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为什么在秦始皇时期挺能干,却在秦二世时期如此昏庸?

太白说历史


秦始皇在世的时候,赵高还十分老实、本分,秦始皇死后,赵高一步步得到了不该属于自己的权力,一步一步将自己逼到谋反弑君并最终丧命的地步。

沙丘之谋,阉竖掌权

秦始皇在世的时候,赵高是一条善于伪装、很会摇尾巴的狗,他的“忠诚”与“本分”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与好评,不仅成为秦始皇的心腹之一,还成为了其少子胡亥的老师。

秦始皇暴毙沙丘之事,最开始只有李斯、赵高、胡亥以及三五个亲信的宦官知道。

而篡改诏书立胡亥为帝,全都由赵高一人操控。

赵高是胡亥的老师,胡亥若是能当皇帝,他必少不了好处。

于是他去鼓动李斯、胡亥两人,向他们展示了这个危险的计划。

两人本都坚决抵制,要尊重秦始皇遗诏,愿意支持扶苏即位。

赵高用浮淫的说辞,勾起了两人对权力的欲望,于是三人一起踏上了这条黑船,并将其开往死亡海。

胡亥成功即位,赵高、李斯作为拥护他即位的最大的两个功臣,自然少不了好处,两人都进入了秦朝的权力中心。

变态的欲望

作为一个太监,一个残缺之人,却仍有这么大的权力欲,所以我将其称作“变态的欲望”。

他终极一生都在追求权力,可是他要这权力有何用呢?他又不能传给子孙!

赵高涉足秦朝的权力中枢,他开始担心两件事。

1、关外的叛乱已不可收拾,胡亥是否会责备自己“失职”之罪,自己会不会被胡亥杀死?

2、自己整日教胡亥饮酒享乐、不理政事,李斯早已看不下去,他是否会找到机会攻击自己?


胡亥即位的第一年,全国各地救爆发了大规模叛乱。(反秦起义)

叛乱并非是针对胡亥的暴政,而是六国遗民不适应秦国的法律,秦始皇的权威死死地压住了叛乱的火苗,现在他一死,这些想要作乱的百姓就不再害怕什么了。

秦二世是个蠢材,脑袋只有一根筋,若是有人煽风点火说:“关外叛乱的责任,都该由赵高、李斯担。”

谁能保证这个蠢货是否会庞然大怒,头脑一热就判两人死罪呢?

赵高要避免这种情况,所以他教秦二世日夜饮酒高歌、不理政事,将关外叛乱的实情都隐瞒了下来。

秦二世知道关外有叛乱,但他不知道叛乱者的队伍有的已多达数万人或是十余万人,他以为那些叛乱者都是“流寇”“土匪”而已,可以轻松被剿灭。

赵高越是隐瞒实情,越是害怕有人拆穿他,他隐瞒地越多,积累的欺君罪就越重。

于是他要避免他人有机会告诉秦二世实情。

他先是指鹿为马,试探朝臣站不站自己这一边,然后对秦二世说:“你连鹿都不认识了,可能是被恶鬼附体,你需要隐去行踪,以免恶鬼找上你。”

秦二世信以为真,自此以后,再也没人知道秦二世在哪里了,也没人有机会向他上奏书、告实情了。

心中还存有一丝正义的李斯,不满赵高祸国殃民的行径,赵高察觉到他有反对自己的意思,在政治斗争中将他害死。


结语

当刘邦的军队逼近关中,赵高也不需再隐藏什么了,他更没有抵抗的力量,于是杀胡亥,拥立子婴为秦王,这是他最后能做的事。

赵高还想与刘邦分关中之地而两王之,只可惜子婴早已看穿了他的诡计,将其杀死。

赵高没有治国的才能,没有能传递权力、财富的后代,更没有什么伟大的志向,他只有那种变态的权力欲,你不知道你拿到权力后想干嘛,你只知道他无目的地追逐着权力,像是一只丧尸一般。

没有那个能力却要做那个位置,等待你的不是死亡还有什么呢?


清心论史


题目错了,赵高一直很能干!从来没有昏庸过。

只是,秦始皇在的时候,他给秦始皇干,唯始皇命是从,干的是执行工作。

他干的很好,秦始皇多难侍候的一个人呀!赵高一直侍候了一二十年,无有差错,秦始皇很满意,把国家印章也交给他管理。

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

但是,就好比现在有些人在大公司大单位混的时间长了,有了点人生成就或者名气,就会以为完全是自己的个人能力,忘掉了他背后的“平台力量”而忘乎所以起来。

赵高就是这种人。

好比《乔家大院》中的孙茂才。

达盛昌崔掌柜怼孙茂才说:

“孙茂才你要清楚,不是你成就了乔家,而是乔家成就了你!没有乔家,你至今还是那个在考场上卖花生的穷秀才!”

可是,秦始皇死后,整个大秦帝国没有人能这样怼赵高。

秦二世也不能!

如果问赵高的平台是什么的话,赵高的平台只能是秦始皇本人,都不能说是大秦帝国,因为秦始皇太“独权”了!

一句话,赵高充其量是一个高级打工仔而已,干活的是赵高,决策的是秦始皇。

秦始皇死,决策错误一个接一个!

没办法,二十年来,赵高没有接受过决策训练!他只是一个执行能力强的人而已。

所以显得他昏庸,不是昏庸,是能力不够。


葭明通半瓶历史


赵高在秦始皇手下当差之时,各项事宜都做得井井有条,还精通法律,当了胡亥的老师。这时的赵高确实当得上能干一词。而在秦始皇死,胡亥即位以后,赵高蒙蔽胡亥,诛杀忠臣,祝鹿为马。如果以百姓的视角来看,此时的赵高确实也算得上是昏庸。

那么是什么让赵高产生如此大的反差呢?

地位的变化

秦始皇在世之时,赵高再受秦始皇信任,他也是个奴才。充其量,就是个比较被看重的奴才。

有一次,赵高触犯了刑法,按照大秦律例,赵高是死罪。于是,秦始皇就将赵高交给了蒙毅依法办理。也许是感觉赵高这个奴才用着还不错,秦始皇又决定不杀他了,就赦免了他的罪过。

被赦免的赵高会感恩吗?从其后来的做法来看,他非但没有感恩,反而极其怨恨。对于他来说,自己的生死,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这种感觉十分不好。

因此,他拼命地做事,拼命地讨好秦始皇,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终于,机会来了。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途中病死,知晓这个消息的只有赵高和李斯。只要能够改立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凭借着赵高和胡亥的关系,他就能够翻身做主人。

事情很顺利,胡亥登基,赵高成为了名义上的掌权人。

这时候,赵高的地位已经从一个随时可以被取代的奴隶,转变成了大秦帝国实际上的统治者。这种地位上带来的变化使得赵高渐渐沉醉,他不愿意放弃这种权力。于是,他杀害了昔日的仇人,挑唆胡亥苛捐杂税,使得自己的地位渐渐稳固。而大秦帝国却在他的不断折腾下,开始摇摇欲坠起来。

于是,赵高就从昔日的能干形象转变为昏庸的形象。

视角的变化

秦始皇在世之时,秦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秦始皇本人也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随后,秦始皇建灵渠,修长城,击匈奴,平百越,书同文,车同轨,风头一时无二。在我们现代人看来,秦始皇是当之无愧的明君。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给我们一种感觉,秦始皇是明君,赵高又最受其喜爱,那么赵高自然就是很能干的。

而胡亥在位以后,诛杀忠臣,残害兄弟姐妹,还横征暴敛,残暴无度。总而言之,胡亥就没有干过一件称得上是贤明的事。而赵高作为他身边最亲近的人,不仅没有劝谏,还助纣为虐,自然就被贴上一个昏庸的标签。

结束语

赵高之所以让我们觉得在秦始皇时期挺能干,却在秦二世时期如此昏庸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赵高在获得了巨大的权力以后,便被权力所吞噬了,所以表现的昏庸;二就是因为我们看待的视角不同,觉得秦始皇贤明,赵高贤明,胡亥昏庸,赵高就昏庸。


小云轩谈史


赵高谈不上昏庸不昏庸的。事实上赵高一直都很能干,也很有野心。只不过秦始皇时期,赵高小心的把自己的野心隐藏了起来。所以赵高表示出来的就是一副忠犬的模样。但秦始皇死后,赵高独掌大权之后,他自然不需要再小心翼翼的了。实际上秦二世胡亥时期的赵高才是真正的赵高。贪婪才是赵高的本性,秦始皇时期唯唯诺诺的赵高不过时赵高伪装出来的假象而已。秦始皇时期由不得赵高不能干,否则他也不会受到秦始皇重用。胡亥时期,赵高的权利甚至于大过了胡亥,此时的赵高不需要任何伪装了,他的本性自然表露了出来。即使在秦始皇时期,赵高也不是一个什么好人。只不过秦始皇觉得赵高这只忠犬比较好用罢了。

关于赵高的身世存在着两种争议。第一种说法,赵高和秦始皇属于同宗同族,所以赵高才会如此受到重用。而且后来赵高之所以敢杀掉胡亥,想要自立为秦王,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赵高有着秦始皇的同宗血脉,他认为自己可以继承秦国称王称霸。但事实上赵高的野心并没有实现。另一种说法是,清代史学家赵翼编著的《陔余丛考》中记载,赵高本来是赵国公子,因为赵国被秦国所灭,赵高忍辱负重不惜残害自己的身体自宫后进入秦宫引发秦朝内部一系列争斗,杀尽秦朝宗室,灭亡秦朝

。但具体情况如何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考证。历史上关于赵高是赵国王室子弟的说法还是有不少史学家认同的。

我们暂且不管赵高的出身如何,但历史上赵高却是把秦朝祸害的不轻。从秦始皇时期起,秦始皇就重用了赵高,让他教授胡亥刑名律法,但赵高却曲意逢迎胡亥,并没有按照秦始皇说的去做。后来赵高还因为违法差点儿被蒙毅给弄死,而公子扶苏对于赵高也非常的不满。认为他这个人除了献媚邀宠再无其他的用处。这可能就是大家所说的挺能干吧。

秦始皇死后赵高开始策划了一系列的篡位夺权之举。先是隐瞒秦始皇死讯,之后拉拢李斯,以遗诏害死了法定继承人扶苏和大将军蒙恬。回到国都之后,赵高又蛊惑胡亥杀死了朝中所有忠于国家的大臣。甚至连胡亥的兄弟都被赵高蛊惑的屠杀殆尽。从这一点来看,赵高确实像是和秦朝有仇。和秦始皇有仇。否则也没有必要绝了秦始皇的后。天下起义军纷纷而起之后,赵高也并没有想方设法的去镇压平叛,相反赵高害怕将军们掌权,所以对于叛军不管不顾。这才导致起义军声势越来越强盛。在章邯等人平叛过程中,赵高也一直处处掣肘他们。所以说从以上几点来看,貌似赵高都恨不得秦朝灭亡。并没有保全秦朝的意思。

后来赵高弄死了胡亥,企图掌权和起义军谈判,自立为秦王的举动,无不代表赵高实际上对秦朝一点好感都没有。如果赵高真是秦朝宗室成员。那么赵高完全没必要毁了秦朝,只要他真正掌权之后,完全可以鸠占鹊巢。但是赵高却一手毁了秦朝,想要重新构建自己的势力。以这一点来看,说赵高是赵国的王室后人也并不是没有可能。但不论如何,赵高这个阉人确实是秦朝灭亡的罪魁祸首。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无论是在秦始皇时期还是秦二世时期,赵高的能力都很强,只是他在秦二世时期心境发生了变化,所以做了一些在外人看来很匪夷所思,很昏庸的事情。

首先最能体现赵高能力的事情就是伪造圣旨,假传皇命,让秦二世胡亥登基,下令处死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这一招偷天换日可以说是典范,充分的体现了赵高的执行力和对人心的掌控力。

其次赵高忽悠秦二世,让胡亥安心的居住在皇宫,并且把国家大权放心地交给赵高,这也体现了赵高的能力。

其三赵高利用权势威压文武百官,尤其是在“指鹿为马”事件之后,赵高就已经牢牢地把握住权利,朝中再也没有人敢挑战赵高的权威。

最后是赵高利用离间计挑拨李斯和秦二世的关系,最终导致李斯被腰斩于市。

其实这些事情都体现了赵高的能力很强,但是很多人认为他昏庸,主要还是因为虽然他的手段很毒辣,效果立竿见影。但是赵高所做的这些事情只图私利,没有为公。

如果他只是个普通人也就罢了,但是赵高所处的位置以及他所拥有的权势不允许他这么做,这些权势可以帮助他呼风唤雨,但是如果不能合理的运用,也会遭到反噬。

所以赵高在秦二世时期表现得很昏庸,并不是他能力不强,而是他私心太重!


王谢风流


秦始皇在位早期就有赵高了可以说始皇的后期昏庸主要是因为他个人权利的急剧膨胀和求长生药和赵高的存在并没有联系

  赵高本是秦国某位国君之后,他的父亲是秦王的远房本家,因为犯罪,电视剧《神话》中的赵高(张世饰)被施刑,其母受牵连沦为奴婢,赵高弟兄数人世世卑贱。

  秦始皇听说他身强力大,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还让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由于赵高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秦始皇和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有一次,赵高犯下重罪,蒙毅不敢阿法,要按律处他死刑,秦始皇却赦免了他并复其原职,由此不难看出秦始皇对赵高的偏爱,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位在自己眼中“敏于事”的宠臣,日后会成为断送大秦江山的祸首。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年逾半百的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虽然他一生都在寻求着长生不老的秘方且“恶言死”,但仍然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运作规律。随着病势一天天加重,秦始皇深知自己的大限已到,当务之急是赶快确定立储之事。

  他将二十几个儿子一一进行掂量,觉得胡亥虽然最得他的疼爱,但知子莫若父,此子昏庸无能,不成器;长子扶苏虽屡屡与自己政见不合,但为人“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再加上大将蒙恬的辅佐,无疑会是一位贤能的君王。况且,依照嫡长子继承制也应该传位于他。当下始皇不再犹豫,召来兼管着皇帝符玺和发布命令诸事的赵高,让他代拟一道诏书给长子扶苏。

  时扶苏正监军在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始皇命他将军事托付给蒙恬,赶回咸阳主持丧事。这实际上已确认了他继承者的身份。诏书封好后,始皇吩咐赵高火速派使者发出,岂料老奸巨猾的赵高假意允诺着,暗中却扣压了遗诏。

  原来,这赵高在秦国高层任事多年,早已谙熟了宫廷权力之争的残酷。

  他明白,一旦扶苏当上了皇帝,自己必定会受到冷落和排挤,所以,这道遗诏对自己是极为不利的。唯有扶立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胡亥,才有可能保证自己日后的地位。于是,一个恶毒的计划在赵高的脑海中逐步形成了。

  七月丙寅,秦始皇驾崩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太平台)。

  丞相李斯鉴于皇上死于宫外而太子又未确立,害怕天下人知道真相后大乱起来,也担心秦始皇的诸多儿子纷纷起来争夺皇位,于是封锁了消息,将棺材置于韫辕车(古代可以卧的车,有窗户,闭之则温,开之则凉,后也用作丧车)内,队伍所经之处,进献食物、百官奏事一切如故。

  因此当时除了随行的胡亥、赵高和五六名宠幸之臣知晓始皇已逝外,其余的人均被蒙在鼓里。

  一天傍晚,车队停下住宿。赵高觉得时机已到,便带着扣压的遗诏来见胡亥,劝他取而代之:“而今大权全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手中,希望公子早作打算。

  ”胡亥早就梦想有朝一日能够登上皇帝的宝座,只是碍于忠孝仁义而不敢轻举妄动。现在听赵高一番贴心之语,蓄蕴已久的野心不禁蠢蠢欲动起来,但仍还有些犹豫,叹息道:“父皇病逝的消息还没有诏示天下,怎么好就去麻烦丞相呢?”赵高早已摸透了他的心思,胸有成竹地说:“公子不必再瞻前顾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这事没有丞相的支持不行,臣愿替公子去与丞相谋划。”胡亥正求之不得,立即答应了。

  李斯是秦朝开国元老之一。他跟随始皇多年,协助始皇统一天下,治理国家,因而在朝中享有很高的声望。赵高看出:只有争取到李斯,篡位之事才有可能成功。

  为此,他颇费了一番心计。赵高了解到李斯本出身布衣,正是因为不堪卑贱穷困才效命于秦始皇,而今虽然位居三公,享尽荣华富贵,但依然时时为自己的未来担忧,唯恐有一天眼前的一切会化为泡影。于是,他决定抓住李斯这个性格弱点发动进攻。

  赵高径直找到李斯,有恃无恐地对他坦言:“皇上驾崩一事,外人无从知道,给大公子扶苏的诏书及符玺也在我那里,定谁为太子,全在丞相与高一句话,丞相看着办吧!”

  李斯大惊,听出了他想篡诏改立的意图。

  当下断然拒绝,义正辞严地说,“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你怎么说得出口!斯本来出身低微,幸得皇上提拔,才有今日的显贵。皇上现今将天下存亡安危托付给你我,怎么能够辜负他呢!”

  赵高是何等奸滑之人,见正面游说无效,便一转话锋,问道:“丞相,依你之见,在才能、功绩、谋略、取信天下以及扶苏的信任程度这几方面,你与蒙恬将军谁强呢?”这句话正触到李斯的痛处,他沉默半晌,黯然地说:“不及也。

  ”赵高装出十分关切的样子,进一步试探道:“丞相是个聪明人,其中的厉害关系恐怕比高看得更清楚。大公子一旦即位,丞相之职必定落人蒙恬之手,到时候,你还能得善终吗?胡亥公子慈仁敦厚,实乃立嗣的最佳人选,希望丞相仔细度量度量。”

  李斯此刻已心乱如麻,他太懂得失宠之臣是什么滋味了!而且,这也是他最害怕见到的。

  “万念私为首”,李斯当然也不例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向赵高妥协,仰天长叹一声,滴下泪来:“遭遇乱世,也只能以保身为重了!”赵高知计已成,欣喜若狂,马上与李斯合谋,假托始皇之命,立胡亥为太子;又另外炮制一份诏书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赐扶苏与蒙恬自裁。

  

  扶苏接到诏书后,如晴天霹雳,肝胆俱裂。他失声大哭着,转身回到帐中就要拔剑自杀。蒙恬与始皇素日相交甚厚,对这份意外的诏书产生了怀疑,劝阻道:“陛下而今出巡在外,又没有立定太子,诸公子必定都虎视眈眈,暗含窥伺之心。他委任你我监军守边,足见信任之深。

  今天忽然派使者送来赐死命令,怎知不是有诈?不如提出恳请,弄清楚再死不迟。”那使者早就受了赵高胡亥等人的指使,只在一旁不断地催促。扶苏一向仁孝,哪里还去想是真是假,悲伤地说:“君要臣死,父要子亡,还有什么好请求的呢?”言罢挥剑自杀。蒙恬不肯不明不白地就死,使者便将他囚禁在阳周(今陕西子长县北),兵权移交给副将王离,又安排李斯的亲信为护军,这才回去复命。

  胡亥听说扶苏已死,心中大石落地,就有释放蒙恬的念头。此时正好遇上蒙毅替始皇祭祀名山大川归来,赵高本对他积怨已久,同时也担心日后蒙氏重新掌握大权,不如索性一网打尽。于是对胡亥进谗言:“先帝本来早就想选贤立太子,就是因为蒙毅屡次阻止才没有实行。这种不忠惑主的人,不如杀之,永绝后患。

  ”胡亥信以为真,就派人把蒙毅拘留在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

  赵高见障碍已除,建议胡亥赶快回去继承皇位。由于气候炎热,始皇的尸体己开始腐烂,一阵阵恶臭从车中传出。为掩人耳目,赵高便命人买来大批鲍鱼将臭味盖住,一行人浩浩荡荡回到了咸阳,这才发丧,公告天下,不久举行了空前隆重的葬礼。

  太子胡亥称帝,是为秦二世。赵高官被封郎中令,成为了胡亥最亲信的决策者。从此以后,这对暴君奸臣便在一起制造出了一幕又一幕令人发指的惨剧。貌似强大的秦王朝,也由此分崩离析。






九晨视频


提起秦朝,很多人都知道秦朝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所建立起来的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意义的事件,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件事,可说是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那么有多少人知道秦朝一共存在了多少年呢,只有短短的十五年,十五年的时间,秦朝就快速走向了灭亡,在秦朝灭亡之路上,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历史上心思最狠毒的宦官赵高,在秦始皇时期,赵高只是秦始皇身边一个大太监。

虽然手中没有什么实权但是也有不少的官员都想拖赵高在秦始皇身边替自己美言,因此赵高也收了不好好处,随着秦始皇的身体渐渐衰弱,赵高的势力却越来越大,秦始皇去世之后,赵高要挟了李斯与自己一起暗中除掉了原本的太子人选扶苏,拥立了秦始皇最小的儿子胡亥为皇帝,胡亥坐上地位之后,对这个是自己长辈又推自己坐上九五之尊位子的赵高是百般感激,并且胡亥自己没有什么本事,非常的昏庸。

朝中大事几乎一一都交由赵高在处理,之后赵高更是怂恿胡亥将秦始皇在位时重用的朝中重臣全部处置了,逼迫大将蒙恬自戕,而原先赵高要挟的李斯与大将蒙括也都纷纷遭殃,其他一些忠臣看到胡亥如此听信一个宦官的话谋害了这么多的元勋大将,为了自己走得体面不被羞辱,也都纷纷自尽,到最后朝中几乎都是赵高的亲信,赵高的势力更是如日中天了,可赵高并不满足,甚至将手伸向了地方官员之中。

只要是不顺服自己的,但凡他听到一点点风声,都会立即将此人处置,而后更是怂恿胡亥对自己的兄弟姐妹痛下杀手,各种刑罚被用于秦始皇的后代身上,三十三位自己的兄弟姐妹无一幸免,同为手足的胡亥竟然还能如此坦然,这在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暴行,由于赵高的搅和,秦朝早已奠定了衰败的局势,根本无力回天,那么赵高究竟为何要做出这样的行径。

有人说赵高原来是赵国的公子,因为被灭国怀恨在心,不惜成为宦官进宫潜伏最终报仇,其实这种并没有依据,赵高原本是同为嬴姓,只是生母姓赵所以叫做赵高,是秦室的宗亲所以不存在什么仇恨之说,而在史记中记载,赵高是患有一种隐疾,母亲也是受过刑的残疾人,所以赵高之所以怂恿秦二世胡亥残害手足,并不是因为仇恨,有很大可能是因为他身为宗亲但是出身很低下,久而久之造成了心理上的问题。






海纳百川智识分子


有两点原因吧,第一点,赵高的政治角色变了,从命令执行者变成了发号施令者;第二点,没有了秦始皇的威慑以后,赵高没有了危机感,开始飘飘然了。


“能干”与“昏庸”描述的是两个不同的职位,“能干”一般用来形容臣子,也就是政策的执行者,秦始皇在位期间,国家的决策权在秦始皇手中,秦始皇才是那个政策的制定者,赵高充其量就是个执行秦始皇命令的人,他的“能干”可以换个说法——“能够很好地执行皇帝大人的命令。”到了秦二世在位的时候,赵高就不是一个命令执行者了,他变成了那个制定政策的人。赵高政治角色在转变,从一个执行者打工仔变成了发号施令的人,变成实际领导人的赵高开始显露了他领导能力的缺乏,赵高没有能够君临四海、驾驭九州的能力,更没有识人之明和用人的胸襟。


其实从秦二世即位事件中,我们能看出来,赵高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不甘心居于人下,所以才使用阴谋诡计帮助秦二世篡位。而秦二世实在是一个能力不够的君主,他没有秦始皇的手段和魄力,所以根本镇不住底下的人。所以秦二世即位以后,赵高开始给自己谋划更多的权力,缺乏格局和眼界的赵高为了继续向权力巅峰上爬,开始排除异己,诛杀大臣。

赵高不像秦始皇那样有着统一六国的伟大志向,他就是一个不折手段向上爬的小人而已,他眼里都是勾心斗角,看不到九州四海即将燃起的烽烟,最终在赵高等人的折腾下,秦国的政治局面开始崩溃,这加速了秦国的灭亡。所以与其说赵高昏庸,不如说他的小人本性暴露。


小七读历史


秦始皇偏爱赵高,在位就把赵高的势力培养起来了,赵高这个人善言辞,阴险,在秦始皇统治时代只是驾驭不了皇权,而秦始皇死后他篡改圣旨,让本来继位的扶苏自杀了,昏庸无能的胡亥继位,这样赵高就借助皇权开始了各种以私欲为本的恶搞,大秦的噩梦也开始了……所以还是秦始皇埋下的恶果!


梧桐书斋


哪里昏庸了?没觉得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