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提出六經,為什麼五行只有肝心脾肺腎五經,沒有心包經?

上ccCC面CCcc脫單


首先說“六經辨證"不是張仲景提出的。三陰三陽六病一百多證。六病為綱。


天山17040


首先,《傷寒論》從未有過“六經”這個概念,是晉代王叔和提出來的,《傷寒論》是“三陰三陽”概念,但與《內經》無淵源關係。以《漢志.方技略》律之,一個是“醫經”,一個是“經方”,二者不屬於一個醫學學派。

其次,“三陰三陽”屬於“一陰一陽”的兩兩成對體系,即陰陽說。肝心脾肺腎附會於五行之推演,屬五行說。一個屬於陰陽說,一個屬於五行說,都想統帥人體,結果導致兩種不同的矛盾說法。如此而已!


河間金棟


首先說提問者提出的這個問題就有理論上的錯誤,是對六經的不認識或對中醫一知半解。

‘六經’不是張仲景《傷寒論》提出的,它出自《內經 》。六經之於《傷寒論》似乎是承重牆之於樓房,但是六經的本質是什麼?歷代醫家爭論不休,愈爭論愈讓人感到迷惑。

《傷寒論》中的六經與六經脈恐怕本就不是一回事。

錢超塵先生說:“自宋朱肱《傷寒類證活人書》將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個詞彙分別加上‘經’字,在卷一《經絡圖》中繪出人體六條經脈走向,並引《靈樞》為理論依據,後世乃謂仲景《傷寒論》之三陰三陽為太陽經、陽明經、少陽經、太陰經、少陰經、厥陰經”。

於是,我們明白了原來是朱肱老前輩加了一個“經”,別小瞧這一個“經”字,可是把研讀《傷寒論》的人整苦了。

實際上中醫所說的五臟六腑都不是指的具體的西醫所指的臟腑,它指的是一個系統,最明顯的就是“三焦”這一腑,解剖學中根本沒有,但是這個系統肯定是形而下的。

說到三焦,就說到心包產生的直接原因了。中華文化很早產生的是“五行”概念,應用到中醫,就產生了“五臟”。其實人身中臟器不止五個,為了配合五行,所以只選了五個臟器,這叫“象”。“象”是中華文化的方法論,對應的西方文化的方法論就是科學。所有中醫理論必須以象理論為基礎,決不能以科學為基礎。宇宙中第一大象是“氣”,第二大象是“陰陽”,第三大象是“五行”,後面還有“四象”、“八卦”、“天干”、“地支”、等等各種“象”。

臟器有了五臟之後,又產生了“五腑”,以便和臟器對應。後來發現,五腑更易於和天氣對應,但天氣之數為六,所以必須再創建一腑,這就是“三焦”。

所有中醫書中有一個最大的錯誤概念,就是天氣之數為六的原因。他們認為“六”產生於“十二”,而十二產生於十二個月,所以“六”產生於月亮的影響。

實際上,天氣之數“六”產生於“六律六呂”。“六律六呂”對應的是“十二氣”,每氣中間有一節,合稱“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的根據是太陽,而不是月亮,它跟每個月根本不對應,所以“二十四節氣”是陽曆,不是陰曆。

因此,與天氣之數對應的腑應屬陽,而不能屬陰,所以中醫裡,五臟屬陰,六腑屬陽。

五臟六腑合起來是數“十一”,馬王堆出土的《手足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以及《靈樞》中很多地方還都使用數“十一”,說明“心包”很晚才產生。《黃帝內經》中所有論述“心”的地方,其實都是具體的臟器“心臟”和形而上的“心神”混用著。

如果我們不是創造“心包”一詞,而是創造“心神”一詞,或者就沿用“心主”也非常好,但關鍵是要把概念搞清楚:“心主”不是代表具體臟器“心臟”,而是代表形而上的“心神”,那麼很多經典中關於心的論述就不必修改或轉換,比如心經,就不必改稱為心包經。因為這樣“心”就變成了具體性形而下的臟器,和肝脾肺腎一致了,而形而上的“心”就用“心神”或“心主”來表示,可惜創造“心主”者沒有形而上的“心神”概念,以至於後來到底用“心包”代替了“心主”。

有了形而上的“心神”概念,我們還能發現,六氣中的風寒暑溼燥火中最後一個“火”就應該對應“心神”。在《黃帝內經》中有云:“燥以幹之,暑以蒸之,風以動之,溼以潤之,寒以堅之,火以溫之。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溼氣在中,火遊行其間,寒暑六入,故令虛而化生也。”此意明顯:風寒燥暑溼為五氣,火和他們不同,遊行於五氣之間。這和“心神”很一致,心神和五臟不同,它統治著五臟。

另外,六髒六腑中新加的一髒一腑在《黃帝內經》寫作時,剛開始產生,還沒法很好的區分。到後來的中醫著作中,就給分的清楚了。但是原本產生時“胎裡”帶來的缺陷後來的著作還是無法彌補。

現在,“心包”臟器的產生就清楚了。首先五臟要對應六腑就必須增加一髒;而“心”的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二意性早就使人們很煩,現在增加一髒,正好把它們分開了。所以,新增加的一個臟器非“心包”莫屬。其實如果當時有形而上的心神概念,那就更好了。


清凡出道


題目所問,根本都不在一個系統裡,當然無法摻雜。

六經理論並不是由張仲景最早提出的,而是源於《黃帝內經》,基於“三陰三陽”“開闔樞”有序的動態變化的時空方位概念,是對人體氣化六種狀態的表述,六經“三陰三陽”於天地相應各有氣旺主時,三陰三陽各藉其主氣隨其旺時而解。

所以,六經跟五臟五行嚴格來說並不在一個系統內。

而心包經屬於十二經脈系統。十二經脈是依據同氣相求的理論,髒為陰,故陰經屬髒,並貫以本髒之名;腑為陽,故陽經屬腑,並貫以本腑之名。

故而,五臟五行其實是在十二經理論下級的,甚至說兩者之間一個是以生理為基礎,一個是以病理為基礎,不可強硬聯繫,它怎麼能去包含心包經的內容呢?


純鈞LHGR


沒有那麼複雜!心包屬君,只有靠其他髒來拱!心有火也是洩其他髒!強心也是補其他髒!


和氣生財1783


五行對應的是五臟。心包是六腑之一,所以跟心包沒有對應關係。

張仲景的辯證體系中的六經和內經中的經絡臟腑體系劃分不是一樣的。

張仲景的年代,內經與現在的內容都不一定相同。他們那個時代的內經如果是現在這個樣子,書中必定會有說明。不可能兩個體系這麼不同還用類似的經絡名稱。


辰銳5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對應人體五臟,心肝脾肺腎,五行對應五臟學說源自黃帝內經。張仲景出現的晚,漢朝人吧。提出六經學說較晚。


Liaokong了空


歷史無真象,張仲景也是查無此人,懸壺濟世也是神活。誰能證明黃帝內經是張仲景編制的?誰能證明扁鵲隔牆能診病,誰有能證明華佗刮骨能療傷。古人留下的只有思想和教訓,


用戶8077005654304


兩者並不矛盾啊,五行木火土金水,指的是五大系統,六經指的是三陰三陽經,指的是身體結構的一部分。


離坎623


因為心包是心臟表面的膜性囊,歸屬五臟的心臟,是代心臟受過的,起到保護心的作用,所以六經中有心包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