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七十就是瓦上霜,八十一点不稀奇,说的是什么呢?

棒奔霸


七十就是瓦上霜,八十一点下稀奇。这是在说人的岁数寿命,意在说现在的人多长寿了,活过七十、八十的已司空见惯,一点不觉得少有稀奇新鲜了。

过去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解放前,我国人均寿命才四十几五十岁,现在我国人均寿命已超七十,女人超七十五,耄耋之年的人不少,九十,期顾百岁的也常见了。我父母就已九十,我市就是长寿之乡,我村超九十岁的就有十几个,八十多的上百个,六七十的不少。现在进入老龄社会,七八十岁的人放眼可见,真不稀奇,不少见了,不象过去,上八十的如凤毛鳞角般稀有。这要得益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文化科技医疗事业的发展,家家平安,生活幸福快乐。

有一句俗语: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是在说人都是各管各,先要管好自己,莫管他人闲事,自己先扫门前雪要紧,阻自己出入,别人的瓦上霜莫关你事,管不着。这里说的瓦上霜再下是原来那见阳光即融化易逝,不扫也可之意,把也是多此一举,这是在说冬天来了,瓦上霜是家家都有的,极平常,不少有,是司空见惯的了,七十就是瓦上霜,家家都有活过七十,如瓦上霜那么平常普遍了。过七即到八,活过八十岁的也一点不新鲜不稀奇了,是很常见常有的了。

人的生命最重要,现在社会安定,人民安居,生活得甜甜美美,愿天下好人都平安长寿!





树德汉硕


农村俗语可谓五花八门,道尽人世沧桑,写尽世事百态。

“七十就是瓦上霜,八十一点不稀奇”,这句话是关于农村老人岁数的俗语,它出现的年代应该不会久远。意思是说,农村人活到70岁以上司空见惯,太多太多了。能活到80岁的也不稀奇,也有很多很多,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七十就是瓦上霜

关于“瓦上霜”,我们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在瓦上的霜相比起门前的雪来,对每一个人都是影响极小的,特别是别人屋顶上的瓦上霜,相比起自家门前的雪来更是毫无瓜葛。自家门口的雪不清理,出门可能会被滑倒。而瓦上的霜,特别是别人家瓦上的霜不会对人们造成影响,而且过不了多久自己就消失了。在这里,我们抛却人们的这种事不关己的观望心理,瓦上霜既有稍纵即逝的意思,也有司空见惯的意思。

所以“七十就是瓦上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70岁的老人在农村司空见惯,太多太多了。

现在的农村真的是这样。70岁的老人看上去还非常精神,除了头发花白是年老的象征,他们无论从体力上还是在言语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年轻。村姑的母亲已经70多岁了,脸上都不见的有多少皱纹,与从前的老太太相比起来,顶多也就是50多岁的样子。

八十一点不稀奇

这句话与前面一句“七十就是瓦上霜”相比起来,更加通俗易懂。说的就是现在的农村老人活到80多岁的很多很多。

同在一个小区里住的小学同学,他的父亲已经82岁了,每个礼拜都会骑着自行车从十几里以外的老家村子来到他的儿子家,送点儿自己蒸得馍下来,有时候带一些院子里种的蔬菜下来给孙子吃。

还有在农村的公园里,七八十岁的老人组团儿唱着晋剧,自发地有乐队伴奏,各自分角色演唱,还有拉拉队在旁边助威。人们都感叹,现在的农村老人因为子女的子女少,看孩子的任务小了,他们的负担轻了,活的都潇洒了!七八十岁的老人高兴起来都像个孩子似的。他们的嗓子竟然还能吼起来!

总之,现在的农村老人能活到80岁以上的,一点儿都不稀奇,太普通了。

这两句话明显的带有现代感,是我们国家这些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平年代,发展的时代,人们衣食无忧,还能追求一些精神上的快乐,自然而然的人均寿命都延长了。我国从解放前的平均寿命40多岁,到现在的人就寿命70多岁,这不得不说是时代的一个巨大进步。也许你会说,农村俗语都应该源于古代社会,其实不然!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具有时代特色的俗语的。等到再过几百年,我们这些当下的这些俗语也就成了老话了!

我们应当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这样的时代。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预期寿命可能能达到200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