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仰望夜空,

那把闪耀的“大勺”

——北斗七星,

曾是古人判定四季的依据,

为迷途的人们

指引前行的方向。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如今说到“北斗”,

人们更容易联想到的是

中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而说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我们就不得不提中国的第一任“造星师”

——孙家栋!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被誉为中国的“卫星之父”。

中国航天的许多“第一”都与他有关,

第一颗人造卫星

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

第一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

第一颗探月卫星

……

少年勤奋,青年担当

1929年,孙家栋出生于辽宁

一个普通的教师之家。

因为是左撇子,

上小学两周后,

他就被退学。

然而凭借顽强的毅力,

他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就学会了熟练地使用右手,

并且每一科成绩都十分优异。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1951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

读书的孙家栋应召入伍,

去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

学习飞机制造。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1951年孙家栋留学苏联前夕,时任空军俄文翻译

在俄国求学的7年时间里,

他门门学科都是满分,

也因此获得了纯金“斯大林奖章”。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1951年孙家栋留学苏联前夕,时任空军俄文翻译

学成归来,

孙家栋被抽调进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参与了9年的导弹研制工作。

当时世界上已经开始争夺太空资源,

苏联、美国相继将人造卫星送上太空。

如果没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

中国只能任人宰割……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孙家栋(最上排中)与中国的22位同学在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

中苏关系破裂后,

苏联撤走了所有支援专家,

中国的航天事业陷入了黑暗困境。

1967年,他被钱学森亲自点将,

担任第一颗人造卫星总体设计师。

这对于38岁的孙家栋来说,

这无疑是一个重担。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

国内没有一个人知道怎么研制卫星,

也没有先进的工具,

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为了尽早实现目标,他提出了

“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见”

的12字方针。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1969年,随着卫星的研制从设计图纸,

变成了一个个零部件实物,

而每一个部件上都挂满了毛主席像章。

这在材质和重量上,

都会对卫星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时没有人敢提出这个问题。

但是孙家栋在同年10月,

在人民大会堂向周总理直接提出了这一

“难以启齿”的问题。

听到周总理说“搞卫星一定要讲科学”,

孙家栋忐忑的心才落了下来。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1970年4月24日,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

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消息放出后,

举国欢庆,万人欢腾!

钱学森表扬孙家栋时说到:

“他真是敢干事,会干事。”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群众仰望当晚飞过北京上空的“东方红一号”卫星

在他肩负重任、坚守岗位的背后,

离不开家人的默默支持。

提及妻子,孙家栋说:

“军功章有她的一半。”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由于工作的保密性质需要,

他和家人聚少离多。

妻子的脑血栓的那年,

他却要立即赶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现场指挥。

“一根导线”的教训

1974年11月5日,

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的

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准备发射,

当所有人员都在静等火箭点火时,

人们听到孙家栋的一声大喊:

“停止发射!”

在当时,发布“停止发射程序”的命令,

需要一级一级申报批准,

按正常情况绝不该由孙家栋发布。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而如果孙家栋没有很高的威望,

指挥员也是不会执行他的命令。

发射程序虽然终止了

可孙家栋却由于神经高度紧张,

昏了过去。

几分钟后当他醒来,

立即下令检查问题,

重新整理好之后,

卫星再次被点火发射。

20秒后,卫星在空中爆炸,

坠毁在茫茫戈壁中,

炸出一个直径30米的大坑。

所有科研人员都惊慌失措……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孙家栋跑出地下室,

看见沙漠里一片火海,

他整个脑子一片空白,

悲痛不已,失声痛哭……

随后他马上冷静下来,

发动团队全体工作人员

到沙漠发射场中顶着风雪查找问题,

花费了三天三夜,

终于找到了一段外套完整,

但内部导线已经损坏的导线。

正是这截短短的导线,

导致了运载火箭的爆炸。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质量就是航天的一切!”

孙家栋从这个典型事例中,

汲取了深刻的教训。

在后来的研制工作中,

建立起一套完整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

宁可慢一点,也要确保安全。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他总结中国航天的成熟经验时,

气势磅礴地说:

“既要有雄心壮志,

又要实事求是地、踏踏实实地,

一步一步往前走。”

正是因为有了一颗颗卫星的成功发射,

我们可以自由地使用手机通讯、收听广播;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可以在电视上收看到大洋彼岸的事发现场;

也可以通过查看天气预报,

再决定今天穿什么衣服;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当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

可以第一时间勘测现场情况,

及时派出救援……

75岁遇“嫦娥”

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下,

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

已是75岁高龄的孙家栋,

再次顶着巨大风险,

担起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

面对他人的不解,孙家栋只说: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孙家栋(左一)在指挥台

他提出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

“绕、落、回”三步走的实施方案。

“嫦娥一号”——绕月飞行,

“嫦娥二号”——着陆探测,

“嫦娥三号”——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2007年10月24日,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当绕月成功的信号

传回指挥中心,

人们激动地欢呼雀跃、拥抱庆祝,

孙家栋激动地哭了,

他默默转过身,

走到角落,掏出手绢,

擦拭着喜悦的泪水……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

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

标志着中国人实现“奔月”的梦想将成为现实!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们哦,每天都有新鲜的资讯给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