚯蚓,它们根本就是不挑食啥都吃;蚯蚓之所以成为不错的选择,是因为它们在淹死前会使劲挣扎(挣扎可能还跟它们身体里被勾进了一枚鱼钩有关吧···)。鱼喜欢动的东西,大多数渔民都会告诉你,用活的虫子钓到的鱼会比用死虫子钓到的鱼多。所以,蚯蚓足以胜任。但谁知道呢,说不定鱼对味道比运动更敏感。

不过运动和味道也不一定是必须的,至少对鲈鱼来说是这样的。伯克利鱼类研究中心的一项实验中,实验对象是一群自出生以来,从未见过蚯蚓或任何蚯蚓状东西的鲈鱼,研究人员往它们生活的水池中悬挂了外观与它们食物相同的塑料食物,它们根本不予理睬。而当研究人员往水池里挂进蚯蚓形状的塑料时,鲈鱼们的反应出奇地激烈。


穷小自


我小的时候野钓都是用的蚯蚓的,也有一些自己的认识,下面我说一下我的认识。

蚯蚓腥味对大部分鱼都有吸引力,而且还算是荤饵

蚯蚓之所以能大多数种类的鱼,一是由于蚯蚓的腥味对鱼有吸引力,大部分鱼都对腥味比较喜欢。

二是蚯蚓属于荤饵,很多鱼类都是杂食性的,其中有些动物性蛋白质需要荤食来提供,这也是蚯蚓有吸引力的一个方面。

因此我们用蚯蚓钓鱼的时候有时候会钓上各种各样的鱼来,蚯蚓也就被称为万能饵了。

蚯蚓属于软体动物,妖娆的动作容易吸引鱼类攻击

其实鱼儿在水里也会觅食一些浮游生物、昆虫幼体等动物,对一些在水中有活性的小动物还是有一定攻击性的而蚯蚓属于软体动物,入水之后的“妖娆动作”很容易引起鱼儿的兴趣,从而吸引鱼儿过来攻击。

也是由于上述原因,蚯蚓才被成为万能饵,用蚯蚓钓鱼能钓到很多不同种类的鱼,但蚯蚓并不是鱼的最爱,不同鱼的口味还是有侧重的,比如鲫鱼喜欢腥香,鲤鱼喜欢甜,鲢鳙喜欢臭等等,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认识,欢迎钓友批评指正。


出海抓鱼潜水摸虾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蚯蚓这种小动物。蚯蚓俗称地龙,无脊椎动物,富含高蛋白。

那为什么鱼会喜欢吃蚯蚓呢?

刚刚说了蚯蚓富含高蛋白,鱼儿常年仅吃些水草啊!腐食,藻类什么的全都是素食。就像人一样,好久没吃过荤了,看到一顿肉不也流口水吗?

开了个玩笑!它们一个在水中一个在土里,鱼儿为什么会喜欢吃?这还是有原因的。

老一辈钓鱼人,当时信息不发达,钓鱼知识只能口口相传,大都会不少鱼谚,比如“涨水鱼,落水虾”,“雨后鱼靠边,打窝不打远”等等。为什么我要说到这些鱼谚呢?这就要说到蚯蚓的习性了。

因为蚯蚓没有肺,全靠皮肤提供氧气,平时它们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土壤有间隙它们可通过皮肤吸收氧气,但只要一下雨,雨水会把这些间隙填满,造成蚯蚓无法呼吸所以钻出来。动物们有着天生的感知能力,只要快下大雨时,蚯蚓也会随之钻到地面,然后被雨水冲到江河湖泊成为鱼儿的美餐。年常日久鱼儿们便对蚯蚓的味道产生了惯性,这也是涨水鱼靠边的原因之一。

也并不是鱼儿任何时候都爱吃蚯蚓的,比如夏天鱼儿就没有那么感兴趣了。





老猫爱垂钓


楼主提的问题相信也是众多钓鱼心中的疑惑吧,许多时候我们在户外垂钓时,往往有些时候几十元的商品饵料搭配起来还不如一块钱一包的蚯蚓钓的多,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许多次了。下面我就从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造成蚯蚓能成为众多鱼类爱好的食物原因说起。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分布极广,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 出入粪坑的边沿、污水沟旁 ,柴草堆下及草根附近,都是蚯蚓的生息繁衍之地。所以无论大江南北还是四处八方,都可以挖到蚯蚓,而且成本更低,自己挖的话可以说是免费的。这也是蚯蚓成为万能饵料的一项重要原因!

其次,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各类禽粪、畜粪、瓜果皮、腐植物、土壤细菌都是蚯蚓的最爱。所以蚯蚓本身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其体表充满大量的、富于强烈性气味的粘液,这种气味对于多数鱼类有强烈的诱惑力。

再次,蚯蚓本身具有红色,红色在水中比较显眼,较容易被鱼类发现。蚯蚓在水中的生存时间较长,加之在水中不停的蠕动(这就需要我们钓鱼者熟悉掌握挂蚯蚓的手法),容易被鱼发现,加之是活性的、纯天然的,能一定程度上降低鱼的警惕性。

在使用蚯蚓垂钓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鱼类都喜欢吃蚯蚓,一般来说蚯蚓适合钓鲫鱼、扁鱼、翘嘴、白条这些,大个体的鱼类相对来说要少一些!在使用蚯蚓垂钓过程中我们也应注意一下几方面的问题:1、蚯蚓的选择:并不是所有的蚯蚓都能带给我们好的鱼获,钓大鲫鱼用个体大的蚯蚓,相反的用小蚯蚓。水清大小蚯蚓都合适,水混则用大蚯蚓。 2、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用大小不同的蚯蚓,春冬小,夏秋大! 3、保持蚯蚓的新鲜度和个体活力强,味道新鲜的蚯蚓才更具有吸引力!

还是那句话,没有万能的饵料,根据合适的鱼情做出合理的判断,才是真理!蚯蚓好用,但是并不是万能的,因为其便宜且容易找到才会成为广大钓鱼爱好者的首选!





户外野钓小李


大家好,钓鱼领域作者工作之渔为您解答!

可以肯定的说这个问题是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不能因为说鱼和蚯蚓生活的环境不一样就没有食物链的对应关系。自然界的法则从来不以生活环境来做区分,就像猫喜欢吃鱼,人喜欢吃的食物从天上、地下到水里,分布广泛。

鱼对食物喜好是由食物成分和气味决定的

食物的主要功能是饱腹,先要不挨饿生存下去,才能谈繁衍生息,所以对鱼来说先要判断食物能不能吃,在有选择的基础上,才会挑食,选择性的吃喜欢的食物,刚好蚯蚓就是这样一个对鱼充满诱惑力的食物。

蚯蚓对鱼的吸引力是有原因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蚯蚓味道腥,恰好是鱼喜欢的气味。

鱼本身散发出独特的鱼腥味,其对腥味的食物尤为偏爱,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部分人群喜欢吃肉一样,肉的香味浓郁,能瞬间勾起食欲。蚯蚓表面能够分泌出一层粘液,本来是滋润身体,保持湿润的,但是偏偏这层粘液异常的腥,这种味道在水中扩散速度快,能迅速被鱼捕捉到,从而进窝吃饵。

2、蚯蚓所含蛋白质丰富,能够满足鱼的身体所需。

对鱼来说蚯蚓是行走的动物蛋白质,是鱼能够摄取到为数不多的动物蛋白含量较高的食物之一。在春季,大部分鱼类会集中产卵,这时身体消耗大,急需快速补充体力,动物鱼饵相对植物鱼饵来说能量高,可以满足鱼此时的需求,因此这个季节蚯蚓做钓会有更好的收获。

3、蚯蚓作为活食,会不停的扭动,诱惑力强,身体细长,对鱼来说适口性好。

很多人都知道,活动的食物对鱼的诱惑力非常大,尤其是肉食性的鱼类,像黑鱼、翘嘴等,它们能够通过身体上的侧线感知蚯蚓在水下的动作以及方向,能够快速找到蚯蚓,嘴型大,吃饵凶猛,看到鱼饵会一口吞下。这也是路亚仿生饵的原理所在,保持假饵在水中不断的跳动,吸引鱼类截口。

结束语

食物链里面从来不讲位置分布,只有弱肉强食,蚯蚓不是鱼唯一的食物,刚好蚯蚓的气味鱼喜欢,其实并不在乎是不是蚯蚓,只要气味相似鱼就会吃。

蚯蚓有万能饵的称号,主要是因为适用性广泛,针对很多鱼种都有很好的效果,除了肉食性鱼类以外,杂食性鱼类对蚯蚓的喜好会随着水中食物、温度等因素变化。


工作之渔


鱼的觅食特点

鱼吞食蚯蚓,主角是鱼,其觅食的特点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具体如下:

1、鱼的嗅觉:鱼获取食物位置,主要依靠嗅觉,其重要性远超鱼的视角、味觉及听觉。鱼头部两侧各有一对或两对鼻孔,鼻孔内部有鼻囊,大量感知气味的神经末梢分布其中,异常灵敏,远超人的认知。当水流携带食物从一个鼻孔进入,在另个鼻孔排出的过程中,食物中的气味刺激味觉神经,引起鱼的注意。可见,鱼觅食主要通过嗅觉,对食物气味的兴奋度远超其他。

2、鱼的视觉:相当数量的鱼视力微弱,甚至像鲶鱼这种常栖息水底、夜间活动觅食的鱼种,几近失明。鱼是否能辨别颜色,目前存有争议,主流的说法是常见的淡水鱼不能识别颜色,主要通过光线感知颜色的强弱,像颜色鲜艳的如红色、黄色,在鱼眼睛则是亮白色;而如绿色、棕色等颜色,则表现为暗灰色。所以单纯依靠鱼识别食物是否可吞食,效果有限。

3、鱼的味觉:其实鱼是味觉的,在小型鱼身上尤其明显。当通过嗅觉确定食物的位置后,鱼会用嘴唇触碰食物,或者吸入口中再吐出,便感知到了味道,判断出食物是否可食。这也解释了为何有些鱼对于气味浓郁的假饵无动于衷。

鱼是如何吞食蚯蚓的

上文介绍了鱼是如何觅食的,那么对于未曾见面的蚯蚓,它又是如何吞食的呢?

1、首先通常所用的蚯蚓,都是暗红色,当蚯蚓随钩入水后,在蚯蚓的眼睛里,这个东西并无特殊之处,也是暗红色的一个普通物体,当然如果蚯蚓摇动身体,这个另说。因此单凭颜色是无法吸引鱼的注意的。

2、如前文所讲,鱼嗅觉发达,问题的关键还在蚯蚓的气味。由于蚯蚓长期生活在泥土里,体内散发出一个浓厚的土腥味,特别是用钩尖刺破表皮,汁液流淌出来后,气味更浓郁。钓鱼人清楚,水温越低,像鲫鱼、鲤鱼这类鱼,越喜欢腥味,所以鱼便寻味而至。

3、当鱼用嘴唇触碰蚯蚓后,分布表皮的味觉神经,便判断出食物是否可吞食,一旦确定无危险,便大口吞咽,撕扯蚯蚓肉,拉动子线引起浮漂动作,钓鱼人趁机提竿上鱼!

蚯蚓使用技巧

蚯蚓用于主要是打窝和作钓饵,其中有不少使用技巧,具体如下:

1、打窝:蚯蚓打窝主要用于诱集像鲶鱼、黑鱼这类食肉鱼种。

首先将蚯蚓分割成1公分左右的小段,将其装入盛有松软泥土的小盆,搅拌均匀,握成团打入钓点位置,由于蚯蚓的汁液在水中迅速扩散,缩短了诱鱼的时间,效果极佳。这种方法简单容易操作,最好现做现用,避免蚯蚓发愁。

2、蚯蚓挂法: 不同钓鱼人都有自己擅长钩挂蚯蚓的方法,汇总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挂头法②穿腰法③节挂法④穿筒法⑤龙吸珠挂法。具体操作方法不再详述,网络有详细介绍。

3、蚯蚓几点注意问题:一、鱼的视力有限,所以不必将蚯蚓拍死挂钩,活动的更易挑逗鱼,引起它的兴趣。二、钩挂蚯蚓时,尾巴不宜朝向钩背,以免鱼咬住后拉动浮漂动作,提竿而无鱼。

写在后面

如上所述,鱼喜蚯蚓,是两者各种原因吃促成的结果,是科学可以解释的。钓鱼人多了解蚯蚓的使用细节,对于提高渔获有一定的帮助。


野钓分享


鱼生活在水里,蚯蚓生活在泥土里,为什么蚯蚓是万能钓饵、鱼儿的最爱呢?

之所以蚯蚓是万能钓饵,鱼儿的最爱那是因为:

第一,蚯蚓在有土的地方基本上都会有发现,在涨水的时候水淹没陆地蚯蚓就会从泥土里钻出来是鱼儿也比较容易获得的食物。

第二,蚯蚓本身带有很强的腥味,对鱼来说也是相当具有诱惑力的。

第三,蚯蚓这种活物它在水中身体会不停的摆动,鱼儿对活动的鱼饵本来就是特别喜爱,非常容易引起鱼儿的注意。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大概发现蚯蚓具备这几个特点,比较常见容易获得、具有很强腥味、爱动,这些特点都是鱼儿所喜欢的。所以蚯蚓是万能钓饵,鱼儿的最爱也就顺理成章了。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农村小李365


蚯蚓是我们常用的饵料想必大家都知道,也可以说是万能饵。其实蚯蚓并不生活在水中,鱼儿能遇到蚯蚓的概率也极低,除了下大雨将一些蚯蚓冲进水里,或者有些老渔民用蚯蚓当饵捕鱼这类情况。基本上蚯蚓并非鱼儿在天然状态下会遇到的食物。两个几乎毫不相干的生物,却因为人类的钓鱼活动让它们走到一起。那么为什么鱼会喜欢吃蚯蚓呢?下面给大家详细的说明。

正常的生态环境中,一条鱼终生都不大可能邂逅一条蚯蚓。不过他们会经常遇见,一些像蚯蚓的食物。此外许多鱼都不大挑食。例如,鲶鱼会愉快地吃死虫、植物、蜗牛、鱼卵甚至其他鱼类,准确地说它们会吃蛭和昆虫幼虫脂类的东西,这些东西长得都有些像蚯蚓。鲶鱼还吃有些像蚯蚓的水生蠕虫。

总而言之,选择鱼饵时,水里本来就有的食物,鱼儿已经吃腻了。其他量多且容易找到的饵才是上上选。另外任何有经验的渔民都会告诉你,鱼被鱼饵吸引的两大原因是:味道和运动,同种鱼饵对不同鱼类的吸引力有所不同。例如,海洋鱼类(至少是人们想捕捉的那些海洋鱼类)主要以小鱼和腐肉为食。因此推荐切饵(将鱼切片),因为这样将鱼饵投入水中时,血腥味会散得更快,勾引鱼的效果会更好。

不过在湖和池塘里,鱼的主食会更多些,鱼饵的选择可以更随意些。例如落到水里的昆虫和植物残渣,湖里的鱼都爱吃。所以只要你乐意,可以用蟋蟀、蜜蜂甚至面包来钓湖里的鱼。你还可以买一些专用的浆糊擦上鱼饵和假饵,令它们的味道对某些鱼变得更具吸引力。你甚至可以放弃鱼饵直接使用看起来像鱼饵的假饵,并且在水中手动摇晃。或使用那种会在水面时,蹦跶的假鱼饵来骗鱼儿。让它们以为,那是小昆虫之类的东西。

古时老钓友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蚯蚓和水里的一些昆虫非常像,所以也用蚯蚓试试,结果发现蚯蚓是万能饵料,蚯蚓钓鱼就这样流传下来了。假如真的是这样,那鱼也太悲惨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都认错了食物。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觉得鱼其实并不偏爱蚯蚓,它们根本就是不挑食啥都吃。蚯蚓之所以成为不错的选择,是因为它们在淹死前会使劲挣扎(挣扎可能还跟它们身体里,被勾进了一枚鱼钩有关吧)。鱼喜欢动的东西,大多数渔民都会告诉你,用活的虫子钓到的鱼,会比用死虫子钓到的鱼多,所以蚯蚓足以胜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