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收好!这份节后返岗人员防护指南

春节假期已经进入尾声

小农人整理了一份

抗疫防护注意事项

陪你安全健康度过疫情

工作区域,如何防控


01

上班途中怎么做

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请收好!这份节后返岗人员防护指南

02

入室办公如何做

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03

入楼工作如何做

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2℃,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请收好!这份节后返岗人员防护指南


04

参加会议如何做

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请收好!这份节后返岗人员防护指南


05

食堂进餐如何做

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请收好!这份节后返岗人员防护指南


06

下班路上如何做

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请收好!这份节后返岗人员防护指南


07

公务采购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08

工间运动如何做

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

请收好!这份节后返岗人员防护指南


09

公共区域如何做

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


10

公务出行如何做

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拭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

请收好!这份节后返岗人员防护指南


11

后勤人员如何做

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安全距离


12

公务来访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进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介绍有无湖北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在37.2°正常条件下,方可入楼公干。


13

传阅文件如何做

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

请收好!这份节后返岗人员防护指南


14

电话消毒如何做

建议座机电话每日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四次。

请收好!这份节后返岗人员防护指南


15

废弃口罩处理如何做

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办公场所,哪些是高危地带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进行传播。空气不流通,人员密度较大,人员来往较频密场所,都是高危地带。包括:

1.电梯间;

2.饭堂、餐厅;

3.办公室


01

电梯间

高危原因

电梯间空气不流通,只有一定浓度的酒精可以溶解冠状病毒外膜,然而酒精极其容易挥发,除非每小时都安排专人对电梯间进行酒精消毒。

建 议

冠状病毒主要附着在飞沫上,佩戴口罩能防止飞沫传染。

1.搭乘电梯一定要戴口罩。

2.有条件的单位一定要频繁为电梯间消毒,特别是按钮区。


02

饭堂/餐厅

高危原因

排队打饭或就餐的区域,人流量大,密度高,易发生大规模传染。

建议

1.坐下吃饭的最后一刻才脱口罩。

2.避免面对面就餐,避免就餐说话。

3.避免扎堆就餐


03

办公室

高危原因

办公室人员密度较大,人员之间的交流较多,传染风险比较高。

建议

1.佩戴口罩,谈话保持适度距离。

2.随时

保持良好通风

3.对门把手、键盘鼠标、文具,桌面进行酒精消毒。


走出家门重回工作岗位时

一定要做到保护自己和他人

↓↓↓

请收好!这份节后返岗人员防护指南

人民日报


春节假期临近尾声

返岗后在食堂用餐是否有传染风险

成为不少网友关注的话题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认为最好的方法是

“少交流、少讲话

专心致志吃饭”

工作单位实行错峰吃饭制度

也是非常好的建议措施

请收好!这份节后返岗人员防护指南


不少网友表示

单位已采取措施避免集中用餐

请收好!这份节后返岗人员防护指南


综合来源:国家应急管理部官网、CCTV-13《新闻1+1》、网友评论


请收好!这份节后返岗人员防护指南


请收好!这份节后返岗人员防护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