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母親的2019年總結:健康的老年生活從拒絕懶散開始

樊登母親的2019年總結:健康的老年生活從拒絕懶散開始

年齡越大的人越應該懂得珍惜時間,因為未來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供你浪費了!

我把這句話講給年輕人,年輕人向我豎起大拇指表示讚揚和認可;我把這句話講給同齡人,大多數同齡人嘆一口氣說:唉,忙了一輩子了,眼看黃土快埋到脖頸了,還有什麼事情需要咱們做啊!

需要咱們做的事情太多了,我說。

每天給自己一個好心情,起床前先想幾件開心的事兒;

起了床,給自己做一頓可口的飯菜保證營養充足;

吃完飯,約上三朋四友公園裡轉一轉,呼吸新鮮空氣的同時聊一聊感興趣的話題;

中午小睡一會兒;

下午時間充足,看看你的花草,逗弄一下你的金魚,翻一翻那本沒有讀完的書……

只要你認真去為自己的健康付出時間,你每天就會忙忙碌碌。空虛無聊肯定不會鑽進你的腦子裡,阿爾茨海默症也一定只能遠遠地瞧著你!

可惜,我的忠告沒有引起身邊很多人的注意。

他們一起床先想到的是不順心的事情——兒女們忙得連個說話的時間都沒有,孫子天天打遊戲,昨天買菜遇到一個不講理的小夥子……

進了廚房不知道該做什麼飯。乾脆,出去在小攤上混一頓吧,要不,下碗掛麵哄哄轆轆的飢腸吧!

運動、鍛鍊多累呀,老胳膊老腿的,摔了怎麼辦?

三朋四友有什麼好聊的,一個個幹樹皮一樣的臉苦楚得跟吃了酸杏兒似的,有什麼好瞧的!

對了,午覺是一定要睡的,從中午吃完飯一直睡到做晚飯前。

晚飯後的時間都交給了電視,一直看到它下班,雪花點兒不住地晃眼!

半夜上床睡覺,輾轉反側到凌晨四五點……

時間久了,眼睛花了,耳朵聾了,手腳也不靈便了,最重要的是,腦子不好使了。再後來,話,就越來越少了,腳,就越來越挪不動了,連眼皮子也抬不起來了,臉上的表情也沒有了,最後,徹底痴呆了……

面對大批由懶散走向痴呆的人群,我很無語,除了為他們難過,最重要的是我認真思考了一個問題:我的餘生該如何度過。

因為餘生到底有多長我無法知道,所以,不能計劃太遠,先想想今年怎麼過吧——不,還是從每一天開始吧!


樊登母親的2019年總結:健康的老年生活從拒絕懶散開始

我也到了“愛錢怕死沒瞌睡”的年齡了,所以,每天都是四、五點鐘起床。起這麼早幹什麼呢?用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解決該解決的問題。然後打開電腦,無論寫些什麼,到七點半吃早餐前最少會有1000字左右的收穫;

我是個饞嘴的老太太,一日三餐從不馬虎。會做的爭取做到極致,不會做的上網搜搜,在外面吃個稀罕,回家照貓畫虎。所以,只要我在西安,來家裡吃飯的人很多,除了同齡人,更有年輕朋友:

阿姨,我們想過去看看您!

看什麼看,就說想過來蹭飯了——說吧,想吃什麼了?

一個月裡,三四回聚餐是少不了的。

不能光讓他們吃呀,還得教他(她)們學些廚藝。於是,我在有關群裡發一條消息:茲定於本週四下午在我家傳授做甜飯的技藝,想學的準時過來,以後來我家不再有甜飯伺候。

應邀來了三五個好友,做一下午的飯,拍一下午的照,聊一下午的天,何其快樂!

我還不止有三朋四友。朋友多是好事,但也不能個個都照顧得周到。我的原則是量力而行,有樂子就往前湊。有些年輕朋友邀請我去給他們講一講故事——好啊,如果他(她)那個地方季節正好,或者距離合適,或者還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被我惦記著,於是,或邀請閨蜜做伴,或指令老伴兒陪同,出去走一趟。長則一週,短則三天,掐好時間返程。(記住,千萬不能住到惹人生厭)

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樊登母親的2019年總結:健康的老年生活從拒絕懶散開始

有些朋友是要特別關照的。我有一個同學群,為了幫助他們中有些人改正不動腦筋不進步的毛病,我給這個群起了個響噹噹的群名“不要比豬笨”(群裡屬豬的人多)。要求大家不要比豬還笨,該拐彎時不拐彎,用一根筋思考,用一成不變的方式處理個人和家庭關係!要求大家發在群裡的東西必須傳遞的是正能量,特別強調要把自己和老伴兒的進步寫出來,並且花大氣力表揚對方。

這個群建立以來,七八位七八十歲的老人不僅個人思維方式有了較大的改變,而且家庭生活和諧融洽很多,群友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友情日篤自不待說。

因為不懶散,所以不浪費時間,因為不浪費時間,所以收穫頗豐。

2019年,我在五月份完成了長篇小說《夢秦腔》(約200000字),開寫新小說《100個教育故事》十萬字以上,用鋼筆寫日記近十萬字。

除了收穫文字,2019年裡,我在國內旅遊了十幾個地方,每週一三五堅持跑步半小時,每週學習打60分鐘乒乓球……因為堅持運動,那個一直潛伏在我身體裡的“神經官能症”被我推開了一定的距離。

到了年底,當這些數字一目瞭然地擺在我面前的時候,連我都不能相信它們真地是我在72歲這一年裡取得的成績!——這還不算我通過對文字的“刻意練習”,在小說學習裡的進步和提高——那些不能用數字呈現出來的看不見的成長!


樊登母親的2019年總結:健康的老年生活從拒絕懶散開始

當然,還有讀書。除了讀小說,我一直在不間斷地收聽“樊登讀書”,接受他推薦給我們的思想方法和新的理念,把它逐漸滲透在自己的生活裡。

2019年裡,我聽得次數最多的書有三本:

《感受愛》、《被忽視的孩子》和《幸福的陷阱》。

因為小時候是一個“被忽視的孩子”,所以長大以後很難正確評價自己,屬於《被忽視的孩子》這本書中講到的那種毫不同情自己,只同情別人的人。腦海裡常常有一個聲音在提醒我:你應該再做好一點兒,再做好一點兒……經常過度擔憂,經常因為預判各種事情而焦慮。所以雖然嚮往被愛,但是缺乏感受愛的能力。

反覆學習這三本書的結果是:

我明白了“幸福並非人生常態”。感受愛,感受幸福都是一種能力。即使眼下我這方面的能力還不夠強,我也應該接納所有,應該善待自己。

在這一年裡,我開始摸索怎樣療愈曾經被忽視的自己。我由“思考性自我”逐漸向“觀察性自我”轉變。

雖然目前效果還不是特別明顯,但是,我堅信,“讀書”,一定能夠“點亮生活”,讀書,一定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有人問我:你這一年裡做了不少事情,是不是達到了年初的設計?

其實不然,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在歷經滄桑之後並不一定需要期待一個什麼特別的結果。我最希望自己“不花太多時間在迷失裡打轉,找到自己喜歡的,自己適合的,自己需要的,無論是人還是物就很好。”

我適合動靜結合的生活,我需要珍惜時間不懶散,我喜歡用文字表達感情!

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