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说过“不听话就会被拉到医院,医生打针”,类似的话吗?或者自己的家长对自己说过吗,什么感受?

zx66wdzhangxin


千万不要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尤其是6岁以下的小孩。因为孩子在6岁以前,还不能分辨真话和假话,他对于爸爸妈妈和亲近的大人所说的话,都会认为是真的。

如果爸妈对孩子说“不听话就会被拉到医院去打针”,那么孩子会无形中建立一种意识,就是:

1、他是不听话的孩子;

2、医生都是坏人,会给小孩打针,而打针是一种惩罚手段;

4、爸爸妈妈不爱我了,因为我不听话,我只有做听爸妈话的孩子才能得到他们的爱。

从此你将收获一个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自己真实想法,一门心思去迎合爸妈、老师、领导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看起来老实好管,其实他的人生是受到很大限制和压抑的。

无论何时,请记得告诉孩子事实真相,关于自然,关于社会。


和妈妈一起长大


感觉医院和医生很恐怖。我小时候听的最多的话就是,你不穿好衣服,感冒了,就把你抓去医院让医生给你打针。自己很恐怖打针,所以小时候妈妈经常用这句话吓唬我,每次都能有很好的效果


我小时候很爱生病,基本上一生病就会打屁股针,只要我生病,我妈每次都很生气,态度很不好,可以说比较暴躁,所以,我一般一热,只要一脱衣服,我妈就会说感冒就把你抓到医院,让医生给你打针,所以,打针在我的心里落下了很深的阴影。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打针,长大也有一些害怕打针,每次抽血或者化验的时候,自己也心里害怕的不行。

现在,我也当了妈妈,也和我妈一样,有这种心里,有时候,实在哄不下孩子,也会这样给孩子说,你再不穿衣服,就让医生给你打针,老大还好一些,之前知道过打针,老二对打针没有什么概念,还是该干嘛干嘛,一点也不听,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方法不对,但是自己有时候会有意无意的说出来。其实,这种教育方式是不对的,正确的方式是引导孩子,而不是恐吓,我最近也在改正中,已经好久没有这样说过了。因为我觉得,每次自己这样说了之后,基本上孩子很快就会生病,这个估计是心里作用,但是自己也下定决心要改正这种不好的教育方式。



这种方式,短暂性是有些效果,但是弊端比较多,希望宝妈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好好考虑清楚。

我是二胎妈妈,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和育儿知识,欢迎关注留言发表不同意见。


苗条辣妈样


说过的,在我孩子一二岁的时候说过,比如吃饭不听话啊,大哭,撒泼的时候就说一下,主要是吓唬吓唬他。到三四岁就没说过了。我小时候被妈妈说过我不是她生的,而是邻队的一个阿姨生的,我只是暂住在这里,而且每次那阿姨看到我就会说,燕,跟妈妈回家吧,每次都是拉着我妈大哭,不肯跟她走。说的次数多了,我好大了都是半信半疑的,不知到底自已到底是不是我妈亲生的。所以,家长对小孩还是不要过的说那些话,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大家觉的呢?


三味水饺燕子


一般小孩生病感冒比较多,打针吃药,还有就是打预防针,毕竟小孩小,对打针的疼痛不能控制!但是能看懂针和听懂大人们说的话!所以你一说打针,小孩内心第一反应就是怕!(我小时候经常打针,现在我也怕打针,宁愿输水吃药,也不打针[呲牙])



重庆贾仙森


这句话是我从小听到大的,从记事的时候妈妈就骗我说,听不听话,不听话带你去打针了,稍微大点,对这句话有抵抗力了,妈妈再说这句话,自己也会反抗了,“去就去,我天生就不怕打针”,从此以后,妈妈再也不会说这句话了。

那会发誓,遇到什么情况也不能骗孩子,孩子有什么要求都要尽量满足。

可是,真是当妈以后,打消这种念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是不是我亲生的?换位思考确实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不过渐渐的我也会放下事情,慢慢给宝宝讲道理,不能做他的反面教材。


爱幻想的小阿狸


我表弟现在三岁,正是淘气的时候,他每次做错事我都是给他讲道理,告诉他这么做为什么不对,让他帮忙拿东西或者他给我分享什么东西我都会给他说谢谢,有些时候叫他好久他不回答,当他叫我的时候我装作听不见,完了他问我为什么不答应的时候,我先问他我不答应他高兴不,同样我叫你你不答应我也不高兴,下次叫你你听见了要回应,孩子的不听话是有原因的,先问清楚他原因在给他讲道理,不要老吓唬孩子


陕西妹子花花


孩子们都有旺盛的好奇心,看到的东西都想摸一摸玩一玩尝一尝,这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探索世界,可另一方面却让他们身处在一个又一个的危险之中。由于妈妈们很难做到时时刻刻盯住他们的活动,如何让他们自己有安全意识,避免一些危险行为,非常重要。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的家长「雷霆出击」,有的家长「连哄带骗」,有的家长则会讲一个个「恐怖故事」。

各种各样的安全教育方法一方面说明家长们的都很有育人智慧,另一方面却也表现了太多的无奈与困惑。

但有的家长却喜欢吓唬自己的孩子,比如“不听话就会被拉到医院,医生打针”之类的恐吓。

安全教育虽然看起来短期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但其实与孩子未来的成长有很大的关系,做的不好,不仅不能让孩子建立安全意识,甚至对于亲子关系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恐吓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一、「恐吓」会让孩子不再信任家长

强强的父母都是上班族,暑假只能每天和年迈的奶奶在家,这让父母十分担心。为此妈妈把强强叫来,再三叮嘱强强他在家的时候千万不能随便开门。

看强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妈妈还是觉得放心不下,就又给强强讲说「外面坏人特别多,万一你一开门,他们用迷魂药把你迷晕带走卖了,你以后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把你买到山沟里,没玩具、没电视……」

用各种夸张的恐怖故事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是司空见惯的一种方式方法,似乎效果也不错。

小时候是不睡觉就吃人的「大灰狼」,孩子长大之后,「大灰狼」已经无法对他产生威胁,家长只好不断推陈出新,编出各种敲门的「人贩子」、不听话就能带人走的「警察」等等,可谓与时俱进。

这样的安全教育,其实是在用孩子对家长的信任作为代价。随着不断地成长,孩子会逐渐明白以前家长说的吓人故事,都是假的,是「狼来了」。毕竟,孩子很难理解什么叫做善意的谎言,反而可能会认为「爸爸妈妈骗了我」。

「大灰狼」「人贩子」「警察」……每多出来一个「反派」,都要从孩子的「信用账单」上取走一笔钱,直到家长的「信用」被刷爆——以后,孩子会对家长所有的话产生怀疑,觉得爸爸妈妈的话都不可信。

二、「吓大」的孩子可能受到哪些影响

我在学校中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普及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我问「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的时候,答案是两极分化的:

  • 一种答案是「因为坏人会伤害你 / 会烧死你 / 会电死你 / 会烫死你」等极其严重、恶意满满的后果;

  • 一种是「因为坏人可能会伤害你 / 电器会让你的脸变难看,还要打针吃药,自己也很难受 / 火会把你新衣服烧坏,还要去医院」等这种更符合现实的结果。

恐吓,会给孩子的成长竖起一道壁垒。

被家长「吓大」的孩子,往往在对外界的探索中逐渐呈现保守而敏感的特点。同时,这对孩子日后形成独立人格造成了一种阻碍,很多孩子成年后多显示出的敏感、多疑、不易产生信任等特点,往往和儿时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如何正确进行安全教育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孩子的道德成长分为了三个阶段,其中有一个阶段是「他律道德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从行为结果判断行为好坏,并不会去考虑动机。

  • 一方面,这个阶段儿童会绝对服从于父母给予的「规则」;

  • 另一方面,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同时也会遵从于周围环境对他们提出的规则或是要求,并在成长中逐步把外界的要求,变成对自己的自我规范,并逐步向自主道德阶段过渡。

在这个阶段,大人如果对孩子的过度约束与滥用权威,对儿童的道德成长是极其有害的。在这样「高压」和「约束」下,只会让孩子变成两种人:

要么是变成一个「依赖者」——无自主判断的人,或是「独裁者」——过于自主的人。

根据孩子这样的心理发展规律,可以试试以下方法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1

用情景、游戏式的方式让孩子去带入和体验

可以跟孩子一起演「过马路」的场景,让孩子了解怎么安全过马路;还可以让孩子扮演交警,指出家长在过马路的时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帮助孩子澄清情景中规则,从一个行为衍变成习惯。习惯的养成才是安全教育最终的目的。

2

巧用「权威」

对于危险电器、场景,巧用「权威」,明确规定不能进入 / 接触。

可以制作安全宝宝小徽章,作为孩子控制自己危险行为的实际奖励,累积可以兑换小物件。用这种方式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安全习惯可以避免受伤。从单次的行为进行强化,并逐步养成习惯。

3

家长做好示范

模仿,是孩子的本能。想让孩子有安全意识,家长要做出正确的安全示范,并时刻观察自己的行为。

如果孩子指出大人的错误,要及时让孩子作为「安全官」,指出哪里不对,不断强化孩子的安全意识。

2

诱导、启发与渗透

对于一些安全常识,不需要刻意强调,从日常生活中去启发孩子更好。

比如,当孩子搭积木过高的时候,可以试着问孩子,这样的过高的积木会不会有倒塌的危险?倒塌之后会不会伤到别人?……

然后启发孩子去想象,还有什么东西有同样的危险,比如放的过高的杂物,或者放在阳台上的花盆,然后再告诉孩子应该避开这些危险的地方。

日常生活当中的经历,是安全教育最好的教材。


我是淮山,专注儿童健康知识,欢迎点赞关注,一起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淮山育儿


“再哭,再哭,就把你扔到外面不要了!”

“不听话,我马上打电话让警察过来,把你抓走!”

“好好睡觉,晚上不睡觉的小孩,老虎会吃掉她。”

“好好吃饭,不吃饭大灰狼来了。”

“不要捣乱,不听话,就送你去医院,打一针”……

以上这些场景时常都会发生在我们带娃生活中,当我们面对熊孩子不好好吃饭,晚上不睡,大吵大闹,怎么讲道理,劝说没用,无计可施时,这一招“杀手锏”果然很管用。不一会就起到了效果,孩子们大都乖乖就范,马上安静下来。

于是只要孩子一不听话就经常说这样的话来威胁,哄骗孩子。总是认为孩子小,这样说简单又省事,免得说了一大圈道理,嘴巴说干了,孩子还是不听。

殊不知,经常在我们的威逼利诱下“乖巧听话”的宝宝,心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又有什么样的不良影响呢?

一、“再哭,不听话,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给别人。”

在我女儿两岁多的时候,因为经济压力,和孩子爸爸产生很多矛盾,家里气氛也不太好。那时我们俩对待孩子都没有耐心。两岁多的女儿正处在人生当中的第一个“叛逆期”,自我意识很强,有时候因为没有及时满足她的需求,就大哭起来,怎么哄都哄不好。

我和她爸爸经常对她说“再哭,就把你丢到外面,不要你了”“不听话,把你送给别人”。越这样说,孩子哭的更大声,只有再去抱抱她,哭声才慢慢变小,哭得睡着了还在抽泣,小小的手把我抓得紧紧的,看着孩子眼泪未干的小脸蛋,又后悔又心疼。

现在想来孩子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来的不自信,退缩都和这句话有关系。

、缺乏安全感,孩子更粘人

因为经常说那样的话,孩子到哪都跟着我,上厕所跟着,去厨房跟着,做家务也跟着,俨然像个小尾巴。

在她三岁上幼儿园的时候,“分离焦虑”显得特别严重。

去了几个月,早上还是哭着说“我不想去幼儿园。”我总是试图劝她“幼儿园比家里好玩多了,那里有很多小朋友,在家里多无聊呀!”

“我不想去,我想跟妈妈在一起。”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内心总有个声音在告诉她:[我要跟紧妈妈,我要听话,不然,妈妈会不要我的。]

2、

社交能力受影响

每次去游乐场,即使很想和别的小朋友玩,也不主动。

“那里有很多跟你一样大的小朋友,你跟他们一起玩吧。”

孩子总是低着头,扯着我的衣角,怯怯的看着前面玩耍的小朋友。

父母潜意识对孩子说的话,会影响她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愿结交朋友,缺乏勇气和热情。

二、“好好睡觉,晚上不睡觉的孩子,老虎会吃掉她。”

小时候,记得那时5岁左右。晚上经常哭闹,很晚都不睡觉。怎么哄都不行,父母都在外面上班,我跟着奶奶生活在一起。

有一段时间,晚上经常哭闹。奶奶就说“乖孩子,别哭了,再哭,后山的老虎就要下来抓你了”我当时立马就想到老虎撩着牙,面目狰狞的样子,吓得大气不敢出,睡觉蒙着头睡。有时候一个晚上醒来好几次,还经常做噩梦,脾气特别差。

直到现在,我还有晚上睡觉必须要锁门的习惯。

就算知道这是大人吓唬年幼孩子。的小把戏,心里依然有阴影。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

儿童心理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无意间烙下的。

大人潜意识里说出吓唬人的话,利用虚拟夸张的描述,让孩子畏惧动物的凶残,多多少少都会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不可魔灭的印象,制造心理障碍,影响孩子。

三、“不要捣乱,不听话,就带去医院,打一针”

表妹家的儿子很我女儿同龄,她儿子特别害怕打针。于是只要她儿子每次不听话,淘气的时候,她婆婆就说要带他去附近的社区医院打一针。

现在每次和孩子去离小区不远的超市,远远看到那个社区医院,就说要绕道走,宁愿走远路,也要避开。

打针对小孩子来说,本来就是一件恐惧的事情,大人却抓住孩子这个弱点去强化医生打针的事件,给孩子制造更大的[恐惧]。

年幼的孩子,神经系统比较脆弱,还没有发育完善,大人这样一吓唬,对孩子的脑部发育是一种刺激,在精神和心理上会形成紧张,恐惧的感觉。

不仅如此,身高和智力也会受影响。儿童心理学家陈默老师在一次讲座中说:

管教孩子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不管用什么方法,就是不能让孩子恐惧,恐惧会影响一个人身心的发展,老恐惧会影响身高,有的孩子按照父母的身高,本来可以长到180cm的,却只能长到175cm,170cm。除了身体上的影响,心理受到的影响更大,孩子一恐惧,聪明管子就堵住了,就会变笨。

在我们很多家庭中,利用威胁,哄骗等手段来对付孩子的任性,不听话,大人们有时候还沾沾自喜,丝毫没有没有意识到给孩子带来伤害和困惑。

特别是爷爷奶奶辈喜欢用这样的话,童年的时候受到的威胁,潜意识里面,我们竟然用了他们类似的话来对付我们的孩子。

那个经常被威胁被吓唬的孩子,变成了乖巧懂事的孩子,不是因为我们的手段高明,而是因为迫于大人的淫威,认知受局限,恐惧感支配。

如何管教不听话的孩子?除了威胁,哄骗,打骂吼叫,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孩子的感受,制定规则,运用方法化解冲突。

、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小孩子自控力差,任性哭闹发脾气是常有的事,常常是因为有些感受表达不出来,需要父母多去猜一猜,引导说出来。

孩子有一次去她姑妈家,晚上回来一点都不开心,情绪一点就燃。问她什么事,她也不说,只知道哭,我就猜“今天在姑妈家和弟弟一起玩开心吗?”

孩子抹眼泪“妈妈,我很想要表弟那个青蛙玩具,但是他不给我玩,还推我……”

“哦,原来是这样,那你一定很伤心,难过……”

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要去解读孩子情绪背后真正的诉求,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2、提前制定规则,让孩子自动遵守约定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比起怎么说孩子都不听,我们需要提前制定规则,让孩子自觉遵守约定。

比如,带孩子去超市购物,规则就是“去超市,不能看到什么就要什么,只能要一种零食或一个玩具;更不能因为大人没给买,就赖在地上撒泼打滚……”这样的规则就是,可以给你买你想要的,但是要限定数量,也不能在超市大声哭闹。

没有制定规则的时候,当她在超市因为大人没有满足她的需求,就会哭闹。而大人则可能因为多次劝说无效,面对一双双围观人的目光,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一处来。结果:要么大声呵斥威胁“再这样不听话,不要你了”;要么打一顿。

3、用游戏的方式理解孩子

冬至过后,气温越来越低,特别是早晨,要从温暖的被窝起来,对还在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女儿当然也开始赖床不肯起来,无论我怎么说都不起作用,有两次都因为女儿赖床磨蹭,完美错过校车的接送时间。

后来每天早上,我就假装是一只啄木鸟:“吱吱吱,我是一只啄木鸟,我起来捉虫子🐛吃了,小朋友,快起来,和我一起捉虫子吃吧;哎呀,虫子快被我吃光了。”一边说,一边嘴巴做“啄”的动作。过一会,女儿笑咯咯的起床了,不像往常一样,说一通大道理都无动于衷。

4、讲个故事,让孩子更合作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长篇大论的说教只会让孩子更烦恼,威胁也只会让孩子更反抗,我们不妨说个情景故事,让孩子更听话。(故事最好不要有恐怖情节)

比如孩子不爱刷牙,还特别喜欢吃糖,晚上睡前可以给她讲一个“小熊刷牙的故事”。

“从前,有一只喜欢吃糖的小熊,他从来都不刷牙。每次小熊妈妈都嘱咐他,少吃点糖,吃多了糖,会坏牙齿,但是他总是听不进去妈妈说的话。后来有一天突然觉得自己的牙齿好疼,半边脸还肿了,小熊妈妈去小熊牙科诊所一检查,原来是因为他特别爱吃糖又不刷牙,所以……”

女儿有时候会接着我话说“所以,小熊应该要早晚刷牙,而且也不能吃那么多糖,妈妈,我明天早上起来也刷牙……”

你看,讲个故事,孩子就自己说服自己要刷牙了,又有趣又能达到目地。

注意的是:不管是游戏还是讲故事的方式,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来设置。针对学龄前的小朋友可能有用,大一点的孩子就要用其他的方法。

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内心聆听孩子的世界,用规则,故事,游戏代替哄骗,威胁,恐惧。让孩子对我们充满信任,培养一个自信乐观的孩子,是我们的责任,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我是[诺妈亲子时光],分享实用的育儿技巧。如果能给你帮助,请关注,点赞哟~


诺诺妈来了


对于这个话题多数家长都处于类似现象,还有的家长说一些不打针就让嘛猴把你抢走等等一类的话,对于这些哄吓孩孑的话题,孩子听了肯定在心灵上有一种麻酥酥的恐惧感,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麻爪了。我们可以想象到儿童时的我们,当大人们给我们讲一些鬼神的故事,听着听着头皮就发胀,全身起鸡皮疙瘩,吓得不敢走夜道儿。孩子也同样会这样,孩子有病是本身一看到穿白衣大夫就感到害怕,就想哭,哭是一种孩子反抗的能力,可无力反抗。建议最好不要对孩子恐吓,平时孩子最喜欢玩儿什么?喜欢吃什么去哄教孩子。让孩子忘掉白衣大夫的影子,在偷偷的给孩子打针,扎上针后要开导孩子,诱导孩子的一些话语便是。


刘忠义214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家长对孩子说过“不听话就会被拉到医院,医生打针”,类似的话吗?或者自己的家长对自己说过吗,什么感受?

网友曾经总结了“童年四大阴影”拿针管扎孩子的医生、收废品顺便拐孩子的老人、藏在黑暗角落里吃孩子的妖怪、专抓不听话孩子的警察叔叔……你小时候被这样吓过吗?

我自己是没什么印象了,但我感觉父母应该是说过这样的话的,不然你看看周围,现在还在用这些话吓唬孩子的是谁,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我们这一代父母,更多的信奉科学育儿,应该不会再用这些无知的话来吓唬孩子了。至少我自己从来没有和孩子说过。

用这些话吓唬孩子后果:

医生警察都是什么人?是应该受到我们尊敬的人。医生的职业是救死扶伤,警察的职业可以保我们一方平安。我们经常用这些本是正面形象的人吓唬孩子,会天然的让孩子觉得,医生警察是他们的对立面,是坏人,孩子不在相信他们。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浙江宁波一女童走失,民警赶来后,孩子哭着躲闪,大喊“警察叔叔不要抓我”,宁愿让陌生人抱上警车也不让民警靠近。事后得知,孩子的父母经常用警察吓唬孩子。

呼吁大家:不要再拿警察,医生这些人吓唬孩子了,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有困难,找警察叔叔。

【吓唬式教育】的危害:

用语言吓唬孩子,短期看是有效的,因为孩子有限的认知,相信了大人说的“假话”,但却加强了孩子内心的恐惧感。长期处于恐惧中的孩子,在情绪上就会体现出紧张,焦虑,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深深的无力感,变得更加胆小,害怕;而有的孩子,因为自我保护意识的作用,甚至会出现攻击性。

我们家长要做的是耐心的引导孩子,不要在借助一些职业来吓唬孩子。当我们下意识的说出这些话时,那说明我们的教育语言词穷了,我们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了。那就去学习,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增进亲子关系。

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就上岗,本身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知道自己的无知还不去学习更可怕。如果不想自己的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请不要再吓唬孩子。

欢迎关注 ,一起交流育儿知识,共同成长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