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颗子弹击中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夏日消消气


通常我们在看影视剧时,都会看到人被枪击中的场景。不过让人比较意外的是,许多时候即便是人被枪打中也能够迅速反击将敌人杀死!那么,在现实中发生这种情况,人被枪击中后是否真的还能够反击呢?事实上,现实中人被枪击中,要远比我们通过影视剧中看到的情景要严重的多的多!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谈下人被枪击中的后果。

在现实中我们能够见到的枪械无非是警察在出警时,佩戴的77式、54、64手枪居多,这种类型的手枪看上去威力不大,但如果被击中要害也是随时能够要人性命的。相比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警察使用手枪击中犯罪分子之后,犯罪份子依然能够反击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现实中多数时候只要警察鸣枪示警犯罪分子就会放弃逃跑念头,因为一旦被枪击中,很有可能还会付出生命代价。

那么,被枪击中究竟是怎么一种感受呢?这里先说说我小时候听到的一个故事。出生农村,而每个村子里多少都会有那么几个从战场上活着回来的老兵,在此之前有幸听过一名由于中弹残疾后退役回来的老兵给我们讲的故事。作为中弹当事人,可以说对中弹的真实情况有很大的发言权。据他说,当时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胳膊之后,先是没感觉不到一分钟后面是钻心的痛,当时的他之间疼晕过去,后来一场战役打完之后被送到后方进行治疗。但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导致后期胳膊弹孔被感染,最后只能做截肢手术,从那以后一条胳膊基本上就没有了。要知道,这还仅仅是在早期被敌人的步枪击中,就能导致一个人出现残疾。如果被现代的武器比如巴雷特那种步枪击中,会成什么样我们不敢想象。

至于别人说的什么所谓的贯穿伤,各种原理其实有些时候没必要去深究,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人体一旦被子弹击中,只能做手术来取走身体的弹头。而不论是被子弹击中时还是做手术,对人来说都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甚至,即便是有些时候人穿着防弹衣被步枪击中,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晕厥现象,可见子弹的威力有多大。


军武视界


一颗子弹的杀伤力有多强?对于不了解枪械的读者,可能认为一颗手枪子弹,如果没有击中要害部位,顶多是身体被子弹贯穿,留下两个小弹眼。

AK-47子弹穿透身体留下的疤痕

但真实情况是,一颗子弹穿透身体,可以留下一个拳头大小的洞,影视剧中身中数枪还屹立不倒这是绝不可能的。

一把9毫米口径的手枪子弹,以400米的初速度射入了弹道凝胶,可以瞬间产生一个巨大的空腔,体积远超子弹体积数十倍。空腔在凝胶中最后会变小,但在人体中造成的伤害却无法逆转。

子弹击中人体软组织的瞬间,并不会立刻被子弹贯穿,软组织首先会被冲击力拉伸延展,随着子弹的继续前进,这个冲击力猛烈地向四周推进并且超过组织的弹性限度,皮肤、血管、体液和内脏都会被这股力量推开撕裂,空腔震荡加大伤口,由子弹动能转化的冲击力能瞬间在人体内开一个大窟窿,中弹者会迅速丧失作战能力。

这被称为空腔效应,是子弹具有杀伤力的主要原因。

达姆弹

为了扩大空腔效应提升子弹的杀伤力,1897年英国曾设计了一种“达姆弹”的子弹,这种子弹的尖端没有被包裹,而是裸露出铅片,当击中人体后,铅片向外延展形成更大的冲击面,造型像是开了一朵花。

达姆弹牺牲了穿透能力,提高了空腔效应,能在人体内造成更大的创伤面,类似爆炸的效果。100米距离被达姆弹击中四肢,80%的人直接截肢。

由于这种子弹残忍反人道,1899年就已被各国禁止使用了。

偏离弹道的子弹

除了空腔效应,子弹对人体造成伤害有一些是翻转不稳定的弹头,很多小口径高速的子弹出膛时都会带上自旋角速度,当旋转的子弹撞击了障碍物后有可能偏离原来的弹道,这种弹头最终会停留在人体内,将全部的动能奉上,把内脏搅得乱七八糟,可能从心脏进去肩膀出来。

严重时,弹头爆裂还会遗留金属碎片在器官内,难以清理取出,对人体造成额外伤害。

大多数子弹造成伤害都是因为人体失血过多,血液运输的氧气和养料如果无法及时达到组织器官,细胞就会开始死亡,我们的整个机体运作时刻都需依赖血液。

心脏相当于一台发动机在提供血液流动的动力,子弹击中了心脏相当于把发动机毁了,失血过多的同时血液也无法运输,大脑就无法吸收血红蛋白中的氧气,很快会引起脑死亡。

如果子弹击中了脑部,95%概率都会死亡,除了失血过多,子弹损伤脑干会导致心跳和呼吸系统相关功能受损,一般会立刻死亡。当子弹经过脑前额叶时,你的思维能力会丧失,经过丘脑时,你的观察能力和知觉会消失,经过颞叶时,你处理听觉的能力会消失,经过海马区时,你存储记忆的能力会消失。考虑到空腔效应的存在,子弹能够产生数十倍于自身体积的伤害区,所以爆头死亡率非常高。

除了心脏和大脑,子弹击中肝脏、肾脏、肺部或腿部颈部大动脉都会造成大出血死亡,一个健康成年男子的血液量大约为4000毫升,失血800毫升会昏迷,失血超过1000毫升就会有生命危险。子弹如果击中了脊髓还会阻断神经信号的传递,导致瘫痪。

即便你穿了防弹衣,子弹也会对人体产生巨大冲击力。

上图是一名穿着防弹衣的警察在和歹徒对峙过程中,防弹衣被近距离击中后,腹部留下的伤痕。由于子弹刚击出膛初速度较大,被击中的感觉像是五脏六腑被剧烈震动。穿着防弹衣如果远距离被击中也会留下淤青,一颗子弹击的真实杀伤力远比影视剧里恐怖!


夏日消消气


如果被一颗子弹正面击中,在射入点的确只会产生一个小小的弹孔,但是子弹的真实伤害会在身体内部和子弹出口处体现,以战场上最常见的AK步枪为例,使用的7.62毫米子弹初速度是850米/秒,在击中人体后,在生理组织的阻碍下,子弹依旧会以570米/秒的速度穿出人体,而冲击波和震波在出弹口造成的伤口一般可达300px,形象一点,这个伤口面积和我们平常用的碗口差不多大。

如果子弹击中的是四肢,那么最好的情况是肢体没有被打断,只是部分骨头和肌肉组织被打了出来,但多数情况下,被步枪子弹击中一般都是断胳膊断腿,《黑鹰坠落》这部电影中部分情节对真实战场有较好的还原,至于被狙击枪打中四肢,想都不用想,被击中的肢体连找到找不到。

至于防弹衣对子弹的抵挡,轻型防弹衣是没有用,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使用的重型防弹衣才能有效抵挡步枪子弹,但是这并不是说被子弹击中后会安然无事,防弹衣只是阻挡了弹头,但是子弹的侵彻力、动能还是会传递到人的躯体上,这便是为何穿戴防弹衣被步枪子弹击中后,肋骨依旧会折断的原因,虽然不像无防护目标被击中后会立马失去战斗力,但是想要短时间内立马参加战斗还是比较困难的。

如果被子弹击中的是头部,那么99%人的可能会立即毙命,子弹的侵彻力、带来的冲击波一般会将头盖骨直接打飞,脑部的脆弱性使得子弹只要击中脑部,那么存活的概率便几乎为零,部分被击中脑部还能存活的人,的确是遇到了奇迹。

目前各国都比较追求小口径子弹,相对于大口径子弹来讲,小口径的优势是可以使单兵携带的子弹数量增多,枪械后座力减小,最重要的是小口径子弹造成的空腔效应更好,在目标体内更容易翻滚,而留在体内的子弹造成的伤害会比造成贯穿伤的子弹危害更大,现代战争单兵交火距离已经变近,一味强调穿透力和大射程已经不适合大多数的战场,所以目前主要国家均列装小口径步枪,其目的就是要在子弹命中目标后使目标立即停止动作或者立即失去战斗力。

成年人体内一般含有4500cc的血液,但人体缺血量一旦达到1000cc就会致命,子弹击中躯体和四肢都会造成大出血,如果不能及时止血,那么丧命也是迟早的事情,如果子弹击中的是大动脉,那么人将会在几秒中之内因为血液流失而失去生命。


战甲装研菌


怎么说呢?就前几天,微信群传遍了一个上海警察开枪的视频,开了七枪,视频上看,那个中老年男子在前五枪后依然奔跑跳跃,丝毫看不出什么终止作用,第六枪才放到,大概倒地后还有威胁动作,又补了第七枪。事后的报道,是这人其实只中了三枪,膝盖两枪,胸口一枪。边上围观群众也有两人中枪,一个擦伤,一个大妈是上臂惯通伤,比我小腿都粗的大臂上侧着贯通的,新闻里有图片,进出两个口子离着十公分的样子,都是一毛钱硬币大小,并没有传说的中出口比进口大,不过进去那抢眼下面还有很大一片青紫。


看视频,是用的转轮,大概就是威力比六四小砸炮还小的05警式了,从这个案子里,也可以理解干吗要给警察配这种枪的初衷了,要是配的是五四式,这案子里要么警察倒霉,要么围观群众倒霉,犯案的这位大叔也别想活下来。05式威力不详,六四式据说是动能九十焦耳,有追射汽车,没打穿汽车后玻璃的案列,是普通民用汽车喔,不是放弹车。所以谈子弹威力,有必要去掉六四式,以及威力比它还小的,特地追求小杀伤威力的枪支。讲威力,还得从大黑星五四式说起,关于五四式,以前有个著名的跳弹实验,是事先布置了一间十四平米的房间,房间里六面都是一点五公分的45号钢板,结果第一次实验,第一枪就击穿钢板,后来装上双层钢板实验,确认五四式枪弹回弹四次之后,依旧对人体保持着足够杀伤的动能,正因如此,做为警用枪支,在大多数案子当中,近距离射击对人体穿透力过强,击中非要害部位,终止作用不大,穿透人体后缺还有足够的飞行距离和动能对周围人员产生杀伤,要在混凝土相对封闭的空间里,跳弹对自己的威胁比对靶向目标都大,这个不可控因素非常讨厌。

以前抗日战争中,日本人用的三八大盖,也有类似问题,所以才产生拼刺前要退弹的训练操典,这里要注意,三八式用的友坂子弹,也是六点五小口径枪弹,就是说威力大,口径小,弹道稳定的枪弹,击中非致命部位,对人体杀伤反而不大,原因就在于枪弹大多数动能都被穿透人体的枪弹带走了,这一类枪,运气好就是个普通的贯通伤,都不影响行动,但运气不好,挨枪部位是体内坚硬的大骨头,把枪弹动能留在体内发挥出来……六点五口径友坂弹三百米距离击中股骨大关节,动能转到破碎四散的碎骨头上,不是说出口形成一个碗口大的洞,而是整个人从屁股那炸成两段,就没中枪一侧腰上还有皮肉相连,半块掀出来的髋骨清晰可见,脖子锁骨部位都有被碎骨从里面击穿的破洞。这跟某个华人在美国试枪的视频颇有相同的地方,他用买的牛后腿做标靶,近距离实验沙鹰的威力,原来也是想打个前面一个眼,后面一小碗的效果,结果也是枪弹击中牛腿骨大关节,砰的一下,后面碎骨头碎肉飞出去一蓬红雾,把挂着的牛后腿翻过来,嗯,也是缺了小脸盆似的一大块,牛腿筒骨碎片一直带着血肉钉在后面几米远的树干墙上。枪弹除这种击中大骨头产生的额外伤害外,本身对肉体的伤害有两种,一种是击打伤害,这是铅类软弹头追求的效果,这种伤害最明显的反而是老式前装火枪,口径大,初速低,距离近的话,反而容易把弹丸动能完美的作用到挨枪肉体上,跟被把大榔头砸中似的筋断骨折,而且终止效果也非常完美,二战太平洋战场,美军为了应付日军的白刃战,配发M1911手枪,一开始也觉得终止效果强差人意,从战壕外跳进来的日本兵,哪怕已经被打死,尸体抱着步枪倒战壕一样扎死人,才开发出一种中空铅头弹,击中人体后,会撞击成一个铅环,能把前冲的人撞退,战壕口子上跳起来的日本人,中了这种枪弹,会被打的朝后翻倒。

当时还开发出相同类型给有钱爱炫的士兵自己买的枪弹,就是用银子替代铅,战场效果是更贵的银弹反而不如铅弹。另一种枪弹伤害,是现代枪弹主要伤害方式,就是击中人体后的空腔效应,这个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百度一下,有很多枪弹测试射击明胶的视频可以直观的感受到空腔效应,这个又要说一句,现代步枪又追求精度,又追求小口径,空腔效应的伤害真的要另想办法,这两项都会损害到空腔效应,现在几个大国开发出的重型防弹衣,在一定距离上居然可以防御这些小口径突击步枪了,所以口径问题最近又有回到大口径的说法,因为现在即使把老式大口径突击步枪拿出来,依然没有防弹衣可以有效抵御,AK47枪弹,就有穿了防弹衣伤害反而更大的说法。那么去掉一些奇奇怪怪的意外,比如超远距离的流弹,多次弹跳后动能释放的差不多的跳弹,正常有效射程里的步枪弹,头部中弹必死,唯一活下来的可能,是侧面脸颊部位中弹,打碎的牙齿还没乱飞伤到要害,那么可以活下来。胸部中弹大概也就去了七七八八了,就算枪弹、空腔效应都没直接作用到心脏致死,胸腔被打漏造成的气胸,没人及时且有效的救助,也会憋死你。腹部要好的多,不是肝脏严重破坏和那条动脉被打破,都还有抢救价值,四肢么,只有边上有个战友能帮你勒一下伤口以上部位,避免失血过多,最多也就是截肢的事,不至于要命。但想象影视里那样,躯干部位连续中枪,还能勇武的很的,也就只能在影视里出现了。


李三万的三万里


正常情况下被子弹击中后会立刻失去战斗力,像电影里那样被打了好几枪还能活蹦乱跳、飞檐走壁的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会不会立刻死掉先不说,光是被子弹击断/碎骨头或者是搅烂内脏时的那种剧痛就不是正常人可以忍受的,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忍受能力,对着小腿前方的胫骨或者给你来一脚,或者是照着腹部中央稍微偏左的部位(应该是胃部)来一拳,我相信9成以上的人都会立刻在短时间内失去战斗力,就更不用说骨头被子弹击断、击碎,内脏被搅烂这种情况了。

▲子弹击中凝胶后

看上图,是子弹击中凝胶后的情形,从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当子弹的动能在凝胶内部释放之后,凝胶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空腔(瞬时空腔),如果把凝胶换成是人体的腹腔,那么情况也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为什么?因为人体有着丰富的体液,柔软的内脏和丰富体液组成的“液体”环境对子弹的动能有着非常好的吸收作用,所以,当子弹击中人体的腹腔后,也会跟上图中子弹击中凝胶后那样直接“炸开”一个很大的空腔,在这种情况下,内脏就会直接被撕裂、搅碎,对于人来说这就是会致命的内伤,我不觉得在这种严重内伤的情况下还能有人活蹦乱跳。

▲小口径尖头弹击中目标后的翻滚

子弹造成的伤害,除了动能释放造成的巨大瞬时空腔之外,还有就是弹头翻滚、形变或者是碎裂所造成的永久性空腔了,比如那些小口径尖头步枪弹(部分冲锋枪也有使用尖头弹),由于弹道系数低,击中目标后很容易在目标的体内翻滚,如上图所示,而在弹头翻滚的过程中,同样会在人体的内部造成严重的创伤。至于那些扩张型弹头,比如空尖弹、软尖弹、rip弹等,击中目标后则是直接开花或者碎裂,比如下图中的就是弹头会碎裂的rip弹,以及该弹药击中凝胶后的情形:

▲rip子弹

▲rip子弹击中凝胶效果图

所以,不要小看威力现代枪械的威力,在影视剧中为了照顾观众和角色,都是刻意削弱了枪械威力的,里面的主角挨了一枪之后都能活蹦乱跳,连眉头都不皱一下,而在现实中,别说是人了,就是那些野兽,挨上一发子弹,也要失去战斗力,制式步枪弹的威力用来对付棕熊、老虎这样的大家伙或许单发威力还不致命,但是用来对付人的话那威力肯定是足够的了,上面的几张图类比了子弹击中人体腹腔后的情形,而下面这个则是子弹击中肢体后的实际情况,我不认为人的骨头能把子弹给接下来,尤其是近距离发射的步枪弹。


▲弹道子弹击中骨头

因此,被子弹击中后基本上会令人马上失去战斗力,不管是失血、内伤、还是剧痛,都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可惜很多枪伤的图片发不出来,太过血腥了,而看过了那些枪伤的图片,想必才会对枪械真正的威力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哨兵ZH


子弹击中目标时,因为惯性作用,弹芯会往前移动,整个弹头的重心就会往前推,然后在目标内翻滚,再加上不同的弹头和不同长度,重量,材料,弹型,会有不同的翻滚姿态和幅度,所以会造成不同大小的空腔~再根据子弹飞行的距离,威力,弹道变化,和目标大小等因素,会造成贯穿性创道,和盲管创道。


篮球路人有颗MVP的心


这个取决于子弹的类型跟距离!最霸道的子弹打在身体身上直接可以把人体撕成肉沫,比如.50反器材狙击步枪,这种枪打在身体上面,打到哪就可以把哪里直接打断。在车臣战争中,俄罗斯特战队曾与车臣武装用狙击枪打对攻,.50狙击弹直接打在腰身上,肉体直接是被四分五裂(两手,两腿,头部)。

如果是被手枪枪弹打中的话那么威力则小得多,手枪枪弹射速太慢,这种子弹往往在60米之外就没有什么杀伤力了,大约只能造成(沙漠之鹰除外)3~5厘米的创伤,这种创伤如果没有命中要害的话是不会死人的。

当然,在战场上被子弹打中的概率实际上并不高。根据美国军方的统计,一名士兵在经过三个月正规军事训练之后,持枪命中静止目标(20米外)的单发命中率只有60%,而命中移动目标的概率只有4%左右。而这个射击距离如果放大到80~120米(战场上的平均开枪距离),那么命中率还会进一步下降。


优己


影视剧中,身中数枪还能够闪转腾挪边跑边打的情况是很难出现的,二战中这倒是很有可能,举个例子,二战中日军使用的三八式步枪和有坂6.5mm步枪弹,在击中敌人后大概率会直接洞穿。而现代主流的7.62mm全威力弹和5.56mm北约弹,在击中敌人后,会在其体内造成巨大的创伤,首先来说说7.62mm全威力弹,这种步枪子弹口径大,重量和初速也很大,击中敌人后会造成空腔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子弹在进入人体后, 由于介质突然发生改变,导致子弹失稳,但子弹的速度还是很高的,这就造成人体的肌肉组织等等会因为弹道的作用,迅速向周边移动,造成空腔和严重的撕裂伤。

而5.56mm子弹,虽然保持速度的能力较低,但是由于其击中人体时的动能相对较弱,会在进入人体后开始翻滚,这样造成的创伤甚至比7.62mm全威力弹还要大,再加上5.56mm子弹重量轻,后坐力小,弹道稳定,所以西方才大量推行这种子弹。

再来说说空尖弹和达姆弹,这种子弹的作用被现在的无良小编和媒体的不实报道夸张了许多,确实,达姆弹能够给人体造成巨大的创伤,但是这种子弹的缺点也十分的巨大,达姆弹或空间弹的弹体不符合流体力学,所以弹道的稳定性特别差,同时这种子弹的初速和侵彻力也很不理想,至于海牙国际公约禁用,在战场上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必须交战双方都签署这一公约,这条才是有效的,要不然达姆弹的技术含量这么低,恐怖分子等等无视公众良俗的极端分子早就大量使用达姆弹了。

不过现代也还真有使用空尖弹和达姆弹的,这就是各国的警察了,因为警察的交战距离都比较近,所以对这种子弹造成的弹道不稳定和侵彻力低下等等问题都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子弹能够让歹徒迅速失去反抗的能力,所以才被警察和安保部队大量使用,世界上比达姆弹和空尖弹残忍的武器多了去了,像是云爆弹等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没有被禁,为何要禁达姆弹呢?事实上,是由于达姆弹性能不好,才被各个国家抛弃的。

再来说回现代部队的主流子弹,现代要提高子弹的杀伤力,一般会在弹头上做文章,比如说故意在弹头内留下空隙,或者是使用不同密度的材料填充等等,其主要的原理就是使得子弹的重心靠前或靠后,这样在击中人体的瞬间更加容易失稳翻滚,能够造成巨大的撕裂伤和空腔效应,这才是现代枪弹的主流发展方向。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并不是大口径枪弹一定比小口径的威力大,现代的M4A1步枪威力要比使用7.62mm枪弹的AK系列威力大,归根结底,子弹的杀伤力取决于其携带的动能和其将动能传递给人体组织的效率,如果枪弹射入人体内从对面穿了个洞出来,这样的动能是高的,但是其杀伤力是最低的,难就难在怎样让高速的子弹进入人体后迅速失速翻滚,将巨大的动能传递给人体组织。将动能传递给人体组织的效率越高,子弹的杀伤力就越大。


尊重客观事实,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欢迎关注


兵器世界


也有个例,刚刚看了一个外国人中了16枪自己走了两三公里去的医院而且还活下来了


柱石与石柱


咱也不知道,咱也没见过子弹的窗口,那让我击毙犯人给我一感情,我对着犯人的胸脯打一下,我亲自底是什么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