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290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为何多数王朝帝国难破300年?

李祎濛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只总结了现象而未道出原因,其实每个朝代灭亡的理由都有很多,多数王朝帝国难破300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巧合。而大一统王朝没有超过300年归根结底是因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无法调和所造成的。

第一,生产力一生产关系造成社会资源必须重新分配。

打破旧朝代越来越严酷的垄断和极度盘剥,只有推翻并建立新的朝代,资源相对平均一点,同时人口减少一点,老百姓才具备能活的条件。然后又开始新的一轮循环:随着时间推移,权贵越来越多,依附的蛆虫也越来越多,老百姓的活命必须要的资源又逐渐被一点一点掠夺光,然后,再次造反求活路。不客气的说,中国王朝一直在原地转圈,没有任何有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所以就在不断的重复所谓的“兴替”。之所以难以超过300年,是因为用不了300年时间,资源就被抢光了,老百姓只能推翻他了。至于所说的汉、宋超过三百年,其实他们都已经中断过重新分配过了而已。

第二、阶级矛盾之制度缺陷

封建社会皇亲国戚和政治贵族把持国家的命脉,阶层会随着时间不断扩大,需要的利益也就会更多,导致民间财富被剥夺,民众回归赤贫状态,新的起义也就会发生。从一个国家建立,三百年的时间大约可以传承十几代人(古人寿命短),一个皇帝加上上百号功臣,就算一代只有两个孩子,我们按照100人15代计算,那最后一代就有3276800人,就算中途有的家族灭亡,但是新的家族势力也会补充进来,而且多子多孙也是中国的传统,实际数字绝对会比这个高。三百多万的贵族阶级,再加上由此产生的裙带关系,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利益链条,这还不算下级贵族和官吏的人数,这么多人参与分配国家资源,普通民众怎么能够承受得起呢?所以封建王朝不超过三百年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第三、社会矛盾之人口陷阱

在《人口论》(1798)中马尔萨斯作出一个著名的预言:男女两性之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现状;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这两个抽象前提出发,断言在这两者中间,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更为巨大。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加,因而造成人口过剩,不可避免地出现饥饿、贫困、战争和失业等现象。呼吁采取果断措施,遏制人口出生率。回溯历史每一次新王朝的兴衰都是伴随着大量的人口繁衍与锐减。争霸战争-国家建立-王朝盛世-王朝衰败-争霸战争大致就是这样的规律,不难看出每一个的盛世都是人口大量繁衍,每一次的争霸战争都是人口锐减。民以食为天,当人口与土地之间出现矛盾时,也就是一个王朝的灭亡的开始。所以有人总结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都是掉进了“马尔萨斯人口陷阱论”。

第四,外族入侵

国家受到外部压力更大,而统治者让普通民众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内外交困之下,自然无法维持国家的长久。这种属于少数,在此不做论述。



隐士晚归工作室


中国历史上考场证实的朝代之中,超过300年历史的不断带朝代只有三个:商朝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5年,共计555年;周朝公元前1046到公元前256,共计790年;北宋加南宋公元960年到1289年,共319年。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封建王朝超过300年的只有宋代,这还是在南宋偏安一隅,勉强支撑的情况下缔造的。周代虽然有将近800年的历史,但是周代为奴隶制社会,分邦建国,地方诸侯各自为政,形成实际上的主要国家,周天子的控制力度远远没有封建王朝那么强,因此稳当也是情有可原的。

古代王朝,尤其是封建王朝难以突破300年大关,究竟是何缘故?

其实,如果只是因为机械数字就将王朝的覆灭涵盖在某一个历史特定规律上,这是不合适的。历史发展不是数学公式,没有确定的答案,比起死板的规律,历史更像是“通情达理”的感性事物,充满生命力。

虽然在大规律上无规律可循,但是在事件表象上仍旧是有据可查的。自古以来的王朝覆灭无非是内部腐化再加上天灾人祸,或者是存在超级军事力量颠覆政权

有规律可循的便是内部腐化的发展历程。其实留心的人们可以发现,一个朝代初期的政权都是相对平稳的,中后期就会陷入怪圈,不是宦官干政就是外戚干政、后宫干政、亦或是权臣干政,整个朝堂乌烟瘴气,各大势力勾心斗角,再加上皇上屡屡无味,昏庸无能。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发生天灾,毕竟有起义的部队。

人没有住的地方可以睡在路边,但没有吃的只能铤而走险!这就是历史教训。

可以说,起义军是王朝覆灭的直接力量,天灾人祸就是催化剂,要是没有天灾人祸,就不会出现官逼民反这种说法。仔细想想,难道只有王朝末期才会有官员压榨的现象嘛?显然不是,贪污必然是伴随王朝始终的。可想而知官逼是时时刻刻存在的,但那为什么民反会在王朝末期呢?因为有了天灾人祸。

一个王朝的确立制衡是有皇帝完成的,而人的寿命又是有限的,历经几代明君之后,到达中后期的封建王朝必然会出现农民起义的诱因,而这些先决条件的满足恰好需要200余年。我们大胆的平均一下皇帝执政为30年,基本上在前六代之内的皇权制衡还是相对稳当的,那也就是240年。

内部的腐化直接导致了权力制衡的失调,也就出现了宦官干政、外戚干政、后宫干政,亦或是权臣干政的现象,皇帝就是想作为,也是难上加难!

干政势力不会像皇帝那样考虑问题,毕竟自己是异军突起,江山也不在自己的名号之下,所以能贪就贪,能拿就拿。这样的朝廷之下,百姓食不果腹、饱受压榨,外加来一场天灾,这个王朝基本上就死翘翘了,而这个时间段,多一般都在200年到300年之间,有的甚至更短,比如元朝。

除了内部腐化的规律外,还有一种现象也是终结王朝的利器,但是他却毫无规律可循,那便是超级军事力量!

被超级军事力量一举歼灭的国家很多,最典型的就是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宽松的朝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放松,使得商业蓬勃发展。据历史学及考证,宋代时我国封建历史上最接近“藏富于民”的朝代,说白了就是老百姓有钱。

这样的朝代中,天灾人祸不断,但是照样稳定。他们的终结来自于外部的军事力量。北宋1127年被金国所灭,国祚167年。南宋1279年被蒙古所灭,国祚152年,他们无一例外的被超强军事力量颠覆。

结束语:其实,购买的覆灭映射着内政的腐败,而这个腐败进程正好就在200到300年的时间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王朝就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王朝的命运也就一步步走向终结!

【文 / 楚南青史君】


楚南青史君


熟读历史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活不到300岁,似乎国运300年就像是一道坎。

抛却先秦时代,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王朝之后,历代王朝都不超过300年,西汉215年,唐朝290年,明朝277年,清朝就算加上后金时期,也才296年。看完这些数据你是不是很惊讶,就连唐朝都不能逃过这个怪圈,可宋朝却可以。从历史时间上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奴隶制国家过渡到封建制度国家后,朝代的国运就开始大幅下降,所以说一个国家的制度决定了国运的长短。那封建制度到底有什么弊端,几乎所有的朝代都只能在300年这条线下徘徊呢?道理其实真的很简单,中华民族是农耕文明,百姓只要有地种,收获的粮食够自己活下去,农民就会老老实实的继续种地,当农民都活不下去的时候,那这个国家也就到了毁灭的时候。

只要农民不造反,一个朝代就不会从内部开始毁灭,宋朝的毁灭就是个意外,好不容易在女真手里活下来了,结果杀出来一个铁木真将女真和宋朝一起毁灭了,这是不可抗力,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宋朝国柞也未超三百年。一个朝代建立后,开国皇帝肯定要大肆分封,这样一来全国各地都有了贵族的存在,这就是封建王朝毁灭的第一步。

贵族得到土地后,便可以吃封地的税赋,农民要拿出一小部分劳动成果给这些贵族。但是人都有私心,都希望自己的财富能继续增长。一开始总会有些农名因为种种原因急需钱财,比如看病。而那些封地的贵族恰好手里有钱,农民获得钱财的方式,只有将手里的土地卖给贵族,然后再从贵族手里租地种,这样一来农民一年的收入大半都要进了贵族手里。一段时期之后,贵族就会采用巧取豪夺的方式从农民手里夺得地契,长此以往下去,全国的土地一大半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农民每年幸苦劳作,只能混个不饿死的下场。

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冲突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国家,主体是农民,老百姓向往的理想生活是“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但是往往并非如此,疾病、战争、灾害、赋税等等,都会让农民破产,失去土地,从自耕农变成佃农。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逐渐转到少数人手里,这是封建社会一个无法避免的情况,叫做土地兼并。

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发动起义,经过农民起义的冲击和洗礼之后,王朝更迭,土地得到重新分配,于是农民又得到了土地,因为生产关系没有变化,所以这种矛盾依然存在,随之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

自秦朝起,中国王朝就希望建立一套中央集权的制度,秦始皇通过郡县制做到了,中央政府可以直接向每个农民征税,这种集权方式确保了稳定的税收和强大的动员能力。可是随着土地兼并,中央失去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和税收,随着利益越来越大,地方上的豪强则隐瞒其名下的土地和人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豪强实力越来越大,而中央实力则越来越弱。如果中央要强行重新丈量和划分土地,清查人口,夺回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权,是否可行呢?王莽会告诉你,不可行。只有一个办法,来一场毁灭,重新洗牌,这就是王朝更迭。

有意思的是,每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后,就会诞生出一个稍微长寿的王朝,王朝寿命与起义规模及深度成正比,比如秦末农民起义之后的西汉,王莽末年农民起义的东汉,隋末农民起义的唐朝。但是这些王朝都没能超过300年,可能300年就是矛盾冲突周期的最大值吧。


传统史学研究者


关注

众所周知,自秦始皇统一天下,掀开中国封建统治的篇章之后,中国的历朝历代,持续时间没有超过300年的。即便是宋朝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在经历了南宋和北宋的变动之后,其享国也不过400多年;而创造了“大唐盛世”的强大唐朝,其享国时间也仅仅只有289年而已。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历朝历代的王朝超不过300年呢?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王朝覆灭基本上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因为“制度崩溃”导致的灭亡。所谓的“制度崩溃”就是指体制内的人发生叛乱或者是冲突,使得国家内忧外患,积弱积贫,最终走向灭亡。例如西汉时期的汉元帝声色犬马,导致整个统治系统失能,最终被王家篡权夺位。

第二种模式则是“寿终正寝”,人有生老病死,王朝的延续也有一定的限制,正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王朝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是民乱四起,或是天灾人祸,虽然王朝本身的制度没有致命缺陷,但是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会加速国家的覆灭,让王朝走向灭亡。例如明朝的灭亡,就是因为这种模式所导致的。

第三种模式则是因为“外敌入侵”而导致,比如八国联军入侵期间,懦弱无能的清朝统治者,为了延续自己骄奢淫逸,奢华无度的生活,不仅毫不反击,而且多次签订丧权辱国协议,让侵略者屡尝甜头,最终激起民愤,结束了大清朝数百年的封建统治。当然,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灭亡的原因略有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上述的三个原因,仅仅只是根据历史发展,总结分析之后简单归结的一两个要素。


正大光明


古代封建王朝的更迭似有规律可循,唐290年,明276年,清267年,多数王朝难破300年,这与地主土地所有制有很大关系。

古代王朝尤其中国是农业文明,兴衰受地理位置,交通,生产工具,粮食品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但土地因素是最根本的。

唐朝不大可能与欧洲大陆的国家发生战争,明朝却与相邻的满州发生了战争,南宋海上贸易就多了条谋生手段,如果红薯在米脂种植李自成可能不起义,明朝会跨过300年等等这些都是导致王朝速亡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土地所有制才是根本因素。

王朝初建论功行赏,土地就是最大的奖状。分封下去之后,其后代们只会越集越多,这就是土地兼并。社会稳定,人口越来越多,民以食为天,没有土地怎么生产粮食,只能揭杆而而起。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呢?按开国皇帝30年,二世三世各50年算,也就一个半世纪的太平盛世。剩下的150年,来个王朝夺位的动荡,再出上一个弱智皇帝或迷恋修仙的皇帝,一晃而过。可见家天下的封建制度是重要因素,生产力落后是主要因素。

土地兼并,天天下制度,科技落后可以说是封建王朝难逃300年命运怪圈的原因了。你觉得呢?


三思堂


至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也就这样开始了。直到晚清最后一代皇帝溥仪退位,封建王朝一共经历过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两千一百年历史中,都会发现一个规律性问题,每个王朝的存活时间很难超过三百年历史。无论是最强盛的唐朝,存在时间也只有290年。就是汉朝四百年,在史学家看来也就是西汉的公元前202-公元八年,东汉的公元23年-公元220年,中间也隔着一个十五年的新朝。西汉以汉高祖刘邦为开国皇帝,东汉以光武帝刘秀为开国皇帝,首都一个在西安一个在洛阳是不同,实属于两个朝代。宋朝虽然存在319年,但是都是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国家处在分裂之中。所以,人人都可以总结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虽然朝代众多,但是每一个朝代的国运突破三百年的魔咒,究竟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呢?笔者就在这里道解。

人口几何增长与土地资源有限的矛盾

  • 土地兼并问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代社会是一种农业社会,农业赖以生存的资源就是土地。中国在春秋末年,井田制瓦解,伴随来是一种承认土地私有权的,以家庭为单位的自耕农经济,也就是小农经济,占据社会生产力主导,为社会创造GDP的都是农业。土地不仅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也是老百姓的命根。

然而,在土地私有制情况下,都会出现一户自耕农家庭有重病,或者出现一个败家子,把家里珍惜的田地卖给了其他农民。买地的农民就有了闲钱买了土地,农作物产量也就剧增,由小农就变为了富农。当这个富农买的土地增多,也就变为了大地主。由于财富的增多,可能更有热情参与土地兼并。同时,一些掌握特权的贵族或者官僚阶级,可能通过巧取豪夺、税法、勒索、高利贷等方式,兼并大量土地。

这样,使社会土地朝着少数人手中集中,土地稀少或者换失去土地的人增多,社会贫富悬殊也就逐渐扩大,贫富矛盾也就突出。

  • 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有限矛盾

在这里,也说一个马尔萨斯人口陷阱。马尔萨斯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研究总结,在工业革命之前,人口都是以几何倍数增长,生产资料却是以算数级增长。所以,生产资料的增长永远赢不过人口的增长。当有限的生产资料满足不了增长人口的需要时候,人口就必然以各种方式被削减,已达到与生产资料相匹配的程度。

实质上,用马尔萨斯人口陷阱是最好解释我国封建王朝频繁更替和国运短暂的原因了。纵观我国每一个超过两百年的封建王朝建立,如西汉、唐朝、明朝、清朝等,都是经历过楚汉战争、隋末农民起义、元末农民起义、清军入关等战争创立的,不是依靠宫廷政变等阴谋篡夺权力。我们都知道,古代战争对人口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战争使人口大量牺牲,土地荒芜引发饥荒,再加上瘟疫等疾病的流行,使人口数量锐减。如东汉时候巅峰时期,人口数量是五千万,在东汉末年曹操描写就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世界。

战乱的世界对于新王朝建立就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土地资源充沛,生产资料能满足人口的需要。当一个王朝在战争之后统一安定了,就会发现大量荒芜的土地需要去耕种。于是,王朝的统治者就丈量土地和测算人口,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土地分配格局也是比较合理。由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再加上皇帝接受前朝灭亡的教训,一般也是励精图治,政治清明,就会出现一个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仁宣之治、康乾盛世的局面。这个繁荣盛世说白了,就是地多人少,大量土地由农民耕种,所以就不愁吃喝。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如前面所说地主和贵族官僚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社会贫富悬殊也就扩大化。再加上农业生产都是提倡劳动力数量的增多,都是多子多福,一般都是一家生十几个孩子,十几个孩子中一个又生十几个孩子,人口也就成了几何级增长。土地却被少数人兼并和占有了,没有多余的土地来养活人了,社会贫富悬殊也就继续扩大化。再加上古代皇帝也不懂得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的土地与人口矛盾,不懂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为基本国策,当人口繁衍到没有土地生产资料养育的时候,社会流民就增多了。吃不饱饭的社会流民就会因为生存问题,就会揭竿而起,想着造反起义抢走官僚和地主的土地,解决吃饭问题。如东汉的黄巾起义、唐朝的黄巢起义、明朝的李自成起义等,都是失去土地成为社会流民的农民,活不下去只有造反才是唯一的出路。再加上这个王朝遇到自然灾害和少数民族入侵,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就会加剧灭亡。之后,战争的动乱使得人口锐减,一个新的王朝平定战乱之后,土地荒芜人口稀少,一切百废俱兴,百姓勤劳耕作,又落到前一个王朝发展的老路。如此循环发展,这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兴替频繁的本质原因了。

  • 矛盾爆发的时间,也恰好三百年左右

在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理论看来,人口与生产资料的矛盾,脆弱到一有自然灾害就爆发,然后通过战争瘟疫来减少人口呢,时间也就是三百年。以前也有一个资料显示,当一个朝代农民平均耕种面积,低于朝廷建立初期农民平均耕种面积的四分之一时候,就是这个朝廷生存的极限。这个过程在古代是需要十代人的时间,也就是大约270年左右。

实质上,人口与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不仅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是工业革命之前,人类难以解决的终极性问题。

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性

中国古代实施是一种中央集权制度,这一种政治制度有着腐朽性,也必然导致王朝灭亡,逃不出三百年的魔咒。

如在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独揽大权,国家一切事情都由皇帝一个人裁决。所以,皇帝个人素质高度,也决定了国家的好坏。如果皇帝是励精图治的类型,国家政治比较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如果皇帝是养尊处优与骄奢的类型,就会怠于政事。整天贪图享乐,穷奢极欲,陷入富贵不过三的圈子,把开国祖宗创办的家业都败坏完。

如我国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都比较开明,励精图治,体恤民情,国家发展蒸蒸日上。但是,到了朝廷统治末期,皇帝就昏庸无道,贪吏横行,百姓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即使在朝廷末期出现了几个明君,由于前辈留下了烂摊子,社会诟病积累太多,很难扭转局势,王朝的灭亡也是不可避免的。

古代中国都是地方官吏管理老百姓的生活,维持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也很容易造成官吏腐败和对百姓横征暴敛现象发生。当老百姓被官吏压榨,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也只有造反和推翻王朝统治才是唯一的出路。

如在汉朝时候的政治制度,就是三公九卿制度,之后设置大司马、大将军等职务,造成权力集权在少数官员手中,出现了不少掌握大权的权臣。在魏晋时候,全国兵权就掌握在大都督手中。在唐朝设置节度使,掌握一方面的赋税、行政、经济、军事,如同一个土皇帝,这必然造成藩镇割据内战频繁,唐朝也亡于地方军阀—藩镇的手中。

所以,可以总结,中央集权制度必然导致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手中。由于人都有贪图享乐的趋向,必然会有腐败现象的发生。当一个政权腐败太严重,与民众严重脱离,这个朝廷就离灭亡也是不太远了。

只有分权,权力平衡和受到制约,使人性的贪婪受到压制,统治才能长久。

军事力量走上衰弱

古代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对国家生存与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强大的军事力量,能使国家抵御外族的统治,保卫国土的安全。

纵观我国封建王朝,统治初期军队战斗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在统治中期由于军官的腐败,军队战斗力就下降。之后,军备武装实力的松弛,战斗力衰弱,就很难发挥军队保家卫国的功能。

如蒙古帝国建立的阶段,战斗力非常强悍,灭国无数,一直打到东欧平原,建立大一统的欧亚国家。但是,到了元朝末期,经历和平时期,军队士兵懒散,战斗力也就跟着下降,就被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地方武装力量推翻,赶回北方蒙古老家。清朝也不用说了,建国初期八旗子弟兵的战斗力和末期战斗力,简直是天壤之别。

北宋能存活三百年,原因在于商业发展

繁荣昌盛的唐、明、清等朝代没能超过三百年,都存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但是,受着外族侵略的“弱宋”,国家都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能经历三百多年的国运。这是什么原因呢?

宋朝虽然有着辽、金、蒙古等少数民族的入侵,却是我国历史上商品经济、科学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宋朝由于国土面积小,一直都是注重农业生产技术革新的革新和商业发展。宋朝时候,农民的土地由普通田地,变为沙田、梯田、淤田等新田地的形式,无疑也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同时,政府大兴水利,改善农具,农业获得发展,百姓吃饭问题得到解决,也不会想着造反。

此外,支撑宋朝经济发展还有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宋朝的手工业很发达,如官窑、钧窑、汝窑等生产的瓷器,都是一流的,远销海外。在亚非国家出土的宋朝瓷器,就是证明是当时海外贸易的重要输出品。

宋朝的纺织业也是非常发达,先后成立了强锦院、纺织业中心、官办的丝织作坊,也就是现代的纺织工厂,都推动了印染行业的发展。在宋朝出现的世界上第一批纸币——“交子”,相当于现代的证券汇率、期票,这也是封建社会货币的重大变革。在海外贸易上,由于西夏存在隔绝了对外输出的丝绸之路。但是经济中心南移,东南岸沿海港口存在,成为崭新的贸易中心。如福建的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当时世界上第一大港口。

因此,可以看到,弱宋的“运营模式”和之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是非常相似的。由于不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发展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形态,经济繁荣解决了百姓的生存问题,这也就是“弱宋”能够存在三百年的原因。其他封建王朝之所以短命,那就是经济结构单一,都是农业为主。

本文笔者是历史文化爱好者,渴望与喜欢历史文化的朋友探讨问题,在写作道路上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请点“关注”。


七彩飞扬


翻翻史书,我们会发现大多数的古代王朝都难以突破三百年,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巧合,其实,认真研究下来,我们就能够发现巧合之中的必然因素了。

首先,是作为统治集团核心的皇帝的个人因素。

封建时代,皇帝是整个国家统治的绝对核心,所以,皇帝的个人因素,是决定这个帝国生死存亡的最关键因素。

实际上,每个朝代,皇帝本身素质高低情况也是很有规律可循的。

(1)、西汉。公认贤明的皇帝有连续6位,从汉高祖刘邦到汉宣帝刘病已;

(2)、东汉。勉强可以数得上3位,从光武帝刘秀到汉章帝刘炟;

(3)、西晋和东晋。没的说了,只有晋武帝司马炎勉强说的过去,司马炎之后,都是废材;

(4)、北魏。北魏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包括亡国之君都比较有血性,但是真正有能力的也就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这三代开国帝王以及汉化改革的元宏,共4代;

(5)、隋。没有争议的只有隋文帝;

(6)、唐。包括武则天,从李渊到李隆基,共5代人,后期虽然也有继位者试图恢复大唐荣光,但是,成就都不大;

(7)、宋。即使勉强算到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也是6代人;

(8)、明。从朱元璋,到创造了“仁宣之治”的明宣宗,共4代人;

(9)、清。从入关的顺治帝算起,到乾隆帝,是4代人,勉强把入关前的两位算上,是6代人。

从这八个朝代我们就很能够发现规律了。每个朝代,毫无疑问开始的时候是最辉煌的,因为把一个混乱的国家重新统一,对于开国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也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胜出。那么这种胜出之后呢?最多延续了6代人,已经是少之又少的奇迹了,常规年限是3-4代人。

这就是古代的王朝为什么很难突破300年的第一个原因,因为真正有能力治理国家的君主,只有这3-4代人,大约80年左右的时间。

接下来,是第二点原因,古代小农社会最基本的生活(田地)问题。

土地,一直是古代各个封建王朝统治的根本。因为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贯彻,农民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绝对主体,因此,土地,也就成为了每个王朝统治的根基。

在每个王朝的初期,经过战争以及新的统治者的重新划分,土地往往能够得到较为公平的分配,农民能够稳定的在自己的土地上去劳作,也就自然而然的可以稳定生活,国家得以保持稳定的秩序及生产能力。

但是,慢慢的,土地会变成造成社会动荡,甚至引发王朝覆灭的火药桶。原因很简单,随着社会的稳定,人们的生活安逸之后,对于生活的追求就变成了:我要拥有更多的土地。于是,土地兼并加剧,稳定的社会平衡被打破,土地开始向少数人手中集中,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没有土地的贫民,在那个工商业尚不发达的时代,他们为了生活就只能成为地主家的长工、佣人,甚至是上山成为土匪。

当没有土地的贫苦农民数量不断膨胀,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就越来越多,此时,如果再遇到“天灾人害”的发生,比如:蝗灾、旱灾,或者是遇到秦始皇、隋炀帝这样的皇帝,要大规模营造国家工程,贫苦农民就变成了一堆干燥的柴火,只需一根火柴就变成了燃烧王朝的熊熊大火。

所以,土地兼并所造成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往往是造成王朝覆灭的直接原因,这个周期,从第一代人开始发生,四五代人的时候就足够严重了。往往在王朝初期,统治者的才能较为卓越,尚且注意打击土地兼并,维护小农利益,但是,当我们第一条内容所说,英明的帝王不再出现,国家由平庸的皇帝掌权之后,土地兼并问题不再得到抑制,甚至掌权的各级官僚成为了既得利益者,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维护土地兼并的发生,那么,只需要最多四五代人的时间,社会便不再稳定,这个王朝也就坐在了这堆一点就着的干柴之上。

第三个原因,是整个国家治理机构的腐朽,就像是一堆钢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被“贪污腐败”锈蚀,并最终轰然倒塌。

这个原因,其实和第一条是相伴随而生的。当第一条所说的这些有所作为的君主不再出现,整个国家的官僚系统就会难免的被贪污腐败所侵蚀,并最终演变成:统治阶层与地主阶级融为一体,持续的对百姓进行盘剥。

而官僚与地主融为一体之后,又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治理国家上人才的断层。治理国家的权力长期被这些庸才所霸占,真正有才能,想要做实事的人很难进入官僚机构,更难进入核心管理层,这也是为什么,每个王朝的末期,掌权者都是贪生怕死、庸碌无为之人,而同时,推翻他们的人又是清一色的有识之士,泾渭分明,为何如此明显的原因所在。所以,历朝历代,开国的君主最为重视的问题,毫无例外,全部都是:打击土地兼并、严惩贪腐、选拔人才。

虽然也有个别的情况发生,比如:明朝末年的有识之士并不少,朝堂之上也并不缺少有带兵才能的武将,但是仍然阻挡不了大明的灭亡;清朝经历了同治中兴,一帮优秀的汉族官僚锐意改革,仍然阻挡不了大明的灭亡;甚至是往前看,有小太宗之称的,著名的装傻皇帝“唐宣宗”,虽然开创了大中之治,但是仍然不能逆转大唐王朝覆灭的趋势。就是因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当它还是一个蚁穴的时候,尚且可以弥补,但是,溃堤之势一旦形成,就不是个别人力可以逆转的了。

这三点才是造成古代历代王朝都很难突破300年的原因所在。


北邙苏杭


我认为,“三”,既是时间节点,又是运动规律,还是文化现象。中国古代“三生万物”的观点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结合“物极必反”的哲理,“生”对应的自然是“亡”了。王朝不过三百年,同民间所言“富不过三代“是一样的道理。

一个富豪人家,祖辈凭借胆识与能力等条件创下了一个家业,子辈也就是所谓“富二代”享受是必然现象,锦衣玉食现成的,谁还会像上辈那样拼搏呢?很多人不会的。这种享受加上不思进取再加上退化了的lQ与EQ是会遗传的,如此到了孙辈这里,基本上是坐吃山空的景象与态势,渐渐地,家底越来越薄了,又没能力再创新业,所以,到了三代没落破败,是许多富豪人家的宿命。

一个王朝也是这样。打江山,没有三十年是不行的。在这个三十年左右时间里,打江山创业团队可以说是同向同心同德同力,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奋斗。打下了江山,那就得坐江山,包括经营江山与享受江山,这个过程应该有二百四十年左右。在此期间,江山逐渐达到顶峰,坐江山的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说是无比惬意也不为过。不过,其实此间在王朝繁荣稳定的表象下,一些隐患、矛盾和问题已经在暗流涌动了。尤其是在此间后期,社会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并加剧,统治集团内部也出现了各种矛盾与问题。最后三十年左右,王朝已是风雨飘摇,摇摇欲坠,坐江山的已是有心无力,也只能任其自然了,直至江山破碎、大厦倾覆。

这个过程与规律,乃是事物运动发展的过程与规律,从诞生到兴盛到衰亡,凡事皆如此。三百年的王朝,已经是经营得相当好的了。几十年、百把年的王朝也大抵如此。


清风朗月zgh


古代王朝不到300年就灭亡只是时间砂磨的一种效果,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在人性主宰政治的大背景和大格局之下,300年的时间里,初代功臣元勋早已阵亡,能够保障王朝稳定的有力力量早已灰飞烟灭。在古人寿命普遍偏低的状况下,300年对于古人而言基本上就是五到六代人的时间。在这么长时间里, 人的想法不会一成不变,前人的想法并不能如实传达给后代。高层会自恃高位而残虐百姓,底层百姓会因长期遭受压迫而心生反抗。

在寿命不到一百年的王朝里,贪官污吏普遍成风,肆意鱼肉百姓,天灾连年不觉,贪官本性变本加厉,百姓活在备受煎熬的人间地狱之中。在秦朝的时候,陈胜吴广等人纷纷揭竿起义

在寿命不到两百年的王朝里,贪官现象依然严重,虽相较只有几十年的王朝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基本上都是外患严重,内部勾心斗角,最终为异民族入侵所灭。

在寿命超过两百年的王朝里,在思想上,唐朝,明朝,清朝基本上都有统一的思想,佛道儒思想基本都兴盛,政治上,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力度都较大,在教育层面,凭借教育的效果,内部的团结的局面大都能延续下去,统治者对待百姓比较温柔,而在唐朝和明朝遭逢大灾的时候,张巡,郭子仪,戚继光,俞大猷等一大堆有能力的军事之士纷纷救场,最终使得这些王朝能够延续超过两百年。

两百年以后,唐朝明朝国力日渐衰弱,唐朝实质灭亡是黄巢的造反,其实这里唐朝还有机会,只是中途没有一个有力的皇帝和团体出现,最终灭亡主要是朱温造成的结果,节度使的军阀制度造成臣下叛变。

明朝灭亡是崇祯帝和李自成的手笔。在这里,在下不接受崇祯帝是一个好皇帝的反驳,毕竟是他杀死了袁崇焕。袁崇焕之前的功勋是有目共睹的,他杀死了那么多的清兵,清兵可能轻易放过他吗?现在社会上竟然还有人怀疑袁崇焕一早就被策反了,真是可笑。或许袁崇焕救不了衰弱的摇摇欲坠的王朝,可结局不会落到整个明朝没有一点反击之力的地步。

清朝灭亡能够再延续一百多年的寿命,是列强干预的结果,本来清朝国力就不算强大,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就该被灭亡了,只可惜太平天国终究是农民起义,不懂得变通,要是能够假意讨好外国人,在前期一鼓作气消灭清朝的话,就不会有后来的被灭亡时期,也不会让本来有着不错想法的资政新篇沦为废纸。


明镜大道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王朝得衰败可以抓住一点就可以说明,那就是土地和人都斗争。地只有这么多,人一旦多了,地不够分,怎么办?那就只有拿刀子来分。

或者可以采用更加科学的说法,依照东亚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率来说,如果没有更大量产的粮食作物的培育和社会生产发展率的提高,那么社会生产的总价值只有那么多。而人口在和平时代不断的增长,必然会导致社会资源的短缺,最后的结果就是社会关系崩溃。这以上是我的个人理解。

但是这个科学依据是:马尔萨斯陷阱。

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这个理论就被人称为“马尔萨斯陷阱”。

可以看一下汉朝的人口例子。

刘邦建立西汉时全国人口仅剩1300万,到了西汉末年时期有大约6300万。随后就发生王莽篡位然后天下大乱。战争开始不断进行,人口减少。刘秀建立东汉时,光武帝中元二年(57年),人口大约为2100万。到了东汉末年,是大约6800万人。随后就是黄巾起义,三国战乱。

从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到220年三国鼎立形成这个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仅存约2300万。4世纪初的西晋约有3500万。此后南北分裂,北方进入十六国时代,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的大业五年(609年),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

也就说从汉代到隋代,中国的总人口实际上只是在6000万上下浮动。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因为生产效率没有提高,汉代进入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期,农业由粗放逐步向精细发展,农具进入铁器时代,出现了铁犁壁、二人三牛的耦犁以及铁耙、耧车、风车、水车、石磨等先进生产工具,畜力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耕作的速度和质量都大为提高,农作物品种也更为丰富,但是这种做法一直被延续了下去。而到了唐朝和宋朝则是人口扩展为一亿左右,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对于南方的开发,以及耕田面积的扩大。真正到了明清中国人口才开始暴涨到4亿,这是因为土豆、红薯、玉米这些高产作物相继从美洲引入,这些农作物的生产量大。养活的人更多。所以土地和人的矛盾被缓解了一部分。但是人口依旧在增加,在明朝的表现就是明末农民大起义。清朝则是白莲教起义和太平天国起义。

归根结底,还是土地和人的矛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