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立了军令状,诸葛亮为什么不杀关羽却斩了马谡?

用户6126728385449


关羽守华容道刘氏政权没形成军令状就是小打小闹的做样子。马谡守街亭时蜀汉经历了两大灾难还没有从阴影里面走出来,刘氏政权都在岌岌可危之时,牺牲的只能是马谡,保住诸葛亮的权威稳固刘氏政权。

关羽在此时立下军令状去华容道堵截曹操,最多算是“锦上添花”,甚至是“走走过场”。诸葛亮派出去的赵云,张飞等等等都是去“打扫战场”捡便宜的。尽管如此,有一个便宜刘备不敢捡也不想捡,这个便宜就是曹操的首级。诸葛亮神机妙算,其实就是不算他也知道在水上的大战失败之后,曹操的败逃是不可避免的,他派出去的几路人马,战场外打秋风,能捡多大便宜都不嫌多,唯独曹操这一路的便宜不能捡。

别看诸葛亮忽悠东吴的时候,对“曹贼”恨不得“千刀万剐”,但是,在骨子里,刘备和诸葛亮都知道,曹操的势力不好惹,最理想的局面就是赤壁大战的锅东吴来背,赤壁大战的成果刘备来收。所以,曹操最好别死,假如非死不可也不能死在刘备的手中。诸葛亮知道,就是曹操死了,孙刘联盟也就完了,刘备自己也不是曹魏的对手,并且马上会成为包括孙权在内的诸侯们的众矢之的。

所以,如何保证曹操不死,才是这个事情的真正实质。于是派关羽去华容道堵曹操就是最佳选择。因为只有关羽有足够的理由保曹操不死。曹操对关羽是有恩的,并且是“不杀之恩”。关羽“降汉不降曹”之后,曹操对关羽的关照大概就是“上马金下马银”,“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就是曹操视为眼珠子的赤兔马也是很豪爽的送给了关羽,关羽一生当中最看重的“汉寿亭侯”,也是曹操给操办的。

就算是关羽不领情,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哪怕是过五关斩六将,曹操始终是不动杀心——一个单枪匹马的关羽,连闯五关基本上就是在开玩笑。这种恩情,对于关羽来讲,是一件非常沉重的心理包袱,就算是“斩颜良诛文丑”,也不能让关羽稍显轻松,关羽“义”字当先,对曹操的这种愧疚感,应该是刘备和诸葛亮都无法容忍的。

让关羽去华容道,诸葛亮的真实目的就是解决关羽在曹操面前的负罪感问题,而且这种解决要很彻底,彻底到名义上关羽是用命来报答曹操的地步。在这个背景下,那个军令状其实也就是一个激将法,同时,也算是一纸报答说明书,关羽的命已经实实在在的交给了曹操,曹操拿他换来了自己的自由。那么关羽的这条命,其实就完全属于刘备了。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所以,关羽这一纸军令状,更像是一纸“卖身契”(也许不太准确)。但是,到了马谡那里,军令状的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马谡自告奋勇去守街亭,和关羽去华容道的背景和诸葛亮的心情都是天上地下。马谡是被寄予极大希望,并承担不容有误的决定全局的重大使命的前提下签下这一纸军令状的。

在诸葛亮具倾国之力北出岐山伐魏的时候,虽然不能说是背水一战,但也是容不得有致命的闪失的。诸葛亮和司马懿争夺的重点、也是关键点就是“街亭”。按照诸葛亮的说法就是:街亭虽小,事关重大。马谡的军令状其实是诸葛亮把自己的“命”也交给了马谡,这相当于“以命赌命”。诸葛亮把这个“契约”看得非常重。

但是,马谡却是不以为然的。他非常自负,所以,尽管有这个军令状,但是马谡其实并未因为这个军令状而感到“责任重大”而“谨小慎微”。马谡把拿命换来的守街亭的机会,用来展现他的“不世之才”!其实他是把街亭当成了他的“试验场”,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自己如何“独出心栽”和有独到见解。

这样的心态,马谡出事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当诸葛亮看到了王平送来的街亭守军的防御图的时候,诸葛亮觉得自己的胸中有一口老血就要喷出来,但是他不敢。马谡是他诸葛亮自己选的,并且是在很多人不看好的情况下选的。其实,最不看好马谡的是已经归天的刘备——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是,诸葛亮恰恰就“大用”了马谡。

马谡的这一纸军令状,尽管马谡没在意,但是诸葛亮却非常在意,马谡的“得瑟”让他丢了街亭,诸葛亮一下子就遭到了“灭顶之灾”,逼的诸葛亮不得不做了他一辈子仅干过一次的冒险动作:空城计。用错了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直接导致诸葛亮北伐失败,人力物力财力全白费,这个责任必须有要负,诸葛亮不负,就必须由马谡来负。

蜀汉的三大灾难。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马谡失街亭。马谡不死天理何在!


小贤历史解说


马谡失街亭,孔明挥泪斩之,已然成了人尽皆知的事。

自汉中王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蜀汉的顾命大臣,朝廷上下事无巨细。同时为了完成先主的遗愿,开始了漫长的北伐征程。

街亭之战乃是诸葛亮首次北伐,此战意义重大,一战定乾坤。然而一向用兵如神的诸葛孔明,为了提拔自己的得意门生马谡,将最重要的关口街亭留其驻守,并令其立下军令状,可马谡只会纸上谈兵,并无实战经验,孔明的破格录用,本想让他一战成名,万没想到使其落了个斩首示众的下场。

关羽却与之大相径庭。赤壁之战后,孙刘联盟逼得曹军节节败退,关羽在诸葛亮的“威逼利诱”下,立了军令状,华容道堵杀曹操,势必杀之。可真正在华容道遇上曹操时,见其已溃不成军,拿下必是手到擒来。可他念及曹操昔日之恩,虽已报答,但仍经不住曹操的央求,愿冒军法处置之险,放曹军归去。最终并未被斩首。


纵观这两位,同样的行为却有着不一样的结局。

马谡之死,算是自作自受,因不听孔明言,仅凭主观臆断,错丢街亭,给蜀军造成巨大损失,也让北伐之路变得异常艰难。诸葛亮为了巩固军心,不得不挥泪处之。

关羽幸免,却是意料之中,因本就是孔明之计,令其守华容道,料定会放走曹操,因为曹操命不该绝。此计是为了让关羽送曹操一份人情,也为了挫挫关羽的锐气,最主要的是让他今后死心塌地的效忠蜀汉,如此一石三鸟之计,且都利大于弊,关羽又怎么可能被杀呢。


游子dream


首先,当时刘备实力很弱,如果杀了曹操,北方将会混乱,群雄逐鹿;或是曹家继承问题争执,再没人能对东吴造成威胁,这样东吴就会肆无忌惮的进攻荆州。刘备即使能拿下,也会很难发展。可以说刘备的发展正是抓住曹操和东吴相持。

曹操不能死,但是怎么放是个大问题,如果是诸葛亮放,就是他无能,怎么也解释不了。但也不能让张飞和赵云背这个锅,他们背不起。曹操于关羽有恩,让他放可以给曹操还个人情,将来战争相见,不必再顾虑。而且关羽地位高,在集团里他地位仅次于刘备,这锅他背得起。最主要的是他太高傲,瞧不起诸葛亮和士人,所以诸葛亮要杀下他的傲气,也好立威,让诸将知道他连主公的兄弟也敢杀,看谁不服,当然这只是演戏,诸葛亮是不可以杀得了关羽的。但是,这也给掉荆州埋下伏笔,因为关羽脾气太傲了,这次诸葛亮灭了他的威风,他更加不服,表面上信服,暗地却在较劲,以致大意失荆州(这里按三国演义讨论,不予正史说)。

马谡,是荆州大世家的五子,名士马良之弟,跟随诸葛亮处理军务事,深得诸葛亮宠信,可以说是诸葛亮半个徒弟。他的失败也是诸葛亮自己的过错,不杀马谡不能谢天下,更不能服众,因为当时刘备,法正,马良等人已经过世,没有一个有威望的人可以救他,诸葛亮不杀就是徇私枉法。诸葛亮待马谡如子,杀他也算是对自己过失的惩罚过。

可以说砍关羽是诸葛亮在演戏,砍马謖是痛心,是无奈。





西粤老青年


关羽是谁

关羽是谁?与刘备的关系是义为君臣,恩同父子。这是魏国大臣刘晔说的原话。诸葛亮再有权力,也断然不敢动关羽和张飞两人啊。

马谡是谁

马谡和诸葛亮的关系同样匪浅。

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

史书上说,马谡因为才华过人,深谙兵法,所以诸葛亮非常器重他,欣赏他。但问题是,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史书上也有记载。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所以马谡这人,在刘备和诸葛亮两人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现在刘备驾崩了,刘备不能再左右蜀汉的用人制度,诸葛亮一个人说了算。

自食其果

事实上,刘备一死,诸葛亮就重用了马谡。

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到底有多重用,诸葛亮每次找马谡谈论有关用兵问题,都是从白天聊到晚上,可以说彻夜长谈,非常投机。

等到诸葛亮第一次出兵北伐,马谡随军出征,灾难发生了。大家在讨论谁可以作为先锋的时候,当时候选人有魏延和吴懿,魏延我们都知道,赵云死后,他就是蜀汉第一大将。

吴懿是谁,他原来是刘璋手下的将领,等到刘备入数,他又把守寡的妹妹嫁给了刘备,所以也是蜀汉重臣。

奇怪的是,诸葛亮就看上马谡了,他不选魏延不选吴懿,偏偏挑选马谡做先锋。

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

于是,马谡被张郃打败,街亭失守。

诸葛亮可以包庇马谡吗,当然可以,刘备死后,李严也死了,诸葛亮是蜀汉第一权臣,刘禅都不能左右他。但是如果他就此包庇马谡,以后帐下谁还愿意死战,他制定和颁布的法令,谁还愿意严格遵守。

于是,诸葛亮杀马谡,也必须杀马谡。


李杜文


原因马谡和关羽级别地位不同

诸葛亮杀的动马谡,却杀不动关羽,军令状这东西就不用太当真了,关羽的地位还不至于给诸葛亮立军令状,蜀汉政权刘备第一,关羽第二,雷打不动的排位,除了刘备,谁敢言斩关云长?

马谡与关羽就不属于一个级别的人物,马谡的哥哥马良还只是关羽帐下一谋士,二人放在一起比较没有太大意义。

原因关羽和马谡同是立军令状但是任务不同

刘备联合孙权抗曹,孙刘联盟在赤壁大败曹军,此次战役,孙刘联盟方面主要的参战方是东吴水军,总指挥官是“羽扇纶巾”的东吴周郎。刘备的队伍,说的好听点叫打配合,说的不好听一点叫“捡便宜”。

关羽在此时立下军令状去华容道堵截曹操,最多算是“锦上添花”,甚至是“走走过场”。诸葛亮派出去的赵云,张飞等等等都是去“打扫战场”捡便宜的。

马谡是被寄予极大希望,并承担不容有误的决定全局的重大使命的前提下签下这一纸军令状的。在诸葛亮具倾国之力北出岐山伐魏的时候,虽然不能说是背水一战,但也是容不得有致命的闪失的。诸葛亮和司马懿争夺的重点、也是关键点就是“街亭”。按照诸葛亮的说法就是:街亭虽小,事关重大。

马谡本来就是诸葛亮破格提拔的,根据《襄阳记》的记载,马谡的亮点就在于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地时,建议诸葛亮攻心,诸葛亮也是采纳马谡之言,得以安抚了南中少数民族。但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可用之人很多,魏延,吴壹这种大将都没任用先锋,而是力排众议任用了马谡,这可能也是诸葛亮此生最大的用人失误。因此,诸葛亮不斩马谡难以服众,自己也是降官三级以明军法。


神奇流星宇


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早在诸葛亮意料之中,马谡大意失街亭,则完全出乎诸葛亮意料之外,一个是故意为之,一个是功亏一篑。

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而南逃,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而排兵布阵,诸葛亮让赵云打头阵,张飞居中追击,而让关羽守华容道是早就计划好的事。



诸葛亮不惜用激将法让关羽立下军令状,只是为了挫一挫关羽的傲气而已,军令状可是军中的生死状,如果没有完成任务,那么按规定当斩关羽。

可是诸葛亮在安排关羽守华容道时,刘备就认为关羽可能会因为忠义放曹操一马,知弟莫若兄,刘备当时了解关羽。



诸葛亮就明确对刘备说了,说他夜观天象,曹操命不当绝,因此才让关羽去守华容道,等于默认关羽义释曹操。

其实真实的原因是因为当时刘备集团势力弱小,曹操的存在是孙权和刘备结成联盟的基础保证,曹操如果死了,刘备集团肯定立即就被孙权吞并。



所以诸葛亮卖了一个人情给关羽,让关羽顺便还一个人情给曹操,完了以后,立下军令状而被诸葛亮释放的关羽,又欠一个人情还给诸葛亮,让高傲的关羽对身为军师的诸葛亮服服帖帖的,诸葛亮是一石三鸟之计。

因为诸葛亮与刘备早就约定好不会处罚关羽,所以诸葛亮不杀关羽。不过话又说回来,刘备在世时,无论是谁也杀不了关羽,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可是结拜兄弟。



结拜兄弟是同生共死的,关羽无论犯了多大的错,真到论生死的时刻,也是诸葛亮能做主的,只有刘备能处理,换句话说,刘备在世,蜀汉内部没有人能杀关羽。

再来说马谡的大意失街亭,街亭之战是诸葛亮掌权后的首次北伐,是最重要的一次北伐,也是最有机会取得战略目的一次北伐。



这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让赵云、邓芝在东边担任疑兵,吸引曹真关中主力,让马谡镇守街亭,挡住从长安及中原方向往陇右五郡的援军,然后诸葛亮亲率主力,在西边攻打陇右五郡,陇右五郡就是诸葛亮的目的,而街亭是魏军进入陇右的唯一通道。

换句话说,马谡守住街亭,诸葛亮铁定能拿下陇右,达到目的,但是很可惜,马谡不仅没有完成任务,反而让张郃在极短时间内打得大败,不仅让魏军成功进入陇右,而且将要切断诸葛亮北伐大军的退路。



生死存亡之际,诸葛亮果断退兵,放弃此战,因为马谡的失败而导致整个北伐的失败,马谡可算得上千古罪人了,也正因为这一次失败,诸葛亮失了先机,后面的数次北伐都因曹魏早有准备而失败,真是影响巨大。

马谡失败也就罢了,可偏偏他还违抗诸葛亮的命令,这可是死罪,军队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马谡在街亭的失败是因为不听诸葛亮的安排,放弃当道扎营,而是放弃水源,上山扎营。



如果不杀马谡,诸葛亮今后怎么带队伍?再有人不听命令,擅自行动怎么办?主帅的命令如果本军队都不能贯彻,那不乱套了?诸葛亮不杀马谡不足以立威。

再说了,在战争前有很多人选可以守街亭的,比如魏延和吴懿,甚至王平都可以,但诸葛亮都没用,偏用马谡,有用人唯亲的嫌疑。



如果不杀马谡,就会有人说诸葛亮是用人唯亲。诸葛亮可是将依法治国、用人唯贤当作榜样的,所以,为了洗清用人唯亲的嫌疑,诸葛亮只有挥泪斩马谡了,立不立军令状都会杀马谡。

所以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诸葛亮不会处罚关羽,马谩大意失街亭,诸葛亮必杀马谡,形势、时势、后果都不相同。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关羽、马谡身份不同,任务不同,造成的后果也不同,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第一,两人身份不同。

十个马谡,也顶不上一个关羽。


在刘备集团,刘关张这三位是合伙人,都是老板。关羽是二将军,是二把手。诸葛亮在牛,荆州时期,也只是个打工的。相当于职业经理人。

以他的权力和地位,根本杀不了关羽。他也不敢杀。

马谡的地位与关羽没法比,他只是诸葛亮的参谋和幕僚。在蜀汉没有什么根基,杀不杀,就是诸葛亮一句话。

第二,两件事后果不同。

关羽放走曹操,是诸葛亮和刘备的本意。实际上最符合刘备集团的利益。所以,是好事,并不是坏事。刘备对比心知肚明。

马谡失街亭,那就罪不可恕了。好端端的北伐大业,直接被他毁了。杀他十次都不算多!

换了谁都会斩马谡的。


上将嗳福斯


关羽,是刘备的义弟,蜀汉五虎上将之首。马谡,是“白眉”马良的弟弟,荆州世家马家的子弟,马氏五常中的一位。关羽和马谡都曾有立下军令状的情况,但是,最后马谡却被斩首,而关羽却安然无恙。原因如下。

其一,立下军令状,而最终的惩罚形式却在上级的手里。

所谓军令状,就是将领在接受任务的时候,向上级提交的保证书。军令状的签订,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指挥官的责任感,一定意义上确保作战任务的成功性。但是,军令状却也包含着很大的风险。只要是任务失败,或者是达不到保证的要求,那签订军令状的将领是会受到惩罚的。

当然,在惩罚的形式上,很大部分的军令状都是没有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将领只管保证签下军令状,而失败后的惩罚形式,主要是看上级想要怎么惩罚。

打个比方说,在刘备驻守新野,并得到诸葛亮这位大才后,曹操的谋士们都劝说曹操攻打刘备,顺便取了荆州。而在曹操率军南下之前,为曹操打先锋的是夏侯惇。夏侯惇在出战前,曾向曹操立下军令状,言其要生擒刘备和诸葛亮等人。但是最后,夏侯惇却被诸葛亮的一把大火给弄得铩羽而归。任务失败的夏侯惇,最后也只是被曹操小惩了一下,并没有斩首。

所以说,关羽和马谡这两个人都立下过军令状,但是惩罚的形式却没有明确的写在军令状上,除非是这个将领特定的表示(马谡就明确的表示了)。

其二,两者在立下军令状时,所面对的环境是不一样的。

关羽所立下的军令状,是发生在赤壁之战的时候,那时的战役已经取得全面性的胜利,刘备所部正在准备打扫战场,以及抢占荆州南部。

在胜利的条件下,而且诸葛亮也很明确的知道关羽的为人处世,也清楚曹操的命并不该绝。这个时候,诸葛亮要求关羽立下军令状,也只不过是想打压一下关羽的傲气,同时也想让关羽欠下他一个人情,以便以后关羽不再怼着他罢了。

但马谡不同,马谡立下军令状的时候,是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其实主要的就是向曹魏试探,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总攻。可是马谡这个人,因为年纪轻轻就跟在诸葛亮的身边,而且得到诸葛亮的倚重。长期以来,马谡的自信心已经是膨胀了,有点认不清自己的才识,没能准确的定位自己。

在马谡立下军令状之时,诸葛亮已经很明确的向其讲述了街亭的重要性,而且也表明了司马懿来势汹汹,难以对付。但是,诸葛亮这番语重心长的话,马谡却没有听进去。因此,在诸葛亮再三确认下,马谡很自信的签下军令状,并且对着众人表示,不但是司马懿,就算是曹叡亲自出征,他马谡也不怕。而且还说,如果失败,就自愿全家被斩首。

所以说,马谡的死是他自己一个人作死。诸葛亮为了保证自己的威严,马谡必须死。

其三,关羽的后台比马谡的大。

关羽,是刘备的二弟。而诸葛亮只是刘备麾下的一名军师,说的好听点,诸葛亮和刘备有着不俗的战友情;说远点,诸葛亮只不过是刘备麾下的一位臣子罢了。诸葛亮这点关系,根本比不上关羽这位和刘备义结金兰的兄弟。

再者说,诸葛亮那时候也仅仅是刚刚进入刘备集团的一个萌新,跟关羽这样的老前辈根本无法相比。所以,面对老板的亲人犯了错误的时候,诸葛亮也只能小小的惩戒一下,根本不敢斩杀。

而马谡不同,马谡也只不过是荆州世家马家的子弟,马良的弟弟罢了。可以说,马谡的背景很大程度上就是马良。而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马良去世多时,而马家在蜀汉集团中,根本没有多大的话语权。

同时,那个时候的诸葛亮,已经成为丞相,是蜀汉集团的实际掌控者。很大程度上来说,诸葛亮掌控着马谡的生杀大权。虽说马谡一直被诸葛亮所看重,可是马谡当着众人的面立下军令状,而且还立下海口。丢失街亭的马谡,自然会被斩首。

总而言之,关羽和马谡虽说都立下军令状。但是,马谡的死亡,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作死。在没有百分百的成功率之下,马谡还敢立下军令状,并保证如果失败,甘愿全家受罚。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为了保证自己的威严,只能按照军令状的内容斩杀马谡了。



韶华倾梦


首先,要说明一点,正史华容道拦截曹操的不是关羽,而是刘备,刘备到华容道是曹操早跑了,根本没拦截到。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泪斩马谡是事实。根据题主提的应该是指《三国演义》里面的桥段。那么就来谈谈演义故事里的桥段

同样是立了军令状为什么诸葛亮杀了马谡却没有杀关羽?

先说说为什么没杀关羽。诸葛亮舌战群儒,说服江东孙权合力抵抗曹贼,火烧赤壁,曹操大败,关羽立军令状要求带兵赴华容道截杀曹操。

首先第一个不杀关羽的原因:是关羽经不住激将法,中了诸葛亮的圈套,诸葛亮明知曹操不能死于蜀汉之手,故意放出一条生路给曹操逃生。东吴孙权也是一样的意思,都没有对曹操本人下死手,在加上昔日关羽投降曹操时,曹操赠送赤兔马、真金白银给关羽,对关羽有恩。诸葛亮也知道关羽为人忠义,定会放了曹操,所以才安排关羽去华容道拦截曹操,让关羽还了曹操的恩情。既然是诸葛亮的圈套,那肯定不会杀了关羽。

第二个不杀关羽的原因:此时刘备帐下将少兵弱,蜀魏吴三个集团,蜀是最弱的,而关羽又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属于刘氏集团二当家的,又是得力干将,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不能杀,也不敢杀了关羽。试想一下,如果此时杀了关羽,刘氏集团还没壮大的队伍就少了一员猛将,魏吴两方可能会趁机吞了刘氏集团。再者就是诸葛亮一集团经理你敢杀董事二当家的?活腻了?所以综合上述分析,诸葛亮是不会杀关羽的。

在来谈谈马谡。为什么马谡立了军令状兵败后却被诸葛亮杀了?

杀马谡有两点原因

首先第一点,诸葛亮第一次率大军北伐中原,诸葛亮经不住马谡软磨硬泡要求让自己带兵镇守街亭而任用马谡为参军。马谡镇守街亭期间不听王平谏言执意违反诸葛亮当道扎寨军令而屯兵于山上,最终遭到司马懿围困烧杀,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蜀国不惜劳民伤财,千里迢迢出祁山北伐中原,还未伤到曹兵就先大败一仗,损兵折将,所以诸葛亮一定会杀马谡,也该杀。

第二点,诸葛亮用人不当,利用马谡背黑锅。刘备临终前曾对诸葛亮说过:“马谡之才言过其实,日后不可重用”,大概意思是说马谡的才能只是嘴皮子厉害,只会纸上谈兵,其真实本领不行,以后不能重用,更不能让他带兵指挥打仗。所以马谡必须死,诸葛亮也绝对下得去手。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真实历史无关,如有不妥之处,欢迎评论留言


潘大蟀


华容道和失街亭是三国演义中很精彩的两个战役,其中的两个主人公关羽和马谡的情况都差不多,都是在战前立下了军令状结果却失败而回,但是两人的结局却明显不同,那么为什么诸葛亮放过了关羽却斩了马谡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两人的身份地位和影响力不同。大家都知道,关羽关二爷那是刘备的结义兄弟,从刘备起兵起就一直追随在其身边,可以说是刘备的左膀右臂,也是蜀汉中元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另外,关羽一生忠义无双,其人“傲上而不辱下,欺强而不凌弱”,体恤士卒,在军中深得爱戴,甚至连对手曹操都很欣赏。因此,诸葛亮如若斩了关羽,就等于斩断了刘备的一只臂膀,甚至还会在蜀汉军中失去军心,这一点是诸葛亮必须顾虑到的。而马谡则不同了,他在蜀汉中只是一个后起之辈,在街亭之战前甚至都没有过独立统兵打仗的经历,在军中也没什么威望,斩了他除了有些可惜外,几乎在蜀汉内部没什么不良影响。

其次,两人的失败对蜀汉的影响程度不同。关羽在华容道放跑曹操是在赤壁之战大胜的情况下,对整个战役的胜负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诸葛亮在战前早就预料到了关羽会放跑曹操,而那时曹操如果死了会对三国鼎立的格局产生不好的后果,因此诸葛亮才故意让关羽去守华容道,从这一点上来说诸葛亮也不能就此斩了关羽,否则他就成了直接害死关羽的元凶。而马谡的失败则不同,他的失街亭直接影响了第一次北伐战争的失利,也直接害死了他带领的2万多的蜀军士兵,可以说影响是非常恶劣的。况且诸葛亮在马谡出征前就交代过街亭事关全局,不可大意,但是马谡还是信誓旦旦的立下了军令状,所以说于情于理上,马谡都难逃一死。

最后,蜀汉内部的派系林立也导致了两人的结局不同。之前已经说过关羽是元老派的代表人物,而诸葛亮是荆州派的代表人物,无论是人脉关系还是蜀汉内部的影响力,荆州派都是远远不如元老派的。如果此时斩了关羽,势必会引起元老派和BOSS刘备的不满,那么以后荆州派在蜀汉内部更会受到排挤和打压,这一点是诸葛亮不愿看到的。而马谡是马良的弟弟,也属于荆州派,杀了他不会引起其他派系的不满,同时马谡的死可以承担大部分北伐失利的原因,而不用诸葛亮自己去承担,因此诸葛亮才义无反顾地斩了他。

以上就是诸葛亮不杀关羽却斩了马谡的原因,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关二爷可是三国演义的主角之一,是自带主角光环的,自然不会那么轻易的就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