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如此勤政,为什么在官场与坊间会被一些人诟病?

忠肝义胆岳老三


雍正,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的年号。雍正皇帝在位时间是从1723年至1735年,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在乔引娣面前喝酒喝多了说:朕每天睡觉不到三个时辰,吃饭也就几个小菜……的确,雍正的勤政在历朝历代中都是出了名的,可是人们却不买他的账,甚至在官场与坊间还被一些人诟病。这是为什么呢?

一、登基之路曲折坎坷,被人诟病有“作弊”之嫌。

雍正的父亲康熙共有35个儿子,他对儿子们的教育非常严格,因此每个儿子都很优秀。想从其中选一个继承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后来,康熙将皇后赫舍里所生的皇二子胤礽立为太子。然后,在册立太子后的33年里,朝中形成了包括太子集团在内的三大政治集团。而因为种种原因,康熙曾两度废太子。

在暗流涌动的政治形势下,胤禛处于中立态度,他韬光养晦、不露声色。

但是他还十分注意伪装,避免因锋芒太露而遭到嫉妒,但是也在适当的时候在康熙面前展露一下自己的才华。

胤禛还善于打亲情牌。康熙病了,他亲自去床前服侍,端饭喂药,嘘寒问暖。而且在父皇面前,他还尽量说其他兄弟的好话,给康熙形成宽厚、仁义的印象。这些做法,逐渐赢得了康熙的好感。

胤禛还暗地里取得了守卫京师的步军统帅隆科多,以及手握兵权的川陕总督年羹尧的支持。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随后由隆科多当众宣布康熙的遗诏,命胤禛继承皇位。他就是雍正皇帝。关于雍正是如何继位的,官场和坊间一直有三种说法:“遗诏继位说”,“改诏篡位说”以及“无诏夺位说”。尤其是后两种说法,在皇族中更是越传越盛。

35个兄弟当中,雍正并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却当了皇上,其他兄弟自然不服,猜疑中伤,甚至造谣诬陷都是有可能的。

二、大刀阔斧推行新政,被皇室成员和朝臣诟病心狠手辣。

雍正即位以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康熙后期,官员贪污,造成了粮食短缺,国库亏空,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

对此,雍正绝不饶恕,他严令贪官,必须在3年内将所有的亏空全部补齐,并且不许向民间索要。

对于郡王、贝勒等高级官员有贪污行为的,雍正下令将其家产拿到大街上变卖以填补亏空。

对于贪污严重的官员,雍正就命人抄他的家,用家产来抵偿亏空。当时各省被罢免查办的官员数量高达三分之一。亏空补上了,但是被查抄官员也刻意对雍正进行诽谤,这些人竟被认为是“宫廷密闱”的知情者,散布的传闻在民间广为流传,也容易被老百姓信服。

另外,雍正推行的一些新政,比如“摊丁入亩”,取消了人头税,而是按田地多少承担徭役和赋税。这样,虽然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拥有大量土地的官僚却要承担巨额的赋税支出,他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失,为了发泄不满,他们肆意妄为地大造负面舆论。

这就使得雍正的形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三、慎用人才,被无德之人诟病“刻薄寡恩”。

雍正每天批阅大量奏折,不巡幸,也不游猎,所有奏折均是亲手批阅,有的奏折上的批语竟然达到1000多字。

雍正有自己的用人原则,并不一味拘泥于道德的约束。在给心腹大臣田文镜、鄂尔泰等人的谕旨中,反复强调让他们不拘一格推荐有才干的人。

因此,对于那些昏庸腐败的无能官员,以及一些不作为的官员,雍正坚决查处罢免,雍正也因此得到了“刻薄寡恩”的名声。

但是雍正实际上是十分爱才的,对于有才干的人,雍正给予他们加封赐赏、超级提拔等奖励。对待有病的贤良臣子,他亲自探望。对于那些敢于直谏的巨子,雍正则大加赞赏。

57岁的雍正由于日夜操劳,事必躬亲,还是病倒了,几天后就驾崩了。关于他的死,也有许多传闻,有的说是服用丹药中毒而死,有的说是中风而死,甚至有的说是被他查抄过的官员的后代寻仇而被杀。

由于生前做事得罪了太多的人,因此关于他的死也引发许多传闻,成为揭不开的谜团。

雍正虽然在位时间很短,只有短短的13年。但是,他对清朝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他及时消除弊政,查处贪官,减轻农民负担,增强了国力。他勤政爱才,为了国家发展鞠躬尽瘁。

但是由于他即位的过程十分漫长坎坷,因此,他担负着“腹黑”,甚至是“篡位”之嫌。而他在位期间,查处贪官污吏,罢免不作为的官员,也使得丢了官位的人,对雍正进行诽谤诬陷,因此使得雍正虽然勤政爱民,但是在官场和坊间,却是饱受诟病。

但是从促进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说,雍正堪称是一个英明的君王。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在阿其那(八阿哥胤禩)临死前给雍正皇帝留下的那封信说的非常明白:皇上四哥,你累了吧,该歇歇了,意思就是说,你留下的都是身前身后的骂名,这是何苦呢?

【胤禩临死前对雍正的总结】

雍正皇帝的勤政在历朝历代那是出了名的,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过雍正皇帝自己的表白,就是在乔引娣面前喝酒喝多了那次说的最真切;朕每天睡觉不到三个时辰,吃饭也就几个小菜,问乔引娣;你都看到了,朕是那样的人吗?这是雍正的内心流露。

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只有这寥寥数语便说明了雍正皇帝对于在执政十三年期间的总结。

【大刀阔斧的推行新政】

雍正帝提出整顿积习的振作有为的政治方针,触犯了资本利益集团的利益,与八皇子胤禩所代表的达官显贵的贵族集团及读书人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可雍正皇帝的务实态度正是与八爷党的仁义方针背道而驰相对立,这就给掌握舆论口舌的官僚资本集团留下口实,肆意妄为的大造负面舆论。

有清史学家刘桂林这样说:

“清世宗初政所表现出来的才能,非同一般,其精力过人、勤奋、干练,亦为常人所难及。”

虽然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可那毕竟是“坊间”传闻,最重要的是被雍正皇帝处理过的贪官污吏的诽谤,竟被认为是“宫廷密闱”的知情者在民间广为流传被信服。

【这些人腹黑雍正皇帝】

无论雍正皇帝多么优秀必定遭到史书及野史的腹黑,因为雍正皇帝得罪的是“权贵”,这些人首先包括被雍正皇帝流放的“八爷党”门生故吏及家人、门人、死党。当他们被流放的过程中经过的路上广为散布雍正帝的流言蜚语,故意诽谤雍正皇帝并说的神乎其神。

还有一条:直接得罪了“士绅”,这些人就包括资本利益集团,特别是在整顿旗务的过程中把“旗人”享受的特权进行了分割,使大批涌入关内的满洲贵族子弟,包括皇亲国戚遭到了雍正皇帝推行新政的极大打击,他们对雍正皇帝的反目渲染最为让坊间老百姓信服。

【旗人散布谣言的场所】

宫廷密闱是老百姓最为感兴趣的话题,何况是被雍正皇帝整治过的皇亲国戚及被发配的贪官污吏对雍正皇帝神秘的演讲是坊间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谈资,完全失去了雍正帝勤政为民的真实性!

文字狱的发生是雍正皇帝的一大败笔,文字狱的扩大化使读书人遭到了重创,既然得罪了读书人就会被读书人口诛笔伐,把这些读书人推向了土豪劣绅这一边,他们配合着官僚资本利益集团及土豪劣绅对雍正皇帝进行了负面的艺术加工广为散布编造,这些对雍正帝的执政失去了真实性,可靠性。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第186期总268期)


日尧居


历史和真相是有差距的。雍正皇帝在整个清朝来说是非常有作为的一个皇帝,论功绩还真没几个赶得上的。然而,他得罪了一些人,一些写历史的人,所以形象就差了。

满人入关后,取代明朝的统治者,未进行根本性的社会变革。而明末社会矛盾已经非常严重,百姓负担沉重。而清政府未能解决,反而增加了很多负担(八旗),看似新朝,实则摇摇欲坠。雍正要做的,就是利益的再分配,缓解社会矛盾,保护刚建立的新政权。说白了,就是将八旗权贵、士大夫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分一部分给穷人,给他们生路,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从大局看,无疑是正确的,最终人人得利,因为社会稳定嘛

但是有人不这样想,哪些人?既得利益者,天下士大夫。大道理他们也懂,利国利民好事啊,可是利国利民不利自己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他们觉悟还差点,也没有天下为公的情怀,不懂得舍小家为大家。说到底就是为了自己的一点点自私,虽然总是打着胸怀天下江山社稷黎黎苍生的幌子,但谁也没有把自己与天下苍生归为一类,骨子里觉得高他们一头。哪肯把自己的利益分于他们。我锦衣玉食的时候,可以想着怎样才能让他们喝上粥,不至于饿死,但不会和他们一起喝粥。这是士大夫的情怀。所以,谁动了他们的奶酪就很谁有仇

雍正动了,所以他们就跟雍正有仇了。他们是拿笔的,可以写历史的。于是,各类正史、野史,各类评书,小段子,全来了,自然不会说什么好话。

雍正的形象就这么糟蹋了,因为他得罪了天下读书人。


青梅煮水话沧桑


雍正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

可能是清朝,不,肯定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了。

可是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的诟病呢?

我认为大部分是编造的诽谤之语。

一,一体纳粮

动了旗人的利益,众所周知,旗人是在清朝好人一等的,可是那么多的旗人不种地,不纳粮,还白拿银子,钱粮,这对大多数的人尤其是汉人农民,是不公平的,而雍正想废除这个,得罪了旗人,那堆大爷,大部分游手好闲,加上有意为之的一些人挑拨,也就流传下了一些不好的言论

二,大胆启用田文静,年羹尧,李卫等人。

上述三人,没一个正经的科班出身,就一个监生出身的田文静,那更是跟天下读书人打的头破血流,并且前两人在为官上有些不近人情尤其田文静,到了绝情的地步,跟士子一派的斗争中,还得了世宗皇帝,模范边吏的点赞,哪说理去,年羹尧后期到了残酷的地步,本身朋党这个在历朝历代都断不了,士子们本身就看不上这几个人管你有能力没有,中间各种矛盾的爆发,雍正也支持了三人,让士子们觉得受到了轻视,笔杆子糟践人还不容易??武大同志永垂不朽

三,夺嫡战争失败方

前面两个被得罪的,你忍着吧,顶多有一些官员发发牢骚,可是当这几种被得罪的人的冤气,被一些人别有用心的利用起来,不好意思,你雍正皇帝等着骂名滚滚来吧。这个时候的老八他们就闪亮登场了。

以上所述,造成了雍正的名声不大好听,也有人可能会反驳,你说他那么好,光得罪人,那咋没人替他说话?

只能说,雍正所做大部分,没有直接受利人,这是最关键的,他是真正的为了江山,这也是舆论一遍倒的原因,你总不能指望大清江山直接张嘴说话吧?还是指望国库里的银子提笔写字?

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叫我嘉官人


对于雍正皇帝的评价长期以来在史学界和民间有着两个极端,雍正皇帝在执政期间整顿吏治,发展农业,减少农民负担,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得到了史学界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勤政更是古往今来帝王的楷模。

但是在民间则更多流传着雍正皇帝的一些绯闻,比如篡位,比如死因之谜等等,加上这些年关于雍正皇帝的后宫戏拍一部火一部,所以人们对于雍正的关注更多在于政治之外。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强烈的反差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雍正皇帝的诸多改革触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我们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清查亏空、整顿吏治以及耗羡归公。

在康熙朝后期,吏治腐败问题已经凸显,雍正继位时,国库空虚钱粮短缺的形式愈加明显,雍正继位仅一个月在《上谕内阁》中就命令各地方凡有亏空限期三年内补足,逾期未完成任务从重治罪。

几十年积累的亏空要在三年内完成难度很大,但是雍正也有办法,完不成就抄家补足欠款,在雍正铁腕之下很多官员都被抄家治罪比如湖南按察使张安世、江苏巡抚吴存礼等人。

再说耗羡归公的问题
火耗只的是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一般情况下征税时候所规定的火耗远大于实际的损耗,这一部分一般都入了官员个人的口袋,雍正上台后,将这部分钱收归国家,等于间接断了很多官员的财路,虽然雍正用养廉银加以补偿,但是差距太大根本无法满足官员的贪心。

通过以上这些做法,雍正几乎将大清官员得罪一遍,由于铁腕政策,这些底层官员敢怒不敢言,于是就在民间散布一些不利于雍正的言论。

其次、雍正继位之事影响太大

康熙当了六十年皇帝,在生育后代方面可谓是非常“高产”,儿子就生育了35人,活下来的最终有24个,这些儿子各个英明神武导致了康熙晚年发生的夺嫡事件。

最终雍正登上皇位,其余参与夺嫡的皇子大多命运悲惨,比如“八爷党”大多在八阿哥胤禩夺嫡失败后遭到了罢官流放,这些人在流放途中大肆散播雍正篡位的谣言,比如改遗诏,甚至弑父等等。

这些于雍正不利的言论得到了一些反清人士的利用,被再加工之后更加广泛的传播,所以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将雍正看作是弑君篡位的暴君,比如“曾静案”就闹的满城风雨,雍正为此特意编著了一本《大义觉迷录》为自己辩解。

基于以上原因,雍正在民间遭到了不少诟病,才会出现史学界和民间对于雍正的两种极端的评价。


一点点历史


因为当时康熙留给雍正的是一个虚晃的盛世,吏治腐败,民生凋敝,国库空虚。所以雍正上台后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不可避免的触动了一些既得利益集团。

其一,他整饬吏治,实行火耗归功。挡住了一些官员发财的路,使得他们少了一项捞银子的路子,所以官员们不喜欢他。

其二,他实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把士子和乡绅们千百年来的特权就给废除了,士子和乡绅们当然记恨他。

其三,他大力整顿旗务,让那些八旗子弟不再吃空饷,分给他们田地,让他们自给自足,那些八旗子弟游手好闲习惯了,哪能受得了他的这项政策,所以他们也都记恨他。

所以,综上所述,读书人、当官的、八旗子弟们都不喜欢他,那还不得到处诋毁他,说得多了,一些原本不相信的也开始相信了,都开始诋毁他了。


老湖侃历史


雍正皇帝的勤政在大清这二百多年的江山中是排在第一位,同时他的励精图治大搞改革也是花了很多心血更是收到好效果的。

那为什么官场和民间对他的评价却是那么的糟糕呢?

在那时,继承皇位的大都是太子。可是雍正皇帝是老四,这在当时很多人认为他做皇上不正统,还在揣测他是通过不光明的手段才上位的,于是,越传越玄幻,越来越扑朔迷离。

还有就是雍正'l的改革,涉及很多官僚的利益,那些人也对雍正很大意见,特别是八哥党对他恨之入骨。

还有就是雍正的死,又是暴死,这样又给外面传出来多种版本,那些对他不满的人想方设法,让他臭,也是众传纷纷,稀奇古怪。

其实,真的雍正是很有作为的皇帝!


我主沉浮582


《雍正王朝》当中,雍正这个皇帝,挺冤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机关算尽当上了皇帝,登基之后,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推行新政,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推行新政上面,其“勤政”的程度,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帝王当中都是数一数二的。

但是,雍正又是在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皇帝之一。传说中几乎成为一个“暴君”的典范。

在各种传说,故事,野史当中,雍正就没什么好的地方:

修改诏书篡皇位,卸磨杀驴杀功臣,残酷迫害亲兄弟,刻薄寡恩对朝臣,酗酒好色废朝政,违背祖制害旗人等等。

那么,为什么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的雍正,却落得“身后骂名滚滚来”呢?

其实,雍正在位十三年,在整个清朝的皇帝当中是在位很短的一个皇帝,但是却是一个很有成就的皇帝。

雍正通过所谓的“雷霆手段”,阻止了康熙朝后期国家空虚,吏治腐败的颓势。把一个算得上是“千疮百孔”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大清又拉回到国库充盈,中央集权巩固,百姓负担减轻,吏治腐败得到遏制的良好局面,让他的儿子弘历(乾隆皇帝)有了可以得瑟的资本,挥霍的家底,歌舞升平的基础。

这样的皇帝,被诟病,被抨击甚至被妖魔化,着实让人为雍正觉得冤枉。

为什么?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康熙两次废黜太子,导致了著名的九子夺嫡,因为九子夺嫡的白热化,康熙考虑整个朝局和大位传承的稳定,决定不再设立太子而采用传位诏书的方式进行皇位的传承,这就给后来“雍正篡位”的传说奠定了一个“可能”的基础。试想,假如康熙在二次废掉太子之后,立刻宣布新太子并诏告天下,无论这个太子是不是雍正,至少“篡位”的传言不会再有基础了。

雍正是在没有太子之位的前提以皇子下继承大统,得位正不正还真的很难说清楚,就是到今天,雍正篡位的说法还是有市场的。

第二,雍正登基之后,不遗余力,不顾一切的推行新政,新政给国家朝廷带来的是“国库充盈”,给百姓带来的是“赋税减轻”,但给他自己带来的是“得罪了全天下人”。

可以说,雍正的新政,除了没有得罪最基层的老百姓和江山社稷以外,他把该得罪不该得罪的都得罪了。

——强行追缴各级官员的欠款和藩库亏空,不惜罢官抄家,得益的是国家,得罪的是朝廷和地方官员。被抄家的肯定是恨之入骨。就连打麻将都发明了“抄家胡”来泄愤。

——火耗归公,尽管在明面上让各级地方官员拿到了“养廉银”,但是和各级官员搜刮的“火耗银”相比,各级官员的既得利益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毕竟“养廉银”再高,也比不过“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以想象各级官员能有多少打心眼里支持?

——摊丁入亩,把人头税改为“田亩税”,动的是“大小士绅和地主老财”的奶酪。没地的农民佃户负担减轻了,但是挖的是地主老财肉。地主老财们也是“敢怒不敢言”。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让天下有功名的“秀才举人”们既没有了特权,又没有了面子。十年寒窗,原本至少只要有了功名(秀才或举人)就可以“不当差,不纳粮”(免徭役,免税赋)。雍正一句话,书就白读了,功名也就没价值了!读书人愤怒了!

——整顿旗务,要求旗人自食其力,不能再有“铁杆庄稼”,让原本有着世袭的“不劳而获”资本的旗人,不但不能再“不劳而获”而且把当主子的权力也要强行剥夺。旗人们是“出离得愤怒”!

说到底,就是雍正的各种新政对于国家有利,对于天下百姓有利,对于中央集权有利,对于巩固疆土有利(改土归流)。但是却得罪了整个社会的既得利益者。

最重要的是得罪了“天下的读书人”。

于是,上至雍正的“政治对手”八爷党,下至“秀才举人”形成了一个“反雍正”联盟,由政治对手提供素材,秀才举人负责润色,开始对雍正进行全面“黑化”。而且这种黑化一直持续到现在,近些年清宫剧当中的雍正形象,除了《雍正王朝》之外,没有几个正面的形象,武侠小说等文学作品也是一样,比如“粘杆处”特务组织。

第三,雍正自己也办了一个蠢事,就是在处理落第秀才曾静异想天开给陕甘总督岳钟琪写信煽动岳钟琪造反的问题上,雍正犯了一个“天真的错误”。

曾静在给岳钟琪的策反信当中,罗列了雍正的十大罪状,包括雍正为代表的“蛮夷”不配做“中原之主”。

雍正一方面很生气,另一方面很委屈,在亲自审问曾静之后,雍正觉得有必要“辟谣”,他亲自编写了一本小册子《大义觉迷录》,在这本小册子里,雍正对所谓的“十大罪状”进行了驳斥,申辩,和解释。

不但如此,他让曾静带着他的学生张熙到全国各地带着小册子进行宣讲,试图消除谣言的影响。

雍正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太天真。在这个《大义觉迷录》小册子里,以及在曾静的“辟谣”宣讲当中,百姓听到和看到的或者说更关心的不是辟谣,而是谣言本身和那些“宫廷秘事”。

为了辟谣,雍正话说的太多,把本不该解释,不能解释,也不便解释的事都公之于众。除了增加老百姓茶余饭后,田间地头的谈资,没起到该起的作用。

相当于他自己主动提供了很多素材。

所以,乾隆继位之初,收缴查禁《大义觉迷录》,并杀了曾静和张熙。

我们经常讲,史笔如铁,但是野史传说却是掌握在文人手中,得罪了文人,还想得到一个“高大的形象和赞誉”是不可能的。

文人要是恶心起人来,比拿刀杀人还厉害。

一个挺好的皇帝,就这么给祸害了。


步武堂


人是一个奇怪的动物,对于很多高尚的东西,大家内心之中是非常赞同的,但是如果真正涉及到自身的切实利益,往往又是特别自私的。雍正之所广泛的为人所诟病,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当政时期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很多人看电视剧的时候往往会非常支持雍正,因为他勤政爱民,一心想治理好大清朝。但是在真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的做法和雍正朝的那些官员以及八旗子弟是没有多大分别的。

正如《大明王朝1566》里面嘉靖皇帝有句台词说得好,“贪官朝朝杀,朝朝有贪官”。大部分的人恨的不是贪官,而是他们没有办法去贪。倘若真个给了他们这个位子,他们也照样如此。再举个例子,某个企业里面的员工,每天朝九晚五,大家都没有什么压力,而且公司福利待遇特别特别的好。不是这个公司里面的员工自然对这非常不满。

但是如果一个人在里面,那就会又不一样,他会觉得这是非常合理的。一旦上面的某个人想要真正的做些事情,对这个公司进行改革,往往是阻力重重,因为他会触犯到下面每一个员工的利益。比如一个人以前每天上班八小时,实际上工作只有三小时,可是改革后,每天要工作9小时。试问这个员工会感谢那个改革的人吗?

雍正做了皇帝以后,他的种种举措,可以说是得罪了当时大部分有权势的人。

对于满清的权贵以及八旗子弟来说,他们是大清的核心力量。八旗子弟不需要劳动,他们只需要按时领两米,不用干活变能够活下来。雍正想要他们去耕作,试问他们又怎么心甘情愿的去做?将心比心,我们如果是这些八旗子弟,难道会支持雍正的这种做法吗?

满清的权贵就更不用说了,八爷党这些人本来就是康熙的儿子,雍正自己的亲兄弟。可是雍正圈禁了大将军王胤禵,称八爷等人为阿其那、塞思黑,他这种做法让满清权贵情何以堪?雍正的这些做法,他亲儿子乾隆都是不大支持的,比如雍正死后,乾隆便放了十四爷。

雍正后面的新政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可以说是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以及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士绅不用当差,不用纳粮这本来就是当时人的共识。很多人辛辛苦苦读书一辈子,为了就是这点体面,雍正这么做,自然他们心里是非常不愿意。毕竟天底下没有人谁嫌弃自己钱多。拿别人的钱财,有时候甚于杀人父母。

最后说说雍正的性格。雍正过于的刻薄寡恩了,对底下的人太不仁慈了。特别是在他手底下当差的官员,简直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加上雍正做事情太不符合常理,在文武百官的心中,雍正评价自然不会搞。比如张廷玉对雍正忠心耿耿,勤于政事,可是科举舞弊案,雍正毫不留情面,张廷玉亲眼看着自己的弟弟被斩首。试问张廷玉回家之后如何面对自己的家人,亲戚以及朋友?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这就是政治,政治是这世界上最丑陋的东西!围绕着政治就是统治阶级相互间势力的较量,正所谓成者为王败者寇,对于失败的一方谁又能心甘失败呢?所以采用诋毁、编排、污蔑等下流手段让当局者名誉扫地是失败者唯一能做的。从古到今都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