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哪个棉花品种产量高?能不能介绍一下特性?

十万朵棉花农多收


我种的振疆58号,目前初采估计单产超过450公斤。是今年我种的三个品种中产量最高的!


用户181074013072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选择适宜的品种。

一般棉花高产在于田间的管理,建议你在加强田间管理,在棉花生长期喷施缩节铵抑制主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同时在花蕾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可提高棉花产量。

棉花新品种冀棉21(168新系)是最新育成,集高产、优质、早熟、免整枝、抗病、抗棉铃虫、抗蚜虫于一体的棉花新品种,是目前国内仅有的稳定遗传的免整枝品种。该品种出苗齐、出苗快、整个生育期长势稳健,植株筒型,紧凑,颈杆粗壮,叶片大小中等,叶色浓绿,早熟性好,霜前花率高达93%,铃大,单铃重6.8----8.4克,结铃性强,节间极短,结铃集中。吐絮肥肠,易采摘,衣分高达43%左右。子指10.7克,衣指7.7克,绒长33毫米,比强度25.8cn/tex,马克隆值4.0—4.2。高抗病、高抗枯萎、极耐黄萎、高抗棉铃虫、蚜虫,一般只需治一次苗蚜。果枝自动封顶,无赘芽,管理省时省工,只需打顶尖、捋裤腿,基本不需再整枝打杈,一个劳力可管10亩地,亩节省投入150元以上。 2005----2006年经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陕西等地实验示范,一般亩产籽棉402公斤,最高亩产达500公斤以上,较对照品种产量提高30%以上。种植区域】湘杂棉7号为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棉花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湘杂棉7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安徽淮河以南、江西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四川东部、河南南部、浙江沿海春播种植。

【植株特性】在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好,长势强,整齐度好。株高115厘米,株型紧凑,果枝较长、平展,茎秆粗壮,茸毛多,叶片较大,深绿色,果枝节位6.4节,单株结铃28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1克,衣分42.1%,子指9.9克,霜前花率94.3%,僵瓣率7.4%。

【高产性能】2006~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2.7千克、110.4千克、104.4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4.3%、12.0%、12.5%。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5.4千克、95.4千克、88.1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1.4%、7.7%、8.6%。

【抗性鉴定】耐枯萎病,耐黄萎病,中抗棉铃虫,抗红铃虫。

2017年高产棉花品种推荐:中棉所63

【种植区域】中棉所63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所以常规陆地棉新品系“9053”为母本,以国产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改良系s克K9708选系P4为父本,配制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适合长江流域棉区种植。

【植株特性】出苗较好,植株塔形,株高中等,果枝紧凑,茎秆茸毛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铃卵圆形,吐絮畅。生育期125天,株高109.50~121.0cm,果枝17.81个,单株成铃25.57~29.5个,铃重5.71~6.6克,衣分40.9~41.52%,子指9.81~10.3克,霜前花率88.57~93%,僵瓣率4.4~12.24%。

【高产性能】中棉所63平均子棉产量3567.30千克/公顷,比对照种(湘杂棉2号F1)增产10.1%,平均皮棉产量1478.55千克/公顷,比对照种增产10.0%,居第1位,增产极显著。霜前皮棉产量1310.40千克/公顷,比对照增产10.2%。2006年长江流域棉区10个点生产试验结果,子棉、皮棉产量分别为3876.00千克/公顷、1585.50千克/公顷,分别比对照种(湘杂棉8号F1)增产0.4%和增产2.3%。

【抗性鉴定】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

2017年高产棉花品种推荐:铜杂411

【种植区域】铜杂411为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南、江西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四川东部、河南南部、浙江沿海春播种植。

【植株特性】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出苗较好,长势强,整齐度好。株高114.7厘米,株型较紧凑,果枝较长、平展,茎秆粗壮,茸毛较少,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果枝节位6.7节,单株结铃29.5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克,衣分43.2%,子指10.4克,霜前花率93.3%,僵瓣率11.8%。

【高产性能】2007~2008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9.8千克、108千克、100.9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6.3%、16.0%、16.8%。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8.9千克、107.9千克、100.5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6.9%、16.2%、17.0%。

【抗性鉴定】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2017年高产棉花品种推荐:鄂杂棉29

【种植区域】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为荆州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而成,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安庆、盐城除外)、浙江沿海、江西北部、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春播种植。

【植株特性】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好,长势强,整齐度好。株型紧凑,株高118厘米,茎秆粗壮、茸毛少,果枝较长、平展,叶片中等大小、淡绿色,果枝节位6.3节,单株结铃26.1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2克,衣分41.7%,子指10.4克,霜前花率94.8%。

【高产性能】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2005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3.7千克、89.3千克、84.3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7.1%、7.9%和10.0%。2006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7.9千克、107.2千克和102.1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2.3%、8.7%和9.2%。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7.5千克、103.5千克、98.0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4.7%、11.2%和11.4%。

【抗性鉴定】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

2017年高产棉花品种推荐:鲁棉研28号

【种植区域】鲁棉研28号是转基因抗虫常规品种,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属转基因抗虫常规麦套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南部、山东、河南北部、河南中东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黄河流域棉区麦田春套种植。

【植株特性】黄河流域棉区麦田套种全生育期138天,株形较松散,株高90.4厘米,茎秆坚韧、茸毛中密,叶片中等大小、绿色,全株有腺体,腺体中密,果枝始节位6.8节,单株结铃15.7个,铃圆形,铃尖微突,铃壳薄,吐絮畅而集中,单铃重5.8克,衣分41.5%,子指10.8克,霜前花率88.6%,出苗势一般,整个生育期生长发育稳健,中后期叶功能较强,不早衰。

【高产性能】2002~2003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麦套棉组品种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2.2公斤、96.2公斤和85.2公斤,分别比对照豫668增产19.0%、15.6%和16.2%。2004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6.5公斤、95.7公斤和90.2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5增产12.1%、20.1%和23.1%。

【抗性鉴定】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2017年高产棉花品种推荐:中棉所50

【种植区域】中棉所50是转抗虫基因早熟常规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培育而成,据全国区试站、黄河流域抗虫夏棉品种区试和河南省抗虫夏棉品种区试结果表现适于黄河流域棉区作麦(油)棉两熟夏套种植。

【植株特性】黄河流域棉区夏播全生育期110天,出苗快,苗齐、苗壮,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转弱,整齐度好。植株塔形、紧凑。

【高产性能】2002~2003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和河南省抗虫夏棉品种区试,其中国家夏棉品种区试,平均霜前皮棉每公顷1024.5千克,比对照中棉所30增产29.4%,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的位,霜前花率90%以上。河南省短季棉品种区试,平均霜前皮棉868.65千克,比对照中棉所30增产32.03%,霜前花率80%以上。

全国夏棉生产试验,每公顷产皮棉1032千克,比对照中30增产14.9%,霜前皮棉922.5千克,均比对照品种有较大幅度增产,位居参试品种的位,霜前花率达91.6%。河南省抗虫夏棉生产试验,两年平均霜前皮棉每公顷796.5千克,比对照中30增产20.4%,达极显著水平。

【抗性鉴定】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种,抗棉铃虫,抗红铃虫。

冀棉958【种植区域】冀棉958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属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山西南部、陕西关中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

【植株特性】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39天,植株塔形、稍紧凑,株高102.5厘米,茎秆粗壮、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苞叶较大,果枝始节位7.2节,单株结铃15.3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3克,衣分40.3%,子指10.4克,霜前花率86.3%。出苗较快,前中期长势健壮、整齐,不早衰。

【高产性能】2002~2003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组品种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6.9公斤、87.5公斤和75.3公斤,分别比对照豫棉21增产10.9%、6.3%和2.0%。2004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5.5公斤、94.8公斤和89.5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9.3%、16.6%和17.8%。

【抗性鉴定】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新植5号【种植区域】新植5号为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克K79(新植5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河南东部和北部、安徽、江苏淮河以北棉区种植。

【植株特性】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出苗较好,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弱、稍早衰,结铃性强,通透性好,早熟性好,吐絮畅而集中。株高105.6厘米,株型较松散,茎秆茸毛较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铃卵圆形、中等大小,果枝节位7.2节,单株结铃19.3个,单铃重5.9克,衣分40.7%,子指10.7克,霜前花率93.7%。

【高产性能】2008~2009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2.0千克、101.9千克和93.0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11.7%、11.1%和8.6%。2009年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3.5千克、99.8千克和95.9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植棉2号增产7.0%、7.8%和10.4%。2010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9.1千克、97.4千克和89.6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植棉2号增产8.4%、9.3%和12.4%。

【抗性鉴定】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2017年高产棉花品种推荐:冀棉169

【种植区域】冀棉169为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冀棉169,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西北、西南部、河南北部、东部、山西南部、天津棉区种植。

【植株特性】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一般,前期长势一般,中后期长势强,吐絮畅。株高107.0厘米,株型较松散,茎秆粗壮、茸毛多,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铃卵圆形、较大、铃尖不明显,苞叶大。果枝节位7.0节,单株结铃17.5个,单铃重6.3克。衣分39.4%,子指10.3克,霜前花率90.3%。

【高产性能】2007~2008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4.5千克、100.2千克和90.4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13.3%、7.3%和3.8%。2009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3.0千克、90.9千克、84.8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植棉2号增产1.4%、0.2%和减产1.9%。

【抗性鉴定】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瑞杂816【种植区域】瑞杂816为德州市银瑞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一代杂交种,在山东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植株特性】生育期127天,株高103厘米,株型松散,果枝节位6.7个,果枝数13.9个,单株结铃20.3个,铃重6.5克,铃卵圆形,霜前衣分39.4%,籽指11.7克,霜前花率95.2%,僵瓣花率5.0%。

【高产性能】2004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0.5公斤、245.1公斤、100.6公斤和94.9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29号增产17.4%、18.0%、15.2%和16.1%。

2005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0.4公斤、252.6公斤、103.2公斤和100.5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2.3%、3.5%、1.0%和2.2%。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300.6公斤、282.8公斤、119.9公斤和113.0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减产1.4%、1.8%、0.9%和3.3%。

【抗性鉴定】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2017年高产棉花品种推荐:新陆早41号

【种植区域】新陆早41号由新疆富全新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而成,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适宜区种植。

【植株特性】株型筒型,较紧凑,植株偏矮,果枝为II式果枝,果枝上举。叶片较小皱褶,叶色深绿、叶裂深。铃长卵圆型、铃壳薄、尖嘴,易拾花,絮洁白有丝光,单株有效铃数7.1个,单铃重5.56克,衣分42.0%。

【高产性能】2012年区域试验,籽棉平均亩产406.9千克,比对照新陆早8号增产55.5%,皮棉平均亩产170.4千克,比对照新陆早8号增产55.1%。2013年区域试验,籽棉平均亩产422.8千克,比对照新陆早8号增产44.3%,皮棉平均亩产183.5千克,比对照新陆早8号增产66.9%。2014年生产试验,籽棉平均亩产364.0千克,比对照新陆早8号增产24.1%,皮棉平均亩产153.1千克,比对照新陆早8号增产43.4%。

【抗性鉴定】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田间病虫害情况调查,有少量蕾铃有棉铃虫危害,未见其它病虫害发生。

新陆早42号【种植区域】新陆早42是以新陆早10号为母本通过多年病地定向选择而成的棉花品种,在2006年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新疆北疆、南疆等早熟棉区种植。

【植株特性】生育期123天,属早熟陆地棉品种。植株塔形,Ⅰ~Ⅱ类果枝,株型紧凑。普通叶型,叶片中等偏小,叶色深绿,果枝叶量小,植株清秀,通透性好。中后期生长势较强。棉铃卵圆形,结铃性强,铃中等大小,吐絮畅,絮色洁白,含絮力一般,易摘拾。株高70厘米,果枝始节位5~6节,始节高度15厘米。单铃重5.3克,衣分41.97%,籽指11.0克。

【高产性能】2007~2008年新疆区域试验(早熟组)结果:籽棉产量346千克/亩,为对照(新陆早13)的106.8%,皮棉产量146.4千克/亩,为对照的110.1%,霜前皮棉产量142.2千克/亩,为对照的109.3%。均位居两年参试品种(系)首位。

2008年生产试验多点平均结果:籽棉产量337.7千克/亩,为对照的108.1%,皮棉产量142.3千克/亩,为对照的111.1%,霜前皮棉产量140.5千克/亩,为对照的110.6%。霜前花率95.8%。

【抗性鉴定】抗枯萎、耐黄萎病。

2017年高产棉花品种推荐:中棉所49

【种植区域】中棉所49(原系中287)系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常规早中熟陆地棉新品种,2004年分别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审核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适宜西北内陆无霜期180天以上的早中熟棉区种植。

【植株特性】早中熟陆地棉品种,全生育期145天。植株塔型,茎秆柔软有韧性、茸毛少,叶片中等大小、上举,叶裂深,Ⅱ式果枝。株高61.3厘米,果枝节位5.5节,株果枝数10.4台,单株结铃7.1个,铃卵圆形,单铃重6.1克,籽指11.1克,不孕籽率6.7%,衣分41.8%,霜前花率93.7%,2.5%跨长28.8毫米。

【高产性能】2002~2003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区域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314.1公斤、130.9公斤、119.1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6.95%、10.93%和17.22%。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337.9公斤、146.9公斤,114.0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8.84%、16.66%、26.33%。

【抗性鉴定】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不抗棉铃虫。

新陆中49号【种植区域】新陆中49号为新疆石大科技有限公司选育而成,非转基因常规早中熟品种,2010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西北内陆早中熟棉区种植。

【植株特性】早中熟陆地棉,株型较紧凑,Ⅰ~Ⅱ式果枝。叶色深绿,叶片中等大小,裂缺较深。生长势较强,整齐度好,一般株高65~70厘米,结铃性强,铃卵圆形、铃较大,单铃重6.2~6.8克,衣分43~45%。

【高产性能】2011~2012在库尔勒及农一师团场示范种植,示范田均表现出生长势较强,结铃性好、铃大,好拾花,丰产潜力大,衣分高、抗病性较好,纤维品质优良的特点,高产籽棉均达到580公斤/亩。

2010年4月通过自治区审定。2010~2011年度在石河子农八师136团单产到达550公斤/亩,2012~2013年农一师16团新一连大面积种植,采取机釆模式采收,平均单产514公斤/亩。

【抗性鉴定】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关于2017年高产棉花品种有哪些,什么棉花种子产量高的信息对大家分享过了,现在应该准备好棉花种子,到时候就能播种。希望文章中的信息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