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小感:《爱因斯坦传》《孙中山传》

最近听完两本人物传记,《爱因斯坦》和《孙中山》,果然听书比看书轻松多了,而且听书时身体是自由的,或躺,或干家务活。

爱因斯坦说:如果让我从天才和勤奋两个品质中选择一个的话,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勤奋。这句话让我汗颜,回想自己的生活,还远没有到勤奋的程度,所以成就和成就感都很小。


听书小感:《爱因斯坦传》《孙中山传》

爱因斯坦:微观上可以分析分子和原子,宏观上思考宇宙世界和人类文明

听完爱因斯坦的传记,佩服的五体投体。他是科学家为世人所熟知,同时他终生热爱小提琴,经常为家人和朋友演奏。有一个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多么幸福的事。

爱因斯坦年轻时期历经坎坷,第一次考大学失败,第二年才考上。大学毕业后,作为犹太人的他被歧视,找不到工作,甚至难以果腹,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得到一份专利局技术员的工作。想不到这种经历也会发生在世纪伟人的身上,所以,所有的伟人都是人,不是神,只是后来他们被人们所神化了。

爱因斯坦不仅在科学上造诣极深,而且关心时局和世界苦难民族,他反对一位科学家友人“科学家不应关注政治”的观点,认为如果这样做的话,就是对人类命运的无视和漠然。甚至以色列建国后希望他就任第二任总统,当然爱因斯坦的志向终究在科学上,他关心政治,是反对战争和压迫。

爱因斯坦和很多名人奇才一样,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穿衣打扮不修边幅,把绝大多数精力放在思考上。乔布斯也是如此。一个人的精力和心力终究有限,在某些地方花的多一些,在其他地方的投入自然就会少。你呢?同样都是一辈子,80年春夏秋冬,2万个日子昼夜轮回,你的时间都花在哪了?


听书小感:《爱因斯坦传》《孙中山传》

孙中山:真正的天下为公,最爱革命,其次是女人、读书

中山先生的一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童年和少年在广东乡下度过,后来去檀香山留学,又在香港学医,受到了完整的中西方教育。青少年时期就萌生救国救民的思想,后辞去医生职务,奔走海外游说,专注革命,终于带领革命党人推翻清王朝以及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共和。袁世凯独裁专权后,发起二次革命、护法战争,之后建立全新的国民党,发起北伐战争,然而革命尚未成果,他便与世长辞,成为国共两党、全国各界共同尊崇的伟人。

听孙中山的传记,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中山先生的真性情,日本友人问他最喜欢什么,他说最喜欢革命,友人再问他还喜欢什么,他说第二喜欢的是女人,其次是读书。女人尤其是美女,是天下男人共同喜欢的,伟人也是如此,所以除了原配,还有与他共患难的革命友人、红颜知己陈粹芬,之后娶宋庆龄为妻,这中间还有在日本的两段姻缘。书中的一句话特别让我共鸣:伟人也是人,不是神,所以不必过多崇拜一个人,当然也就不必对伟人责备求全。中山先生把事业放在第一位,追求女人,爱好读书,这样的人生实在美满。

第二点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中山先生的医术高超,他扎扎实实地学医,成为澳门和广州当时的名医,很多病人慕名而来。看来成功真的不是偶然的,一个人可以在多个领域有成就,一定有共通的因素,至少需要具备勤奋、好学、专注的品质。

孙中山是一个气吞山河的理想主义者,主观上天马行空,有时却忽略客观事实,所以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代伟人,同时也有缺点。他建造20万里铁路的理想,直到21世纪初的新中国才实现,建造三峡大坝的空想在几十年后也被新中国实现。浪漫、理想主义、气宇轩昂、口若悬河,这些特点实在是伟大领袖的必备魅力,孙中山先生全都有。个人感叹:理想主义是好的,同时需要现实主义的执行才能实现,所谓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两点都具备并且做到的人实属罕见,这样的人能获得不朽伟业,比如马云;绝大部分人只能具备其中一点,而且不够极致,所以需要和互补的人合作,理想主义的领袖和现实执行的实干者搭配,方能成就事业。


感谢有音频书这样的产品,让我能摆脱看书的劳累,同时获得精神食粮,今后要多听书,尤其是名人传记,从这些伟人的经历中汲取力量,锲而不舍,奋斗终生。接下来准备听《红楼梦》和《拿破仑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