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生做過哪些惡事?

一葉扁舟領略萬千


朱元璋的一生是個傳奇,祖輩世代農民,他放過牛、當過和尚,要過飯,從最底層做起,參加農民起義軍,短短15年就成為大明國的開國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他一生勤於政事,建樹頗多,他驅逐胡虜,除暴安良,拯救漢民族,平定天下,他鼓勵墾荒屯田,輕徭薄賦,興教育、打擊貪官汙吏好不手軟……可是他也做了幾件讓人不恥的惡事。



一,人殉

朱元璋在明朝開了殉葬制度的先河,這種喪失人性的野蠻制度隨之被朱元璋的後代子孫所效仿,民間權貴富豪效仿更甚。人殉重新成為一種制度,釀造了大量的人間慘劇。


1398年閏五月初十,朱元璋崩於西宮,終年71歲。他死前立下遺囑,令所有沒有子女的嬪妃全部殉葬,“伺寢宮人盡數殉葬”!皇宮內的女人哀嚎聲震天。其中有38人被強制從死,其她主動自殺。這38人具體怎麼死的,史書沒有明確記載,最大的可能是為保全屍,被勒死。

據明末人毛奇齡所著《彤史拾遺記》記載,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人”。

因為有朱元璋的帶頭作用,接下來他兒子朱棣死後,繼續用活人殉葬,光記載的就有30多位,這些可憐的美女被逼吊死。對於朱棣後宮活人殉葬的具體過程,有詳細描述:

《朝鮮李朝世宗實錄》記載:

“帝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餉輟,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圍於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



這30多人的死法慘不忍睹,她們被安置在一個屋子裡,樑上懸上繩套,下面是木床,監視人員讓她們站到床上,把頭套進繩套,立即挪去木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香消玉損。其中有一個女孩才進宮不到一個月,就成了人殉制度下的冤魂。

此外,仁宗朱高熾讓5名妃嬪陪葬,宣宗朱瞻基的景陵則有10名妃嬪殉葬……其中還有些無身份無地位的女子沒有被統計下來。

不僅是皇帝要求殉葬,就連朱元璋的諸王也要求為他們殉葬。諸王死後,伺候過他的女子也都要殉死,這在當時已經約定俗成。

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復辟,廢景泰帝為王,不久景泰帝死。據《明史》

“景帝以王薨,猶用其制,蓋當時王府皆然”。

這種殘酷的人殉職度,一直到明英宗朱祁鎮時才被廢除(但是民間還有效仿,可謂影響深遠),1464年(天順八年)朱祁鎮不忍再有人殉時的慘景發生。他臨死時留有遺詔,

“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後世勿復為”。

二,濫殺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子孫,為了大明江山永固,老朱要消滅他認為對他的江山有威脅的人。藉著整頓吏治、懲治貪汙,他策劃了著名的四大屠殺。分別是,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恆案、藍玉案。

一,胡惟庸案,1380年,朱元璋以“擅權枉法”的罪名處死了胡惟庸,滅其九族。殺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相關官員,到此還沒有停止,10年後,朱元璋以“夥同胡惟庸謀不軌”罪,處死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滕國公顧時(他雖已死),但老朱沒有放過他的子孫等開國功臣,全部處死。又繼續延伸,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又揪出一部分,就這樣朱元璋前後共誅殺3萬餘人,時稱“胡獄”。

二,空印案,

發生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有爭議或1376年),這是個因空白蓋印公務文書而引發的案件,屬於懲治貪汙的案件。此案中誅殺數百名相關官員。本案實為一個冤案,主印官員(即掌握印把子的人)被處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充軍遠方 。

三,郭恆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屬於官吏貪汙案件。戶部侍郎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盜賣官糧。後被揭發,朱元璋將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處死。為了追贓又牽連到全國各地的地主所有富人紛紛破產,朱元璋為了平息怨氣又將審刑官吳庸等人處死。所涉貪官統統被處死,各省、府、縣牽連人員無一倖免。吳晗《朱元璋傳》說空印案與郭桓案一共殺了七、八萬人。


四,1393的藍玉案,錦衣衛指揮使參奏藍玉謀反,朱元璋把藍玉投入大牢,三天後,朱元璋將藍玉處死,接著一場大規模的清洗和株連。胡惟庸、藍玉兩案,株連死者且四萬人。經過“胡惟庸案”、“藍玉案”後,明朝的官員幾乎被殺了大半。


五,錦衣衛,1382年朱元璋設立錦衣衛,對大臣施行剝皮、貼加官、抽筋、抽腸、刺心等種種酷刑,後來還改善的廷仗之刑,慄木棍打人的一端包上鐵皮,鐵皮上有倒勾,一棍下去,受刑人身上連皮帶肉就被撕下一大塊來,基本上只要30下就會命喪黃泉,即使不死也會終身殘疾。


朝臣們每天清晨出門前都要與妻兒老小做生死訣別,晚上若能活著回來,全家歡慶。歷史上,這樣大肆屠殺功臣的例子實屬罕見。

三,大興文字獄殺文臣(出於稗官野史)

緣由,有一個武臣為討好老朱,向他進讒言,說了文臣的許多壞話。還舉例子說:

您認識的張士誠,本來叫張九四,他的名字就是被身邊的文人改的,這改名字的文人不安好心。

老朱問:怎麼不安好心了,名字改的好啊。

武臣說:《孟子》上說了,士,誠小人也。張士誠被人天天罵小人,而且罵到死他都不知道,多可悲。


老朱一聽,脊背發涼,找出《孟子》一書,仔細查找,果然有這一句。從此他越來越感到文人真可恨可怕。

因老朱年輕時當過和尚諸如“光”“禿”“僧”“賊”和“寇”等字眼,或者與和尚沾邊兒的字眼兒,都會犯他禁忌,甚至“生”“則”(音同賊)就有殺頭的危險。


因“則”字斃命:

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作則垂憲被殺;桂林府學訓導蔣質:“建中作則”被殺;北平府學訓導趙伯寧:“垂子孫而作則”被殺;福州府學訓導林伯璟:“以則天下”被殺。

一個和尚在給朱元璋寫的感恩詩中有‘殊’字,被他認為:歹 朱。意思理解為殺朱。老朱把他斬首。

狀元張信訓導王子,引用杜甫詩“舍下荀穿壁”出題,被認為譏諷天朝,腰斬。(《皇明記略》)

明初“吳中四傑”之首的高啟,用“龍蹯虎踞”一詞形容魏觀,朱元璋認為這個詞只能被皇帝(老朱)專用,因此把高啟腰斬。

懷慶府學訓導呂睿作《謝賜馬錶》中有“遙望帝扉”一詞,老朱認為“帝扉”隱含“帝非”之譏,呂睿因此被殺。

陳州府學訓導周冕因寫“壽域千秋”被殺。可能是“壽”同“獸”諧音。

德安府學訓導吳憲作:“永紹萬年,天下有道,……”有道和“有盜”諧音,被老朱殺死。

亳州訓導林雲:“式君父以班爵祿”“式君”同“弒君”被殺。

尉氏縣學教諭許元:“藻飾太平”被老朱理解為“早失太平”,結果他也見了閻王。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事例,五花八門,讓人觸目驚心。


小姐姐講史


朱元璋一個布衣出身的開國皇帝,他終結了元朝殘暴的統治,是華夏文明又一次走上正軌。他在位期間,鐵腕反腐,打擊豪強,是生產力得到很大的發展,百姓生活的極大的改善,史稱洪武之治。

人無完人,儘管朱元璋是個很有作為的偉大皇帝。然他在位時的一些做法,也備受後人詬病。

廢除丞相制,在當時看來使皇帝的權利達到空前高峰。可皇帝畢竟是人,縱有三頭六臂,也難處理千頭萬緒般的大事小情。好在朱元璋是個非常勤勉的好皇帝,早起晚睡,日理萬機,倒也忙的不亦樂乎。關鍵是後面的繼承者,哪有他旺盛精力與熱情,這就為以後宦官專權買下伏筆。

創建錦衣衛,加強特務統治。當時,錦衣衛只對皇帝負責,同時擁有極大權利,可以繞過司法機關,可以直接逮捕官員,審問官員,處死官員,讓刑部如同虛設。據說,當時官員上早朝,先流著淚跟家人作別,不知此去還能回來否?如此提心吊膽做官,哪有心思去管理正事。據說當時殺的貪官不下上萬,由於殺的太多,許多官位無人填補,最後不得不讓貪官帶著枷鎖處理公務,這也稱得上歷史上一朵奇葩。

恢復殉葬制度最為人詬病。殉葬本是一種殘忍做法,自秦朝以後,皇帝很少為之。不知朱元璋咋想的,最後讓那麼多無子嬪妃,宮女為其殉葬,也許是他視死如生,也許是他怕死後有人淫亂後宮…

總之,朱元璋身上有許多缺點與不足,但他仍不失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朱元璋的一生充滿了傳奇,餓過肚子,做過和尚,要過飯,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的開國皇帝,也是歷史上唯一的一個由南向北進行統一,並且成功了的皇帝,也是歷史上最勤勞的皇帝之一,朱元璋一手締造了強大的大明帝王,朱元璋身上雖然擁有無數個光環,卻也有兩個洗刷不去的汙點,分別是一手策劃了明初四大案和恢復殉葬制度。


明初四大案

明初四大案,也被稱為洪武四大案,分別是空印案、郭桓案、藍玉案、胡惟庸案,其中空印案是由於制度不完善而導致的冤假錯案,郭恆案是朱元璋整頓吏治,治理貪汙腐敗,而藍玉案和胡惟庸案則是為了鞏固政權,排除異己,除去潛在的政治威脅。其實本來這些都沒有什麼,只不過是一種政治手段,錯就錯在朱元璋殺心太重,此四大案前前後後牽連十多萬人,也就是說十多萬的家庭遭此禍害,重要的是這些人中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罪,而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受冤枉死的,所以明初四大案是朱元璋洗刷不掉的汙點。


恢復殉葬制度

若說朱元璋一手策劃明初四大案,因為各種原因,人們還能夠理解,但是朱元璋晚年恢復殉葬制度則是不被人所理解的。朱元璋在臨死前留下遺書,其中有一條就是讓自己後宮之中所有的妃子為自己陪葬,這簡簡單單的十幾個字一時間令後宮怨聲載道,哭天喊地,也因此共有37位年輕漂亮的妃子遭受無妄之災,香消玉殞。至此之後明朝皇帝多使用此殘忍的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朱祁鎮方才再次將其廢除。所以朱元璋晚年恢復人殉制度更是一個洗刷不掉的汙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上沒有一個完美的人,雖然朱元璋也做過錯事,留有汙點,但是總得來說還是一個偉大的皇帝,況且朱元璋如果手段不夠硬的話,世界上也就不會有朱元璋。朱元璋打天下、安民生,一生豐功偉績無數,留下無數個傳奇佳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好皇帝。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朱元璋最大惡事是將天下百姓視為奴隸,繼承了元朝的遊牧民族野蠻作風,用戶籍制度綁定人出生後的職業,實行連坐制度,外出需開證明的始作俑者,將所有人人身自由禁錮;實行思想專制,限定科舉八股文只能圍繞宋明理學範疇,連孟子因有民貴君輕意思的言論都被從教材中刪掉,組織全國上下學習他個人語錄《大誥》裡的血腥案例;建立嚴密的特務組織,始建錦衣衛監督偵探臣民的一言一行,實行恐怖高壓統治;高度集權,廢除丞相制度,大權獨攬!正是因為他的高壓、專制、獨裁、禁錮統治方式,導致中國千年的領先全球到逐步被窒息生命力,這一套統治方式又大多被清朝所繼承,最終釀成中華民族近代被動挨打局面。

第二等的惡事,如屠勠功臣李善長、藍玉等,只不過是小惡而已!

第三等惡事,對自己子孫太好,對官員太差。到明未,他的子孫後代俸祿佔了全國財政開支近一半。而他當政時,雖然他大搞反腐,有的官員僅不足百兩銀子而被他剝皮蒙草掛在衙門前,但他卻不知他制定的官員低薪標準,讓官員活家都難,何況當時慣例,衙門裡的吏,其報酬都從官員俸祿中支出的。這是制度製造了一批批的貪官汙吏!但從反腐角度說,他是從古到今最徹底的。


海闊天空LZM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17歲的時候家裡人都死了,去皇覺寺裡當了和尚,紅進軍農民起義爆發,投靠郭子興,一路征戰,繼承了郭子興的兵馬,伺候南征北戰,在元順帝二十八年稱帝。... 百度知道 02:47  朱元璋是誰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於政事,建樹頗多,特別是創設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 2018年9月5日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廖永忠知道朱元璋的大秘密。朱元璋原先頭上還有個上司,叫韓林兒。這個韓林兒沒什麼 第二,廖永忠太忠心太子了。廖永忠這個人和他的名字一樣,特別忠心。可惜忠心錯了人,他經常三頭兩天向太子 2018年8月19日   職業:皇帝、政治家、軍事家 主要成就:確立一世一元制,提出不徵之國 簡介: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漢族,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改為現名朱元璋。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為號召,舉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當年秋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又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統一全國。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丞相和行中書省,設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勳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個人作品 人物評價 2019年05月29日 大家還搜 明朝36功臣 朱棣的報應 明初四大案 楊憲 馬皇后有多慘 劉邦殺了多少開國功臣 馬皇后後期有多慘 毛評價朱棣 建文帝下落基本確定 胡惟庸案 誅和殺的區別 元朝恐怖歷史 元朝皇帝列表 朱亮祖 朱元璋電視劇全集 明朝34功臣有誰 胡惟庸案真相 明朝34功臣 朱允炆下落 明朝的34位開國功臣 朱元璋殺功臣哪幾 現存明朝人皮 明朝108名將 朱元璋殺功臣是洪武幾年 明朝開國功臣下場 朱允炆的武將 韓林兒是張無忌 劉邦殺了哪些功臣 劉伯溫傳 怎麼死的 明初善終的功臣 原創能被朱元璋瞧上眼的一定不是一般的人,不是名將就是奇才,而歷史上的名將奇才要不順應歷史大勢要不就是力... 2017年8月30日 8個回答 - 回答時間:2019年3月17日 [最佳答案]朱世珍。 朱世珍(1281-1344)本名朱五四,妻子陳氏。句容(今江蘇句容)人,朱家祖上居於沛地,後遷句容,朱初一遷居泗州盱眙(今江蘇盱眙)。 朱五四... 阿離是朱元璋的誰 電影《朱元璋》 關於朱元璋漫畫有哪些 大明王朝朱元璋出身 朱朱元璋的皇后 朱元璋起義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布衣是個放牛娃,可就是這樣一個放牛娃最後確實現了華夏一統,絕... 2018年11月22日 朱重八是誰?隨著明朝歷史尤其是明粉的一再“科普”,很多人都知道朱重八是朱元璋。而在過去,民間除了朱元璋... 2018年3月8日 相關搜索 朱元璋簡介朱允炆下落朱棣殺盡蒙古人建文帝下落基本確定1973軍方看見秦始皇胡惟庸案真相朱元璋電視劇全集定陵不要隨意去參觀馬皇后簡介中國十大昏君 加載更多 Baidu 京ICP證030173號 目錄 聲明:詞條人人可編輯,創建、修改和認證均免費 詳情 一分鐘瞭解朱元璋 216.6萬 40" 明初四大案:古代第一狠人,用殺戮創造盛世 42.3萬 58" 朱元璋真的是“鞋拔子臉”?為鞏固政權他竟醜化自己 26.7萬 4'22" 朱元璋:出身最低的皇帝 4.7萬 1'19" 朱元璋真實長相 67.1萬 2'34" 朱元璋 明太祖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個義項 收起 明太祖 張笑天書籍 1993年楊潔指導電視劇 QQ英雄殺武將 2004年胡軍主演電視劇 堯子著圖書 房文齋著圖書 小說及漫畫《啞舍》角色 小說《倚天屠龍記》中角色 收起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1],[2]漢族,字國瑞,[3]原名重八,[4]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改為現名朱元璋。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覺寺,[5]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6]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7]為號召,舉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8]年號洪武。當年秋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又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統一全國。[9] 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丞相和行中書省,設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10]嚴懲貪官和不法勳貴[11];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12][13];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14];對外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15]。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16]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諡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17] 本名 朱元璋 別稱 朱重八、朱興宗、朱洪武 字號 字國瑞 所處時代 元末明初 民族族群 漢族 人物關係 孝慈高皇后 妻子 寶慶公主 女兒 朱杞 兒子 朱棣 兒子 朱檀 兒子 朱梓 兒子 朱興隆 哥哥 朱允炆 孫子 朱高熾 孫子 熱點關注 白話聖旨 朱元璋的白話聖旨為啥好看?因為朱元璋有文化啊 自尊心極強的朱元璋,由於從小沒有學習的機會,在建立完帝國之後,他深刻地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對知識分子的尊崇和重視,最終促成了他搭建帝國的戰略佈局。... TA說2018-03-24 解讀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為何能在短短15年內成就帝業? 青少年時期朱元璋的標籤是放牛娃、小偷、雲遊小和尚。在短短15年內,他成功逆襲近乎"天方夜譚"的人生,堪為歷史上最傳奇的一位草根皇帝、布衣天子。... 2019-05-10 人物生平 出身布衣 朱元璋,漢族,原名朱重八,出生於元文宗天曆元年九月十八日(公元1328年10月28日),《明史·太祖本紀》記載朱元璋:“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泗州即現在的盱眙。[2]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其父為朱世珍[18],母為陳氏。


開熱買


朱元璋領導的元末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推翻帝國王朝的起義,功不可沒。作為第一個農民皇帝,朱元璋上臺之後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可以說沒有作用,但有時候往往過於心急,導致了事與願違。

《明史》記載,朱元璋的父母皆是被餓死的,因此朱元璋十分憎惡貪官汙吏,對他們毫不留情,貪汙60兩就得被扒皮掛在大堂之上。這不是在危言聳聽,明初朱元璋為了改革吏治,親自編寫了《大誥》,書中也是有明確的記載。



“十二布政司府州縣,凡有臨民公務,遣牌下鄉,指鄉村坐地名下姓氏,遣牌呼喚,民至撫綏發落,有司不如命者,民赴京訴。若牌至民所,三呼而民不至,方遣皂隸詣所在勾拿。民至,必詢不至之由,所以詢者為何?恐民單夫只妻,為生理而遠出,或近處急事有妨。果如是非民得罪也!若加以罪,實有司故虐吾民,設若有辭,有司之罪,臣微不赦,戒之哉!” 節選自《大誥》續編第十五條

這一段誥文規定了官府傳喚民眾的制度,需三呼不至,才能抓捕,如有各種原因,仍然不能採取強制性措施。既要保證必要的傳喚,也要保障民眾的權利和客觀困難。


這就是朱元璋對於小農生產者利益的保護。明初的農民們一定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土地,貪官們也不敢強取豪奪,朱元璋的最初目的也就是這個。

但是他真正的目的是什麼,依舊是為了重農抑商。重農抑商,勢必帶來的是土地兼併,在商鞅始,幾千年來,除了宋朝短暫出現過不抑兼併外,其餘都是抑制兼併。土地兼併是怎麼出現並加重的?


解釋這個原因,就得提到明代生產力的發展了。農民出身的朱元璋把大明朝作為自己的一畝三分田,每個人都有田種。但朱元璋把這個想得太簡單了,經過一步步落實才發現貧者依舊沒有土地,而王公貴族還是大土地的所有者。

明初,全國佔有七頃以上田地的地主,有1.4萬多戶,其中六國二十八侯,卻擁有佃戶3.8萬多戶。而這些人依據“優免”(即功臣大臣名下的土地憂免幅度)大肆吞併周邊百姓、良田等,由此,朱元璋為了抑制土地兼併首先要對付這些人。於是,一場腥風血雨就開始了。

1380年胡惟庸案是一個開端,到1395年胡藍大獄告一段落,前後近4萬人冤死。這還只是明初三大案中的一部分。



朱元璋一心想讓所有農民都有土地耕種,但這卻也是違背了生產力了。明朝不比唐宋,其商品經濟發展遠超前朝。這個時候推行重農抑商,無疑是在給經濟的發展一記重拳,二、三產業這些有利可圖的產業讓位於農業,糧食多到浪費,糧稅輕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這樣的做法,無疑給建文帝或者成祖出了點難題。這不能說是開倒車,只能說是止步不前。

明朝初期朱元璋還做了幾件大事。胡惟庸之後,被沒有了宰相,君主專制空前強化,這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一種進步吧,或者說是黎明前的黑暗,專治之下催生了進步思想,內閣、票擬相繼出現則說明了皇權獨大之下也有了越來越多人說話的權力。

朱元璋的廠衛制度則一定意義上是開了歷史倒車的。中國歷史上像明初這樣的恐怖統治並不多見,有點類似法國雅各賓派執政時期和蘇聯新經濟政策之後的那段時期。後者的情況我們都知道,是因為戰事的需要,朱元璋在京城內製造這樣的恐怖氛圍是為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書上告訴我們是為了監督大臣,但這樣的監督未免過頭了,農民階級的朱元璋就真麼害怕有人來拆臺嗎?


至於錦衣衛的故事,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看我的另一篇問答,裡面介紹的比較詳細了。


朱元璋還是有為的,不然也不可能領導農民軍成功上位。但農民階級第一次上位,略顯生疏,到行逆流稱不上,依葫蘆畫瓢也畫不像,這就造成了明初的矛盾。


如果喜歡,可以關注➕小編,謝謝大家閱讀。


一點昊然氣


人殉

人殉制度最早始於何時還有待考證,據目前考古研究發現,在史前文明時期就已經有了人殉制度。奴隸制時期人殉的案例也不少,夏商周皆有人殉事件發生。但是到唐宋時期人殉制度已經開始逐漸消失,一直到遼金時期人殉制度才死灰復燃。《元史》中多次記載了人殉案例的發生,而朱元璋更是首開明代人殉的惡例。一個皇帝的行為是可以影響到整個國家的,朱元璋首開人殉制度,之後皇帝也繼承了朱元璋的作風紛紛採用人殉。這一點導致明朝風氣十分不好,一直到明英宗時期才開始打擊人殉制度,之後明朝逐漸消滅了人殉制度。


朱元璋讓自己的妃子和一些宮女人殉,具體數量應該不超過百人,不過歷史上沒有記錄,有記錄的只是朱元璋的四十六位妃子。至於為什麼讓這些人殉葬,有一個最直觀的原因就是擔心後宮出事。要知道朱標死後,帝國的接班人為年幼的朱允炆,如果後宮裡面的妃子被朝臣或者藩王蠱惑要搞事,那麼朱允炆很難擋住。而且朱元璋深知外戚之禍,為了避免後宮干政的情況出現,朱元璋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禁止後宮干政。但是這有什麼用?劉邦不是還曾經讓朝臣立誓非劉不王嗎?最後不都成了空話嗎?皇帝為了安穩自家統治會不留餘力的解決任何可能存在的隱患,殺幾個人就能解決掉的隱患,朱元璋絕對不會手軟。

《元史·卷三十五》:“大寧和眾縣何千妻柏都賽兒,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門。”
《元史·卷三十四》:“順德馬奔妻胡閏奴、真定民妻周氏、冀寧民妻魏益紅以夫死自猛殉葬,並旌其門。”
《彤史拾遺記》記載:“太祖(朱元璋)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人”。
《明史》113卷:“初,太祖(朱元璋)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若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皆自錦衣所試百戶、散騎帶刀舍人進千百戶,帶俸世襲,人謂之‘太祖朝天女戶’。


擅殺大臣

朱元璋最出名的就是擅殺大臣,空印案殺了幾百個人、胡惟庸案前前後後殺了五六萬人、郭桓案被殺了幾萬人、藍玉案殺了將近兩萬人,開國34位功臣殺了30位,因為一個字或者一個詞深陷文字獄被殺的人數不勝數。殺人其實只是做的一個惡,真正嚴重的就是這幾個案子都有更深的目的。

空印案被定義為冤案,因為這種事在元朝時期就有了,而洪武年間一直沒有沒禁止。只不過朱元璋覺得這是官員互相勾結,皇帝受到了欺騙所以才殺的人,說白了就是立皇威。藍玉案屬於政治案件,因為當時的藍玉已經對皇帝構成了潛在威脅,而且帝國的接班人還年幼,皇帝必須要剷除藍玉。為什麼牽連這麼多人?有一個很簡單的原因,要打到一個人,一定要打到一個派系。如果原本藍玉派系的人另立一個頭,打著為藍玉復仇的旗號造反,那豈不是白殺了藍玉。

郭桓案其實是屬於經濟案件,朱元璋說是因為官員貪贓枉法,但是這場案件更像是有預謀的國家剪天下羊毛。胡惟庸案和藍玉屬於一個性質,皇帝擔心丞相權利太大而造反,所以廢除了中書省和丞相知道,自此中國再無宰相一職。這件事導致皇帝獨裁,很多事情都無法組織皇帝,以至於一些慘劇的發生。至於文字獄,這就是皇帝自卑,但是文字獄的規模並不大,和清朝的差遠了。

《明史》卷308:惟庸既死,其反狀猶未盡露。至十八年,李存義為人首告,免死,安置崇明。十九年十月,林賢獄成,惟庸通倭事始著。二十一年,藍玉徵沙漠,獲封績,善長不以奏。至二十三年五月,事發,捕績下吏,訊得其狀,逆謀益大著。會善長家奴盧仲謙首善長與惟庸往來狀,而陸仲亨家奴封帖木亦首仲亨及唐勝宗、費聚、趙庸三侯與惟庸共謀不軌。帝發怒,肅清逆黨,詞所連及坐誅者三萬餘人。乃為《昭示奸黨錄》,佈告天下。株連蔓引,迄數年未靖雲。
《明史·刑法二》:郭桓者,戶部侍郎也。帝疑北平二司官吏李彧、趙全德等與桓為奸利,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贓七百萬,詞連直省諸官吏,系死者數萬人。
《明史》卷132:二十六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玉謀反,下吏鞫訊。獄辭雲:“玉同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壽、東莞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為變,將伺帝出耤田舉事。”獄具,族誅之。列侯以下坐黨夷滅者不可勝數。手詔佈告天下,條列爰書為《逆臣錄》。至九月,乃下詔曰:“藍賊為亂,謀洩,族誅者萬五千人。自今胡黨、藍黨概赦不問。”胡謂丞相惟庸也。於是元功宿將相繼盡矣。凡列名《逆臣錄》者,一公、十三侯、二伯。葉升前坐事誅,胡玉等諸小侯皆別見。其曹震、張翼、張溫、陳桓、朱壽、曹興六侯,附著左方。

    分封

    分封制度很早之前就有了,周朝亡於分封制、西漢險些亡於分封,在歷史的悲劇發生之後,明朝仍舊開倒車,又退回了分封制度。明知道藩王權利太大會威脅到皇權,但是朱元璋仍舊分封藩王。這一點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元朝殘存勢力南下,但是之後明朝的藩王數量爆發式增長,明朝滅亡的原因有一點就是因為藩王太多,財政需要拿出一大筆錢來養這些人,以至於前線士兵軍餉都發不出來。


    二十四史之《明史》

    二十四史之《元史》

    《明史·刑法二》

    《明史》卷132


    江郎說史


    一是廢除丞相,加強君權,導致權力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明中後期權臣致使君主權力弱對權臣有害而對百姓有益的政策得不到執行,財政,民生狀況惡化。二是分王,養朱姓王爺,致使朱明王朝財政日漸惡仕,且有幾起分王引起的叛亂。三是固化社會各階層,朱元璋規定什麼人穿什麼衣,做什麼東西,從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定規矩,不能越線,幸好明中後期沒有人執行,否則會形成現在印度普遍存在的種姓制度。四是八服選仕,朱元璋將文章寫作格式固化為一定格式,雖然可以斷絕閱卷人的自由評判,但造成選仕人思想固化,不利於思想自由。


    菩提樹下人1


    所謂惡不惡關鍵要看站在什麼角度看問題,朱元璋登基稱帝后,所做的惡事主要是嚴厲打擊官員的貪腐行為,想打造一個清廉的官場,其次就是通過對開國功臣和那些依仗功勞飛揚跋扈的勳貴大開殺戒,以此為大明的千秋萬代和後世帝皇的登基鋪平道路。不過在實行過程中,手段過於殘忍,牽連太廣,對後世造成了很壞的影響。外部因素雖然消除,不過也造成了國家無戰之將領,以至於燕王朱棣起兵謀反時居然沒有合適得將領去討伐。


    文史浩瀚


    朱元璋大量分封自己兒子當王,像漢代一樣由子孫來保護王朝江山。但是事與願違,這麼做卻是大明王朝禍根。傳孫不傳子,明明知道燕王朱棣是有當皇帝才能,偏偏選擇自己已逝太子朱標兒子朱允炆當皇帝,後面被自己叔叔趕下臺。至今找不到蹤跡,朱元璋自己沒有合理完善王朝制度,任性制度明法,使得明法輕刑越青,重刑越重。皇帝做人做事比較任性,使的後代皇帝都有朱元璋當皇帝影子,各種奇葩現象都有。



    大量屠殺功臣良將,導致朱允文當皇帝沒有武將能用,最後找一個老頭當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