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每月生活费1500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魏晋美人


在大学每个月生活费1500元不是非常普遍与正常吗?想当年上大学时,每月有150元生活费我就谢天谢地了。当然今非昔比,现在每个月1500元生活费也属于正常水平,家庭条件好点的,上浮到2500元,条件差点的,下降到800元也能过下去,也可以兼职挣部分费用。大家根据自身家庭条件理性消费,千万不要攀比,从而去借校园贷,也不参与网络赌博。

一、吃饭的费用。其实伙食费每月1000元基本差不多了,除非是东部城市或一线城市。我们属于中部三线小城,物价水平不是太高,也不算低。根据我的观察,早餐一般同学吃碗面应该在6元,中餐一般水平8到10元就可以了,晚餐跟中餐差不多,也就8-10元。这样一来,每天在22至26元左右。一个月下来仅吃饭在660到780元的样子。当然学生可能比较喜欢吃零食,常常买不少零食当夜宵,所以仅吃的这方面700至1000元属正常水平。

二、交际费用。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开销就是同学、室友、老乡交往的费用,生日或其他节日出去玩玩,聚下餐什么的,这个也是必要的,对走上社会进行适当的锻炼有好处。这方面花费跟家庭条件、学生性格等有关,花费在200元至500元属正常水平。

三、其他费用 。当然生活费不仅仅用于吃饭,还有其他的费用,比如通讯费、生活用品购置费等,一个月有100至200元。至于衣服鞋子什么的,那就差距太大,有些人喜欢名牌,一年衣服鞋子就花万元以上。有些人就随意一些,2000元就能解决。另外还要留出往返家庭与学校的交通费等。

当然越到高年级,学生的花费越高,一方面社会交往会更多,还有部分学生会谈爱,花费肯定会上升,再就是到毕业前,还要实习找工作等,费用会更多些。

四、可自己挣得的费用。有些家庭条件就那样,不可能提供更多的生活费,要想自己日子过得更滋润,得靠自己去争取。比如成绩搞好,争取拿国家奖学金或大学其他奖学金。比如自己兼职赚取一定的生活费,从而在父母给的生活费不足的情况下,也一样过得比较好。

五、不能借的校园贷。这里要提醒部分学生及家长一定要注意,要量力而行,不要攀比。有些学生家庭不宽裕,自己又想买高档手机,从而在网上借贷。校园贷是一个害人的东西,大家千万不要去借,就是高利贷,好多人因为校园贷而还不起账,从而影响学习,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

六、禁止参与的网络赌博。再就是家长要注意自己的孩子,看他的消费是否超出正常,多跟学校辅导员、班主任沟通。我曾经接到过家长电话,说某小孩花钱太多了,这个月要了3000元了,是不是学校有什么费用要交?说实话,这些家长在外打工,也不是那么非常富有的人,为什么小孩一个月要花3000元而不够呢?经过了解与谈话,原来网上有一种赌博,这孩子参与网上赌博而输光了生活费。

总之一句话,生活费1500元是正常的消费水平,大学生要根据自家的条件理性消费,不要攀比,不要参与网络赌博。如果要过得更滋润,可以自己去争取,毕竟自己也长大了。你们家孩子一个月给多少生活费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良心老师



我的大学是在外地的一所大学,因为离家远,生活费都是学期之处父母给的。和我一样的同学很多,到学期结束的时候,没钱吃饭的同学很多,找我借钱的也不少。

我大一的生活费当时一学期是5000,学期结束的时候爸爸一般还会打500-1000。因为很多父母知道子女估计用的路费都不剩,回不来啦。大二开始的时候,基本一学期的生活费在6000左右,大三在8000左右,大四最后找工作之类的基本一学期父母给到10000。

回想起来,其实也挺羞愧的,大学4年算上学费和其他开销,差不多用了家里差不多有10多万,我妈妈当时还说:孩子,你自己记账,以后我们老了,你就把大学以后花的钱养我们就好啦。

我说:哪里能啊,以后我十倍百倍养你们啊。现在想想,百倍的话就是千万,目前来看我自己的努力离这个标准还差的太远啦。

我在大学的时候,属于班级里面条件中等的学生,比如我有一个大连的室友,他的月生活费基本在3-5000,那个花钱如流水啊,哎,不过人家条件好。当时,我还特别记得,一个+7的武器1400买的,丢上去强化一下碎啦。算上强化的100块,就是1500,顶我一个月吃饭啦。

其实,大学里面开支最大的是吃饭,早饭来碗粉、鸡蛋、牛奶就是七八块。中午2个荤菜、1个熟菜、1个饮料就是10快。晚饭也不便宜,差不多也要七八块。有时候还有个夜宵。同学室友之间经常也吃个烧烤,喝点啤酒,吹吹牛啥的。还要缴纳一些网费、电话费、水电费、买点衣服等,基本1500,如果不节约的话,也不结余。

当然,我有个师妹的开支都是控制在月花费500元以下,她基本不去逛街,不买什么衣服,化妆品就更少啦。不过现在她也熬出头啦,进了高校任职,也嫁了个好老公,最近也生个可爱的闺女呢。

体验的话,如果是1500,在大学比较普遍,不嘚瑟的话,没啥体验,哈哈。当然,我要告诉你,如果你有女朋友的话,1500里面的大部分你懂得,哈哈。


帅小西De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今年大三。来自南方的我,选择了到北方上学,就是想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这三年的生活,在生活起居方面的花费是最多的,父母一个月大概给我1000块,但是对于一个家庭生活并不好的我来说,1000块就够我生活了,而且还能剩点,而每个月1500对于我来说是挺奢侈的!


让我来给你算一算一个月什么地方能花钱

①伙食费每个月600:我这里伙食费比较贵,早餐吃两个包子2块(能吃饱最便宜的了),中午和晚上一肉两素9块,一共18块,这是正常的,有时候吃面就便宜一点(我这里物价比较贵)。

②洗澡每个月50块:虽然我是一个南方人,但是我保持了十几年天天洗澡的习惯,所以不论打雷,下雨,下雪,我都会步行10几分钟去澡堂洗澡,每次洗大概1.5-2块,就是一个月大概50块。

③花费每个月50块:我有两张卡,一张移动是8块钱最低套餐费,一张大王卡18块一个月,加上平时用流量的费用,加起来就差不多是50块左右。

④买衣服鞋子的费用每个月100:因为我不会问家里人给钱买衣服买鞋,所以平时想买就要从伙食费里面省点,一个学期算最少买一件衣服和一条裤子加起来200,一双鞋200,平均一个学期(大概4个月),那么每个月要省100块。

⑤杂费每个月50:隔断时间会去买点水果,买点零食,牙膏,洗发水,沐浴露等等。

那么总共是600+50+50+100+50=850,850块是最极限的,可能我每个月会省下100块,然后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一个就是我不喝酒,不抽烟能为我省下不少钱。另外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单身,单身能为自己省下不少钱,毕竟现在用的是父母辛辛苦苦的钱,所以我还是自己一个人过吧!


如果给我1500一个月,我还是会按照1000块的过法,然后把多的钱留到下个月用,下个月就可以叫父母少寄一点钱来了,因为父母工作很辛苦。所以给我1500块的体验,我还是会过得平淡一些,等到自己赚钱了再奢侈点也无所谓。喜欢的给小编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郑小小小四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这个标准太奢侈了,可以当土豪的感觉。

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一份米饭2毛钱,一份素菜1元钱,1份荤菜2-3元钱,汤一般是免费提供的,一天的饭钱大约不超过8元钱。早上最喜欢吃的是我们学校三食堂的方便面,如果上午没课的时候,是一定要去吃的;中午最喜欢吃的是二食堂的拉面,如果想吃了,每次去都要排队好久,不过因为总排队,不是太经常去。晚上有时在食堂吃,有时去外面的小吃街,最喜欢吃的是一家米线店,小碗1.5元,大碗2元,每次都吃的大碗,那时候感觉超级好吃,每周必去3-4次,老板都认识我们了,大学四年一直没涨价。我毕业后过了几年又去到了那个米线店,老板竟然还认识我,虽然价格涨到了5元,但是感觉一点都不好吃了,再也不是以前的味道了。大约和朱元璋的珍珠白玉汤是一个道理。每周改善生活最经常去学校门口的一个小饭馆,那时候也觉得做的超级好吃,一般3-4个好友,土豆丝、红烧茄子和啤酒鲶鱼是必点的,每人平均不到10元钱。

除了吃饭,再买点衣服、买点平价化妆品也用不了多少,我们那时候还不流行化妆,大家大部分时候都是素面朝天,大概也和我们理工科学校有关吧,所以这个花费也很少。一个月总体下来也就几百的样子。

现在的大学生,一个月这些钱也是绝对够用的,以我叔叔家妹妹为例,在我们山东某高校上学

伙食费:

早餐1元包子+1元鸡蛋+1元粥=3元

午餐米饭1元+2元素菜+4元荤菜=7元

晚餐米饭1元+2元素菜2个+1元粥=6元

一天合计16元,一个月合计约450元

零食水果费:

1个月约100元

电话公交费:

1个月50元

游玩交际资料费费:

1个月200元

衣服基本家里给买,自己偶尔买下:1个月100元

化妆品:平均下来1个月100元

合计:1000元左右。

平时买手机、电脑等等大件家里给购置。相比来说山东高校的消费并不算高的,所以1500元绰绰有余,如果多出来500元,累积下来,一年还能去外地旅游几次,小日子是非常滋润的。

以下是网传的各地大学生活费对比:


煮酒论高考


身为一个正在念大学的大学生,没有人比我对这个问题更能有深刻了解了,本人也是一个月一千五的生活费。
这是姐姐给我打的生活费,事实上我刚刚开通头条号,至于为什么,真的是因为自己太穷了。

按照常态来说,我处在一个旅游城市,物价稍微高一点,但是,如果只是吃饭,和保持平常的开销的话,事实上是足够的。

至于为什么我会说要分情况呢,那是因为每个大学生群体都是不一样的,并不能大家看到一两个例子给你们算了一下,生活费完全足够。就觉得所有人都够了。

有的人寝室教室食堂三点一线,有的人市里影院ktv,有的人球场健身街舞一样不少。

这个时候差别就出来了。如果你只是在寝室吃个饭,上上课,那绝对足够了,但是大学生的生活想要多一些精彩的话那是绝对不够的。

就说我吧,我喜欢羽毛球,在学院的院队里打球,平常的训练球就是36块钱一桶,里面只有十二只,也许一下午就可以打完了。(羽毛球真的是一项烧钱的运动。)这个花销自然要算自己的,每天都训练的情况下你就知道有多耗费钱了。

而且楼主还健身,在学校办健身卡比较便宜,但是也是将近上千,这自然不能让家里负担,只好现行借钱以后兼职来还。

这还是在楼主没有女朋友的情况下。

试问一下,有多少爱好烧钱?

摄影,cosplay,健身,恋爱,游戏,音乐,绘画,旅游,时尚,化妆品,口红,衣服,哪一样不需要花钱?

而且有的时候还可能同时占了其中几样!

楼主说这么多,并不是抱怨家里给的生活费不够,而是在阐述一个事实,那就是大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在学校无法供应自己生活费用的现状是多么的严重。

有的人家里优渥,自然可以多多支持,但是很多的大学生只是普通人,他们该如何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所以,1500只是一个标准,只是一个大学生来限制自己不要太过铺张浪费的标尺。如果全国大学生都有钱,我相信他们的话费绝不会只是这些。

现在应该讨论的不是1500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当代大学生如何能够提升自身价值与实现工作机会的问题。

很多大学生做着纯粹劳动力的活动,但是工资却低的可怜,连维权都没有办法,国家应该从这些方面考虑。

比如降低大学生生活费用的消耗,调整各地物价,之类的关乎切实利益的问题。


不败书生


我儿子上大学就是每月1500,能感觉到是不够用的。

每天早餐10元,晚餐10元,午餐15元,这就35元了,电话费,上网费,水果费,热水费,上街车费,买水,饮料之类的。如果偷偷吸烟的自然花销更大。

游戏费,聚会,同学来了请客,等等,偶尔自己网上购物,还有分期买平板的费用,基本上1500根本不够。但我最多再给交个话费,剩余不管,自己饿肚子也好,打工也好,家里负担不起了。



如果,搞个对象,钱怎么花的都不知道。孩子们没有经受挣钱的艰苦,不知道来钱困难,花钱容易。所以,钱对他们好像没有概念。但他们可能不知道钱的重要性吧。

除了有钱任性的,富二代的人,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月1500是一个花销正常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不少,肯定是不多。所以孩子们,懂得家长的辛苦,钱的来之不易,就是孝顺含辛茹苦的父母。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的好好的。如果,用每月1500的生活费换来的是在宿舍睡觉,打游戏,和朋友胡喝海吃,或者女朋友闲逛,这钱花的实在冤枉。



在走向成熟的大学生活阶段,每个人的生活态度应该是有所转变的,读书时期,艰苦未尝不是好事,锻炼自己的能力,多少大学生在学校已经賺的人生的第一桶金。

所以只要是父母给的,你自己不劳而获的就不能嫌少。

靠自己能力赚取的,也要有计划地去花销。靠流汗赚取的钱,才倍加珍惜。


漫语慢文


我大一的时候是2010年,每个月的生活费是800——而且是在北京。

当时我爸对我有一种错误的估计,觉得一个月800块钱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已经足够了,但是他就是没有想清楚这是在北京,不是在我们家那个小镇子上,更何况大学生根本就不是他那个只要学习就好了的时代。

不过我也比较硬气——或者说有点儿赌气,说的不给钱就不给钱吧,我没意见,我还就是要看看我一个月最少可以花多少钱。

伙食费的话,每天每顿饭都是一个素菜加四两饭,一块二毛五或者一块五,早饭喝碗豆浆、吃个油饼、来个鸡蛋,差不多两块钱,有些时候懒得去食堂就干脆不吃了,所以一个月的伙食费不会超过两百,然后北京市每个大学生每个月补贴60块钱伙食费,所以吃饭一个月就一百块钱多一点。

交通费,基本上没有。学校是分校区,在郊区,学习也比较紧张,除了有些时候有特别的需要,要到学校本部去的时候,或者要去昌平采购点儿生活用品的时候才会出门,但是去学校本部可以坐学校的班车(就是要等很久,还不一定轮的上),坐公交的话学生公交卡打2折,两毛钱一趟,也基本上花不了多少强。唯一是地铁的学生卡没有什么优惠,但是那个时候北京的地铁还是两块钱随便坐,所以也花不了多少。感觉一个月花在交通上也就十几二十块钱,学生公交卡充100块钱可以用好几个月。

手机话费,实际上就是学校开学时候办的学生套餐,一个月38还是多少,后来手欠办了一个当时比较新鲜的联通3G套餐,发现一下子就手机话费就要花掉将近100了,心疼,没用两个月就停了。

零花钱,这个几乎没有,当时不喝饮料、不吃零食,好像当时因为觉得压缩饼干比较顶饿所以买了一箱,吃了好久。没买过衣服、鞋子之类的东西,其他生活用品实在想不到还买过什么,买过吃泡面的碗筷还有洗洁精?可能一个月就几十块钱零花钱吧。

买书,这个是一个花钱的大头,当时的当当网还没有像现在这么不景气,忙着跟京东和亚马逊打价格战,所以经常会有那种书籍打两折然后折上还满200减100的活动,一时忍不住就总是买,买回来也看,但是看的不是特别勤快,每次搬家的时候搬书都是累得半死。

当时基本上的情况就是每个月800块钱的生活费一个月还绰绰有余,为了犒劳一下自己,买了一个Kindle。要知道当时的Kindle可是一个新鲜物件,即便我是班上花钱最拮据的人之一,但是我还是第一个有Kindle的。当时是Kindle3,淘宝上买是1300块钱——所以你就知道我一个月800块钱生活费还能够几个月省出来一个Kindle是花钱有多节省。

不过一个最要命的问题就是那段时间人特别瘦,半年的时间我直接从160斤瘦到了120斤多点儿(当然,也跟那个时候每天跑步锻炼有关),回家过年的时候我妈看到我都以为我得白血病了,我爸说不然就把生活费提高到每个月1000块钱吧?反正后面手头上稍微宽裕点儿,吃饭也不会那么吃了(其实当时的生活费单是吃饭的话是够的——五块钱就够吃的还可以了,只是我赌气不吃而已)。

再后来就是读了博士,也算是自给自足了,国家和老师都给点儿钱,也不用交学费,这个时候才算真的是比较自由一点儿了。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看到这个问题,突然想起了我大学期间的生活费用,每月300元,当然这是20年前的事情。那个时候,工资普遍的不太高,每月300元的生活费,对于我来说,仅仅够我的生活开支。有的学生家里条件挺好,父亲是煤老板,开着奔驰、皇冠接送。或有的学生来自南方经济发达的城市,说着听不太懂的南方方言,粤语、温州方言等。

现在呢,由于物价的不断上涨,大学每月1500元的生活费用,要看这所大学在什么城市。比如在一二线城市,和在三四线城市,那是完全不同的消费概念的。

如果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每月1500元体验的话,我认为和我20年前的300元差不多了,勉强维持吃饭的花销,基本就剩不下多少钱了。至于谈个女朋友,那是不可能的。我当时也是穷学生中的一员,几个人有时候买了1.5元一瓶的啤酒,一袋1元的花生米,坐在学校的卧椅上就开始喝起来,侃未来。

如果在三四线城市大学体验的话,我认为每月1500元属于中等消费水平了。我所居住的附近就有一所二本学校,外甥、外甥女也在该学校毕业的。如果吃饭的话,1000元足够,还能剩下500元的零花钱支配,谈个女朋友,这点零花钱还算勉强OK。

有机会,真的想去体验一下大学的生活,弥补我大学没有谈过女朋友的缺憾。哈哈


红股摆渡人



公民凯恩279


1500元已经不少了,如果孩子省着花,在一二线城市也是足够用的。

我儿子在河北省一个弱三线城市读大学,基本上遇到大的节日假期,如五一,十一,端午等都会回家。每次返校前,我老婆都给他塞很多钱,他都不要,说根本花不了。最近,光是我给他微信上打的钱就好几千,人家基本没动。我们给他算过,不算路费和买衣服(衣服都是我们给他买),他每个月在学校的生活费仅仅六七百元。



我有一个侄子,也是在河北省一个三线城市上大学,他父母告诉我,孩子每月的生活费1600多元,有时还还不够花。我儿子有一个高中同学在西北某地上大学,这孩子更猛,一个月花三四千,最后被父母骂了一个狗血淋头。

其实,大学的饭菜挺便宜的,我儿子说,七块钱吃饱是没问题的。一般来说,早晨五块,中午和晚上各七八块,每天生活费也就是二十来块,一个月六七百足够了。前提是做好营养均衡,不要今天一个排骨,明天一个烤鸭,整天大鱼大肉,并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孩子花钱少,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关键在孩子。我们孩子从小就不乱花钱,对吃和穿不讲究,不追求什么名牌,地摊上买的十块钱的大背心人家也穿的很开心,只要是新的就高兴,不要求什么非阿迪耐克李宁不要。



第二,除了吃饭之外,基本上我们都包办了。因为大学离家近,所以他的一切生活用品我们都越俎代庖了。所以,他除了吃饭,基本没什么别的花销。

第三,同宿舍的孩子都是农村来的,非常朴实。他们一个宿舍的同学大都来自农村,人都非常好,没什么不良嗜好。没人抽烟,也没人攀比,除了一起打打游戏,没什么歪风邪气。偶尔出去一起聚聚餐,一般也是AA制,吃饱就行,也不会铺张浪费。



第四,孩子没搞对象。搞对象挺能糟钱的,这点是普遍共识。我经常教育孩子,可以搞对象,但是不能傻了吧唧的做人家的免费饭票!一个男孩子必须老实,但不能傻!在爱情上如果没有一个男人的尊严,我老婆说的好,立刻将你扫地出门!呵呵



阅后如果喜欢,请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这样就可以每天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本头条号分享的管理知识啦

分享是一种快乐,关注是一种美德。欢迎大家关注、交流、评论、转发。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