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上臺後,對依舊活著的威廉二世是什麼樣的態度?

仁勇校尉


有人回答了,我這裡做個補充吧。

希特勒與威廉二世之間的關係,最繞不開的中間人其實是興登堡。興登堡是公認的保皇黨,他當總統以後就不遺餘力的想要恢復德國的君主制,但都遭到了國會的阻止。

不過,興登堡的復辟努力並不是毫無收穫,魏瑪共和國在很多法律上就為德皇威廉二世留了後門。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特別授權法,即如果議會一個黨派的支持率高於三分之二,他就可以繞過議會制定新的法律。

就在興登堡開始自己的復辟偉業的時候(支持帕彭擔任總理,並暗中支持他解散議會),半路殺出個希特勒的納粹黨。希特勒可不迷戀威廉二世,他德國重回獨裁製,但絕不是復辟,所以興登堡一開始非常討厭希特勒。

不過,復辟與獨裁,畢竟比復辟與民主要來的親切。希特勒還是緩和了納粹黨與威廉二世,興登堡的關係,並由此榮登總理寶座。

興登堡雖然是總統,但他是靠的自身威望,身後並沒有強大的保皇黨派,所以復辟之路永遠是遙不可及,反倒是希特勒利用復辟集權的後門完成了獨裁,其中用處最大的就是那個特別授權法。

所以,希特勒對威廉二世的態度,其實和對興登堡的態度一樣,而且更容易對付。在興登堡掌權時,為了政治聯盟,也為了利用保皇勢力,希特勒對威廉二世還是畢恭畢敬的。興登堡一去世,保皇黨的剩餘利用價值一榨乾,希特勒就不需要與威廉二世有任何關係了,所以後來兩人的關係越來越糟糕。

總之,希特勒和威廉二世之間,只有政治的利用罷了。


言先行


威廉二世比希特勒大了整整三十歲。怎麼算,都是希特勒的父輩了。而且在威廉二世打第一次大戰時,希特勒也只是一個小兵。當時,威廉二世是德國至高無上的領袖。

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戰敗。緊接著,柏林爆發革命。威廉二世無法應對,只能宣佈退位。威廉二世退位後,跑去了荷蘭,投靠親戚荷蘭女王,在一個小鎮住下。此時,威廉二世已經六十歲了。


希特勒在1933年上臺,當選為德國總理。當時的威廉二世已經是七十四歲的老人了。不過,希特勒的能夠上臺,威廉二世為代表的德國王室成員也起到了支持的作用。就在希特勒當選總理前不久,德國的皇太子就曾敦促過當時掌握德國實權的興登堡元帥,授權希特勒組閣。威廉二世還向納粹黨提供了200萬馬克的援助。

在希特勒扭轉了德國的經濟困境後,威廉二世也發電報,向希特勒表示祝賀。甚至威廉二世還派自己的兒子回國,去參加了納粹組織。


而這一切的背後,還有另一層原因,希望希特勒能夠復辟,幫助威廉二世重新成為皇帝。但此時的希特勒已經大權在握,根本也不會實現威廉二世這樣的願望。不過,表面上的客氣和禮貌,希特勒也是有的。


但兩人的關係還是破裂了。威廉二世對於希特勒的反猶太行為,很憤怒。認為這一舉動,是連自己這樣的德國人都覺得恥辱。不過,著名的黃禍論,威廉二世就是最早的鼓吹者。在這一點上,兩個人都有種族主義傾向。


希特勒想通過給威廉二世一筆錢,讓他閉嘴。被威廉二世拒絕。

在二戰時期,威廉二世希望德軍不要進軍荷蘭。但希特勒根本不會聽這個風燭殘年的過氣皇帝的指手畫腳。兩人的關係終於破裂。德國佔領荷蘭,只是德國軍官們仍然對他恭敬有加。

1940年,威廉二世病逝於荷蘭。總算沒有看到德國被第二次打敗。五年之後,希特勒也自殺身亡。


參習處


“帝國一天不復闢,我再也不想見到你們……”

1918年11月9日,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正式頒佈退位詔書,同日魏瑪共和國成立。

略帶傷感的威廉二世,第二天就領著全家去了中立國——荷蘭,荷蘭女王威廉明娜罩著這位表哥。

協約國還是把威廉二世定罪,荷蘭女王根本不理《凡爾賽條約》的規定,拒絕引渡威廉二世受審。

威廉二世餘生就在荷蘭的多倫莊園度過,雖然他免除身邊人的君臣禮節,但是從未放棄皇帝的頭銜,總想復辟祖上的大業。

希特勒對於威廉二世還是有感情的,畢竟最寶貴的4年青春,為德意志帝國大業征戰疆場,流過血受過傷。

希特勒作為志願兵,在一戰中作戰勇敢,獲得鐵十字勳章一枚。顯然,威廉二世對他抱有幻想,寄希望希特勒的成功,讓自己重回德國復辟。

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威廉二世的行為,他從自己的小金庫裡拿出200萬馬克資助希特勒的事業。當然,希特勒大權在握後,就沒怎麼理會老皇帝的幻想。

但是,希特勒還是比較尊重威廉二世,對待後者的批評也不會有過激反映。畢竟,當年也是君臣一場,且行且珍惜。

“老子是德國皇帝,怎麼能去敵國。”1940年5月,希特勒入侵荷蘭,丘吉爾請威廉二世去英國避避,後者斷然拒絕。

一年後的1941年6月5日,威廉二世因為肺栓賽病逝,葬於多倫莊園。希特勒派人來參加葬禮,算上皇親、昔日的德意志帝國將軍,人數只有幾百人。

威廉二世臨終立下遺言:德意志帝國一天不復闢,他的遺體就一天不運回德國安葬。當然,他的帝國再未曾復辟,他的遺體也就一直安葬在荷蘭多倫莊園。


子屠龍


希特勒和威廉二世之間,是一種複雜而又玄妙的關係。

眾所周知,希特勒是納粹德國的實際領導人,也是惡名昭著的二戰發動者。在二戰期間,他的納粹主義讓世界陷入了一片黑暗,堪稱人類歷史上最邪惡的人。

威廉二世也是個不折不扣的戰爭狂熱分子。作為德意志帝國的末代皇帝,他策劃了一戰,並且發明了閃電戰計劃,戰敗後又被迫退位,流亡異國,成為德意志帝國崩塌的見證者。

(希特勒)

那麼,納粹領袖與末代皇帝之間,又有怎樣的淵源呢?

其實,希特勒與這位德皇沒有直接的交集。威廉二世1918年退位,而希特勒在他當政的第二年,也就是1889年才出生。也就是說,威廉二世在位期間,希特勒還只是個毛孩子而已。

不過,隨著一戰的爆發,情況開始變得不同。懷著反猶主義的希特勒,對奧匈帝國多民族的政策感到不滿,對策劃一戰的德皇充滿了崇拜之情。在這個狂熱、好戰的青年眼裡,追求擴張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威廉二世堪稱他的榜樣。可惜,希特勒的第一次追求落空了。

(威廉二世)

1918年,一戰以德國的失敗告終,威廉二世被迫退位。作為一戰戰犯,他深知自己逃不過被審判的命運,便流亡至荷蘭——一戰的中立國,憑藉著與女王的親戚關係,逃脫了審判。

此後,他終生未曾離開荷蘭。而戰後的希特勒,結識了“德國工人黨”,並很快加入了該黨,就腔熱情地投入到德國工人黨的工作中去。他從事多方面的社會交際,在國家主義者刊物《慕尼黑觀察家報》上刊登黨的啟事,組織群眾集會,發表演說宣傳自己,竭盡全力擴大黨的影響。

希特勒的演講才華吸引了很多人,他利用德國當時盛行的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股潮流,將德國工人黨正式改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這便是納粹黨。

此後,便開始了他的狂熱計劃。在希特勒執政後,他對流亡的德皇又是什麼態度呢?可以確定的是,儘管威廉二世是處於流亡之中,但希特勒還是對他保留一份尊重。

原因有很多。首先,德國崇尚貴族血統,威廉二世在德國仍然具有一定號召力。其次,儘管對希特勒發動戰爭和種族主義感到不滿,可是他仍然寄希望希特勒重振德意志的雄風。

威廉二世為納粹黨提供了200萬馬克的援助。對於希特勒在二戰初期的輝煌勝利,威廉二世也曾向希特勒發去電報予以祝賀和讚揚。

因此,希特勒對威廉二世禮遇有加。威廉二世去世是時,希特勒專門為威廉二世舉辦了一場小型軍事葬禮。還按照德皇的遺願,將他的遺體安放在荷蘭。

(納粹標誌)

但是,成為元首的希特勒,在極度膨脹的獨裁統治下,威廉二世不再是元首的偶像,儘管威廉二世給了希特勒大筆資金資助,希望希特勒幫助自己復辟,可是唯我獨尊的希特勒,狂熱的德國人民,一心只有民族主義與戰爭,哪裡還肯服從他的統治?

威廉二世曾經給元首寫信勸阻他不要發動戰爭,可是希特勒對他的要求置若罔聞。這位曾經輝煌一時的德意志的末代皇帝,也只能在荷蘭蹉跎餘生了。

俗話說得好,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在權勢面前,希特勒態度的轉變是理所當然了。好在威廉二世對希特勒構不成太大的威脅,不然他結果如何,就未可知了。

校書郎團隊出品,徽小安


歷史漫談君


那就扯淡一下這兩個分別讓德國捲入兩次世界大戰的人物吧,其實這兩個人有很相似的一面,他們都是軍國主義者,都是喜歡賭國運,都想為德國人指一條萬世不移的出路,也都希望名垂千古。

然而他們也完全相反的一面,威廉出身普魯士貴族,狂妄卻講究規則,希特勒出身寒微,暴烈又沒啥下限。威廉總愛瞻前顧後,元首喜歡劍走偏鋒;威廉笨嘴拙舌,元首伶牙俐齒.....

這兩個人應該一生都沒有謀面,但在二戰打響前後卻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對於彼此,這兩位老兄大抵算計多於坦誠、政治多於私人。他們從來不是朋友,也沒啥共同的目標,但這並不妨礙兩人聯手走一段荊棘之路。故事,還是得從1932年5月說起......

各懷鬼胎的會面

那是威廉二世在荷蘭度過的第十三個年頭,1918年11月9日他被自己的子民強行宣佈退位,新上臺的魏瑪政權又宣佈投降。皇帝拒絕了侍從給他的建議,像普魯士英雄一樣發起進攻,戰死在衝鋒的路上。

他乘坐火車去了荷蘭,在中立國躲過了英法的戰爭審判,從此長居多恩市的私人莊園,唾面自乾的等待時機來臨。他渴望結束流亡回到德國,帶領這個國家再次興起,並且威廉堅信機會就在眼前。

功勳飛行員赫爾曼·戈林比他想象中胖一些,而且作為納粹黨的使者顯然很適合,這傢伙的舉止一點都不像個戰士,似乎更接近油嘴滑舌的政客。這次會面讓納粹黨和霍亨索倫家族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威廉二世會用自己在德國尚存的威望幫助納粹黨那個小鬍子選舉,戈林代表希特勒承諾,只要納粹黨勝選就允許威廉二世回家繼續當皇帝,組建類似君主立憲的政權。但條件是隻有皇帝本人一家可以回國,其他陪同流亡的小領主不行。

出人意料的勝利

然而就在兩邊合作剛剛展開,威廉二世把若干王子派回國,甚至還參加了衝鋒隊時,一件無比逗逼的事兒發生了,兩個月之後的1937年7月31日,納粹黨的選票從600多萬直接飆升到1300多萬,成了德國第一大政黨。

也就是說希特勒已經完全不需要霍亨索倫家族的支持就能當選,這時候希特勒就開始思考,既然我沒用上他們的幫助,自然也就沒有履行約定的義務,給自己找一家子大爺回來總歸是不爽吧?

於是缺乏下限的老希決定一腳把前任皇帝踢開,自己執政比較舒服一些。而那邊可憐巴巴的威廉還在熱切期待能夠迴歸祖國,雖然對方日漸冷淡的態度讓他覺得歸國的可能性越來越低,但威廉那逗逼老頭依然期待著。

喋喋不休的老頭

隨後的和平歲月裡,皇帝老頭喋喋不休的開始批評納粹的統治,包括殺死前總理的長刀之夜,包括1938年的水晶之夜,他甚至開始說一些重話,比如我第一次恥於當一個德國人之類的。

不耐煩的希特勒雖然沒有任何回應,但還是派戈林去交涉,每月我批點錢給你,別再嘴炮咱們啦!就算是感謝你在1933年初贊助我們那200萬馬克吧!就這樣吧!閉起你的嘴巴!

其實老頭喋喋不休的批評大抵只是想提醒元首大人自己的存在,暗示自己想回國,而元首大人的做法是裝無辜,反正你別回來最好。最後皇帝實在受不了這麼打啞謎,逐漸開始明示起來,閃擊波蘭結束後,老頭託人給元首帶了一封信。

信中的內容很簡單,我的一個兒子和八個孫子都在戰場上,“因紛亂局勢而暫居中立國,朕無法親自參與戰爭,但仍向您致意”。到這種地步在貴族來說已經等同於明示了,遺憾的是元首出身寒微,老子就是看不懂你奈我何?

可憐的威廉老頭面對臭流氓實在沒招了,回家的誘惑促使傳統貴族也放下了臉皮,1940年5月,他再次給希特勒去了一份電報(老頭也心黑,寫信屬於私人,拍電報是半公開的),“我的元首,祝賀您的勝利,同時熱切期待德國能在您的英明領導下重歸君主制。

沒想到老貴族也會耍流氓的元首顯然被驚呆了,無論是他本人還是他的小夥伴。當然,論起耍流氓這種事,地球上除了斯大林等寥寥幾人,元首還真沒遇到過對手,面對這麼露骨的電報,老希只淡淡一句話就解決了:“這貨白痴吧?”

意料之中的決裂

就在兩個流氓拼下限的時候,一個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在法國戰役中威廉的長子長孫奧拉夫王子戰死。本來打仗死個把王子也不是什麼大事,可王子的葬禮卻讓元首大人極其不爽,全德國居然還有5萬多人自發去給王子送別!

這次送別儀式是整個納粹統治期間規模最大的一場群眾自發活動,面對這樣的人望,已經統治多年的希特勒震撼不已。隨即他就下達了一條口頭禁令(就是1943年正式頒佈的親王禁令),將所有霍亨索倫王朝成員全部免職,逐出了國防軍。

徹底撕破臉皮的老皇帝也沒了顧忌,直接開啟嘲諷模式,在希特勒進入巴黎時又接到他一封電報,這次內容短很多,“祝賀你又贏了,雖然用的是我的軍隊”。此時達到人生巔峰的元首已經沒心思搭理敗犬的狂吠了,他在忙著找那個車廂......


總結起來吧,希特勒上臺後對老皇帝威廉二世真的沒啥尊重之情,到後來連面子上過得去都維持不住了。老頭兒也被傷害的不輕,1941年7月臨蒙主召喚之前還特意留遺囑,別給老子葬禮弄納粹標識。當然,元首大人還是沒搭理他......


歷史吐槽機


德國一天不復闢,我再也不想見到你們。

1918年11月9日,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正式頒佈退位詔書,同日魏瑪共和國成立。

略帶傷感的威廉二世,第二天就帶著全家去了中立國--荷蘭,荷蘭女王威廉明娜罩著這位表哥。協約國還是把威廉二世定罪,荷蘭女王根本不理《凡爾賽合約》的規定,拒絕引渡威廉二世受審。

威廉二世餘生就在荷蘭的多倫莊園度過,雖然他免除身邊人的君臣禮節,但是從來沒有放棄過皇帝的頭銜,總想復辟祖上的光輝大業。

希特勒對於威廉二世還是有感情的,在一戰中作戰勇敢,活的鐵十字勳章一枚,顯然,威廉二世對他抱有幻想,寄希望希特勒的成功,讓自己重回德國復辟。

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威廉二世的行為,他從自己的小金庫裡拿出200萬馬克資助希特勒的事業,當然希特勒大權在握後,就沒怎麼理會老皇帝的幻想。

但是希特勒還是比較尊重威廉二世,對待後者的批評也不會有過激反應,畢竟當年也是君臣一場,且行且珍惜。

老子是德國皇帝,怎麼能去敵國。

1940年5月,希特勒入侵荷蘭,丘吉爾請威廉二世去英國避避,後者果然拒絕。

一年後的1941年6月5日,威廉二世因為肺病去世,葬於多倫莊園,希特勒派人來參加葬禮,算上皇親、昔日的德意志敵國將軍,人數只有幾百人。

威廉二世臨終立下遺言:德意志敵國一天不復闢,他的遺體就一天不運回德國安葬,當然他的帝國在未曾復辟,他的遺體也就一直安葬在荷蘭多倫莊園。

雖說希特勒和威廉二世曾經是君臣關係,表面看起來尊重威廉二世,但是當希特勒真正掌握德國的軍政大權後又怎麼可能將權利交給威廉二世呢?這一點和明朝皇帝朱元璋和小明王的關係非常相似。


董老師談歷史


這個問題其實挺有意思的,不嚴謹的說威廉二世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而希特勒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兩個把德國兩次帶進溝裡的男人,人生其實是有交集的。

一戰的時候,威廉二世還是皇帝,而希特勒在當時還是一個德國大兵,兩個人的地位是天差地別,一戰結束的時候,威廉二世流亡到荷蘭,希特勒一度被抓進監獄。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到1933年希特勒上臺成為德國的元首時,威廉二世還在荷蘭繼續流亡。

流亡在荷蘭的威廉二世很自責,這跟一直以來的普魯士的榮譽有著巨大的關係,威廉二世畢生的願望就是帶領德國走向世界強國之列,無奈隨著俾斯麥年老,威廉二世能力有限,最終使得德國成為一戰的戰敗國,德國差點邁入萬劫不復的地步。

一戰後德國還是很懷念威廉二世,尤其是普魯士軍政人物希望威廉二世能夠重返德國,繼續建立君主立憲的德國,但是英法等一戰的戰勝國激烈反對威廉二世回到德國。

威廉二世也表示,王朝如果不能復辟,他死後遺體也不要回到德國。

因為荷蘭女王威廉明娜和威廉二世是親戚,所以有了荷蘭的庇佑,威廉二世的流亡生活還不是那麼慘。

作為曾經威廉二世治下的軍人,希特勒對威廉二世充滿著崇拜,直到德國滅亡,他下了大獄,德國遭遇經濟危機的摧殘,希特勒認識到自己必須出來做點什麼,來拯救德國。

1933年希特勒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操控了德國的軍政大權,最終成為德國的國家元首,希特勒執政期間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不但使得德國擺脫了經濟危機,還使得德國快速發展,威廉二世當時也認為希特勒是德國的救世主。

在德國經濟轉型的時候,威廉二世拿出自己所有的身家,600萬德國馬克援助德國,並且還派自己的兒子加入到德國納粹衝鋒隊。

可以說,威廉二世對德國抱有很多希望,但是也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因此希望能夠重新成為德國的皇帝,完成復辟,希特勒不是傻子,自己也想做元首,不可能把位置讓出來,對於軍隊中普魯士軍人對皇帝的效忠思想,希特勒極度警惕。

因此並沒有迎接威廉二世回國。

二戰開始後,希特勒率領德國一路狂奔,攻城略地,當時威廉二世希望希特勒不要進攻荷蘭,畢竟荷蘭國王和他是親戚,但是希特勒絲毫沒有顧及威廉二世的請求,最終出兵佔領了荷蘭。

荷蘭女王逃到英國組成流亡政府,儘管丘吉爾也邀請威廉二世到英國去,但是威廉二世從骨子裡對英國就恨之入骨,因此哪都沒有去。

當德軍佔領荷蘭後,德軍將領對威廉二世還是很尊敬的,甚至還給威廉二世派了儀仗隊,希特勒得知後,下令撤了儀仗隊,並且要求德國士兵不允許前去拜訪威廉二世,氣的威廉二世大罵希特勒。

第二年威廉二世就病逝了,在臨時的時候,威廉二世第一個遺願就是葬禮上不要出現納粹的標誌;另一個遺願就是前文已經說的,王朝復辟之前,他的遺體不運回德國。

當時德國正處於四處征戰中,希特勒連威廉二世的葬禮都沒有大操大辦,更不可能把他的遺體運回德國,然而,希特勒為了鼓吹自己的納粹精神,並未禁止納粹標誌出現在了葬禮上。


史論縱橫


據說老希在《我的奮鬥》一書中,曾對威廉二世當時的待遇表示同情,而上世紀30年代初,當納粹黨剛剛在德國露頭之際,身在荷蘭的威廉就曾提醒身邊人,要對老希格外注意。

威廉二世此時顯然抱有一種今人看來很奇葩的念頭,那就是希特勒在上臺之後,會將他接回德國,重登王位。所以到了1933年,他便從私人腰包裡拿出兩百萬馬克資助老希。

但事實上這個念頭,完全是不切實際的。威廉二世通過各種途徑向老希發出種種暗示,而老希無動於衷,顯然毫無興趣——事情是很清楚的,大權在握的老希豈能讓一個已成黃曆的過氣皇帝對自己來指手畫腳、發號施令?

而且,老希和威廉在一些問題上政見也頗不同,甚至是對立。舉個例子,老希的反猶政策就是威廉所反對的,當他獲悉此類事件之際,他的反應是:發生了這樣駭人聽聞的事,身為德國人我感到恥辱!

威廉在德國人心目中當時尚有影響,所以老皇帝的批評,老希也不還嘴,他甚至表示要每年給皇帝一筆錢,顯然這筆錢可以視作封口費——結果被威廉一口拒絕。

1940年,德國軍隊入侵威廉避難的荷蘭前夕,丘吉爾曾邀請威廉去英國,卻也遭他拒絕,原因很簡單,俺是德國皇帝,豈有德國軍隊打來了俺反而逃命之理?

事實上,對於老希在二戰初期的輝煌勝利,威廉二世曾發去電報予以祝賀和讚揚。

然德軍佔領荷蘭僅僅一年之後,威廉便死了,老希為他舉辦了一個小小的軍事化的葬禮,只有皇家親戚以及一些老資格的將軍,才有資格參加,加上老希派來的人,總人數在幾百左右。

在威廉的墓碑上,刻著這樣一行字:無需讚賞我,因為我無需讚賞。不要給我榮譽,因為我不要榮譽。不用制裁我,因為我即將受難。

老威給老希留下兩句話,第一句是他死後葬禮上不能出現納粹標誌——但老希拒絕了;第二句是如果德國不恢復王朝,他的遺體就不運回德國安葬——關於這點,老希說:“好吧!”他取消了原本設定的國葬計劃,威廉最終留在了荷蘭。

最終,老希竭力隱瞞威廉的死訊,老國王去世的消息在德國國內,幾乎沒有引起任何關注。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威廉二世是我的偶像 我最崇拜的人!”

希特勒:這話我沒說過。

魯迅:你們瞅我幹啥???

希特勒成為國家元首後,依然對在荷蘭居住的德意志舊日皇帝很是尊敬,希特勒身上一直佩戴的那枚鐵十字勳章,就是一戰時因為自己勇敢作戰而被授予的。當初希特勒也和千萬德國青年一樣,為了德國和皇帝而戰,希特勒是一直將威廉二世看做自己人生的榜樣的,一直把皇帝當做德國的英雄,世界的征服者……

因為希特勒很愛國(客觀的來說,沒有人比希特勒更愛德國了),當然也因為希特勒很崇拜皇帝的原因,所以希特勒就參軍打仗去了,愛國的優秀青年——元首 在戰爭中受了重傷,芥子氣差點把元首弄瞎(據說元首還因此丟了一個蛋蛋)。

在二戰爆發後,納粹德國擊敗了英法聯軍,法軍在貢比涅森林簽訂投降書,得到德軍已經勝利的消息後,威廉二世非常高興,給希特勒發去了熱情洋溢的賀電。雖然這時希特勒不可能將權利交還給皇帝(這太不現實了),但威廉還是很喜歡希特勒的,因為希特勒替德國雪了恥,也替他實現了征服歐洲的夢想,雖然離威廉征服世界的夢想還差很大距離。

二者關係很微妙,年輕時的希特勒把皇帝當作榜樣,而後來失位的皇帝又把希特勒當作唯一一個可以替德國,替自己實現夢想的人,可以說二者惺惺相惜,情不自禁…… 哦 對不起 走錯片場了……

1941年6月4日,德意志第三帝國也正處於實力最頂峰時期,威廉二世也在“德國將征服世界”的美夢中去世了。

威廉二世有兩個遺願,第一是葬禮上不能出現納粹旗幟,(但是在威廉二世的葬禮上還是出現了納粹黨徽),第二就是第二帝國不復闢,他的遺體就不運會德國安葬,這個遺願得到了納粹的尊重,所以到現在威廉二世還在荷蘭多倫莊園的地下長眠,帶著對舊日帝國的無限嚮往……

圖為納粹黨組織並參加皇帝的葬禮,一戰時期著名的將軍馬肯森也在其中(最前面那個大爺),這也是當時還活著的唯一一個始終忠於皇帝的一戰老將軍,其一生都主張恢復帝制。

威廉二世遺容


卡爾哥哥


希特勒和威廉二世的關係還不錯,一直保持到了威廉二世去世。威廉二世這個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是德國的末代皇帝。 曾經有言論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威廉二世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希特勒的戰爭,將戰爭的罪責揹負在兩人的身上。

德皇威廉二世與俄皇尼古拉二世(互穿對方國家軍裝)

在一戰爆發前,威廉二世確實是傾向於發動戰爭的,只是後來慢慢的在戰爭期間失去了控制權,甚至在戰爭後期想要終止戰爭卻無能為力。 在德國戰敗前,首都柏林發生起義。威廉二世倉皇出逃到荷蘭,成了流亡皇帝,當時的荷蘭女王是他的表妹,可以保護他不被英法引渡審判。後來的德國共和政府總統興登堡元帥曾經想要迎回威廉二世,但是由於英法的阻撓,威廉二世最終只能待在荷蘭。

德皇威廉二世
在戰時

此時希特勒開始崛起,先是出任德國總理,後來在興登堡元帥去世後,又成為了德國真正意義上的元首。這時遠在荷蘭的威廉二世,資助了希特勒600萬德國馬克,並且讓自己的王子小威廉返回德國,為希特勒充當衝鋒隊大隊長,希望藉助希特勒重新復辟。但是這一舉動雖然給了希特勒很大幫助,希特勒還是沒有答應威廉二世的請求。威廉二世後來意識到了希特勒將要發動戰爭,曾經寫信勸阻。在戰爭爆發後,又寫信給希特勒要求他不能進攻荷蘭。希特勒對於威廉二世的要求全部拒絕了,這個時候的希特勒已經膨脹到了極點,哪裡聽得下威廉二世的勸阻。

德皇威廉二世在荷蘭


雖然因為這事兩人鬧得不太愉快,但是希特勒對威廉二世還是很尊重的。德軍佔領了荷蘭之後,還專門為威廉二世派出了儀仗隊。1941年威廉二世在荷蘭病逝,希特勒為此給他舉辦了小型的軍事葬禮。在威廉二世的墓碑上,刻有這樣一行字:“無需讚賞我,因為我無需讚賞。不要給我榮譽,因為我不要榮譽。不用制裁我,因為我即將受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