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幾乎殺光了所有的開國功臣,卻為何單單放過了湯和?你怎麼看?

紫衫龍王張耀武


朱元璋的貴人,湯和

朱元璋封了幾個公爵,湯和就是其中之一,那湯和究竟何德何能,能被朱元璋封為公爵呢?

朱元璋從一個皇覺寺的小和尚,變成開國皇帝,他走了很多步,而他走的第一步,得感謝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湯和。

當朱元璋還在皇覺寺當和尚的時候,有人寫給他一封信,這個人就是湯和,他參加了濠州城的郭子興的紅巾軍,他當然不會忘記好夥伴朱元璋,他希望朱元璋能他一起幹一番大事業。

而湯和因為有勇有敢,作戰勇敢,已被提為千戶,他認為朱元璋能力比他強,肯定可以做得比他更好,朱元璋有點猶豫,畢竟這是在造反呀,可是由不得他猶豫,有個師兄告訴他,有人知道有紅巾軍寫信給他了,朱元璋沒法子,只能投靠湯和。

朱元璋不愧是朱元璋,憑藉能力與努力,他的職位還在湯和之上。

湯和很瞭解朱元璋,他選擇了退讓

朱元璋一直有個心病,他認為列侯功臣們過於強大,這些人要是想造反,自己該怎麼辦呢?所以他首先瞄準了丞相的位置,丞相被撤之後,他覺得還是擔心,因為將領們還帶著部隊。

朱元璋沒有直接說出來,可是湯和察言觀色,仔細觀察,他就明白了朱元璋在想什麼,他對朱元璋說:皇上,我年紀大了,我再也不能打仗了,我很想家,我想回去,希望你能滿足我這個願望。

朱元璋自然是很開心的接受了湯和的請求,他還讓人給湯和在鳳陽修了府邸給湯和住。

湯和口不能言,朱元璋放心了

湯和雖然生活在鳳陽,但是他知道朱元璋對他還是不放心,所以他每隔一段時間,就到京城去覲見朱元璋。湯和覺得還是不能讓朱元璋放心,所以他突然得了一種病,一種不能說話的怪病。

朱元璋親自來看,看到湯和確實不能說話,所以就讓湯和回鳳陽,湯和一回鳳陽,病竟然稍好一些,朱元璋又派人接他回京城,湯和病又加重了,朱元璋就跟湯和講很多事情,湯和不說話,就是一直叩首,朱元璋又放湯和回去了。

洪武二十八年,湯和病逝,終年七十歲,被賜東甌王。


歷史簡單說


首先糾正一個錯誤,朱元璋並沒有所謂的幾乎殺光所有的開國功臣,更沒有所謂的只單單放過湯和。

根據史書上記載,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共分封了150名最主要的功臣,其中公爵25人,侯爵79人,伯爵12人,子爵11人、男爵23人。

我們就單看這最顯赫的25位公爵:在這25位公爵中,有13位是在明朝建國之前就已經犧牲,屬於事後被追封的,所以我們不看他們,只重點看下活著被敕封的12位公爵:

第一位魏國公徐達,正常病逝於洪武十八年,那個所謂的燒鵝事件純屬野史杜撰。並且,在徐達死後,朱元璋還追封他為中山王,其子孫後代一直世襲其爵位,直到明朝滅亡。

第二位鄂國公常遇春,正常病逝於洪武二年,死後被追封為開平王。後其子常茂也因軍功被封為鄭國公,位列二十五公爵之一,正常病逝於洪武二十四年。



第四位韓國公李善長,因牽涉到胡惟庸案,被朱元璋處死。第五位曹國公李文忠,正常病逝於洪武十七年,死後被追封岐陽王。

第六位宋國公馮勝,因驕橫跋扈,於洪武二十八年被朱元璋賜死。第七位衛國公鄧愈,正常病逝於洪武十年,追封寧河王。

第八位信國公湯和,正常病逝於二十八年,追封東甌王。第九位潁國公傅友德,因牽連到藍玉案,於洪武二十七年被朱元璋賜死。

第十位涼國公藍玉,因涉嫌謀反,於洪武二十六年被誅殺。第十一位蘄國公康茂才,正常病逝於洪武三年。第十二位,也被封為蘄國公,但叫做康鐸,正常病逝於洪武十五年。

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出來,朱元璋所封的十二個公爵中,只有李善長、馮勝、傅友德和藍玉這四位是被他所殺,其他的8個人都是善始善終。

尤其是在洪武二十三年的胡惟庸案爆發後,活著的功臣除湯和之外,常茂也沒有受到牽連。至於79個侯爵中,也只有19個人是被朱元璋下令處死的。



從這層意義上說,朱元璋就並沒有所謂的大肆屠殺功臣,所以湯和能夠善終,其實真談不不是什麼特別稀奇的事情,換句話說,只要能夠遵紀守法,不居功自傲,不參與到朝廷的黨爭之中,處處懂得避嫌,就基本上可以安然無恙。

現在,受各種陰謀論的影響,很多人朱元璋誅殺功臣時,總覺得他是為鞏固皇權。總而言之,誰對皇權有危險,就除掉誰。

但其實呢,明朝和之前的王朝已經完全不一樣,明朝的官僚制度非常成熟,皇權也非常集中和強大,基本不存在任何皇權外的勢力能夠威脅到皇權。

對此,我們只需要看下朱元璋之後的皇帝,他們面對所謂的權臣、權閹時,基本上就是輕輕一揮手,這些不可一世的權臣和權閹就立馬灰飛煙滅。

從這層意義上說,朱元璋根本就不需要為所謂的鞏固皇權,來殺掉這些功臣,因為這些功臣,說破天也就是個高級打工仔。

所以,只要你這個打工仔好好幹活,不過分貪汙腐敗、不過分違法亂紀,朱元璋就不會打擊你,你也就能夠像湯和一樣善始善終。當然,讓一個高高在上的大官不貪汙腐敗,不違法亂紀,顯然也非常困難的事情。


我是趙帥鍋


湯和是誰?明太祖朱元璋發小,大明開國功臣,死後被追封湯和為東甌王,諡號“襄武”。

眾所周知,朱元璋生性多疑,心狠手辣,建立明朝後,大殺開國功臣,藍玉、徐達、李善長,無一倖免。而湯和卻是能逃過此劫,壽終正寢,得以善終,在當時來看,頗為難得!

湯和之所以能夠在朱元璋殺掉大部分的開國功臣的情況下保全自己,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湯和很瞭解朱元璋的為人

湯和與朱元璋是發小,它非常清楚朱元璋是什麼人。在朱元璋成為皇帝后不久,湯和就想要遠離朝廷,回到家鄉。

而且他曾多次經向朱元璋表明自己的想法,自己對於權力並沒有很強的渴望,來表明自己對於朱元璋的絕對服從。

於時,帝春秋浸高,天下無事,魏國、曹國皆前卒,意不欲諸將久典兵,未有以發也。和以間從容言:“臣犬馬齒長,不堪復任驅策,願得歸故鄉,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悅,立賜鈔治第中都,併為諸公、侯治第。

所以朱元璋一直很信任湯和,與他比較合得來;

其二,湯和對朱元璋有恩

湯和比朱元璋更早的進入紅巾軍,並擁有了一定的權力,之後他遍讓朱元璋也加入自己,這才有了朱元璋的後來加入郭子義,藉助郭子義的勢力建立了明朝,可見,湯和就如同朱元璋的伯樂,對他有恩情,這也是一向狠辣的朱元璋沒除掉他的原因。

其三,湯和沒有威脅

朱元璋是在晚年的時候,由於自己的孩子比較懦弱,所以怕一些老臣奪取他辛苦得到的江山,所以才會殺掉大部分的開國老臣。此時的湯和已到暮年,縱有野心,也無力再去這混亂的朝局,再加上當時湯和病重,已不能下床,朱元璋親自看過他以後,確定湯和已經不會威脅到明朝的穩定,於是也就沒有殺掉他。

其四,湯和為人低調

從湯和這個人來看,他做事小心謹慎,從無半點逾矩之處,在明朝建立之後,就想要隱退,從不貪戀權力和財富。

和晚年益為恭慎,入聞國論,一語不敢外洩。媵妾百餘,病後悉資遣之。所得賞賜,多分遺鄉曲,見布衣時故交遺老,歡如也。當時公、侯諸宿將坐奸黨,先後麗法,稀得免者,而和獨享壽考,以功名終。

在功成名就的情況之下,湯和是非常清醒的的,所以便早早的安排自己的後路,退出了權力相爭的朝廷,朱元璋也沒有殺掉他。


白話歷史君


朱元璋並不是傳聞那樣弒殺功臣,洪武年間的很多大案要案基本上都是主犯有了嚴重的不法行為,朱元璋才殺的,只要是遵紀守法,低調穩重的臣子,一般都能得以善終,湯和能夠70高壽而終,與他的性格莫無關係。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天下真真的是靠打下來的,他能夠從最底層的乞丐躍升為皇帝,不但是運氣,更有能力。

就因為朱元璋層級身處社會底層,對於社會的不公,民間的疾苦有相當的體會和理解,當他做了皇帝后,到達社會權利的巔峰,更是對於社會不公,官吏不法有著切實的體會,更有痛恨之心,甚至有時候矯枉過正,比如著名的“空印案”,按照一般情況來看,其實只是官吏辦公的流程失誤,卻讓朱元璋痛下狠手,殺了一萬多官員。

朱元璋弒殺有著他自己的性格短板,這與他的人生經歷有相當大的關係,他出身底層,內心天然的對官吏、權力有著牴觸感,朱元璋的骨子裡一直都有悲慘童年帶給他的“不安全感”,對於安全的感的缺乏,即使貴為皇帝,依然對政權、對官吏有著極度的不信任感。

朱元璋痛恨不法,無論是功勳權貴,還是官員衙吏,只要犯有不法之事,處罰是非常的嚴重。朱元璋是底層赤貧起家,他那幫功臣勳貴也好不了哪裡去,要麼是窮苦人家,要麼是綠林大盜,總之也沒幾個世襲貴族,知識分子跟隨他。

朱元璋當了皇帝,自然那幫打天下的功臣也就是開國元勳了,有些功臣能夠恪守為臣之道,有些功臣就有些飄飄然,享受勝利帶來的成果,自然就有些驕縱跋扈,甚至有不法之舉。這很正常,每個人的性格不同,人生經歷不同,藍玉、馮勝屬於驕縱跋扈的,後來被朱元璋殺了;徐達、湯和屬於穩重低調的,一直得以善終。

以上解釋了半天主要想說明一個問題:朱元璋不是弒殺的人,殺的都是些該殺的人;湯和能夠得以善終,並不是因為朱元璋不殺他,而是湯和一直以來遵紀守法,低調穩重,皇帝沒有理由殺他。

湯和和徐達是朱元璋最為倚重的人,他們不但是發小,更是朱元璋起家的本錢和引路人。

朱元璋投奔郭子興的起義軍還是湯和寫信給朱元璋,勸其來投奔,朱元璋此時還在皇覺寺當和尚呢,餓得個半死不活的;朱元璋逃難般的來投奔郭子興的起義軍後,湯和已經是軍中千戶了,但是湯和對朱元璋卻尊重有加,以其馬首是瞻。

朱元璋在起義軍中混出頭後,一直離不開湯和、徐達、常遇春等人鼎力支持,甚至開國建朝後,朱元璋對於他們的倚重也是越來越大,而這些功臣為人行事也很低調,並不像其他功勳那麼囂張跋扈,湯和更是如此。

到了朱元璋晚年,湯和體會到朱元璋並期望這群打天下的老人們繼續在軍中把持軍權,第一個上書要求告老還鄉,朱元璋非常高興的答應,並親自給湯和在老家鳳陽修建府邸養老。

洪武二十八年,湯和70高齡去世,追封東甌王,諡號“襄武”。


沉墨I方之城


在當時明朝的開國功臣中,朱元璋還是留下了好幾個戰功卓著的大將的。當然這些人能夠從朱元璋的大刀下撿回一條性命,都有自己的一套活命之術。

比如耿炳文他就是靠著自己天下第一的防守功力才得以活命,朱元璋深知這位大將攻不足守有餘,所以他被朱皇帝留下來輔佐好孫子。

而湯和之所以能夠留下來,有一半的功勞應該記在交情之上。從理論上說,湯和才是那個真正引領朱元璋登上帝位的人。

湯和從小就是朱元璋的玩伴,這兩個人是光屁股玩到大的好兄弟

元末民不聊生烽煙四起,湯和也活不下去了,決定投奔起義軍。他加盟了紅巾軍,在郭子興手下做事,很快便嶄露頭角。湯和沒有忘記自己的好兄弟朱元璋,寫了一封信,熱情邀請朱元璋加入紅巾軍。

接到這封信後,朱元璋還在猶豫,畢竟造反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活,不得不慎重對待。但是在這個時候這封信卻被人發現了,那人要去官府告發朱元璋。這個很《水滸傳》的橋段,逼得朱元璋不得不去投靠了紅巾軍。

參加了紅巾軍起義之後,朱元璋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兵,湯和已經成為了軍官,可是阿湯哥什麼事情都聽朱元璋的。於是在大軍中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奇特的景象,一個小兵大搖大擺在前面走,一個千戶軍官謹慎的亦步亦趨,為他馬首是瞻。

正所謂金子放在哪裡都會閃光,朱元璋很快就在起義軍中脫穎而出。他娶了郭子興的養女馬氏,朱元璋逐漸成長成為了一員戰將。

俗話說的好,不遭人妒是庸才,朱元璋很快就受到了他的便宜岳父郭子興的猜忌。

於是朱元璋帶了20幾個兄弟離開濠州城到定遠去發展。在當時這些人和朱元璋的年齡差不多,對於朱元璋的指揮並不很聽從,只有湯和雖然年齡比朱元璋大了三歲,但是在執行朱元璋的命令這方面從來不打折扣,這讓朱元璋非常的滿意和感激。

湯和雖然在朱元璋征服全國的歷程中不是最出色的將領,也不是戰功最大的將軍,但他絕對是對朱元璋最忠誠的將領,所以朱元璋一直很信任他。建立了明朝之後,先是封侯不久之後進封為信國公,登上了大明朝功勳之巔。

其次湯和也靠著善於體察聖意才保住了性命

別看湯和這個人文化水平不高是個老粗,但是他的政治敏感性卻非常的高,遠遠超過那些滿腹經綸的文人。

朱元璋晚年不再希望這些老將在外領兵,湯和察覺到朱元璋的意思之後,毫不猶豫地向朱元璋表達了要解甲歸田安享晚年的想法。朱元璋對此很滿意,此舉也間接保住了他的性命。

後來湯和在給朱元璋請安的時候突發重病,口不能言,回家接受治療。

可是在這個時候朱元璋展現了他的多疑性格,他對自己的老戰友還是不放心,曾經親自到湯和家裡去慰問。其實慰問是假,探查虛實才是真,當他看到湯和真的躺在病床上,生命垂危,這才放下心來,和這個童年摯友講了很多事情。

湯和只是流淚磕頭不止,洪武大帝也是龍目滔滔。洪武28年,湯和去世,享年70歲,他也成了在朱元璋手下得以善終的少數幾人之一。


歷史評說


湯和的經歷告訴我們,跟對領導可以打下江山;看透領導才能活到最後。

朱元璋準備傳位的兒子和孫子都是扶不上牆的爛泥,剿殺打江山的老資格文臣武將幾乎是必選動作。湯和能夠壽終正寢,主要是做了下面幾件事。

第一,不貪權力,及時跑路。

眼看著當年並肩作戰,浴血疆場的老弟兄們一個個的都給朱元璋滅了,湯和見機不妙趕緊給朱洪武上交了辭職信:歲數那麼大,我想回去看看!

“以 間從 容 言: ‘臣犬馬齒長 ,不堪復任驅 策,願得歸故 鄉 ,為容棺之 墟 , 以待 骸骨。’帝 大悅 ”。

看見沒有,朱元璋連裝模作樣都懶得裝了,眉開眼笑的說:滾!

第二,多請示多彙報,甘做如來掌上的孫猴子。

湯和回家之後也不沒有和皇帝斷了聯繫,反而是每年都要進京向朱元璋彙報思想工作,自己這一年在老家都幹了啥事兒,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大家說湯和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就算湯和不說,朱元璋也會在他這樣的重臣附近安排間諜密探,掌握所有動向的。現在湯和索性敞開一切,就像丘吉爾在羅斯福面前光屁股一樣,反倒讓朱元璋對他更放心:老湯是個老實人,彙報的情況跟我已經掌握的情況一模一樣,不錯,沒有造反嫌疑,老命就給你留著吧。湯和每次進京彙報都會說,俺老湯每天都會面向京城,遙祝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每天望京拜 闕,遙祝 陛 下 身心安康 、國家長治久安 ,而後 才敢放任 自樂。”

你看著馬屁拍的,不動聲色競得風流。

第三,堅決不問政事,斷絕一切政治來往。

湯和告老還鄉之後,不但嚴守組織秘密,而且告誡子孫夾起尾巴做人。最最重要的一條,湯和退休之後,堅決不和地方官員接觸。皇帝最不放心的就是權臣勾結下面的地方官亂搞,山高皇帝遠,一不小心就整出一彪兵馬出來搞事情。湯和深知朱元璋的心理,所以在這一條重要原則上從來不犯錯誤。

正因為湯和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地步,朱元璋才能饒他一條老命不死。甚至於在湯和病重不能說話之後,還用車把他拉到皇宮,拉著湯和的手,和他回憶起當年在村裡穿著開襠褲的兒時記憶和一起打江山的舊事。湯和死後,又被朱元璋追封其為東甌王,諡襄武。備極哀榮。

《明史》裡說湯和“沉敏多智數”,不服不行啊。

總結:作為下屬,跟領導打天下的時候要有才華,跟著領導坐天下的時候要聽話,無論在臺上還是臺下,最最重要的,是要讓領導放心。這是皇朝的特色,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我是鐵錘,喜歡就關注吧。


鐵錘文史


很多史料都說朱元璋為了鞏固其自身權利和為了太子能夠順利接班,幾乎殺光開國功臣,其實這是比較片面的說法,不可否認,朱元璋是殺掉過一些功臣,但並沒有殺光。

朱元璋能從一個快要餓死的難民變成一個龐大帝國的開國皇帝,沒有過人的本領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朱元璋真要殺功臣那都是有原因的,我們可以舉例幾個來分析一下。

徐達為大明第一開國功臣,野史上說他背上生瘡以後被朱元璋賜燒鵝,徐達含淚吃下從此一命嗚呼,其實這都是杜撰,徐達是正常病死的,死後還被追封為中山王,而且徐達的女兒還成為了朱棣的皇后,一家富貴直到明朝滅亡。

李善長在朱元璋四川征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堪比漢代蕭何,被封為韓國公。可得勢以後的李善長專橫跋扈,結黨營私,甚至很多命令不經朱元璋知曉,擅自專權。皇帝昏庸,可能就沒事,可朱元璋屬於開國的馬上皇帝,怎麼能允許這些事情的發生,後來李善長牽連到胡惟庸一黨謀反之罪,被朱元璋趁機下罪處死,當時他已經77歲高齡。

淮西將領涼國公藍玉,也因為涉嫌謀反,於洪武二十六年被朱元璋下令處死。宋國公馮勝,於洪武二十八年被朱元璋處死。

所以,從以上的事例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殺掉的人基本上都是自己開始飄了,不聽老朱的話了,老朱給過機會自己不珍惜,同時犯了朱元璋忌諱的人才會處死的。

而對比起來,湯和就聰明很多,他一不貪權勢,二是知進退,三是懂政治。所以不僅能全身而退,還給朱元璋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所以說,有時候人要懂得自知,自己得勢時要懂得收斂鋒芒,與皇帝相處,更應如此。


春秋亂舞


朱元璋從一個要飯的和尚到建立近三百年基業的明朝,可以說他的一生變化是非常大的。偉大的毛主席曾評價他說:“自古能君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可見毛主席對朱元璋的評價還是很高的。

作為我國曆史上傑出的帝王之一,朱元璋勤政愛民,創立了《大明律》、《大誥三編》、《稽古定製》等典章制度,影響了後世600多年。許多文人在宣揚朱元璋文治武功的同時,也描繪出他大殺功臣,不近人情的一面,那他有沒有誅殺功臣?如果有那湯和是如何躲過的呢?

朱元璋有沒有殺功臣

自古以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句話是那些開國功勳們所忌憚的,擔心功高震主,威脅到了統治者的安全,而被統治者殺掉。要飯乞討出生朱元璋自然也是明白這個道理,而且肯定比別的帝王更有體會。

因此,擁有至高無上的皇權以後,當然要防範皇權流失,其中最有名的就數“胡惟庸案”、“藍玉案”,持續時間長達14年,被牽連的人甚多,因此案死亡的人有4萬多人,因此也造成了許多冤假錯案,

如開國的宰相李善長和朱元璋是兒女親家,但胡惟庸是李善長舉薦的,後胡惟庸在密謀造反中牽扯到了李善長,李善長被削爵去職處死,其長子李湛臨安公主被流放,但是李善長的孫子李芳、李茂並沒有受到牽連,可見朱元璋並不是那麼無情無義之人。

《明史·李善長傳》中記載在李善長死後的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國用上奏朱元璋說:“善長與陛下同心,出萬死以取天下,勳臣第一,生封公任,社,死封王,男尚公主,親戚拜官,人臣之分極矣。藉令欲自圖不軌,尚未可知,而今謂其欲佐胡惟庸者,則大謬不然。善長鬍乃身見之,而以衰倦之年身蹈之也。

凡為此者,必有深仇激變,大不得已,父子之間或至相挾以求脫禍。今善長之子祺備陛下骨肉親,無纖芥嫌,何苦而忽為此。若謂天象告變,大臣當災,殺之以應天象,則尤不可。臣恐天下聞之,謂功如善長且如此,四方因之解體也。今善長已死,言之無益,所願陛下作戒將來耳。”太祖得書,竟亦不罪也。”

虞部郎中王國用上奏為李善長辯護,說李善長生前已經做到了人臣的極致,沒有理由造反,就算是造反成功能夠獲得榮耀也不過如此,再者造反的人都是和皇帝有深仇大恨的人,不得已而造反,

李善長與皇上是兒女親家,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更不可能造反等等,說了一堆李善長不可能造反的話,朱元璋得到奏書,看完了也沒有治王國用的罪,

可見朱元璋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只是不願意對外說罷了。可以肯定說李善長是冤死的,那就更不會不存在朱元璋,殺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劉基等功臣一說。

朱元璋左膀右臂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劉基都是怎麼死的

這些都是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左膀右臂人。首先看常遇春怎麼死的,《明史·常遇春傳》中記載:“師還,次柳河川,暴疾卒,年僅四十。太祖聞之,大震悼。喪至龍江,親出奠,命禮官議天子為大臣發哀禮。議上,用宋太宗喪韓王趙普故事。制曰“可”。

說四十歲的常遇春班師回朝的時候突然死了,朱元璋知道後非常驚訝,悲痛萬分,並且親自出席常遇春的葬禮,還按照當年宋太宗追悼趙普的規格,來追悼常遇春,而且朱元璋才當上吳王兩三年,正是用人的時候,不可能半路賜死常遇春,還搞那麼高的規格來舉辦常遇春的葬禮。

在看徐達、李文忠都是怎麼死的,《明史·徐達傳》十七年,太陰犯上將,帝心惡之。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齎敕往勞,尋召還。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帝為輟朝,臨喪悲慟不已。追封中山王,諡武寧,贈三世皆王爵。

《明史·李文忠傳》十六年冬,李文忠得病。太祖親臨探視,並命淮安侯華中負責醫治。第二年三月,李文忠去世,終年四十六歲。太祖懷疑華中下毒,便降低華中的爵位,將其家屬逐至建昌衛,其他醫生及妻子兒女都被斬首。太祖親自寫文致祭,追封李文忠為岐陽王,諡號武靖。可以看出徐達和李文忠死後,都得到了朱元璋的追封,徐達並不是吃燒鵝死的。

再看能掐會算的劉基,《明史·劉基傳》中記載:胡惟庸方以左丞掌省事,挾前憾,使吏訐基,謂談洋地有王氣,基圖為墓,民弗與,則請立巡檢逐民。帝雖不罪基,然頗為所動,遂奪基祿。

基懼入謝,乃留京,不敢歸。未幾,惟庸相,基大慼曰:“使吾言不驗,蒼生福也。”憂憤疾作。八年三月,帝親制文賜之,遣使護歸。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時,惟庸以醫來,飲其藥,有物積腹中如拳石。其後中丞塗節首惟庸逆謀,並謂其毒基致死雲。

說胡惟庸以左丞相管理中書省,因之前與劉基有過節,就在朱元璋面前謠言陷害劉基,說他私自佔有一塊有帶有帝王之氣的土地為墓地,百姓不同意還把百姓驅趕走, 朱元璋雖說沒有治劉基的罪,但還是奪了劉基的俸祿。劉基害怕入朝謝罪,也就留在了京城,不敢回去。

後來胡惟庸當了丞相,劉基更是害怕不敢回去,還得了疾病。洪武八年三月, 朱元璋親自寫文章賜予劉基,並派兵護送劉基回去。劉基回家一月後病情加重,享年六十五歲。

說劉基在京城看病期間,胡惟庸派醫生前來給劉基看病,他吃了醫生開的藥方,肚子裡面長了如同拳頭大小的石頭,後來中承塗節在揭發胡惟庸謀反的時候,就說劉基是胡惟庸害死的。

可見《明史》中並沒有說劉基是朱元璋害死的,反而是胡惟庸下藥害死了劉基。另外《明史》還記載朱元璋見到劉基不是喊他名字,而稱他為先生,並說劉基是他張良,可見朱元璋對劉基從尊重程度。

湯和的最後時刻是怎麼樣的

在《明史·湯和傳》中記載:二十三年朝正旦,感疾失音。帝即日臨視,惋嘆久之,遣還裡。疾小間,覆命其子迎至都,俾以安車入內殿,宴勞備至,賜金帛御膳法酒相屬。

二十七年,病浸篤不能興。帝思見之,詔以安車入覲,手拊摩之,與敘里閈故舊及兵興艱難事甚悉。和不能對,稽首而已。帝為流涕,厚賜金帛為葬費。明年八月卒,年七十,追封東甌王,諡襄武。

說洪武二十三年的元旦,湯和因病不能發出聲音,朱元璋親自探望他,感嘆他們的不容易,並讓湯和回 故鄉濠州修養,等到他病情稍好點的時候又趕緊他兒子把他接到京城,朱元璋非常關心湯和,經常喊他湯和一起吃法,並賜給湯和許多黃金、布帛等。

到洪武二十七年,湯和的病實在是很重了,病的都不能站起來了,但是朱元璋又非常想他,就讓他坐車直接到宮裡,朱元璋撫摸這他的頭,拉著他手,回憶他們小時候的事以及參加紅巾軍一來的各種艱辛,

不能說話的湯和只能不停的點頭,朱元璋看到這個情形,淚流滿面不知道說啥好,再賜很多的黃金、布帛作為湯和的喪葬費用,洪武二十八年八月湯和病逝,享年70歲,被追封為東甌王,諡號為襄武。

可見湯和、徐達、劉基、李文忠等這些功勳的最後時刻,朱元璋都有關心慰問,像那些淮西的功勳們朱元璋關心的還多些,誰讓朱元璋有家鄉情結呢!

朱元璋殺功臣的這一說法從哪裡來的?

《明史》從清朝入關的第二年,也就是1645年清人開始編纂,到乾隆四年1739年由漢人的大學士張廷玉最終定稿,歷史94年編纂完成應該是很嚴謹的,但至少這時候還沒有朱元璋殺功臣的說法,不然經歷這麼久的編纂的《明史》 為什麼記錄呢?

就拿徐達的吃蒸鵝死來說,明朝正史所有的記載都沒有這一說法,沾點邊的野史《翦勝野聞》也僅僅是記載,徐達生病是時候朱元璋有賜食物,並沒有說賜的是什麼,反到是清朝文人趙翼所撰寫的《廿二史札禮》中轉述了這個故事,提出了“賜以蒸鵝,疽最忌鵝”的說法。

再者從明人和清人繪畫的朱元璋的像就可以看出端倪。所以朱元璋殺光所有功臣是說法,大家自行就可以補腦,至於唯獨放過湯和,那是他活的時間較長70歲,在就是湯和為人機智聰明,懂得明哲保身。


麇子文史


功成身退,這是中國古代的大臣們老早就總結出來的一個經驗。春秋時期的范蠡,在幫助勾踐滅吳後,就辭去朝廷一切職務,做生意去了。漢初的張良,也在幫助劉邦建立漢朝後,歸隱山林,修仙訪道。

不過,湯和顯然不屬於這種情況,他在幫助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並沒有立刻就功成身退。朱元璋最初並沒有封他為公爵,直到洪武十一年的時候,才封他為信國公。被封為“公”後,照理就應該及時功成身退的。可是他並沒有這樣做,直到洪武二十二年,他才告老還鄉。

(湯和)

要知道,湯和告老還鄉的時候,實際上朱元璋已經展開了對功臣們的殘殺。除了“藍玉案”外,“洪武四大案”中的另外“三大案”,已經發生,朱元璋對功臣們的殘殺,已經進行了一半以上。也就是說,湯和顯然並不是那種及時功成身退的人。

當然了,在朱元璋的時代,就算是功臣身退,也並不一定能夠得到善終。比如劉伯溫就及時功成身退了。在劉伯溫功成身退的時候,朱元璋還並沒有殘殺功臣。但是,劉伯溫依然沒有得到善終。表面上,劉伯溫的死,是胡惟庸派御醫去,給劉伯溫吃了可疑的藥物造成的。但是當時劉伯溫把這事告訴了朱元璋,朱元璋卻不置可否,因此,也有學者懷疑,胡惟庸害死劉伯溫,是朱元璋授意的。

再比如,李善長雖然並不是及時功成身退,但他也是告老還鄉了。可是,就算他告老還鄉,朱元璋也沒有放過他。在胡惟庸事件過去十年後,還對此事進行追問。最終,李善長一家70多口人,全都死於非命。

由以上兩件事可以看出,朱元璋殺功臣,並不是因為你功成身退了,就會放過你的。

那麼,為什麼朱元璋偏偏沒有殺湯和,還對湯和一直很好。在湯和退隱以後,還不斷給湯和以賞賜,並讓他很榮耀地得到善終呢?

(朱元璋)

我認為有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一、湯和在朱元璋剛剛當小頭目時就積極擁戴他。

朱元璋剛剛當小頭目的時候,湯和就擁戴他這件事是很不容易的。一是湯和與朱元璋是發小哥們兒,這樣的兩個人,往往誰都不服氣誰。二是朱元璋是湯和推薦給郭子興的,也就是說,湯和算得上是朱元璋的恩人。三是朱元璋投奔郭子興後,很快就反過來領導湯和。四是朱元璋被提拔起來,帶領大家進攻大洪山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服朱元璋的領導。

恰恰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湯和積極擁戴朱元璋,很聽朱元璋的指揮。從這一件小事情上,朱元璋就已經看出,湯和的品行是非常純正的。

二、湯和不爭功不託大。

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對功臣們進行封爵的時候,很多人都得到了分封,但是湯和並沒有獲得爵位。洪武五年的時候,朱元璋也只是封湯和為中山侯。

按照湯和所建立的功勞,他理當列入第一批封爵的人。而且就算給他“公爵”,也不為過。但是朱元璋並沒有給他。

朱元璋沒有給他,他也並不計較,而是繼續作為徐達的副將,跟隨朱元璋北伐蒙古人。直到回來後,他才獲得分封,還是個“侯爵”,他卻也並沒有計較。不像藍玉、胡惟庸那樣,經常標榜自己的功勞。也不像李善長那樣,說話做事兩面三刀,對朱元璋不忠誠。

(徐達)

三、湯和告老還鄉的時間恰到好處。

湯和是在洪武二十一年提出告老還鄉的。這時候,朱元璋由於身體衰老,對功臣們非常擔心。有了希望功臣們能夠卸掉權力,告老還鄉的想法。但是,那時候並沒有人動。

也恰恰在這時候,湯和提出了告老還鄉的想法。這時候,湯和其實才60多歲,並不算老。他這個時候提出,顯然是一種姿態,給大臣們做出一個信號。可以說,他這樣做,幫了朱元璋很大的忙,因此朱元璋對他的做法非常喜歡,給予了不少賞賜來鼓勵他。

四、湯和不留戀手中的兵權。

湯和提出告老還鄉後,朱元璋一邊在鳳陽幫他修府邸,一邊又說,海邊的倭寇很猖獗,希望他能幫助平亂。

我們無法確定這是朱元璋試探湯和,還是真的希望湯和能繼續帶兵。不過湯和的做法非常有意思,他並沒有因此帶兵駐紮下來,守候海防。而是用了一年時間,在海邊築城59座。築完後,他就把兵權交給朱元璋,讓朱元璋派兵守候,他還是要告老還鄉。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湯和確實是不留戀權位的。

也正是湯和有純正的品行,有寬厚的性格,有聰明的頭腦,有灑脫的作風。所以,最終,他在朱元璋的手下,走好了自己完美的人生。


張生全精彩歷史


畢竟湯和是最早和朱元璋混在一起的小弟兄,他最瞭解朱元璋的秉性,朱元璋也清楚湯和為人底子裡的脾氣。當年湯和鎮守常州,有些事情向朱元璋請示最後討了個沒趣,就嘴皮子上過過癮,發了一大通牢騷,話裡話外有向張士誠靠攏的意思。

也虧得朱元璋太瞭解他的這位開襠褲朋友,別人來告密他只當一聽,朱元璋清楚湯和只是說話沒動腦子而已。在定鼎江山大封功臣時,湯和位居侯爵樂得接受,也不去糾結自己最早從龍有功應該位列王公。

洪武年間君權和相權軍權爭鬥,鮮血染紅了開國功勳的衣冠和他們從皇帝手裡捧回的免死鐵券。湯和作為僅存僥倖者,他及時地退出朱元璋充滿血腥氣的權力圈,向朱皇帝表示自己只願回故鄉,求得一塊放棺材的地方就足夠了。

朱元璋巴不得像湯和這種元勳功臣解甲歸田,在鳳陽為他造了豪華的府第,主動放棄兵權才有可能在朱皇帝的陰影下苟活終老。但這也只是第一步,湯和清楚他在豪華別墅裡的一切都在朱元璋的眼裡,他雖然遠遠地處在權力中心以外,但並不代表就是絕對安全。

劉基退休在家還要關心什麼地方朝廷應該怎麼管理,難得還要上個摺子關心一下國家政務,被政敵利用陷害,朱元璋正可以借刀殺人。李善長退休也別想就此隱身江湖,他是淮西幫的頭領,勢力爪牙遍佈朝堂,他人不在朱元璋跟前,但他的影子無時不刻地會讓朱元璋感到在眼前晃悠。哪怕胡惟墉案已經過了好多年,李善長已經垂垂老矣,朱元璋還是沒有放過他,因為朱元璋需要徹底剪滅他的影響。

而湯和的退休表現得最為徹底,從來不結交當地的官員和鄉紳,也絲毫不過問政事,遊山玩水吃酒下棋。不管湯和是性格使然,還是有意這樣,讓皇帝認為湯和退休在家是真正的與世隔絕,不再對朝政有絲毫左右的能力,不會對他或他的子孫產生威脅,他才有可能放你一馬,讓這位小弟兄壽終正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