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發射魚雷後,海水進倉怎麼處理?

LaieLaie


當潛艇發射完魚雷或者導彈之後,駕駛潛艇的人員可以通過液壓或者手動的方式關閉發射艙的前艙蓋,而發射艙內的海水不能馬上排出去,因為魚雷發射出去之後,潛艇會失去一定的重量,這個時候把發射艙內的海水排入魚雷補重水艙內,可以起到暫時平衡潛艇的作用。而如果是導彈發射艙,發射導彈後灌入的海水就可以通過導彈補重水艙排出艇外。所以說不管是發射魚雷還是發射導彈,由於潛艇魚雷管或者導彈發射井與潛艇的艙室是水密隔開的,海水是不會滲入到潛艇內部的。


烏江渡人


海水如果進入潛艇艙了,這就是妥妥的安全事故了,還能怎麼辦,求生啊?專業點講叫損管作業,俗話那就是各種防水堵漏!問題的關鍵在於潛艇發射魚雷時海水只會流入魚雷管內,發射完以後直接進入補重水倉配空去了,哪裡會有什麼海水進入潛艇艙?
(潛艇損管訓練)

現代潛艇發射魚雷無非兩種方式,自航式和動力式,前一種就是魚雷管注水,魚雷自己游出去,後者則是使用高壓氣體將魚雷和水一起噴出去,但不管哪一種,水都是隻進入魚雷發射管,而不會流入潛艇艙。
(自航式發射)

那到底是什麼裝置讓水只在魚雷管內存在呢?這就是魚雷管自鎖保險裝置,魚雷管前後各有一個口子,前面發射口與外界海水相連,後面裝填口與潛艇艙相連,在這兩個口子上分別有一個蓋子,這兩個蓋子是有安全保險互鎖的,任何時候都只能打開其中一個。

(動力式發射)

當魚雷管注水時,發射口打開,裝填口鎖閉,當魚雷發射完畢之後,發射口鎖閉,然後水通過發射管中間特殊的引流閥門管路流入潛艇補重水艙,用於填補魚雷發射後潛艇失去的重量,以維持潛艇浮力和平衡。


(魚雷管下方為武器補重水艙)

當海水排空後,你就可以繼續上一步,發射下一枚魚雷。如果魚雷發射導致潛艇艙進水,那不是密封不好,就是操作失誤,絕對是嚴重的事故,如果損管作業不合格,很可能就會艇毀人亡!
(潛艇魚雷發射管)


軍武吐槽君


自1866年魚雷誕生之後,就成了弱勢海軍對抗強勢海軍的殺手鐧。人們在魚雷上投入了巨大精力,從早期的壓縮空氣魚雷,到後來的蒸汽瓦斯魚雷、熱動力魚雷、電動魚雷、火箭助飛魚雷,魚雷技術越來越先進。

同樣,魚雷的發射方式,也經歷了幾代變化。

1、最早是自航式發射。發射前打開前密封艙門,注滿海水,然後魚雷靠自身動力“遊”出去。這種發射方式結構簡單,重量輕,噪音小,隱蔽性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廣泛應用。

但是自航式發射管不能太長,對魚雷性能要求高,初速低,射程近,潛艇要抵近才行,非常危險。

此外,它不能發射無動力武器,不能發射熱動力魚雷。魚雷離開潛艇的時間太長,一旦意外會給潛艇帶來危險。所以這種發射方式被淘汰了。

2、二戰時,人們想出了更好的辦法,用高壓空氣把魚雷“射”出去,讓它儘早儘快的遠離潛艇,稱為氣動不平衡式發射裝置。

魚雷發射前,往發射管內注入空氣,使內外氣壓相等。發射時,前密封蓋打開,高壓空氣從發射管尾部湧入,把魚雷推射出去。

這種方式,魚雷的初速度高,適用範圍廣,能布放無動力水雷及各種器材。發射管不進水,維護簡便,也稱“乾式”發射法。

高壓空氣湧入海水產生大量氣泡,使潛艇暴露。為此,工程師設計了空氣回收裝置,在魚雷行進到發射管3/4處時,將高壓空氣回收,排放到潛艙內部,從而避免大量氣泡產生。

越深的海水壓力越大,發射管內外壓差也越大,所以不能在深水區使用,只適合在80~100米以上的深度使用。

3、隨著科技發展和核潛艇出現,潛艇的下潛深度變得越來越深。為了在更深的海域發射魚雷,上世紀50年代,美國人發明了水壓平衡式魚雷發射系統。

這種方式使用高壓水流發射魚雷。將艇外海水引入水缸,缸內有活塞,活塞另一端連接空氣閥門。

發射前打開前密封艙門,注入海水,使把魚雷前後壓力一致。然後打開閥門,高壓空氣推動活塞,把水缸裡的水壓入發射管,推動魚雷前進。

因為魚雷前後壓力一致,所以不受水深壓力的影響,可在300~600米深的水下發射,故成為6、70年代深水潛艇的主流發射方式。美國的“洛杉磯”級核潛艇,蘇聯的“颱風”級核潛艇都採用了這種液壓發射方式。

4、法國人獨闢蹊徑,使用氣動衝壓發射方式。通過高壓氣體推動套筒狀的衝壓器,把魚雷從發射管裡頂出去。

這種裝置體積小、重量輕,但要求魚雷結構堅固,能承受巨大的衝擊力,操作也不很方便。只有法國的“阿戈斯塔”潛艇和“紅寶石”核潛艇使用,其他國家並不感冒。

5、現代的先進發射方式,是70年代英國發明的空氣渦輪泵發射方式。它跟水壓平衡式發射差不多,空氣渦輪將海水泵入發射管,推動魚雷前進。

▲空氣渦輪泵(ATP)發射方式

因為旋轉的空氣渦輪取代了往復運動的水缸活塞,所以體積大大縮小,中小潛艇上也能安裝使用。空氣渦輪的排氣壓力不受外界水深影響,工作深度廣,從幾十米到1000米水深都能發射,是一種非常優秀的發射方式。

不論哪種方式,都不用擔心海水湧入潛艇。因為魚雷發射管有前後2個密封艙門,一個是魚雷出口,另一個是艇內裝填口。這兩個艙門有互鎖機構,不能同時開啟。

發射前注入海水時,前門打開後門密封。發射後,前艙門關閉,再將發射筒裡的海水排幹,清理發射管,再裝下一發魚雷。海水哪兒都能去,就是去不了艇內。

未來的魚雷更先進,發射方式也日新月異。新型的電磁魚雷發射裝置已經問世,成為提高潛艇戰鬥力的有力保障。相信我們也一定會站在世界前列。


和風漫談


潛艇水下發射魚雷,主要有兩種方式:不平衡式和平衡式。

1、不平衡式。

這種方式在二戰時期應用的比較多,主要是依靠高壓空氣注入到魚雷發射管中,推動魚雷發射出魚雷發射管。在魚雷離開魚雷發射管之前,還要將高壓空氣抽出來,防止海水倒灌。

這種方式一般使用在水深比較淺的位置,這樣水壓不是很大,對於壓縮空氣的需求量也相對較少。

2、平衡式。

這種方式按具體方法又大致分成下面三種:

第一種,高壓空氣推動頂杆,頂杆再推動魚雷發射,魚雷不離開魚雷發射管之前不接觸海水,算是一種“幹法發射”;

第二種,魚雷管事先注入海水,內外水壓平衡,高壓空氣推動魚雷管底部活塞,活塞壓縮海水推動魚雷發射,這個算是“溼法發射”吧,魚雷發射出去之後,活塞正好阻止海水湧入,然後關閉艙門,活塞復位;

第三種,自航式,魚雷發射管艙門打開,海水注入,之後魚雷依靠自己的電池驅動螺旋槳發射出去,全程不用魚雷發射管提供輔助幫助。這個方式發射魚雷、艙門關閉之後,還是需要水泵將魚雷發射管內部海水抽出排到外部。

相比於不平衡式,平衡式發射方式能夠更好的適合較大潛深環境下的魚雷發射,因此,也成為當今世界核潛艇、常規潛艇的主流發射方式。


這個問題呢就回答到這裡吧。

如想了解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老鷹航空堅持原創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襲;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圖片素材來自互聯網,如侵則刪;他人請勿抄襲,發現必舉報。


老鷹航空


魚雷發射是一個較複雜的過程,有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只要是按照發射程序進行是不會讓潛艇內進水的。



潛艇的魚雷發射管都在潛艇的艏部,數量在4~8個之間(二戰期間到1950年代初還有部分潛艇尾部也有2個魚雷發射管,但是沒有再裝填能力),發射魚雷的基本過程大概是:先將魚雷發射管的後密封蓋打開,將魚雷裝填進去,封閉後蓋→通過管道往魚雷發射管裡注水,海水充滿之後,觀察儀表看看管內的壓力與艇外海水壓力是否平衡→一切正常之後,打開魚雷發射管的前蓋,使用高壓縮空氣將魚雷推出魚雷發射管→當魚雷發射後航行出安全距離後關閉魚雷發射管前蓋,高壓氣瓶對魚雷發射管內加壓使海水排除魚雷發射管,同時要觀察儀表看看內外壓是否一致,一切正常後再打開魚雷發射管的後蓋進行魚雷再裝填。

發射魚雷要按照正規程序指令來的,作戰時艇上的“副長”都要去艇艏去監督,絕不可大意馬虎,因為這是關係到全體艇員生命的工作,發射魚雷前各項準備工作必須到位,仔細觀察魚雷艙的各種儀表和電器指示燈,哪一個出現故障要嚴格排查!決不能帶病工作,否則魚雷發射管有可能出現打不開、關不上,氣瓶閥門故障,魚雷射不出去…等等嚴重的故障!
所以,潛艇發射魚雷的工作要求仔細認真,勤學苦練,要將上百個閥門、儀器儀表、電器開關的作用牢記在心、爛熟於胸!只有這樣才能準確無誤的將魚雷發射出去。


皇家橡樹1972


潛艇部隊是如今海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國都不遺餘力的去大力發展潛艇,這也是海軍弱國對抗強國海面力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潛艇因為在水下工作,所以具有隱秘性而且很難防範,在二戰時期潛艇造成的水面艦艇沉沒的案例有很多。不過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現在已經有很多國家能夠自主建造大型潛艇,不過卻很少有國家能夠設計研製各類魚雷。這其實與魚雷的發射技術有關,如果處理不好,在發射後海水很容易通過發射管進入潛艇,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那麼一般都是如何處理的呢?

無論是攻擊型潛艇還是其他用途的潛艇,魚雷都是其主要的攻擊手段,也是配備最多的武器之一。通常由聲吶或者雷達發現敵方船隻之後,經過測距計算然後發射魚雷。完成發射之後自身迅速逃離,以防被敵方定位打擊。其實在如何發射這一點上,也是一個難點。

因為潛艇是在水下工作,所以面對的第一個困難就是海水。在海洋深處時水壓非常巨大,要求潛艇與外界不能留有一絲縫隙,一旦漏水,巨大的壓力可能會對潛艇造成毀滅性的創傷。魚雷的發射方式從一戰到如今,也經歷過很多次的變化。

最初的方法就是自航式,意思就是利用魚雷自己的動力來游出艙外。原理是打開前面的密閉艙門,然後關閉後面的,由魚雷自己提供動力發射出去,這樣做的優勢是結構比較簡單,而且隱秘性很好,在一戰時應用比較廣泛。

不過這種方法對於雷本身的要求就很高,並且發射管不能做得太長,而且因為初速度較低,所以只有在抵達敵方艦艇附近時才能發射,在後來的發展中這種方法逐漸被廢棄,後來人們採用注入空氣法,使發射管與外面海水的壓力相同,然後打開艙蓋使氣體把魚雷推出去,這樣一來初速度較高也不用擔心會進水。不過這樣一來會產生大量的氣泡容易暴露自身,而且只能在深度一百米以內使用。

而後來隨著技術的進步,潛艇也開始在更深的海域活動,於是後來又想出利用平衡的方法來發射,就是把海水引到帶有活塞的艙中,同時打開魚雷前面的艙門,這樣一來引入的海水壓力和外面是相同的,然後再利用壓縮的氣體把魚雷推出去,就不用受到水深的影響,使用比較廣泛,連以前蘇聯的颱風級核潛艇都使用的是這種方式,其實後來也有一些國家發明了比較小眾的方法,但是無論如何,人類的智慧還是偉大的。


霹靂火防務


很簡單嘛,排出去就可以了。潛艇魚雷管是一個兩端開口的發射裝置,為了確保海水不會倒灌入潛艇內,潛艇魚雷管設置了開口互鎖機構,以達到避免魚雷管永遠不會出現兩頭同時打開的目的。一般情況下魚雷管是一個兩頭封閉的密閉環境,只有在作戰或者訓練時才會打開艙內端的蓋子,以便向管內裝填魚雷;魚雷裝填完畢艙內端關後閉又回到了密閉狀態,這時候海水是無法進入發射管內的;當潛艇進入戰備狀態用魚雷警戒時位於潛艇外的艙外端發射門打開,這時候海水就會進入發射管;此時如果魚雷被髮射出去,那麼這條發射管內就會被海水填滿,水兵們需要將魚雷管艙內端的蓋子打開,將海水釋放到潛艇內,然後再裝填魚雷。在作戰中魚雷管需要反覆裝填,因此往艙內釋放海水的操作會也會反覆進行。由此可見艦艇內被灌進海水是不可避免的,這些海水在從魚雷管中釋放進艙後從艙底的風格板流進蓄水池,待水位達到一定高度後經抽水機抽出向艇外排放。下圖為俄羅斯基洛級常規潛艇艇艏魚雷艙,四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採用壓縮空氣彈射方式發射。

潛艇魚雷的發射方式

潛艇發射魚雷的方法有很多種,從發射原理分有平衡式和不平衡式兩類。從發射時魚雷承受的載荷分,有均布載荷、集中載荷和自航發射三大類。從發射類型分,有氣動式、液壓式、氣動衝壓式、渦輪水泵式和自航式等等。主要說說你問的這兩個問題。 自航式發射只是所有發射方法中的一種,目前是美國、德國和意大利等國廣泛使用的發射方式,其原理就是讓管內注滿水,魚雷啟動,靠自身動力出管。這類發射講究的是魚雷的離管速度,有的用的是變截面的發射管,出管速度可達6米多/秒。而美國的就是等截面的,出管速度才4米多/秒;德國的還加了水壓管助推裝置,為的是能在潛艇高速航行時發射自航魚雷。 理論上潛艇可以在自身性能允許的全深度範圍內任一深度發射魚雷。但實際上魚雷的最大航深受潛艇的最大下潛深度和艇上魚雷發射裝置的最大發射深度制約,這三者的最小值才是魚雷發射的最大允許深度,但在水面深度發射魚雷應該是不受限制的,任何潛艇都可以做到。下圖為出航前檢查650毫米魚雷發射管的美軍“海狼”級攻擊核潛艇上尉魚雷官。

潛艇採用壓縮空氣發射魚雷的作戰操作過程

動力發射的魚雷管又分為乾式發射以及溼式發射,其中使用最廣泛的乾式發射是採用壓縮空氣將魚雷彈射發射的,其作戰操作過程如下:魚雷管的初始狀態是空置且密封的,只有在艇長髮出戰備指令時才會裝填魚雷;當魚雷作戰部門接到戰備指令後魚雷兵開始為魚雷設置作戰參數和連接魚雷尾部制導光纖,同時調試魚雷發射系統;當接到魚雷準備指令後魚雷作戰部門開始裝填魚雷,首先打開艙內端魚雷管蓋,在開啟艙內端蓋子的同時連鎖裝置將艙外端蓋鎖死;然後將魚雷管上的保險解除裝置、魚雷啟動裝置復位,再將魚雷裝填入魚雷管內;最後蓋上艙內端的蓋子,此時連鎖裝置解除對艙外端蓋的鎖定,艙外端蓋可以開啟;魚雷裝填完畢後再次檢查壓縮空氣壓力,具備發射條件後向艇長做“魚雷準備就緒”的報告;當接到艇長下達的“發射”指令後首先要打開艙外端蓋,端蓋被打開時連鎖裝置對艙內端蓋鎖死,此時海水會迅速填充發射管,按下發射按鈕後魚雷在強大的壓縮空氣推動下向外彈射,同時在運動中與魚雷管內的保險解除裝置和啟動裝置摩擦,保險被解除後魚雷內的發動機啟動,驅動螺旋槳轉動高速向目標駛去;魚雷發射完畢後立即關閉艙外端蓋將魚雷管封死,當艙外端蓋關閉到位後連鎖裝置解除對艙內端蓋的鎖定。此時如果需要再裝填魚雷,水兵要打開艙內端蓋將魚雷管中的海水放空,魚雷管中的海水不可避免地流進潛艇內。下圖為已經打開魚雷管艙內端蓋子準備裝填魚雷的法國“可畏”號戰略核潛艇。

海水進入潛艇內以後的處理辦法

由於潛艇的特殊性,海戰中通常很少擁有發起二次打擊的機會,即便攻擊的目標是沒有武裝的商船或者不具備反潛能力的戰艦時也會在發起第二輪補充攻擊後迅速脫離,這是因為不管潛艇攻擊的目標是那種類型的船艦,對方都會在第一時間向己方求助,如果脫離不及時待對方反潛力量到來時必然會遭受滅頂之災。因此潛艇在發射魚雷時流進艇內的海水量並不多,這些海水通過收集以後首先會被抽水機抽送到位於潛艇底部的蓄水池。這個蓄水池功能十分強大,它可以收集潛艇內輪機艙產生的油汙和衛生間產生的汙水,當蓄水池的水位到達限位後或者潛艇處於安全的航行階段時再通過另一部抽水機將這些水抽出艇外排向大海。不管是水面船艦還是潛艇都擁有一套抽水水系統,這些排水系統平時的作用是將艦艇內的各種汙水排出,在戰時如果艦艇被攻擊漏水時則開啟全馬力向外抽水,避免艦艇因進水過多而傾覆。下圖為正在向外排水的潛艇,箭頭指示的地方就是抽水機排水孔。

潛艇為了避免發射魚雷時大量海水進入設計了魚雷管端蓋連鎖裝置,這種裝置的原理就是始終保持潛艇內部與海洋的隔離,這個裝置的原理還被運用到宇宙飛船和空間站等載人航天器上,不管是那種類型的載人航天器通常都分為壓力艙和密封艙兩個艙室,航天員工作生活在壓力艙中,而密封兩道相互連鎖的艙門則起到保持壓力艙與太空隔絕的作用,這一點與潛艇魚雷管發射魚雷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至於發射魚雷後潛艇進水的問題始終是無法避免的,甚至是不可規避,因為不管採用哪一種發射方法都無法保證魚雷發射後魚雷管內不會存在海水。目前潛艇魚雷管的口徑主要是324mm、533mm、650mm(超重型) 三種尺寸,就以俄羅斯65-76型650毫米重型魚雷管為例,該型魚雷管長12米,每次發射後從魚雷管裡流進艇內的海水量僅為12方左右,這對於滿載排水量為8000噸的“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來說簡直就是毛毛雨,更何況這些海水還能排出艇外呢。下圖為長度達11米的俄羅斯65-76型650毫米重型魚雷。


兵器知識譜


的確,潛艇發射魚雷的技術難度要比水面發射複雜的多,要考慮的因素也是方方面面,比如大潛深發射的背壓問題、發射噪聲問題以及各種不同原理髮射裝置引發的諸如密封、艙內排壓危害等。以前老式潛艇多用的“自航式魚雷發射裝置”,就存在不能發射/布放無動力武器(水雷)、不能發射熱動力魚雷(熱動力魚雷主機如果在發射管內啟動,排放的有害氣體可能進入艙內)、魚雷出管速度偏低(導致潛艇發射時的航行速度受到限制)等。而本文要說的發射魚雷時的海水處理問題,只是其中一個。

▲“小遊艇”水面發射魚雷,是不是美滋滋?

鑑於魚雷發射裝置的歷史過於冗長,而不同原理的發射系統類別太多,我們在這裡僅就幾種目前常見的的潛艇魚雷發射系統略作說明:

▲“基洛”級潛艇魚雷發射管口

氣動不平衡式魚雷發射裝置(氣動發射裝置)

以常見的“基洛”級潛艇為例,該型潛艇裝備了ГС-240型氣動不平衡魚雷發射裝置一整套發射裝置包括了“魚雷發射管道、液壓操縱系統、中央潤滑系統、氣動發射系統、註疏水系統、發射控制系統和裝填系統”。

▲“基洛”級常規潛艇魚雷發射裝置組成示意

當魚雷處於待發射狀態時,通過控制系統向魚雷發射系統提供發射能量指令,此時氣動發射系統的各個氣瓶開始充氣。發射魚雷時,由指揮艙控制檯發出發射指令,整個過程實現遠程自動化控制。氣動發射系統是該型魚雷發射裝置的核心,由發射氣瓶、發射閥、單向閥、自動截止儀、截面調節器、洩放閥門、通海氣瓶、通海閥、無泡氣瓶、互鎖閥等大大小小,成百上千的管路、閥門、儀器儀表組成。整個氣動發射系統的作用就是“向魚雷發射提供能量,保證安全發射,並且回收發射管內廢氣和部分海水”,回收的海水經過環形間隙水櫃進入魚雷補重水櫃(魚雷調重水櫃),通過註疏水系統的調節來平衡魚雷發射後失去的重量

▲ГС-30型氣動不平衡魚雷發射裝置

本問題所說的發射魚雷海水進入問題,涉及到發射裝置的氣動發射系統和註疏水系統。在發射魚雷之前,首先通過註疏水系統向魚雷發射管內注滿海水並進行均壓調節,使發射管內外海水的靜壓力相等,以減少發射時開啟魚雷管前蓋所需的能量;發射完畢以後關閉魚雷管前蓋,使魚雷發射管與外部海水隔離,打開疏水閥排空魚雷管內剩餘的海水,排出的海水通過註疏水系統的管路和間隙水櫃,進入到魚雷補重水櫃中,通過其他系統的調節,彌補被髮射魚雷導致的重量損失,保持潛艇平衡。排空海水後,才允許打開魚雷發射管後蓋進行魚雷管保養/維護,重新裝填魚雷。

▲氣動魚雷發射裝置的氣動發射系統和註疏水系統

綜上所述,使用氣動不平衡發射裝置的潛艇在魚雷發射前,會主動向魚雷發射管中注滿海水並調節至管內壓力與外部海水壓力一致,發射時打開魚雷管前蓋,使魚雷管與海水想通;魚雷發射結束後,關閉前蓋隔離發射管和外部海水,發射管內的海水用過註疏水系統的管路和閥門進入潛艇的水櫃中。整個過程,海水不會進入到潛艇的艙室內,主動注入海水和排空海水都是在魚雷發射裝置的密閉環境中進行。

▲檢查魚雷發射管狀態

其他魚雷水下發射裝置

至於其他潛艇魚雷發射裝置,比如水壓平衡式發射裝置,雖然與上文所述“基洛”級潛艇的發射系統原理不同,但是也都裝備了類似的“註疏水系統”,因此所謂的魚雷發射海水進艙,僅僅是在魚雷發射管與註疏水系統之間的海水注入與排出,並不會進入到潛艇艙室內。

▲意大利海軍212A型潛艇裝填魚雷


裝備空間


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海軍部隊都裝備有潛水艇,這個大型水下作戰平臺。並且,也隨著現代製造工業的飛速發展,具備建造常規動力潛艇能力的國家並不少。


不過,頗為有意思的是。雖然世界上已經有很多國傢俱備了獨立建造相關大型常規潛艇的能力,但是在世界上具備獨立研發設計生產製造輕型/重型魚雷能力的國家卻並不多。

顯然,各型大小不一定魚雷一直都是水下大型潛艇自身攜帶數量最多的武器裝備。並且在一般作戰情況之下,自身潛艇通過潛望鏡/自身的聲吶基陣,發現敵方水面作戰艦艇或者水下潛艇時,在準確定位敵方目標的方向位置等數據之後,其自身潛艇也會首先使用自身攜帶的大數量魚雷,對敵方目標進行攻擊。

當然了,此時的潛艇也並不能輕易的就發起給攻擊,畢竟此時的潛艇處在深海之中,水給予潛艇自身的壓強還是非常大的。因此,發射自身所攜帶的魚雷,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步驟才能完成。這時,潛艇操作手需要將上白公斤的魚雷從武器儲物架取出,並同時把潛艇內部一系列涉及魚雷發射管等設備,一一通電啟動。再等到一些相關數據符合魚雷發射的指標時,潛艇操作手會把魚雷推進魚雷發射管,此時魚雷發射管之中壓強會增加到外界壓強一樣,並且潛艇操作手也會通過按鈕操作的方式,把魚雷發射管通往外界的艙蓋打開,讓一定量的海水湧入,此時魚雷再利用其發射管之中的發射裝置噴出的高壓氣體,被以一個高速發射出去。


肯定,在自身艦艇攜帶的魚雷發射發射出去後,肯定是有一定量的海水進入潛艇的魚雷發射艙管的。而這個時候,潛艇自身的艦艇控制系統會接收到這一信息,先將魚雷發射管之中的一定量的海水排乾淨,再通過打開控制自身潛艇下潛或者上浮的水櫃,進行一定的配平,從而保證水下航行的潛艇,不受剛剛魚雷發射管裡進入一定量海水的影響。


航空君


魚雷是水下潛艇的一種重要武器,一個整體實力不怎麼行的海軍有幾艘可以發射魚雷的潛艇,也能夠威懾敵人。如果在魚雷發射時候出現大量海水灌入潛艇的情況,那肯定是嚴重的水下事故,搞不好整個潛艇都要一塊完蛋。處在深水中的潛艇最大的敵人就是壓強超級大的海水,一旦海水不受控制的湧入或者潛艇外殼抵抗不住水壓,都將會造成近乎毀滅的後果。

魚雷是從潛艇中發射出去的,所以潛艇就會不可避免的接觸到海水,不過以當前技術來看,還不至於發生因為魚雷發射而導致大量海水進入潛艇的情況。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潛艇水下發射魚雷的方式主要是不平衡式。這種發射方式首先是將高壓空氣充到魚雷發射管中,然後利用壓力將魚雷推出發射管,等到魚雷快要離開時候再將高壓空氣抽出來,從而防止出現海水倒灌的情況。這種看似良好的發射方式也並不完美,由於推動在水中航行需要壓力,而潛艇深度越大所受到的壓強就越大,也就越不容易把魚雷推出來。因此如果要在深水區成功發射魚雷就必須有足夠大的壓力,顯然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平衡式是現代國家普遍採用的一種魚雷發射方式,總結下來這種發射方式共有三種具體操作。一種是用高壓空氣先推動發射管中的頂杆,然後頂杆再將魚雷頂出,在從發射口出來之前魚雷是不需要接觸水的。第二種是利用魚雷的自身動力,先將魚雷管打開,等到內外部壓強平衡的時候,魚雷點火螺旋槳旋轉自己射出去。第三種,也是當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發射方式,即先行注入海水,也是要等到內外水壓平衡。然後通過高壓空氣推動魚雷管底部活塞,最後用活塞壓縮海水推動魚雷發射。

不管如何,魚雷管中始終會進入一部分海水,而魚雷管連接著潛艇內部艙室,也就是說肯定會有海水進入,只是多少的問題。事實上,為了解決魚雷發射時海水灌入的問題,魚雷管有一個自動保險裝置,為的就是防止海水進入。一般情況下,魚雷管有兩個口,一個是裝填魚雷的裝藥口,另一個是魚雷發射時的出口。這種設計始終只能保證兩個口子只有一個處在打開狀態,再裝魚雷時候,發射管是關著的,而魚雷發射時則裝填口又是關著的。因此,最後進入潛艇內部的水只是一丟丟,並不會造成多大影響。

為了保持潛艇在發射完魚雷後的整體平衡,這些進入的水會流入到魚雷補重水艙中去,以保持潛艇的穩定。等到最後上浮後,再用相關設備排水即可。實際上不管通過哪種發射方式,潛艇設計建造者都能夠保證不讓大量海水湧入。未來潛艇發射魚雷的方式應該還會更加多,也更加科技化,比如通過電磁發射魚雷等,對於潛艇的安全性也更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