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上台后,对依旧活着的威廉二世是什么样的态度?

仁勇校尉


有人回答了,我这里做个补充吧。

希特勒与威廉二世之间的关系,最绕不开的中间人其实是兴登堡。兴登堡是公认的保皇党,他当总统以后就不遗余力的想要恢复德国的君主制,但都遭到了国会的阻止。

不过,兴登堡的复辟努力并不是毫无收获,魏玛共和国在很多法律上就为德皇威廉二世留了后门。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特别授权法,即如果议会一个党派的支持率高于三分之二,他就可以绕过议会制定新的法律。

就在兴登堡开始自己的复辟伟业的时候(支持帕彭担任总理,并暗中支持他解散议会),半路杀出个希特勒的纳粹党。希特勒可不迷恋威廉二世,他德国重回独裁制,但绝不是复辟,所以兴登堡一开始非常讨厌希特勒。

不过,复辟与独裁,毕竟比复辟与民主要来的亲切。希特勒还是缓和了纳粹党与威廉二世,兴登堡的关系,并由此荣登总理宝座。

兴登堡虽然是总统,但他是靠的自身威望,身后并没有强大的保皇党派,所以复辟之路永远是遥不可及,反倒是希特勒利用复辟集权的后门完成了独裁,其中用处最大的就是那个特别授权法。

所以,希特勒对威廉二世的态度,其实和对兴登堡的态度一样,而且更容易对付。在兴登堡掌权时,为了政治联盟,也为了利用保皇势力,希特勒对威廉二世还是毕恭毕敬的。兴登堡一去世,保皇党的剩余利用价值一榨干,希特勒就不需要与威廉二世有任何关系了,所以后来两人的关系越来越糟糕。

总之,希特勒和威廉二世之间,只有政治的利用罢了。


言先行


威廉二世比希特勒大了整整三十岁。怎么算,都是希特勒的父辈了。而且在威廉二世打第一次大战时,希特勒也只是一个小兵。当时,威廉二世是德国至高无上的领袖。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紧接着,柏林爆发革命。威廉二世无法应对,只能宣布退位。威廉二世退位后,跑去了荷兰,投靠亲戚荷兰女王,在一个小镇住下。此时,威廉二世已经六十岁了。


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当选为德国总理。当时的威廉二世已经是七十四岁的老人了。不过,希特勒的能够上台,威廉二世为代表的德国王室成员也起到了支持的作用。就在希特勒当选总理前不久,德国的皇太子就曾敦促过当时掌握德国实权的兴登堡元帅,授权希特勒组阁。威廉二世还向纳粹党提供了200万马克的援助。

在希特勒扭转了德国的经济困境后,威廉二世也发电报,向希特勒表示祝贺。甚至威廉二世还派自己的儿子回国,去参加了纳粹组织。


而这一切的背后,还有另一层原因,希望希特勒能够复辟,帮助威廉二世重新成为皇帝。但此时的希特勒已经大权在握,根本也不会实现威廉二世这样的愿望。不过,表面上的客气和礼貌,希特勒也是有的。


但两人的关系还是破裂了。威廉二世对于希特勒的反犹太行为,很愤怒。认为这一举动,是连自己这样的德国人都觉得耻辱。不过,著名的黄祸论,威廉二世就是最早的鼓吹者。在这一点上,两个人都有种族主义倾向。


希特勒想通过给威廉二世一笔钱,让他闭嘴。被威廉二世拒绝。

在二战时期,威廉二世希望德军不要进军荷兰。但希特勒根本不会听这个风烛残年的过气皇帝的指手画脚。两人的关系终于破裂。德国占领荷兰,只是德国军官们仍然对他恭敬有加。

1940年,威廉二世病逝于荷兰。总算没有看到德国被第二次打败。五年之后,希特勒也自杀身亡。


参习处


“帝国一天不复辟,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们……”

1918年11月9日,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正式颁布退位诏书,同日魏玛共和国成立。

略带伤感的威廉二世,第二天就领着全家去了中立国——荷兰,荷兰女王威廉明娜罩着这位表哥。

协约国还是把威廉二世定罪,荷兰女王根本不理《凡尔赛条约》的规定,拒绝引渡威廉二世受审。

威廉二世余生就在荷兰的多伦庄园度过,虽然他免除身边人的君臣礼节,但是从未放弃皇帝的头衔,总想复辟祖上的大业。

希特勒对于威廉二世还是有感情的,毕竟最宝贵的4年青春,为德意志帝国大业征战疆场,流过血受过伤。

希特勒作为志愿兵,在一战中作战勇敢,获得铁十字勋章一枚。显然,威廉二世对他抱有幻想,寄希望希特勒的成功,让自己重回德国复辟。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威廉二世的行为,他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拿出200万马克资助希特勒的事业。当然,希特勒大权在握后,就没怎么理会老皇帝的幻想。

但是,希特勒还是比较尊重威廉二世,对待后者的批评也不会有过激反映。毕竟,当年也是君臣一场,且行且珍惜。

“老子是德国皇帝,怎么能去敌国。”1940年5月,希特勒入侵荷兰,丘吉尔请威廉二世去英国避避,后者断然拒绝。

一年后的1941年6月5日,威廉二世因为肺栓赛病逝,葬于多伦庄园。希特勒派人来参加葬礼,算上皇亲、昔日的德意志帝国将军,人数只有几百人。

威廉二世临终立下遗言:德意志帝国一天不复辟,他的遗体就一天不运回德国安葬。当然,他的帝国再未曾复辟,他的遗体也就一直安葬在荷兰多伦庄园。


子屠龙


希特勒和威廉二世之间,是一种复杂而又玄妙的关系。

众所周知,希特勒是纳粹德国的实际领导人,也是恶名昭著的二战发动者。在二战期间,他的纳粹主义让世界陷入了一片黑暗,堪称人类历史上最邪恶的人。

威廉二世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战争狂热分子。作为德意志帝国的末代皇帝,他策划了一战,并且发明了闪电战计划,战败后又被迫退位,流亡异国,成为德意志帝国崩塌的见证者。

(希特勒)

那么,纳粹领袖与末代皇帝之间,又有怎样的渊源呢?

其实,希特勒与这位德皇没有直接的交集。威廉二世1918年退位,而希特勒在他当政的第二年,也就是1889年才出生。也就是说,威廉二世在位期间,希特勒还只是个毛孩子而已。

不过,随着一战的爆发,情况开始变得不同。怀着反犹主义的希特勒,对奥匈帝国多民族的政策感到不满,对策划一战的德皇充满了崇拜之情。在这个狂热、好战的青年眼里,追求扩张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威廉二世堪称他的榜样。可惜,希特勒的第一次追求落空了。

(威廉二世)

1918年,一战以德国的失败告终,威廉二世被迫退位。作为一战战犯,他深知自己逃不过被审判的命运,便流亡至荷兰——一战的中立国,凭借着与女王的亲戚关系,逃脱了审判。

此后,他终生未曾离开荷兰。而战后的希特勒,结识了“德国工人党”,并很快加入了该党,就腔热情地投入到德国工人党的工作中去。他从事多方面的社会交际,在国家主义者刊物《慕尼黑观察家报》上刊登党的启事,组织群众集会,发表演说宣传自己,竭尽全力扩大党的影响。

希特勒的演讲才华吸引了很多人,他利用德国当时盛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股潮流,将德国工人党正式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这便是纳粹党。

此后,便开始了他的狂热计划。在希特勒执政后,他对流亡的德皇又是什么态度呢?可以确定的是,尽管威廉二世是处于流亡之中,但希特勒还是对他保留一份尊重。

原因有很多。首先,德国崇尚贵族血统,威廉二世在德国仍然具有一定号召力。其次,尽管对希特勒发动战争和种族主义感到不满,可是他仍然寄希望希特勒重振德意志的雄风。

威廉二世为纳粹党提供了200万马克的援助。对于希特勒在二战初期的辉煌胜利,威廉二世也曾向希特勒发去电报予以祝贺和赞扬。

因此,希特勒对威廉二世礼遇有加。威廉二世去世是时,希特勒专门为威廉二世举办了一场小型军事葬礼。还按照德皇的遗愿,将他的遗体安放在荷兰。

(纳粹标志)

但是,成为元首的希特勒,在极度膨胀的独裁统治下,威廉二世不再是元首的偶像,尽管威廉二世给了希特勒大笔资金资助,希望希特勒帮助自己复辟,可是唯我独尊的希特勒,狂热的德国人民,一心只有民族主义与战争,哪里还肯服从他的统治?

威廉二世曾经给元首写信劝阻他不要发动战争,可是希特勒对他的要求置若罔闻。这位曾经辉煌一时的德意志的末代皇帝,也只能在荷兰蹉跎余生了。

俗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权势面前,希特勒态度的转变是理所当然了。好在威廉二世对希特勒构不成太大的威胁,不然他结果如何,就未可知了。

校书郎团队出品,徽小安


历史漫谈君


那就扯淡一下这两个分别让德国卷入两次世界大战的人物吧,其实这两个人有很相似的一面,他们都是军国主义者,都是喜欢赌国运,都想为德国人指一条万世不移的出路,也都希望名垂千古。

然而他们也完全相反的一面,威廉出身普鲁士贵族,狂妄却讲究规则,希特勒出身寒微,暴烈又没啥下限。威廉总爱瞻前顾后,元首喜欢剑走偏锋;威廉笨嘴拙舌,元首伶牙俐齿.....

这两个人应该一生都没有谋面,但在二战打响前后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彼此,这两位老兄大抵算计多于坦诚、政治多于私人。他们从来不是朋友,也没啥共同的目标,但这并不妨碍两人联手走一段荆棘之路。故事,还是得从1932年5月说起......

各怀鬼胎的会面

那是威廉二世在荷兰度过的第十三个年头,1918年11月9日他被自己的子民强行宣布退位,新上台的魏玛政权又宣布投降。皇帝拒绝了侍从给他的建议,像普鲁士英雄一样发起进攻,战死在冲锋的路上。

他乘坐火车去了荷兰,在中立国躲过了英法的战争审判,从此长居多恩市的私人庄园,唾面自干的等待时机来临。他渴望结束流亡回到德国,带领这个国家再次兴起,并且威廉坚信机会就在眼前。

功勋飞行员赫尔曼·戈林比他想象中胖一些,而且作为纳粹党的使者显然很适合,这家伙的举止一点都不像个战士,似乎更接近油嘴滑舌的政客。这次会面让纳粹党和霍亨索伦家族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威廉二世会用自己在德国尚存的威望帮助纳粹党那个小胡子选举,戈林代表希特勒承诺,只要纳粹党胜选就允许威廉二世回家继续当皇帝,组建类似君主立宪的政权。但条件是只有皇帝本人一家可以回国,其他陪同流亡的小领主不行。

出人意料的胜利

然而就在两边合作刚刚展开,威廉二世把若干王子派回国,甚至还参加了冲锋队时,一件无比逗逼的事儿发生了,两个月之后的1937年7月31日,纳粹党的选票从600多万直接飙升到1300多万,成了德国第一大政党。

也就是说希特勒已经完全不需要霍亨索伦家族的支持就能当选,这时候希特勒就开始思考,既然我没用上他们的帮助,自然也就没有履行约定的义务,给自己找一家子大爷回来总归是不爽吧?

于是缺乏下限的老希决定一脚把前任皇帝踢开,自己执政比较舒服一些。而那边可怜巴巴的威廉还在热切期待能够回归祖国,虽然对方日渐冷淡的态度让他觉得归国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但威廉那逗逼老头依然期待着。

喋喋不休的老头

随后的和平岁月里,皇帝老头喋喋不休的开始批评纳粹的统治,包括杀死前总理的长刀之夜,包括1938年的水晶之夜,他甚至开始说一些重话,比如我第一次耻于当一个德国人之类的。

不耐烦的希特勒虽然没有任何回应,但还是派戈林去交涉,每月我批点钱给你,别再嘴炮咱们啦!就算是感谢你在1933年初赞助我们那200万马克吧!就这样吧!闭起你的嘴巴!

其实老头喋喋不休的批评大抵只是想提醒元首大人自己的存在,暗示自己想回国,而元首大人的做法是装无辜,反正你别回来最好。最后皇帝实在受不了这么打哑谜,逐渐开始明示起来,闪击波兰结束后,老头托人给元首带了一封信。

信中的内容很简单,我的一个儿子和八个孙子都在战场上,“因纷乱局势而暂居中立国,朕无法亲自参与战争,但仍向您致意”。到这种地步在贵族来说已经等同于明示了,遗憾的是元首出身寒微,老子就是看不懂你奈我何?

可怜的威廉老头面对臭流氓实在没招了,回家的诱惑促使传统贵族也放下了脸皮,1940年5月,他再次给希特勒去了一份电报(老头也心黑,写信属于私人,拍电报是半公开的),“我的元首,祝贺您的胜利,同时热切期待德国能在您的英明领导下重归君主制。

没想到老贵族也会耍流氓的元首显然被惊呆了,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的小伙伴。当然,论起耍流氓这种事,地球上除了斯大林等寥寥几人,元首还真没遇到过对手,面对这么露骨的电报,老希只淡淡一句话就解决了:“这货白痴吧?”

意料之中的决裂

就在两个流氓拼下限的时候,一个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在法国战役中威廉的长子长孙奥拉夫王子战死。本来打仗死个把王子也不是什么大事,可王子的葬礼却让元首大人极其不爽,全德国居然还有5万多人自发去给王子送别!

这次送别仪式是整个纳粹统治期间规模最大的一场群众自发活动,面对这样的人望,已经统治多年的希特勒震撼不已。随即他就下达了一条口头禁令(就是1943年正式颁布的亲王禁令),将所有霍亨索伦王朝成员全部免职,逐出了国防军。

彻底撕破脸皮的老皇帝也没了顾忌,直接开启嘲讽模式,在希特勒进入巴黎时又接到他一封电报,这次内容短很多,“祝贺你又赢了,虽然用的是我的军队”。此时达到人生巅峰的元首已经没心思搭理败犬的狂吠了,他在忙着找那个车厢......


总结起来吧,希特勒上台后对老皇帝威廉二世真的没啥尊重之情,到后来连面子上过得去都维持不住了。老头儿也被伤害的不轻,1941年7月临蒙主召唤之前还特意留遗嘱,别给老子葬礼弄纳粹标识。当然,元首大人还是没搭理他......


历史吐槽机


德国一天不复辟,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们。

1918年11月9日,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正式颁布退位诏书,同日魏玛共和国成立。

略带伤感的威廉二世,第二天就带着全家去了中立国--荷兰,荷兰女王威廉明娜罩着这位表哥。协约国还是把威廉二世定罪,荷兰女王根本不理《凡尔赛合约》的规定,拒绝引渡威廉二世受审。

威廉二世余生就在荷兰的多伦庄园度过,虽然他免除身边人的君臣礼节,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皇帝的头衔,总想复辟祖上的光辉大业。

希特勒对于威廉二世还是有感情的,在一战中作战勇敢,活的铁十字勋章一枚,显然,威廉二世对他抱有幻想,寄希望希特勒的成功,让自己重回德国复辟。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威廉二世的行为,他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拿出200万马克资助希特勒的事业,当然希特勒大权在握后,就没怎么理会老皇帝的幻想。

但是希特勒还是比较尊重威廉二世,对待后者的批评也不会有过激反应,毕竟当年也是君臣一场,且行且珍惜。

老子是德国皇帝,怎么能去敌国。

1940年5月,希特勒入侵荷兰,丘吉尔请威廉二世去英国避避,后者果然拒绝。

一年后的1941年6月5日,威廉二世因为肺病去世,葬于多伦庄园,希特勒派人来参加葬礼,算上皇亲、昔日的德意志敌国将军,人数只有几百人。

威廉二世临终立下遗言:德意志敌国一天不复辟,他的遗体就一天不运回德国安葬,当然他的帝国在未曾复辟,他的遗体也就一直安葬在荷兰多伦庄园。

虽说希特勒和威廉二世曾经是君臣关系,表面看起来尊重威廉二世,但是当希特勒真正掌握德国的军政大权后又怎么可能将权利交给威廉二世呢?这一点和明朝皇帝朱元璋和小明王的关系非常相似。


董老师谈历史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不严谨的说威廉二世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希特勒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个把德国两次带进沟里的男人,人生其实是有交集的。

一战的时候,威廉二世还是皇帝,而希特勒在当时还是一个德国大兵,两个人的地位是天差地别,一战结束的时候,威廉二世流亡到荷兰,希特勒一度被抓进监狱。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1933年希特勒上台成为德国的元首时,威廉二世还在荷兰继续流亡。

流亡在荷兰的威廉二世很自责,这跟一直以来的普鲁士的荣誉有着巨大的关系,威廉二世毕生的愿望就是带领德国走向世界强国之列,无奈随着俾斯麦年老,威廉二世能力有限,最终使得德国成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差点迈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一战后德国还是很怀念威廉二世,尤其是普鲁士军政人物希望威廉二世能够重返德国,继续建立君主立宪的德国,但是英法等一战的战胜国激烈反对威廉二世回到德国。

威廉二世也表示,王朝如果不能复辟,他死后遗体也不要回到德国。

因为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和威廉二世是亲戚,所以有了荷兰的庇佑,威廉二世的流亡生活还不是那么惨。

作为曾经威廉二世治下的军人,希特勒对威廉二世充满着崇拜,直到德国灭亡,他下了大狱,德国遭遇经济危机的摧残,希特勒认识到自己必须出来做点什么,来拯救德国。

1933年希特勒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操控了德国的军政大权,最终成为德国的国家元首,希特勒执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不但使得德国摆脱了经济危机,还使得德国快速发展,威廉二世当时也认为希特勒是德国的救世主。

在德国经济转型的时候,威廉二世拿出自己所有的身家,600万德国马克援助德国,并且还派自己的儿子加入到德国纳粹冲锋队。

可以说,威廉二世对德国抱有很多希望,但是也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因此希望能够重新成为德国的皇帝,完成复辟,希特勒不是傻子,自己也想做元首,不可能把位置让出来,对于军队中普鲁士军人对皇帝的效忠思想,希特勒极度警惕。

因此并没有迎接威廉二世回国。

二战开始后,希特勒率领德国一路狂奔,攻城略地,当时威廉二世希望希特勒不要进攻荷兰,毕竟荷兰国王和他是亲戚,但是希特勒丝毫没有顾及威廉二世的请求,最终出兵占领了荷兰。

荷兰女王逃到英国组成流亡政府,尽管丘吉尔也邀请威廉二世到英国去,但是威廉二世从骨子里对英国就恨之入骨,因此哪都没有去。

当德军占领荷兰后,德军将领对威廉二世还是很尊敬的,甚至还给威廉二世派了仪仗队,希特勒得知后,下令撤了仪仗队,并且要求德国士兵不允许前去拜访威廉二世,气的威廉二世大骂希特勒。

第二年威廉二世就病逝了,在临时的时候,威廉二世第一个遗愿就是葬礼上不要出现纳粹的标志;另一个遗愿就是前文已经说的,王朝复辟之前,他的遗体不运回德国。

当时德国正处于四处征战中,希特勒连威廉二世的葬礼都没有大操大办,更不可能把他的遗体运回德国,然而,希特勒为了鼓吹自己的纳粹精神,并未禁止纳粹标志出现在了葬礼上。


史论纵横


据说老希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曾对威廉二世当时的待遇表示同情,而上世纪30年代初,当纳粹党刚刚在德国露头之际,身在荷兰的威廉就曾提醒身边人,要对老希格外注意。

威廉二世此时显然抱有一种今人看来很奇葩的念头,那就是希特勒在上台之后,会将他接回德国,重登王位。所以到了1933年,他便从私人腰包里拿出两百万马克资助老希。

但事实上这个念头,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威廉二世通过各种途径向老希发出种种暗示,而老希无动于衷,显然毫无兴趣——事情是很清楚的,大权在握的老希岂能让一个已成黄历的过气皇帝对自己来指手画脚、发号施令?

而且,老希和威廉在一些问题上政见也颇不同,甚至是对立。举个例子,老希的反犹政策就是威廉所反对的,当他获悉此类事件之际,他的反应是:发生了这样骇人听闻的事,身为德国人我感到耻辱!

威廉在德国人心目中当时尚有影响,所以老皇帝的批评,老希也不还嘴,他甚至表示要每年给皇帝一笔钱,显然这笔钱可以视作封口费——结果被威廉一口拒绝。

1940年,德国军队入侵威廉避难的荷兰前夕,丘吉尔曾邀请威廉去英国,却也遭他拒绝,原因很简单,俺是德国皇帝,岂有德国军队打来了俺反而逃命之理?

事实上,对于老希在二战初期的辉煌胜利,威廉二世曾发去电报予以祝贺和赞扬。

然德军占领荷兰仅仅一年之后,威廉便死了,老希为他举办了一个小小的军事化的葬礼,只有皇家亲戚以及一些老资格的将军,才有资格参加,加上老希派来的人,总人数在几百左右。

在威廉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行字:无需赞赏我,因为我无需赞赏。不要给我荣誉,因为我不要荣誉。不用制裁我,因为我即将受难。

老威给老希留下两句话,第一句是他死后葬礼上不能出现纳粹标志——但老希拒绝了;第二句是如果德国不恢复王朝,他的遗体就不运回德国安葬——关于这点,老希说:“好吧!”他取消了原本设定的国葬计划,威廉最终留在了荷兰。

最终,老希竭力隐瞒威廉的死讯,老国王去世的消息在德国国内,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关注。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威廉二世是我的偶像 我最崇拜的人!”

希特勒:这话我没说过。

鲁迅:你们瞅我干啥???

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后,依然对在荷兰居住的德意志旧日皇帝很是尊敬,希特勒身上一直佩戴的那枚铁十字勋章,就是一战时因为自己勇敢作战而被授予的。当初希特勒也和千万德国青年一样,为了德国和皇帝而战,希特勒是一直将威廉二世看做自己人生的榜样的,一直把皇帝当做德国的英雄,世界的征服者……

因为希特勒很爱国(客观的来说,没有人比希特勒更爱德国了),当然也因为希特勒很崇拜皇帝的原因,所以希特勒就参军打仗去了,爱国的优秀青年——元首 在战争中受了重伤,芥子气差点把元首弄瞎(据说元首还因此丢了一个蛋蛋)。

在二战爆发后,纳粹德国击败了英法联军,法军在贡比涅森林签订投降书,得到德军已经胜利的消息后,威廉二世非常高兴,给希特勒发去了热情洋溢的贺电。虽然这时希特勒不可能将权利交还给皇帝(这太不现实了),但威廉还是很喜欢希特勒的,因为希特勒替德国雪了耻,也替他实现了征服欧洲的梦想,虽然离威廉征服世界的梦想还差很大距离。

二者关系很微妙,年轻时的希特勒把皇帝当作榜样,而后来失位的皇帝又把希特勒当作唯一一个可以替德国,替自己实现梦想的人,可以说二者惺惺相惜,情不自禁…… 哦 对不起 走错片场了……

1941年6月4日,德意志第三帝国也正处于实力最顶峰时期,威廉二世也在“德国将征服世界”的美梦中去世了。

威廉二世有两个遗愿,第一是葬礼上不能出现纳粹旗帜,(但是在威廉二世的葬礼上还是出现了纳粹党徽),第二就是第二帝国不复辟,他的遗体就不运会德国安葬,这个遗愿得到了纳粹的尊重,所以到现在威廉二世还在荷兰多伦庄园的地下长眠,带着对旧日帝国的无限向往……

图为纳粹党组织并参加皇帝的葬礼,一战时期著名的将军马肯森也在其中(最前面那个大爷),这也是当时还活着的唯一一个始终忠于皇帝的一战老将军,其一生都主张恢复帝制。

威廉二世遗容


卡尔哥哥


希特勒和威廉二世的关系还不错,一直保持到了威廉二世去世。威廉二世这个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是德国的末代皇帝。 曾经有言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威廉二世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希特勒的战争,将战争的罪责背负在两人的身上。

德皇威廉二世与俄皇尼古拉二世(互穿对方国家军装)

在一战爆发前,威廉二世确实是倾向于发动战争的,只是后来慢慢的在战争期间失去了控制权,甚至在战争后期想要终止战争却无能为力。 在德国战败前,首都柏林发生起义。威廉二世仓皇出逃到荷兰,成了流亡皇帝,当时的荷兰女王是他的表妹,可以保护他不被英法引渡审判。后来的德国共和政府总统兴登堡元帅曾经想要迎回威廉二世,但是由于英法的阻挠,威廉二世最终只能待在荷兰。

德皇威廉二世
在战时

此时希特勒开始崛起,先是出任德国总理,后来在兴登堡元帅去世后,又成为了德国真正意义上的元首。这时远在荷兰的威廉二世,资助了希特勒600万德国马克,并且让自己的王子小威廉返回德国,为希特勒充当冲锋队大队长,希望借助希特勒重新复辟。但是这一举动虽然给了希特勒很大帮助,希特勒还是没有答应威廉二世的请求。威廉二世后来意识到了希特勒将要发动战争,曾经写信劝阻。在战争爆发后,又写信给希特勒要求他不能进攻荷兰。希特勒对于威廉二世的要求全部拒绝了,这个时候的希特勒已经膨胀到了极点,哪里听得下威廉二世的劝阻。

德皇威廉二世在荷兰


虽然因为这事两人闹得不太愉快,但是希特勒对威廉二世还是很尊重的。德军占领了荷兰之后,还专门为威廉二世派出了仪仗队。1941年威廉二世在荷兰病逝,希特勒为此给他举办了小型的军事葬礼。在威廉二世的墓碑上,刻有这样一行字:“无需赞赏我,因为我无需赞赏。不要给我荣誉,因为我不要荣誉。不用制裁我,因为我即将受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