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前有多富呢?

傲世寶寶


2003年,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之前,那時的伊拉克早都已經被美國經濟制裁的破爛不堪,並沒有多麼富裕。可以說美國在攻打伊拉克之前,伊拉克已經成為歷史上最虛弱的時代,美國等於欺負著一個殘弱不堪的病人。即使是這樣,美國在伊拉克還打了8年的戰爭,這也說明美國的侵略還是得不到伊拉克人民的總體認同。



而伊拉克真正富裕的時代,根本不是薩達姆時代,而是薩達姆的舅舅艾哈邁德.哈桑.貝克爾執政時期。1968年,在阿拉伯社會復興黨掌管伊拉克之後,薩達姆的舅舅貝克爾與他的外甥薩達姆.侯賽因一同發動政變。從而奪取了伊拉克的統治,同時也清除了阿拉伯社會復興黨內部的阻撓勢力,從而確立了以貝克爾為主的政治體系。而在70年代,國際油價紛紛上漲,這也讓伊拉克進入了“繁榮時代”。




而伊拉克總統貝克爾執政了12年,卻因為在1976年的心臟病不得不將權利交給了薩達姆。直到薩達姆到了1979年徹底掌控伊拉克的統治權力之後,當時的薩達姆與美國相勾結,甘願為美國利益而服務。而同在1979年發生的另一件大事,就是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伊朗一下子從美國的盟友變成為了美國的敵人。於是,在美國的慫恿下,薩達姆為美國出頭,在1980年開啟了兩伊戰爭。

至此,伊拉克進入長達8年的消耗戰當中,這也讓伊拉克的經濟遭到了嚴重的拖累。不過總體上這石油價格的上漲,包括伊拉克的石油設施未受到太大的損害,在1990年海灣戰爭之前伊拉克的原油日均產量能夠達到450萬桶。這可是世界第四大原油生產國,這也給伊拉克人民帶來了富裕。在1980年代的時候伊拉克的人均GDP在世界上排名35位,達到了3000美元。

整個伊拉克政府也相對有錢,人民享受著免費醫療、教育、國家提供住房、國家給人民的各種補助也非常的多。比如薩達姆推行免費教育之前,伊拉克有接近一半人是文盲。但免費教育政策推行以後伊拉克小學普及率很快達到了100%。不僅如此,伊拉克擁有的免費醫療還有讓世界羨慕的養老政策,伊拉克政府出錢為老年人養老,這也讓伊拉克人民享受著幸福的生活。



可是這樣美好的生活都因為薩達姆的貪婪,而在1900年入侵科威特而結束。自從美國發動了海灣戰爭以後,薩達姆選擇投降,因此遭到了美國各種各樣的刁難。不僅僅經濟制裁薩達姆政府,還不斷的進行核查,設置禁飛區等等,這已經嚴重影響了伊拉克政府的收入,也影響了伊拉克人民的生活。直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前夕,伊拉克已經被美國折磨的疲憊不堪了。而伊拉克人民生活的困苦被美國汙衊為薩達姆的獨裁,而不是美國進行的經濟制裁。這也是美國慣用的手段,只不過是清醒的伊拉克人民已經沒有了回頭路!(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淡然小司


伊拉克在2003年前已經不富裕了,從兩伊戰爭開始,你倆可得經濟就已經走了下坡路,並且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在薩達姆上任之初,伊拉克本身已經很富裕了,他的遠方叔叔當時是伊拉克總統,把伊拉克治理的挺好,後來他通過政變上臺,一直用鐵腕手段治伊拉克。

但是這也不能完全怪他,他本身還挺具有傳奇的,年輕的時候刺殺過伊拉克國王,刺殺過伊拉克首任總理,還因此被判了死刑,後來輾轉出逃到中東各個國家,後來回到伊拉克後,在伊拉克復興黨內工作,但因為

反腐敗得罪黨內高層,差點被害死,以後又經歷幾次生死,才最終成為伊拉克總統,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薩達姆當年要把軍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的原因,為什麼他鐵腕治國。

當時薩達姆雖然沒有任何經濟軍事經驗,但是卻要求升為軍隊將軍,可能真的是被“殺”怕了。

他從他叔叔那裡奪得伊拉克總統之位,正式成為伊拉克國家領導人。薩達姆是1979年7月份兒就任伊拉克總統的,而在1979年2月份,伊朗的皇權已經被推翻,到當年的四月,伊朗成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並且通過了新的共和國憲法,1979年12月,霍梅尼以成為國家最高領袖。

此時的薩達姆春風得意,但新官上任三把火,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領土糾紛,阿拉伯河的控制權,此時的薩達姆躍躍欲試,因為當時伊朗正在鬧革命,整體國家實力大為削弱,軍事上的力量更是破壞嚴重,薩達姆想要藉著這個機會打壓伊朗,多得更多的領土和對阿拉伯河的控制權,而且想要藉此一舉成為中東霸主,於是兩伊戰爭便開始了。

在兩伊戰爭之前,伊拉克確實富裕,80年代初的伊拉克人均GDP居然超過3900美元,而當時的韓國人軍隊地痞才1700美元,相差兩倍還多。

伊拉克的石油儲量全球前五名,伊拉克只需要賣石油就可以賺的盆滿缽滿,而政府也把這些錢反饋給伊拉克人,上學不用花錢,結婚送房子,醫療是免費的,家家有房子,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這些東西差不多每個家庭都有,車子也很普遍,石油價格低的離譜,可以說是低生活費高生活水平的。

但後來從兩伊戰爭開始,伊拉克就欠了大筆外債,為了補上這個虧空,薩達姆打算向科威特施壓,讓塔少生產石油以提高石油價格,但科威特因為和伊拉克有領土糾紛,所以故意和伊拉克對著幹,於是就有了後來的海灣戰爭,而這次伊拉克明顯在多國部隊的干擾之下以失敗告終,接連打了八九年的敗仗。伊拉克民生凋敝,加上受到歐美國家制裁,經濟遭受重創,所以前後對比還是差很多的。


琅琊利劍


2003年,是伊拉克最大的轉折點,這一年,美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在伊拉克人的幫助下,美國的坦克、戰機、裝甲車很快就抵達巴格達的大街上,伊拉克人民歡呼雀躍,走上街頭,慶祝薩達姆政權被推翻,砸掉薩達姆在巴格達的雕像,伊拉克人民心中的“獨裁者”、“惡魔”、“暴君”終於倒臺了!

薩達姆倒臺之後,伊拉克人民非常後悔,親手掄大錘的胖子卡杜姆·阿爾-賈布里也感到後悔,薩達姆剛剛被推翻的時候,卡杜姆·阿爾-賈布里第一個提著大錘趕到巴格達天堂廣場,使勁地砸薩達姆的雕像,薩達姆的雕像轟然倒塌之後,卡杜姆·阿爾-賈布里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然而,賈布里發現,砸掉薩達姆的雕像之後,自己的生活沒有得更好,反而更糟糕,被迫離開了家鄉,去他國生活。卡杜姆·阿爾-賈布里還說,原本以為,美國推翻薩達姆的政權之後,會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的伊拉克,卻沒有想到,薩達姆倒臺之後,伊拉克陷入內鬥,戰火紛飛,城市被毀,整個伊拉克滿目瘡痍,生命安全沒有保障,物價飆升。

薩達姆死後,伊拉克人的落差感非常大,薩達姆時期的福利全都沒有了,免費教育沒有了,免費醫療沒有了,免費養老沒有了,免費住房沒有了,新婚夫婦的紅包沒有了,後悔的伊拉克人開始懷念薩達姆。在薩達姆執掌伊拉克期間,薩達姆非常重視伊拉克人的教育,入學率非常高,達到100%,就連上大學的伊拉克人,也達到了56%,沒有幾個國家達到這樣的高度,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薩達姆金質勳章,足以說明薩達姆是優秀的。

薩達姆執掌伊拉克期間,伊拉克的貨幣第納爾是硬通貨,非常值錢,1美元能夠兌幾第納爾,伊拉克戰爭之後,1美元可以兌換2000多第納爾,伊拉克後來發行了新的第納爾,代替了薩達姆時期的第納爾,1美元=1189伊拉克第納爾,伊拉克的貨幣還沒有白紙值錢,貶值的錢都去拿了?

都說薩達姆是獨裁者,事實上,薩達姆這個獨裁者就是美國支持的,薩達姆掌權之後,美國和伊拉克的利益發生了衝突,薩達姆為了伊拉克的利益和美國對著幹,伊拉克人傻乎乎的以為美國是為了他們對伊拉克開戰,以為美國是為了伊拉克走向民主才推翻薩達姆的政權,最後才發現,薩達姆倒臺之後,美國扶持了一個“傀儡政權”,美國扶持了一個“偽政權”,通過這個傀儡政權殖民伊拉克!

直到2019年10月26日至10月27日,伊拉克仍然在舉行大規模的抗議活動,要推翻美國建立的“傀儡政府”,伊拉克政府被迫妥協,提出10多項改革建議,示威者仍然不買單,堅持推翻美國建立的“傀儡政權”,這就是伊拉克的現狀,美國在伊拉克不得人心,伊拉克的親美政權不得人心,這就是美國給伊拉克人民帶來的民主、快樂,睜大眼睛好好看看吧!


老鱷魚觀天下


伊拉克人真心不容易,在薩達姆的帶領下,充分體會到了什麼是“巔峰”,什麼是“低谷”。

不熟知伊拉克歷史的小年輕會問道:“伊拉克曾經富過,輝煌過?”

沒錯,伊拉克曾經富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伊拉克戰前生活狀態怎麼樣,到底有多富。

伊拉克人民在“伊拉克戰爭”前,其實很窮

(伊拉克戰爭)

伊拉克戰爭發生在2003年,這時候,伊拉克人民已經很窮了,窮的原因是“海灣戰爭”造就的。從九十年代初的海灣戰爭後,美國開始了對伊拉克的經濟封鎖之路,這一封鎖就是十多年,國家GDP從1990年的2247億美元降到了2003年的152億美元,人均GDP從1990年的12000美元降到了2003年的560美元。

從數據可以看出,從1990-2003年,這個階段的的伊拉克人民不僅不富裕,而且很貧窮。如果有人說這一階段的伊拉克人民在薩達姆的帶領下過著富足的生活,那“淡”就扯得有點過了。

伊拉克經濟靠什麼?石油。其它產業非常薄弱。在長達十三年的經濟封鎖下,伊拉克守著油田,卻賣不出去,太像一個捧著金碗要飯的乞丐了。但是,沒有辦法,薩達姆政府的國策,就是要和美國硬抗到底,絕不妥協。

不得不說,薩達姆是個硬漢,只是貧窮的生活讓民眾處在了水深火熱之中。

在伊拉克戰爭前,美國悄悄派人行賄伊拉克各級軍官,效果非常驚人。戰爭一爆發,那些受賄的軍官不是撤退就投降,讓美國摧枯拉朽般解決了伊拉克,活捉了薩達姆。

可以負責任地說,伊拉克人民在伊拉克戰爭前,是名副其實的窮人,不要說什麼生活質量,能把肚子吃飽,衣服穿好,就已經很不錯了。

伊拉克人民在“海灣戰爭”前的日子過得不錯

(海灣戰爭)

順著歷史再往前走,1991年發生了海灣戰爭,侵入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在美國“皮鞭”的抽打下,撤回了伊拉克。此後,在美國的經濟封鎖下,伊拉克經濟發生了斷崖式的下跌,讓伊拉克人民上一刻還在炎炎夏日,這一刻卻進入了寒冷冬天。

在海灣戰爭前的十一年裡,伊拉克打了8年的“兩伊戰爭”,但戰爭歸戰爭,經濟沒被制約,油田正常打油,所以大家日子不錯。但是因為戰爭,國家的發展有點停滯。

1980年,伊拉克的GDP是1600多億美元,聯想到後來美元貶值,實際上,1980年的1600億美元和1990年的2200多億美元,沒什麼特別大的差距。而1980年的伊拉克人均GDP是11000美元,這和1990年的12000多美元,也基本沒什麼差距。

客觀地說,1980-1991年之間,伊拉克的國家發展,是在原地踏步。

在這11年當中,國家發展一般,但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水平絕對是不賴的,基本上戶戶都是中產,家家都有小轎車,醫療免費,教育免費,人民手中還有大把錢花,伊拉克人民當時就是中東地區的大爺,富得流油,除了沙特王國外,最富的就是人家伊拉克了。關鍵是沙特是王國,王室富,而百姓當時也一般。當時的伊拉克,可以說相當牛逼。

如今的中國,人均GDP才一萬美元左右,和四十年前的伊拉克一個水平,想想人家當時的美元含金量,那是遠遠大於現在的價值。

當時的伊拉克,號稱“中東猛虎”,自稱軍事世界第三,眼睛裡除了能裝下美國和蘇聯,其它都看不下。

一切的錯誤,在於薩達姆發動了“兩伊戰爭”,這讓伊拉克國力大損,欠了大量外債,其中欠科威特就有150億美元左右。所以,兩伊戰爭後,薩達姆為了抹平債務,攻打了科威特,這事“一石二鳥”,一來可以賴了科威特的賬,二來可以奪走科威特的油田,這樣一切解決。

只是,伊拉克沒有想到的是,美國出手了,而且動作很大,從此,伊拉克掉入了萬丈深淵。

伊拉克在“兩伊戰爭”前的日子

伊拉克在兩伊戰爭前的10年,也就是從1970--1980年,是個發展迅速的時期,國家GDP從1000億美元漲到了1600億美元,人均GDP從1000美元漲到了11000美元,這個階段,伊拉克人民是感受了逐漸富裕的過程。

其實,薩達姆是從1979年開始當的總統,這是個有野心有抱負的伊拉克人,他有“復興阿拉伯帝國輝煌”的夢想,夢想是好的,但需要一次次戰爭,需要很多的復出。

薩達姆沒有被困難嚇到,從當總統第二年開始,就發動了兩伊戰爭,十年之後是科威特戰爭,之後被動地接受了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

薩達姆的一生可以說是戰鬥的一生,但是,一將功成萬古枯,薩達姆發動的戰爭毀了無數家庭的幸福。

如果薩達姆能休養生息,埋頭髮展國內經濟,那麼到現在會是真正的中東大佬,美國都不能怎樣了,就如同現在的土耳其。

只是薩達姆心還是太急。


藍風破曉


伊拉克戰前是個非常富裕的國家,這要得益於伊拉克的石油資源。伊拉克的石油資源儲備在全世界排名前五,探明石油儲量為1400多億桶。薩達姆在1972年的時候把石油產業收歸國有,在當時世界能源價格持續上漲的大背景下,石油出口讓伊拉克大發橫財。

▲早期的伊拉克是非常繁華的

1979年薩達姆剛上臺的時候,伊拉克擁有37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1980年伊拉克GDP為534億美元,人口1385萬,人均GDP達到了3855美元,接近於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可以說剛上臺的薩達姆接手的是一個富裕的伊拉克,一個蒸蒸日上的伊拉克。

但是,伊拉克在薩達姆上臺後就成為了一個集權國家,任何集權制都有兩個致命缺點:一是需要能力極強的領導人,這種人在歷史上非常罕見;二是沒有容錯率,一旦錯了就會一錯到底。這兩點在伊拉克身上是展示的淋漓盡致了。

首先薩達姆搞獨裁統治,但是他確實不是一位能力超強的領導人,這點從後面的兩伊戰爭、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就能看出。如果說與美國作戰,伊拉克軍不是對手,還情有可原,但是與伊朗對戰,實際上雙方勢均力敵,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薩達姆有著超強的能力的話,戰勝伊朗是可能的。但是八年的兩伊戰爭最終打成了一個曠日持久的消耗戰,薩達姆所帶領的伊拉克軍隊在一開始佔優的情況下被伊朗逐步遏制了攻勢,到了兩伊戰爭後期竟然被伊朗軍隊攻到了自己的領土。

▲兩伊戰爭是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其次薩達姆一心要“復興”的政策對於伊拉克這個國家來說實際上是不可行的。伊拉克畢竟沒有當阿拉伯世界老大的實力,在國際形勢上,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超級大國只是把中東地區當做利益博弈的場地,他們都不會允許在這裡出現一個強國,他們都想控制整個地方。實際上通過兩伊戰爭我們就能夠判斷出,伊拉克不要說與超級大國對抗,就是與一箇中等國家對抗都不能獲勝。

所以對於伊拉克來說最切合實際的政策就是不斷地發展,用發展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實現薩達姆的個人野心。“復興”阿拉伯的政策一旦成為薩達姆這個獨裁者的既定政策,而且明顯是個錯誤的政策,執行下去,就只能一錯到底,且沒有糾錯的可能,這就是為什麼獨裁統治沒有容錯率的原因了。

▲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從始至終都被美軍吊打

薩達姆上臺後先是發動了兩伊戰爭,打了8年的消耗戰,把一個富裕的國家打成了窮國。戰前伊拉克有37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戰後伊拉克反欠樂700多億美元的外債。面對著戰爭帶來的國內經濟問題,薩達姆侵佔了科威特,企圖用軍事來解決經濟上的問題。結果被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一頓胖揍,給打回了伊拉克,不但沒有得到科威特,還喪失了8年兩伊戰爭積累下來的精兵強將,國內遭到封鎖,經濟發展舉步維艱,人們生活日益困苦。其實海灣戰爭完全是薩達姆誤判形勢的結果,也證明了他能力上的欠缺。

最終在2003年的時候美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軍隊沒有組織過一次像樣的抵抗,他的幾十萬大軍幾乎沒怎麼與美軍交火就煙消雲散了。從中也能看出薩達姆當時是有多麼地不得人心了。畢竟一個只顧著自己的領導人,最終是會被人民所拋棄的。

▲老薩最終被抓

可以說,戰前,確切地說兩伊戰爭之前的伊拉克是富裕的,其富裕程度不亞於當時的沙特,在全世界其人均收入也是可以排上號的。但是由於他們選錯了領導人,選了一個充滿野心,又沒有實力的領導人,不斷地發動作死的戰爭,而沒有抓住世界發展的主流機遇,白白喪失了大好的發展機會,把一個富裕的國家變成了窮國。


老威觀史


只用看下面四點:

1、免費的醫療,免費的養老,免費的教育,免費的住房;

2、小學入學率達到100%,大學的受教育率達到56%;

3、一頭羊、一輛車,在薩達姆時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車,這是因為,薩達姆承諾,要讓每個居民以買一頭羊的價錢能買輛車。

4、薩達姆時期,美國1美元能夠兌換3.5元伊拉克第納爾,現在1美元能兌換2000第納爾。


甲良生日記


伊拉克曾經的確相當富有,不過也並不是伊拉克戰爭之前一直都非常富有,伊拉克歷史上最富有時期主要是薩達姆時代最初很短時間內,壓根沒維持多久。上世紀80年代初的伊拉克,經濟發展水平空前繁榮,1980年伊拉克的人均GDP超過3900美元,而當時的韓國人均GDP也才只有1704美元。

按照經濟總量來算,1980年伊拉克GDP總量位居世界第32位,畢竟當時伊拉克總人口也才1300萬。當時的伊拉克施行免費的醫療教育以及養老還有住房,洋房轎車隨處可見,當時伊拉克人的生活水平還有福利待遇,即便如今的歐洲不少國家都尚未達到。伊拉克戰前富有,並非伊拉克戰爭前,而是兩伊戰爭前。


中東被稱為“世界石油寶庫”,有不少油氣資源大戶,伊拉克的石油儲量約佔全球總量的13%,在中東也僅次於沙特。而更難得的是,在水比油貴的中東,得益於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伊拉克還擁有非常豐富的淡水資源。總體來說,伊拉克無論是工農業發展條件還是生存環境都相當優越。豐富的資源、便利的地理位置等,都使得伊拉克擁有極佳的經濟發展先天條件。

薩達姆時代開啟後,原本被西方企業所把持的油氣資源都被伊拉克收回,原本伊拉克人口也不算太多,大量的石油出口為伊拉克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伊拉克的經濟迅速騰飛,如同油田中井噴的石油一般。而大量的石油財富,也讓伊拉克的工業、農業與服務產業齊頭並進通通發展起來。由於經濟的空前繁榮,人口不多的伊拉克引入了大量來自於東南亞、南亞等地的勞工,而當時伊拉克的薪資水平在亞洲也是位居前列


伊拉克有了足夠的財富以後,開始大範圍施行高福利待遇,伊拉克逐漸建立起絲毫不遜色於歐美髮達國家的福利體系。伊拉克施行免費的教育、醫療與養老,甚至住房也是免費的,薩達姆宣稱讓所有伊拉克人用一頭羊的錢就買得起車。在首都巴格達,幾乎每家每戶都擁有洋房與汽車,生活水平極高。伊拉克最富有時期的各種福利水平,即便是如今的不少發達國家也還沒有達到

尤其是教育領域,80年代伊拉克的小學入學率已經高達100%,而大學生的入學率超過驚人的55%,聯合國甚至為了薩達姆在教育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而為其頒發了金質獎章。巴格達等比較大的城市,很多伊拉克人都可以說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語。與如今師資匱乏,大量學校被迫關閉的伊拉克相比,曾經的伊拉克教育領域繁榮,也是曾經伊拉克經濟發展的縮影


更加難得的是,當時的伊拉克相當開放包容,清真寺旁建立起基督教堂,不同的宗教派別都可以一起共事,大小城市的伊拉克民眾,穿著光鮮亮麗多彩多姿。當時的伊拉克婦女,與男子一樣擁有接受教育和參與工作的機會,相比之下沙特等國也是前不久才擁有電影院,才允許女性開車等。曾經的伊拉克繁榮的,不僅僅是經濟領域,更加是精神領域

局座1979年曾在伊拉克工作,當時他的收入在國內也算是高收入群體,然而在伊拉克卻只相當於當地人收入的1/30而已,差距之大可見一斑。隨著兩伊戰爭、伊拉克戰爭的爆發,兩河流域的富裕繁榮迅速被烽火裹挾而去。簡單來說,當年的伊拉克富裕程度超乎想象,比之如今的沙特、阿聯酋等著名的富戶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薩達姆任後沒多久兩伊戰爭開始,伊拉克的經濟總量與人均GDP等雖說都在攀升,但當時伊拉克的實際經濟水平卻急轉直下。


澹奕



薩達姆在位期間,伊拉克經歷了三次戰爭,分別是跟伊朗打了八年的兩伊戰爭,以及跟美國打的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伊拉克戰前一般是指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前,也可以泛指這三次戰爭前。那麼,在戰前,伊拉克真的像一些人吹噓的那樣富有嗎?

沒有對比就沒有真相。伊拉克與沙特都是世界產油大國,對比戰前伊拉克和沙特的GDP,尤其是人均GDP,便可清楚戰前的伊拉克究竟是不是真的富有。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和伊朗爆發了兩伊戰爭,直到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結束戰爭。1979年,伊拉克的GDP為2852億美元,人均GDP是378.16美元;1980年,伊拉克的GDP為3911億美元,人均GDP是534.06美元。

1979年,沙特的GDP為1118.6億美元,人均GDP是1.2241萬美元;1980年,沙特的GDP為534.06億美元,人均GDP是1.6977萬美元。

1979年,沙特的人均GDP是伊拉克的32.4倍;1980年,沙特的人均GDP是伊拉克的31.8倍。

薩達姆下令伊拉克軍隊吞併了鄰國科威特,遭到國際社會的反對,1990年8月,美國領導的聯軍向伊拉克宣戰,海灣戰爭爆發,快速擊敗了伊拉克軍隊,1991年2月戰爭結束,科威特恢復了主權。

1989年,伊拉克的GDP為656.41億美元,人均GDP是3862美元;1990年,伊拉克的GDP為1798.86億美元,人均GDP是1.0326萬美元。

1989年,沙特的GDP為953.44億美元,人均GDP是6085美元;1990年,沙特的GDP為1176.3億美元,人均GDP是7246美元。

1989年,沙特的人均GDP是伊拉克的1.6倍;1990年,沙特的人均GDP是伊拉克的0.7倍。

2003年3月20日,美英為首的聯軍發動了伊拉克戰爭,俗稱第二次海灣戰爭,徹底推翻了薩達姆的統治。2002年,伊拉克的GDP為209.62億美元,人均GDP是790美元;2003年,伊拉克的GDP為152.82億美元,人均GDP是560美元。

2002年,沙特的GDP為1896.06億美元,人均GDP是8695美元;2003年,沙特的GDP為2158.08億美元,人均GDP是9609美元。

2002年,沙特的人均GDP是伊拉克的11倍;2003年,沙特的人均GDP是伊拉克的17倍。

2018年,伊拉克GDP為2259.14億美元,人均GDP是5878美元。2018年,沙特GDP為7824.83億美元,人均GDP是2.3219萬美元。2018年,沙特的人均GDP是伊拉克的4倍。

從上述數據對比中發現,伊拉克的人均GDP只有1990年比沙特多,那是因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攫取了對方的許多財富所致,而不是國家與人民創造出來的結果。

兩伊戰爭前的1979年,伊拉克與沙特的人均GDP是最大的,沙特竟然是伊拉克的32.4倍。而第一次海灣戰爭前的1989年,兩國的人均GDP的差距是最小的,沙特只有伊拉克的1.6倍(1990年的人均GDP有其特殊性,不具可比性)。

2002年,沙特的人均GDP是伊拉克的11倍,到了2018年,兩國的差距已經縮小到4倍,說明伊拉克戰爭後,伊拉克的經濟已經獲得較好的恢復與發展。

再過十年八年,伊拉克的人均GDP有可能突破1萬美元的大關,邁入發達國家的行列,但是,從人均GDP的維度來衡量,如果排除1990年的異常情況,伊拉克從來都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從來都是發展中國家的水準,那些吹捧薩達姆的人可以休矣了。


飛狼


戰前的伊拉克有多富,這個我們可以簡單的對比一下。兩伊戰爭前的1980年,伊拉克的人均GDP為1528美元,而那年我國的人均GDP還不到200美元。也就是說,那時伊拉克的人均GDP幾乎是我國的八倍。

在薩達姆時代,伊拉克的經濟發展一直都還算穩定,即便兩伊戰爭和之後的海灣戰爭重創了伊拉克的經濟,但憑藉伊拉克豐富的石油資源,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是相當富足的。

薩達姆統治時期,將石油開採權收歸國有,大力發展石油經濟,為伊拉克積攢起大量的財富。得益於石油經濟帶來的巨大財富,薩達姆時代推行了眾多惠民政策。比如全民教育免費政策,讓伊拉克小學普及達到百分之百,中學和大學入學率也大大提高。這一舉措讓伊拉克文盲率大大降低。而伊拉克也因此曾一度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嘉獎。

除了教育的巨大發展外,在醫療和養老方面,戰前的伊拉克也是相當到位。當時,伊拉克民眾看病不用花錢,養老有保障,極大減輕了民眾的負擔和後顧之憂。而最令人羨慕的,當屬免費住房這一項國民福利政策。通過這些惠民政策,我們都能看出當時伊拉克民眾的生活水平之高。

這一切與現在動盪不安、恐怖襲擊不斷的伊拉克局勢,可謂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今的伊拉克民眾,別說要過上富足的生活了,就連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都保障不了,安居樂業成了一種奢望!

十幾年前,伊拉克民眾在美國的慫恿下,推翻了讓他們深為憎恨的薩達姆政權。然而,他們卻並沒有真的迎來所謂的“民主自由”,有的只剩下滿目瘡痍和接連不斷的衝突和恐襲.......

別看去年伊拉克GDP達到2259億美元,總量上是超過了戰前,但國民的幸福感和富裕度,可不見得要優於戰前。



這些歷史要讀


今天的伊拉克幾乎就是危險的代名詞——只要人們一提起伊拉克似乎總會首先想到炸彈襲擊之類的事。誰能想到曾幾何時伊拉克所呈現給世人的卻完全是另一番形象:曾幾何時伊拉克擁有100萬左右的正規軍和大約48萬預備役部隊,近6000輛輛坦克、3700門火炮、7500輛裝甲車、700多架作戰飛機以及飛毛腿導彈。此外伊拉克還有中東最完整的現代化綜合防空體系——其“KARI”防空系統包括:4個地區防空作戰中心、16個截擊引導中心、70餘個防空指揮與報告中心。伊軍戰鬥機、地空導彈和高炮構成了立體火力網,基本覆蓋了所有空域。正是如此龐大的家當使當時伊拉克號稱是僅次於美、蘇的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軍力強大是伊拉克當時綜合國力的縮影,事實上這一時期的伊拉克經濟民生也相當富裕,其富裕程度絲毫不亞於今天的沙特,不過伊拉克的富裕繁華並沒一直保持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事實上從上世紀80年代起伊拉克就已走上下坡路。

其實奠定伊拉克富裕強大基礎的並非很多人所以為的薩達姆,實際上在薩達姆上臺之前他的舅舅艾哈邁德·哈桑·貝克爾就已奠定了伊拉克富裕強大的原始基礎。1968年貝克爾與薩達姆舅甥倆通過政變奪取了伊拉克的最高統治權,同時也清除了阿拉伯社會復興黨內部的反對勢力,從而確立了以貝克爾為主的政治體系。上世紀70年代正是國際油價上漲的時期,在這一過程中幾乎所有產油國都受益匪淺。當時蘇聯就通過出口石油賺取的收入推動軍工產業的發展,從而使當時的冷戰格局一度出現場蘇攻美守的狀態。伊拉克同樣是世界主要產油國之一:伊拉克是世界石油儲量前五的國家,已探明儲量高達1400多億桶。當時的 伊拉克就像今天的沙特、阿聯酋、卡塔爾、科威特等海灣國家一樣憑藉自己掌握的黑金資源賺得盆滿缽滿。貝克爾執政期間伊拉克仿效蘇聯實行五年計劃,削減外國資本對石油貿易的控制,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事實上外媒報道時所謂的“伊拉克繁榮時代”並非指薩達姆時代,而是指的貝克爾執政的12年。那時伊拉克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條件要比同時期的土耳其、敘利亞、沙特、伊朗要好得多。所以直到今天伊拉克的50後和60後們依然對貝克爾充滿了感激之情。

薩達姆在協助自己的舅舅取得政權後實際上就已成為伊拉克的第二號人物。從1972年6月1日起薩達姆開始將外國的石油公司國家化並將石油收入用來建造軍隊。此舉儘管得罪了美、英等西方國家,卻大幅度增加了伊拉克的財政收入。石油出口為伊拉克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於是伊拉克的經濟如同油田中井噴的石油一般迅速騰飛。石油財富也帶動了伊拉克的工業、農業與服務產業齊頭並進通通發展起來。沙特等海灣國家同樣通過石油出口賺得盆滿缽滿,然而卻沒能帶動國內產業體系的升級換代,迄今為止這些國家的工業化程度在世界範圍內仍是相對較低的,那麼伊拉克為什麼會成為一個例外呢?這時因為伊拉克具備沙特等國所不具有的獨特優勢:中東地區儘管油氣資源豐富,然而偏偏缺乏工農業生產所必需的水資源,以致於在中東就出現了舉世罕見的水貴如油的現象。得益於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的伊拉克擁有豐富的淡水資源,伊拉克因此成為中東地區少有的同時擁有充沛的油氣資源和水資源的國家,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使伊拉克得以一方面通過石油出口創匯,一方面利用石油財富發展本國的工農業。人口不多的伊拉克隨著經濟的空前繁榮開始大量引入來自東南亞、南亞等地的勞工,而當時伊拉克的薪資水平在整個亞洲也是位居前列。

1976年貝克爾在執政12年後被診斷患上心臟病,於是他將權力交給了薩達姆。這一時期伊拉克實際上處於一種二運政治體系之下:薩達姆已從貝克爾手中接管了最高權力,不過貝克爾仍在伊拉克政壇存在舉足輕重的影響力。1979年7月16日薩達姆就任伊拉克總統,正式成為伊拉克黨和國家的領導人,而貝克爾則完全退居二線,至此薩達姆開始大權獨攬。這時薩達姆接管的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1978年伊拉克的外匯儲備接近400億美元,而當時中國的外匯儲備只有1.67億美元。1980年伊拉克的GDP總量位居世界第32位,而當時伊拉克總人口只有1300萬。這年伊拉克的人均GDP超過3900美元,而當時的韓國人均GDP只有1704美元。當時的韓國儘管還並不是一個發達國家,但正值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時期,與中國香港地區、中國臺灣地區、新加坡並稱亞洲四小龍。當時伊拉克的人均年收入是8100美元。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當時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大約是1美元兌換1.49元人民幣,所以8100美元大約相當於12069元人民幣。說到這兒可能有人覺得一年才掙一萬多,那一個月也就一千元上下嘛。當然今天一個月掙一千多元不算什麼,可1980年一個月能掙一千多元是個什麼概念?1979年局座張召忠曾在伊拉克工作,當時他的收入在國內算是高收入群體,然而在伊拉克卻只相當於當地人收入的1/30左右。當時一個月能掙一千多元已是一個很高的數字了,可實際上當時伊拉克人生活中有很多方面其實是不用花錢的。

從貝克爾時代起伊拉克就已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薩達姆接管政權後幾乎是完全沿襲了貝克爾時代的社保體系。這時伊拉克的社保體系可以簡單歸納為四個免費:免費的醫療、免費的養老、免費的教育、免費的住房。就是今天一些發達國家也沒能完全做到這些,然而伊拉克早在四十年前就已做到了。當然印度也實行全民免費醫療,不過印度的全民免費醫療是以犧牲醫療效率為代價的——只保住病人住院就醫的權利,然而住進醫院後有沒有足夠的醫生、足夠的藥材、足夠的器械、足夠的床位可就是另一回事了。伊拉克的免費醫療不是以犧牲效率為代價的:當時伊拉克每萬人擁有60多個床位。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中國直到2011年的同類數據是每萬人38.1個床位,而美國則是29個。也就是說伊拉克在上世紀80年代初的人均床位數量是30年後中國的1.57倍左右、美國的2倍左右。薩達姆上臺時承諾要讓所有伊拉克人用一頭羊的價錢就能買得起車,所以當時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幾乎每家每戶都擁有洋房與汽車,當時巴格達的市政建築以及街道上跑的豪車可以說比後來被視為土豪之城的迪拜更有型有範。80年代初伊拉克的小學入學率已高達100%,而大學生的入學率超過驚人的55%,伊拉克由此成為當時第三世界國家中為數不多的全面掃除文盲的國家。這些數據可不是伊拉克自己弄虛作假的摻水數據,事實上伊拉克當時在教育領域的成就得到了聯合國的認可:聯合國甚至為表彰伊拉克在教育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而為其頒發了金質獎章。伊拉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反映在教師的薪資待遇方面:英國《每日郵報》曾調查統計上世紀80年代初伊拉克的教師平均年薪約為60萬美元。

事實上伊拉克當時的繁榮的不僅表現在經濟領域,同樣表現在人們的精神生活領域:中東很多國家的婦女地位其實是很糟的,以致於前兩年沙特因為允許女性開車上路還成為國際新聞。然而當其他中東國家的婦女將自己裹在厚厚的面紗之中時在伊拉克卻隨處可見穿著時髦的摩登女郎。當時的伊拉克婦女與男子一樣擁有接受教育和參與工作的機會。當時的伊拉克人在清真寺旁建立起基督教堂,不同的宗教派別都可以一起共事。生活在巴格達等大城市的很多伊拉克人都可以說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語。置身於當年的巴格達有時會使人產生一種錯覺:誤以為自己穿越到了以時尚聞名於世的巴黎、米蘭。誰能想象這樣繁華的景象最終竟像夢幻一般逝去呢?一直以來薩達姆就有一個夢想:把所有的講阿拉伯語的國家都統一起來,重建一個阿拉伯帝國。而薩達姆為實現這一夢想計劃分三步走:第一步使伊拉克成為一個強國;第二步在阿拉伯世界樹立自己的絕對威望;第三步統一阿拉伯世界。薩達姆通過石油國有化政策實現了使伊拉克富裕強大起來的目標,接下來他就要樹立自己在阿拉伯世界的絕對權威,而薩達姆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就是對伊朗下手。

長期以來以波斯人為主體民族的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伊朗一直被阿拉伯遜尼派國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而1979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後加緊對外輸出什葉派革命理念。伊拉克在阿拉伯國家中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存在:在阿拉伯國家中遜尼派屬於多數派,然而伊拉克卻和伊朗一樣有著數量龐大的什葉派群體,可以薩達姆為核心的伊拉克統治階層卻出自遜尼派,因此他們深感伊朗對外輸出什葉派革命的行為對自己有著莫大的威脅,與此同時伊拉克與伊朗之間還存在著領土爭端。就這樣在領土爭端、教派爭端以及薩達姆攫取中東霸權的野心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伊拉克軍隊於1980年9月22日從南、北、中三個方向發動了對伊朗全方位的軍事行動,由此開啟了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的序幕。儘管從兩伊戰爭的最終結果來看:由於停戰時伊拉克軍隊已攻入伊朗本土,所以名義上這場戰爭是以伊拉克的勝利告終的。然而實際上這場戰爭是沒勝利者可言的不折不扣的消耗戰:戰前擁有37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的伊拉克在戰爭結束時欠下外債700多億美元,在戰爭過程中伊拉克死亡18萬人、傷25萬人,直接損失3500億美元;作為對手的伊朗也欠下外債450億美元,死亡35萬人、傷70多萬人,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得到美國和阿拉伯遜尼派國家支持的伊拉克儘管成為了兩伊戰爭名義上的勝利者,實際上卻在戰爭中蒙受了重大損失而所獲甚少。然而兩伊戰爭中阿拉伯各國對伊拉克的援助並不是無償的,而是以貸款模式提供的,這意味著薩達姆必須償還高額的貸款。打了一場損失巨大卻幾乎一無所獲的戰爭已令薩達姆在伊拉克國內的威信開始出現動搖的跡象,這時要他還錢且不說還不起,就算還得起也必將動搖薩達姆在伊拉克國內的地位。於是薩達姆提出:伊拉克與伊朗打了八年戰爭是替全體阿拉伯人與波斯人作戰,是替全體遜尼派與什葉派作戰,伊拉克人拿性命去戰鬥,希望其他阿拉伯國家把債務免了。然而薩達姆關於免除債務的提議遭到作為最大債主的科威特的拒絕,而薩達姆如果按科威特的要求償還債務需要償還的貸款數目高達140億美元,這還不算利息。被科威特逼到牆角的薩達姆於1990年8月出動10萬大軍悍然入侵科威特,不到十個小時伊拉克軍隊就佔了科威特,把科威特變成了伊拉克的第十九個省。伊拉克的侵略行徑直接引發了海灣戰爭,美國在聯合國的授權下組建多國聯合部隊干預。海灣戰爭給伊拉克造成了二千億美元左右的直接經濟損失,伊拉克軍隊在海灣戰爭中整體作戰能力損失了三分之二以上,伊拉克軍隊四十多個師被摧垮,傷亡人數達八點五萬至十萬人,而伊拉克海軍在這次戰爭中完全被摧毀。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甚至在沒怎麼出動地面部隊的情況下就在不到兩個月內迫使伊拉克接受了停火協議。

當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後美國實際上並沒放過伊拉克——儘管不再使用直接的軍事手段打擊伊拉克,然而在此後的十餘年間美國一直對伊拉克實現封鎖制裁的政策。其實如果我們以更為宏觀的視角看待上世紀90年代的海灣戰爭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那麼我們就能發現:這兩場戰爭之間實際上是具有連貫性的。儘管兩場戰爭相隔13年,可在這13年裡美國其實一直在打壓伊拉克,只是把打擊方式由直接的軍事打擊換成了更為隱蔽的手段。我們可以把這種方式理解為圍而不攻的消耗戰——我可以一下打下你,可這樣做損失太大,所以我暫時不打你,但斷絕你和外界的一切聯繫,等到你彈盡糧絕精疲力盡之時再一舉拿下。到了2003年小布什再次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時雙方的實力差距更大了:此時伊拉克已經歷了長達13年的制裁和禁運,國力凋敝、生活困頓,伊拉克軍隊的裝備也長期無法更新換代;相比之下美國這13年的軍力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如果說1990年的美國首次向世界展示了依託於新式電子技術的高科技戰爭形式,那麼到了2003年美國這種新式高科技戰爭已完全發展到成熟狀態:1990年的海灣戰爭期間美國戰機轟炸的現場滿目瘡痍;然而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戰機轟炸的建築從表面基本上看不出任何損傷,因為精確制導的導彈鑽入了建築物內部,從而將其功能完全癱瘓,與此同時建築物的外觀基本還維持著原狀。也就是說美軍的精確制導武器這時真可以做到如果要炸客廳,那麼就絕不會炸到廚房。

對薩達姆而言:更糟的是在經過美國持續13年的制裁後伊拉克國內已出現離心離德的現象。1991年5月美、英等國以保護庫爾德人為由在伊拉克領土北緯36度以北劃出了一個面積為4.4萬平方公里左右的“安全區”並禁止伊拉克飛機或軍隊進入。伊拉克政府從此失去了對北部庫爾德人地區的控制。此後這一地區湧現出庫爾德民主黨和庫爾德斯坦愛國聯盟兩大軍事武裝組織。俗話說“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庫爾德武裝的成立是庫爾德人獨立建國的基礎。早在1992年5月“庫民黨”和“庫愛盟”就舉行了歷史上首次選舉,當年6月庫爾德地區成立了自己的議會,7月組成政府。從此伊拉克境內就出現了一個事實上獨立的庫爾德政權。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庫爾德武裝對美國的正面攻擊起到了很好的策應效果。不過薩達姆手中還有一張神秘的王牌就是14萬共和國衛隊——這是一支極為神秘的部隊,號稱精銳中的精銳。薩達姆這支共和國衛隊的神秘感一直保持到了戰爭結束,因為直到戰爭結束之時他們也沒出來露臉。從3月20日戰爭開打到4月9日美軍用一個營的兵力就拿下了巴格達,這期間幾乎沒遭遇任何有效抵抗,包括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在內的30萬守城部隊神秘地人間蒸發了。事後人們才知道美國策動伊拉克高官在伊拉克國內打造了一條接應戰線。事實上這時伊拉克軍隊對薩達姆已談不上什麼忠誠度了:就在薩達姆天天召開戰前會議鼓舞士氣之時他手下的各路大員們實際上都已在悄悄和美國人討價還價了。戰爭中和美國達成協議的伊拉克高官們紛紛放棄抵抗,於是美國大兵們就這樣大搖大擺開進了巴格達。

兩伊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連續三場大戰耗盡了伊拉克的元氣。如今的伊拉克早已不復上世紀80年代初的繁華景象:當年伊拉克人只需要3.5元第納爾(伊拉克貨幣名)就能兌換1美元,而如今卻需要2000第納爾才能兌換1美元。極度的通貨膨脹使得物價飛漲。當年的伊拉克很有錢,同時醫療、教育、住房、養老又都是免費的,所以當時很多伊拉克人就全世界旅遊,然而現在他們的收入能勉強度日就已不錯了。戰爭摧毀了伊拉克大量基礎設施,如今伊拉克的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遠遠不及80年代初的水準,即使有僥倖躲過戰火摧殘的建築也大多因缺乏維修經費而導致年久失修。在戰後最艱難的時期伊拉克人一度恢復物物交易,錢一度在這個國家失去作用。由於大量學校在戰爭中被炸燬,於是在伊拉克就出現了世界罕見的奇景:大部分孩子因為無法上學而成為文盲,反而是從80年代以前走過來的中老年人知識層次比較高。醫院也在戰火中被炸燬了,於是醫生們進入各個社區為人們診病,他們並不收取報酬,只要管飯就行,因為錢在戰後的伊拉克幾乎沒任何用處。其實不只是醫療行業,事實上在伊拉克戰後初期很多人都是通過這種為他人提供服務換來一頓溫飽的方式度過那段最艱難的歲月。如今的伊拉克比起戰後初期相對好些了,不過時不時響起的爆炸聲仍提醒人們這裡仍是一片動盪不安的土地。儘管因為美國取消了經濟制裁使伊拉克石油得以大量出口,以致於伊拉克GDP總量在伊拉克戰爭後翻了8倍,但伊拉克人要想恢復兩伊戰爭前的實際生活水平仍是遙遙無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