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教育儿子: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巴菲特教育儿子: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你应该做的是远离那些促使你做出仓促决定的环境——巴菲特

搞艺术的人,总有一点点的放荡不羁,巴菲特小儿子彼得和他的音乐伙伴也不例外,他们喜欢一起开车出去玩,一起聚会什么的,有时候一群人常常玩到深夜。

巴菲特了解这些年轻人——谁年轻的时候不爱玩呢?可是,但是巴菲特依旧觉得给儿子得提一个醒,毕竟有时候冲动是魔鬼,巴菲特告诫儿子,一定不要碰毒品。

果然,有一天,彼得心事重重地回到了家,见到父亲就如卸重负地说:“爸爸,今天一个朋友让我吸点刺激的,被我立刻拒绝了,不过这次聚会显得有些尴尬了,我该怎么办?”

巴菲特告诉儿子,每个人其实一开始都是一匹白布,最初的时候都是纯白无瑕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到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这匹白布上面的颜色也跟着越来越多,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才能描绘出一幅真正美丽的画面。


巴菲特教育儿子: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人生在世,肯定有不少朋友,其中有损友,也有诤友。有些朋友不会带给你正面的效应,反而会让你染上一些不好的脾气或者行为,这样的友谊,不要也罢。

朋友之间本来就是以这种方式来互相教导与学习的,但归根究底友情的要素仍是感情的分享。有些有趣的朋友使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开心不已,有些朋友则比较接近“同伴”型,我们和他们共同分享一些特别的活动——打球、工作或是参加研究会。与其他人共同分享感情诚然是一件有趣的事,但也有一些感情是必须通过合作才能具有的。如同一位总统候选人必须搭配另一位副总统候选人,彼此联手才可能赢得大选。恋爱也必须由二人共同分享才能称为恋爱。除了分享彼此能力之外,朋友还能鼓励你上进,支持你自我发展的决心,所有的益处都一点一滴地回馈于你的身上,并且制造出更多的快乐。

关于友谊,爱默生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个真挚的朋友胜于无数个狐朋狗友。”确实,除了自己的力量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力量能像真挚的朋友那样,帮助你去实现成功。一个思想与我接近、理解我的志趣、了解我的优势和弱点、能鼓励我全力以赴地干每一件正当的事、能消除我做任何坏事的不良意念的好友,不知道会增加我多少的能量、多少的勇气,他们常常能使我忍不住下更大的决心——不达成功绝不罢休。

巴菲特教育儿子: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那些不管在何种环境下都能与任何人交上朋友、能建立起真挚友谊的人,朋友对他生存竞争的帮助、对他事业发展的巨大价值往往是无可估量的。

好的朋友在精神上可以慰藉我们,让我们的身心可以得到更大的快乐,勉励我们道德上的提高。如果除去这些不谈,就单单从经营事业的角度考虑,好的朋友对一个人帮助的价值也是巨大的。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赢得让自己受益终生的友谊呢?

首先,应尽可能结交优于自己的人,并朝这一目标而努力。

巴菲特教育儿子: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结交卓越的人士,便能见贤思齐;反之,若结交程度远逊于自己的朋友,自己难免同流合污。一如前面所述,人类往往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当然,这里所谓的“卓越的人士”,并非—是指家世显赫、地位超绝的人,而是指有内涵、让世人所称道的人物。“卓越的人士”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两大类型:首先为立身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人们,其次则是指那些有着特殊才华的人们,例如长袖善舞,对社会有着杰出的贡献,才能突出,或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才华洋溢的艺术家等。此种杰出绝非凭一个人的喜好界定,而需经由社会的认同方可获得。当然,其间或许有些例外。总之,希望你能结识这些人才。

巴菲特教育儿子: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至于怎样与这些人结交,没有成形的办法,也许是厚着脸皮毛遂自荐,或是经由知名人士的大力引荐,当然也可以加入到群英聚会的团体里去寻觅朋友。居于其间,仔细去观察拥有不同人格、不同道德观的人们,不仅是件赏心悦目的乐事,更对你有所助益。

身份地位高的人们所聚集的团体,并不见得是人们所称道、喜爱的。因为,即使身份高高在上的人群里,也有脑袋不灵光、不懂得人情世故、一无可取的人。结集学识渊博者的团体,就不免有这种现象。这些人虽然已经获得人们衷心的尊敬,但称不上是交往的绝佳对象。这些人往往不知道快乐是什么,不清楚世间为何物,只是一味地埋头于学问的钻研中。若是你参加此种团体,就必须不时地警惕自己,经常探出头来看看圈外的世界。如此一来,你的判断能力也能日渐提高。然而,一旦你紧密地参与其间,成为不知世事的学者,那在你重新踏入鲜活的社会时,就很难步履轻快了!

巴菲特教育儿子: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其次,切莫仓促地一头栽进,使自己深陷其间,此为重要的交友之道。

几乎所有的年轻人,均渴望能和才华横溢的人物成为知己。总认为假使自己也小有才气,那更是如鱼得水。即使达不到此目的,也能满足自己与其共荣的心理。然而,即使是和这些才气纵横、魅力十足的人物交往,也不可不顾一切地全身心投入。不丧失判断力,才是最适当的交往方法。

并非每个人都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才智这种东西。相反,它往往会令人产生恐惧心理。一般说来,在众目睽睽之下,人们往往对锋锐的才智感到惧怕。这就似妇人女子一见着枪炮便会害怕的道理一样。恐惧对方会突然扣动扳机,子弹便“咻”的一声朝自己飞了过来。但是,认识这些人,继而亲近、了解这些人,确实是件有意义、令人欢欣的事。只是,不论对方多有魅力,如果自己就此终止和其他人的交往,单和这群人往来,就会得不偿失。

巴菲特教育儿子: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再次,别亲近赞扬你的缺点的人们。

但是,巴菲特之所以要求你避免与程度低的人交往,乃是由于巴菲特觉得这些全是必须具备的观念。因为,巴菲特看过太多具有判断力,而且社会地位牢固的大人们,在结识了这种人后,信用扫地,沉沦堕落,最后身败名裂。

最叫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虚荣心的作祟。由于虚荣心的蒙蔽,人类往往铤而走险、作奸犯科。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结交程度不如自己的友朋,便是虚荣心作祟的一种表现。人们总希望自己能独占鳌头于群体之中。急盼能获得同僚的称许、受人尊敬、领导群众。

为了求取这种名实不符的赞扬,他们甚至不惜与不如自己的人们结交。如此将导致何种结果呢?是的,不久你将变得与他们层次相当,从此再也不愿结交出色的朋友。人们往往会遭伙伴同化,不管这样做是使自己的层次提高或是降低了,其结果必然一样。你应该对交往的对象仔细加以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