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要做好全年GDP增速顯著下滑的心理準備

ID:BMR2004

抗擊疫情 | 現在要做好全年GDP增速顯著下滑的心理準備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 黃少卿)

在全國抗擊疫情時,在經濟上也要打好保衛戰。

做好2020年GDP增速顯著下滑的心理準備

對於2020年全年GDP增速,現在要做好可能出現顯著下滑,甚至下滑到0附近的心理準備。

雖然到目前還沒有人明確提出這種可能性,但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非同小可。可能導致改革開放以來首次出現經濟增速為負的情況。經濟進一步下滑過程中,人民幣貶值預期上升,也加大了以美元計價的中國GDP增速為負的概率。

這次疫情導致總需求受到很大沖擊。內需上,由於居民不出門,購物旅遊等消費活動大量減少;經濟不確定性上升,也抑制了全社會投資需求;外需上,由於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此次中國疫情為“全球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雖然不建議各國限制貿易和人員流動,但是包括美國、新加坡和澳大利亞在內的國家全面暫停對中國發放簽證,以及俄羅斯切斷西伯利亞鐵路和關閉出入境口岸,這都會對進出口帶來不利影響。

這次疫情雖然重創了總需求,但我們更要重視它對總供給側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總供給能力體現為資本、勞動力和效率三駕馬車。目前,許多工廠節後難以恢復開工,整體經濟的產能利用率不足;工人無法正常回到工作崗位,勞動力存在嚴重閒置;物流不暢通或者物流成本大幅提高、人際交流成本大幅提高,都會帶來類似於稅收的“楔子效應”,不但減少經濟活動總量,而且降低效率。因此,資本、勞動力和效率都會出現明顯損失,從而出現總供給能力下降、總供給曲線下移。

宏觀經濟增速急劇下滑,甚至下滑到0附近,對此不用過度擔心。疫情過去後,諸多不利於經濟增長的因素會緩解甚至消除,經濟形勢會迴歸原有軌道。考慮到冠狀病毒的病理特性是不耐高氣溫,預計最遲進入5月後,隨著氣溫的升高,整個疫情會逐步過去。此後,經濟會從5、6月開始回到上年的運行軌道。總體上,估計1-5月會存在-3個百分點以內的經濟負增長,如果疫情期間經濟所受傷害後遺症不嚴重,則從5、6月開始的回升會比較快,全年料將錄得2-3%的正增長速度。如果應對不當,則全年整體增速有可能在0附近。

在此要特別強調的是,如果缺乏對經濟顯著下滑的預期,等到第一季度經濟數據出來時,一種可能的擔憂是,中央政府會採取過度的宏觀刺激政策,尤其是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類似2009年大規模財政貨幣刺激政策,雖然短期改善了經濟增速的數據,但是後遺症嚴重。希望中央政府不要對今年上半年的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太在意,要有提前預期,並且理解這僅僅是短期現象。

否則,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會帶來很不好的後果。由於上半年抗擊疫情出現的物資短缺導致的物價水平上漲,會因為寬鬆貨幣政策而固化下來,難以回落,這將非常不利於經濟的長期發展。

另一方面,各級政府在財政政策上,可適當增加財政補貼支出規模,用於普惠性補貼中小企業的貸款利息和工資成本,切忌不要推出過猛的以大規模投資為主要內容的擴張政策,而應當以減稅降費為主,即便新增財政開支,也應投向醫療、教育、環境和科研領域,為長期經濟增長積累健康人力資本、知識資本和環境資本。

總結一下,2020年上半年經濟增速即便顯著下滑也並不可怕,預計下半年會回補,明年料將重新回到原有軌道和水平,故各級政府沒必要下猛藥來拯救短期經濟數據。

抗擊疫情和維護經濟穩定並行不悖

從數據上看,湖北,尤其是武漢正處於和新型冠狀病毒進行決戰階段,困難依然巨大,不可掉以輕心,必須全力以赴,甚至需要中央政府從全國調集物資加以支援。但是湖北之外的各省市,數據統計上,大部分地區新增確診人數趨於平緩。未來確診病人總數會逐步穩定下來。除湖北外,目前確診人數佔各省常住人口的比例多數在十萬分之一以下(浙江2月2日確診661例,感染率為十萬分之1.17),比很多流感發病高峰期佔比要低得多。除了湖北省及其他省份的個別疫情相對嚴重的地市,其他地方對疫情既要保持高度重視,對其危害性和後果亦不必存在恐慌心理。

在這些地區,普通居民在遵照衛生防護要求的前提下,從事正常工作與生活活動的危險性並不是很高。各級政府從下週開始,要做好社會迴歸正常工作狀態的準備。北上廣深目前已經出現了大規模返程人流,對於部分已經或正在回城的人員,在敦促其做好衛生安全要求的同時不阻礙、不打擊,幫助他們儘快迴歸工作狀態。

目前,有的地區對疫病防治措施的要求層層加碼,嚴厲程度不斷提升,如對於回城人員一律要求強制隔離14天。這不但帶來生活不便,更是勞動力的巨大損失,對於很多人力密集型的製造型企業來說會是嚴重打擊。另外,對於城際間的交通阻斷、各地挖路封路的行為也應得到儘早糾正。否則,整個社會有因防治疫情而付出不必要經濟社會代價之虞。

從各種新聞報道和社會調查來看,此次受疫情衝擊很大的是小生產者小經營者。譬如,鮮花種植戶面臨花期沒有工人採摘運輸,也沒有超市銷售的困境;許多養雞養鴨農戶,由於飼料採購困難,不得已把剛孵化的雞仔鴨仔深埋,甚至在欄的雞鴨無法屠宰上市;景區完全歇業,很多小商戶虧損嚴重,甚至面臨破產境地;跨境店商由於物流系統中斷而無法維持。

如何改變這種局面,讓經濟社會恢復運轉?這可能需要各級政府官員積極主動作為起來。檢驗檢疫、農林、食品藥品、旅遊、工商、商貿等各個部門都要竭力創造條件,幫助小生產者小經營者避免出現嚴重關門歇業甚至破產倒閉現象,避免產業供應鏈斷裂、防治疫後經濟恢復推遲。

在疫情並不嚴重地區,各級政府部門勿要因抗擊疫情需要,而以一刀切形式對個人和企業設立各類禁止措施。這種做法看上去萬無一失,但會助長懶政和不作為心理。為此,建議各級政府部門理性對待疫情,抗擊疫情和維持經濟穩定發展,兩手都要抓緊抓好。各地區農林、食品衛生部門可以設立各種衛生安全標準來強化管理,既防止病毒蔓延、疫情擴散,又能確保市場恢復流通、企業恢復生產、學校恢復教學。

此次疫情也暴露出各個地方的治理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各級政府應該加快推進改革、進一步完善營商環境、建立精細化社會管理體系,從而為疫情結束後的經濟中長期平穩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制度基礎。

錢麗娜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