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三國語言為什麼這麼像?

俗人1303


你好,我是甄尹仕,文化興趣領域的認證者,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萬事萬物都是相同的,語言也不例外。我從以下三方面闡述:

第一從歷史起源與發展來看,當初日韓兩國並沒有完善的語言文字,而是我們華夏後裔遷徙過去的(曾經的中華幅員遼闊),所以他們的文字很多都是學習我們的,並傳承下去。就拿當今日本來說,很多漢字還保留著,他們也學毛筆字,而且還用年號記錄歷史。可惜我們卻沒有延續下去一些文化都丟失了,不過值得欣慰的是這兩天古典文化也逐漸復興。但由於當時老百姓的發音並沒有像現在這麼統一,很多地方口音也帶著過去了,從而造就了與中文而異的變音。舉個簡單的例子,韓語裡面的“出發”“乾杯”等發音語普通話很像,甚至和一些地方話一樣。這樣的詞在韓語裡面叫做漢字詞,是借用漢語發音而來的詞。現代的韓語是由他們本土的語言和借來的中文發展而來的,口語中仍舊使用著一些漢語式的發音,但是文字上已經統一成韓文了。或者說是朝鮮文,兩者書面語一樣,只是有南北方發音上的區別。有對韓劇感興趣的可以聽聽有的真得很像。

第二從書寫上來比較中日韓三種語言語,很明顯可以看出日文中對中文的借用,但請記住是古代中文,因而它們所表達的意思也和現代中文相去甚遠,不可望文生義。又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日語裡的“私”是“我”的意思,而“私”在古文中也表示“我”。由此,可以大概知道中日文化還是有一定淵源的。然而新中國建國後進行了簡體化漢字,這使得日語中漢字和漢語中漢字的差距進一步加大。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日語中的平假名還是片假名,它們都是借用中文中的偏旁部首或是簡單字。

這裡貼圖一張,大家可以比較聯想下。韓語中的書面漢字在古代只有達官貴人皇室後裔才有機會學習得到。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各種韓國宮廷劇中得到證明,皇上批的奏摺、藥膳的名字、珍藏的書畫都是使用的漢字。而廣大老百姓使用的都是朝鮮語。漢字的衰落和皇族的衰落也有一定關係。之後韓國廢除帝制建立總統制後好像進行了語言文字的統一,也算是一種保護文化的方式,漢字就不再廣泛地日常使用了。注意我這裡說的是廣泛地日常使用是因為去到韓國你還是可以看到民間很多地方(旅遊景區和購物區不算,那是為了讓中國人更加方便愉快地買買買)在使用漢字作為標語、廣告(甚至學校裡)。由此可看出中文的影響力還是蠻大滴。

第三從語系來看日韓兩種語言屬一種語系阿爾泰語系,是由於詞法語法句法結構決定的。中文是另外一種語系。這點差異可以由句子裡主謂賓的排列順序的不同看出。簡單來講,日韓都是主+賓+謂。所以學好了兩種語言中的一種學另一中的語法就會很簡單的。難的是記下各種不同的詞尾的變化,詞的表達,因為這些是中文中沒有的。再來一個簡單的例子:中文:我 想 看 電影(單純學完四個詞是不夠的,因為英文中有些動詞後不能直接跟名詞,名詞前必須要有冠詞或者是使用名詞複數等一系列的語法規則)韓語:我(助詞)電影(助詞)看(+“想要”的詞尾)나(는)영화(를)보(고싶어요)(“看”的原形是“보다”。也就是說上韓語課的話老師教“看”這個動詞只會教你“보다”,後面的詞尾是根據不同的語境改變的:不同的時態、語態和說話的對象(所謂的敬語和平語)。而且中文裡名詞後不用接助詞)

綜上所述,中日韓三種語言是相連接而又有所差異的語言。他們由於歷史原因而有關聯,而又因為時代發展衍生出明顯差別。我認為這種關係不能單純地從文字長得像不像來定義,而是需要發掘到語言的內涵和文化的發展上去。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甄尹仕


我學習日語20年,旅日十餘年,周圍又有韓國朋友,來分享一下我的認知。

應該說,三國語言雖有相似之處,卻兩兩不同。怎麼講?文字上,中日相似;語法上,日韓接近;現代詞彙,中韓發音類似。

先說文字,中日相似。這一點顯而易見,一望可知。無論是當年孤身前往日本求學的我,還是如今去日本旅遊的廣大國人,相信在日本大街上都不會有強烈的處於異國他鄉的陌生感。日本語言很早就有,但文字形成起源於我國唐代,由日本遣唐使中的留學生髮明。根據中國漢字的草書,發明了“平假名”,現在主要用於日語中的助詞、無對應漢字的詞彙以及給漢字注音。又根據中國漢字的楷書,發明了“片假名”,現在主要表示歐美的外來語、表示強調的詞彙(類似於引號或加粗)或者給漢字注音。也同時把中國的漢字也直接拿過去用了。學過日語的同學知道,越是高級的文章漢字越多,中國人越容易猜個大概。然而,日語雖然和漢語淵源極大,文字字型相似,但經過上千年的演化,日本漢字的寫法、讀音和含義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著實不能望文生義。

再說語法,日韓相似。日語與韓語同屬於黏著語的阿爾泰語系,且都為主賓謂的語序,即“誰+助詞+對象+助詞+動作”的順序,與中文和英文極大不同,也是日語初學者的難關所在。所以當初在日本的語言學校時就發生了很有意思的一幕:同班的韓國同學入門日語看起來極快,口語流利,中國學生望塵莫及,這是因為日語韓語語法極其接近的緣故。但隨著學習的深入,開始接觸到大量漢字了,中國學生的優勢就出來了,特別是越難的閱讀理解中國學生越容易得高分,這是我們認識漢字,閱讀理解容易快速準確猜出大意的緣故[可愛]

最後說現代詞彙。經常看韓劇的人可能會注意到,對白當中可能時不時蹦出來個類似於中國方言的詞彙,對照字幕你覺得這不就是中文嗎?其實這要追根溯源至近代。眾所周知,日本是亞洲率先開始近代化進程的國家,這個過程中日本人最開始翻譯歐美的著作,並率先把近代以來才有的概念翻譯成日本漢字。比如:民主、科學、社會、物理、化學等。這些詞彙是在此之前漢語和韓語中不曾有的。中國和韓國的近代化過程中又大量參考了日本的經驗,同時也引入了大量的近代日本人首先翻譯過來的漢字詞彙,所以應該說現代中日韓三國的詞彙同出一源。日本的娛樂節目曾經開玩笑說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三分之二是日本的。當然這裡指的不是我國的主權,而指的是我們國號的三個詞彙中,“中華”是我們自己起的名字,而“人民”和“共和國”這兩個詞彙原本是日語之故。日本人把近代以來中國從日本引進漢字詞彙的現象稱作漢字的“逆輸入”。但為什麼韓語說這些詞彙的時候我們對照字幕能聽出來,日語一般不容易聽出來呢?那是因為日語的發音太少,特別是元音只有a、i、u、e、o五個,最多各個元音再各加一個鼻音。所以同樣的詞彙,日語需要更多的音節去表達。而漢語和韓語衍生的原因較多,比如漢語中a衍生出了an、ang、ai、ao等發音,所以可以用更少的音節去讀出詞彙。同樣一個四字詞彙,漢語和韓語發四個音就夠了,可能日語要發八個音,加之發音上中韓更接近,所以更容易聽出來。

以上為我個人總結的三國語言的淵源,望參考!





知日PIE


現在的韓語和日語中有很多中國的漢字,雖然發音不同,但是韓語的漢字發音和我國南方方言比較相像。為什麼我國的漢字會出現在韓國和日本的文字語言系統呢?因為在古時候我國是很強大的,古時候我國的漢字和發音流傳到日本、越南、韓國,韓國和日本沿用至今。 在三大要素中,日語裡的有些詞彙的語音與漢語接近,尤其是韓語。詞彙更不要說了。日語漢字源於漢語,近代又有不少漢字詞彙源於日本。只是語法結構與漢語有差別,接近蒙古語、滿語和突厥語而已。中日韓三國又同屬儒家文化圈。所以,說日語、韓語與漢語之間沒有根本聯繫,這是不能成立的。 從部分文字可以看出,日語,跟韓語,有很多跟漢語相同的地方。所以,這說明三國其實是同根的文化起源。而不同的地方是因為在出現分支之後各自獨立發展的結果。同一棵樹長出來的枝杈是同樣的物種,但不代表完全相同,但是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相似。所以,三國文化同根,而後演變發展成不同的文化傳承。


老樂新視界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2020年春節新冠疫情射寰球,日本友人幾度捐物,更是妙語連連,拾國書詩經、唐詩之珠玉,詞彙文雅動輒為中國加油!讓國人甚為感動,同時也詩經名句“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給予回贈,可見中日文化相同之處。

如果說到中日韓語言相近,你學學日語韓語就會發現差別並不大。日語一些詞的發音基本就是中國的方言。韓國人學日語更容易些這兩國語言更接近。文字三國通用漢字,不過朝鮮人後來為了彰顯歷史文明,改了自己的文字了,但是並不如漢字好用。日本是半漢字半假名的。全然不會日語的人,看日本的文章都能看漢字明白一部分內容。總體來說 中日韓語言差異不大,但是文字不同,表述內函意思,中國文字更能明白表達。

但這些相近之處,是有歷史原因的,這是幾千年文化的交流以及相互影響形成的。

首先是地理原因,這三國都是東亞圈內,距離較近,會有一些影響。歷史上韓國和朝鮮本來是一個國家,就是以前的高麗,長期附屬於中原王朝,沒有自己的文字,一直用漢子,連意思都一樣。朝鮮這個名字還是沒什麼文化的朱元璋起的,他覺得你高麗那點地方憑啥叫高麗?就叫朝鮮吧. 高麗皇帝一聽,這名字不錯,於是就一直叫朝鮮至今。此後,結束戰國時代的日本,總想南下侵略中國,無奈造船技術太落後,於是想從朝鮮半島登陸,借道進入中原,可朝鮮皇帝一口拒絕,雙方交戰,朝鮮敗北。後來大明發兵,將倭寇趕出了朝鮮半島。為了感激大明的救援,朝鮮宣祖大王親筆書寫“再造藩邦”這四個字,銘刻在漢山城摩崖以示紀念。

韓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著與漢語相區別的固有語言,但由於沒有固有的文字而給文字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因此,韓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不得不借用中國漢族的文字—漢字。考慮到這個現實情況, 1446年,朝鮮時期的世宗大王和集賢殿的學者們創制了值得在世界上炫耀的具有科學性和獨創性的韓國文字。韓國人由此成為使用自己固有的語言來進行思考的世上僅有的民族之一。

日本在漢字未傳入之前本無文字,公元三世紀末葉,即248王仁從百濟渡日,獻論語十卷及千字文一卷,是為漢字漢學傳入日本的開始),自漢字輸入日本後,歷經歲月,迨至八世紀中葉,日人始用漢字楷書的偏字,造成片假名,又用漢字草書的偏旁造為平假名,以為注漢字音,及標註日本語音之用。當時稱漢字為男文字,而稱假名為女文字。

漢字傳入日本後,不僅成為公家用以記錄史實,且為一般學者用以著作寫書,而成為當時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不過漢字在日本的讀法有訓讀及音讀兩種。前者即日本原來的語言,而後者則系外來傳入之音。然音讀又因傳入的時地之異而復分為漢音、唐音、吳音。漢字傳入日本後,不僅促進了日本古代文化的進步,同時亦因而促成了所謂片、平假名的日本文字的出現。雖然自公元九世紀初葉以來,因日本所謂的「國風文化」的確立,絕大多數書籍都採用日本文字(假名)記述,但漢字降至明治初年,一直為公家官方用來記事的正式文字。

日本自海禁開放與歐美交通往來後,在公元1866年則有前島密(日本郵政制度創始人),其人發表所謂「廢止漢字意見書」,倡導全部用假名而不用漢字,其後彼自由民權論大師福澤諭吉亦在1873年發表「文字之教」一文,主張不用生僻的漢字把常用漢字限制為兩三千字,為政府當局所採用。在日本歷史上,由於長期使用漢語文,大量的漢語詞彙進入日語,至今年將近130 年,百餘年來漢字仍未在日文中廢掉,後來鑑於 850字的教育漢字無法用以表達日常的文章,1981年日本政府遂發表「常用漢字表」,規定常用漢字1850字,但日本的國語審議會後來又建議改為常用漢字1945字,由此可見漢字目前在日本還有其根深蒂固的力量。,假借漢字在日文中仍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兩千年的使用歷史,已使漢字深深地融人了日本的文化血脈之中,是難以割捨、也是無法割捨的。


漢北河風


古時的中國威儀天下,疆土遼闊無邊,南北朝鮮就是臣子,臣民,年年進貢,歲歲稱臣,相當於中華帝國的少數民族.一一高麗。現在的土地還連接一起,與現在東北的朝鮮族同宗一脈相承。

日本就是秦始皇派出童男童女的後代,看看建築物,再看看廣告上的漢語,到了日本一瞭然,就是中國古老大樹的一個分枝。


老劉105751014


提問的同學是很有自己見地的,注意到了歐亞在語言問題上的差異性,其實你把這個問題進行深一步的思考,也許答案就不難得出了。

首先,語言互通現象在歐洲出現的很為頻繁,這是因為歐洲語言的主要語系,如你所說,是日耳曼語系和拉丁語系,但是在非英語國家,拉丁語(或法語)一般都是他們的基礎教育必修課程,所以他們會說拉丁語並不奇怪。

更重要的問題在於,語言和文字的差異性問題。不知道你注意過沒有,你不一定接觸過的語言,比如德語、意大利語的某個單詞,你可能不會讀,卻可以用你的英語知識大約猜出其意思,這是很常見的,歐洲語言之間的相似性是存在的,因此互相學習比較容易。歐美人一般認為日語是最難學的語言(中文除外),他們認為學好日語需要5年以上,然而中國人學日語1年就可以達到他們5年的水平,也就是這個道理。

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語言其實也是千姿百態的。四川人和廣東人之間如果用方言也許根本無法溝通,中國人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使用了象形文字,才將各地區的民眾團結起來。可以假想,中國如果使用的是拼音文字,那麼中國也就會隨之分化成什麼吳越語系、閩南語系、北方語系、川湘語系之類的了。中國人裡也常有會說幾個地方方言的,不是嗎?也就是這個道理。比如我因為長年在各地,也會說上海話、武漢話、四川話、合肥話。


偶然回眸


中日語言詞彙雖然歷經各種原因的變異,但其釋義我覺得還是比較形象相近的   手紙 書信 -手紙可相近成手書,與古漢語還是可追溯的   汽車 火車 -汽車火車的出現是近代的事,最早期的的火車是採用蒸氣(汽)動力,說成汽車並未不可   自動車 汽車 -同上,日文借用了汽車的英文詞彙直接意譯,更接近汽車出現時的英文意思,而中文反而有可能因為把列車說成火車了而再間接採用汽車以作區分   總之,日語借用的漢字意思很大程度上仍保持漢字原義的,現在看起來不同,只是一定程度上我們的現代漢語與古文相異了,並且漢語到了日本後多少會相互影響演變,就好比漢語中各地方言有些詞彙是絕不出現於另一種方言之中   至於日本的片假名字符,好象是表音而不是象形的,舉些例,日本口語中形容食物好味的音是"aio shi..\

阿智帶你看世界


中國、日本、韓國都是中華文化的弘揚者和傳承者,日本保留大多是中國唐代、宋代的文化和美學,日本宗教,神道教、佛教禪宗;而韓國保留大多是中國明代的文化和美學,韓國宗教,薩滿教、儒教道教。所以說這兩個國家都是學習者,是我們中華文化的學生。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三個國家的語言如此之類似,日本文字中有許多都是漢字或者漢字的繁體字,而韓國和朝鮮以前的文字中也大量包含這漢字,只是後面韓國的文字做過修正,去掉了幾乎所有的漢字成分。


至於發音為什麼不同,這根人類的語言演變有關係了。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現在的廣東潮汕地區或者海南地區的方言你能聽懂嗎,應該有很多人是一點都聽不懂的,為什麼,因為這些地區開發的比較完,所以是唐宋時開發的,比如蘇東坡是被髮配到海南島的。


有趣的事,日本語的某些發音和中文有些類似。


電子與數學方法


日本和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淵源,日本的語言語音主要來源於商周時期到清朝的多時間段和多層次的中國漢語方言口音以及中南半島的印支人口音,日本受到了中國深刻的影響,因此現在的日語中依然保留了很多漢字,意思也和漢語有很多接近的地方,韓國的情況和日本一樣。韓語發音很像,但是寫法摒棄了漢字。這也是為什麼韓國人或者朝鮮人學日語容易的原因。


送你一匹愛馬


韓國語(朝鮮語)語言屬系一般劃歸為語系未定的孤立語言。根據《韓語文協會》調查,韓語的54%是固有詞,35%是漢語詞,6%是外來詞。

日語的起源一直是爭論不休的問題。明治時代的日本人把日語劃為阿爾泰語系,但阿爾泰語系這個說法已經普遍遭到否定。昭和39年(1964年)日本國立研究所對90種雜誌用語進行了調查研究,得出了和語佔36.7%、漢語佔47.5%、西洋語佔近10%的結論。

漢語屬於漢藏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尚無定論,漢語是從漢藏語系中分化出的語言之一。

中日韓三國語言從語系來說一點都不像,你之所以覺得很像的原因是韓語(朝鮮語)、日語裡面有很高比例的漢語藉詞而已。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56,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ddadc3a53fd54f628953e8bb517dfb4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