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个“熔炉”,要“放”这三样,才行

太极拳是个“熔炉”,要“放”这三样,才行

一 、放 入

众多太极拳修炼者经常思考:太极拳是什么?深层点说“熔炉”。太极拳实则是上天赐与太极臣民的一座太极拳道大熔炉。许多朋友终日孜孜不倦地盘练拳架,且自豪地说:我练拳。然而,拳之先天特性决定了:练拳一场空,拳炼功自生。这练与炼的差别,道破了太极拳道修为的天机。

松是不可能在我练中求得。只有把自我放入太极拳道这座大熔炉里,用拳义与拳理之烈火熔炼自己,大火煮、小火炖,猛火烧、文火焖,历经数年之熔炼,直至把自己有形之身与无形之心均熔于拳中,使原本之我变成了太极之“钢”;再将这“钢”放入太极炉之下,反复锤锻。

经过如此之脱胎换骨的炼造,松始会有得;因此,此时才真正成为了可以精雕成太极作品的有用材料。这才是:有心练松松不生,无心求松松自得。正如“能自然便能放松。”

太极拳是个“熔炉”,要“放”这三样,才行

二 、放 下

关于放松,“放下才能松”。在太极拳修炼中,“放下”二字值得我们反复揣摩、认真求索。大家都知道练太极拳是要从按规矩站桩开始。站一段时间以后,身型要求知道了,拳的规矩熟悉了,但身心依然松不下来。这时老师大多都会提醒学生:要放松,再放松。可是,老师让放松,而学生却不知道怎么是放松,依然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有的老师不是喊“放松”,而是喊“放下!放下!”如果松不下来,老师走上去,当头就是一棍,训斥道:“不把你那臭架子放下,能松吗?’因此,放松时,是不让端着,而是放下。体会在:心放平、身放下,此乃松也。

放下的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放下包袱。何谓包袱?拿起来而不能放下的就是包袱。有些太极拳习练者终身求松而不能松。究其原因,就是把松看得过重、过难,松反而成了沉重的包袱。这是违背了“有意无意是真意”的原则,犯了意大而过之忌。“无过无不及”是太极拳修炼的不二法则。意过则滞;滞则不松而僵。只有放下求松的包袱,身心才能真正的放松。

修炼太极拳就必须把拿起来的那些欲求般般放下,真正做到:心中无欲、目中无人;在太极拳的汪洋大海之中潇潇洒洒、轻轻松松、自自然然地随波逐流,与大海共起伏。这才是:不放而放,不松而松;能得拿起拳中窍,自然松紧互为根。

太极拳是个“熔炉”,要“放”这三样,才行

三 、放 弃

太极拳修炼的过程就是改变自我的过程;改变自我就必须学会放弃:放弃自己原有的观念、放弃原有的思维方式、放弃多年形成的习惯等等。放弃是减法;建立是加法;改变即结果。太极拳的修炼,就是放弃旧有,使之不断减少;建立新有,使之不断增加;其结果才是把自我改变成太极新我。

“放弃”这个法则贯穿于太极拳修为的始终,古云:“拳无终点,层层可分”,即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才是太极拳修炼的真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