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二進大觀園,王夫人贈銀100兩,鳳姐只給8兩,王夫人為什麼會如此慷慨?

晨風和暢


王夫人在第一次劉姥姥進大觀園到時候,並沒有突出表示,只是說她來走動一趟是她的好意思,讓王熙鳳裁度就可以了,所以王熙鳳就給了劉姥姥二十兩銀子,也算是沒讓她白跑一趟。

劉姥姥第二次進大觀園就不一樣了,不但帶來了新鮮的野菜瓜果,而且還住了兩三天,陪著賈母等人表演,完全滿足了這些大家族女性的玩樂需要,也可以說是讓眾人產生了好感。所以鳳姐、鴛鴦、平兒等人贈銀贈衣,既是建立在感謝她的積極配合的基礎上的憐憫。因為本來這些人就都有一些憐憫心的,鴛鴦、平兒就不用說了,本身是奴婢,自然能夠體諒劉姥姥的艱難。而鳳姐此人,雖然說屬於上層階級,但是如果是在她眼力範圍內的,她自己看得上的人,她也是很願意施捨的(比如鳳姐對刑岫煙即是如此),她之所以讓劉姥姥給巧姐取名即是為此。其實這些人做這些事情,就跟我們現在一些稍微吃穿不愁的人想辦法捐贈一樣,善心存焉,幸而遇到了劉姥姥。

王夫人之所以給劉姥姥一百兩銀子,除了以上原因(畢竟《紅樓夢》中說到王夫人憐貧恤老不止一次,所以劉姥姥才找上她來,可見她非常注重這種名聲,對於劉姥姥給予施捨,再正常不過。)之外,還有一個原因:王板兒畢竟是跟她王家連過宗的人,自己面子上不好看,第一次給了二十兩治標不治本的話,那這次給一百兩,可以算是“絕後”之計了,所以平兒跟劉姥姥說:“這兩包每包裡頭五十兩,共是一百兩,是太太給的,叫你拿去或者作個小 本買賣,或者置幾畝地,以後再別求親靠友的。”意思是以後不要再來丟人顯眼了。話糙理不糙。劉姥姥也不是傻子,自然聽得明白。所以我們看到,前八十回中,劉姥姥這次之後就再沒有來過。那麼,下一次她來的時候,就是賈府敗落的時候了。這個時候劉姥姥的來,恐怕就不是“求親靠友”的性子了,而是作為恩人的角色出現。也可以說,劉姥姥在《紅樓夢》中承擔了這麼一個角色——“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宴賓客,眼看它樓塌了 。。。。。。 ”她是整個賈府悲劇的見證人。

如果你說為啥鳳姐只給八兩銀子而王夫人第一次給二十兩第二次給一百兩?因為王夫人使用的是

官中的銀子啊!王夫人是整個賈府的總經理啊!她當然有權處置賈府的財政,王熙鳳就不行了,她沒這個權力。後面探春當家的時候之所以對趙姨娘摳,就是因為沒有王夫人的示下啊!

嗯,就是這麼個道理。


半瓣花上閱乾坤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不是為了打秋風,是為了報答去年鳳姐贈銀子的恩情。她家裡平安過冬,今年的收成好,就摘了些新鮮的瓜果,裝了滿滿兩袋子,劉姥姥扛著兩袋子瓜果,領著外孫子板兒,從鄉下一路走到榮國府。

王熙鳳體諒一個老婆婆大老遠扛著東西來不容易,所以就留她住一天。沒成想賈母聽見了,想和劉姥姥說說話解悶。劉姥姥這回來,沒打算尋求幫助,所以也沒有了第一次求鳳姐時的忍恥之心,說話也不再吞吞吐吐,而是隨口說起鄉下的趣聞,投了賈母的緣。賈母留劉姥姥住幾天,見識一下大觀園。

劉姥姥見鳳姐陪著老太太說笑,所以自己也幫了鳳姐一把,替鳳姐逗賈母和少爺小姐們開懷大笑。事後

鳳姐讓劉姥姥別多心,鴛鴦也給劉姥姥賠不是:“姥姥別惱,我給你老人家陪個不是。”劉姥姥馬上就笑了:“姑娘說哪裡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可有什麼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個笑兒。我要心裡惱,也就不說了。”

劉姥姥臨走,王夫人給了劉姥姥一百兩銀子,鳳姐給了八兩銀子。不是王夫人大方,鳳姐小氣。原因如下:

一,王夫人給劉姥姥銀子的同時,讓平兒告訴劉姥姥別再求親靠友!這就是堵死了劉姥姥再來賈府的路。王夫人給銀子的目的是讓劉姥姥別再到賈府丟人現眼了,也別再來求告了。劉姥姥是一個智慧的老人,她當然知道王夫人的言外之意,以後劉姥姥再也沒來賈府尋求幫助。

二,鳳姐的禮物更有人情味。

鳳姐給八兩銀子外,因為劉姥姥要了青紗一匹,所以鳳姐貼心的送她一個實地子月白紗作裡子。其餘的是以公中名義送的。

劉姥姥感謝時,鳳姐兒道:“也沒有什麼,不過隨常的東西。好也罷,歹也罷,帶了去,你們街坊鄰舍看著也熱鬧些,也是上城一次。”

鳳姐更重要的是給劉姥姥足夠的尊重與友誼。她和劉姥姥嘮家常,說了賈母和大姐生病的事,又把自己的煩惱說給了劉姥姥。女兒的生日不好,還經常生病。還讓劉姥姥給女兒起名,而且用了這個名字。

劉姥姥再進榮國府時,賈府已經落敗,賈府的親友故舊,同僚朋友,好多人受過賈府的大恩惠,可是這些人不是恩將仇報,落井下石,就是躲得遠遠的,任賈府自生自滅。就連巧姐的親伯母李紈都見死不救。這時劉姥姥來了,她不怕連累,去獄神廟探望鳳姐。她花重金救出巧姐,讓巧姐逢凶化吉、遇難成祥。


潤楊閬苑


先說說《紅樓夢》裡的劉姥姥的出身來源。話說本地京城一位祖上增做過小小京官的王姓人士,因昔年偶然結識了王夫人之父,於是趨炎附勢巴結王家“連了宗”認作王夫人父親之侄,也就算是王夫人的“族兄”。

後來“王族兄”去世,家道中落。他兒子王成就搬到城外居住,所謂“劉姥姥”就是王成之子王狗兒的岳母,王狗兒之子王板兒的“姥姥”。

劉姥姥因生計艱難曾帶著板兒求靠賈府,先後在賈寶玉9歲時和14歲時兩次探訪賈府。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王夫人對她是比較冷淡的。當時政府賈府只有王夫人一人昔年與劉姥姥有一面之緣(那時只有王夫人之大兄鳳姐之父與王夫人隨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門連宗之族,餘者皆不認識。),但是王夫人避而不見,只是讓周瑞家的帶話給王熙鳳,語含玄機地讓王熙鳳“裁奪著就是了”,並且補上一句“原不是一家子”。

結果劉姥姥受到“屏蔽”和冷處理,之見到了周瑞家、王熙鳳、平兒、和有限的幾個丫鬟。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出人意料地滿載而歸,賈母到丫鬟各有禮物相送,特別是王夫人這次出人意料地的“闊氣”,送劉姥姥“兩包每包五十兩,共是一百兩(銀子)”。為什麼這一次格外慷慨?

一則這次湊巧在大觀園結識了賈母,“投了賈母的緣了”。賈母可是賈府的最高領導,鳳姐等人說話、行事都要以賈母為中心,討賈母高興。因為賈母,鳳姐、鴛鴦等都表現得十分熱絡,王夫人一向在賈母面前低眉順眼,自然也不能跟整個氣氛脫節,無論如何要做出對劉姥姥很友好的樣子,這次“厚贈”就是“友好”一部分。

其實更重要的深意其實不太“友好”,王夫人的真實意思是忍痛砸出100兩銀子的鉅款來做個一錘子買賣,希望劉姥姥一家以這些銀子為資本,做些小本買賣或者置幾畝地,不要再投親靠友了,實質上是暗示劉姥姥不要再來賈府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劉姥姥是王家的“親戚”,而大觀園裡眾人都以劉姥姥作笑料,四大家族之一的金陵王家為什麼會有這種端不上臺面的親戚?眾人在取笑劉姥姥的同時會不會進而看輕乃至取笑他們“王家”?敏感多疑的王夫人自然是不會高興的!劉姥姥就不該一次再次的來,即便來了,也不該如此高調的“大曝光”。

所以100兩銀子實際是買斷劉姥姥以後的“登門權”,也就是間接地告訴他們一家拿錢好好過日子,不要再來了!

歡迎交流、分享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山色歸讀


紅樓夢第六回,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獲得了王熙鳳饋贈的二十兩銀子,這樣劉姥姥和女兒一家人就能平安的度過寒冬,也解決了來年的生產問題,這不,多打了兩擔糧食,劉姥姥就把家裡種的新鮮瓜菜,挑最好的裝了一大口袋,親自背上到榮國府報恩來了。

其實想想這個場景是很感人的,七十五歲的老奶奶揹著一大口袋沉笨東西,從莊屯走進京城榮國府,一路辛苦勞累可想而知,如果不是懷著真誠的感恩之心,恐怕是難以做到的。

本來劉姥姥是想著當天就要趕回去的,誰知平兒給鳳姐彙報時,賈母聽見了,正想著能有個積古的老人家說說話,趕忙要求帶來給她看看,由此,劉姥姥這個鄉野老嫗迎來了人生重大機遇。面對稀載難逢的機會,劉姥姥的表現堪稱典範,見什麼人說什麼話,該裝傻裝傻,該充楞充楞,馬屁拍的不露痕跡,榮國府不會在一個窮苦人面前顯擺,還不至於這麼膚淺,可是劉姥姥表現出來的質樸的分寸感、幽默以及與奶奶小姐們的巨大反差,讓榮府上下感到新鮮有趣。賈母的開心最重要,她倒是和劉姥姥挺投緣兒,表示留她住幾天,帶她逛逛大觀園,劉姥姥的本色也帶著幾分表演的成分,眾人拿她當女篾片,鳳姐讓劉姥姥別多心,鴛鴦給劉姥姥賠不是:

“姥姥別惱,我給你老人家陪個不是。”劉姥姥馬上就笑了:“姑娘說哪裡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可有什麼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個笑兒,我要心裡惱,也就不說了。”她心裡明白得很。於是就有了《紅樓夢》裡唯一的一次集體暢懷大笑,這個珍貴的場景是劉姥姥帶給大家的。

二進榮國府,劉姥姥和榮國府的親戚關係,算是正兒八經的建立起來了,一派奢華氣象的榮國府總不能對親戚沒有照拂不是?而且論正理,王成的祖父也是和王夫人的父親連過宗的,所以八竿子打著一點的劉姥姥正經算是王夫人的親戚,所以,她才喊王夫人姑太太,稱鳳姐為姑奶奶。劉姥姥回去,王夫人送她一百兩銀子,讓她或者買幾畝地置些產業,或者當本錢做個小買賣,從前王家是比較照顧這個連宗的親戚的,所以這對於王夫人來說,算是對父親老關係的一種延續,也是王夫人為數不多的一次惜老憐貧的表現。一百兩銀子對這時的榮國府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對於劉姥姥一家,一年的生活費二十兩銀子就夠了,所以這筆卻是可以改變一個農家的命運的。

鳳姐這次送了劉姥姥八兩銀子,但這不能看做是鳳姐的小氣,而是她對劉姥姥的情誼,也就是這一次,劉姥姥給鳳姐的女兒起了“巧姐”這個以毒攻毒、逢凶化吉的名字,鳳姐是很感謝劉姥姥的,相比王夫人,鳳姐是晚輩,而且對劉姥姥的饋贈,王夫人代表的是王家,而鳳姐代表的是她自己,這是有很大的差別的。錢送的不是太多,但王熙鳳和平兒又給劉姥姥送了好幾匹綢緞衣料、衣裳、吃食等其它的物品,這些都體現著鳳姐對劉姥姥的感謝和情誼。甚至都有觀點說王熙鳳的八兩銀子比王夫人的一百兩更有人情味。

鳳姐的人情得到了萬千倍的彙報,因為劉姥姥,她的女兒巧姐最後果然逢凶化吉、遇難成祥了。


(我是屏山,歡迎點評、關注,為您探究紅樓一夢。圖片來源:87版電視劇《紅樓夢》)


屏山品紅樓


劉姥姥在整個紅樓夢中算是一個丑角了

整個紅樓夢名著中,劉姥姥一共進賈府三次,也算是貫穿整場的人物了。具體三次就不一一介紹了,相信很多人都看過。

劉姥姥因為女婿王狗兒不爭氣,來賈府攀親,因為王狗兒和王夫人兩家上輩是宗親,王狗兒家現在沒落了。就有了劉姥姥進大觀園這回事,想尋求救濟。第一次王夫人根本就沒露面,說到底就是不想認這窮親戚。

第二次再來呢,有報恩的心思,弄了很多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給賈府的人吃。被賈母碰上,當個丑角逗大家開心,劉姥姥也是個情商高的,逗的大家都很開心。





王夫人也是沒辦法,覺得這親戚太上不得檯面。所以臨走時,託人給劉姥姥帶銀子100兩,同時有話囑咐,大體就是讓她回去做個小生意,不必靠親友。這就是明擺著趕人了。意思就是,多給你點錢,以後別來了。

劉姥姥也是個通透的,賈府敗落前還真沒來,只是聽聞賈府被抄家,出於報恩的心才來的。最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巧姐,從賣唱的那弄出來帶回了鄉下。稱得上良心典範劉姥姥。


社會大維


王夫人贈給劉姥姥一百兩也是情非得已。

我之前講過很多次為何王夫人會慷慨的給劉姥姥一百兩因子。這絕對是大手筆了。原因有三個。

第一,王夫人憐憫劉姥姥大觀園賣力演出。

劉姥姥在大觀園中被王熙鳳和鴛鴦捉弄,完全沒有任何影像,本質是為了哄賈母高興。而那兩天,賈母也確實非常開心。王夫人作為榮國府的實際當家人,必須要做出一定的補償。畢竟劉姥姥是逗了你婆婆開心,於情於理都要給個說法。而且我們看後面劉姥姥走,賈母並沒有給錢,只是給了衣服。我覺得,就是因為賈母相信王夫人一定會補償劉姥姥的。自己就沒有出手。王夫人當然瞭解其中的含義,提早給了一百兩也是將賈母的那一份一起給了。



第二,王夫人覺得劉姥姥在大觀園出醜丟了自己的臉。

我之前分析過這一點。劉姥姥來榮國府就是投靠王夫人的。王夫人第一次雖然沒見,但是也讓周瑞家的帶話叫鳳姐不要慢待了她。可見王夫人還是認可劉姥姥的。但沒想到劉姥姥第二次又來了。而且還被帶到了賈母面前大觀園當中被眾人各種取笑出醜。我覺得無論如何,王夫人都是沒面子。所以王夫人乾脆給出了100兩,而且讓平兒帶話“回去賣地或者做小生意,不要再投親靠友了”。這是很明顯的杜絕劉姥姥,下次再這麼明目張膽的來了。雖然我們知道劉姥姥絕不止三進榮國府,但下次來一定不會這樣大張旗鼓了。悄悄來,悄悄去。送些瓜果乾菜表示感謝而已。



第三,彰顯賈府的氣勢。

其實這是賈府已經在衰敗了,談不上有何氣勢而言,但是劉姥姥畢竟來投靠,而且這次也見了王夫人,見了賈母。用周瑞家的話說,也是見了真佛了。自然不能像上次王熙鳳一般對待只給二十兩。加之後期劉姥姥的受辱出醜的補償因素。王夫人出手一百兩並不過分。

綜上三個因素,王夫人出手就給了劉姥姥一百兩兩,這一百兩幾乎是她半年的月例。對於劉姥姥來說,更是一筆鉅款,可以不勞作而生活五六年。而劉姥姥也可以憑藉這筆鉅款,做小生意買地。後期劉姥姥仗義出手,營救王熙鳳女兒巧姐使用的也多是這筆錢所帶來的經營所得。

曹雪芹在寫《紅樓夢》任何線索都有目的,王夫人這次出手一百兩,劉姥姥後期營救巧姐兒就絕不可能是一百兩。只能付出的更多,當然那也都是從賈家所得。這是後話了,我們後面再說。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歡迎關注。歡迎吐槽!


君箋雅侃紅樓


劉姥姥二進大觀園,本是抱著報恩的心態來送些鄉下種的有機蔬果的,沒成想被賈母知道了,好好的招待了一番,其在大觀園表現如何,書中已經詳細描述,這裡就不多說了。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王夫人為什麼送給劉姥姥100兩銀子,不外乎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劉姥姥這次算是大討賈母歡心,又逗得小姐少爺們的開懷大笑,上上下下無不開心,也算有些功勞。王夫人見賈母喜歡,又憐她是個老人,平時本就吃齋唸佛的,佈施些錢糧,這有個現成的親戚需要接濟,當然要慷慨一回了。

第二個原因,劉姥姥算是王夫人孃家那邊的親戚,這次在大觀園中雖然討得了賈母的歡心,但也出盡了醜,王夫人心裡肯定不自在,敢情王家的親戚是給你們賈家取樂子的小丑啊。雖說誰家沒個窮親戚,但如果親戚給自己丟了臉,誰心裡都不樂意。王夫人只得給她100兩銀子,讓她做個小本買賣,不要再依靠人了,免得再來丟人現眼的,若人笑話。



至於鳳姐為什麼只給了8兩,一來是王夫人已經給了,公中的錢沒必要再給一次。二來,這8兩是鳳姐自己的錢,不是公家的,比第一次給的那二十兩公家的錢更有份量。


史子牙揭秘紅樓夢


相對於第一次打秋風時王夫人的寥寥數語讓鳳姐隨便打發劉姥姥,第二次逛完大觀園的100兩實在慷慨。畢竟,100兩是一個貴族大太太五個月的月例,趙姨娘之輩起碼要熬四年才有這麼多錢!王夫人為何此次出手會如此闊綽呢?無非幾個緣故。

第一、劉姥姥的故事直擊王夫人痛點。

劉姥姥在眾人前講故事,第一個“雪下抽柴”講到一半,便因賈府南院走水而夭折。劉姥姥腦子一轉,開始投其所好講起善有善報,老來得子的故事來。

原來有個老奶奶九十多歲了,這老奶奶只有一個兒子,這兒子也只一個兒子,好容易養到十七八歲上死了,哭的什麼似的。本來命裡不再有孫子的。因為吃齋唸佛感動了菩薩,菩薩念她心虔。後果然又養了一個,今年才十三四歲,生的雪團兒一般,聰明伶俐非常。可見這些神佛是有的。”

很難說這不是劉姥姥根據現有題材縐來的故事,十七八歲死的兒子便是賈珠,雪團一般的兒子就是寶玉,而那個老奶奶,即是行善的賈母又是吃齋唸佛的王夫人。所以兩人聽了這夕話,都呆住了。



王夫人吃齋唸佛,想來就是在賈珠死後才開始,可能為了自我救贖,自我審問,也可能試圖以此感動菩薩,以佑小兒子寶玉別重蹈覆轍。在這期間她是不安的,對神明報有懷疑的態度的。但此時聽到劉姥姥一番善有善報,神明有靈的言論,給予她莫大的安慰和信心。

所以,在這點上,王夫人是感激劉姥姥的。

第二、劉姥姥賣醜讓王夫人很同情

劉姥姥逛大觀園,為了博取眾姑娘公子一笑,不惜花樣百出,醜態畢露。劉姥姥說一句:“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眾人揉肚子的揉肚子,趴桌子的趴桌子,王夫人也笑著說不出話來,但她用手指著鳳姐。顯然她知道這是鳳姐的主意,有點嗔怪“怎麼這麼拿別人取笑”的意思。後來鳳姐又給劉姥姥拿來一打竹雕杯要給其喝酒。劉姥姥犯難,王夫人在旁說道:“玩是玩,笑歸笑,不可多吃了,只吃這頭一杯罷”。

所以,劉姥姥一個村媼極力賣醜為博侯門太太小姐一笑,在王夫人看來是值得同情憐惜的。



第三、王夫人與劉姥姥的關係比他人更近

王家以前與劉姥姥女婿家連過宗,雖沒血緣關係,但在以前也算很正式的。而王夫人在做姑娘時就曾見過劉姥姥,劉姥姥曾道:“他們家的二小姐倒不拿大,著實爽快”。所以劉姥姥進賈府,由頭就是找王夫人。賈家其他人不過都是為王夫人待客而已。就憑這層關係,王夫人豈能不接濟接濟?



至於王熙鳳,到了他們這一輩更沒有關係可言了。給八兩銀子加上許多物件已然夠大方了。


微影悼紅


王夫人給了一百兩銀子,相當於夠劉姥姥全家四年的生活費,而王夫人月例銀子也只有二十兩,相當於她半年的工資,不得不說,王夫人出手闊綽大方啊。



王夫人為什麼這麼大方?給一個根本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八竿子親戚這麼多的銀兩。很多人會說是劉姥姥投了賈母的緣,成了賈母的座上賓,所以王夫人,鳳姐,平兒,鴛鴦等都見風使舵,對劉姥姥出手不凡。當然這也是很重要的一些原因。但是大家可以看看除了王夫人外,鳳姐,平兒,鴛鴦賈母送的都是衣物。而這些衣物雖然貴重鮮亮,可是對剛脫離貧困線上的莊戶人家劉姥姥來說,其實是不實用的,最終可能還是要變賣折現。



相比之下,王夫人的這一百兩銀子,雖稱不上“雪中送炭”,卻是錦上添花,也提現了王夫人“會待人,不拿大”“最惜老憐貧”。所以不要因為在劉姥姥臨走前,王夫人說了一句“不要在投親靠友”就腹黑王夫人要杜絕劉姥姥與榮國府的往來,心裡可以陽光一點麼?難道一個常年吃齋唸佛的貴婦人,只是因為內心空虛寂寞冷,而不是由於信仰?她大方地施捨一次,也被懷疑另有目的?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因果輪迴,劉姥姥或許就是拿著王夫人的這一百兩,振大了家業,將來巧姐流落煙花巷時,劉姥姥有經濟能力搭救,敢說沒有王夫人之前種的因才得來巧姐這個果?



《留餘慶》這支曲子,就是要規勸濟困扶窮的思想觀念,警示人因果輪迴,報應不爽。為什麼大家可以接受鳳姐給了劉姥姥二十兩銀子是善心,結下了善緣,就不能肯定王夫人這100兩也是信佛之人的慈悲呢?


小郭襄


王夫人給100兩,鳳姐給8兩,並不是說明王夫人慷慨而鳳姐小氣。

劉姥姥為什麼會去榮國府打秋風?那是因為她和王家有關係,是王家的親戚,和賈府是沒有關係的。

但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王夫人卻避著她,還說“原不是一家子”,讓鳳姐“裁度著就是了”,可見王夫人是打心眼裡看不起劉姥姥的,看不起這門窮親戚。



劉姥姥第二次進榮國府是送瓜果蔬菜的,是感恩來的,還碰巧讓賈母知道了。眾所周知,賈母就是老祖宗,整個榮國府都要看她的臉色行事,更何況是作為兒媳婦又沒什麼主見的王夫人,因此王夫人只能慷慨些。再者,劉姥姥臨走時,王夫人託人帶話說這100兩銀子拿去做生意或置田地,以後別再求親靠友了,這明顯說的是以後別再來榮國府逗樂了。可見王夫人還是覺著丟臉,即便劉姥姥是來感恩送東西的。她這100兩銀子就是說一次性給足你,以後別再來了。



而鳳姐則不同,她還讓劉姥姥給巧姐改名,古時候大戶人家起名都是有講究的,可不是隨便改名的。可見鳳姐第二次對劉姥姥是頗有幾分真情實意的,加強劉姥姥走的時候得到了不少其他贈品,比如吃的、布料等,鳳姐給的8兩其實也不少了。

因此說王夫人並非慷慨而是做做面子,鳳姐卻是真情實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