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崔颢的《黄鹤楼》李白在黄鹤楼上写没写过诗?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面对崔颢的《黄鹤楼》李白在黄鹤楼上写没写过诗?


黄鹤楼,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之所以名流千古,皆因崔颢那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存在。崔颢的诗写得扬逸浩渺,可谓意味无尽。所以后人尊其为七律之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汉阳树、鹦鹉洲、日暮乡关,烟波浩渺,用这样的词句再加上黄鹤一去不复返来形容内心的乡愁,当真是绝无仅有(“黄鹤一去不复返”如此高远的词句,所代表的当真是太多了)。

黄鹤楼、鹦鹉洲似乎总是和各种“愁”连接在一起,李白送孟浩然在黄鹤楼,“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与友人分别的思念、不舍之愁。作为天才的太白,在诗文这点上很少承认自己有技不如人的时候,只有他到了黄鹤楼,看到崔颢的《黄鹤楼》,才慨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种慨叹也是太白的美德。顾随先生提及此事曾说“中国人要面子,可是顶不要脸,古人则反之。现代人真不要脸,可是要别人留面子。”顾随先生这句话真的是太精辟了。就如太白这般天才,也是能舍下面子承认无法写出与崔颢的《黄鹤楼》相衡的诗来的。太白能舍下面子,但内心还是有些不服气的,在黄鹤楼写不成,于是改到了金陵,写出了《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也算是在和崔颢暗暗较劲吧,后人传此诗是太白拟《黄鹤楼》所作,诗虽然写得不错,但平心而论和崔颢的诗相比还是差了一格。金圣叹评李白此诗“人传此是拟《黄鹤楼》诗,设使果然,便是出手低了一格。”金圣叹也是奇才,他又评崔颢之《黄鹤楼》曰“后来只说李白《凤凰台》乃出崔颢《黄鹤楼》,我乌知《黄鹤楼》之不先出此耶?”他的最后一句“先出此耶”指的便是沈佺期的《龙池篇》: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光天天不违。

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太白在黄鹤楼中写就的诗篇真的是逊色于崔颢吗?先是在年轻时送别孟浩然,写下的七绝被后人赞誉不断,成为标高。后又到了晚年,再次登临黄鹤楼时,写下了这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这个时候太白因永王李璘之事累迁流放夜郎,故而首句以贾谊贬谪长沙自比,慨叹自己的无辜受累,二句写再也回不到长安城了,以此来表示自己始终还是心系国事却不得施展才华的悲惨际遇。古人登楼必赋,所赋者也多是悲感之情。太白此刻的心情亦是如此。在前两句用个人经历渲染烘托出悲情之后,笔锋一转,“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两句给人无尽的遐想。五月江城,自无梅花可落,然于黄鹤楼中闻《梅花落》笛曲,似乎眼前便有无数梅花飘落。人立于落英缤纷之中,一曲悠扬,却又显得孤孓,心中的诸多仇恨烦忧不知又该向何人倾诉。此时此刻的太白,已是两鬓染霜,心中的长安梦境却依旧不减。太白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之句给出了我们现实中的听觉和想象中的视觉完美结合的体验。此刻的太白,凄凉否?孤寂否?懊悔否?黯然神伤否?……

然而黄鹤楼对于太白来说,并不是只有这种普通的离愁别绪,黄鹤楼在太白心中也绝不是高不可攀、屹立不倒。当太白的愁闷聚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散发出来的力量是摧枯拉朽般的,是那种排山倒海的雷霆之力。试看太白的《江夏赠韦南陵冰》: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昨日绣衣倾绿樽,病如桃李竟何言。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在这里,太白用冲天的气力“槌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黄鹤楼、鹦鹉洲寄托着太白太多的深情,就连鹦鹉洲太白也曾赋诗——“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而太白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长叹,要打破摧毁令自己赋情如此之深的黄鹤楼与鹦鹉洲呢?那就是太白对命运的有力反击,既然现实不容太白,那太白就打破现实,搞他个翻江倒海,然后且须歌舞。这样的太白,这样的诗篇,已经超越了黄鹤楼本来的存在,而前人为黄鹤楼所作的一切诗文亦都会烟消云散。

很多人都说太白是狂傲的,是孤傲的,但我们如果能仔细想想,太白的那份狂放似乎是在掩饰着什么,这背后就是绝无仅有的天才内心中的那份孤独与落寞。因为是天才,现实世界才会无法与之相匹配,所以太白才会狂放,他是飞龙在天,他是站在天上俯视世间的一切,那“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实在是太孤寂了,为了掩饰这种孤寂,太白只能以狂傲不羁的姿态来面对世人。没有人能理解他、懂他,直到他遇见比他小十二岁的另一个天才——杜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