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儀:88載風雨,從一個懦弱女子到銀行行長,這是一場質的蛻變

提起張幼儀,大家會第一時間想到徐志摩,一個詩情滿腹卻給予張幼儀無限痛苦的男人,但是,縱觀張幼儀的一生,我們又不得不去感謝徐志摩,感謝他的拋棄,他的無情,才有了後來堅強而獨立,煥然一新的張幼儀。張幼儀的婚姻是不幸的,但她的人生絕對不是不幸的,一場失敗的婚姻恰恰讓這個有點傳統保守的女子看到了新時代的特徵,並努力讓自己成為新時代女性的一員。

用八個字概括她的一生便是:逆風翻盤,浴火重生。

張幼儀:88載風雨,從一個懦弱女子到銀行行長,這是一場質的蛻變

新舊交替的時代,蒼白無味的童年

1900年,張幼儀出生於江蘇寶山。嬰孩的她並不知道這是一個重男輕女的社會,也不知道即將等待她的成長生活是那樣的枯燥而蒼白。當時的社會處於新舊交替的時期,而張幼儀的家庭無疑是典型的中國式家庭,注重禮儀尊卑,男重女輕。還尊崇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老的守舊思想。

幼時的張幼儀乖巧而聽話,縱然有一些自己的古靈精怪的想法也被深深掩埋於克己復禮的家規家法中,年紀尚小的她已懂得隱忍,不會隨便提出自己的需求,不會在長輩面前失了分寸。張幼儀的父親是一位醫生,對待病人,他溫和負責,但是對待家人孩子他像中國傳統家庭中的大多家主一樣,要求嚴格,不苟言笑。要求孩子慎言慎行,兒時的張幼儀在父親面前一向是聽話懂事的,父親對字畫尤為痴迷喜愛,張幼儀便小心翼翼的為那些字畫掃去灰塵,這時父親便會為她講那些字畫的故事,小小的張幼儀不覺沉迷其中,也只有在這個時候,她才覺得父親是一個普通的父親,是能夠親近的父親。

張幼儀:88載風雨,從一個懦弱女子到銀行行長,這是一場質的蛻變

在張幼儀的心裡,聽父親的話便是孝順,在這個極其重視孝道的家庭中,她時刻讓自己的行為符合一個孝順的孩子。父親不說話時,她絕對不主動開口,她會觀察父親的表情,揣測父親的需求,甚至知道應該何時把倒好的茶水端給父親。這樣一個隱忍的童年或許未後來聽從父母安排嫁給徐志摩而開始一段不幸的婚姻埋下了種子,因為"聽父母話,聽父母安排就是孝順"的觀念已經在她心中生根發芽,以至於後來她不敢去做主自己的婚姻。

束縛的人生,不幸的婚姻

15歲的張幼儀聽從父母的安排嫁給了詩人才子徐志摩。對於接受過西方新思想的徐志摩來說,張幼儀無疑是一箇舊時代的女子,在他眼裡,自己的妻子傳統,木訥無趣,沒有追求,是個曾經裹過腳的女子。這絕對不是他追求的浪漫,於是,在這場婚姻中徐志摩扮演了無情冷漠的丈夫,而張幼儀則成了那個苦守家中,孝順公婆,遵守婦道的可憐妻子。

張幼儀:88載風雨,從一個懦弱女子到銀行行長,這是一場質的蛻變

在剛剛得知自己要結婚的張幼儀其實內心是不願意的,可她清楚的明白,就算自己有一百個不願意,也不能對父母說一個"不"字。於是無奈接受自己命運的她寧願往好的方面想,所幸,在偷偷瞧得徐志摩樣貌的她芳心暗許,覺得如果自己的丈夫是這樣一個人那也不錯,她幻想著婚後自己的丈夫能夠和自己恩愛和睦。不曾想,徐志摩待她卻是極為冷漠。

張幼儀:88載風雨,從一個懦弱女子到銀行行長,這是一場質的蛻變

婚後的張幼儀想用自己的行動打動徐志摩,讓他發現自己的妻子並不是那樣不盡人意。她盡心侍奉公婆,照顧丈夫。可徐志摩仍是每天冷淡相對,後來,竟是選擇直接逃離這個令他窒息的家,留妻子張幼儀獨守空房。每個夜晚,她也曾向外張望,希望能望見自己丈夫的身影,可每一次都是徒勞。古代女子獨守閨房多是因為丈夫外出謀生或是戰爭連連的時代丈夫不得不遠赴他鄉,如此尚且難以忍耐。而張幼儀卻是在平和年代因丈夫的嫌棄而被冷落,其中心酸又有幾人得知。是的,這場婚姻對她而言太過不公平,徐志摩對她也太過狠心。於她而言,這是一場不幸的婚姻。

找到自我,逆風翻盤,浴火重生

徐志摩和張幼儀的婚姻最終在徐志摩的傾心她人,張幼儀的順從退讓中和平結束。我想,在離婚協議上籤下字的那一刻起,張幼儀就獲得了新生。當時二人是在國外協議離婚的,張幼儀正懷著徐志摩的第二個孩子,對於言語不同的張幼儀來說,徐志摩的無情做法無疑是雪上加霜,然而她沒有歇斯底里,她很平靜,平靜的接受了離婚,平靜的簽了協議,因為她突然間醒悟了,看明白了徐志摩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也想明白了自己的這場婚姻是多麼的可笑而荒謬。在那一刻,她想做自己,不依靠徐志摩,不依靠徐家人,就做她自己。不再把自己束縛在女子三綱五常的框框架架中,去做一個全新的自己。我一直覺得,張幼儀應該感謝徐志摩最後的無情無義,如果不是他決絕的提出了離婚,也許張幼儀一輩子都活在這樣不幸的婚姻中,也許她一生也不會有蛻變的機會。

張幼儀:88載風雨,從一個懦弱女子到銀行行長,這是一場質的蛻變

離婚後的張幼儀意識到自己不能永遠停於原地,她選擇學習,提升自己。曾經在蘇州女子學院學習過的她又燃起了對學習的渴望與熱情。有一點德語基礎的她選擇學習德語教學專業。與兒子彼得在國外相依為命的她盡力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作為母親,她是那樣的堅強。天有不測風雲,彼得因病而去世。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張幼儀內心獨自承受著巨大的痛苦。而在兒子的葬禮上,望著那個薄情的男人抱著彼得的骨灰盒哭的那麼傷心的樣子,那一瞬間,張幼儀原諒了徐志摩,這個詩情滿腹的男人也許是第一次哭的如此狼狽。經歷喪子之讓張幼儀更加的堅強,更想要活出自我。後來,張幼儀回國當了一名外語教師。重新回國的張幼儀已不是過去那個傳統的小腳女人,眉目流轉間盡是知性沉穩之美,五年的德國生活,已將她磨鍊成一個自立自強的女子,再也不是那個望著窗外等待丈夫迴歸的柔弱妻子。

張幼儀:88載風雨,從一個懦弱女子到銀行行長,這是一場質的蛻變

回國後的張幼儀除了當教師還發展起了自己的事業。在四哥的支持下,張幼儀擔任了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的副總裁,不僅如此,她同時也是雲裳時裝公司總經理。忙碌她把自己的一天安排得滿滿的,上午9點開始在銀行工作,就坐在銀行的大堂裡,這樣可以看到整個銀行的狀況,下午6點開始打理雲裳時裝公司事務。全天連軸轉的工作,膽量卓識絲毫不輸男子。徐志摩看到蛻變後的張幼儀也不由得眼前一亮,這不是他以前所鄙夷的"土包子"了。只是,已經將徐志摩當成過去式的張幼儀早已放下過往,他讚歎或不屑都與她無關了。愛時一心一意,不愛時灑脫轉身。讓人不得不敬佩。

張幼儀:88載風雨,從一個懦弱女子到銀行行長,這是一場質的蛻變

儘管事業有成,張幼儀骨子裡還是那個善良的女人,與徐志摩沒有瓜葛的她依舊照顧著他的父母。徐志摩顯然不是一個合格的兒子,年老的父母得不到兒子的關照,只好去找自己的兒媳,在他們二老的心裡,張幼儀依舊是他們的兒媳,就算她已經與徐志摩離了婚。是啊,張幼儀是一個優秀的兒媳,盡心盡職的顧家。以至於離婚後的她依舊是徐家二老的依賴。他們要求搬去和張幼儀一起住,無奈的幼儀於心不忍也只好答應他們的請求。

張幼儀:88載風雨,從一個懦弱女子到銀行行長,這是一場質的蛻變

後來徐志摩飛機失事去世後,也是張幼儀幫忙料理了後事,這個對她薄情的男子,她對他卻從來不曾薄情。這是她的善良,也是她的選擇。無論別人給予了她什麼,她都安然接受,因為她的心中有自己的善良的信念,有良知道德的支撐。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後,歷經滄桑的張幼儀依然保持著內心的那份美好。這樣一個美好的女子,不知道徐志摩可曾有一刻後悔過自己負了她。不過,那都不重要了。她,已找到自我。不向命運屈服,追求自我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

從不幸婚姻中脫身的張幼儀實現了自我的價值,成為當代女性的標杆。這一場逆風翻盤,浴火重生著實令人震撼!

張幼儀:88載風雨,從一個懦弱女子到銀行行長,這是一場質的蛻變

從張幼儀的身上,我們不難看到一個女子的韌性或許迫於時代的無奈而隱忍自己,但只要有一個突破口,便能快速成長找到自我。誰說女子本弱,只要願意,女子也一樣可以剛強獨立。婚姻對一個女子來說很重要,因此,有時候它恰恰成為毀掉一個女子一生的有利武器。張幼儀在這把武器面前能夠成功脫身源於她自身內心的品質,如果她真的天生懦弱,天生無知,那我想在這場婚姻風雨中她無法安全脫身。

她之前的隱忍妥協不過是因為時代的侷限性,在那個女子地位低下的時代,從小接受三從四德思想的張幼儀縱然有自己的思想也不敢表露出來,但她內心絕對不是自願做一個聽話的木偶人,畢竟,曾經的她那樣渴望知識,骨子裡的她其實一點也不是一個木訥傳統的女子,她有思想,有渴望,有追求。後來徐志摩的拋棄只是給她機會重新拾起了這些思想與追求。張幼儀或許並不善良,但她破繭成蝶的樣子是那樣動人心魄。

張幼儀:88載風雨,從一個懦弱女子到銀行行長,這是一場質的蛻變

時至暮年,垂垂老矣的張幼儀回憶起自己的一生,自己與徐志摩的那段婚姻,或許會有少許憤懣,但對於自己的人生,我想她是不愧於心的。她說自己一輩子是苦過來的女人,不懂什麼浪漫,或許是對過去婚姻的心酸難耐,但還好,她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失敗的婚姻成了她人生的課堂,而她無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張幼儀:88載風雨,從一個懦弱女子到銀行行長,這是一場質的蛻變

婚姻很重要,但它絕對不是人生的全部,如果一個人將一生的期待都寄託在一個人身上,那麼它的風險也未免太大了些。所以面對不幸的婚姻的時候,不妨學學張幼儀的做法,只管放開薄情人,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生活很美,時代剛好,何必將自己囚於悲傷之中,向前看,總能看見生活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