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为什么不实行秦可卿的建议拯救贾府?

芹梦轩


《红楼梦》里最神秘的人,是秦可卿。

《红楼梦》里最清醒的人,也非秦可卿莫属。

秦可卿曾给王熙凤托梦,认为贾府总会有穷途末路的时候,现在不缺供给,将来败落下来就会成问题。而且,她不仅指出了问题,还给出了建议。

之所以托梦给王熙凤,不单因为秦可卿平日与王熙凤关系好,关键是,王熙凤目前作为贾府的内当家,她有权处理这些事情,也有一定拯救这个家族的能力,所以,秦可卿临终托梦王熙凤说:“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于是,头脑清醒的秦可卿,将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拯救贾府的重任,托付给了“脂粉队里的英雄”王熙凤。

秦可卿最早预言了贾府的衰落。在梦中,她对王熙凤说,我们家已经风光百年,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倘若乐极生悲,岂不妄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但当王熙凤问她如何“永保无虞”时,秦可卿一阵冷笑,说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再富贵的人家,也会泰终必否,衰落是必然的。

因此,秦可卿托梦王熙凤,不是告诉她保全富贵的良方,而是给富贵离去时族中人的温饱支招。

为此,秦可卿提出两条措施:

一是在祖坟附近多置田产,以租代祀,作为祭祀产业;

二是将家里的私塾,也安置于祖坟附近的田庄,以田庄收入补助私塾开支。

为何单单要求王熙凤置田庄、办私塾呢?

因为那时的人家如果获罪,家产必须籍没归官,但祭祀产业是无须籍没的。所以,置办祭祀产业,不仅现在可以为持续祭祀作基础,到时万一家族出了大事,可以成为最后的保障,确保族人衣食无忧。

由此,可见秦可卿着眼长远。

这里,秦可卿为贾府作了最坏的预测,也作了最长远的打算。

然而,王熙凤到最后也没按照她的建议付诸实施。

为什么?

因为王熙凤自私自利。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想到的只有自己的小九九,哪里会去考虑贾府的好与歹。

她经常“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做事过程中中饱私囊。她在送秦可卿寄灵铁槛寺的过程中,通过一封信就差不多空手套白狼赚了银子三千两。这反映了她贪钱好财的品性。

而在管理荣国府的过程中,她利用时间差,通过套取荣国府上下的例银放债,赚取了大量的钱财。同时,通过将荣国府里的大大小小的工程承包给下人,从中又收取了大量的好处,连经营带受贿,王熙凤掏去了荣国府大量的钱财。

可见,王熙凤不但没有考虑贾府的长远,贾府摇摇欲坠之际,她还在挖墙脚,贾府不亡才怪。


帝国的脸谱


要拯救贾府,是一个集团的事情,特别是领导层要上心使劲,但贾府的情形正好相反。先看一把手贾母,虽然培养了几个女儿,但对贾府作用有限,元春省亲,还掏空了老本。这个先不说,贾母的最大的问题是安富尊荣,一味高乐,今天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明日休。甄家被抄,本应有所警醒,可贾母则说:“少操别人的心,还是过好中秋节是正理。”我估计,上了年纪的人的心态,贪生怕死,以享乐来麻痹自己。像贾母这样一位领导,凤姐只有哄她开心,自己才能固位,干嘛讲些不吉利的话让贾母糟心呢?秦可卿为什么不讬梦给贾母?估计秦可卿也不想败坏自己为宁府第一妥贴之人的美誉。贾母以下,智商情商依秩递减。王夫人?偏执浅薄,做事任性,又自以为是,凤姐也无法改变她。就减少几个丫头,贾琏专题汇报,宝钗犯颜直谏,王夫人以保持体面为由,一拖再拖,在前八十回里都没有行动。行将灭亡的家族,都有一种惰性,凡事不上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机会被时光偷走了。贾政,称之为“四手不拣香”的人,对贾府内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贾赦和邢夫人是内耗内行,外战外行,心怀怨恨,总觉得贾母偏心眼。宁府那边,贾珍在干什么,竞然在守孝期间开赌场,把宁府变成了赌场。那句“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我估计,是宁府的赌场出了人命,朝廷震怒,抄了宁府。贾府就这么一帮鸟人,焉然有救?











朵朵佬爷


《红楼梦》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秦可卿在离去之时,托梦给王熙凤并警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的道理,并告知王熙凤如何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以常保永全:“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於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竞争,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王熙凤有没有按照秦可卿的警示在做?小说后续也没有再多着墨,只是通过闲聊等只言片语有看到王熙凤有注意到贾府的兴衰。

王熙凤虽然在荣国府当家,但贾琏毕竟是贾赦的儿子,他们夫妻俩只是以侄儿(媳)的身份,由邢夫人处借来帮忙料理家务,一旦宝玉成婚,掌管家务的大权自然就会转给新的宝二奶奶;再者王熙凤上面还有王夫人及老祖宗,连黛玉刚进贾府,给黛玉准备的衣料都要王夫人过目,象这样涉及到宗族的大事,岂是王熙凤这样的小辈可以操弄?王熙凤非但不敢按照秦可卿的提示去做,可能连这样的建议都不敢直接提出,因为那样可能会触动家族内很多人的利益,难免不会招人怨恨,王熙凤是精明之人,断不会做做不利自己的事。

要说王熙凤没有意识到贾府的衰退,在料理荣国府时没有采取一些节流措施,可能也未必恰当。在《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王熙凤与贴身丫鬟平儿的一段对话,王熙凤非但清楚家底,也实施了一些开源节流的措施,同时也道出了一丝无奈:

王熙凤向平儿笑道:“你知道,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一家子大约也没个不背地里恨我的。我如今也是骑上老虎了。虽然看破些,无奈一时也难宽放;二则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凡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多省俭了,外人又笑话,老太太、太太也受委屈,家下人也抱怨刻薄;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

王熙凤不能按照秦可卿的警示去做,个人觉得根本还在王熙凤自身并不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王熙凤不仅有私心,而且还背着长辈王夫人、贾母,甚至背着自己的丈夫做一些有违当时礼法的事。比如王熙凤将府中的月例银子拿去放高利贷,小说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王熙凤收受三千银子,私自以贾琏的名义修书长安节度,摆平了馒头庵净虚师太委托之事。王熙凤在荣国府管理家务期间,类似大大小小的事应该也很多。上梁不正下梁歪,自己影子都不正,当整个大厦都已被蛀空,大厦倾倒就是迟早之事了。


whitedeer



若说王熙凤不知道贾府面临的危局境地,是不客观的说词。她做为一个大管家,府中的大事小情,事无巨细都要经过她的手,她能不知道面临的处境吗?

即使秦可卿不给凤姐托梦,王熙凤心里也早有了谋划盘算,不过是囿于她的境界和见识,加上她的尴尬地位,她能做的毕竟很有限。

王熙凤无疑是个精明之人,这在她打理府中上下的一应事务上也能看得出来。但要这个凤辣子力挽狂澜,拯危局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她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做到的,一则她没那个权限,二则她也没那个本事,三来她本身就是个灯下黑。尽管还是有些手段,但做些拾遗补缺尚可,要想一木支大厦,那绝对是难为了她。

我们古人有过最经典的总结,无论是富甲一方还是纸醉金迷,都逃不过“五世而斩”的命运劫数,贾府也只能覆蹈其辙,概莫能外。

而且,贾府的真正当权者,却没有这样的打算,甚至还存有上房撤梯的谋划,你让这个破落户怎么展示拳脚?

其实最可怕的还是至尊之争。原本贾母这个老太君应该是个主事者,但她早已挂印封金,将大权交给了王夫人,王夫人却和至尊老太太貌合神离,甚至暗中较劲征伐,王熙凤夹在其中自然不知所处,孰轻孰重她固然知道,但哪一头儿都比她有分量,她这个当家的能奈其何?


龙吟148119260


1.权利不够大,管不了这么多!



虽然吧,表面上是王熙凤掌权,可是,这个权利是贾母默许的,王夫人给的,但是,王熙凤毕竟还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只是王夫人掌握贾府的帮手和得罪人的挡箭牌而已。所以一些大事还是得问过王夫人的意见。

刚将年事忙过,凤姐儿便小月了,在家一月,不能理事,天天两三个太医用药。凤姐儿自恃强壮,虽不出门,然筹画计算想起什么事来,便命平儿去回王夫人,任人谏劝,他只不听。王夫人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许多的精神?凡有了大事,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只说过了一月,凤姐将息好了,仍交与他。

2.懒的管,也落得个清静!也不得罪人!



王熙凤也不是个傻子,知道王夫人让自己掌权就是想让她唱黑脸,王夫人自己唱白脸。但是王熙凤也是个有能耐的,虽然做事雷厉风行,很严苛,也得罪了不少人,却将贾府管理的井井有条,也博得了贾母的欢喜。

从后来王熙凤病后,探春和宝钗暂管贾府与赵姨娘争吵后,平儿和王熙凤的对话可以看出,王熙凤巴不得有个人代替自己,让自己做好人。

正理,天理良心上论,咱们有他这个人帮着,咱们也省些心,于太太的事也有些益。若按私心藏奸上论,我也太行毒了,也该抽头退步。回头看了看,再要穷追苦克,人恨极了,暗地里笑里藏刀,咱们两个才四个眼睛,两个心,一时不防,倒弄坏了。趁着紧溜之中,他出头一料理,众人就把往日咱们的恨暂可解了。

所以,王熙凤就算是想接受秦可卿的意见,也不会去执行,毕竟这些都不是家常的琐事,而是大事。如果没有王夫人的许可,王熙凤是不会自作主张的!


文雅眼瞎心亡


秦可卿死前,给王熙凤托梦告知她贾家退步抽身的传家根本,这是唯一能挽救贾家的办法,即便贾家抄家,都可为后人留一条后路。可是一直到八十回前,王熙凤都没有任何实施。以王熙凤的见识,我认为所谓秦可卿托梦,不过是王熙凤日有所想,夜有所梦。她早有此心,却不能实施,原因起码有三个。

【一】贾家没钱

秦可卿死的时候,贾家虽然衰落,但并没有衰落那么多。贾家的银库之中存银还是很多的。贾琏王熙凤作为管家,自然知道的清清楚楚。所以七十二回,贾琏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很多人认为这是贾琏贪了林如海的遗产,我却认为这是贾琏最初接管荣国府时银库的存款。

贾家经过三辈子鼎盛,有这些存款不为过。可是随着元春晋升贤德妃,修建大观园,又迎接省亲,银子流水一般花出去。基本掏空了荣国府银库。王熙凤别说祖坟前买地盖学堂,连日常生活都渐渐靠典当度日了。秦可卿的办法虽然好,架不住根本没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王熙凤根本无力实现。


【二】王熙凤无子

没有儿子是王熙凤最大的悲哀。那时代女人没儿子,简直是悲剧。别看李纨是寡妇,可她活得有自信。而王熙凤虽然表现强势,却色厉内荏,主要原因就是没儿子。王熙凤无子,处处提防贾琏纳妾养小老婆。就是怕有一天威胁自己的地位。所以敛财成了王熙凤的最热衷,实在是无子让她没有安全感。

王熙凤无子,自然没有为贾家绸缪计划的动力。辛苦一场为他人做嫁衣裳,也不是王熙凤的为人。平儿都劝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饶人处且饶人。有时间,不如多保养身体。没有改革的精神,自然只有得过且过。贾家未来明显不属于王熙凤,她只需要捞够自己的,

(平儿说)何苦来操这心!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不施恩昵。依我说,纵在这屋里操上一百分的心,终究咱们是那边屋里去的。没的结些小人仇恨,使人含怨。

王熙凤如此心理,怎么会为了贾家励精图治。何况她既没有钱,也没有权。


【三】王熙凤说了不算

无权是王熙凤最大的问题。她在荣国府是帮忙,贾珠不死,李纨当家她就只在贾赦房中即可。李纨寡妇不能当家,王熙凤临时借调,只等贾宝玉成亲,宝二奶奶替代了琏二奶奶,王熙凤下课回到贾赦长房就够了。这事平儿的话也做了证明。

王熙凤在荣国府并没有实权,小事自己决定,大事都要请示。再有女人当家管理的是家庭日常琐事,并不能干涉老爷们的家族发展。秦可卿的办法其实是贾家男人分管,男人无见识,才和王熙凤说。可王熙凤并不能做主,没钱没权。她能管的只有贾琏,贾琏也做不得主。王夫人,贾政不决定,不为贾家考虑退路,王熙凤一个媳妇所能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作者通过秦可卿托梦将王熙凤的见识表达出来,就是告诉世人,梦中所想就是个实现不了的梦。

贾家抄家当然是多种因素造成。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不思退路,是所有败家之家最终命运。诚不我欺!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工笔红楼梦》清.孙温


君笺雅侃红楼


王熙凤虽然是荣国府的大管家,看似风光无限,其实他的地位是很尴尬的。 她本是荣国府大房贾赦的儿媳妇,贾琏的妻子。 荣国府的管家不是大房,而是二房的贾政夫妻。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和王熙凤住在二房这边,帮着贾政和王夫人管理荣国府。 刚开始管家的时候,王熙凤是想大干一番事业的,但是她在管家过程中,她权利有限,受到种种掣肘,不能施展才华。 她不是不想按照秦可卿的建议做,只是荣国府的财政困难,没有办法买地。另外族产,祭祀用地,家塾的事情,需要族长统一管理,贾珍只知道胡作非为,根本没有忧患意识。所以不能把责任归到王熙凤头上。 王熙凤在管家过程中,与王夫人有小的摩擦,与邢夫人也有龌蹉,所以在贾母八十大寿时,邢夫人和王夫人,都给王熙凤没脸,王熙凤只能偷偷哭泣。还是鸳鸯告诉了贾母事情的来龙去脉,贾母体谅王熙凤的难处。。 王夫人力主宝钗当儿媳妇,试图宝钗婚后接管荣国府。王熙凤当然知道自己的处境,她迟早要回到大房,迟早要让出自己的位置。当王夫人让宝钗管家的时候,王熙凤就心灰意冷了。因此以后她不再像以前一样丁是丁卯是卯,而是得过且过了。更甭提按照秦可卿的嘱咐行事了。 作者:润杨阆苑 关注《红楼梦》话题,欢迎关注!欢迎批评指正!


润杨阆苑


在《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时给王熙凤托了一个梦,告诉她贾府气数已尽,并告诫她“能于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告诉她“趁今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让家族中无论长幼,制定规矩,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这样谁也卖不了,也没有纷争,就是皇上抄家时这些祭祀的产业也入不了官。等家族败落了,子孙后代好有个退路。

秦可卿的谋划是非常周密的,考虑的也是长久之计。还告诫凤姐儿:“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但其实王熙凤并没有听了秦可卿的建议去拯救贾府,贾府最终“树倒猢狲散”“呼喇喇似大厦倾”“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王熙凤为什么没有按秦可卿的建议去做呢?

王熙凤做的只是一个梦,人们对于梦境一般是不会相信的。王熙凤做过此梦后,秦可卿已死。紧接着让她协理宁国府出尽了风头。她从来没有向别人提起过此梦,或许一睁眼就把它忘得一干二净。王熙凤虽然是荣府的管家,但遇上一些事,她还是得请示王夫人。王熙凤只管荣府的婚丧嫁娶、日常开支以及一些小的建设——比如植树之类。对于大的建设,决定权在男主人们。比如修建大观园时,大的规划还是贾珍和贾政,贾赦都没有多参与。

王熙凤贪婪成性,她不会为了贾府的前途牺牲自己的利益。她在荣府干得风生水起,油水那么多,这时如果提建议多建祖庙,好处让族中人平分了,她哪能甘心呢?这时的她拆一桩婚姻就能坐享三千两银子;即使贾府已经开始衰败,她也能靠贾母的疼爱通过她身边人的关系弄到上千两银子。王熙凤只注意眼前的利益,不会想的那么长远。

即使王熙凤能考虑到,但是让家下人等省吃俭用去盖祖庙,谁愿意呀?大家都享受惯了,只有依照老祖宗的规矩才能让大家少一些怨言。王熙凤也知道这样不是长久之计,在第五十五回,王熙凤就说:“凡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多省俭了,外人又笑话,老太太、太太也受委屈,家下人也抱怨刻薄;若不趁早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陪尽了。”稍微省俭一点,大家就抱怨,真要进行那么大的改革,王熙凤还活得下去吗?因此王熙凤现在是能维持只管维持,只要她能捞到银子,她倒乐得清闲,还管得了那么多吗?

如果贾府修建大观园时王熙凤强烈反对,建议盖祖庙,大家肯定会以为她是得精神病了。所以这得贾府从上到下都意识到了才好办。即便下人不理解,主事的男主子们能打算到也行啊!然而贾府从上到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光靠王熙凤一个弱小的肩膀也扛不起那么大的事。

大家都没有居安思危的思想,这是贾府一败涂地的根源。



书林外传


这里有两个问题:

一、凤姐照秦可卿的话去做就能挽救贾府吗?

二、凤姐是贾府主人吗?为什么要挽救贾府呢?


首先,贾府的衰败是历史的必然,当然也有贾府自身的腐化堕落的原因。

封建社会发展到末期,生产关系已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崛起,封建社会灭亡是不可阻挡的。秦可卿自己十分清楚:“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

另外秦可卿所说的也只是为祭祖和教育费用做好后备,并不是整救贾府的妙招,而是准备后事!“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其次,凤姐不是贾府的主人,她没责任亦没义务为贾府的兴亡担责。那时是男权的社会,贾府也是男人当家,她也不是内当家。只是内当家(王夫人)的助理,她只想为自己捞点东西,再为王家捞点什么。

凤姐是管家的人才,泼辣能干。可是和惜春“生于末世运偏消”一样,生不逢时,“凡鸟偏从末世来”。


良宵佳人


首先有必要弄清楚,王熙凤有能力拯救贾府么?

贾氏族长是贾珍,恣意妄为,把天翻过来也没人管。虽然他欣赏王熙凤当家理财能力,但未必就代表贾珍会按王熙凤的意思去做。

王熙凤太过独断,三妻四妾是当时常态,王熙凤对贾琏找女人(多姑娘),娶小三(尤二姐)横加干涉,重要的是打掉了尤二姐怀的男婴!脑羞成怒的贾琏早就想休掉她了!

贾府在元春死后,被皇帝抄家,关的关,卖的卖,贾宝玉流落街头,做了乞丐,王熙凤被关进狱神庙,她没时间、也没机会来拯救贾府。

特别是在傻大姐捡到春宫图后,王夫人把矛头指向王熙凤,已对她不再信任,而且要收回权力,从此,王熙凤不再抱有希望,心灰意冷。

从上面几个方面,看出王熙凤不会也无能力拯救贾府。

所谓昏惨惨油灯将尽,忽喇喇大厦将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