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如果沒有走錯路,直接殺進當時的中國,當時的中國能抵擋住馬其頓方陣嗎?

餘八百


題主這個問題根本不會發生,假設會有這個情況,那隻能對亞歷山大說壓力山大了。先不論翻山越嶺之艱辛,只假設亞歷山大領了一支隊伍攻略中國,當時應該是秦國,人數三萬以上,憑藉戰無不勝的馬其頓方陣對戰秦國。馬其頓方陣,充其量不過是靠重裝步兵前仆後繼的衝鋒陷陣,如此呆板的戰法對於中國人真是不值一哂。秦王派蒙恬北擊匈奴修築長城雖然是在後期,說明秦國也經能戰勝匈奴的騎兵兵團,(難道匈奴人會讓你安安心心的建長城來阻擋他?)能擋住四十萬人的趙國軍隊,區區三萬人的軍隊隨便派個將軍就搞定了。火嬈,水淹,陷坑,秦孥,哪樣不是馬其頓方陣的剋星?


四方19


首先,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不是走錯了路,而是選擇走了對的路。軍隊到達興都庫什山北麓後,必然沿著綠洲,沿著河流溯源而上,到達開伯爾山口,進入富饒的印度。之前的雅利安人等都是這麼走的,亞歷山大算是沿著前人的足跡。

其次,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即使往東,也要看他們能不能到達秦所在所在的渭河平原再說。從興都庫什山北麓到達秦國,與馬其頓到達興都庫什山差不多距離,好像三千公里左右,要越過蔥嶺(帕米爾山結),這個可不好翻越,補給就更難了。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候,大規模的軍隊也就在這兒玩玩,翻過這山也難以為繼。亞歷山大的軍隊翻過蔥嶺後,要征服沿途的西域各國,河西走廊的匈奴還有其它各族。然後到達黃河邊,大概率沿河往寧夏、內蒙方向去,遭遇北方遊牧民族。

最後,等他們到達秦國時,不知軍隊還有多少人,是不是都成大叔了?哈哈😄


O歸真O


我覺的亞歷山大東征,必敗無遺!所幸他沒有東征,一世英名得以保存。

為什麼這樣說?

亞歷山大雖然歷害,但是當時的秦國正處秦孝公時期,著名的“商秧變法”就發生在這個時期,強悍的秦國能以一已之力力抗六國,而六國顯然也不是吃素的,魏國有武卒,單兵作戰能力很強,齊國有技擊之士,趙國有強大的騎兵,最後都被秦國拿下。秦國自實行軍功制後,士兵個個都很嗜血,面對這樣的軍隊,亞歷山大恐怕很難取勝,就算勉強勝了也是慘勝,試問亞歷山大大帝怎麼還有餘力對付餘下的六個虎視耽耽的諸候國?

其二,亞歷山大的軍隊人數不過五萬,還不及少數民族匈奴,匈奴都能整個十萬軍隊出來。秦國打六國,幾十萬人的作戰也是經常玩,你這點人夠幹嘛的?

其三,勞師襲遠。亞歷山大從歐洲跑到亞洲這麼遠,據說當年打印度時士兵已經有怨言,表現出厭戰情緒,這點是很致命的。西楚霸王怎麼死的?四面楚歌使楚兵戀鄉無心戀戰,最終慘敗自刎於烏江之畔。亞歷山大如果沒有走錯地方來到了中國,秦國要比印度難對付的多,結局為如何都可以想像?

其四,作戰特點。亞歷山大推崇方陣步步為營,比較剋制騎兵,但秦國並不是只有騎兵,他是騎兵,戰車衝擊,秦弩等多兵種配合的作戰方式,亞歷山大無往而不勝的方陣很可能在秦國手裡討不了什麼好。

也幸虧亞歷山大沒有東征,若亞歷山大東征,讓秦始皇知道還有一個肥沃的歐洲,今天的歐洲人很可能都講漢語了。

當然,這也只是戲言,本人一直堅定的認為,秦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沒有之一。


布聞天下


笑了,當年號稱五百萬軍隊的波斯帝國不也是被亞歷山大帝在高加米拉幹掉了?

另外五萬軍隊是是職業脫產軍隊,輔之以全世界除中國以外各地的數學家,地理學家,以現在看來起碼會手術的外科三流醫生,來自歐洲的良種馬,和波斯帝國幾百年的積蓄。

而秦軍呢? 一旦動員,直接老家被偷,亞歷山大帝在位時,中國還在商鞅變法,列國的軍隊大多為,軍事貴族在後面督戰,前面都是臨時動員的國人,打仗時在以許諾這些農民田地等。

如此不專業的軍隊,抗衡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後希臘列國培養的僱傭兵們? 笑了。

馬其頓方陣只是他一經典戰術,並不是說亞歷山大沒有騎兵,一個擁有印度波斯的君主,把大象都運來,豈不是都涼涼,正如蒙古帝國征服南宋,一個文明必然不是整個世界的對手,而在當時亞歷山大征服了已知除中國外的世界。



歷史戰鬥雞


秦軍的由國家統一配備,國家設有專門保管兵器的倉庫,並實行嚴格的的保管制度。秦軍普遍使用的兵器是矛、戈、鉞、殳、鉤、劍、鏢、箭等。戰國時出現的先進武器弩機,此時更加完善,威力頗大,小弩射程為150 米,大弩射程竟達900米。秦時的矛長達6。3米,劍長超過90釐米。將士身著的甲衣由金屬扎葉製成,不同兵種著不同形式的甲衣,說明秦軍的組織和裝備業已相當完善


西子燕來


只怕……他會死很慘。

亞歷山大哪怕沒有意外,沒有疾病,把五萬人(或者3萬)帶到了秦國邊境,他面對的,是一個幾乎變法30年,國力空前的秦國。

秦國不是最早引入輕騎兵的國家,卻是玩的最溜的。以重裝步兵為主的長槍方陣,9000人。如果秦國派出5000輕騎兵“以為騷擾,使人不能眠。攜引火之物伺機毀其糧草”與“廣設陷阱於原,多置滾木與山澗”來降低亞歷山大的行軍速度,恐怕平亂對親過來說不是大事。

不說這些“奇技淫巧”,單說秦國第一時間的常備軍團就有8萬。而且不少人忽略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秦國有自己的戰陣!那數十年磨練出的戰陣,不會弱。想想看……


小瘋瘋34


選擇穿越沙漠,他會在渴得半死之後,碰到當時中國最強的軍隊,秦軍;選擇翻越喜馬拉雅山脈,他會在被高原反應折磨得死去活來的時候,遭遇土蕃,土蕃弱嗎?未見得;走南線,他會被熱帶雨林折磨崩潰,然後一頭撞上百越的銅牆鐵壁,參考秦軍與西甌之戰。結論,無論哪條線路,都沒有勝的可能。


與子同鎧


亞歷山大打中國?來來來有一百種死法讓你團滅,戰國七雄爭霸隨便一場戰爭就是十幾萬人的大戰,更有甚者是幾十萬人的戰鬥,而相給於當時的歐洲,攻城戰都能圍困持續一百年,當時的西方腦袋是鏽逗了嗎。中國攻城戰各種戰術運用,斷水,毒攻,各種攻城器械,而西方國家攻城,就像過家家似的。再說馬其頓方陣,怕是沒見過戰國軍陣。


草民出山


我是神奇的歷史直通車,很高興為大家解答!

亞歷山大是歷史上十分有名的一位君主,他年僅20歲就登基,軍事和政治才華十分橫溢,他擁有一個十分遠大的抱負——建立一個領土廣闊,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超級帝國,最終他也做到了,歷史的豐碑上刻下了他的名字。

第一 亞歷山大東征的基礎

亞歷山大的父親腓力二世也是一位非常有才華和抱負的君主,但是他的父親死於一場政治刺殺當中,此時年僅20歲的亞歷山大就在軍隊的擁護之下成為了馬其頓帝國的新一位君主。這一位新的君主可不是一個可以任人拿捏的孩童,亞歷山大在16歲之時就已經跟隨自己的父親腓力二世南征北戰了,在18歲的時候已經有能力可以指揮一場戰役了。例如:在喀羅尼亞戰役中,他指揮右翼的馬其頓軍隊在這場戰役中發回來決定性的作用。

在他登基以後,他立馬削弱貴族的勢力,加強君主的權力;改革貨幣,鼓勵發展工商業;改革軍事制度,創立了步兵,騎兵和海軍在內的馬其頓常備軍,這一系列的改革讓他不僅擁有了一個經濟實力十分強大的帝國,還擁有了一個軍事實力十分強大的帝國,這就是他進行遠征的底氣,這麼一個強大的帝國足夠他進行消耗,足夠他完成他的遠大理想,並且他還有當時著名的所向披靡的馬其頓方陣,這在當時的作戰當中是猶如一個巨型的絞肉機。在公元前335年秋,亞歷山大以馬其頓軍為主體,僱傭兵和各邦盟軍為輔的遠征軍隊伍,開始了他的傳奇生涯。

第二 劍指波斯帝國

在亞歷山大東征的第一個目標並不是中國,而是當時腐朽的波斯帝國,亞歷山大決定先征服波斯帝國,然後再政征服別的國家。在公元前331年,波斯帝國的大流士三世與亞歷山大進行了一場決戰,大流士三世集結了24個部族的百萬大軍【雖然號稱百萬大軍,但是實際情況卻不得而知,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之下,100萬的軍隊是不可能的】,刀輪戰車200輛和戰象15頭,大流士三世以為勝券在握,但是卻在戰略上出現了錯誤,導致亞歷山大有機可乘,百萬大軍瞬時間分崩離析,波斯帝國大潰敗,隨後不久就被滅國,併入馬其頓帝國的版圖。

第三 忽然撤兵

在公元前325年,亞歷山大帶領著這支遠征軍來到了印度,不久之後就佔領了整個印度河流域,但是,在同年的7月份,亞歷山大忽然決定撤兵,東征宣告結束。

史書上給我們解釋是:亞歷山大帶領著他的遠征軍們連續征戰10餘年,行程萬餘里,進行了上百次強渡江河和圍城攻堅以及山地,平原和沙漠作戰,最終,他的士兵們終於抗不住了,出現了厭戰情緒,並且身體與當地的水土不服,有瘧疾爆發,在這樣種種的情況之下,亞歷山大終於下定決定撤兵,這麼一場持續了10餘年的東征行動終於宣告了結束。

第四 永久的歷史遺憾

那麼,我們都知道,亞歷山大不僅是一名十分有政治才華的君主,而且他在排兵佈陣方面,運送給養方面也十分出色,再加上當時的步兵和騎兵所共同組成了馬其頓方陣,是十分厲害的,那麼他沒有率領他的軍隊來到中國,與中國當時正處於戰國時期的各諸侯國相較量一下的遺憾也是讓人十分痛惜的,那麼如果我們假設,如果亞歷山大來到了中國,那麼又會是誰勝誰負呢?是否還像之前的許多帝國一樣遭受滅國呢?

第五 筆者觀點

筆者我認為:亞歷山大在中國這片古老文明的土地之上必然會遭受重大的失敗,他的輝煌一生將會留下無法抹去的印記,他也將不會背評為影響力最大的六大軍事統帥之一。

筆者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看法,只是基於一點,可能其他的筆者會在多個方面進行一個比較,例如在軍事武器裝備,軍事人員的戰鬥素養【包括魏國的魏武卒,趙國的胡服騎兵,齊國的技擊士】和人口等等方面,這一點便是——辯證的歷史的發展觀

第六 辯證的歷史發展觀

亞歷山大的馬其頓帝國是一個奴隸制的國家,奴隸制下一個社會形態是封建制,是生產更高一級的社會形態,亞歷山大的10餘年間都只是不斷地在征戰,他花過多少的時間好好治理過這麼龐大的一個帝國嗎?我們只是清楚地知道亞歷山大大帝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超級大帝國,威武也,雄壯也!

但是,這個帝國的存在是因為他才能聯繫在一起的,在他死去之後,這個帝國便不復存在了。這說明了一個問題:亞歷山大的馬其頓帝國內部是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隱患的。相反,我們再看一下我們戰國時期的六大諸侯王國們,他們不僅僅是在征戰沙場,而且還不斷地互相學習,改良自己的國家制度,雖然我們確認封建王朝的時間為秦朝建立之後,但是這時期的很多諸侯國已經出現了雛形了。

歷史告訴我們:沒有哪一個國家憑藉著落後的社會形態可以打敗更高級一層的社會形態,生產力就是戰鬥力。一個奴隸制的國家能夠擁有多大的戰鬥力,亞歷山大10餘年間都在外攻城拔寨,國內什麼現狀,存在什麼問題他了解過沒有?

所以,單單在這一點上面,我已經可以確定了,亞歷山大大帝是不可能打敗秦國或者是其他諸侯國的。清朝是一個例子,封建制國家可以打敗資本主義國家嗎?不可以,可能很多人會反駁筆者我,用今天的美國和中國軍事實力的對比,但是,你要清楚,

資本主義當今才發展多久?資本主義制度還能夠囊括更高的生產力,資本主義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完畢歷史的使命,而且,現在的資本主義制度是純粹的資本主義制度嗎?

好了,這就是筆者我的觀點,喜歡的朋友點個贊,有更多好意見的朋友可以提哦!

最後,你看得了多遠的過去,你也就可以看到多遠的未來,歷史雖然沒有一定的規律,但是有一定的蹤跡可究。

【作者:歷史直通車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歷史直通車


大家好,我是[歷史不識君]

假如,亞歷山大沒有走錯路,率領馬其頓大軍殺向當時的中國(戰國),會怎麼樣?

亞歷山大,馬其頓國國王(卓越的軍事家),在他鼎盛時期, 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橫掃中東地區,滅掉波斯帝國、埃及,一路打到印度河領域。


而當時的中國正是戰國七雄時代,假如,亞歷山大向東繼續前進,必定與戰國七雄一戰。誰勝誰負?

亞歷山大完敗無疑!征戰多年,他的軍隊必定多於疲憊不堪,一路征戰,糧草肯定跟不上。即使,有能力與戰國七雄一戰,也打不過。

亞歷山大的軍隊依舊使用著歐洲馬其頓方陣,而當時的中國己經在孫武研究下,有著《孫子兵法》,有著完善、靈活、多變的陣容。


加上戰國各國,都有著近幾十萬部隊,在各國名將帶領下,迎戰亞歷山大的幾萬馬其頓大軍,騎兵、弓弩手、步兵、戰車,輪流上場,把馬其頓方陣瞬間壓制。


可惜亞歷山大沒有繼續向東前進,與戰國名將白起等人相遇,兩大卓越的軍事天才之間的對抗,才是最好的戰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