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高三各科老師同步參加高考,參加考試的老師各科總分能得全校第一嗎?

用戶67646559380


老師與學生一起參加高考,肯定考不過學生。老師的主要精力在如何教學生審題做題,還要關注哪些方面容易出錯等問題。


金嬌阿婆


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這個設想是想證實“師不必賢於弟子”的古語呢,還是想驗證“名師出高徒”的古諺呢?總之,令人浮想聯翩。

這個假設是無法驗證的,一是教師無法完成網上報名工作,二是教師試卷進不了評卷系統,所以只能猜測。不過我倒可以提供幾則有趣的材料,給大家的推測來一個佐證,也許比這樣像猜硬幣的正反面那樣有趣。

1.教材主編高考語文不及格。

著名學者、詩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教材主編劉國正先生一年心血來潮,參加了某個年度高考語文科考試。

他和所有考生一樣,用時兩個半小時,閉卷答題,然後把自己試卷送入閱卷點。——那時閱卷還不像現在這樣採用網上閱卷系統,還是人工閱卷。

按照考場閱卷規則評完試卷,卷面150分,最後主編只得了72分!

這是高中語文教材主編的考分唉,是專家水平不夠?顯然不是;是語文繁難偏怪?那為什麼有的學生能得130分+!

這就是訓練有素的專業考生和自由隨性專家的在答題上的區別!也許教師兼“專家”和“學生”兩重身份,但是語文老師的考分能夠超越所有考生,我看未必,超過大多數學生還是有可能!否則也太沒面子,那真是毀人不倦了!

2.同樣一份競賽卷,老師敗給學生。

有一年我校一高三數學老師拿到一份數學國際競賽試卷,一時好奇,於是把它打印了出來,發給學生見識一番。

他也算得上我們學校專業能力、教學能力很強悍的老師,手癢難奈,於是監考時候,也和學生同樣進行了考試。

試卷規定時間是3個小時。3個小時過去了,他的試卷反面還沒有完成,他估計學生也會有很多沒完成。

可是對照答案考完之後,他臉紅心跳,愧疚不已。有一個學生竟然得了115分(滿分120分),卷面整潔,書寫工整,條理清晰,答題規範。那個學生後來考入了清華大學!

這並不鮮見,到了高三後半學段,許多學生尤其是理科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算能力已經遠遠超越老師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不難解釋。我們許多學生將來能上“985”、“211”、“雙一流”等名校,而老師大部分是師範類學校畢業的,在當年上學讀書時就很少是學校裡的佼佼者,

直接點說,就是天資平平之輩,智商不高。

隨著年齡漸長,已經很少有老師獨立去深研題目,一眼看不出結果時,就看一看答案。長此以往,也就失去了思考能力、運算能力、記憶能力了。

從這樣兩個事例來看,我估計幾科老師合力可能很難打敗學校裡最頂尖的學生!不過這也不是什麼丟人事兒,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如果教師教出的學生超越不過老師,社會不就沒法進步了嘛!哈哈。


青衫李探花


有可能,不過不一定。

我爹差不多是恢復高考的第一屆,所以確實是有老師和學生一起參加考試。有學生考的比老師要好。

我們上學那會,數學老師自己說,他去高考,數學可能也就是120-135之間。

工作後,碰到各種大神級別老師,他們在各自科目可能基本上都能考滿分,或者接近滿分。但是,謝謝老師不是說隨便哪個學校都有。

所以說,有可能,但是不一定。


痛風科普和理財


有可能,不過真的不容易,尤其在一所重點中學裡!重點中學的學霸,毫不客氣的講,屬於神一級的存在!各科都是能考到接近滿分的!高考總分一般能達到700+,也就是六科平均每科扣分低於十分,遇到這樣的學霸,老師也只能自嘆不如!


小初高教育


有可能,但不一定,老師,術業有專攻,但學神級別學生,才思敏捷,絲毫不遜同做陌生題目的老師


launge1


老師是側重於在教,是如何把這個知識有效的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去思考。語文歷史政治中主觀性很強的題目,它的綜合題的答案,往往不一定每個老師都能想得到。但客觀性很強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的本身有一部分壓軸題,就是對少部分學生要求思維訓練要求很高的。所以老師不一定能把這張試卷做滿分。還有就要看你比較的群體。絕大部分老師的均分肯定是高於學生的總體均分的,但是如果你碰到學霸級的學生,老師的分數不一定會比學霸級分數高


笑瘋了69258580


這個不一定

老師👩‍🏫👨‍🏫雖然是教學生們的 但是並不一定就能考第一

1)題不是老師自己出的 對老師來說也許也是從未沒見過的

2)老師也是人 一樣會🈶️腦子不靈動…出錯的時候


紫丁香珍珍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