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房價的本質是貨幣的表現”。如何解讀?

野馬和尚


商品價格上漲一方面是供需關係因素,另一方面則是貨幣因素。就國內情況而言, 房價上漲確實是貨幣因素為主。


在房價上漲之初,那時地價還不貴,開發商只要有一兩千萬元自有資金,就敢參與拍賣拿地。拿下土地後直接抵押給銀行獲得貸款,再讓建築公司墊資,房子還沒建成就開始預售,快速回籠資金,一個項目下來資金就變成一兩個億。


在房價開始快速上漲後,不僅開發商能夠獲得銀行鉅額貸款支持,炒房客們的資金也都來自於銀行。沒有銀行不遺餘力的支持,房價絕對不會上漲到今天的程度。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房價快速上漲的過程,也是廣義貨幣M2快速增長的階段,兩者基本成正相關。


資本會追尋高收益,所以資金會流向回報更高的領域。房產既有居住屬性,又有投資屬性,在有首付的情況下,銀行資金支持炒房能獲得穩定安全的收益,這是銀行們樂此不疲的根本原因。


資金在銀行體系中流轉,貨幣乘數效應下銀行從房地產上拿走豐厚的回報。我們看到房地產開發商越來越龐大的同時,也應看到房價上漲的二十年銀行資產也得到快速增長。


地價上漲是房價上漲的根本原因,但是如果沒有銀行的天量資金支持,沒有鼓勵炒房,房價是不可能漲到今天的程度的。從這個角度講,“房價的本質是貨幣的表現”很正確。當然背後還有更復雜的原因,就不方便進一步剖析了。


財智成功


不得不說,這個專家還是比較靠譜的,這一次發表的“房價的本質是貨幣的表現”的觀點確實有一定道理。比如說2009年,由於國內貨幣超發,致使廣義貨幣M2規模劇增後,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進而推高房價的大漲。但2019年以來,房企的融資渠道大幅萎縮,房地產市場的供需兩端都在遭受調控打壓。因此,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國內大中城市的首套及二套房價漲幅均有所回落,甚至出現很多房企加大力度促銷的現象。

實際上,房企融資渠道一旦收緊後,如果不搞降價促銷,就很可能要面臨著資金鍊斷裂的風險。這正是反映了房地產市場對於金融的依賴,說到底房地產就是一個金融屬性極強的市場,所以管理層每每調控房價時,就想通過金融手段來達到調控房地產之目的。

過去的對樓市採取定向貨幣緊縮政策的金融調控事實早已證明,房價下跌或者上漲的幅度確實與金融監管部門對樓市採取的貨幣政策密切相關,也可以說是抓住了房地產市場的“七寸”。

就像福耀玻璃董事長說的那樣,房企是一個拿著“空手套白狼”的行業,手裡啥也沒有,但從銀行和購房者手中籌集資金後,拿著它們的錢搞期房。

如果房企融資環境進一步收緊後,又沒有大量的“接盤俠”出現,那麼等待它們的唯一有效途徑就是降價促銷或者打折,因為這是快速回籠資金的最直接措施。因此,金融屬性決定了房價的漲跌與貨幣表現不可分。

事實上,在過去的近二十多年,作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房地產市場一直享受著全方位的資源配置優勢(甚至為此人民幣很長時間內保持兌美元在7以內),集中了最龐大和最廉價的資金,有著名副其實的中國經濟的蓄水池的美譽。總之,我基本上認同這位專家的觀點。


東震木


這個看你怎麼理解了,因為一切的物價都是貨幣的表現,如果認為房價是貨幣超發的結果才是“房價的本質是貨幣的表現”的解讀,那麼我認為也不是這樣的,即便是沒有貨幣超發,那麼房價也是會漲的,只是幅度不同而已。

其實從2015年以來的M2增速是在下滑的,尤其是2017年到2019年,M2的增速在3年的時間持續維持在8%左右,而這三年房價還是在不斷上漲的,所以這個又怎麼解釋?

房價上漲的原因是有很多的,並不僅僅是貨幣超發的原因,即便是沒有貨幣超發的存在,那麼我們的房價也是會漲的,因為房子的質量在提升,我們當前居住的房子和10年尤其是20年前的房子相比是大大要提升了品質的,而這些都是要通過增加成本來實現的,這些最終都是會反應在房價當中。

另外一個就是供需的不平衡,最近10年中國城鎮化大幅增長,但是房屋的供應量卻增加比較緩慢,這個我們可以從商品房的成交面積當中可以看出來。

從2010年的10億成交面積到2015年的12.7億平米的成交面積,5年時間只增長了26%,然後到2016年開始是有一個大幅的增長的,但是從2018年開始就又放緩了,2019年全年和2018年基本持平。

房子之所以會成為過去的20年價格上漲最快的一個“高價值”商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供求的不均衡,導致供不應求;第二個是房子的成本只增不減。


壹號股權


房價本質是貨幣現象,不是十分準確,像美國和歐洲,都實行過超級寬鬆貨幣政策,美國四年零利率,歐洲已經很多年負利率,但房價並沒有像中國一樣暴漲,可是中國貨幣一寬鬆,房價就抽風一樣上漲。

背後是土地性質和供應,歐美都是資本主義國家,土地都是私人的,地產價格決定於市場需求,只要有利可圖,就會有大量土地入市用於地產開發,我國不同,土地市場是絕對的壟斷,由地方嚴格掌控供地節奏和規模,為了地價穩定,不排除部分地方通過調控供地節奏規模穩定預期,抬高土地價格。

另外我國居民對於房地產有更多的偏愛,有錢就想置辦房產。加上部分人群收入豐厚,房姐房叔房大媽房老爸為數不少,囤積了不少房子,成為空置房,進一步加劇市場供求關係緊張。

歐美國家人少地多,土地資源豐富,我們則是人多地少,土地資源非常寶貴,土地被嚴格控制,土地市場高燒不退,房價易漲難跌。

貨幣寬鬆是房價上漲一個因素,但房價上漲因素很多,不是單一貨幣因素。


杜坤維


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是,還和銀行對房貸一定時期的支持態度也有關係!

央行的貨幣體系有M0\\M1\\M2等指標,M2可看作投資收益類的加權指標,也可以看作國內總貨幣量,如果M2體量過大,說明市場上存在的錢還是很多的;M2如果增長速度過快,說明市場投資氣氛是比較濃的,這些錢很容易進到樓市、股市、實體投資領域。


但如果央行的M2總貨幣量相對的在一定的區間的波動,說明市場內的總資金量也相對的穩定,資金在不同的行業內部做加減法,有些行業是加速流出的,而有些新興和國家支持行業是資金流入的。這種現象說得有文化點,就是中國經濟結構在轉型和調整中!


轉型的過程中,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市場所有相關成本都在快速上升,到市場無法承受時,房地產行業的資金會慢慢的開始流出,也就是現如今房地產行業正在發生的事。

M2的總貨量的穩定個別行業比重下降的同時,另一些新興行業卻迎來的機遇發展期,這裡面以三農和科技、醫療行業居多。

M2的指標增長又和GDP增長同步,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經濟結構在轉型調整中!

反映在房市上,要看某一階段房地產在經濟結構中佔的比重如何,過高就是主角,慢慢降下來,說明市場也是慢慢選擇有序退出房地產,培育新興行業發展。

房價的表現,還和城市所擁有的各種資源有關,如教育和科研資源、工作機會和醫療環境等,所擁有的資源和人口支撐越強,其房價表現也越強。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貨幣總量和房價的聯繫的一點看法,供題主參考!


關於此問題,大家若有補充或交流,可以留言區互動,歡迎點贊支持和關注

陽光侃房


房價的本質是貨幣的變現,浮雲君非常認同這種說法。房地產市場的本質是什麼?—— 說白了就是一種資金密集型的“

空手套白狼”遊戲。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拍地皮、造高樓、買原材料等等需要動用大量的資金,但是開發商往往手頭並沒有這麼多現錢,他們的資金大部分都是銀行貸款加上期房售賣回籠的資金來進行這場遊戲的



房地產行業高度依賴於央行的貨幣政策,信貸寬鬆了,那麼不論是開發商這個“供給端”還是購房者這個“消費終端”,都能夠獲得更加廉價的信貸資源,從而助推開發商拿地的積極性,促進居民貸款買房的熱情。


最明顯的就屬 2009 年,當初金融危機已經開始肆虐我國,製造業、金融業、服務業都大受打擊,高層果斷出臺了“四萬億”的刺激政策,“大水漫灌”、“熱錢湧動”,自此之後,房地產業就掀起了新的篇章,上漲的勢頭就已經開始啟動。


降準、降息這些調節宏觀經濟的手段,最直接的受益方是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業和股票市場。所以,我們也時常能夠在新聞中看到有專家、學者認為新一輪的降準會對於房地產和股票市場形成利好,促進行業的火熱。



從去年開始,高層已經意識到高房價對於實體經濟所造成的擠壓和對於居民生活造成的壓力,並且實施了一系列的調控措施和手段,限購、限貸、限售“三板斧”下來,房地產的火熱立刻熄火,甚至不少地區的房價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行。


浮雲君身邊還有不少買房的朋友,在 2019 年10 月份申請的貸款,一直到了現在銀行都沒有下來,銀行工作人員解釋說,已經沒有了房貸的額度......從源頭,也就是信貸上打擊房地產的“要害”,沒有銀行資金的支持,地產的火熱盛況就會立刻熄火。




總結


在我國高速發展的這些年,其實房地產業起到了一個巨大的“資金蓄水池”作用,把超發的貨幣統統吸納,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熱錢炒作導致物價的節節攀升。


根據專家的測算,我國的房地產總市值已經達到了 450 萬億的規模,相當於美國、日本、歐洲所有國家房產市值的總和,要知道截止 2019 年我國的 GDP 總量也就在 100 萬億量級以內而已......


地產行業儲蓄了大量的貨幣,仍舊源源不斷地需要資金,因為開發商造瘻的貸款都是銀行給的,居民買房的錢都是銀行貸的,一旦資金面吃緊,地產業的火熱就會難以延續。



浮雲財經觀


一切商品價格都是貨幣現象,此言不虛。

房價作為商品的一種,同理也是貨幣現象。這個專家是個靠譜的人,不同於那些譁眾取寵的隊伍。

我從貨幣變化,來闡述這個問題。

1、貨幣的價格

認識貨幣,就要知道他的價格。貨幣的使用價格,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利率。

當央行進行降息操作,那麼此時貨幣借貸成本較低,容易造成物價上漲。

當央行進行加息操作,此時市場流動性降低,物價會出現下跌。

我們從人類歷史角度來看,總體的貨幣利率趨勢,都是呈下降狀態波動。雖然短期會出現加息的操作,但是長期來看貨幣規模不斷擴大,利率存在了向下的態勢。

我們可以從美聯儲觀察,他們經歷08年利率下降後,有了一個週期的加息。但是2019年開始,他們的貨幣政策開始轉向,操作了3此降息並配合了購買短期國債,為市場流動性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輸血。

2、貨幣與物價

如果拋開勞動率提升因素,貨幣的投放直接影響了物價。勞動力提升,會一定程度降低貨幣對物價的影響,但是勞動率提升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研究貨幣和物價,只要看貨幣投放規模,就能知道物價的變動規律。

我們把物價比坐船,那麼貨幣就是水,所謂水漲船高在這裡能說的通。

以我們生活中的案例說明,2000年開始我國的廣義貨幣為13萬億附近,2019年這個規模達到了193萬億的規模。

這個過程中,大多數物價都在上漲。比如我們生活中的一些衣食住行,都在遵循這個規律,當然不能排除房價。

但是也有的商品保持原價,還有一些降價,主要原因是勞動效率的提升,比如說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2000年前一部手機、電腦都動輒上萬,現在功能多了價格反而便宜了。

3、房價和貨幣的關係

2000年開始,我國房地產進入了徹底商業化。也就是從這時開始,房價成為了一個永恆的代名詞漲。

2000年到2019年這段時間,我們的貨幣規模增加了10幾倍,與此同時房價也漲了大約有10幾倍。

雖然勞動效率在提升,但是土地的稀缺性導致了房價上漲。當然裡面還有大家的共識,那就是房子有一定的抗通脹功能。

所以我們的宏觀調控中,一旦切斷了貨幣供給,那麼房價的上漲就會應聲而止。

這是我們近三年發生的事情,各位可以看看是不是周圍的房價在下跌呢?據科學院房價研究報告表明,2019年除深圳外大部分房價都在調整。

這也就是貨幣和房價的關係,水漲船高的一個經濟學原理。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大家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牛牛牛說財經


路人蟻:聊社保,侃商保,說財經,專業答疑,感謝關注

1 房子從住宅變成金融屬性的投資品,從十年前開始啟動的。我們花了40年時間完成了城市化的初步建設,走了國外百年時間走的路。這個過程伴隨著百萬億資金流入地產和基建。讓很多瀕臨破產的房企活下來了,其中就有恆大的許家印。然後就是這些年房地產市場黃金十年,同時基礎建設交通都發達起來,我們現在的初步城市化和發達的公共基礎建設和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都離不開百萬億貨幣的開閘放水。

2 房子從一個住宅變成了大多數人規避儲蓄貶值,實現財富增值的工具,大家都把錢變成房子,保值的同時,隨著房價大漲,也實現了財富自由。房子成了熱錢的蓄水池,資產的錨定物。我們的對住房的剛需和大量熱錢的流入助推者房價上漲,到今天開始進入維穩第一,避免大起大落的階段。房子的投資金融屬性開始減弱,但是作為財富的蓄水池,短時間內依然是優質資產。當下一個週期到來,熱錢的流動再次重啟。就會出現下一個財富的錨定物。

綜上:房價是本質貨幣的表現,這句話其實就說明了十年時間,房子成了寬鬆貨幣下,熱錢流動的財富蓄水池,一個熱錢的錨定物。房子成了金融資產。


路人蟻


在房價持續上漲的趨勢之下,房子似乎真的變成了硬通貨,依靠房子的流通我們可以實現很多自己的目的。同時房產價值的增長也讓房子越來越像硬通貨,並且還是一種保值率非常高的硬通貨。有人說“房價的本之就是貨幣的表現”這樣的說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房價的上漲從一定的角度來看就是貨幣的流動趨勢。每每遇到房價高漲的年份,我們都可以看到大量的資金流入樓市,資金的流入趨勢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從而政策也開始逐漸為擴張的房地產市場解圍,幾方面的促進之後房地產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的機會,房價自然也就得到了快速上漲的機會。而在房價上漲緩慢的年份,往往是政策和資金渠道被堵塞,房地產開發企業的錢不到位,購房者的錢難花到房子上,房價的增速也就緩慢了下來。

所以說房價的本質就是貨幣的表現。貨幣的主導作用強了房價也就上漲的強, 貨幣的主導作用弱了房價的上漲也就弱了。但是除了貨幣的作用之外,房價的上漲其實還有多種多樣的原因。

供需關係的變化:房子作為商品總會遇到供需關係上的平衡。房子的需求是多少,開發商的供應是多少,如果兩者之間有平衡的關係,那麼房價的發展就會穩定,但如果房子少而需求大,那麼房價一定是會順著趨勢上漲的,反之房價就會下滑。

不過幾乎除了購房者需求導致的房價上漲之外,再就是政策的調控帶來的房價漲跌與貨幣的關係不大。否則,其他形式的房價上漲最終其實都離不開貨幣的推動。只要錢到位,房價的走勢其實什麼樣都會有的。


房產老J


“房價的本質是貨幣的表現”,這一觀點只是指出了房價的部分本質。與其它任何的商品一樣,住房的價格最根本的是由其價值決定的。

表面上看貨幣的擴張與房價上漲確實有著緊密的聯繫。貨幣擴張推動房價上漲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

一、貨幣擴張和信貸放鬆直接使對住房的購買、投資和投機需求增加,推動房價上漲。而且貨幣的擴張帶來的對住房的購買、投資和投機需求的增加都有可能誘發房價泡沫。

二、貨幣的擴張加速經濟的擴張,收入隨之增長,對住房的需求也隨之擴大。

三、貨幣擴張帶來整體物價的上漲和名義收入的增加,房價也隨之上漲。

四、貨幣的擴張可能會造成資本收入分配的集中度提高,拉大收入差距,帶來房價的相對上漲。

不論是資本之間還是資本與勞動之間的收入差距拉大都會加劇房價的相對上漲。收入分配不均導致財富分配不均,作為社會主要財富的住房也必定會分配不均。住房分配不均越嚴重,房價相對普通百姓的收入便會越高。房價快速上漲,普通百姓越來越買不起房,其實是貧富差距擴大的一種表現。

住房的價格最根本的是由其價值所決定的,商品的價值取決於其邊際效用量。邊際效用是遞減的,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基礎消費量”的增加,對於消費者來說這種商品的價值將會減少,反之則會增加。勞動者對住房的“基礎消費量”主要是由勞動者住房需求的社會保障水平所決定的。住房保障水平提高,住房價格相對普通勞動者的工資就會下降,反之則會上漲。

收入的快速增長,貧富差距的擴大,城市居民住房保障水平的降低,這三個基本的因素推動了房價的快速上漲,貨幣的擴張在這其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住房保障水平能夠得到大幅提高,社會貧富差距能夠得到顯著縮小,房價問題不可能成為壓在百姓頭上的大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