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傳聞說伊拉克戰爭爆發後,俄羅斯曾經想要出兵伊拉克,但是被拒絕了,這是真的嗎?

風雲一點通


當然是美麗的傳說。因為薩達姆並不信任俄羅斯,而那時的俄羅斯連養活自己都成問題,根本不會為了伊拉克與整個西方玩命。



2003年,普京臨危受命不到四年,俄羅斯百廢待興。普京還想尋求與美國和解,甚至還在一直申請加入北約和歐盟。而且當時的西方更團結,更強大,也更暴躁,容不得一點反對意見,甚至大不敬。所以俄羅斯不可能去找死,為了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而和整個西方翻臉。

早至兩伊戰爭期間,那時的前蘇聯與伊朗關係緊密,大量販賣軍火,引起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的憤恨。而那時前蘇聯正如日中天,連美國都要禮讓三分,所以薩達姆只得嚥下這口惡氣。雖然兩伊戰後,前蘇聯也伸出橄欖枝,但薩達姆寧可與美國交好,也看不起葉利欽。這裡還有一個教派原因,伊拉克雖然信仰什葉派的人口眾多,但薩達姆所在的遜尼派一直是國家上層。而前蘇聯與伊朗交好,出於本能,薩達姆也不會主動搭理前蘇聯。


由於莫須有的化武罪名,伊拉克遭到以美國為首聯軍的進攻。雖然形勢危及,但薩達姆也不會向普京尋求幫助,因為他知道俄羅斯也自顧不暇,更知道俄羅斯已經沒有這個勢力,阻擋聯軍進攻。所以與其被普京婉拒,不如死扛到底。

現在很時髦翻案或戲說,但認為普京曾要出手相救薩達姆,還是不要輕易相信。歷史來不得假設,即使有如果,也要基本事實做依據,禁得起考證。


新文化街男孩


有傳聞說,2003年美國等國動武之前,俄羅斯提議向伊拉克派兵,但是這個提議被薩達姆拒絕了,大致的理由是因為薩達姆怕俄羅斯人來了就賴著不走了,對自己也不利,而且薩達姆自己有自信能夠抵抗美英聯軍。


確實,當時薩達姆聲稱要把伊拉克打造成美國的泥潭,但是實際上薩達姆自己對於伊拉克的情況是有了解的,畢竟海灣戰爭中巔峰狀態的伊拉克都不是美國對手,被美國在短短几天內消滅了上萬伊拉克精銳部隊,導致伊拉克國力被大大削弱,戰後還被西方制裁,到2003年,伊拉克已經窮困交加,軍力比90年代更弱了,薩達姆絕對沒有自大到以為可以戰勝美國。


因此薩達姆拒絕俄羅斯的幫助這件事情本身不是真的,伊拉克戰爭爆發在2003年,當時的俄羅斯並未完全走出蘇聯解體的陰影,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之前爆發的海灣戰爭中,蘇聯都還沒有解體,即便如此,作為超級大國的蘇聯都沒有介入海灣戰爭,只是派遣了一些航空兵在蘇聯和伊拉克邊境飛行,威懾西方軍隊,至於說2003年的俄羅斯,那是對美國一點辦法都沒有的。

2003年,美國等北約國家開始打擊伊拉克之前,是給了伊拉克最後通牒的,雖然俄羅斯反覆在聯合國否決美國等國關於打擊伊拉克的決議,但是美國還是決定繞過聯合國對伊拉克開戰。在美國打擊伊拉克之前,種種調兵早就已經開始,後勤保障物資的採購也開始了,已經顯露了要動武的跡象,但是當時俄羅斯國力尚弱,沒有能力支持伊拉克。

如今的俄羅斯不同,看見西方想打擊哪個盟友,就馬上派兵駐紮,而且馬上控制局勢,如今的俄羅斯有這個能力,正如美英等國在波斯灣對伊朗展開武力施壓的時候,俄羅斯還是敢於和伊朗站在一起搞聯合軍事演習的,正是俄羅斯的不斷打氣,伊朗才有底氣和西方國家鬥爭到現在,這要是放在2003年,伊朗怕是早就已經被西方打擊了。


海事先鋒


一代“中東雄獅”薩達姆怎麼也不會想到,曾經叱吒風雲二十多年,最終竟然成為美軍的炮灰,在絞刑架上殞命。

美軍曾兩次對伊拉克開刀,第一次是微創,第二次是重創,從而徹底擊垮了曾經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伊拉克。

1991年,在伊拉克佔領科威特不久,美國獲得聯合國授權,對科威特境內的薩達姆軍隊進行了驅趕,在美軍強大火力掃射下,伊拉克軍隊只好敗退。此時,蘇聯解體在即,以烏克蘭為首的各加盟共和國紛紛要求獨立,這讓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無暇顧及,何況伊拉克是侵略國,也不好支持,相反為了謀求加入西方7國集團,還在聯合國投了贊成票,這就不存在俄羅斯想要出兵伊拉克的事實。

2003年,美國欲對伊拉克發動第二次戰爭的言論甚囂塵上,這讓已領教美軍厲害的薩達姆內心不免有所顧忌,為阻止美國的侵略行徑,不僅希望聯合國加以遏制,還迫切希望俄羅斯能夠拔刀相助。然而,尚處於G8集團的俄羅斯,為了謀求本國的強大,僅在國際道義上對美國的動武行為持反對票,並沒有出兵伊拉克的設想。結果,一心要對伊拉克訴諸武力的美國竟然繞過聯合國,對其實施無情打擊。

薩達姆成了孤家寡人,只好硬著頭皮與美國倉促應戰,顯然在美軍高科技武器面前,伊拉克軍隊只能甘拜下風,成為無謂的犧牲品。相信薩達姆在臨終前方才醒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江淮聖手


這種說法與事實不相符,伊拉克戰爭爆發初期,無論是世界輿論,還有薩達姆本人都誤判了美英的決斷。美國人的壓力已讓薩達姆做出了很大的讓步,伊拉克自行銷燬了部分進攻型導彈,美英軍事聯盟也予以了認可,許多人認為伊拉克戰雲可能會因此散去,薩達姆軟下身段換來一線陽光,也許這才是導致伊拉克的威武之師在美軍突然進攻面前居然不堪一擊,因為梟雄薩達姆根本就沒有做足全面應戰的準備。

薩達姆還沒想到的是自己信任的將軍們早已上了美國的賊船,戰火一起將軍們即做鳥獸散去 ,莫許有的罪名打了薩達姆一個措手不及,令伊朗軍人畏懼的伊拉克大軍頃刻之間土崩瓦解,還不如薩達姆的新聞發言人大義懍然有骨氣。


而此刻的俄羅斯正經歷著蘇聯解體後的陣痛期百廢待興,即使有心去管伊拉克的閒事,也註定是有心無力,普京從葉利欽手中接過來的俄羅斯元氣大傷,自己家中的事都焦頭爛額,沒有實力也沒有心情去幫薩達姆,所以說俄羅斯在2003年準備出兵支持薩達姆是訛傳。
小布什和布萊爾抓住了最好的契機,伊拉克戰爭時期是俄羅斯最虛弱的時候,別說薩達姆還沒有來得及請求國際社會救援,即使明確向俄羅斯提出請求,俄羅斯也會左右為難。


亓官仁


伊拉克戰爭爆發後,美國的空中打擊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俄羅斯曾經想出兵伊拉克的傳聞不實,自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戰略就是防禦,堅持的原則就是不挑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從內心來講願意出兵,可是由於經濟方面的原因,有心無力,如果俄羅斯真出兵,將會深陷戰爭泥潭而不能自拔,加之當時美俄之間的矛盾遠沒有今天的尖銳,美國也不希望俄羅斯橫插一杆子,俄羅斯也沒有更大的能力來壞美國的好事。但是俄羅斯確實給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拋出過橄攬枝,願意保護薩達姆到俄羅斯避難,美國也不反對薩達姆離開伊拉克,只要薩達姆一但離開伊拉克便會樹倒猢猻散,美國可以少動兵戈,很輕鬆的解決伊拉克問題。但可惜的是薩達誤判了形勢,又迷戀總統的寶座,對自己苦心經營付出了二十六年的心血就這樣輕易放棄有萬般的不捨,以為美國不可能真正的入侵伊拉克,即便入侵也可以傾盡一國之力與之對抗到底,那知道美國如此強大的空中打擊,將伊拉克的軍事指揮系統打得失去了指揮能力,空軍全部癱瘓,美軍的地面進攻沒有遇到兇猛的抵抗,不久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淪陷,最終將薩達姆送上了絞刑架。

(一)


西出陽關楊時明


本人是不贊同這種觀點的!

當時的薩達姆,可以說是非常的想拉住俄羅斯,因為他清楚,如果離開俄羅斯的幫助,他將面臨什麼樣的下場與結局,因此他為此也曾經做出了不懈努力!

當時薩達姆明確表態,伊拉克已經探明的油井有73處,其中開採的24處全部交給俄羅斯負責,並且把剩下的也全部交給俄羅斯開採。

而且伊拉克為了加重籌碼,甚至拋出了一份400億大單的經貿合同!

當時普京的初衷,也是堅決反對美國對伊拉克動武的!

一:前蘇聯時期伊拉克和俄羅斯的貿易額己經達到20億美元,俄羅斯直希望能達到此目標。

二:當時的伊拉克欠俄羅斯將近70億美元外債,俄羅斯也怕薩達姆垮臺後這些錢打了水漂!

三:就是薩達姆對俄羅斯的利益誘惑!

然而,所有的事情都是和薩達姆的願望背道而弛!

當時的小布什政府明確對俄羅斯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就是你同意,我也打,不同意也要打。

但小布什政府也不是光揮舞大棒,胡蘿蔔戰術也沒少用,並表示要考慮彌補俄羅斯在伊拉克戰爭中的損失!。

不止是小布什政府在做著俄羅斯的工作,在伊拉克開戰前的久,和小布什同謀的英國首相布萊爾,也親赴俄羅斯做普京的工作,也是恩威利誘並舉,說要考慮俄羅斯在歐洲的利益問題!

此後,俄羅斯的態度開始出現了微妙的變化,特別是在聯合國大會上已經公開表現和流露出來!

然而這一切的蛛絲馬跡,自然無法逃過薩達姆的"法眼",畢竟老薩己經在世界舞臺上已經混了幾十年,這其中的危險和利害關係他怎能又不知,所以,知道一切塵埃落定,無法挽回的薩達姆做出了一個瘋狂的舉動,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幾個月之前的2002年12月12日,伊拉克政府單方面撕毀了同俄羅斯政府共同開發西古爾石油公司合同,這個合同價值37億美元。當時兩國也為此爭執不休,國際社會也被搞得一頭霧水,眾說紛紜!

當時普京的態度之所以生變化,也許有以下二點,

一:俄羅斯門前蘇聯時期的實力已經是可同日而語,如果同美國發生正面衝突,沒有勝算的把握,

二:當時的普京,基本戰略是希望通過“融入歐洲",恢復俄羅斯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重塑世界大國的地位。

因此俄羅斯當時同意美國進入中亞,並且同意他在中亞建立空軍基地,對美退出《反彈道導彈條約》,默認他開發TMD和NMD,同美國建立聯合中心,以便相互交換導彈預警數據和通報彈道導彈發射情報等等的一系列含作!

可是,從911事件後俄羅斯對美國的百般忍讓和遷就,和對歐洲不斷釋放出的善意,卻換來的只是歐洲的不斷東擴和對俄羅斯利益的種種傷害,再加上日本小泉首相不顧一切的跑到有爭議的北方四島示察,並且表現出堅決收復的決心,俄日關係再起波瀾。

所以痛定思痛的普京開始對歐美執行強硬態度的戰略,並且對敘利亞採取堅決支持到底的做法!





相忘江湖71941665


既然是"傳聞",那真實性就有待商榷!

伊拉克戰爭始於2003年,彼時的普京也才從葉利欽手中接過權杖不久。可以說,當時的俄羅斯仍處於權力過渡時期,雖然克里姆林宮的接班人早已內定,但此時仍存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

而且,普京上臺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定位俄羅斯的國家戰略。2000年,普京的第二十四號總統令包括了具體的《俄聯邦國家安全構想》,其中確定了從兩極對抗向多極世界轉變的國際格局,並且也承認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在國際社會中所佔有的絕對優勢!

在軍事方面,俄羅斯明確了正在出現的威脅趨勢:武器技術和軍事規模提升。因此,這對於仍處在解體陣痛期的俄羅斯而言,積極抵禦外部威脅並發展自身是這段時期的重點目標。

毫無疑問,伊拉克戰爭的現代化、信息化等也被俄羅斯視為戰略對手的參考藍本。所以在戰爭爆發後不久的2003年10月,俄國防部就參考這場戰爭發佈了《俄聯邦武裝力量發展的緊迫任務》白皮書。

此時的俄羅斯也意識到,美國突飛猛進的軍事裝備已經在世界範圍內佔據了絕對的優勢!而俄羅斯如果想要制衡或者防範,就必須依託蘇聯時期留下的強大核基礎作為戰略保障,然後集中力量和資源推進軍事現代化。

所以說,俄羅斯當時也清楚自己還不具備介入外部大規模戰爭的實力!主體國防戰略仍然以未雨綢繆式的積極防禦為核心,而且俄羅斯當時的主要壓力還是來自北約東擴、車臣問題等方面,中東還只停留在未來構想中。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傳聞伊拉克戰爭爆發俄羅斯出兵只是一種臆想,在當時的俄羅斯還沒有底氣公開與美國叫扳對陣。美國發動"海灣風暴"針對伊拉克的戰爭,經歷了兩個介段。首先是老布什當總統時的狂轟爛炸和全面制裁,再由小布什當總統時用重金收買薩達姆身邊的國防部長、參謀總長和衛隊司令等高官,美國還拉了英、法、德、奧和加拿大幾十個國家軍隊,連日本也派加油艦支援。此時的美國是站在道德高度清除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可謂趾高氣揚。而俄羅斯經歷蘇聯解體,被西方大國成功忽悠,葉利欽感覺上當受騙身疲力竭,把權利移交普京時俄羅斯還是一個爛攤子,連正常的軍事演習都已經停止,國內車臣問題、恐襲問題嚴重威脅安全,那裡談得上出兵伊拉克去與西方全面對抗,普京不會幹這種痴人說夢的蠢事。只在聯合國行使否決權不讓美國用聯合國名義發動戰爭,那曾想美繞開聯合國後,帶著一幫西方兄弟對伊拉克發動戰爭,這時的俄羅斯不會冒險軍事介入的,這些猜測是用現在的俄軍事對抗西方的現實去量體當時的伊拉克戰爭時的俄羅斯唉!


感悟77741162


任何傳聞再後來都會被證明不是空穴來風,只是出於某些原因沒有實現而已。

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幫助伊拉克就是給自己的對手搗亂,無論換成誰,都會這樣做。那什麼原因俄羅斯沒有出兵呢?

首先的原因就是俄羅斯那個時候普京剛剛掌權,葉利欽治下的俄羅斯打個車臣都費勁,何況和美國打呢。再者說了普京剛上臺還沒有完全控制俄羅斯,需要了解俄羅斯的整體狀況,在這裡我要說普京是一個冷靜的政治家,多年的克格勃生涯養成的冷靜,思考的習慣,避免了俄羅斯進一步滑向深淵。普京在沒有完全掌權的情況下,即使有心也不可能出兵,南聯盟被美國轟炸,俄羅斯也沒敢出兵,伊拉克更不敢了。

其次,葉利欽在前蘇聯解體後的政策,拉低了俄羅斯的實力,造成的俄羅斯動盪,國家財富被大小金融寡頭攫取,哪還有實力對抗美國,還有呢俄羅斯想融入西方的陣營,對美國的一切作為只能聽之任之,普京剛上臺的時候也是幻想和美國有個好的關係,不過被現實打碎了。所以不是俄羅斯不出兵,而是現實不允許,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薩達姆也不是沒尋求過俄羅斯的幫助,為了俄羅斯還把伊拉克油田送給俄羅斯開採,不可謂不是大手筆,但現實比人強,俄羅斯的實力,伊拉克的現狀,國際的冷漠造成了伊拉克現在的狀態,薩達姆也沒了。這都是薩達姆自己找的怨不得別人。伊拉克在兩伊戰爭結束後,不是埋頭搞經濟,而是揮兵科威特,不僅是聯合國不允許,很多國家也是看不慣,本就是理虧在先。一個侵略者的形象在國際上豎起來了,誰會幫助呢?洗衣粉事件更是讓伊拉克百死莫贖。

所以俄羅斯幫助伊拉克的最好辦法就是讓薩達姆出逃,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奈何薩達姆不願意啊。所以伊拉克的結局也就只能如此了。


春風踢碎鬼門關


應該不是真的,俄羅斯只是在聯合國進行了抗議,抗議對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但是美國等多國部隊直接繞開聯合國,私自對伊拉克進行的軍事打擊,伊拉克本身經過海灣戰爭之後,實力大減,加上對伊拉克的武器禁運和經濟制裁,這個時候的伊拉克已經不復當年的輝煌。



即便在巔峰時期,伊拉克都沒有抗的過美國打擊,更別提貧困交加的伊拉克了,但是,按照薩達姆的性格,就算是俄羅斯真的要派兵來支持他,恐怕他也不願意,請神容易送神難,到時候想要把俄羅斯 送走可不容易,當年阿富汗政府的高官和總統不就是被克格勃的特工給毒死的嗎? 另外,俄羅斯本身也沒有能力出兵幫助伊拉克。



在蘇聯不堪經濟壓力解體之後,俄羅斯一直在“沒錢”的陰影之下掙扎,此時的普京剛剛上任不久,正在全力穩定俄羅斯國內的局勢,畢竟車臣武裝分子一直在俄羅斯製造事端,頻頻製造恐怖襲擊事件,而且因為俄羅斯的國家經濟命脈都掌握在寡頭的手裡,這就讓俄羅斯經濟處於一種停滯不前的狀態,普京新官上任三把火,親自指揮打了第二次車臣戰爭,第一次車臣戰爭時,他還是俄羅斯總理,俄羅斯剛剛經歷了兩次車臣戰爭,本身就已經是貧困交加。



另外在普京上任之前,葉利欽為了儘快恢復國家經濟,實行了成功挽救玻利瓦爾的“休克療法”,但是俄羅斯和波利瓦爾的情況不同,最終導致俄羅斯經濟一虧再虧,而且俄羅斯那點兒家底兒都掌握在了寡頭的手裡,俄羅斯經濟呈斷崖式下跌,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苦哈哈的,基本上普京接任俄羅斯總統時,整個國家就是一個爛攤子,普京的當務之急是如何恢復俄羅斯經濟,穩定俄羅斯局勢,打擊企圖分裂俄羅斯的勢力,實在沒工夫去管伊拉克的問題,而且按照薩達姆的性格,就算俄羅斯救了他,他也未必領情,所以這檔子事可信程度不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