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原創」最後的口罩:女紅


「庚子原創」最後的口罩:女紅

己亥年除夕,中心城區某老太坐公交車時不戴口罩被“執法”,居然贏得不少同情者。但這一週過去,戰線就重新劃分了。在高音喇叭的“攻心”下、無人機的“驅趕”下,加上線上線下的“新增病例”和“口罩緊缺”信息轟炸,原先毫不在乎的英雄老人們,終於回心轉意,嘮叨起了口罩。

可惜,“心意”來遲了。口罩,用小瀋陽的說法是:這個,真沒有。

回眸實體藥店,口罩早已斷貨:原先“只送不賣”的深明大義藥店,如今已經深明心有餘力不足的意義。

放眼互聯網絡,糧草更加短缺。醫院也向社會徵集口罩、面罩、防護衣;貓店溜達過,有貨但真假難辨。

拉開家裡藥櫃,一次性口罩已所剩無幾。既然貓店口罩的價格還可以,就應該立刻購買。不過付款的時候我才發現,物流要本月十號才開送,需等待。這就像出遊的飛機離開橋廊開始滑行,到達“斑馬線”之後啥時候能起飛,還是個未知數,要等“順豐”塔臺的指令。

老人們後悔呀。一次性口罩四小時就要換一個的傳說,如今被英雄老人一確認,立刻成為命令。前些日子央求老人戴口罩的子孫們恢復了子孫的身份,整天被老人追著要口罩——“罩”到用時方恨少哦!可惜後悔也沒用,藥店沒得買,電視里加班製作的口罩並無如期進入本地市場,估計被徵用到疫區去了。

在“子孫”們的吐槽跟帖中,有個帖子令人眼前一亮:口罩緊缺了,一個用六天,買菜回家後用開水燙一下,脫水後晾到天亮,又是一個嶄新的口罩。

我太受啟發了!

這“禁閉”還不知道要關多久,所以口罩的產生必須有“永動力”!

商品口罩可以“蒸一蒸,又翻身”,咱家居口罩當然可以“原生態,燙一燙,曬一曬,從頭來”。

起來!躺著也算做貢獻的人們,把裹被單扮鱷魚的無聊、拋圈圈贏自己錢的靈感、地上滴洗衣液當跑步機的衝動,化成手工製作口罩的動力。

裁好四層紗布,用針手工紉出兩邊的穿線通道,裝上“耳環”,一個比“一次性口罩”好得多的“女紅”口罩,就這樣隆重下線。

天一亮,戴上“女紅”口罩逛街時我想:肯定獨佔鰲頭。

其實不然。這幾天大街上的口罩,基本分為一次性的淺藍色和3M的白色。

但街上今早一眼望去,一雙雙眼睛下的白色口罩,已不僅限於3M,還有我自以為是原創的“女紅”口罩。

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英雄的心靈都相通。有錢買不到口罩了,吃瓜你能想到自力更生,其他吃瓜也能,而且不止一種“女紅”模式。

除夕拒載不戴口罩老太的四十二路公交司機,今天又看到一個“整張臉”上車的乘客,於是勸阻:沒戴口罩不能……。

有的啦!“整張臉”乘客從兜裡掏出一個“口罩”。

司機一看,口罩裡噗嗤一聲笑開了。原來,這個口罩特別原始:用八層餐巾紙摺疊、兩端用訂書釘嵌上橡皮筋——用手上下一拉口罩,上蓋鼻樑,下遮下巴,照樣3M!

呵呵!已經變成半張臉的前“整張臉”歉意笑道:無變(沒辦法),買不到。

司機等他刷卡上車,滋溜關上門開車了——總不能說原始口罩不是口罩。

車窗外,我看見好多行人的半邊臉上,掛著“四層紗布”或“八層餐巾紙”口罩。

庚子年正月,口罩行業突然復古:坊間不同行業的男工女工,因為那個“新型”的妖怪,紛紛變身老型的“女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