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名臣中曾国藩寿命最短,年仅61岁就去世了,这是为什么?

龚秀梅


答:哎,这位提问问题的网友,真是越来越调皮!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小白,小白中又透出满满的调皮。

有一句歌词怎么唱来着?

“成千上万个门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四个人之中,肯定有一个人寿命最短,一个人寿命最长嘛。

晚清四大名臣指的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因为曾国藩寿命最短,您就问为什么曾国藩寿命最短;如果是张之洞寿命最短,您就会问为什么张之洞寿命最短,怎么着都会有这么一问。

好吧,那就来认真解答一下吧。

曾国藩出生于1811年11月26日,逝于1872年3月12日,享年61岁,四人中寿命最短。

李鸿章出生于1823年2月15日,逝于1901年11月7日,享年78岁,四人中寿命最长。

左宗棠出生于1812年11月10日,逝于1885年9月5日,享年73岁,四人中寿命第二长。

张之洞出生于1837年10月4日,逝于1909年9月2日,享年72岁,四人中寿命第二短。

不难看出,四人之中,其他三人都迈过了70岁大关,只有曾国藩止步于61岁。

和那三个人相比,曾国藩寿命是短了点。

但与众多帝王将相、名人名士相比,比如民族英雄郑成功只活了39岁;另一民族英雄林则徐只活了65岁;曾提携过曾国藩的胡林翼只活了49岁;还有,袁世凯只活了57负;蔡锷只活了34岁;梁启超只活了56岁;谭延闿只活了50岁;鲁迅只活了55岁……曾国藩活了61岁,他这个寿命,也不算太短。

所以,提问问题的网友,请不要把“宿命论”那一套贴在曾国藩身上,胡说什么曾国藩“曾剃头”镇压太平天国时心太毒,杀人太多,戾气太重,作孽太巨,所以晚年遭报应,成了短命之人。

报应轮回之说,是封建迷信思想,信不得的。

如果真有报应,就应该让曾国藩早死早投胎,甚至断子绝孙什么了。但是,曾国藩平灭了太平天国,一跃而成中兴名臣,不但风光了后半辈子,子孙也成龙成凤,英材辈出,羡煞无数人。

曾国藩没能迈过70岁大关,是他自己的身体素质不好。

翻看一下曾国藩的日记,就可以看到,他的日记里经常提到自己的身体这不舒服、那不妥当,继而喋喋不休地抱怨身体限制了自己思想的发展,没法取得更大成就等等。

仔细查找一下,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的日记里,才30岁的曾国藩就记述自己有耳鸣之患,并且是经常性的,他不得不以“耳鸣为苦”。

而在曾国藩的家书中,也可以查得到,同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他写给弟弟曾国荃的信里,就提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如五十岁人”,发出“良可恨也”之叹。

所以,曾国藩在三十岁时就慨叹自己状“如五十岁人”的人,能活到61岁,真没让人感到特别突兀。


覃仕勇说史


晚清四大名臣,又叫四大中兴之臣,他们分别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寿命最长的人是李鸿章,活了78岁;寿命最短的人是曾国藩,仅仅活了61岁。

之所以称他们为“中兴之臣”,是因为他们在晚清大厦将倾之际,毅然而然地站出来承担起匡扶社稷的大业,使得大清在几近覆灭的情况下,又苟活了几十年。

人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中兴之臣能够将大清江山守住,又从战乱的局面中恢复元气,耗费的心神可想而知。

更倒霉的是,他们在为国事日夜操劳的同时,还要小心翼翼地“迎合”慈禧的心意,稍有不顺,轻则罢官回家、重则老命难保。四大臣能在任上以“老死”作为自己的人生结局,他们背负怎样的心理重担,常人难以想象。

曾国藩与其他三人背负同样的重任,面对同样的领导,而他的寿命在几人当中最短,根本的原因是他的身体素质最差。

读过《曾国藩日记》的人,一定留意过一个小细节:曾国藩自30岁开始,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的描述,开始逐渐增多。

比如说,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曾国藩在日记中如是写道:

“常耳鸣,不解何故。总以耳鸣为苦。”

这一年,曾国藩31岁,刚刚通过殿试,被授予翰林院检讨。工作压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与同龄人相比,曾国藩可谓年轻有为。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火力全开”的年纪,曾国藩却以耳鸣为苦。

通常,一般的小灾小病,对于一个立志“成圣”的男人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更勿论是写在家书里拿给后人看。曾国藩的耳鸣,一定是久受其症、难解其扰,故而,才会将这种常人眼中的小病,写在家书里。

医学上,耳鸣诱因有很多种,常见的有:肾阴虚、邪火旺、血管硬化等等。不管哪种原因,似乎都在说:曾国藩啊,你的身体不行了,赶紧告老还乡卖红薯吧!

曾国藩对自己的身体也有自知之明,在一封写给弟弟曾国荃的家书中,他写道:

“精神易乏,如五十岁人,良可恨也。”

三十岁的年纪,却明显觉得是五十岁的身体,这就是曾国藩彼时的状况。可见,曾国藩的身体是真的差!

身体素质差,并不是短命的唯一原因。很多身体素质奇差的人,通过后天锻炼,也能活很长的寿命。比如说物理学家霍金,21岁罹患渐冻症,医生预计只剩2年的寿命,因为得到合理的锻炼和照顾,愣是活出了76岁这样的奇迹年龄。

可是曾国藩呢?明明知道自己身体素质差,还是烟不离手、色不离心、经常熬夜。

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十四日,曾国藩在日记里讲了这么一件事:

“夜看小说,至三更始睡。是日,一事未作,又大伤身体。”

什么小说,能让日后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如此狠心,都三更半夜了还不睡觉,点灯熬夜看?从曾国藩之前日记可知,这本小说名叫《绿野仙踪》,是一本主角打怪升级的玄幻小说,其中不乏男欢女爱的情节。

嗯,曾国藩还有一件事没有写,那就是这天晚上,为了制造《绿野仙踪》那种仙气缭绕的气氛,一定吸了不少烟。至于曾国藩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才导致“大伤身体”,他没有写,也不可妄加推测。

不过,之后的日记里,曾国藩开始频繁地痛骂自己,几次三番要求自己“禁欲”。

身体素质差,又不注意保养,最终的结果是: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真正给曾国藩“判死刑”的,却是曾国藩的家族遗传病——脑溢血。

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脑溢血而死,父亲曾麟书脑溢血而死,母亲江氏脑溢血而死,五弟曾国葆脑溢血先他而死……

如此多的“前车”,本该足以引起曾国藩的“之鉴”,可是,曾国藩依旧我行我素,熬夜的时候,一定会拿起烟枪往嘴里塞。要知道,吸烟和熬夜是引起脑溢血的主凶之一,这两项陋习,恰恰曾国藩难以戒掉。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日,曾国藩午饭罢,在花园里散步,突然脚麻头晕不能走路。次子曾纪泽在一旁陪侍,见父亲如此,连忙扶他进屋。可是,曾国藩在屋里坐了不到一个时辰,就驾鹤西去,享年61岁。

曾国藩的“短命”,三分是身体羸弱、三分是自己作死、三分是伤神过度,还有一分是命里注定。

曾国藩等汉族重臣拼了老命,为满清换回一个中兴的机会,满清统治者若是注意保养,又何至于那么快就灭亡?


记者李满


都说曾国藩是资质平常之人,这不仅是指他的智商不算高,也指他的身体素质不算好,和普通人比起来,曾国藩的身体素质也就处于中下水平。

这么说是有依据的。

三十而立,三十岁应该是一个男人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可曾国藩刚过而立之年,就经常感到耳鸣疲劳,而且还非常严重。

从三十一岁,也就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起,曾国藩的日记中就开始有耳鸣的记载。他在家书中说:”常耳鸣,不解何故。“又说:“总以耳鸣为苦。”

到了道光二十二年,新毛病又出来了。这一年,曾国藩试图“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立定了“学做圣人”之志。他按照倭仁的建议,每天严格监督自己,静坐修身,结果搞得自己先失眠,后开始吐血。

为此,道光二十三年年初,他给老家诸弟写信。信写的很悲观,感觉就跟整个人已经垮掉了是的。在信中,他说:我天生身体素质差,经常耳鸣,容易疲劳。看来是老天不让我学问有成。想到这个,我好灰心。以后如能获得一笔经济收入,还清家里的旧债,我就干脆回家侍奉双亲,不再奋斗什么功名了。这辈子识了几个字,明白一点道理,就可以了,不再梦想成为圣贤先哲那样的人了。身体是一切的基础,我之所以不敢再有雄心壮志,主要是因为身体不行。你们也要注意保养身体,千万千万!

是不是说得挺衰的,还有更衰的,三十二岁时他还说过这样的话:“精神易乏,如五十岁人,良可恨也。”

曾国藩之所以这么说,还有一个原因。这一年,他又不幸患上了眼病。为此曾国藩在日记中说:”不能看书,眼蒙如老人。“

因为这个,三十六时曾国藩就戴上了老花镜,他那个年代叫增光镜。

还没完,自从三十多岁起,曾国藩还发现自己有一个毛病,那就是不能多说话。话说多了,就感觉异常疲劳。这一情况越往后越厉害,后来发展到只要连续说上十来句话,就会觉得”气不接续“,”神气疲惫不支“。

更倒霉的是,从三十五岁起,曾国藩又得了严重的皮肤病。身上大面积长癣,”其色白“,“大者如钱,小者如豆“,奇痒异常,抓烂作痛。

严重的皮肤病除了让曾国藩浑身难受外,还严重消耗了他整个人。特别是在战争年代,每当军事不利时,他身上便”癣痒异常,手不停爬“,以至于爬得浑身出血而仍不止痒。”左腿已抓搔糜烂,皮热作痛。“有时双腿血肉淋漓,”两腿皆烂“。

自从得了这病,直到去世,曾国藩每天少则通宵不睡,多则不过能睡三四个小时。

入情入景地想,曾国藩的确需要个小妾贴身给他挠痒痒,可能害真不是为了什么女色。

但是!有不少人说,除了这难缠的皮肤病,曾国藩可能还得过梅毒,因为损害他圣贤的名声,所以被隐瞒了。

真是雪上加霜啊!

可以想像,以如此羸弱糟糕的身体,承担起挽救江山、填海补天的大业,曾国藩有多艰难困苦,有多不堪重负。

从战争中趟出来的人,底子好的,那叫大浪淘沙,有些后来特能活,但底子不好的,一旦战争结束,再遇险恶压力,多数都会迅速衰死掉。

中年之后的曾国藩,身体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曾国藩的日记显示,他常年深陷各种疾病痛苦中,比如脾胃不好、胀肚、牙痛、腹痛、多汗、咳痰、腰痛、脚肿、眩晕、疝气、肝病——

总之,他自己都感叹”几全身皆病矣。“

因为有如此多的病痛缠身,曾国藩曾在四十八岁时说自己的身体如七十岁的人。

同治九年(1870年),曾国藩满了六十虚岁后,他的身体更是危机重重。这一年二月二十九日,因为出任直隶总督后看文件过多,曾国藩的右眼突然失明了,左眼也仅仅只能看个模糊影子。

眼病看似不致命,但一眼瞎一眼蒙后看到的世界,无疑会加重他的”身败名裂“之感。

”身败名裂“从何谈起呢?

在天津教案上,慈禧把他害得太惨了,老女人如果够意思的话,曾国藩不会背负”汉奸“骂名。

加之此前他看到的京城乱象,跟慈禧见面后的大失所望,可以说过六十,曾国藩的心境已是:社稷已死,心亦死。

更让曾国藩没法活下去的还有家族遗传病史。曾国藩家族有脑血管病的基因,他祖父曾玉屏是脑溢血瘫痪而死的,他爹曾麟书也是这病死的,他妈江太夫人还是这病死的。

有这个大病根在,自同治十一年来,曾国藩因过度疲劳屡次出现中风的症状也就不奇怪了,所以他在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中风而逝,算不得突然。

曾国藩之死的细节是留存了下来的,看似无事,吃完饭,散个步,突然脚就麻了,长子曾纪泽把他背回屋,跟着就不行了。

很有些”圣贤“油尽灯枯的死亡意境。

最后发一句感慨,不谈历史风云,谈肉身之苦,有时候更能让人感受到那股子正能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所以忍不住回答了这个问题。


黑句本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只针对问题本身,不做过度解读。

问题是说曾国藩为什么寿命最短?61岁就去世了。在我看来,并不是因为曾国藩这个人身体不好。虽然他有一些疾病,但这并不是他寿命比较短的主要原因。

在这里大家都回答了很多很多方面的因素,我只回答一个因素,那就是曾国藩的性格。

曾国藩向来以儒家道德规范要求自己,确切的说,他应该是一个禁欲主义者。这个在他年轻的时候就看出来了,有一次他在日记当中写到,他今天看到了一个美女,这个女人很美,所以他多看了几眼。这是非常不道德的,他把多看几眼美女都认为是一个非常不道德的事情,问题是,他从来都是以道德水准来要求自己。所以我想这个人应该过得不是很快乐。

以至于以后,他创建了湘军,在湘军前期的战争当中,他败多胜少,很多时候都是在煎熬,虽然说这锻炼了他的忍耐能力,但同时也是让她过的非常非常的压抑的。

如果一个人活的快乐的话,那么这个人的寿命通常会比较长,如果一个人活的总是那么的不开心,那么这个人通常寿命也不会长。

虽然后来他平定了太平天国,创造了所谓的不世之功,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但是这个代价也是很大的,他牺牲了多少的青春年华,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甚至连他的弟弟,曾国华都死在了战争当中。

当他功成名就的时候,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他就更加得禁欲了,虽然他的下属们,一个个该抢的抢,该玩的玩,但唯独就他不能这样做。在电视剧太平天国里面,他想养个小妾都养不了。每天对着一个美女生活,但又不能占有这个美女,你说这种人生是不是过得很不开心?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曾国藩寿命短,原因就在于她活的不开心。


老威观史


曾国藩只活了61岁,刘备当年好像也是61岁死的,刘备说活了一甲子就不算夭折,也算活够了。

曾国藩活了61岁怎么就说短命了呢?因为晚清四大名臣,只有他获得岁数小,有了比较,才觉得他短命。

曾国藩短命,是因为他先天资质不足造成的。我们知道,人的寿命长短是根据肾的强弱来定的。而曾国藩先天肾气不足,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个故事说曾国藩读书,读了很多遍就是背不下来,害的小偷偷不成东西。最后气的小偷跑出来,当着曾国藩的面,把曾国藩读的书,一字不落的背了出来。最后这个小偷还说了句,没见过这么笨的读书人,连一个大字不识一筐的小偷都不如。

这个故事说明,曾国藩肾精不足,最后他刻苦学习,又浪费很多肾精,加上官场尔虞我诈,日夜操劳,使原本先天不足的曾国藩更加虚弱。最典型表现就是曾国藩中年就有耳鸣现象,耳通肾,肾精使用过度造成的。

肾为先天之本,脾胃后天之本,原本先天不足,后来脾胃又差,肺气失调。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曾国藩后来得了皮肤病,久治不愈。中医说久病及肾,又加重了肾的负担。既然肾是管寿命长短的,那么曾国藩注定是活不长的。


乙丙丁6


曾国藩年轻时为理想为功名苦读饱读圣贤之书 步入官场又要左右周旋修身齐家著书立说 忽又遭遇洪杨之乱 从心力交瘁的官场转至旦夕存亡的战场 率领无数湘军子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呕心沥血九死一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至曾国荃攻下南京 太平军江南江北大营覆灭 陈玉成 李秀成 石达开等或死或俘或降 灰飞烟灭 曾国藩把最好的年华最高的才华贡献给了爱新觉罗家族和广大的地主阶级 同时 把一封封家书一篇篇感悟留给了子孙后世 完成了他不为禽兽便为圣贤的最高理想 写下自己人生最辉煌的篇章 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当时及后世的文人仕子及文人治军的榜样 这样的可以写入历史的牛人 他的心路历程与艰难困苦一定是非常人所可以承受承担的 何况还要防备同僚的嫉妒倾轧 朝廷的猜忌打压 曾国藩不累吗 不恨吗 不悔吗 他只能忠忠恕恕忍忍忍 打脱牙齿肚里咽 最后 过早地耗尽了精神气力 心灰意冷 把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暂时推离了崩溃的边缘 把自己的生命过早地付给了死亡的深渊 所以 曾国藩拼尽生命实现了传统读书人的最高理想 也早了些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是劳累过度而早亡的 但是 不管怎样 他不屈不挠的苦斗精神值得学习和尊敬的


龍標五溪


晚清四大名臣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

曾国藩:生于1811年11月26日,死于1872年3月12月。具体来说曾国藩60多岁便去世了。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

张之洞:1837年—1909年。

为什么寿命最短?我也不知道。

可能是曾国藩太操劳国事家事了吧。

而且寿命这种事,谁说得定呢?


回收wx号


曾国藩活了61岁辞世有啥问题?后面的袁世凯、蔡锷、梁启超、谭延闿、鲁迅等人活了多少岁?古语有云,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年。一个人能干出一番事业,生命才有亮点!默默无闻、对国家对社会没有贡献的人,即便活一百岁也是没有亮点!

曾国藩是晚晴中兴名臣第一名!他这个名头可不是白捡来的,是真刀真枪呕心沥血拼出来的功名富贵!

湖南曾国藩故居

仔细看看曾国藩的书信就知道,他在抗击太平军过程中是多么多么的苦和累!是心累!

曾国藩不是行伍出身,是文人,书生,科举考试做文官。带兵打仗对他来说完全是外行!是咸丰帝野蛮不讲道理,逼迫曾国藩(时任礼部侍郎,即教育兼文化部副部长)在湖南就地招募民兵训练,协助地方官府剿匪!

换了谁接到这么一个差事就头疼!地方上,总督、提督、巡抚是军政长官,只有正规编制的官军才有粮饷(工资和口粮)发放!民兵是没有财政拨款的!曾国藩不是地方官,说好听点是中央的官员,副部长,但他管不到总督、巡抚!战争年代,兵荒马乱,农田失收,粮食短缺,朝廷正规编制的军队都不够粮食供应,谁有闲心去料理民兵的工资口粮?在湘军组建初期,单是粮饷就让曾国藩操碎了心!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拉起一支几千人队伍,日日训练,按他意思,肯定要训练一定的时间(比如两年、三年)才能参战!但是,战场形势的发展变数太多,变化太快,是太平军占主动,清军结节败退,处守势。咸丰帝是猴子性格,急不可待,不断下旨催促曾国藩率领湘军参战!

在军队没有按期训练完毕、战斗力不强、新兵没有作战经验的前提下,曾国藩顶不过皇帝的命令,被迫提前参战!结果呢,在鄱阳湖水战,湘军经验不足,被太平军杀得大败,曾国藩气急败坏跳水自杀(未遂),真可谓出师未捷身落水,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种艰难困苦、担惊受怕的日子,曾国藩是受够了!他后来移驻江西祁门,也是经常处在太平军攻击的危险中!

简而言之,洪秀全割据南京称王,曾国藩心苦心累心惊心痛整整十年!慈禧太后给他节制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江西五省权力,表面看官威好大,实际上就是救火和补漏!全是有战乱省份,兵凶战危,兵财粮三缺!各个省都被太平军占据一半地盘,甚至更多!就算占据少的省份,比如湖北(前期占据,中后期被清军收复)也经常遭到太平军攻击!曾国藩作为军政长官,要操心打仗,操心财政军饷,还要监督地方官不要祸害百姓!总之,曾国藩做这个大帅真不是什么好差事!

曾国藩处世哲学

从曾国藩的书信、日记中可以看到,他的健康出现问题,比如耳鸣、疲倦、视力下降等等症状,他都如实写出。从中医角度看问题,曾国藩是肾功能衰竭!因为中医理论和应用,耳鸣归属肾脏虚弱,疲倦也是肾功能虚弱,视力下降(眼睛模糊)是肝功能亏损,而肝脏亏损的根源也是肾功能衰竭造成,肾水养肝,水生木旺,肾功能衰竭就会整出许多衰败症状!简单地说,肾不好,人容易衰老!

当今社会的病名,比如糖尿病、尿毒症、肾炎等,说白了就是肾功能衰竭整出来的疾病!

一个男人肾功能衰竭,他想长寿就不容易了。曾国藩也不例外。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深入研究应用中草药治疗癌瘤学科20年


大城公


只能说,作为曾国藩这样优秀的人,只能是累死了。

曾国藩的勤勉程度,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这有个小故事。

曾国藩小时候天赋不高,算大器晚成吧。有一天晚上,曾国藩看见一片文章,感觉写的不错,便想把他背下来,但奈何记性不好,读了好几遍还是背不下来。曾国藩意志坚定,死活要背下来,就一直读啊读,就这样一直读到了深夜,可还是没记住。

照曾国藩这个读书、背书方法,可把门外的小偷急死了。这个小偷,原先打算等曾国藩读书读累了,再进去偷东西。可哪知道曾国藩、这小子是个榆木脑袋,读了半天都没背住,还在背书,小偷不耐其烦,直接跳进屋子,对着曾国藩一顿臭骂:“你这小子,这么笨,怎么读书?”

说完,就把曾国藩读的书,背了一遍,扬长而去。

一篇文章,小偷听了好几遍,都会了,可曾国藩还是不会。但曾国藩没有说,算了算了,还是不厌其烦,坚持背下去。这种勤奋程度,只有曾国藩这样优秀的人,才能做到。

这种优秀习惯,陪伴了曾国藩一生,使得他在军事、文学、书法、政治、社会伦理关系等方面,都有不错的功绩。(曾国藩练兵)

曾国藩训练的湘军,成为清朝中,汉人军队的先锋之军,为清朝的国防贡献了巨大力量。为此,曾国藩专门总结了一套练兵的军事方法。随后崛起的众多军队,如李鸿章的淮军,以及民国时期的袁世凯的北洋军队、蒋介石等军阀军队、红军,都有参考这套军事方法,无不赞叹曾,更是将他称为近代军事鼻祖、天才军事家。

曾国藩,文笔开始也不怎么样,但他笔耕不辍,每天坚持写作,不曾间断,最后为后世还是留下了不少可圈可点的作品,创立了晚清的古文流派“湘乡派”。随后的民国精英才子,如梁启超、严复等人,都受到曾国藩的文风影响。(曾国藩书法)

曾国藩虽然为儒生,但一手字写的太差劲,甚至遭到人嬉笑过。于是,曾国藩每天坚持练字,经过几十年的锤炼,书法终于有所长进,为后世留下了130万字的《日记》书法作品。

曾国藩参加科举,两次落第,第三次才考中,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升迁之路。从最初的翰林院庶吉士开始,一直做到兵部左侍郎、工部左侍郎,十年七次升迁,曾国藩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稳扎稳打。(曾国藩为官)

反观后来的李鸿章,多少都是靠老师曾国藩、京师同僚的提拔,才一步登天,成为权倾朝野的权臣;同为晚清四大名臣的左宗棠,在曾国藩在官场稳扎稳打的时候,还在四处奔波,为他人做幕僚,最后凭借抢夺军功,才得以平步青云。

对待子女的教育,曾国藩身为人父,亲力亲为,尽力做到与时进步。二儿子曾纪泽,游学西方,精通数学、物理。曾国藩作为传统儒家学子,对这一窍不通,但为了更好的教育子女,依然尽力学习这些东西,保持进步。这种父母言传身教的方式,在曾家一直保留了下来,也难怪曾家后来出了不少科学家、教育家啊。

想想现在的父母,天天说子女不好好学习、不成器,但又有几个做父母的,能像曾国藩这样,亲力亲为,做个好榜样,认真学习呢?

这就是曾国藩,一生勤奋自勉。读书天赋不行,多读书,多花时间,最终饱腹经纶,成为一代大家;文章不行,坚持写,多用心,最终文采有所成就;

字写得不行,多练练,几十年下来,总算有了点样子;带兵打仗不行,多总结学习,提炼精华,文人也能成为兵圣;教育子女,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曾国藩,作为一个普通人,用自己平凡的资质,创造了一个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辉煌人生,是勤奋的品质成就了他。但也正因为此,曾国藩由于过度劳累,最终因病去世。

而曾,也因为他勤勉的一生,为后世所敬仰。倘若普通人,能做到他勤勉程度的一部分,必定也会是另一番人生啊

我是七哥,记得关注我哦


岁七夸父


放眼整个中国各个王朝,曾国藩都能够跻身名臣之列,因为他为官能干,平定太平天国,又深知政治进退,及时解散湘军,安全走出“鸟尽弓藏”的政治困境。  

↑曾国藩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曾国藩的清廉,忠诚,进取,勤劳,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亮眼的闪光点。

看到如今一些小小科级、处级干部滥用职权,大贪特贪,拿来跟曾国藩相比,判若云泥,如同臭虫比之日月,相差太远。  

然而,曾国藩实现他的成就,不是没有代价的——他付出的是他的生命。  

曾国藩绝不是天资超凡的人物,这也是他近百年来反复被无数人模仿学习的原因之一,大家都觉得曾国藩是中等资质,自己可以努力学习学习,但几乎没有人能够学到他的精髓——勤,恒二字!

↑曾国藩的立志对他人生影响深远↑  

曾国藩是立了大志向的,而他立志之时已经将近而立之年,在京城当官的时候,作为首都里的公务员,他的应酬来往不断,他也很喜欢凑热闹,不过他的家庭经济实力限制了他的发挥,囊中羞涩是常有之事,做京官多年甚至仍然不得不啃老。  

在那个年代,多少这样的官员天天醉生梦死,天天四处活动,攀附他人,然后利用手里职权大肆贪墨,可曾国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毅然选择跟着当时一些理学名家学习修身,走向成为圣贤的道路。  

这种目标,试问几个人能有?可以说,绝大多数想学习曾国藩的后来人,都是倒在了这第一步,如果一个人的志向就是当大官,讨小三,贪些钱,那么,他眼里就会只有曾国藩的“术”,没有曾国藩的“道”。

↑曾国藩一生严于律己,经常和自己天人交战↑

  

在曾国藩一路修身的过程中,吃了无数的苦,看他的日记可以看出,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基本上每天的功课就是天人交战,时时刻刻,事事反思自己的毛病,然后记录下来,拿给朋友看,让朋友督促自己改善。  

这是卡住绝大多数人学习曾国藩的第二点:不是每个人都想和自己过不去,天天爱自己还来不及的人,根本不可能践行曾国藩的自省之道。  

然而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志向极高的曾国藩,一生爱惜名声,一生忠于自己的信仰,而他的信仰,是士大夫的信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那个西方枪炮打开了国门的年代,曾国藩的这种信仰,其实无助于改变中国,他只能在他能力范围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晚清几大名臣中,曾国藩是天资最笨的↑  

曾国藩不是军事天才,他创办湘军,是取法于戚继光的兵法,他从来都是“扎硬寨,打呆仗”,被左宗棠多次嘲笑;他也曾膨胀过,一度自己带兵去前线,结果几次大败,四次自杀未成,成了整个长沙和湖南官场的笑话。  

知道自己不行,他就彻底把带兵交给部下,他安心去筹集兵饷粮饷,可这比打仗还难,除了湖北的胡林翼一直支持他,江西的陈启迈,湖南及江西的官场,以及远在北京的满朝文武,各种卡他,挡他,嘲讽他,甚至骂他,等着看他的笑话。  

在这种情况下,他坚持了下来。在这个“大抵乱世之所以弥乱者,第一在黑白混淆;第二在君子愈让,小人愈妄”的世界里,他坚持了下来。

↑曾国藩一生经历太多坎坷挫败,透支了他的身体↑

  

曾国藩可是在数次生死存亡之际坚持了下来,且不说祁门大营之围,他一度买好了棺材,把剑悬挂在门梁之上,一旦太平军攻打过来,他就挥剑自刎殉国。  

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湘军在九江被石达开杀的大败,曾国藩急的严重失眠,在屋里走来走去,口干舌燥,内心痛苦彷徨。  

不管是严格自律,刻苦勤奋也好,不管是经历巨大压力,被众人嘲笑谩骂也好,还是天天面对生死胜败这样的人生重大难题,曾国藩遇到的困难,是一般人所无法想象的。

南宋叛将刘整曾经因为忽必烈不重用,不信任他,活活气死,可如果拿他和曾国藩对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曾国藩一生写下数百万字日记,其他文字更是以千万计↑  

在连续十多年巨大压力生存下,曾国藩的身心透支相当严重,他本来就有严重的皮肤病,身体底子不好,好不容易平定太平天国,裁撤湘军,却又遇到征讨捻军失利,朝廷刻意扶植他的政敌和接替者,打压曾氏兄弟。  

天津教案是压垮曾国藩的最后一根稻草,原本因为平定太平天国享誉天下的曾国藩,莫名其妙替慈禧等人背锅,因为不顾舆论,秉公处理天津教案,结果成为被全国痛骂的卖国贼,就连左宗棠和李鸿章,也骂曾国藩卖国,这对一生爱惜名誉的曾国藩,打击之大,是空前的。  

所以说,曾国藩之说以死得早,根本原因还是累死的,身心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久而久之,油尽灯枯,一生的能量燃烧完了,就再也撑不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