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古代打板子庝吗?

1309141


比较有意思的一个话题。

古代打板子疼吗?

打板子不仅疼,还能把人打死。

就说廷杖吧,这种行刑工具由栗木制成,打人是一端会削成槌状,外面包上一层铁皮,铁皮上还带有倒勾。行刑人一棍子打下去,再顺势一勾,尖利的倒勾就会从受刑者身上扯出一大块肉来,而且一打就是几十棍,可以把犯人打得血肉横飞,你说疼不疼吧?


以明朝为例,明朝有两次较为壮观的打板子:一次是正德十四年的“谏南游”事件,前后两次共打了168人,其中打死15人;一次是嘉靖十四年的“争大礼”事件,一次性就打了134人,其中打死的有17人。

古时候打板子也是极为讲究的,而且还是门技术活。打板子也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伤骨不伤皮;二是伤皮不伤骨。


先说说伤骨不伤皮吧。

这种轻则残废,重则致命。

为什么说打板子是门技术活呢?主要就是需要练,需要日日苦练,练到什么地步呢?比如有个考核方法,在猪肉上面放置一层宣纸,要练习到把肉打烂但宣纸不破,这是打板子的最高境界。

所谓伤骨不伤皮,就是利用透劲,打人的时候不瞄准皮肉,直接瞄着骨头打。如果遇到仇家给钱贿赂行刑人,那么犯人可能一顿板子打下来就直接归西了,即便是年轻力壮,估计也只剩下半条命,而且还要在床上躺个十天半个月的。


伤皮不伤骨,其实就是做做样子。

这个也很需要技术,在打的时候要用板子的上三分之一打,用板面打在犯人身上。而且往下抡板子的同时中途要收劲,让板子做自由落体运动,这样只有板子的一部分重量落在犯人身上,声音很响,而犯人却不会感到特别疼。不过犯人一定要配合,需要大声喊出来,让人觉得你是真的在受刑。

这就是打板子的学问。


金兔历史


关注飞鱼,关注教育,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古代打板子疼吗?



小时候挨打终身难忘

古代人打板子疼不疼我没有体验过,但是小时候我们调皮时挨板子,我记得是“疼的”,疼到什么程度?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邻居小朋友未经对方允许,去伯伯家的水池里弄了几条小金鱼,金黄色的,非常漂亮,我们觉得好玩,就把这小金鱼用一个瓶子装回家来了!

没想到,我这里在为小金鱼而兴高采烈;而家里爸妈却四处找人,孩子到哪里去了?不见了?找来找去找不到,非常担心,也非常生气!这个时候,爸妈看到我从蜿蜒的马路上一跳一跳地回家来,简直是又喜又气!尤其是看到我手里还拿着一个瓶子,瓶子里还装着几条小金鱼,就问我去哪里弄的?我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是“在伯伯家的水池里”弄得,没想到爸妈却更生气了!

我爸爸拿着一根竹棍,又细又揉那种,别看它细,打人却是疼得要命!越细越疼!那一顿打下来,我的脚全给打肿了;我的脸上也到处是伤疤,一点空隙都没有,给打得差点破了相,弄得那几天我都偷偷躲在家里不去上学,因为怕见人哪!

后来我才知道,为什么爸妈要打我,因为他们和伯伯家的关系不好,不希望我到伯伯家去玩,更不希望我去拿“一针一线”,所以看到我这么“没出息”,就把我痛打了一顿!这一顿打得我一辈子不能忘记;但是后来,我就再也没那么调皮了!



古代人挨板子

古代人打板子叫做“杖刑”,之所以叫做“刑”,说明这个惩罚绝对不是一般的教训!是从法律上规定的一种惩罚方式!一般来讲,杖刑分为大杖、法杖、小杖,法杖的尺寸为三尺五寸,重量不超过十五两,重的两斤左右。由此可见,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见到的那种“长棍式”的木杖不太符合历史。

然而,这棍子却是“越细越要命”!凡是有过挨打经历的人都知道,棍子越细,打得越疼!那究竟这杖刑的效果如何?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有一篇文章,叫做《促织》,其中记载: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浓血流离。

意思就是:“县官规定了限期,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

由此可见,这杖刑的威力还真不是吹的,完全可以用“皮开肉绽”或者“血肉模糊”来形容!



然而,这还不是最厉害的,在明代的时候,这个杖刑尤其厉害,直接可以把人给打死!

在明代朱元璋时代,有个叫做“薛祥”的工部尚书,是一个好官,深受老百姓喜爱,可是后来得罪了皇帝,被杖刑致死!

据《薛祥传》记载:

“太祖曰薛祥包庇不报、毙于明太祖杖刑之下。”

这说明,杖刑致死还真不是吹的。不用太多,只需二三十杖就可以了!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如果说,犯人给执行杖刑的人一点“恩惠”,那么受杖刑的人就不用那么痛苦了!

给的“恩惠”越多,痛苦就越轻,给的“恩惠”越少,痛苦就越重,要是没有任何“恩惠”,那就可能直接给打个半死!


关注飞鱼,关注教育,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飞鱼劝学


做为中华民族的一员,闲暇之余,交流一下。

古代的“板子”打的疼吗?是的,历史就是一面“镜子”,每天都在提醒人们,走好人生路。虽然是“无形”的“鞭子”,无时无刻都在鞭策着我们。镜子力度胜过武器。当忽视镜子的时候,就得挨“板”子。家里的板子打的是关爱,家外打的是伤害。

从历史看,从原始部落,至清朝末期,中国都是家庭执政。正因为是家族执政,中华民族始终是一家。越聚越大。最后就是大中华。家是一单位,也是一下大“磁场”,把中华民族凝聚在一起,共华、共荣,生生不息,繁荣富强。正是:五十六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共和国的歌声,让家升华。

现在,地球村人是一家,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枪炮声响,硝烟不断。那还是一个家。那是“竞争”开放的“礼花”。战鼓“声”远去,还得相聚在联合国大厦,共同规划地球之家。

我们共有一个家,地球永远承载着她。我们在追逐幸福生活的同时,要更爱这个家!“自然”是否可以称为“妈妈”?无论如何,那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也是人们生活的家园。

愿“家”中的“板子”高悬,鞭策世界,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共同繁华!

谨家事漫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