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现在的癞蛤蟆越来越少了,这是为什么?

乡村波比


在农村有些癞蛤蟆变少,也有的变多了。

这个情况可能许多人不知道,只是见到自己地方上农村感觉少了,认为别的地方也少了,这不是事实。


在平原地区仍有许多人居住的地方,的确因为人类捕捉,和农田,地头经常使用农药杀除昆虫等,虽然农药不是直接撒在个癞蛤蟆身上,但农药所杀除的昆虫半死不活时,在那扎挣中,特别吸引癞蛤蟆捕食,这样会一批的毒去许多癞蛤蟆,而且过度使用使水体污染,早春的癞蛤蟆散卵在水体中,那卵即使孵化成蝌蚪,蝌蚪也成活不了许多,慢慢的这些地方就越来越少了。


但是在南方丘陵地区,多数癞蛤蟆是生活在山上的,或山沿梯田中的,在山上生话的癞蛤蟆,只要人类不在立春后大部分癞蛤蟆集中在一些有水地方交配散卵时,人类去捕捉,其他时间癞蛤蟆是比较分散穴居的,这样保留着很大一批自然生存的癞蛤蟆,山上的野生动物资源是癞蛤蟆天敌的在减少,逐渐癞蛤蟆分散穴居形成了优势。数量在不断增加。丘陵地区,及靠山的农村,现在许多农村人都到城市里打工,国家又号召退耕还林,许多靠山梯田等种上植物,这些为山上往下发展的癞蛤蟆提供了十几年的好机会,这些退耕还林了的田地,农药使用几乎很少,农村人活动也在那里比原来种田时少得多了。给与了癞蛤蟆约十至二十年的发展时间,我到我们乡下看到的是这几年癞蛤蟆越来越多了。这是最大的癞蛤蟆的天敌人类活动的少了,农药使用的范围减少了。


我们看问题必须全面,有可能北方地区癞蛤蟆减少了。但这几年南方的癞蛤蟆却增加了,生态环境也慢慢的变好了。


老艾叶


在农村现在癞蛤蟆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

这还用问吗?大家有眼睛的都看得见,过去人们怕抓怕得麻风病的癞蛤蟆,一到夏天农村到处都是,特别是下午刚下完雨,晚上出洞的癞蛤蟆特别多,有时还会跑到家里来,小时候看到都害怕,大人们经常教育我们不要去抓癞蛤蟆,如果让癞蛤蟆尿到手上会得麻风病。可不知从哪一天起,消息灵通的农村人有的开始抓青蛙拿到城里去卖,后来青蛙少了连癞蛤蟆也不放过了。农村癞蛤蟆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是二个方面,一个是吃癞蛤蟆,二个是农村现在太干净,癞蛤蟆已无处生存和繁殖。

一、癞蛤蟆越吃越少



大家都知道农民种地不挣钱,一年收入才几千元钱,而抓捕野生癞蛤蟆一个月就能挣几千块钱,而且只需晚上休息的时间,打着手电动,拎个塑料桶,在村上周边房前屋后那么转上一圈就是一大桶,多则几十斤,少则七八斤,确实比种地强多了。



虽说,癞蛤蟆跟青蛙一样受国家保护禁止抓捕,可是农村还有不少人在抓,而且城里菜市场每天都有人在宰杀销售。既然城里人喜欢吃,农民又有钱挣,作为农民谁都不会放过这个挣钱的机会。有一句俗话叫“三寸喉咙似海深”,吃是最厉害的,谁都不会去计算一年全国到底要吃掉多少只癞蛤蟆,照这样不停的吃下去,癞蛤蟆将面临灭绝之灾。

二、农村环境卫生太干净,癞蛤蟆已无生存之处



众所周知,癞蛤蟆都生存在垃圾堆里或者是废虚丛中。可是现在农村都在大搞环境整治,村村连卫生死角都没有,很多农村废虚的宅基地都已清理整治一新,这就给癞蛤蟆一个严重的打击,癞蛤蟆连家都没有了,吃的也没了,不被饿死也会被冻死。如今,农村的确癞蛤蟆越来越少,据农村经常抓捕癞蛤蟆的人告诉我,现在不要说抓去卖钱,就是自己想吃,抓几只吃吃都不容易。

你这辈子吃过癞蛤蟆吗?


月季正红


癞蛤蟆以前在我们村里应该说是外来物种吧,以前刚记事起的时候只能见过青蛙和田鸡是经常见的,但是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癞蛤蟆慢慢的出现了,癞蛤蟆让人感觉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而且癞蛤蟆还有毒。记得有一次家养的鸭子要去吃癞蛤蟆被我爷爷给制止了,爷爷说这种癞蛤蟆是有毒的不能给家禽吃。

以前农村很多田地,到了晚上蚊子飞虫也多,经常会飞到家里面来,田里的青蛙就会跑到家里来吃虫子。青蛙到来我们一点也不感觉讨厌,如果是癞蛤蟆我们就会用扫帚给赶出去。而现在真的如我们所愿了癞蛤蟆越来越少了,难道真的是我们讨厌它才消失的吗?

癞蛤蟆其实对环境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在我们村现在几乎都没有人种田了,很多田地也出售给别人建工业厂了。而工业厂经常会有工业污染水排放出来,现在田地里也是干旱的,这样的环境不要说癞蛤蟆了连青蛙也很少了。这主要和环境变化有着关系。

还要一个原因就是癞蛤蟆有着药用的价值,全身都是宝,还有名字叫做蟾蜍。蟾蜍的蟾酥、干蟾、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都能做成名贵的药材。尤其是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内有多种生成物,有解毒、止痛、抗癌、麻醉等作用。人们在利益的趋势下就开始大量的捕捉蟾蜍。

总之癞蛤蟆越来越少的原因一个是环境因素,另外一个就是人类大量的捕捉造成数量急剧下降。现在慢慢消失的不仅仅是癞蛤蟆还有其它的物种,所以我们保持自然生态环境很重要,不然这些物种都会变得非常的珍贵,以后必须要花大价钱去消费它们。

以上是个人所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村里的男青年


你好!农村老俗话来说说农村癞蛤蟆变少的话题。记得以前每年天气温暖的季节,农村野外和村庄是随处可见癞蛤蟆的,甚至在下雨天还会跑出来在农家院子里爬行,它们慵懒散漫的态度在我看来很有趣,虽然它们的外表有的人很害怕。



但是大家也看到了,现在农村再发现数量多的癞蛤蟆简直是越来越难了,不说癞蛤蟆了,就连它们的难兄难弟的青蛙也很少见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的呢?难道是它们去了很远的地方而不在我们面前出现了呢?我想肯定不是。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癞蛤蟆的整体数量在大幅度的减少!我能想到的是,前期是大量的癞蛤蟆非正常的消失,然后就是后面的癞蛤蟆的繁殖速度跟不上消失的速度,所以在农村也是罕见的稀有小动物了。



具体分析原因,还要从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等角度来说。第一,人为捕捉因素。作为野生小动物,其实癞蛤蟆还是我们的三有保护动物,但是有些人(不仅仅指的是农村人)由于利益熏心的想要发财,就非法捕捉野生的癞蛤蟆卖钱。

不能不说人为捕捉因素是癞蛤蟆越来越少的一个主要原因。对于三有保护动物,捕捉一只就是违法了,20只以上就是犯罪,因此在私自捕捉癞蛤蟆之前先考虑一下是不是有被刑罚的风险。



其次是环境污染因素。癞蛤蟆虽说是野外生存的能手,但是环境污染对它们的伤害很大,一个是对癞蛤蟆身体健康的危害,另一个就是对癞蛤蟆食物来源的危害。经常生活在污染的状态下,癞蛤蟆就会得各种疾病甚至死亡,同时受到污染的还有癞蛤蟆的食物来源的,比如被污染的水质,污染中毒的小虫子等。

作为两栖类的野生小动物,癞蛤蟆要靠自己去谋求生存条件。但如果生存的陆地,水里都有不利于健康的东西,必然会难以存活。同时它的食物来源的蚊蝇,蜗牛蚂蚁等的减少,以及只能夜间捕捉食物等,都成为癞蛤蟆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为捕捉和环境变坏,对于癞蛤蟆可以说内外忧患,以前还是作为药用的癞蛤蟆,不知道从何时起,倒是成了鲜美的野味。一个物种的减少甚至消失,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的断裂,后果是很严重的,因为这样就打破了生态圈的平衡,因此加上执法禁止捕捉癞蛤蟆力度和改善水土环境,都是人类需要迫切去做的事情。

好了,以上就是农村老俗话对农村癞蛤蟆越来越少的一些看法,有不同见解的可以交流探讨,以便于我及时的修正完善。


农村老俗话


常言道:“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说的就是长相丑陋的癞蛤蟆没有自知之明,当然在今天我的看来。癞蛤蟆也叫蟾蜍,大家对癞蛤蟆这种动物过于贬义讽刺化了,其实癞蛤蟆虽说长的吓人,面容奇怪,身上还有凸起的毒液,但是它一来是我们大自然的好朋友,可以捕捉田地间的害虫,二来蟾蜍本身是一种中药材,可以提取中药蟾酥、蟾衣,所以大家要对癞蛤蟆这种动物要“另眼相看”。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生活在农村的朋友有没有注意到现在的农村癞蛤蟆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记得我小时候每到夏季的夜间在路上时不时的都会看见癞蛤蟆这种小动物,去田间除草、河里摸鱼也常常碰到,但是最近几年却愈加减少,其中的原因大家知道是何种原因所致?今天就此现象我与大家仔细聊聊。

一、生存空间缩小

随着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进程,相信很多村子道路硬化、老土宅子翻新成水泥高楼,这种迅速扩张的结果很容易对癞蛤蟆的生存空间带来影响,空间缩小,癞蛤蟆的藏身之所受到威胁导致被动淘汰;

二、使用农药、化肥影响

现在农村不像原来种庄稼“靠天收”、人工除草,现在很多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量甚至超量往田里洒农药、除草剂、化肥,这使得田间蟾蜍的生长及生存受到破坏,你想想蟾蜍的卵一般在池塘或者是水稻,老农民一用农药,相当于它的卵子生存在被农药浸泡的环境当中,很难让从幼小的蝌蚪发育成蟾蜍,这等于整个蟾蜍种族的延续就受到影响,不减少才怪呢!

三、干旱少雨

与其说蟾蜍少了,不如说现在农村存水量少了,原来我记得我们农村只要夏季汛期来临,沟满河平,鱼虾蛙鸣满池塘,一种自然的乐趣现在还难以忘怀,但是你知道吗,现在农村的干渠或者是池塘很多都处于干旱状态,即便下点雨也难以储存水量,其实源自于现在农村的上游水源设置了橡胶大坝,上游蓄水,只有到了一定程度才开闸放水,蟾蜍需要充足的水源才能保证他们自由健康的繁殖,水少难留蟾蜍。所以蟾蜍的数量就逐渐逐渐的减少了。


四、环境污染

现在很多城市在把城市中的厂向周边城市甚至乡镇外移,这就导致很多像化工厂、造纸厂,化肥厂出现在农村及乡镇,这些厂有的环评不过关的情况下,如果环保意识淡薄,他们就会将工业用水或者有害水肆意排放,对蟾蜍的生存带来致命威胁;

现在农村人也爱干净,有的人会将生活垃圾以及粪便等随意倒,有的会倒到沟河小溪中,势必跟蟾蜍的生存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所以现在农村也进行卫生规范了。这是一种好事,也需要大家逐渐的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五、人为捕杀

蟾蜍这种动物具有很高的yi用价值,现在野生蟾酥的价格一般在 3000 元-5000 元一公斤不等,加上现在市场的需求及高利润的诱惑,很多农村人就到处寻找癞蛤蟆来获取收益,当然,这种肆意捕捉蟾蜍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蟾蜍被称为“三有动物”,即“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动物。对于“三有动物”,我国刑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私自捕捉20只(条)以上就构成犯罪,捕捉50只(条)以上就属于重大刑事案件,100只(条)以上属于特大刑事案件。因此看到有人恶意捕捉蟾蜍行为请积极举报。

总结:蟾蜍对我们人类是有利的,凡是对我们自然生态环境中起到积极影响的动物我们都应该加以保护,不能放任自己不顾后代环境及生态的发展,我们不能自私。保护蟾蜍,人人有责。


三农记事本


大实话:癞蛤蟆的减少主要还是和其生存环境减少有关。

因为我小时候就是在农村生活,并且我们村子里也有一些水塘,并且一条小河,所以小时候还是经常会在河里捉鱼捕虾,而最害怕的就是在摸鱼的时候摸到蛇和癞蛤蟆了。不过,近些年来确实这些东西都少了很多。有的这两年出生在我们村里的孩子都不一定见过癞蛤蟆这个物种了。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现象,那主要还是和人类的活动有关系。

农村的开发缩小了癞蛤蟆的生存环境

在十年前,农村的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像我们那里十年前大都还是土路,一到下雨下雪天气那就容易积水,出行是真的很不方便。而在那样的环境下,这些小动物自然就有更多的生存空间。毕竟,人不方便的环境下,那这些小动物可是真方便。

但是,后来,村子里开始修路,开始整理河道,之前的土路也变成了水泥路,原来的河道也清理了淤泥,并且有的地方还用水泥给修建了河坝。而这样一来,像癞蛤蟆这种东西的生存空间就没有了。要知道,这东西的窝就得是在土里挖洞,那现在没有这种环境了,自然也就少了。

人类的活动导致癞蛤蟆数量减少

然后就是我们的活动范围的扩大,或者准确来说是我们影响范围的扩大。因为像以前,有癞蛤蟆的地方基本上是村民都不怎么活动的,但是,现在随着地里用的化肥,农药增多,其生存环境也就少了。化肥农药这东西就是一年两年你不会感觉有什么,但是,三年五年后就一定会有明显的感觉。并且因为河道清理了河床的淤泥,就导致很多水直接渗入了地下,所以现在的河水基本上也都断流了。

并且,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就是,我小时候每到夏天基本上都能遇到涨河,或者是山上有很小的那种小山洪流下,但是,近几年连能够让河水涨起来的雨都没怎么见过。而降水量少了,那这些癞蛤蟆自然也就没有了什么生存空间。

所以,总的来说,癞蛤蟆数量的减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希望生活在农村的人能够以此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有理有据,实话实说,关注:大实话。让我们一起用理性的视角看世界。


大实话


癞蛤蟆减少是事实,早二十多年过春节后,夜晚鱼塘边全是癞蛤蟆,响切夜空,现在找一只做药都难,只要是近十来年拿来捕蛇养蛇所至,因为癞蛤蟆生长期很慢的,要几年才成。食用蛤蟆肉的人很少。不懂处理会毒死人的,所以很少人敢食用,本人七十年代曾吃过一次味道好吃。现在很多冷库有癞蛤蟆卖来养蛇,要几元一斤吧,所以想无绝都难。


汤永杰


对于在农村现在的蛤蟆越来越少了,事实上农村的癞蛤蟆越来越少了。记得小的时候,一旦夏季下完雨以后,无论田地里还是道路的附近到处都是癞蛤蟆的东西,即便是村子里的家里也有很多癞蛤蟆在爬行,可现在确实非常少见癞蛤蟆了。



其实造成那蛤蟆减少的最主要原因,那就是现在种植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得一些农作物的病虫害特别的多,农民不得不大量使用农药进行治疗,农药的使用量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够对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毒死了一些虫子。毕竟癞蛤蟆的主食就是庄稼地里或者草地里的那些小型的虫子,比如说青虫子就是癞蛤蟆最喜欢吃的东西。

一旦癞蛤蟆吃了刚打过药的庄稼地里的虫子以后癞蛤蟆就会死亡,这就是生物链的连锁反应,所以现在在农村的田地里很少见到癞蛤蟆、青蛙、蜥蜴等之类的小动物。这都是大量使用农药造成的后果,而且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性,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



当然,人们的大肆捕捉癞蛤蟆也是一造成癞蛤蟆继续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城里人却喜欢上了爱吃癞蛤蟆肉的习惯,使得农村一些人开始大量疯狂的捕捉癞蛤蟆,然后卖给城里的消费者消费,一时间使得天地里的癞蛤蟆很少见到,这就是肆意捕捉的结果。而且每年工商部门都可以查到很多关于捕捉癞蛤蟆卖到城里的现象。

大家都知道癞蛤蟆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特别是癞蛤蟆酥是非常贵的一种东西,上百万一斤的癞蛤蟆酥,当然这种东西毒性非常强,对人身体的一些癌细胞有极其重要的抑制作用。对于癞蛤蟆肉吃了一点就可以治疗人身体的一些疖子、疮很好的疗效。这也就是为什么城里人喜欢吃癞蛤蟆肉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现在农村的癞蛤蟆越来越少了,这主要是因为环境的污染有极大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农民种地加大了农药的使用量,使得癞蛤蟆食用的有毒的昆虫造成的癞蛤蟆死亡最主要原因。当然,还有疯狂的捕捉卖给城里人享受癞蛤蟆肉也有极大的关系。当然干旱的环境以及水污染,也使得癞蛤蟆的繁殖的环境大幅度的减少。


宗元三农堂


据村里老人讲:癞蛤蟆是治疗一种大病的药引子。

癞蛤蟆少多了,我们老家农村现在几乎看不到这种雨后常见的蛙类动物了,而造成当前这种局面是有原因的。

曾经雨后的农村大街小巷里,走路是要小心翼翼的样子,因为脚下经常有正在爬行的癞蛤蟆,癞蛤蟆不同于青蛙,青蛙害怕人类,只敢在池塘边与溪水旁玩耍,若是听到声音,立马扑通扑通跳进水中藏起来。

癞蛤蟆不怕人,大概它啥也不怕,经常在雨后慢吞吞的悠哉悠哉爬行在泥路上,有时候顺着路就爬到农民院子里,而癞蛤蟆在农村有一个特别不错的名字:元宝。所以跑进院子里的癞蛤蟆不能打,可以用铁锨把它们铲出去,但坚决不能打,进门的癞蛤蟆寓意是来了元宝,带来财富。

但从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乡村里的经济一天一个样,当年我们村大大小小新上了有十几个村办企业,农民们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也是从这个时候发现:环村河里的水一天一天变少,直至变没。天气越来越干旱,以前的大雨滂沱不知道从何时起,竟然一年里都见不到一次。


没有雨水,小河不再有欢畅的流水声,夏天听不到青蛙此起彼伏的鸣叫,更不用担心走路时脚下会出现爬行的癞蛤蟆,所以,癞蛤蟆的基本生存条件:水没了。这是青蛙、癞蛤蟆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

显然生存条件导致了癞蛤蟆减少很多,而另外一个人为原因也是导致了癞蛤蟆减少,大概两千年以后,村里不知道怎么回事,几年时间里出现了好几个肿瘤患者,于是有偏方流出:癞蛤蟆死后,肚子里生的蛆是治疗肿瘤疾病的好药。

于是村里有人开始抓癞蛤蟆,四处搜索,癞蛤蟆是一种行动迟缓的爬行动物,只要能找到,肯定就能够抓到,绝对跑不了它。于是人为的捕捉癞蛤蟆也是促使癞蛤蟆变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谁都没想到,癞蛤蟆有一天的价值不比天鹅低,这种曾经在过去因为能够吃害虫,而被农民们保护的很好的动物,因为天灾又加上人祸,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生活,将来恐怕只有养殖才能让它们继续存在,否则的话,也会是濒临绝种的一种动物。

癞蛤蟆吃天鹅肉的老话应该改一改了,如今癞蛤蟆的身份是有资格吃天鹅肉的,物以稀为贵,癞蛤蟆很快也会变成珍惜动物,到那一天,天鹅肉还不知道能不能配得上癞蛤蟆了。



悠然见东山


在我小时候,每到六七月份雨水较多的季节,池塘里都会存水,并且会经常听到蛙声一片,此起彼伏的叫着。当然在有青蛙的同时,也少不了癞蛤蟆的存在。但是最近这几年来,青蛙和癞蛤蟆的数量越来越少,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的个人观点是,生存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导致青蛙和癞蛤蟆数量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我的分析如下。

  1. 降水量的减少以及池塘水沟的存水量减少,导致癞蛤蟆和青蛙的生存环境和繁殖量大幅减少,进而导致数量减少。 癞蛤蟆和青蛙的卵是产在水中的,并且经过一步步孵化才会长成青蛙和癞蛤蟆。小时候经常看到成群的小蝌蚪,有时在泥洼里就可以看到。但是由于最近几年气温较高,降水量偏少,坑满河满的现象已经不常见了。没有了水就没有了繁殖场所,所以会影响癞蛤蟆和青蛙的数量。


  2. 人为影响污染了生存环境,极大影响了青蛙和癞蛤蟆的生存和繁殖。最近这几年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比较大,造成水体污染严重。癞蛤蟆和青蛙虽然是两栖动物,但是也离不开水,这会加剧癞蛤蟆和青蛙的疾病产生以及中毒死亡,这也是导致癞蛤蟆和青蛙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3. 人类捕捉。青蛙可以作为餐桌上的美食,癞蛤蟆由于其丑陋的外表很少见人吃。但是癞蛤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背部的疙瘩可以获得蟾酥,蜕下的蟾衣可以入药。蟾酥和蟾衣都是非常好的药材,所以也不乏有人去捕捉癞蛤蟆去卖,这就使癞蛤蟆的数量减少了。


综上所述, 癞蛤蟆和青蛙的数量减少,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的生活活动分不开的,造成癞蛤蟆和青蛙的生存环境变化,进而影响繁殖和数量。虽然癞蛤蟆让人看了起鸡皮疙瘩,但是它们数量的减少也从侧面反映了环境的问题,一定要重视起来啦。

上述是我的分析,欢迎大家进行补充和评论,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和加关注,我将持续更新农村小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