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怕凉,怎么调理?

生活536899


胃怕凉在中医讲是因为胃寒,胃寒多因天气变冷、服食冰冷的食物后,寒气停留在胃部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

胃寒者宜少食生冷食物,避免情绪过度紧张!


胃寒者宜吃

1.南瓜

滋养脾胃。可保护胃部免受刺激,减少溃疡。

2.甘蓝

能抗胃部溃疡,保护并修复胃部粘膜组织。

3.胡椒

能有效祛寒邪,保胃气。脾胃阳虚的人,一年四季都可以适量食用。


还可适量服食田七、生姜等具有暖胃作用的食物。

应少食西瓜、海带、菊花、薄荷、香蕉以及各种冷饮、冰镇食品等。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持续分享中医养生知识,希望人人都能懂点儿中医学,感谢阅读!记得关注哟~


成都泰生堂


胃怕凉,此应为中医学的胃寒病。是以风湿寒(尤以寒湿之邪)犯胃而发病。它是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寒带地区发病率更高。其特点是遇寒冷或吃寒冷性饮食使病情加重。

祖国医学认为,胃为“水谷之海”,是气血生化之源,若恣食生冷之久之可以引起胃寒之症。这里题主只提了胃怕凉,其实胃寒之症长期胃脘胀满疼痛,缠绵不已,口泛清水,呕吐呃逆。

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人体虚弱,过食生冷或因工作与居住环境过于寒冷,或冬季野外劳动,穿衣单薄使寒湿之邪侵犯并留滞于胃,使胃之气血凝滞不通,胃功能暂时失调而出现消化不良或疼痛等。

临床上分虚寒和寒实两型。

此外,胃寒还常常伴有其他风湿寒病(如上热下寒、肠寒、宫寒、肾寒等)同时存在。

调理主以温胃散寒。

中药可以桂枝15克、茯苓30克、白术12克、附子15克、吴茱萸6克、香附10克、干姜6克、木香6克等为主方。

寒重剧痛者可加小茴香15克、良姜10克、元胡12克。

胃内停水加猪苓10克、泽泻15克、生薏仁30克。

胃胀重者加川朴10克、大腹皮12克。

溃疡病气血虚者加黄芪30克、白芍12克。

中成药可选用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或附子理中丸等。


进取16127558944


胃惊凉,证明脾胃功能差。脾属里,胃属表。胃的功能是受纳和消化食物,恶燥,胃气宜降;而脾的功能是运化和运输,恶湿,脾气宜升。当胃虚了会有消化力差,食后腹胀满,感觉肚子鼓鼓的,还有的人口会反酸、嗳气,甚至会呃逆。首先胃寒的人:1.少吃寒凉、冰冻食物、少吃隔夜菜(含有亚硝酸盐),多吃温阳食物。2.少吃太粘食物(糯米粽、煎堆)难消化食物。少吃太硬食物,每次嚼烂不少于三十次。多吃软烂食物,每次不宜吃得太饱,还有睡前最好不宜进食。

胃寒要进行调理,否则会越来越严重,如形成胃炎那就麻烦了。可以用升阳益胃汤来调理(黄芪、党参、炙甘草、白芍、陈皮、白术、茯苓、木香、砂仁等)加减。如有胃溃疡合并幽门梗阻,可用吴茱萸汤(吴茱萸、党参、大枣、生姜等)辅助调理。要辨证清楚才可用药,否则适得其反,要谨记不可照搬!

如果是胃虚和胃寒也可食疗,如:小米、生姜、红枣、红糖粥;莲子、芡实、糯米、红枣、桂圆粥来调理。




健康是真理


中医认为胃怕凉多由于寒邪客胃、脾胃虚寒所致,可以口服中药汤剂如良附丸、黄芪建中汤。可在上脘、中脘、神阙穴上采用隔姜灸的方法,将鲜生姜切成直径为2cm,厚0.2cm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上脘、中脘、神阙,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可易炷再灸,一般灸3-6壮,以皮肤红晕不起疱为度。施灸过程注意防止烫伤。


中医王子融


胃怕凉说白了就是胃寒,那么为什么会胃寒?胃寒以后该如何调理?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养才不会胃寒?下面我从中医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希望可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首先说下胃寒是如何发生的,导致胃寒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日常生活过食寒凉导致胃寒,那有的人说了,我看到很多小孩子或者身体强壮的人吃寒凉食物都没有事啊,那这就要说到另一种原因了,就是命门火衰导致胃寒,这种原因一般和纵欲伤肾过度有关!所以一般导致胃寒的原因就是这两种!



其次说下胃寒以后该如何调理,这有三种调理方法,一种治标就是用中药党参,白术,干姜,吴茱萸,炒陈皮,甘草配伍调理,另外一种是治本,就是用中药附子,肉桂,熟地,巴戟天配伍补命门之火,还有一种就是将上面两种结合起来标本兼治,这个效果比较快!



最后说下生活中如何保养,一是不要纵欲过度伤肾,以免命门火力不足,二是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寒凉食物!做到以上两点就可以有效的预防胃寒!


戴老师讲中医



杏林回春21


与补脾胃,固大肠,补肺气为主要。


用户王伯杨


温中散寒。以温补为主。


叁餐君


保持身体12条经络畅通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