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王夫人赠银100两,凤姐只给8两,王夫人为什么会如此慷慨?

晨风和畅


王夫人在第一次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时候,并没有突出表示,只是说她来走动一趟是她的好意思,让王熙凤裁度就可以了,所以王熙凤就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也算是没让她白跑一趟。

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就不一样了,不但带来了新鲜的野菜瓜果,而且还住了两三天,陪着贾母等人表演,完全满足了这些大家族女性的玩乐需要,也可以说是让众人产生了好感。所以凤姐、鸳鸯、平儿等人赠银赠衣,既是建立在感谢她的积极配合的基础上的怜悯。因为本来这些人就都有一些怜悯心的,鸳鸯、平儿就不用说了,本身是奴婢,自然能够体谅刘姥姥的艰难。而凤姐此人,虽然说属于上层阶级,但是如果是在她眼力范围内的,她自己看得上的人,她也是很愿意施舍的(比如凤姐对刑岫烟即是如此),她之所以让刘姥姥给巧姐取名即是为此。其实这些人做这些事情,就跟我们现在一些稍微吃穿不愁的人想办法捐赠一样,善心存焉,幸而遇到了刘姥姥。

王夫人之所以给刘姥姥一百两银子,除了以上原因(毕竟《红楼梦》中说到王夫人怜贫恤老不止一次,所以刘姥姥才找上她来,可见她非常注重这种名声,对于刘姥姥给予施舍,再正常不过。)之外,还有一个原因:王板儿毕竟是跟她王家连过宗的人,自己面子上不好看,第一次给了二十两治标不治本的话,那这次给一百两,可以算是“绝后”之计了,所以平儿跟刘姥姥说:“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 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意思是以后不要再来丢人显眼了。话糙理不糙。刘姥姥也不是傻子,自然听得明白。所以我们看到,前八十回中,刘姥姥这次之后就再没有来过。那么,下一次她来的时候,就是贾府败落的时候了。这个时候刘姥姥的来,恐怕就不是“求亲靠友”的性子了,而是作为恩人的角色出现。也可以说,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承担了这么一个角色——“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 。。。。。。 ”她是整个贾府悲剧的见证人。

如果你说为啥凤姐只给八两银子而王夫人第一次给二十两第二次给一百两?因为王夫人使用的是

官中的银子啊!王夫人是整个贾府的总经理啊!她当然有权处置贾府的财政,王熙凤就不行了,她没这个权力。后面探春当家的时候之所以对赵姨娘抠,就是因为没有王夫人的示下啊!

嗯,就是这么个道理。


半瓣花上阅乾坤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不是为了打秋风,是为了报答去年凤姐赠银子的恩情。她家里平安过冬,今年的收成好,就摘了些新鲜的瓜果,装了满满两袋子,刘姥姥扛着两袋子瓜果,领着外孙子板儿,从乡下一路走到荣国府。

王熙凤体谅一个老婆婆大老远扛着东西来不容易,所以就留她住一天。没成想贾母听见了,想和刘姥姥说说话解闷。刘姥姥这回来,没打算寻求帮助,所以也没有了第一次求凤姐时的忍耻之心,说话也不再吞吞吐吐,而是随口说起乡下的趣闻,投了贾母的缘。贾母留刘姥姥住几天,见识一下大观园。

刘姥姥见凤姐陪着老太太说笑,所以自己也帮了凤姐一把,替凤姐逗贾母和少爷小姐们开怀大笑。事后

凤姐让刘姥姥别多心,鸳鸯也给刘姥姥赔不是:“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陪个不是。”刘姥姥马上就笑了:“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刘姥姥临走,王夫人给了刘姥姥一百两银子,凤姐给了八两银子。不是王夫人大方,凤姐小气。原因如下:

一,王夫人给刘姥姥银子的同时,让平儿告诉刘姥姥别再求亲靠友!这就是堵死了刘姥姥再来贾府的路。王夫人給银子的目的是让刘姥姥别再到贾府丢人现眼了,也别再来求告了。刘姥姥是一个智慧的老人,她当然知道王夫人的言外之意,以后刘姥姥再也没来贾府寻求帮助。

二,凤姐的礼物更有人情味。

凤姐给八两银子外,因为刘姥姥要了青纱一匹,所以凤姐贴心的送她一个实地子月白纱作里子。其余的是以公中名义送的。

刘姥姥感谢时,凤姐儿道:“也没有什么,不过随常的东西。好也罢,歹也罢,带了去,你们街坊邻舍看着也热闹些,也是上城一次。”

凤姐更重要的是给刘姥姥足够的尊重与友谊。她和刘姥姥唠家常,说了贾母和大姐生病的事,又把自己的烦恼说给了刘姥姥。女儿的生日不好,还经常生病。还让刘姥姥给女儿起名,而且用了这个名字。

刘姥姥再进荣国府时,贾府已经落败,贾府的亲友故旧,同僚朋友,好多人受过贾府的大恩惠,可是这些人不是恩将仇报,落井下石,就是躲得远远的,任贾府自生自灭。就连巧姐的亲伯母李纨都见死不救。这时刘姥姥来了,她不怕连累,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她花重金救出巧姐,让巧姐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润杨阆苑


先说说《红楼梦》里的刘姥姥的出身来源。话说本地京城一位祖上增做过小小京官的王姓人士,因昔年偶然结识了王夫人之父,于是趋炎附势巴结王家“连了宗”认作王夫人父亲之侄,也就算是王夫人的“族兄”。

后来“王族兄”去世,家道中落。他儿子王成就搬到城外居住,所谓“刘姥姥”就是王成之子王狗儿的岳母,王狗儿之子王板儿的“姥姥”。

刘姥姥因生计艰难曾带着板儿求靠贾府,先后在贾宝玉9岁时和14岁时两次探访贾府。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王夫人对她是比较冷淡的。当时政府贾府只有王夫人一人昔年与刘姥姥有一面之缘(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但是王夫人避而不见,只是让周瑞家的带话给王熙凤,语含玄机地让王熙凤“裁夺着就是了”,并且补上一句“原不是一家子”。

结果刘姥姥受到“屏蔽”和冷处理,之见到了周瑞家、王熙凤、平儿、和有限的几个丫鬟。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出人意料地满载而归,贾母到丫鬟各有礼物相送,特别是王夫人这次出人意料地的“阔气”,送刘姥姥“两包每包五十两,共是一百两(银子)”。为什么这一次格外慷慨?

一则这次凑巧在大观园结识了贾母,“投了贾母的缘了”。贾母可是贾府的最高领导,凤姐等人说话、行事都要以贾母为中心,讨贾母高兴。因为贾母,凤姐、鸳鸯等都表现得十分热络,王夫人一向在贾母面前低眉顺眼,自然也不能跟整个气氛脱节,无论如何要做出对刘姥姥很友好的样子,这次“厚赠”就是“友好”一部分。

其实更重要的深意其实不太“友好”,王夫人的真实意思是忍痛砸出100两银子的巨款来做个一锤子买卖,希望刘姥姥一家以这些银子为资本,做些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不要再投亲靠友了,实质上是暗示刘姥姥不要再来贾府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刘姥姥是王家的“亲戚”,而大观园里众人都以刘姥姥作笑料,四大家族之一的金陵王家为什么会有这种端不上台面的亲戚?众人在取笑刘姥姥的同时会不会进而看轻乃至取笑他们“王家”?敏感多疑的王夫人自然是不会高兴的!刘姥姥就不该一次再次的来,即便来了,也不该如此高调的“大曝光”。

所以100两银子实际是买断刘姥姥以后的“登门权”,也就是间接地告诉他们一家拿钱好好过日子,不要再来了!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山色归读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获得了王熙凤馈赠的二十两银子,这样刘姥姥和女儿一家人就能平安的度过寒冬,也解决了来年的生产问题,这不,多打了两担粮食,刘姥姥就把家里种的新鲜瓜菜,挑最好的装了一大口袋,亲自背上到荣国府报恩来了。

其实想想这个场景是很感人的,七十五岁的老奶奶背着一大口袋沉笨东西,从庄屯走进京城荣国府,一路辛苦劳累可想而知,如果不是怀着真诚的感恩之心,恐怕是难以做到的。

本来刘姥姥是想着当天就要赶回去的,谁知平儿给凤姐汇报时,贾母听见了,正想着能有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说话,赶忙要求带来给她看看,由此,刘姥姥这个乡野老妪迎来了人生重大机遇。面对稀载难逢的机会,刘姥姥的表现堪称典范,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该装傻装傻,该充楞充楞,马屁拍的不露痕迹,荣国府不会在一个穷苦人面前显摆,还不至于这么肤浅,可是刘姥姥表现出来的质朴的分寸感、幽默以及与奶奶小姐们的巨大反差,让荣府上下感到新鲜有趣。贾母的开心最重要,她倒是和刘姥姥挺投缘儿,表示留她住几天,带她逛逛大观园,刘姥姥的本色也带着几分表演的成分,众人拿她当女篾片,凤姐让刘姥姥别多心,鸳鸯给刘姥姥赔不是:

“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陪个不是。”刘姥姥马上就笑了:“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她心里明白得很。于是就有了《红楼梦》里唯一的一次集体畅怀大笑,这个珍贵的场景是刘姥姥带给大家的。

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和荣国府的亲戚关系,算是正儿八经的建立起来了,一派奢华气象的荣国府总不能对亲戚没有照拂不是?而且论正理,王成的祖父也是和王夫人的父亲连过宗的,所以八竿子打着一点的刘姥姥正经算是王夫人的亲戚,所以,她才喊王夫人姑太太,称凤姐为姑奶奶。刘姥姥回去,王夫人送她一百两银子,让她或者买几亩地置些产业,或者当本钱做个小买卖,从前王家是比较照顾这个连宗的亲戚的,所以这对于王夫人来说,算是对父亲老关系的一种延续,也是王夫人为数不多的一次惜老怜贫的表现。一百两银子对这时的荣国府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刘姥姥一家,一年的生活费二十两银子就够了,所以这笔却是可以改变一个农家的命运的。

凤姐这次送了刘姥姥八两银子,但这不能看做是凤姐的小气,而是她对刘姥姥的情谊,也就是这一次,刘姥姥给凤姐的女儿起了“巧姐”这个以毒攻毒、逢凶化吉的名字,凤姐是很感谢刘姥姥的,相比王夫人,凤姐是晚辈,而且对刘姥姥的馈赠,王夫人代表的是王家,而凤姐代表的是她自己,这是有很大的差别的。钱送的不是太多,但王熙凤和平儿又给刘姥姥送了好几匹绸缎衣料、衣裳、吃食等其它的物品,这些都体现着凤姐对刘姥姥的感谢和情谊。甚至都有观点说王熙凤的八两银子比王夫人的一百两更有人情味。

凤姐的人情得到了万千倍的汇报,因为刘姥姥,她的女儿巧姐最后果然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了。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图片来源:87版电视剧《红楼梦》)


屏山品红楼


刘姥姥在整个红楼梦中算是一个丑角了

整个红楼梦名著中,刘姥姥一共进贾府三次,也算是贯穿整场的人物了。具体三次就不一一介绍了,相信很多人都看过。

刘姥姥因为女婿王狗儿不争气,来贾府攀亲,因为王狗儿和王夫人两家上辈是宗亲,王狗儿家现在没落了。就有了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回事,想寻求救济。第一次王夫人根本就没露面,说到底就是不想认这穷亲戚。

第二次再来呢,有报恩的心思,弄了很多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给贾府的人吃。被贾母碰上,当个丑角逗大家开心,刘姥姥也是个情商高的,逗的大家都很开心。





王夫人也是没办法,觉得这亲戚太上不得台面。所以临走时,托人给刘姥姥带银子100两,同时有话嘱咐,大体就是让她回去做个小生意,不必靠亲友。这就是明摆着赶人了。意思就是,多给你点钱,以后别来了。

刘姥姥也是个通透的,贾府败落前还真没来,只是听闻贾府被抄家,出于报恩的心才来的。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巧姐,从卖唱的那弄出来带回了乡下。称得上良心典范刘姥姥。


社会大维


王夫人赠给刘姥姥一百两也是情非得已。

我之前讲过很多次为何王夫人会慷慨的给刘姥姥一百两因子。这绝对是大手笔了。原因有三个。

第一,王夫人怜悯刘姥姥大观园卖力演出。

刘姥姥在大观园中被王熙凤和鸳鸯捉弄,完全没有任何影像,本质是为了哄贾母高兴。而那两天,贾母也确实非常开心。王夫人作为荣国府的实际当家人,必须要做出一定的补偿。毕竟刘姥姥是逗了你婆婆开心,于情于理都要给个说法。而且我们看后面刘姥姥走,贾母并没有给钱,只是给了衣服。我觉得,就是因为贾母相信王夫人一定会补偿刘姥姥的。自己就没有出手。王夫人当然了解其中的含义,提早给了一百两也是将贾母的那一份一起给了。



第二,王夫人觉得刘姥姥在大观园出丑丢了自己的脸。

我之前分析过这一点。刘姥姥来荣国府就是投靠王夫人的。王夫人第一次虽然没见,但是也让周瑞家的带话叫凤姐不要慢待了她。可见王夫人还是认可刘姥姥的。但没想到刘姥姥第二次又来了。而且还被带到了贾母面前大观园当中被众人各种取笑出丑。我觉得无论如何,王夫人都是没面子。所以王夫人干脆给出了100两,而且让平儿带话“回去卖地或者做小生意,不要再投亲靠友了”。这是很明显的杜绝刘姥姥,下次再这么明目张胆的来了。虽然我们知道刘姥姥绝不止三进荣国府,但下次来一定不会这样大张旗鼓了。悄悄来,悄悄去。送些瓜果干菜表示感谢而已。



第三,彰显贾府的气势。

其实这是贾府已经在衰败了,谈不上有何气势而言,但是刘姥姥毕竟来投靠,而且这次也见了王夫人,见了贾母。用周瑞家的话说,也是见了真佛了。自然不能像上次王熙凤一般对待只给二十两。加之后期刘姥姥的受辱出丑的补偿因素。王夫人出手一百两并不过分。

综上三个因素,王夫人出手就给了刘姥姥一百两两,这一百两几乎是她半年的月例。对于刘姥姥来说,更是一笔巨款,可以不劳作而生活五六年。而刘姥姥也可以凭借这笔巨款,做小生意买地。后期刘姥姥仗义出手,营救王熙凤女儿巧姐使用的也多是这笔钱所带来的经营所得。

曹雪芹在写《红楼梦》任何线索都有目的,王夫人这次出手一百两,刘姥姥后期营救巧姐儿就绝不可能是一百两。只能付出的更多,当然那也都是从贾家所得。这是后话了,我们后面再说。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欢迎关注。欢迎吐槽!


君笺雅侃红楼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本是抱着报恩的心态来送些乡下种的有机蔬果的,没成想被贾母知道了,好好的招待了一番,其在大观园表现如何,书中已经详细描述,这里就不多说了。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王夫人为什么送给刘姥姥100两银子,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刘姥姥这次算是大讨贾母欢心,又逗得小姐少爷们的开怀大笑,上上下下无不开心,也算有些功劳。王夫人见贾母喜欢,又怜她是个老人,平时本就吃斋念佛的,布施些钱粮,这有个现成的亲戚需要接济,当然要慷慨一回了。

第二个原因,刘姥姥算是王夫人娘家那边的亲戚,这次在大观园中虽然讨得了贾母的欢心,但也出尽了丑,王夫人心里肯定不自在,敢情王家的亲戚是给你们贾家取乐子的小丑啊。虽说谁家没个穷亲戚,但如果亲戚给自己丢了脸,谁心里都不乐意。王夫人只得给她100两银子,让她做个小本买卖,不要再依靠人了,免得再来丢人现眼的,若人笑话。



至于凤姐为什么只给了8两,一来是王夫人已经给了,公中的钱没必要再给一次。二来,这8两是凤姐自己的钱,不是公家的,比第一次给的那二十两公家的钱更有份量。


史子牙揭秘红楼梦


相对于第一次打秋风时王夫人的寥寥数语让凤姐随便打发刘姥姥,第二次逛完大观园的100两实在慷慨。毕竟,100两是一个贵族大太太五个月的月例,赵姨娘之辈起码要熬四年才有这么多钱!王夫人为何此次出手会如此阔绰呢?无非几个缘故。

第一、刘姥姥的故事直击王夫人痛点。

刘姥姥在众人前讲故事,第一个“雪下抽柴”讲到一半,便因贾府南院走水而夭折。刘姥姥脑子一转,开始投其所好讲起善有善报,老来得子的故事来。

原来有个老奶奶九十多岁了,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一个儿子,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哭的什么似的。本来命里不再有孙子的。因为吃斋念佛感动了菩萨,菩萨念她心虔。后果然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生的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

很难说这不是刘姥姥根据现有题材绉来的故事,十七八岁死的儿子便是贾珠,雪团一般的儿子就是宝玉,而那个老奶奶,即是行善的贾母又是吃斋念佛的王夫人。所以两人听了这夕话,都呆住了。



王夫人吃斋念佛,想来就是在贾珠死后才开始,可能为了自我救赎,自我审问,也可能试图以此感动菩萨,以佑小儿子宝玉别重蹈覆辙。在这期间她是不安的,对神明报有怀疑的态度的。但此时听到刘姥姥一番善有善报,神明有灵的言论,给予她莫大的安慰和信心。

所以,在这点上,王夫人是感激刘姥姥的。

第二、刘姥姥卖丑让王夫人很同情

刘姥姥逛大观园,为了博取众姑娘公子一笑,不惜花样百出,丑态毕露。刘姥姥说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众人揉肚子的揉肚子,趴桌子的趴桌子,王夫人也笑着说不出话来,但她用手指着凤姐。显然她知道这是凤姐的主意,有点嗔怪“怎么这么拿别人取笑”的意思。后来凤姐又给刘姥姥拿来一打竹雕杯要给其喝酒。刘姥姥犯难,王夫人在旁说道:“玩是玩,笑归笑,不可多吃了,只吃这头一杯罢”。

所以,刘姥姥一个村媪极力卖丑为博侯门太太小姐一笑,在王夫人看来是值得同情怜惜的。



第三、王夫人与刘姥姥的关系比他人更近

王家以前与刘姥姥女婿家连过宗,虽没血缘关系,但在以前也算很正式的。而王夫人在做姑娘时就曾见过刘姥姥,刘姥姥曾道:“他们家的二小姐倒不拿大,着实爽快”。所以刘姥姥进贾府,由头就是找王夫人。贾家其他人不过都是为王夫人待客而已。就凭这层关系,王夫人岂能不接济接济?



至于王熙凤,到了他们这一辈更没有关系可言了。给八两银子加上许多物件已然够大方了。


微影悼红


王夫人给了一百两银子,相当于够刘姥姥全家四年的生活费,而王夫人月例银子也只有二十两,相当于她半年的工资,不得不说,王夫人出手阔绰大方啊。



王夫人为什么这么大方?给一个根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八竿子亲戚这么多的银两。很多人会说是刘姥姥投了贾母的缘,成了贾母的座上宾,所以王夫人,凤姐,平儿,鸳鸯等都见风使舵,对刘姥姥出手不凡。当然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些原因。但是大家可以看看除了王夫人外,凤姐,平儿,鸳鸯贾母送的都是衣物。而这些衣物虽然贵重鲜亮,可是对刚脱离贫困线上的庄户人家刘姥姥来说,其实是不实用的,最终可能还是要变卖折现。



相比之下,王夫人的这一百两银子,虽称不上“雪中送炭”,却是锦上添花,也提现了王夫人“会待人,不拿大”“最惜老怜贫”。所以不要因为在刘姥姥临走前,王夫人说了一句“不要在投亲靠友”就腹黑王夫人要杜绝刘姥姥与荣国府的往来,心里可以阳光一点么?难道一个常年吃斋念佛的贵妇人,只是因为内心空虚寂寞冷,而不是由于信仰?她大方地施舍一次,也被怀疑另有目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因果轮回,刘姥姥或许就是拿着王夫人的这一百两,振大了家业,将来巧姐流落烟花巷时,刘姥姥有经济能力搭救,敢说没有王夫人之前种的因才得来巧姐这个果?



《留余庆》这支曲子,就是要规劝济困扶穷的思想观念,警示人因果轮回,报应不爽。为什么大家可以接受凤姐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是善心,结下了善缘,就不能肯定王夫人这100两也是信佛之人的慈悲呢?


小郭襄


王夫人给100两,凤姐给8两,并不是说明王夫人慷慨而凤姐小气。

刘姥姥为什么会去荣国府打秋风?那是因为她和王家有关系,是王家的亲戚,和贾府是没有关系的。

但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王夫人却避着她,还说“原不是一家子”,让凤姐“裁度着就是了”,可见王夫人是打心眼里看不起刘姥姥的,看不起这门穷亲戚。



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是送瓜果蔬菜的,是感恩来的,还碰巧让贾母知道了。众所周知,贾母就是老祖宗,整个荣国府都要看她的脸色行事,更何况是作为儿媳妇又没什么主见的王夫人,因此王夫人只能慷慨些。再者,刘姥姥临走时,王夫人托人带话说这100两银子拿去做生意或置田地,以后别再求亲靠友了,这明显说的是以后别再来荣国府逗乐了。可见王夫人还是觉着丢脸,即便刘姥姥是来感恩送东西的。她这100两银子就是说一次性给足你,以后别再来了。



而凤姐则不同,她还让刘姥姥给巧姐改名,古时候大户人家起名都是有讲究的,可不是随便改名的。可见凤姐第二次对刘姥姥是颇有几分真情实意的,加强刘姥姥走的时候得到了不少其他赠品,比如吃的、布料等,凤姐给的8两其实也不少了。

因此说王夫人并非慷慨而是做做面子,凤姐却是真情实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