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只有8大将,凭什么让梁山108将损失过半?

历史诗人


自从水泊梁山聚集好汉之后,最大的一场战役就是平定方腊这场,方腊8个将领就让梁山好汉阵亡59个人,再加上其他好汉因为受伤之后病死,还有人心问题,七七八八就损失了70多位好汉,其实这一点也是注定失败的,毕竟梁山好汉作为一群官场外人,招安一事就已经将人心搞散了。

水泊梁山是咱们看水浒传时候的印象,不管是义薄云天的意气风发,还是替天行道的豪情壮志,都是施耐庵在笔下写的关于英雄的赞美,而且还是刻意将这些东西美化了,其实他们根本没有这么厉害,更多的是作者吹出来的。

首先看看在梁山当中也就是核心的这几个人有领导指挥能力,其他的基本上都是江湖上流传的好汉,即使是武功高强,却没有什么作战方略的训练,没读过书的更是不在少数,这些粗汉们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聚齐在了一起,但是你宋江现在有了招安之心,大家们可是从朝廷的手里才逃了出来,正想过几天的逍遥日子,但事实上却没有这样的好事,说他们心里没有什么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招安这件事已经将他们的聚齐在一起的心搞散了,但是为了兄弟情义,很多人选择留下来帮助宋江完成这样一件事情。军心动摇就是他们失败会死这么多人的最根本的原因,之前能打这么多的胜仗,之后就有可能输这么多,方腊这场虽然没有输,就是占着人多的优势,而不是人心齐的优势。

再看人家方腊这边呢,方腊的8将领,他们是很有作战能力的,并不是胡乱的就开始造反,而是做了很充足的准备的,尤其是这几个将领,其中兵部尚书王寅,他不管是在武力值上,还是作战能力上都不逊色于宋江,他一个人单挑四个梁山好汉,之后林冲加入之后5个人才将他拿下,可以说这种武力值放在梁山好汉当中,肯定就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了。

有时候小说中的很多东西是为了突出一个东西,而将另一个贬低了一些,这是在电视剧当中我们看到的印象,其实不过是编剧的一种戏剧改编。方腊这边其他的将领也跟王寅没多大差别,同时不光有这些武将们,他也有军师,这个军师也跟吴用相比也是不差的。

所以对抗这么强大的军队,没有强大的凝聚力是不行的,他们为什么会死这么人,完全就是军心不齐,人堆出来的胜利。再加上北宋朝廷这边,根本没有安什么好心,让梁山的人和方腊火拼,就是在消耗双方的实力,这就是招安的后果,难道宋江他们没有想到,只是为了能回到官场忍痛干了这些事情。更多的好汉们是不赞同他这种做法的,到了最后除了那些死的,跟着宋江回朝廷的根本没有几个。

朝廷的不安好心,让双方实力大损,结果自己的坐收渔翁之利,更可恶的是,当梁山的人去打方腊的时候,朝廷上已经是承诺他们了,但却没有为他们出战提供一兵一卒,也没有粮草弹药的供给,完全是靠着梁山自己的自耗完成的。而梁山这边为了能让招安顺利,然后也是自己打掉的牙往肚子里咽。

可以说就是因为梁山这一招安的政策,让许多好汉们命丧方腊军队之手,在加上方腊的军队的强悍,更是让他们损失过半,也真是得不偿失。


小五畅聊世界史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咱先说说方腊。

方腊天时地利人和

历史上的方腊(约1076-1121),又叫方十三,老家是睦州青溪的。(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他出身贫寒,在一座漆园里当顾工(有争议,有人说是雇主)。吃苦耐劳,有很强的演讲和组织能力。北宋末年他不堪朝廷的残酷剥削压迫,一跃而起带领农民军起义,成为传奇。


当时的朝廷把老百姓逼到了绝路,方腊在他干活的地方组织老百姓起义,得到广发人民的支持,有个叫方有常的小人就偷偷向朝廷官员告密,方腊就立刻杀了方有常团伙40多人,可以看出方腊是非常的英勇果断。然后他口若悬河,义愤填涌地向万民演讲,扇动加鼓动,令群雄激情高涨,只用几个月的时间就攻下6州52县,战果辉煌。方腊对战俘处决手段残忍,例如捉住郝思文处以极刑,让他受凌迟而死,这在很大程度上震慑了梁山人员,阮小二听说此事,当他被围困乌龙岭时选择自杀。

方腊的八大天王很给力

方腊的八大将俗称的“八大天王”,但是根据史记记载,方腊并没有八大天王,方腊手底下有个猛将的名字叫八大天王,此人身材魁梧,威风凛凛,讲义气,征战中的常胜将军,是方腊非常喜欢的一位将领。演义中的八大将为:

一,邓元觉,

一个和尚,宝光如来国师,手拿一个纯铁打造的50多斤的禅杖,和鲁智深大斗50回合,已占上风,人称护国国师,可惜被宋江设计擒拿,被乱刀杀死。


二、庞万春

人送绰号“小养由基”,神箭手,是江南方腊国中第一个会射弓箭的。剑术精湛百发百中,他初次出场一箭正中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九纹龙史进。


三,石宝

一把披风宝刀在手,铜、铁在其刀下如切青菜般容易。敌人身穿三层铠甲衣,也对其闻风丧胆,50回合杀败吕方。他还经常用个流星锤,声东击西,锤不落空。后来兵败自杀。



四,司行方,

太子方天定手下五虎上将中的一名,护国大将军,三十回合就斩掉了梁山水泊步兵统领里的五虎将插翅虎雷横。可惜兵败落水而亡。

五、方杰

手拿一枝方天画戟,屡战屡胜。一枝戟抡的神出鬼没,与秦明连斗了三十余合,不分胜败。在合伙人杜微飞刀的帮助下,一戟将霹雳火秦明击下马去,一命呜呼。后来方杰战关胜几十回合,宋江又派花荣出阵,2:1 方杰敌二,全无惧怯。这时李应、朱仝又骑马上阵,4:1 追杀方杰。以多欺少,方杰拨转马头回转。却被卧底的柴进截住了退路,让柴进一枪击中,被赶来的燕青一刀毙命。




六,镇国大将军厉天闰

一刀斩掉周通;十个回合杀败左手负伤的双枪将董平。厉天闰在松林中,一枪秒杀张清。尽管在兵溃之时,他还与卢俊义大战三十回合,可惜心态失衡,被卢俊义打落马下。



七,王寅

肚子里有一定的墨水,方腊的兵部尚书。祖辈是和石头打交道的,他是石匠出身,一把钢枪在手,让人望而生畏,坐骑“转山水”,这个宝马能登山能渡水,如飞一般快猛,城破时他单枪匹马突围,连杀敌人猛将,最后遇到豹子头林冲等五人才拿下他并杀死。他灭掉了梁山最厉害的主力干将石秀及陈达、杨春、李忠、薛永等人,以及2000多名士兵。他潇洒地连发数剑,射死“暗器王”欧鹏。


八、枢密吕师囊

歙州富户,对方腊资助钱粮,方腊的东厅枢密使。他幼年曾读兵书战策,手拿一条丈八蛇矛,武艺出众。管领着十二个统制官,名号“江南十二神”。他率部进行的顽强抵抗让梁山好汉节节败退。




宋江兵败的原因

宋江率领的梁山108将本来是人民的英雄,却接受了北宋皇帝的招安。这一步棋实在是走的大错特错!朝廷听信奸臣的谗言,分解宋江的势力,北宋朝廷只是用他们来当炮灰。利用其攻辽、打田虎、拔除王庆,一直让他们连战。当遇到方腊时已是精疲力尽,梁山头领阵亡59人,病死11人。


小姐姐讲史


历史上的方腊(约1076-1121),又叫方十三,老家是睦州青溪的。(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他出身贫寒,在一座漆园里当顾工(有争议,有人说是雇主)。吃苦耐劳,有很强的演讲和组织能力。北宋末年他不堪朝廷的残酷剥削压迫,一跃而起带领农民军起义,成为传奇。

先看看方腊八大将都有谁:王寅、邓元觉、石宝、司行方、方杰、厉天闰、庞万春、吕师囊。方腊八大将号称八大天王,个个功夫了得。

再说梁山,梁山虽然号称一百单八将,又是天罡三十六又是地煞七十二的。说白了有几个拿得出台面的?都是外号比本事大。

就如打鱼的(阮氏三兄弟),土匪(王英等)江湖卖艺杂耍(李忠)的等贩夫走卒,三教九流,参差不齐。宋江响当当的一百单八将,实际上八成都是泼皮无赖刽子手,东骗西盗草头王。三百六十行基本上能占一半。真正有本事的没几个,也就是林冲,鲁智深,武松,关胜,呼延灼,杨志,花荣,卢俊义几个人比较有本事。这几个人和方腊的八大将比起来那是丝毫不虚的。

梁山一群好汉,根本就不是揭竿而起、准备造反的,只是不得已才上山落草为寇。

方腊起义,起义军可以说是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并且夺取了以今天浙江为核心的六州五十二县,迅速站稳脚跟。而在北边起义的宋江,却一直是小打小闹,什么替天行道,反而被朝廷轻松扑杀。

梁山好汉他们豪情万丈、义薄云天,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论秤分金银,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劫富济贫。108将本来是人民的英雄,却接受了北宋皇帝的招安,这一步棋实在是走的大错特错。招安让梁山内部失去了凝聚力。

梁山在与方腊交战的过程,阵亡五十九人,病死十一人。

其原因就是方腊是正儿八经的农民起义军,为了推翻宋朝才集结到一起,并且已经建国称帝,他的军队将领已经封官编制。占据八州,财力、物力都不是问题。

而梁山好汉大部分都是草莽出身,再就是北宋朝廷一直把梁山人马当做是炮灰而已。


庞万春守昱岭关,108将中的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欧鹏死于其手。后执意劫寨,高玉告诫他小心中计,但他一意孤行。高玉只好舍命陪君子,最终高玉舍命,庞万春被汤隆活捉,最终杀身成仁。

第六、镇国大将军厉天闰——杀二伤二将

秒杀周通,打伤李忠、董平。他背靠松树,枪挑张清,后与卢俊义大战三十回合而死。而董平又被厉天闰的部下张韬拦腰砍死。李忠的结局上面讲了。

第五、皇侄方杰——杀一将

他简直就是小吕布,手执方天画戟,英俊潇洒,勇猛无比。与杜微合力刺死秦明。他在关胜、花荣、李应、朱仝、柴进、燕青合力砍杀下,而死于燕青之手。

第四、护国大将军司行方——杀一将

太子方天定手下四大元帅,他在德清县三十回合就把雷横包了饺子。后与卢俊义相逢,大战不分胜负,不慎坠水而死。

第三、兵部尚书王寅——杀四将

他出将入相,诡计多端,曾计杀单廷圭、魏定国。被梁山好汉围住时,他杀出重围,秒杀李云、石勇。后在孙立、黄信、邹渊、邹润、林冲联手下见了阎王。

第二、宝光如来国师邓元觉

他与花和尚鲁智深大战五十回合而不分胜负,武松这时手提两把大刀超那国师劈来。国师一看他们以多欺少,就虚晃一招,脚底抹油了。后来被花荣一箭射中,落马被擒,继而被杀。

第一、南离大将军石宝 ——杀六将

他左手劈风刀,右手流星锤,无往而不胜,秒杀索超、邓飞、燕顺、鲍旭、马麟、索贤,而且击败关胜。后来兵败自刎而亡。在《水浒传》中他的功夫是天下第一。

那为什么八大将能杀尽半数梁山好汉呢?

笔者以为,他们长途奔袭,水土不服(光病死就有10个),而且108将中不少是名不副实的。而且宋江和他的小伙伴们,也没有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他们本来是替天行道,结果被招安,被招安了还要英雄难为英雄——宋江打方腊。方腊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熟悉当地的环境,得到当地民众的支持


一食之间


看《水浒传》,梁山攻打方腊时损失惨重,将近半数的人在攻打方腊时死亡。

方腊方只有八位出众的将领,看似梁山将领的能力更为突出,数量更为庞大,为何死亡率却如此之高?

方腊看似只有8位出众的将领,但其实各个实力强劲

俗话说得好,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方腊手下的八大天王,各个实力强悍,武艺非常高强。

第一号人物兵部尚书王寅,文武双全,一条枪使得神出鬼没,梁山众人孙立、黄信、邹渊、邹润加起来都不是对手,后面加了一个林冲,才将此人解决。

第二号人物如来国师邓元觉,也是和尚,鲁智深和其一番恶战,丝毫不战上风。还有石宝、司行方、方杰、厉天闰、庞万春、吕师囊六人,也是武功出众。

方腊本人组织能力出众,八大天王各个以一当十,这给梁山好汉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方腊起义能够席卷东南半壁,不是没有道理,绝对是有实力的。

方腊主场作战,以逸待劳

梁山被招安后,朝廷命令他们四处征战,打田虎,败王庆,朝廷没有任何福利和奖励不说,还命令他们一味地在外征战,这让梁山众人真得很累。

累了,才是对的,朝廷就是要让他们累,是要让各个起义军之间互相消耗。虽然,梁山已经上了“官府”这艘大船,可是人家没把你当自己人看,一帮打家劫舍起家的官员放在官府军队中,人家觉得“风险很大”!

所以,梁山好汉从北往南,一路过来,光是旅途劳顿,就费掉不少精力。而人家方腊军队本来就很强悍,再加上主场作战,以逸待劳,所以战力更惊人,能够消耗很多的梁山实力。

一个打了两个回合的拳击手,和一个没有打,且保持良好精力的选手对垒,损失大一点非常正常。

方腊后面的支撑厚度还是有的

从《水浒传》来看,重点描述了方腊八位出众将领,但从方腊起义军的规模来看,何止如此?只不过,作为小说的主角们,梁山好汉被更多的描述和渲染,实际上,梁山好汉当中,又有多少能打的?

方腊的队伍中,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八位最厉害的天王,但八位天王之下,绝少不了如“梁山七十二地煞”般的人物,也许更多。

方腊队伍,后面的支撑厚度绝对是强于梁山的。梁山众人死伤过半,绝不是运气差,没全军覆没,都算是造化。

打方腊时,有很多不是在战场直接杀死的,很多都是病死,还有重伤不治

北人南下,难免水土不服,梁山众好汉病死了10人左右。为什么这么大的比例?

因为随军医生安道全没有来,到哪里去了呢?被朝廷调走了,看来此人医术还是非常了得。走了一个安道全,梁山好汉有些旧伤未愈,有些水土不服,上吐下泻,就没控制好,所以造成了大量的非战斗减员。

非战斗减员,使得大家的心理出现了波动,此所谓“兔死狐悲”,还没开战,兄弟们就死了10个,确实让大家的精神和斗志一度受到了大的影响,这让余众在后面的时间里的战力发挥多少有些影响。

梁山攻打方腊,看似方腊处只有八位悍将,实际上人家本身实力雄厚,又是以逸待劳,梁山好汉死伤过半,也在清理之中。


蓝风破晓


方腊八大将号称八大天王,个个功夫了得。别看宋江有108将,打这八大天王,打得非常辛苦。伤敌八个自损一半,宋江已损失69个战将的代价平定方腊,其中10个还是病死的。

先来看看这八大将。

第八、东厅枢密使吕师囊

吕师囊(?—1121)历史真有此人。《水浒传》中他手持丈八蛇矛,与部下统制十一人号称“江南十二神”。同金枪手徐宁交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负,吕师囊骄傲之时,露出破绽,被金枪手一枪(红缨枪)毙命。

第七、神箭手人称“小养由基”的庞万春——杀七将

庞万春守昱岭关,108将中的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欧鹏死于其手。后执意劫寨,高玉告诫他小心中计,但他一意孤行。高玉只好舍命陪君子,最终高玉舍命,庞万春被汤隆活捉,最终杀身成仁。

第六、镇国大将军厉天闰——杀二伤二将

秒杀周通,打伤李忠、董平。他背靠松树,枪挑张清,后与卢俊义大战三十回合而死。而董平又被厉天闰的部下张韬拦腰砍死。李忠的结局上面讲了。

第五、皇侄方杰——杀一将

他简直就是小吕布,手执方天画戟,英俊潇洒,勇猛无比。与杜微合力刺死秦明。他在关胜、花荣、李应、朱仝、柴进、燕青合力砍杀下,而死于燕青之手。

第四、护国大将军司行方——杀一将

太子方天定手下四大元帅,他在德清县三十回合就把雷横包了饺子。后与卢俊义相逢,大战不分胜负,不慎坠水而死。

第三、兵部尚书王寅——杀四将

他出将入相,诡计多端,曾计杀单廷圭、魏定国。被梁山好汉围住时,他杀出重围,秒杀李云、石勇。后在孙立、黄信、邹渊、邹润、林冲联手下见了阎王。

第二、宝光如来国师邓元觉

他与花和尚鲁智深大战五十回合而不分胜负,武松这时手提两把大刀超那国师劈来。国师一看他们以多欺少,就虚晃一招,脚底抹油了。后来被花荣一箭射中,落马被擒,继而被杀。

第一、南离大将军石宝 ——杀六将

他左手劈风刀,右手流星锤,无往而不胜,秒杀索超、邓飞、燕顺、鲍旭、马麟、索贤,而且击败关胜。后来兵败自刎而亡。在《水浒传》中他的功夫是天下第一。

那为什么八大将能杀尽半数梁山好汉呢?

福垊以为,他们长途奔袭,水土不服(光病死就有10个),而且108将中不少是名不副实的。而且宋江和他的小伙伴们,也没有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他们本来是替天行道,结果被招安,被招安了还要英雄难为英雄——宋江打方腊。方腊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熟悉当地的环境,得到当地民众的支持。


福垊


方腊聚众百万起义,最终攻占六州五十二县,建立了完善的政权,有精兵百万,战将千员,实力十分强劲。梁山虽然有108条好汉,但大部分都是杀人越货的强盗,真正文武双全的好汉没有多少。梁山好汉征方腊共出动了102名好汉,59人阵亡、10人病死、1人坐化,合计死亡70人;由此可见方腊的实力十分强劲,而梁山军队的素养并没有书中写得那么高。笔者认为梁山好汉阵亡过半才击败方腊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其一、方腊实力强劲;其二、梁山好汉能力良莠不齐;其三、朝廷后援不力。

方腊实力强劲这一点很容易被人忽略,由于《水浒传》把梁山好汉的能力写大了,因此人们认为好汉们都是岳飞一样的军政大才,而方腊只是一个聚众造反的土皇帝。实际上方腊的组织能力与军事才能是远远超过宋江的,他能快速的攻城掠地,成军建制,其领导水平不下于洪秀全。方腊起事的基础是摩尼教,也就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明教,明教当时在江南地区是深得人心的;我们可以把梁山好汉比作中原武林里的六大派。熟悉《倚天屠龙记》的朋友们一定知道明教的实力可以做到以一敌六,而明教下面的五行旗更是精兵的典范。方腊的8位将领相当于大将军,手下各有不少的好汉大将,这些大将无名无姓而已;梁山的108条好汉并非人人都是将军,只是大家称之为108将而已。

纵观梁山的108条好汉,具备领兵作战能力的好汉有:卢俊义、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花荣、武松、董平、杨志、史进竺人。其他的人大部分只能是校尉、或者壮士,他们没有领兵作战的能力,只有冲锋陷阵的勇气。很多好汉只是有一身武功,不怕死,一个人打十个人没有问题;但是军阵上作战一个人想打十个人就很困难,因为方腊的军队训练有素,悍不畏死,阵形精妙,进退有序。江湖好汉遇到军阵,很难讨到便宜,逃走或有余力,要战胜则能于登天。戚继光用矿工组建了鸳鸯阵,这个阵配合得好的话,日本的高手武士都只能引颈就戮;可见好汉虽然是好汉,但是要跟训练有术的军队相斗,还是力有不及。

最后一点就是大宋朝廷对梁山好汉的支援力度不够,按朝廷的本意就是让梁山与方腊火拼,让两伙贼人同归于尽,然后朝廷坐享其成。宋江带着本部军马六万余人多次强攻方腊,求胜心切,犯了兵家大忌。宋江征方腊一点巧没有用,全是死攻硬拼,许多好汉都是死在方腊军的机关之下。《孙子兵法》曾说过: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宋江求胜心切,总是命令将士强攻,所以好汉们也死得快。朝廷很可能在粮响上多方面限制宋江,又强令宋江尽快平定方腊,这导致了梁山与方腊火拼后,梁山实力大减。最后提一句,剿灭方腊的人并非梁山好汉而是宋朝名将王禀!


大秦铁鹰剑士


梁山好汉征方腊,是水泊梁山降宋之后的最后一战,也是死伤最惨重的一战。水泊梁山36天罡,72地煞,共计108位英雄,经此一战,阵亡59人,病死10人,外加花和尚鲁智深坐化,总共损失了70位好汉,大半个水泊梁山就这样没了。

为何实力雄厚的梁山大军,遇到了方腊之后,却遭遇了如此惨重的损失?应该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方腊除了8大将之外,还有很多部将,实力和梁山好汉不相上下。

方腊手下的八大将领分别是兵部尚书王寅、宝光国师邓元觉、南离大将军元帅石宝、护国大将军司行方、金吾卫上将军皇侄方杰、镇国大将军厉天闰、“小养由基(战国时楚国大夫,善射)”庞万春、枢密吕师囊。

兵部尚书王寅先后杀死了梁山4条好汉,城破突围时,又单挑梁山4将,最后豹子头林冲加入,合5人之力才杀死了王寅,堪比三国吕布。而小养由基庞万春,据守昱岭关,一人更是杀死了梁山包括史进、石秀在内的7条好汉,杀伤力十足。

方腊的8大将领,每一位手下都有数名或者十数名辅佐的将领。最弱的枢密吕师囊,带领手下12名统治官,再加上援军的支持,边战边退,虽然自己也是损兵折将,却先后干掉了5位梁山好汉。更不要说总共有8大将领,及其部下将领了。

而且,除了8大将之外,方腊还有镇守苏州的三大王方貌,及手下的八骠骑;镇守杭州的方腊太子方天定;另外还有包括8大将中邓元觉、石宝在内的四大元帅,二十四猛将,浙江四龙、太尉郑彪、太尉骠骑上将军杜微、天师包道乙、皇叔方垕、丞相娄敏等等,毫不逊色梁山108将。

梁山损失了70员将领,不完全统计,方腊一方损失的有名有姓的将领至少93人,其中被杀83人,失踪8人,投降2人。可见,方腊的实力与梁山好汉,相差不大。

其次,方腊据有地利优势,梁山大军多是攻城战,很多将领都死于乱军。

梁山大军首战润州城下,虽然大胜,可是在乱军中被箭射死,马踏身亡了宋万、焦挺、陶宗旺3员大将。而在宣州城下,同样损失了郑天寿、曹正、王定六3位好汉,均是被守城的方腊军扔下的磨扇,射出的毒箭所杀。

方腊可是占据着江南八州二十五县,每一个州城都不是可以轻易拿下的。再加上县城,以及拒守的诸如乌龙岭、昱岭关等险要。方腊占据了地利的优势,梁山军进攻,必然要付出代价。

再有,宋朝廷故意不予支持,南征方腊本就是一场殊死之战。

水泊梁山被宋朝庭招抚时,为了不被逐个击破,跟朝廷要了一个条件,就是梁山军及其将领,不可分散,必须保持完整。所以,宋朝廷对此一直如鲠在喉。这次让梁山军南征方腊,就是想让双方两败俱伤。

因此,宋朝虽然派了很多官军,但都跟着张招讨和大都督刘光世驻扎后方,从来都不会亲临前线作战。最后,还是在宋江的请求下,帮助镇守夺下的润州、苏州等州城。朝廷对于梁山军的支持及其有限,主要靠梁山军自己作战。

而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还在做着彻底洗白的美梦,必须灭了方腊。而方腊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也必须殊死一搏。在梁山军没有压倒优势的情况下,双方必然都会损失惨重。

最后,水泊梁山气数已尽,必须送这些好汉们上路了。

我们开篇就已经说了,梁山好汉征方腊,是梁山军的最后一战。以120回本的《水浒传》为准,此战从111回开始,一直到119回截止,共花了9回的篇幅,可见此战的艰苦、惨烈与重要。施耐庵之所以用这么多篇幅,就是为了一一交代,大部分梁山好汉都是怎么死掉的,只是有点稍显生猛。

在征方腊之前,梁山108条好汉,个个头顶主角光环,虽然历经无数次恶战,都未曾损失1人。现在,要全剧中了,真正的大老板,制片人兼编剧的施耐庵大笔一挥,诸位,领盒饭了。施老板还很大方,一次发了70份,这就是决定性的原因。

征方腊之后,剩下的38位梁山好汉,宋江、卢俊义、李逵被毒死;吴用、花荣在宋江墓前自尽;还剩下包括武松、公孙胜在内的33人在世。

在世的梁山好汉中,结局最好的一位,是混江龙李俊。李俊在宋江死后,带着童威、童猛、费保,一行4人去了暹罗国,就是现在的泰国。最后,李俊竟然成了暹罗国国王。不愧是混江龙呀,混出国,真成“龙”了。


奕天读历史


方腊只有8大将,凭什么让梁山108将损失过半?原因在这8个人身上

在小说《水浒传》中,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梁山一百零八将,不仅个个武力超群,而且侠肝义胆,堪称一个“忠”字。不过,单看武力的话,其实以武力值著称的梁山泊,和方腊的八大将相比,还是有些黯淡无光的。当然,最后的结局是梁山泊拿下了方腊,不过方腊也让梁山泊的好汉们损失过半了。在电视剧中,武松单臂擒下方腊,原著中则是鲁智深大显神威,摆平方腊。这个暂且不说,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疑问,方腊只有8大将,凭什么让梁山108将损失过半?其实,原因出在这8个人身上。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要是方腊有八个“诸葛亮”呢?首先来看一下方腊手底下的第一位大将。此人名叫王寅,方腊手下的第一猛将,是个文武双全的厉害人物。他有着关羽、吕布等人的设定,手中拿着一杆大钢枪,脚下蹬着一匹宝马良驹,名叫转山飞,意为在山地上可以如履平地。在歙州之战中,王寅设计,一连斩杀了圣水将军、神火将军两位梁山好汉。在歙州城被破的时候,王寅又连杀李云、石勇两位大将,随后被林冲、黄信等五人合力击杀。

第二位大将:邓元觉。在正史上,并无此人的记载,纯属于作者虚构的人物。一般,虚构的人物,都是有着无限的潜能和想象空间的,邓元觉也不例外。邓元觉,人送外号,“宝光法师”,使得一手重达五十多斤的浑铁禅杖,更是江南方腊国的国师。同样是和尚的鲁智深,与邓元觉相比,也只是半斤对八两。他们二人曾大战五十个回合,最后以平局结束。可鲁智深在梁山中,几乎是无敌的存在了。不幸的是,在睦州的时候,邓元觉被花荣一箭射下马,紧接着就被梁山大军结果了性命!

第三位大将:石宝。人称“南离大将军”,他主要的功绩就是,一连斩杀索超、邓飞、燕顺等五位梁山好汉,使用武器是一口劈风刀和一颗流星锤,就连小温侯吕方也不是其对手。与他多次打过交道的关胜评价说,“此人不在我之下。”乌龙岭兵败后,石宝被抓受辱,便自尽了。

第四位大将:司行方,此人是方腊的杭州四大元帅之一,在梁山进攻德清县的时候,司行方奉方腊的命令,前去抵抗。在杀了雷横之后,因为兵败,司行方就溺水而亡了。第五位:方杰。他是方腊的侄子,也是方腊麾下数一数二的猛将。简单来说,使用方天画戟的人,就没有弱的。方杰手持方天画戟,斩杀过秦明,被杀也是因为关胜、花荣等四人联合出击,以及被柴进、燕青偷袭导致的。

第六位大将:厉天闰,一刀结果了周通的性命,一枪放倒了张青。最后卢俊义出马,才将此人拿下。第七位大将:庞万春。此人善于射箭,在镇守昱岭关的时候,曾和部下接连射杀史进、石秀、李忠等七位梁山好汉。他杀死的梁山好汉最多。第八位大将:吕师囊。此人精通武艺,善于兵法,堪称梁山好汉的噩梦。

方腊只有8大将,凭什么让梁山108将损失过半?原因在这8个人身上。总的来说,方腊麾下的八大猛将,其含金量都是远远高于梁山上的大部分好汉的。属于复合人才,武艺和智谋的结合体,反观梁山好汉,技能就比较单一了。正如明朝徐渭,在《英烈传》第七十一回中说的那样,“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生活中的我们也是如此,八面玲珑,各方面面面俱到才是。


历史诗人


梁山好汉征方腊时,损兵折将,胜得惨烈,这其中方腊手下威猛善战的八大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要说梁山的损失全部来源于这八人,也不尽然。各位看官,听豆子慢慢道来。

一、勇猛善战的八大将

方腊手下其实没有八大将之说,书中只提到了四元帅,分别是石宝、邓元觉、厉天闰、司行方。我们再把其余四位手段高强的方腊部下安排上,分别是方杰、王寅、庞万春、刘赟,凑成方腊八大将,逐一来看:

1.石宝

这是位真正的狠角色。石宝镇守杭州城,上来就把巡逻的徐宁、郝思文诱杀。张顺从涌金门潜入失败,惨死。

两军正面交锋,石宝与关胜二十合不分胜负,却轻易捶打索超,刀砍邓飞,又收两条好汉性命。

吴用见石宝勇猛,便出了馊主意,不仅没成功,却又害了刘唐。

后来石宝且战且退,杀了鲍旭,坑了解珍解宝,最后在乌龙岭孤立无援,仍然砍了燕顺、马麟二人。最终自杀身亡。

细细算来,直接或间接死在石宝手中的梁山头领,竟有11人之多,算得上方腊手下第一杀星。

2.邓元觉

这位大和尚,明显就是对标鲁智深来的,功夫也确实了得,两人五十合不分胜负。这边武松看的心焦,出阵帮忙,惹的邓元觉退走,由此可见邓元觉功夫只在鲁智深之上。后宋江设计,让秦明诈败佯输,引邓元觉追来,被花荣一箭毙命。

3.厉天闰

这位出场就一刀斩了周通,后与董平相斗,张清上前帮忙,却赔上了自己的性命。董平大急,上前相救,又被厉天闰副将暗算。三位梁山好汉折于他手。后被卢俊义三十回合挑死。

4.司行方

司行方在四大元帅中出场最少,但是二十回合砍死雷横,可见实力强横。不过兵败的很快,然后莫名其妙的淹死了。

5.方杰

方腊之侄,南国第一猛将。三十合斩秦明(在飞刀杜微的帮助下),先斗关胜,花荣上来助阵毫无惧色。后李应、朱仝再助,才拍马退走。最后被卧底的柴进、燕青暗算。

6.王寅

方腊的尚书,文武双全。上来就以埋伏坑了单廷圭、魏定国,要知道这两人可是善于埋伏的主,曾活捉宣赞、郝思文,最后却死于王寅的阴招。后歙州城破,王寅杀出重围,连斩李云、石勇,最终被孙立、黄信、邹渊、邹润、林冲联手杀死。四位梁山头领死于他手。

7.庞万春

方腊手下第一神射手。头一战,带领手下射杀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六名好汉,又连珠箭射死欧鹏。梁山七员头领死于他手。后被汤隆以钩镰枪活捉,被卢俊义剖腹挖心。

8.刘赟

此人乃江南方腊麾下八骠骑之首,与关胜三十合不分胜负,可见武艺不差。且最终方腊兵败,刘赟还能逃出生天,可见确有其能。

争议:

第八位争议较大,很多人排的是吕师囊。这吕师囊虽然吹得厉害,善使一条丈八蛇矛,官拜东厅枢密使,账下江南十二神。却被徐宁二十回合挑下马来。如此表现,排进八大将的话,多少有点勉强。

其实还有一位,起码比吕师囊有资格进前八,就是法师郑彪。此人先斩王英,又一砖头打死了扈三娘,再陷了项充、李衮。四名梁山头领死在他手。最终郑彪斗法输给了樊瑞,被关胜砍死。

总结:

以上列举的方腊手下十大将,有31员梁山好汉死在他们手下。可以说他们几乎个个都有梁山上“五虎将”、“八彪骑”的实力。梁山上那些手段并不怎么高强的地煞将领遇到他们,确实只有挨打的份儿。

二、梁山众人地形不熟、水土不服

我们知道,梁山好汉基本都是北方人,到南方作战,难免有着地形不熟、水土不服的问题。

其一,原来无往而不利的水军,面对江南方腊,不灵了。阮小二、阮小五阵亡,水军被全面压制。更可气的是,像段景住、施恩、孔亮、侯健等人,直接都是掉进水里淹死的。

其二,江南多山地、丘陵,惯于平原作战的梁山众人奔跑躲闪不便。例如汤隆、邹渊、等武艺不高的头领,都是在乱军阵中,被马踏而死。

三、梁山人员不整,缺了两个重要人物

其实在征方腊前,有六位梁山好汉并未跟随,分别是公孙胜、安道全、金大坚、皇甫端、萧让、乐和。后四个无关紧要,前两位就太关键了。


公孙胜作为修仙的人物,在之前征辽、征王庆、征田虎时,每每遇到对方的棘手人物,都是公孙仙长出马,手到擒来。征方腊若是他在,起码容不得郑彪之流放肆。

安道全就更关键了,要知道南方古时瘴气横行,仅仅在征方腊途中病故的非战斗减员,足有12人之多,其中不乏林冲、杨志、穆弘、张横、杨雄等好手。更何况还有徐宁这样中毒箭的,丁得孙这种被蛇咬的。若得神医在此,安能到如此境地?

四、一切都是作者的安排

关于《水浒全传》的作者,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前七十回为施耐庵所做,后面《征四寇》为罗贯中续作。他们是师徒关系(还有一种说法,这两人其实是同一人),都曾在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士诚手下做幕僚。可以看出不管是施公还是罗公,对待农民起义都是褒扬赞赏的态度。而张士诚曾经投降过元朝,这在当时引起了他的很多部下,包括施、罗二人的不满。

所以,《水浒全传》中宋江诏安一事,多多少少有着映射、讽刺张士诚,排解心中不满之意。因此,诏安后的梁山好汉们,在作者笔下是很难得到圆满的结局的。梁山的108条好汉,在经历了征辽、征田虎、征王庆一人不损的神迹之后,接下来不管面对的是方腊、圆腊还是三角腊,损兵折将的悲壮结局是无可避免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作者的那支笔说了算。


文眼豆子


首先梁山打方腊确实损兵折将,但损失惨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远征疲敝不熟悉地形、江南城池易守难攻、梁山军指挥水平和心态问题等。但论武将的个人能力,梁山单靠关胜就能力压群雄了,所以想单纯的拿梁山头领大批量战死来标榜南军的实力,着实搞笑。方腊方有不少水平突出的将领,逻辑文史姨就列举8个带提问者开开眼界。(多图预警…)

1、王寅

王寅在南军的官职是兵部尚书,满满的文官意味,并且王寅在刚上线是无论是巧言保庞万春还是设计坑杀了水火二将都显示出了智囊的本质,但歙州城破后,王寅提着枪驾着“转山飞”开始了逃跑计划,这期间先踩李云,又刺石勇,之后还能抵抗黄信、孙立、邹渊、邹润的包夹,最后林冲上前,五人合力才将其戳死。(PS:《绘卷水浒传》目前还没画王寅,相信王寅的戏份不会比石宝少)

2、邓元觉

邓元觉首次出场是在杭州,不难看出这个人物的设定就是南军鲁智深,那么自然二人之间必定会有一场打斗。鲁智深有着五虎的实力,邓元觉在细节上居然还能略高于鲁智深,武松见鲁智深拿不下邓元觉,便上前帮忙,正是这一助战,让邓元觉的实力比鲁智深只高不低。在南军溃败之时,邓元觉在乌龙岭依然保持着对梁山军的威慑力,期间还大战秦明,威风不减当年。宋江无奈,安排花荣直接上去射,邓元觉就这么阵亡了。

3、石宝

既然是一篇多图的文章,那自然文史姨又要把石宝的斩将图片搬上来了。石宝的武力或许不是最突出的,但其战斗智商和大局观是南军中的NO.1。

在与关胜的多次交锋中,石宝接有收获,一时间成为了梁山的噩梦。杭州城首战,石宝打的并不舒坦,还丢了好几个副将,但回城之后石宝利用梁山军物资周转不利的问题选择了以守待攻,并巧布伏兵,把正在探路的郝思文拉入城中,郝思文被南军活活碎剐。

而徐宁为救郝思文,脖子上中了一支毒箭,在安道全不在的情况下,徐宁毒发身亡,不难想象徐宁是有多么的痛苦。

坚固的杭州城也成了梁山的噩梦,张顺无可奈何,决定从水路潜进,但石宝早有埋伏,大网一撒,随时乱箭齐下,可怜浪里白条,无奈变成了水鬼。

北关门前,石宝杀索超并没花多大力气,仅仅利用索超急躁的性格,稍微诈败一下再施以流星锤,急先锋就这么阵亡了,就是这么的写意。

邓飞见索超坠马,并不知道索超已死,他脑海中第一反应就是去救人,结果也成了石宝的刀下亡魂。

鲍旭的死也很随意,石宝在面对霹雳无敌旋风绞肉组合并没有占到优势,战马还被李逵砍了,但矫健的石宝利用自身的敏捷以乱军为掩护逃入城中,鲍旭想立功忙去追杀,却被埋伏好的石宝砍死。

就算石宝退守至乌龙岭,他依然能给梁山造成威胁,解氏兄弟攀岩探路,解珍被岭上的南军钩住,他怕受辱只得砍断钩子,自己坠崖身亡。

解宝独自在半坡踌躇,南军在岭上扔下乱石乱箭,解宝被活活砸死。

受孤立无援的状况下,石宝还能在白钦的配合下连杀马麟、燕顺。

最终石宝在乌龙岭自刎了。

4、方杰

皇侄方杰被方腊称为南军第一勇士,但其实力其实也就是强八骠到中虎之间。方杰首战秦明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亏得杜微用飞刀助攻才斩杀了秦明。后来方腊逃到清溪洞,方杰力战关胜、花荣、朱仝、李应,当然双全难敌四双手,方杰转马回营,却被卧底柴进刺伤,燕青赶上一刀将其解决。

5、厉天闰

厉天闰有个弟弟叫厉天佑,模样和哥哥长得差不多但实力相差很大,与吕方交战五十多回合就阵亡了。死了弟弟的厉天闰自然是悲痛万分,在梁山偷关时厉天闰怒斩周通,砍伤李忠。董平和张清一个伤着胳膊一个不用飞石又去打独松关,结果被厉天闰和张韬纷纷砍死。后来独松关破,厉天闰被卢俊义杀死。

6、司行方

司行方也是四大元帅之一,但只有斩杀雷横一例战绩,后来兵败居然溺水而亡。

7、刘赟

我估计你们百度完后方腊八大将后都不知道这位大哥是谁吧!刘赟是方貌麾下的飞龙大将军,也是少有的几位侥幸逃脱的南军将领。苏州城外能和关胜拼三十多回合,至少也有强八骠的实力了。而有关8将领的设定,施公只在苏州这安排了八飞将,并且这几人的实力也是参差不齐,我们来简单回顾下。

一、关胜VS刘赟

有个很有趣的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梁山派出对阵八骠骑的八位头领其武力正好是由高到低往下排的,这也算是施公间接的对双方选手的一种直接对比。作为八骠骑排名第一的战将,刘赟的实力不容小视,能力敌关胜三十余回合也是了不起,更重要的是,刘赟是少有的几个方腊方没战死并且顺利逃脱的人,可见其运气也是不错,如此看来,刘赟的实力推测保底在梁山强八骠。

二、秦明VS张威

秦明强悍的实力自不用提了,张威有幸能和秦明对垒也间接能说明其能力了。而张威也能在秦明的狼牙棒下走三十余回合,至少说明人家也是有真本事的。后来苏州城破逃亡之时被赶上的孙立一鞭打死,目测保底实力中八骠。

三、花荣VS徐方

花荣的枪法不差,曾以诱敌的姿态战平过秦明,那么徐方力战花荣三十余回合依然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苏州城破在逃跑途中心态失衡的他被朱仝擒拿,惨遭凌迟,实力保底中八骠。

四、徐宁VS邬福

徐宁刚刚斩了吕师囊热身,在面对邬福时状态也不错,邬福在徐宁的廉钩枪下生生拼了三十回合,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苏州城破邬福死于樊瑞的流星锤下,实力保底中八骠。

五、朱仝VS苟正

到了朱仝这里方腊八骠骑就出现了实力上的分水岭,苟正三十余回合被朱仝斩杀让双方的争斗暂时划上了句号,苟正是第一个战死的八骠骑,也是朱仝为数不多的斩将记录,那么他的实力上限也就是强小彪了。

六、黄信VS郭世广

郭世广是唯一一个斩杀过梁山好汉的人,与黄信大战三十余回合奠定了其强小彪的实力,就算苏州城破还能和宣赞同归于尽,可怜的宣赞啊。

七、孙立VS甄诚

孙立三十回合没拿下甄诚也是情理之中,毕竟二人水平是旗鼓相当,那么甄诚也妥妥的有强小彪实力了。苏州城破甄诚被史进擒拿,惨遭凌迟。

八、郝思文VS昌盛

首先到了郝思文本就是中小彪的水平,那么昌盛是实力也就显而易见了。苏州城破昌盛被李俊刺死。

8、郑彪

最后我填个法师进去,至于为什么是郑彪而不是包道乙,是因为我觉得包道乙的表现远没有郑彪出彩。单郑彪一人,就能先杀王英与扈三娘。

而李衮和项充去追郑彪,却都因不熟悉地形送了人头。

最终樊瑞斗法战胜了包道乙,关胜一刀将其砍死。

所以梁山损兵折将的原因有很多,压根和所谓的什么8大将没关系,况且方腊也没有固定的8大将…


大周末的,真的忍不住先嘲讽一下。能问出这问题的人,压根就没看过《水浒传》,估计是为了蹭热度提的问题,真是可怜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