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武松杀嫂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简单的知足


《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情节设置,正是为了宣传元末明初主流思想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念!,同样还有类似关羽送嫂,武松杀嫂的故事情节,小说通过对英雄的衡量标准,潜移默化的传递一种价值观,典型的就是三从四德遗毒,贻害至今。

故事梗概:

武松从外地当差回来后发现他哥哥已死,他问嫂嫂,潘金莲说是他心痛病犯了而死,武松不相信,潘金莲死活不招认。武松将其告入县衙,知县因无证据早早结案。武松找到仵作知道了他哥哥死的真相,他把街坊四邻都召集过来,当场杀死了潘金莲。次后又将西门庆杀死,杀死西门庆后他去自首,县令让师爷往轻处写文书,武松被刺配孟州,王婆遭受凌迟处死之罪。武松替兄报仇杀人,他自己也了解大宋王法,他甘愿刺配孟州,毫无怨言。

武松杀嫂

食色性也、饮食男女!这样的案例太多了,随便找个阅历丰富的大爷大妈就能给你说出好几个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刚刚过了青春期的武松,风流倜傥的西门官人,都正是男性荷尔蒙爆棚的时候!潘金莲更是等同于独守空闺的少妇(《水浒传》中武大郎是侏儒!),这样的人物设定也是奇葩,放在现代小说肯定不会这么写的,那么施耐庵想要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从小说历史背景看问题

分析问题,尤其是文学作品就要回到作者所处社会阶层和历史背景。《水浒传》作者生活与元末明初,其主流思想正是南宋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鼎盛时期。不谈这一派的思想如果保守呆滞,只谈这一派思想对此后中国女性的残害就可以了!简单说就是女子嫁了人就要守节到死,不能改嫁,即使丈夫死了也不行!

要知道元朝以前,女子改嫁很平常的,社会舆论也比较宽容,没那么多杂七杂八的!,有史料可查的就有王安石的儿媳宠氏、岳飞的前妻刘氏、陆游的前妻唐琬都改嫁他人,要知道这些人如果放在当下都是大V级别的人物,他们如此,普通老百姓就很容易想象了。但元朝统治时期,程朱理学的重要性被拔高,理论虽好,不辩证的接纳就会出问题。如今看来自元朝以后明清几代女性都深受其害,基本剥夺追求幸福的权力,到了后来甚至逐渐沦为男性的附属品,也是悲哀!

潘金莲

回到《水浒传》中,施耐庵故意塑造了貌美且有反抗精神的潘金莲(不委身于贪图其美色的老爷),和守旧不解风情的侏儒武大,以及打虎英雄武松、风流倜傥的西门官人。想要表达的外呼告诉女性,及时明知道和武大没有幸福,理想的择偶对象武松和西门官人就在眼前,女性也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力!敢于雷池一步,就死无葬身之地!

游牧民族和汉族儒家思想的融合矛盾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民族大融合的史诗。北方的游牧民族和汉民族碰撞中融合。自汉代联姻,再到汉化的鲜卑族李唐,不同种族融合过程必定会有冲突,其中就包括游牧民族兄死继嫂和汉民族伦理纲常的冲突!要知道,在北方苦寒环境下的少数民族,人口高死亡率极高,尤其是新生儿,所以为了种族繁衍,兄死继嫂是必然选择。但这与汉族儒家所倡导伦理纲常就有了直接冲突!

在鲜卑化的李氏唐朝,兄死继嫂是普遍现象,从中可以看出虽然李氏鲜卑基本汉化,但游牧民族生活习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改变的,况且那时儒家思想并没有南宋程朱理学那么保守固执。到了元末明初,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成为主流思想,儒家手握笔杆子,类似关羽送嫂,武松杀嫂就开始潜移默化的传递一种价值观,典型的就是三从四德遗毒,贻害至今。


海豹的日记


另类君答题^_^

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时候,正值元末明初。施耐庵本人对元朝末年的残暴统治和元末农名起义军部分将领(张士诚、陈友谅)的荒淫无道都有深入认识,因为施耐庵经历过元末的黑暗统治,也接触过张士诚、陈友谅这种乱世奸雄,所以他对上位者的昏聩无能,“反抗者”的胸中沟壑都有非常清醒而深刻的认知。

回到本题目。“武松杀嫂”这一桥段,明面上是官府黑暗、淫辱民女的表象(西门庆官至提刑副千户),和武松相比,西门庆是吃政府财政饭的公职人员,他这个提刑副千户相当于阳谷县的司法局局长和公安局长,而武松的都头一职仅只是县令聘用的临时工,薪水从县令的私人腰包支出。

武松这个都头一职是因为打虎的英雄事迹而得来,但西门庆的提刑副千户是通过花钱打点来的,这从性质上有着天壤之别。

西门庆是当朝宰相蔡京的干儿子,同时梳理地方诉讼刑狱,阳谷县本地及与周边地区的各种案件若经他手,必须雁过拔毛,县衙差役们年关也许给他孝敬礼物,他和小潘勾搭成奸,杀武大郎这种罪行对他而言根本不是个大事件,之所以因此死于非命,那是因为遇到了武松这个硬汉。

西门庆手眼通天,代表着元朝政府的昏庸无道,而潘金莲出轨被戮,更是罪有应得。

《水浒传》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都不容置疑,从两个方面比较,武松为兄复仇都属于替天行道,和现代法理概念上的“同态复仇”无法划等号。

若论及题主所谓的“真正原因”,没另类君呵呵一笑百媚生:

县令所代表的的法律不主持公道,枉顾人命,那武松只有自己动手了,西门大官人,这把刀送您到阴间投胎转世去也,拜拜了您嘞!

另类君言尽于此,告辞!


另类文史


当个故事听听看看就行了 都是虚构的历史小说 武大郎和武松不是一个朝代的武松是宋朝的。武大郎和潘金莲是明朝的 而且武大郎个子很高。潘金莲也是大家闺秀 在潘家庄还有潘金莲的老年画像 武大郎还是个县官 就是因为《水浒传》小说。潘武两大家族 几百年互不通婚 国家对这方面的管控不是很上心 应该禁止播放关于潘金莲负面作品。


疯子般の我


食色性也、饮食男女!这样的案例太多了,随便找个阅历丰富的大爷大妈就能给你说出好几个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刚刚过了青春期的武松,风流倜傥的西门官人,都正是男性荷尔蒙爆棚的时候!潘金莲更是等同于独守空闺的少妇(《水浒传》中武大郎是侏儒!),这样的人物设定也是奇葩,放在现代小说肯定不会这么写的,那么施耐庵想要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从小说历史背景看问题

分析问题,尤其是文学作品就要回到作者所处社会阶层和历史背景。《水浒传》作者生活与元末明初,其主流思想正是南宋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鼎盛时期。不谈这一派的思想如果保守呆滞,只谈这一派思想对此后中国女性的残害就可以了!简单说就是女子嫁了人就要守节到死,不能改嫁,即使丈夫死了也不行!

要知道元朝以前,女子改嫁很平常的,社会舆论也比较宽容,没那么多杂七杂八的!,有史料可查的就有王安石的儿媳宠氏、岳飞的前妻刘氏、陆游的前妻唐琬都改嫁他人,要知道这些人如果放在当下都是大V级别的人物,他们如此,普通老百姓就很容易想象了。但元朝统治时期,程朱理学的重要性被拔高,理论虽好,不辩证的接纳就会出问题。如今看来自元朝以后明清几代女性都深受其害,基本剥夺追求幸福的权力,到了后来甚至逐渐沦为男性的附属品,也是悲哀!

潘金莲

回到《水浒传》中,施耐庵故意塑造了貌美且有反抗精神的潘金莲(不委身于贪图其美色的老爷),和守旧不解风情的侏儒武大,以及打虎英雄武松、风流倜傥的西门官人。想要表达的外呼告诉女性,及时明知道和武大没有幸福,理想的择偶对象武松和西门官人就在眼前,女性也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力!敢于雷池一步,就死无葬身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