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誰對國家貢獻更大?

史海深處


我對歷史人物的看法有些異類,尤其是早前的更是持與史書或傳說的有較大差異,甚至相反!當然晚清距今不遠,真實性程度要高一些,但你問四人曾、左、李、張誰對國家貢獻大些,很難說,其中他們是文武兩隊,且都是晚清重臣,有邊疆大吏,有朝中大臣,且都是漢族官員。講名氣李在前,張曾左在後,講貢獻難說!


虎蛇與龍雞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與張之洞被稱為晚清四大重臣,他們是大清一朝在大廈將傾時的重要柱石,在當時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確實為大清朝做出了殊大貢獻。

但如題,到底誰對國家貢獻更大一些呢?這個問題從歷史的維度去評判應該更確切。

從國家這個角度,清朝當時為清國,曾國藩的貢獻無疑是最大的。曾國藩興湘軍平定太平天國起義,讓大清國沒有聲勢浩大的起義軍被掀翻,這個功勞無疑對於大清國來說是巨大的。這從清朝統治者給他的褒獎就能看出。他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其它幾位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皆是在曾國藩之下興楚軍、淮軍建功立業,但都是相助之角色,這在幾位的諡號中可見高低。曾國藩為文正, 左宗棠諡號“文襄”,李鴻章諡號為文忠,張之洞為文襄,根據諡號的規則,其中文正最為貴重,次之為文忠,再次之為文襄,由此可見清朝對於四處的評價曾為第一,李為第二,左張次之。

換一個民族的角度再來評價四位的貢獻。曾國藩忠於清朝,鎮壓起義,是站在了歷史潮流的反立面上,但其推動洋務,開辦工廠,讓他譭譽參半。而於左宗棠來說,今天我們子孫仍能保持一個完整的國土,左宗棠無疑是貢獻最大的。他立排重議,在保海疆還是保新疆的爭議中,抬棺上陣,平定回亂,驅逐沙俄,奪回新疆,給我們爭取到了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了中國極大的戰略縱深,賦予了中國發展所需要的能源與資源,這個貢獻誰又能匹敵呢?

當然,對於李鴻章、張之洞各有其貢獻,李鴻章被稱為東方的俾斯麥,是“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但歷史的侷限與當時衰弱的國力讓他沒能保住多少利益,乾的都是割地賠銀的事,確實悲壯。

張之洞則為清流領袖,主推洋務運動,興辦工廠,學校,抗擊法軍,功勞巨大,但由於其主張多受李鴻章的抑制,作為自然也大大折扣,但其舉辦工業,開西學之風仍是為後來人救國興國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總結晚清四大名臣,於清廷和大清國來說,曾國藩貢獻最大,於民族來說,左宗棠保持了國土的完整,為子孫後代爭取了發展與生存的空間,貢獻無人與爭。


華豎


曾國潘、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誰對國家貢獻更大?

這四個人都是晚清中興的“四大名臣。”他們中有的人有驚人的業績,清朝的中後期他們各人的作用都不一樣,但當時都是不可或缺的風雲人物,他們中有的人對清朝有重大的貢獻。但有的人確譭譽參半,這就是晚清時期舉足輕重的四個人物。



1,曾國潘(1811年11月26日一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第七十世孫。中國晚清時期政治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湘軍創立者和統帥。
曾國潘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候,諡號“文正”,後世稱為“曾文正”。

曾國潘較有名的是組建湘軍平定太平天國,攻戰南京,追剿捻軍,鎮壓叛匪,挽救了清朝覆滅,並且主辦洋務,同治六年(1867年)3月,在“江南製造總局”下設造船所試製船艦。人們對他的不滿主要是處理天津教案,向法國人低頭的做法,朝野對他的做法非常不滿。但是,他的功績是主要的,身後深受人們的追捧!



並且還有不朽的著作《曾國潘家書》,對後世影響很大。

2,左宗棠(1812年11月10一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稱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軍事家和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潘等人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左宗棠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興辦洋務運動、鎮壓捻軍,平定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推動新疆置省。歷任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靜候。



他的主要功績是:東平閩浙,西靖陝甘,進軍新疆。特別是進軍新疆是在朝庭沒有銀子支撐,而是讓他自籌資金軍費,幾經波折,清庭最終下詔令戶部撥款200萬兩、各省l 協餉300萬兩,準左宗棠自借洋款500萬兩。但經費仍不足,左宗棠又曾於1877年(光緒三年),1878年(光緒四年),1881年(光緒七年)三次為西征軍借洋款,他找大商人胡雪巖擔保借款1375萬兩,另通過胡雪巖向華商借款846萬兩。


收回新疆是左宗棠最大的功勞!

3,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一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銅,字漸甫,子黻,號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號義叟,別號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民間又稱李老二先生。

作為晚清重臣,李鴻章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之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西式海軍一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


李鴻章一生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巜馬關條約》、巜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1901年11月7日病逝於北京。對於他的評價譭譽參半。

4,張之洞(1837年9月2日一1909年10月4日),字孝達,號香濤,時為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晚清名臣、清代洋務運動代表人物,祖籍直隸南皮,出生於貴州興義府。


他的主要功績是:清流首領,抗擊法軍,興辦洋務運動,積極投身中日戰爭,提出:“購兵船、借洋款、結強援”三功主張。參與變法,鎮壓義和團起義,中樞重臣;改革教育,修築鐵路,學習法律,在湖廣總督,名氣更大,興辦“漢陽鐵廠”。

張之洞是個清官,而“愛才好客”,做了數十年封疆大吏,到死“家不增一畝”。在職時一心為國,為了國家利益,在甲午海戰之前先後向李鴻章和朝庭皇帝上書無數,提出了很多治國方略,但基本上未被採納。但清廷對他身後有很高評價,清廷上諭:1,公忠體國,廉政無私。2,提倡新政,利國便民。

社會上對張之洞的評價更高,是一個愛國親民的好官,

綜上所述,晚清四大名臣中對國家貢獻最大的肯定數左宗棠莫屬,光是收回新疆的功能就能彪炳千古,為中華民族增加領土面積160萬平方公里,而且各種資源十分豐富。而且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直挿中亞戰略要地,是我國最重要的國土高邊疆,為我國國土面積重要的“壓侖石”。也是保衛中華龍脈發源地“崑崙山”的堅固圍牆。


崑崙之柏瞧歷史


作為晚清政壇上最閃耀的四位名臣,要給他們排序我覺得還是比較難的,從他們的歷史貢獻來看曾國藩曾帥是當之無愧的晚清歷史第一名臣,沒有他清朝是很難續命的。

剿滅太平天國運動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1851年太平軍從廣西起義僅僅用時一年半就攻佔了南京席捲了整個南方諸省,隨後太平軍一路北伐逼近京津,一路西征攻陷武昌可謂是聲勢浩大。此時的曾帥在湖南編練湘軍,湘軍和八旗軍不同此時的八旗軍已經喪失了戰鬥力(滿洲八旗已經腐化不能再用可用的只有北方的僧格林沁的蒙古八旗騎兵)南方的八旗綠營對太平軍也是毫無辦法,在這樣的情況下咸豐帝不得已啟用曾帥成為湘軍團練大臣。

整個南方的戰事此後基本依賴湘軍,江南的八旗軍基本上都被太平軍殲滅了,因此湘軍成為了太平軍的主要對手,湘軍不僅在湖南還在安徽江西湖北甚至浙江多個戰線和太平軍相持。李鴻章的淮軍也是出自湘軍老營,因此湘軍就成為剿滅太平軍的主力,1864年湘軍攻入南京太平天國運動就此失敗,此事件意義可以說是空前的,因為它為清朝延續至1912年創造了先決條件。

左帥的最大貢獻就是收復了新疆

左帥左宗棠也是湘軍出來的人物,他的最大功績無疑就是收復了新疆。當時清朝羸弱很多大臣主張放棄新疆,左帥力排眾議抬棺出征,面對沙俄支持的阿古柏,左帥從容指揮先北後南,快速收復了新疆並逼迫沙俄交還了伊犁。

新疆面積高達160萬平方公里,收復新疆的意義非常的重大。它不僅僅讓國家保持了領土的完整也提升了清朝的國際威望,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瓜分步伐。

李鴻章、張之洞的貢獻在於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的意義也是不可限量的,它開啟了國家的近代化為國家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開闢了道路。李鴻章也是在湘軍起家此後創立了淮軍,李鴻章對洋務運動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發展軍事工業,還開辦了很多民用工業,培養了很多近代化的人才。

張之洞在漢口創立的兵工廠的影響那是非常深遠的,一把漢陽造在中國軍隊使用了太多年甚至到了民國抗日戰爭這把步槍還一直在用,當然張之洞的貢獻不僅僅於此他在洋務運動期間的貢獻也是非常大的。

比較這個四位傑出的漢臣我還是推薦曾帥,當然他喜歡屠殺太平軍喜歡殺戰俘的習慣被後人所詬病,但是他在提拔人才編練軍隊教育子女和為官做人上都有很多的閃光,因此在四位名臣中居首也是眾望所歸啊!


秋雨魯北說歷史



多營936


對於這四位中興名臣我們作為後人實在沒有這個資格評價他們的功與過,但是是非公道自在人心。我只能說說自己的一點淺見,不認同的請不要噴我。

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對大清國來說這是第一份的功臣,因為他挽救了政權的穩定。這是比天大的功勞,而且他個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他個人的品格也是非常高尚的,連毛主席和蔣介石都十分推崇曾公。

左宗棠軍功志偉,平定新疆叛亂,收復伊犁。抱著必死的決心,可以說是四大臣中真正的民族英雄。在晚清那個江河日下的時代,他給了國家少有的對外戰爭的勝利,給國人振奮的一劑強心針。

李鴻章是位好管家,對國家他鞠躬盡瘁,即使揹負黑鍋也無怨無悔,喪權辱國的條約他不籤也會有別人去籤。他畢竟違背不了最高領導的意志,他去還能給國家多爭取少損失些利益。而他一手建立的北洋系,在晚清甚至民國都對我國的國家走向起到了深遠影響。

張之洞在晚清洋務運動中師夷長技,興辦了很多著名的企業,給我國的工業打下了最初的基礎,很多企業在後來也都是國家的重器。比如他興辦的漢陽兵工廠,在抗戰時期還有很多部隊在使用他的漢陽造。再比如現在的招商集團,前身也是他所興辦的。

所以他們四位沒有誰貢獻最大之說,他們都是在晚清大廈即將傾倒之時,苦苦支撐的頂梁支柱。僅憑一己之力對國家和後世起到了深遠影響的大賢。


該用戶已被系統封殺


這4個人實際上是晚清中興名臣的代表。從現在官方的評價來看,左宗棠地位最高,自然也就認為他的貢獻最大。

4人之中,唯有左宗棠獲得了民族英雄的稱號。曾國藩的評價是一半對一半可謂不好不壞。李鴻章負面評價為主,賣國的帽子始終沒有辦法摘掉。張之洞在這4個人當中是唯一一個沒有軍功的,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文秘型的人才。功過都不是很多,總體評價一般,但是對於社會的影響力來說,其實和前三個人不在一個層面上。

之所以給予左宗棠這麼高的地位,主要還是因為他收復新疆的巨大功績。左宗棠在洋務運動當中的貢獻其實不大。

曾國藩的主要功績是在晚清時期幫助清政府穩定了政局,同時是洋務運動的開路先鋒。洋務運動雖然最後以失敗告終,但卻是中國近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中國之後的工業化進程具有奠基作用,這也就是曾國藩的主要功績。除了洋務運動之外,曾國藩最主要的貢獻就在於提拔後進。李鴻章就是曾國藩提拔出來的。除了這個以外,曾國藩開啟了湖南近代軍政人才湧現的序幕。這些人才不僅在晚清在民國,以至於在解放以後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得湖南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個人才重地,這樣一個歷史功績殊為難得。

李鴻章的主要功績其實就是洋務運動。洋務運動不僅包括工業領域,其實也包括軍事建設。李鴻章在洋務運動當中的影響力是最大的,他創辦了一系列對於中國歷史影響深遠的企業,比如輪船招商局,天津電報局,上海織布局。在軍事領域,李鴻章籌辦了北洋水師。這就是中國近代海軍的起點。除了洋務運動以外,李鴻章另外一個相對來說影響力比較小的貢獻是中外文化交流。李鴻章是中國近代官派海外留學的主要支持和推動者。中國近代最早的官派留學,也就是一般所稱的留美幼童,是在李鴻章的支持下開展的。著名的工程師詹天佑就是留美幼童當中的傑出代表。同時李鴻章也是中國近代外交第1人,並且是晚清重臣當中唯一一位曾經前往歐洲和美國主要大國訪問的。

張之洞在4個人當中科舉的成績最好曾經中過探花。這也就使得張之洞長期以來,始終是以傳統官僚的身份活動的和其他三人以軍功立業的模式有很大的區別。張之洞是洋務運動晚期的重要代表。創辦的主要企業是漢陽鐵廠。但總體來說影響不如李鴻章。其後又負責編練新軍,也就是後來武昌起義的那支軍隊。總的來說,張之洞的影響力遠不如前三個人。

社會貢獻和歷史評價不完全是一回事情。我個人認為曾國藩在4個人當中的歷史影響最大。李鴻章其次,左宗棠再次,張之洞最後。在判斷歷史影響力的時候,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開啟歷史進程和推進歷史進程的地位確實是有很大差別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曾國藩的地位要比李鴻章高一些。因為晚清歷史進程的變化,主要還是由曾國藩啟動的。李鴻章只是延續了曾國藩。左宗棠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居功至偉,但是在論及影響力的時候,不光要考慮正面因素,也要考慮負面因素,而且還要考慮廣泛性。從這個角度上講,吃了一些虧。


用戶4325101516


他們都是對清廷貢獻很大的人。事情不能分割來看,他們各有所長。但曾國藩年紀較長,所以有天生的優勢。左宗棠在早年出名,但他一直沒有正式功名,長期在湖南巡撫手上做師爺。之後,跟著曾國藩打太平天國。曾國藩為了扶持自己人,讓左宗棠當了浙江巡撫。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學生,這就不用說了。張之洞跟曾國藩比,無論是戰功還是對洋務運動的貢獻,沒得比。綜上,曾國藩貢獻最大。


三錢世界


中國近代史、老曾對大清有功是中興之臣、張之洞引進洋務創辦各類企業,對民族工商業的貢獻還是有的。

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復新疆,功在千秋、利也千秋,他維護了國家領土完整、也促進了新疆各民族的團結統一和生產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用江山如此多嬌


這幾位清末重臣,每個人都有很多故事,有捍衛祖國領土完整的,有提倡洋務發展的等等,都有功績,說不上誰比誰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