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小龍活到現在會怎樣?

文藝190286543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李小龍一直是我偶像,我記得我家有盤錄像帶那個時候幾十年前的事,能看錄像那是很難得的我們家就一盤那就是《精武門》李小龍的演的陳真。常常有人來看,那武功那愛國精神特別他一聲能讓日本人嚇尿的叫聲,那武功確實讓人記住了這個人物。他如果他能活到現在他徒弟徒孫不是中國各地全世界都可能有了,多少外國人想學,雖然戶籍美國的但留著中國人的學,創造了截拳道,是武術界的奇蹟也是影視界的奇,最喜歡聽他說“中國功夫”那自豪的口氣。

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助到你,謝謝!





7080小白


首先,先說點自然規律吧。以李連杰、成龍為例,看過他倆首次聯合出演的《功夫之王》嗎?如果你看過李連杰的成名作“方世玉”系列等片,成龍的成名作《蛇形刁手》、《醉拳》等片,那麼你也會感慨:李連杰、成龍都老了啊……

同樣,李小龍如果沒有英年早逝的話,那麼你也會感慨:李小龍也老了啊……人上了年紀,身體狀態必然不如壯年,肌肉骨骼功能必然會減弱。

首先,李小龍掀起了功夫片風暴。然後,才會有李連杰、成龍的應運而紅。李連杰的成功靠得是他從小到大苦練的“童子功”,出手收發自如、飄逸蕭灑的身手;成龍的成功,歸功於他首創了喜劇武打。

李小龍的最近的紀錄片《我是李小龍》(加拿大),如果你看過。那麼,你就知道,以格鬥、功夫表現自己的想法、思想、感情,這就是李小龍想要的。從《精武門》到未完成的《死亡的遊戲》(《唐山大兄》是香港對李小龍的試水作,主要使香港認識了李小龍的武術功力和表現力),正是李小龍“以武術(格鬥)表現自己”為中心的。李小龍的電影,不僅是武打片,更重要的是他的功夫哲學思想。

在電影方面,如果李小龍沒在1973年過逝,至少要有3部片,結合電影的李小龍的思想才能完全地表達出來吧。(但我想,可能不會超過10部,然後息影,有了新思想成果再復出。畢竟人的思想有窮盡,以目前對李小龍所知,覺得他不是為了票房而粗製濫造的人)

在功夫方面,李小龍應該是善於思考和學習的人。至少在他逝前,他還有幾種拳術沒有學到核心內容或是沒有達到很高的境界。那麼,至少他會為了完善自己的“截拳道”而去學習已學到拳術的示掌握的核心內容和提高境界;也會去學習“格雷西柔術”等在世界上新嶄露頭角的格鬥技。

李小龍至今如果健在,李連杰等人有可能就會埋沒了,但同類型新星也是會出現的(因為李小龍已經到達了一上境界,而且是別人很難到達的。因此,也很人突破。思想上的突破也會映射到他的作品中,所以,在一段時間後,觀眾會因為審美疲勞而去尋找新的類型。)

李小李的功夫,追求的是實用、實戰性。論動作的飄逸,不如李連杰;論打鬥的有起性,不如成龍。李小龍就是一個神話,就好比8848的誅峰,讓人仰慕(也因為不斷地吸引某類人成為FANS,至少俺是這類)。

如果李小龍還在,大概要比成龍退休得早許多。

他的訓練方面,從某種角度來說,可以算“急功近利”吧。可能也不符合中醫的“養生”。

李小龍的魅力在哪裡呢?

我認為是在他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身手的結合。“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截拳道

身手會退步,但精神增界會一直進步。

雖然李小龍的哲學都是從傳統思想中提取而得,並沒有提出新的哲學思想。但對於他的精神境界的提高,應該是足夠的。變成另一個“張三丰”?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李小龍還在的話,成龍也一定會脫穎而出的。但應該沒有現在這麼火。影響範圍會再少一些。

因為成龍也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為什麼在那個打星層出不窮的年代裡,成龍能一夜成名?

成龍和李小龍是完全不同風格的,所以在李小龍的影響下,成龍可能像小丑。但時間長了,就像觀眾接受了周星馳一樣,觀眾們也會逐漸喜歡成龍的。

李連杰雖然也是在李小龍逝世的真空期中成名,但即使李小龍還在世,《少林寺》就不會火嗎?

我覺得仍然會的。(最近剛看了相關的介紹片)

內地的競技武術和李小龍的功夫,同樣又是2種不同的風格。

片面的講,李小龍表現的是自己的個性,競技武術表現的則是某種“武術”。

《少林寺》的主要參演者都是武術比賽單項或多項的前幾名。確是精英雲集,氣勢更強。

李連杰的成功,不僅是他高超身手的成功。我想更多的是因為當時國內對電影的重視程度吧。

所以,不管李小龍如何,隨著李連杰在內地聲名的提升,香港早晚有李連杰的一席之地的。





你洋哥就愛唱歌


第一:李小龍的巔峰之作《死亡遊戲》完全可以順順利利的拍攝完成,並且達到他最初的要求,這部《死亡遊戲》絕對不會遜色於他的前面四部電影,而且還會超越,他想在他的電影裡面傳達他的截拳道思想,讓人們學會為了生存,能夠能屈能伸的大智大慧,面對眼前的困難,要冷靜對待,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時,要抓住對手防守的漏洞,找準時機,將對手置於死地。

給筆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對戰賈巴爾那一戰,李小龍用手臂鎖住他的脖子,渾身已然沒有力氣,在強大的對手面前,處於弱勢的狀態下,是如何反敗為勝,扭轉乾坤,這一幕,激勵了無數的龍迷。

第二:我們知道,李小龍也是一位哲人,他如果還活著,武哲上升的層次將會更高,電影只是一個載體,他會通過電影的方式展現,他如果活著,現在的功夫巨星將會失去光茫,因為李小龍站在他們面前,他的光茫萬丈,星光璀璨。

第三:如果他活著,李小龍將會活躍在美國,香港,日本,甚至是我們的大陸,他在政治上極有可能成為中美友好的紐帶,在中國的電影中,加入更多國家的文化元素,影響著這個世界。

第四:如果他活著,不會如龍黑所說,沒有所謂的實戰記錄,他肯定會參加無限制的格鬥比競技比賽,用實力證明他的武道哲學,他會用實力將無腦吹和嘴炮閉嘴。

第五:如果他活著,他一定進一步完善自已創立的截拳道,這種新式的格鬥一定會在全世界引起重大的轟動,他會在中國乃至世界挑選備才兼備的弟子傳他畢生武學,截拳道的武館會遍佈世界各地。

第六:如果他活著,全世界的龍迷會把他當成精神領袖而快樂,龍迷們不用費勁的尋找李小龍的相關資料,書籍和電影作品,他們會有機會和李小龍面對面交流,溝通對電影,對武術,對哲學的心得,如果真是那樣,那該多好。

第七:如果他活著,現在他已經77歲了,他一定會在功夫片中客串一些得道的高人或者武者,憑著他在世界的影響力,打破票房神話指日可待。










YQ隨緣


關注

1973年至2017年,李小龍離開我們44週年了。

然而他對我們以及這個世界的影響絲毫沒有減弱。

有無數的龍迷仍然在深深的懷念他,崇敬他。

近日,有龍迷聊天問我:如果李小龍還著,世界將會怎樣?

對此,我認真的在這裡做出總結,和讀者們一起討論。

如果李小龍活著首先:

第一:李小龍的巔峰之作《死亡遊戲》完全可以順順利利的拍攝完成,並且達到他最初的要求,這部《死亡遊戲》絕對不會遜色於他的前面四部電影,而且還會超越,他想在他的電影裡面傳達他的截拳道思想,讓人們學會為了生存,能夠能屈能伸的大智大慧,面對眼前的困難,要冷靜對待,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時,要抓住對手防守的漏洞,找準時機,將對手置於死地。

給筆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對戰賈巴爾那一戰,李小龍用手臂鎖住他的脖子,渾身已然沒有力氣,在強大的對手面前,處於弱勢的狀態下,是如何反敗為勝,扭轉乾坤,這一幕,激勵了無數的龍迷。

第二:我們知道,李小龍也是一位哲人,他如果還活著,武哲上升的層次將會更高,電影只是一個載體,他會通過電影的方式展現,他如果活著,現在的功夫巨星將會失去光茫,因為李小龍站在他們面前,他的光茫萬丈,星光璀璨。

第三:如果他活著,李小龍將會活躍在美國,香港,日本,甚至是我們的大陸,他在政治上極有可能成為中美友好的紐帶,在中國的電影中,加入更多國家的文化元素,影響著這個世界。

第四:如果他活著,不會如龍黑所說,沒有所謂的實戰記錄,他肯定會參加無限制的格鬥比競技比賽,用實力證明他的武道哲學,他會用實力將無腦吹和嘴炮閉嘴。

第五:如果他活著,他一定進一步完善自已創立的截拳道,這種新式的格鬥一定會在全世界引起重大的轟動,他會在中國乃至世界挑選備才兼備的弟子傳他畢生武學,截拳道的武館會遍佈世界各地。

第六:如果他活著,全世界的龍迷會把他當成精神領袖而快樂,龍迷們不用費勁的尋找李小龍的相關資料,書籍和電影作品,他們會有機會和李小龍面對面交流,溝通對電影,對武術,對哲學的心得,如果真是那樣,那該多好。

第七:如果他活著,現在他已經77歲了,他一定會在功夫片中客串一些得道的高人或者武者,憑著他在世界的影響力,打破票房神話指日可待。

結語:李小龍還活著,龍迷們一定做夢都會笑醒,是的,雖然他離開我們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垂不朽,最後感謝這位影響我人生的男人。希望他也能影響你們。



安分8701


5年前的今天,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香港猝死,年僅33歲。“一顆巨星從此隕落。”他的死因撲朔迷離,不管是醫院診斷說明,還是他人回憶,從未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


李小龍(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原名李振藩,華人武打電影演員、功夫片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師承葉問,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祖籍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他在香港的四部半電影3次打破多項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了亞洲電影票房記錄。

如果李小龍沒有遭遇悲劇,而是活到現在,他的武術和演藝生涯會怎樣?在電影史上的位置又將如何?歷史不可也很難假設,但回顧李小龍生前進行的思辨、自我反思,以及對中西文化的審慎態度,他很難會變為一位平庸的功夫明星,而依然可能是世界近現代電影史上最閃耀的巨星之一。

生前,李小龍給一位叫約翰的朋友寫信:

你有沒有發現,你的思考方式與我的截然不同。究其原因,藝術是讓“個體生命”獲得解放的一種手段。你的方法不等於我的方法,反之亦然。所以,無論我們能否走在一起,切記住,哪裡有絕對自由,哪裡就有藝術生存的土壤。

由此可見他對自由的理解兼具一種獨立與包容精神。他曾經打算要在美國設立連鎖性的功夫協會,但是,隨著他的學識與日俱增,哲學和武術的知識也日益精湛之後,他對傳統的看法有所調整。但這並不意味著李小龍背棄他的中國傳統和哲學。“他花了大量時間來尋找人類的共同根基,而不是尋找民族的根基,來證明他的信仰體系和行為。”


人們記住李小龍,是因為他在格鬥中展現的身體運用技巧、心理戰術,也是因為他給東方文化帶來了一種自信。其實除此外,他還進行了大量的哲學思考,而他早年在華盛頓大學唸的專業也是哲學。今天,書評君摘編的文章就出自李小龍本人。他是希臘經典哲人的追隨者,也是中國古典思想的學習者。他說的思考與行動分裂危險,“哲學正瀕臨一種信仰的危險,人們只宣稱信仰什麼,但很少付諸實際”,至今讀來也引人深思。


“好勇鬥狠”的童年與哲學起步

在完成《唐山大兄》(The Big Boss)的拍攝之後,我和嘉禾電影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一起由泰國返回中國香港。那時許多人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是什麼讓我放棄了在美國的演員生涯,而回到中國香港拍戲呢?”因為中國的電影業還不是很發達,所以,似乎大家都普遍認為在中國拍戲沒什麼前途。對於這個問題,我只有一個簡單的解釋:我是一箇中國人,我要盡一箇中國人的責任。事實上,我是在美國出生的華人,這也許是偶然,也許是我父親人為安排的。那時,美國的華人大多來自廣東,他們都思鄉心切,任何與家鄉有關的東西都足以引發他們的鄉愁。



李小龍作品之《唐山大兄》(1971)劇照。李小龍是主演,也是編劇。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戲劇便十分盛行。我父親是一位著名的戲劇大師, 很受人們歡迎,在美國表演了很長時間。在他帶著媽媽去進行一次演出的途中,我來到了這個世界。

但是,我父親並不想讓我接受美國的教育。當我達到入學年齡的時候, 他把我送回了中國香港——他的第二故鄉——和叔叔們一起生活。可能是由於遺傳或環境因素的影響,當我在中國香港學習的時候,我對電影製作產生了濃烈的興趣。父親那時也結識了許多電影明星和導演,其中有已故演員錢展(音譯 Chin Kam)。他們把我帶進攝影棚,給了我一些角色來演。我從一個小角色開始,逐漸成了明星。


法國動畫片《李小龍》( le petit dragon ,2009)借李小龍為創作原型,講述了一段擁有相同面孔的樹膠玩具娃娃獨闖花花世界的冒險故事。圖為劇照。

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經歷。那時,我第一次接觸真正的中國文化。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了,而且我強烈地感覺到,自己就是它的一部分。那時我還沒有意識到環境對人的性格和個性的深刻影響。

從童年到少年,我都是一個搗蛋鬼,讓長輩們很是失望。年少時我格外調皮,很霸道,脾氣暴躁,易怒。不僅和我年齡差不多大的“對手”都躲著我,連大人們有時都讓我三分。我不知道是什麼讓我如此好鬥。遇到看不順眼的人,我腦海中立刻就會湧現一個跟他一較高低的念頭。用什麼去挑戰他呢?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的拳頭。我知道,擊敗別人就意味著勝利,但我忽略了以武力取勝並非真正勝利的道理。當我踏入華盛頓大學,在哲學的薰陶啟迪下,我對自己以前幼稚的行為悔恨不已。

我之所以選擇讀哲學,與我童年時的好勇鬥狠很有關聯。我常常問自己:

勝利了又怎麼樣?為什麼人們把勝利看得這麼重要?什麼才是榮譽?什麼樣的“戰勝”才是光榮的?

於是,導師協助我選課程的時候,他認為,以我刨根問底的發問精神,最好修習哲學。他說:“哲學會告訴你為了什麼才活著。”當我告訴我的親人和朋友,我選擇了學習哲學時,他們都大吃一驚。

大家都認為,我會去學體育,因為從童年到初中畢業我惟一感興趣的課外活動就是中國武術。 事實上,武術和哲學雖看似對立,但我認為,中國武術的理論與哲學的邊界已經變得模糊了。

每個動作都應該有它的緣由和來龍去脈。中國武術應該有一整套有用的理論。我希望能把哲學精神融入武術,所以我堅持學習哲學。

李小龍:各種各樣的“專家”和“宗師”告訴我們,武術就是生命本身,也有不少哲學家和書齋中的研究學者發表對武術的各種高見。我想知道的是,他們當中有多少人真正理解武術。的確,生命並不意味著停滯、偏見和受限制的框架。生命是有節奏和無節奏的不斷運動。生命也是不斷變化的過程……環顧一週,你可以發現,現在的武術界有形形色色的招式演練者,技術藝人、麻木不仁地按照套路去做的機器人、傳統的歌頌者,所有這些人都是絕望的組織者。

我對學習和練武從不懈怠。當我對中國武術的歷史追根溯源時,我常常有這樣的疑問:現在每種中國功夫都有他自己固定的套路和風格,但這些真的符合創始人的原始意圖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形式會阻礙進步,什麼都是這樣,哲學也是如此。哲學讓我把截拳道帶入了武術界新領域,而截拳道則讓我的演藝生涯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看到了新的起點。


李小龍作品之《龍爭虎鬥》( 1973)劇照。

生活:事物的整體性

許多哲學家都是說一套,做一套。他們教授的哲學與其身體力行的哲學大相徑庭。哲學正瀕臨一種信仰的危險,人們只宣稱信仰什麼,但很少付諸實際。

哲學並不是生活本身,而是追尋理論知識的活動。大多數哲學家都不是為了將哲學理念付諸實踐,而是僅僅將哲學知識理論化,思考哲學問題而已。而要思索一件事則需置身事外,和它保持一定的距離。

在生活當中,我們總是很自然地接受所有我們看到的東西,而且大體上也不會有什麼疑問和顧慮。但是哲學精神就是要對生活的一切事情質疑,它努力把現實轉化為疑問。比如問這樣的問題:“我眼前的椅子真的在那裡嗎?”“它能獨立存在嗎?” 因此,哲學不是順其自然地生活,讓生活變得更輕鬆,而是將其複雜化,用無休止的疑問來替代世界的平靜。就像問一個正常人他是如何呼吸的,那麼當他有意識地描述那個過程的時候,他馬上就會感到呼吸困難。那麼,為什麼要擾亂我們流暢的生活呢?為什麼要製造這樣人為的麻煩呢?人能呼吸,這就夠了。


李小龍早年在《細路祥》(1950)中的劇照。

西方人接觸現實的方式主要是通過理論,而理論始於否定現實——談論現實,環顧現實,抓住能吸引我們感官的東西——然後把它從現實中分離出來。因此,哲學一開始就會說,外部世界並不是一個基本事實,所以任何以外部世界的事實為前提的假設,都不是充分有力的假設,它們的存在值得懷疑,而且它們需要被分離、解剖、分析,看到底能不能得出那樣的結論,就好像有意識地站到圓外邊去畫圓一樣。

法國偉大的哲學家和數學家勒內·笛卡爾,提出了類似的問題。因為萬物的存在都不確定,包括自身的存在也是如此,那麼世上除了懷疑的陰影之外,還有什麼不令人懷疑呢?當一個人對世界產生懷疑,甚至對整個宇宙都產生懷疑的時候,這個世界還剩下什麼呢?讓我們站到世界之外一 會兒,跟著笛卡爾,看看世界到底還剩下些什麼。

根據笛卡爾的看法,“我思故我在”,世界剩下的就是懷疑本身了。 因為任何可疑的事物看起來都一定像真的。同樣,整個世界都很可疑,也看起來都像真的。懷疑即是思考,所以思考是宇宙中惟一不被否定的現象,因為否定本身就是思考。當思維存在時,我在懷疑,我在思考,自然就說明了人的存在,因為任何思維的思考都必須涉及作為主體的人。


《論靈魂的激情》

譯者: 賈江鴻

版本: 商務印書館 2013年10月

“靈魂的特徵是能思而無廣延,身體則有廣延而不能思。”

在中國的道和禪宗中,世界是一個不可分離、相互關聯的場所。任何 一部分都不能離開其他部分而獨立存在。 也就是說,沒有暗的星星,就沒有明亮的星星,沒有星空周圍的黑暗,也就沒有星星的明亮。對立事物總是相互依存,而非相互排斥,這樣,個人和自然也不再有任何衝突,人與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

所以如果思考存在的話,思考的人和被思考的世界也就都存在了。一個事物的存在,也是為另一個而存在,它們之間不可能分離。因此,世界和我都是積極關聯的,我看著這個世界,世界被我看著。我為世界而存在,世界為我而存在。如果沒有事物可看、可思考、可想象,我便不會看、不會思考、不會想象,也就是說,我不會存在。一個可以肯定而且很重要的基本事實就是,物體和世界是共同存在的。任何一方離開彼此都不能單獨存在。除了考慮物體和外界環境之外,我對自己一無所知。除非我思考事情,不然我就沒有思考,因為思考事情讓我認識了我自己。

李小龍:如果一個人心存偏見,或者執迷於某種固定的招式,他就不能充分完整地表達自己。

僅僅談論意識的客體是沒有用的,不管它們是飽含情感還是枯燥乏味,一個客體必須要有一個主體。主體和客體是一對互補物,像所有其他事物一樣,它們是一個整體的兩部分,相互促進。當我們握住中心時,如果從旋轉圓的中心看去,那麼對等的兩邊便是一樣的。

我不是去經歷某事,因為我本身就是經歷。我不是某種經歷的主體,我就是那種經歷的結果。我就是意識。除了我之外,別的都不是我,也不存在。

因此,不是因為熱,我們才出汗,出汗本身就是熱。這就好像是說,太陽就是光,是因為太陽發出光。這種奇特的中國哲學觀點並不為人熟知,因為我們根深蒂固的觀點認為先有熱,身體才會出汗。換另一種說法也許讓你驚訝,就像說“奶酪和麵包”,而不是說“麵包和奶酪”。這種令人驚訝、而且看起來違背常識的說法,也許會在下面對“水中月”的討論中得到說明。

“水中月”:生命就是存在本身

水中月的意象可以用來比擬人類的體驗。水是客體,月亮是主體。當沒有水時,就沒有水中月,反之亦然。但當月亮升起時,水並不想去倒映月亮的影子,而即使最微小的水波湧出,月亮也並不想去反映這一變化。因為月亮並不是有意投射自己的影像,而水也不是故意反襯月亮的光輝。“月印萬川”的景象是月亮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水展現了月亮的光輝,而月亮顯示了水的清澈。

世間萬物都處於真正的關係網絡中。這種相互依賴性說明,在某種關係中主體創造了客體,也就等於客體創造了主體。這樣,知者不再覺得自己和所知的事物相分離,體驗者不再覺得自己和所體驗的事物相分離。因此,所有關於從生活中獲得什麼,從經驗中有所求的看法都是荒謬的。從另一角度說,有這樣一個事實越來越清晰,除了我與萬物為一體之外,再也沒有離開萬物而有意識的“自我”。

唐朝的道琳法師說過,“一切並無可努力之處,唯有平凡而一無特別。用自己的飯,挑自己的水,做自己的法事, 一旦累了,倒臥便睡,無知者自會笑我,但智者卻會知我。”一個人並不是在某種概念或科學定義下生活。因為生活的真諦就簡單地存在於生活之中。比如當你沉浸在歡樂之中時,沒有必要停下來考慮,自己能否獲得更多的快樂,也不要自滿於當前的歡愉,可能你只是希望自己是快樂的,因為這說明你沒有錯過任何東西。


《李小龍:遺失的訪談》( Bruce Lee: The Lost Interview ,1994)封面。該片收錄了美國節目《皮埃爾·伯頓秀》對李小龍的一段未經編輯的實錄(1971年,香港)。訪談中李小龍講述了他的生活、他的武術信仰和他的哲學思想。

當我們活著的時候,生命便是存在的——生命之河暢通無阻,所以活著的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就是活著的,生命就是存在本身。在生命的長河之中,生命就是存在的,沒有什麼疑問可言,因為我們此時此刻就活著!完整的意識不會竭力去思考分離那些原本不可分的事物,而一旦完整的事物被拆開,事物也就不再完整了。拆開的汽車零件不是都好好地放在那兒嗎? 但是它們卻不再是原來的汽車了,缺少了以前的功能,也喪失了曾經的生命。所以要想全心全意地過好生活的每一天,秘訣就是,生活就是生活本身。

“我要的顏色”:論中西思維

我和幾個朋友聊天時,當我提到阿奎那時,我首先引述了這樣一句話:“把顏料從桶裡拿出來,你可以將這個房間塗成任何顏色,任何你想要的顏色。”我認為這句話不是他說的,但是下面的話很可能是他對這句話的理解:如果一個人願意接收一種哲學體系裡的第一個前提,那麼剩下的前提他也必須被接受。

這樣我們也必須接受阿奎那和他的《神學大全》(Summa Thelogica)的第三篇文章,這是一篇討論上帝存在的文章。

上帝存在的五個證據:

“一件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同一方向上既被推動,又是推動者。 那樣它就要推動自己……因此一定有一個不受其他事物推動的第一推動者, 而這第一推動者,也就是人人都知道的上帝。”“必有一個最初的動力因,此最初的動力因就是上帝。”“我們不能不承認有某一東西:它自身就具有自己的必然性,而不 是有賴於其他事物得到必然性,不但如此,它還使其他事物得到它們的必 然性。這某一東西,一切人都說它是上帝。”(等級,或從多到少)“世界上必然有一種東西作為世界上一切 事物得以存在、具有良好以及其他完美性的原因。我們稱這種原因為上帝。”(沒有智慧,就沒有機遇和目的)“必定有一個有智慧的存在者, 一切自然的事物都靠它指向它們的目的。這個存在者,我們稱為上帝。”

以上關於上帝存在的論證都基於第一個前提,或是所謂的“證據”。 因此,如果移除“阿奎那運動論”的第一個前提,那就會陷入“最初動力因”的第二個證明,如此我們會繼續陷入第三個、第四個,或第五個前提。

這些論證令人感到不安,儘管它們說理充分,事實清楚,容不得半點猶疑, 我要麼接受他們,要麼拒絕他們。

例如,經歷痛苦,並不一定意味著理解它,接受它,或乾脆否定它的存在:它是。但是並不是說所有人都會這樣理解痛苦,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所有人必須要做的就是,盡力去治療痛苦。


李小龍作品之《猛龍過江》(1972)劇照。

但是,當我說痛苦“是在那兒”,它暗示著我正在經歷某些事情,但是將這些事情和除了我自己以外的其他人聯繫起來才是困難所在。我認為,這不可能僅僅是語意上的困難。從語意上來說,我們可以對一個具體的想法、概念或詞語,用大致同樣的方法作出回應。也就是說,如果這個想法、概念或詞語在我們的本土語言中有對應的說法。

但是,當一個西方人推理起來,他可能會區分一些事物,而中國人對此無法作出區分。事實上,中國人在思維的過程中,可能都不會有“區分”的概念。中國人習慣把事情看作完整的整體,或是一個不可分的整體的兩個共存體。這兩個共存體的意思(不管是任何事情)都源自“彼此”,且彼此相輔相成。因此,“彼此”不但不相互排斥,還會相互依靠,相輔相成。

事物不是相對,而是相互補充,且互補的部分能夠共存。它們不是被看做因果,而是像聲音和回聲,光和影一樣成雙成對,如影隨形。所以,騎自行車的人要前行,就要一隻腳蹬踏,另一隻腳放鬆,這種一踏一鬆構成了不斷互動的整體。

謝謝關注


就是這樣開心


我們大家都知道李小龍對世界的影響都是比較大的,他讓全世界認識了什麼是中國功夫,並且都中國功夫寫進了英語字典,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平庸之輩的話,不可能取得那麼多的成績,而且是第一個打入好萊塢的國際華人巨星。

現在很多人認為李小龍都是炒作,其實是很不堪一擊的,他不怎麼能打等等一系列的說法,總之說什麼的都有,如果把這些人放到那個年代,我想他們也會被李小龍打的屁股尿流,很多人想噴李小龍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能火,因為流量就是收益。

我們現在出現了很多武術打假的人,一個個的狂妄的不得了,因為現在的年代不同了,每個人都追逐自己喜歡的事物,都認為自己所練習的都是最厲害的。如果李小龍在世的話,可能會引導一個武術潮流,他本身是學習哲學的,肯定會把截拳道發展的比現在要好得多。

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一個道理就是習武先習德,一個人的德行是很重要的,真正的武者是非常謙卑的,不是今天約戰這個就是約戰那個,真正的強者是不露聲色的,李小龍如果活到現在我想也是非常低調的武術大家。


路哥雙節棍


如果李活到現在應該會有很多人超越他,但他依然是頂尖的的國際巨星,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李小龍在他事業的最巔峰的時期去世了,所以他的巔峰時刻,那些經典那些傳奇永遠被人們記住,永遠定格在那裡,無人能超越,李小龍活到現在是有可能被別人超越,但是人們永遠超越不了一個死去的巨星,包括邁克傑克遜,張國榮,黃家駒,都是例子




威海瀟灑哥


如果李小龍還活著,今年應該80歲了,時間永遠定格在了1972年,如果沒有意外,李小龍後面會發生什麼,會將截拳道推廣到全世界,會拍更多的電影,那個他的電影裡跑龍套的小子,或許會一直被埋沒



jack慢


李小龍-第一位讓中國功夫走到世界的中國龍,他就是中國的全民超級英雄!他傳奇的一生是短暫的,但是他卻創造和打破了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多項世界之最、中國之最,中國偶像有很多年輕時期就離我們而去的,不過這些明星偶像當中,對中國貢獻最大的就是李小龍了,如果他還活著世間,一定會創作更多的奇蹟!




80後農村小楊


李小龍若能活到現在一定是個武術大家,好萊塢的巨星,還有他的截拳道比現在的跆拳道還要火,可惜天妒英才讓李小龍英年早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