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蒙恬、項羽、韓信各帥30萬大軍對陣,誰會取得最終勝利?

雲橫秦嶺家何在


項羽,蒙恬,雖猛,但他們的士兵都是多年練出來的強兵猛將,而韓信帶領的都是剛爭不久的士兵,也能取得好戰績。韓信的軍事藝術肯定要高幹他們兩位。


俊美眼鏡半成品加工廠


說來也是有趣,蒙恬、項羽、韓信三人都算是同時代的人,都是秦末的名將。其中韓信和項羽交過手,蒙恬由於死得比較早,並沒有機會和項羽、韓信交過手,所以比較起來可能有點困難。我儘量客觀一點!



第一個項羽

縱觀項羽一生,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鉅鹿之戰,項羽以十五、六萬楚軍擊章邯秦軍甬道,章邯二十餘萬秦軍退卻,諸侯聯軍殲滅王離軍,殺涉間擒王離。 彭城之戰,項羽以三萬孤軍大敗劉邦56萬諸侯聯軍,劉邦落荒而逃。



但是,項羽贏了戰爭,輸了天下,在鴻溝協議後,項羽本以為能就此罷兵,便率10萬楚軍向東南退卻。但劉邦從張良計:“項羽此去,放虎歸山,急擊勿失”,單方面撕毀和約,再起戰事。後來再韓信彭越等人幫助下,劉邦集齊六十萬大軍將項羽圍在垓下。項羽陷入絕境,四面楚歌。最終兵敗自刎於烏江,留下了“至今思項羽,不坑過江東”的千年之嘆。

第二位韓信

此人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妖孽的軍事天才之一,貧苦出身,碌碌無為,參軍後再項羽帳下岌岌無名。可是轉投劉邦後卻突然搖身一變成了大將軍,自此他便一發不可收拾。先是獻計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助其還定三秦。後又分兵北上滅魏、徇趙、脅燕、定齊,幫助劉邦打下了半個天下,最終垓下之戰,他攜三十萬大軍與劉邦會師,徹底斷絕了項羽翻盤的可能性,最終項羽兵敗身亡,四年的楚漢之爭就此結束,韓信憑藉軍功成為了“漢初三傑”之一。




此人在歷史上軍事成就極高,一生戰功赫赫,被後人奉為“兵仙”,堪與孫子,吳起比肩。只可惜戰場上再厲害卻也敵不過蛇蠍毒婦的陰險,一代軍神,最終落得個斬於鍾室,夷其三族可悲


個人覺得,項羽戰不如韓信!因為項羽善於精兵奇襲,不善於大兵團作戰,如不管是彭城之戰還是鉅鹿之戰,憑得就是一個奇字,而韓信則恰恰相反,他是多多益善,這樣得戰法打劉邦這樣的二吊子還可以,可是面對韓信,他沒有太多神算。

最後是蒙恬

蒙恬何許人也?他應該算是秦始皇最為器重的心腹了。



雖然出身將門,但他拿得出手的戰績並不多,因為他生得比較晚。成才時六國已經被滅得差不多了。真正使他聲名鵲起得還是秦並天下後,蒙恬奉秦始皇之命,率秦軍30萬出擊匈奴,打得匈奴北遷7百里,十餘年不敢南下。後來,蒙恬率軍駐守長城,鎮守北疆。而他的結局也是比較悲慘,因為其手握重兵扶蘇且與趙高有間隙,胡亥登基之後再賜死扶蘇得同時也拿掉了蒙恬得兵權,並將其軟禁,而後被趙高殺害。


相對於項羽韓信二人,蒙恬雖然戰績不算輝煌,但是他的能力毋庸置疑,乃是秦朝統一天下後第一將星,什麼章邯,王離都得排在他們後面,北擊匈奴一戰更是打出了王者氣概。


個人認為此人能力不在韓信之下,而且從30萬級別的統兵經驗來講,蒙恬出身將門,要比韓信和項羽要高出許多。由此我認為,蒙恬會取得最終勝利!


白話歷史君


這三個人裡面,蒙恬的年齡最大,項羽和韓信的年齡差不多。

蒙恬因為被趙高陷害,自殺而死,失去了在秦末與韓信、項羽過招的機會。

先看三人所率領的軍隊:

蒙恬曾經率30萬秦軍北伐,卻匈奴700餘里。蒙恬所率領的秦軍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這支軍隊知道為何而戰(升官發財),得到了良好的武器供應(標準化裝備),得到了良好的訓練(常年與山東各國戰鬥,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項羽極盛之時擁兵40萬,真正的嫡系是以8000江東子弟為核心的楚軍,其餘大多是烏合之眾。項羽的楚軍人數雖少,在秦末也是無敵的存在,數量相同的情況下無人可敵!尤其是8000子弟兵對項羽有無限的忠誠,是核心中的核心。

韓信帶兵多多益善,他最多指揮40萬軍隊在垓下合圍項羽10萬楚軍。這40萬人很多也是諸侯聯軍,真正韓信的漢軍應該不會超過30萬。韓信的部隊大多數是在戰爭中逐漸募集的,用戰鬥經驗,但是來源非常雜。口音、習俗等差別也非常大。

再看指揮方式:

蒙恬,曾隨王賁滅齊,最大的戰績是打敗匈奴。能把匈奴人打得後退700多里,說明蒙恬比較善於使用騎兵,否則追不上匈奴。另外,秦軍主力是步兵。只有用伏擊的戰術才能讓步兵對匈奴造成大規模傷亡,進而才敢讓騎兵追擊。所以,蒙恬的水平應該不在李牧之下!

項羽,這是秦末最猛的將領。率3萬騎兵長途奔襲漢軍,出其不意將60萬漢軍擊潰,對騎兵的運用也是非常熟練。而且項羽的楚軍戰鬥力極強,鉅鹿之戰完全靠步兵近身肉搏取勝。可見項羽既能打運動戰,又能打陣地戰!

韓信,人稱兵仙。韓信用兵多多益善,這說明他對大兵團的指揮調度能力極強。任何烏合之眾都能讓他化腐朽為神奇,成為打敗敵人的精兵!

最後說結果

如果他們各率本部人馬,我認為蒙恬第一,項羽第二,韓信第三。三人都是名將,水平差不多,所以軍隊的戰鬥力至關重要。這方面,30萬秦軍優勢太明顯了。

如果軍隊實力一樣,比拼的是三人指揮能力,我認為韓信第一、蒙恬第二、項羽第三!

理由:垓下之圍,面對韓信的40萬雜牌軍,項羽竟然沒有對戰的勇氣,空留10萬楚軍於垓下,自己率800騎兵連夜逃走,可見項羽對韓信的忌憚!

蒙恬一直指揮秦軍作戰,缺少以弱勝強,以強勝強的經驗。由於經驗不足他會敗在韓信手下。

韓信從領兵起,幾乎都在和比自己強的軍隊作戰,反而憑藉自己出色的指揮能力,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可見韓信的水平之高!


歷史風暴


蒙恬、項羽與韓信雖然身處一個時代,但他們率隊單挑的機會並沒有。先說蒙恬,蒙恬祖籍齊國人,秦朝著名將領,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史,深得秦始皇的尊寵,當時與其弟蒙毅號稱“忠信”。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為帥,統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在黃河之濱,以步兵為主的秦軍與匈奴騎兵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戰。蒙恬率領的軍隊以銳不可當之勢,在黃河上游,擊敗匈奴各部大軍,迫使匈奴望風而逃,遠去大漠以北七百里。漢代賈誼就評價當時匈奴的狀態說:“不敢南下而牧馬。”蒙恬僅一戰就將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創,使其潰不成軍,四處狼奔。匈奴幾十年不敢進漢地,蒙恬功至高也。蒙恬擊敗匈奴的大戰,是他一生征戰的最大的一次戰績,人們稱讚是“中華第一勇士”。 秦國人是歷史上唯一可以輕鬆把匈奴野蠻人徹底打得沒脾氣的,這在中國歷史上非常非常了不起,連漢代都比不了,漢代是靠數十倍的人力和財力獲得慘勝。


大家千萬不要被電視劇和連環畫所矇蔽了,認為古代戰爭就是兩個大將騎馬出來單挑,一人把另一人打敗然後揮手衝鋒戰鬥就贏了,哪有那麼簡單。古代戰場對決主要是陣型和陣地的比拼,冷兵器時代的戰場對決的核心就是隊伍不能亂,而且不能有一個人逃其他都跟著跑。秦軍從小被灌輸的鐵血紀律精神一直支持著他們,所以能始終維持陣型,不潰亂,意志堅強,不管打多久都不會受不住。蒙恬手下的兵就是這樣的鐵血紀律的兵種。項羽垓下之戰的失敗正是因為四面楚歌造成了士兵的潰散,由此可見他軍隊的紀律性不如蒙恬,所以他倆對決估計項羽要落下風,蒙恬後來被趙高迫害至死,並沒有和項羽交過鋒。



項羽,楚國下相人,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也是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史學家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破釜沉舟救趙王,於鉅鹿之戰九破章邯,大敗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項羽的軍隊更多是靠血氣和勇武作戰的,特點是以少勝多,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極強,但是靠個人匹夫之勇這一套對決真正訓練有素紀律性高的部隊,並沒有什麼真正的作用。看看近代的抗日戰爭就知道了,淞滬會戰之類的,國軍激發出血性,然而最終並沒有改變戰局。項羽打敗的秦軍已經遠遠不是那支掃平六國的鐵血之師了,秦軍能打的不是在北邊守匈奴,就是在南邊守百越。陳勝謀反時,秦國上層沒把他們當回事的,認為不用動用戍邊的精兵,沒想到後來戰事太快,戍邊的精銳部隊還沒來得及調回,劉邦就進咸陽了。項羽用兵之法始終是個謎,他並沒有兵書留世,在項羽所有的大小戰役中,沒有人能理解他是如何取勝的。鉅鹿之戰中,項羽兵團五萬人,對方四十萬,以一對八,項羽勝。彭城之戰。劉邦五十六萬大軍雄踞彭城。項羽回師三萬,楚軍依靠項羽堅毅果敢的指揮,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殲滅劉邦主力。垓下之戰劉邦集軍隊六十萬,能征善戰之士韓信、彭越、英布等人都有自己獨立的團隊,有幾股力量可以同時從不同方向發起進攻,張良,陳平等為之出謀劃策,天下的力量和智慧盡集於此。項羽軍十萬,內無糧草,外無援軍,兵困馬疲,四面楚歌又唱去了大半,力量如此懸殊之下,竟是劉邦堅守等項羽來攻。當然結果項羽未能攻破,敗退回來,但主力並沒有太大損失。有人說垓下之戰項羽失敗身死所以得出韓信軍事能力強於項羽的結論,這種說法我個人認為有失偏頗。


韓信,從普通軍卒升為大將軍,他巧妙施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還定三秦。在劉邦兵敗彭城之後,開闢第二戰場,領軍北上,大敗魏王豹和趙國陳餘,此兩戰均是以少勝多,用兵之詭異令人驚歎。韓信“兵仙”的美名正是在此時種下的,他和項羽兩個都善於用兵,都打過以少勝多之戰,孰優孰劣眾說紛紜,韓信成功了,成王敗寇,所以給人留下的韓信強的印記。


要韓信與項羽一比的話,可以看楚漢相爭四年,如果韓信能單獨打敗項羽的話,為何不讓韓信與項羽對峙並最終擊敗之?韓信謀略過人不錯,但這隻能對無謀之人。高手之間的決戰謀略也無決定性作用,最後的決定因素是真實力。韓信平魏,破代、趙,降燕,滅齊,每一戰都叫人稱絕,但是遇到項羽這樣的對手,未必有勝機。韓信的每一戰都能被後人解讀清楚。而項羽每一戰,不可名,不可道,知其勝,不知其何以勝。這就是兩者用兵的不同所在。


冷兵器時代,決定戰爭結果因素太多,除了看主將個人經驗外,還要看部隊經驗,部隊裝備,部隊執行力,地形和天氣對哪邊有利,都可能成為決定勝敗的因素。假設三人在同等條件下,各率30萬大軍一一單挑,我認為勝利機會是蒙恬>項羽>韓信。


青草無邊


蒙恬、項羽和韓信三個人都是同一個時代的人,都為秦末名將,而且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耀眼的那一批將星!但從戰績來講都不相上下,但戰爭這方面並不是這樣算的。

霸王項羽在秦末的時候可以說是最顯眼的將軍,破釜沉舟將王離的二十萬秦軍消滅於無形之中,彭城之戰項羽帶著三萬人馬就把劉邦的六十萬人馬擊敗。

而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下子將秦軍佈置的防線衝的七零八落,劉邦才得以逐鹿中原與項羽爭奪天下!

但在我個人認為,蒙恬、項羽和韓信這三人如果放在一個時代帶兵打仗,那麼蒙恬會讓項羽與韓信兩個人都不敢露頭!

蒙恬雖然在歷史上名聲不顯,但他北驅匈奴,而且還給秦朝徵收邊疆,是維護秦朝穩定的一塊基石,武力上與韓信,項羽等人不相上下。

這樣就需要比拼背後的國力了,項羽性情暴躁,嗜殺成性,除了楚地上對於他還有一些支持外,其他的地方對她並沒有什麼好感,尤其是秦國的人們,秦國徵六國幾乎沒有特大屠殺,而項羽則對於秦國展開了報復性的屠殺!

韓信崛起與劉邦麾下,劉邦的土地,人民,政令都是照搬的秦國那一套,如果秦始皇再世,那麼對於劉邦也只是大筆一揮劉邦就身死道消了。

秦始皇治下的秦國,將士用命,國家運轉正常,對於一切想要蹦躂的宵小都是巨大的威懾,而且秦國的國力也比楚地,漢地巨大的多,秦始皇與蒙恬也都耗得起!


三書青史


這個問題,不周延。所以,無解。

即便是你帶著30萬大軍,跟蒙恬、項羽、韓信各帶30萬大軍對戰,也打不出結果來。

第一個無解:目標。

要麼殺其有生力量,要麼奪其所佔土地,要麼阻其進軍路線,要麼破其大軍陣地,三大戰將各帶三十萬人,這算什麼事?三支沒有目標的龐大軍隊,到最後也不會打起來。

就算是互相殺害彼此的有生力量,但還得問一下戰爭的方式。

第二個無解:方式。

也就是這仗怎麼打,是城戰還是野戰、是陸戰還是水戰、是平原戰還是山地戰。戰爭的方式直接關係攻守的態勢,誰發起進攻、誰組織防守。而且,涉及了三支軍隊,打起來肯定得涉及一個博弈的問題:也就是誰跟誰合作、誰個誰鬥爭。

就算是純野戰,但還得問一個地形的問題,因為這關係到攻守的組織。

第三個無解:地形。

有沒有山川、有沒有河流、有沒有城池,關鍵是有沒有軍事要地和軍事要道。幾十萬大軍總不能找個方圓幾百裡的大平原,然後互相群毆吧?因為各自都得考慮這幾十萬人吃飯的問題,要吃飯就得涉及到糧草輜重的運輸問題。所以,地形的問題就必須得設置。

就是不講理了,各自帶著糧食,然後互相死磕,必須得死磕出結果來,但也得死磕的公平一點吧。

第四個無解:計算

天時地利人和,不管天時、不管地利,總得講求下人和吧,誰的訓練更牛、誰的戰心更強、誰的軍令更嚴,這些統統都是為將者所要計算的。然後,你把條件全部拉平了,讓他們不用去計算這些關鍵要素,就是互相干。那根本不用啥名將,就是題主你自己帶著人上,也沒問題。

冷兵器時代,在真實戰場之上,士兵是什麼樣的戰爭狀態?戚繼光說:亂刀砍來,亂刀還他。根本沒有什麼各種花樣和計算,就是兩軍對陣,你一刀我一刀的互相看,砍到最後為止。

維克托•漢森《殺戮與文化》中說,冷兵器時代西方人的作戰方式就是:站在戰場上一個一個地殺,殺到最後一個人為止。

所以,去除全部條件之後,蒙恬、項羽和韓信各帶三十萬人對陣,其樣式就只能是:亂刀砍來亂刀還回,然後站在戰場上一個一個地殺,殺到最後一個人為止。

所以,根本不用名將帶隊,讓三十萬個機器人自己打就好了,只不過一方舉著蒙恬的旗、一方舉著項羽的旗、再一方舉著韓信的旗。

總結:穿越的名將如何比較

不設條件、讓名將穿越到一起,這沒法較量。要穿越也得穿越到具體的歷史情境中,這樣才能有意義。

也就是讓蒙恬穿越到鉅鹿之戰,跟項羽較量;讓韓信穿越到統一戰爭,跟蒙恬較量;讓項羽穿越到井陘之戰,跟韓信較量。這才可能有的比,但還是不公平。因為名將只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只是歷史推演的一個因素,而不是全部。

非要比較蒙恬、項羽和韓信誰更牛,那就乾脆一點、連題幹各自三十萬人都不要,直接比較他們的戰爭素質,或許還有得可說。

第一當屬韓信。

因為韓信的戰爭有格局。

首先是大格局,韓信是劉邦集團的北路大迂迴,執行打遍北部諸侯的大戰略。所以,這個格局是足夠大的,以一種俯瞰的視野來全面規劃楚漢戰爭。

其次是小格局,背水之戰,韓信利用的是綿蔓河;濰水之戰,韓信利用的是濰水;還有擒魏王豹一戰,韓信利用的是黃河。山川地形皆為己用。

第三是人心的格局,背水之戰是因為自己的軍隊都是臨時拼湊的遊兵,所以必須置之死地而後生;濰水之戰是因為參透了齊國軍團本土作戰容易潰散的問題。韓信不僅算地利而且算人心。

作戰能算到韓信這種地步的古代名將,著實不多。摸清戰爭規律的韓信,具有可複製性。不是井陘之戰或濰水之戰有可複製性,而是韓信的作戰手段可以複製,可以學習。

第二當屬項羽。

因為項羽雖然神勇但缺乏格局。

分割天下的時候,項羽具有一定的主導權。但是,他卻把山川形勝之地全分給了別人,而自己獨佔平原之地的西楚。而西楚基本就相當於一個四戰之地,別人想怎麼揍他就怎麼揍他。所以,分封十九路諸侯的八個月後,劉邦就把西楚國都彭城給佔了,原因就是西楚無險可守。所以,項羽缺乏規劃戰爭大格局的能力。楚漢爭霸,更是直接敗給了劉邦集團的韓信一路的大迂迴。

但是,必須得承認項羽非常能打,在戰略層面可能不行,但在戰術層面,楚霸王是開了掛、改了代碼的名將。除了垓下之戰,他幾乎沒有打過敗仗。而且,鉅鹿之戰和彭城之戰,都是逆天的操作。

第三就是蒙恬吧。

不是因為蒙恬的素質,比韓信、項羽差,而是因為蒙恬一直都是在順風操作,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戰場籌算。

滅國之戰,蒙恬與王翦合作,打過滅楚之戰。但是,之前他與李信合作滅楚,結果失敗了。後來,蒙恬又參與了滅齊之戰,但這就是一場毫無懸念地收拾殘局之戰。

北卻匈奴,蒙恬舉三十萬大軍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但是,在戰國時期,能把匈奴打得不敢南下牧馬的,大有人在。最彪悍的就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胡人制胡人。還有秦國,把周邊的義渠人基本滅族了。就是最弱的燕國,也能把東胡收拾得哭爹喊娘。而蒙恬是以整個華夏為基礎,在國力最彪悍的秦帝國鼎盛時期,去幹匈奴人,然後幹贏了。這就沒啥可炫耀的了。

所以,韓信的操作最有章法,具有極強的可複製性,是在用規律來打仗。項羽的操作最具個性,所以也就很難複製,別人沒法學,楚霸王彪悍所以帶得楚戰士也彪悍。而蒙恬就是在國力巔峰期打得各種順手仗,即便很厲害,但秦帝國不需要他施展厲害的才華。


減水書生


蒙恬、項羽和韓信,三個人確實都是秦末的名將。而且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耀眼的將星。

但是,單從他們的戰績來看,毫無疑問蒙恬是最弱的一個,因為蒙恬相對來說打的著名的戰役,比韓信和項羽要少。

說到項羽,大家想到的是破釜沉舟,項羽在鉅鹿帶領幾萬人馬,把王離的二十萬秦軍精銳部隊,消滅於無形之中,還有彭城之戰,項羽帶領三萬人馬,擊敗了劉邦的六十萬聯軍。

這些都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我們再看看韓信,韓信打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比項羽還要多。

比如韓信當上大將軍之後,指揮的第一場戰役,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戰,正是這一戰韓信把秦軍項羽布好的第一道防線,給衝了一個七零八落。

劉邦才得以逐鹿中原,和項羽爭霸天下的。

韓信的成名之戰,也就是背水之戰。在這一戰,他僅用三萬士兵,就打敗了趙國二十萬精銳部隊。

正是因為韓信打了這一戰,讓他名揚於天下,讓他成了和項羽可以相匹敵的名將的。

項羽能打的仗,他韓信照樣也可以打。

項羽能用幾萬大軍,可以打敗二十萬秦國的精銳部隊,他也能用三萬軍隊擊敗趙國二十萬精銳。

讓韓信名聲大噪的戰役,是他在齊地的時候,用濰水河裡的水,把項羽給龍且的二十萬大軍和齊國的三十萬大軍,全部擊敗了。

這時候韓信的勢頭,可以說已經蓋過了項羽了。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韓信和項羽之間,根本就沒有公平的對決過。他們的唯一一次交手,就是垓下之戰。

垓下之戰是不對等的戰役,當時的項羽只有十萬大軍,但是,韓信是六十萬。

當然了項羽敢用十萬大軍,打韓信的六十萬大軍,這說明項羽是有必勝的把握的。畢竟他的一生打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真的是太多了。

有的時候,打仗並不是說士兵越多越好。

想想當年的時候,項羽用三萬騎兵,打敗劉邦的六十萬大軍。現在是十萬大家,還是打六十萬。似乎這一次項羽更有優勢。

但是,不要忘記,彭城之戰的時候,項羽之所以能勝利,是因為主帥劉邦不行。他壓根就指揮不了這麼多的軍隊。

可是韓信不一樣,用他的話來說,就是韓信帶兵多多益善。

最終韓信,還是把項羽給擊敗了。

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不管怎麼說,項羽是敗在韓信的手下的。

所以項羽就是韓信的手下敗將,而且中國歷史上只有一個“兵仙”,這個兵仙就是韓信。項羽再厲害,也僅僅是一個西楚霸王而已。

所以,若是蒙恬,項羽和韓信各帶三十萬人馬。韓信最有可能勝出,項羽次之,最後才是蒙恬。

蒙恬對於秦始皇來說最大的歷史功績,就是北逐匈奴。


漢史趣聞


這三位差不多都是同一個時期的人物,如果當時秦始皇死的時候,是扶蘇繼承了皇位,蒙恬也許真有機會和項羽,韓信一較高下。可如果只是如果,歷史不可能重來。

如果蒙恬,項羽,韓信各帥30萬大軍對陣,誰會最終取勝了?我肯定選蒙恬。為什麼了?且聽我慢慢講來?

首先我們講講蒙恬,秦朝著名的軍事將領,有“中華第一勇士”之稱。從小受到家庭的薰陶,熟讀兵書,自幼立志報效國家。他在軍事上的主要成就就是幫助當時的秦國滅掉了齊國,秦統一六國之後,他主要負責率三十萬大軍鎮守北疆,負責督建長城,在蒙恬鎮守北疆的十多年裡,威震匈奴,使匈奴不敢進犯。

項羽西楚霸王,項羽也是從小受到叔叔項梁的教導,熟讀兵書,也算是從小受到軍事薰陶。他的主要軍事成就就是在鉅鹿之戰中消滅了秦軍主力,加速了秦朝的滅亡,推翻了秦朝的統治,建立了西楚政權,項羽以神勇著稱。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也是“漢初三名將”之一。韓信與項羽,蒙恬的家世背景相比就差很多了,他早年家貧,常常寄人籬下,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真的是白手起家的典型人物。他的主要軍事成就就是幫助韓信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還幫劉邦平定了魏,趙,燕,齊四國,幫助劉邦平定了天下。



我為什麼會選蒙恬會贏,看看他們三人的軍事成就就知道了。項羽和蒙恬有些相似之處,他們都很神勇,這三人裡面,項羽和韓信是真正交過手的,結果項羽被韓信打敗於亥下,最後被迫自殺。蒙恬和韓信雖然沒有交過手,但他們都是被別人用借刀殺人之計給殺死的,蒙恬還有一點很厲害,就是他不光在對國內的戰爭中打敗了齊國,還在對外戰爭中打敗了匈奴,還使匈奴懼怕他,他還開發了今天的寧夏。更加說明了他的有勇有謀。

我是離沫傾城一,謝謝大家


離沫傾城一


這個問題沒有很標準的答案,蒙恬死的早,就項羽和韓信在世。我覺得要談這問題不要牽扯政治、勢力範圍只單純從軍事上來說。

蒙恬山東臨沂蒙陰縣人 蒙恬蒙毅兩位將軍是當時秦始皇最器重的將軍,在草原上沒有敵手,蒙恬的軍事能力可見一斑。

項羽江蘇宿遷人 項羽在敵陣九進九出,什麼力能扛鼎什麼破釜沉舟,都是關於他的,他打了幾次以少勝多戰役。

韓信江蘇淮陰人 他也很牛,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降服了燕國。漢四年,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

如果三人同等兵力來對陣的話,如果不打持久戰消耗戰項羽能勝出,如果持久戰韓信能勝出。項羽能多次以少勝多取得勝利不是白給的,韓信比不得項羽的氣勢,項羽帶兵衝鋒韓信受不了,恐怕只有蒙恬將軍能抵擋一陣。

如果打持久戰韓信能勝出,韓信比較靈活運用戰略比較好,他可用多種計謀先滅掉項羽,在滅掉蒙恬。


一盤牛肉一壺老酒


誰贏誰輸暫且不談,先一一分析。

蒙恬——名將世家

家族三代皆是名將,論帶兵打仗,攻防戰,圍殲戰,佈陣,北擊匈奴,長途奔襲戰,突圍戰,突襲戰,大規模兵團戰……無一不精,始皇帝時期官拜內史,封大將軍。

項羽——楚國貴族

兵家四式——兵形勢家,楚國軍事世家,年少便帶兵,少年成名,彭城,垓下,鉅鹿,成為秦亡後的西楚霸王。

韓信——一介布衣

兵家四式——兵權謀家,深知用兵韜略,善用兵,助劉邦滅項羽,史稱兵仙。

這三人若要比個高低?事實很難。

一者項羽適合精兵突圍,大規模軍團作戰會讓他分心,指揮會為他增加負擔。

二者韓信號稱兵仙,可蒙恬卻也是深知兵法,作戰經驗頗多,二人很難分個高低。

但一定要分個輸贏的話,我想韓信會勝出。

第一,項羽和蒙恬都是一國世家,有很強的軍人榮耀感,家族榮耀感頗高,而韓信出身低微,沒有道德禮儀束縛。

第二,項羽和蒙恬有偏傲慢的軍事素養,思想上不如韓信利益當前,不擇手段。

總結一下,韓信沒有各種束縛,臨場發揮隨機應變,其餘二人會有所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