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早点发现子宫内膜癌呢?

魜溣


我是小影大夫。小时候听到一个家里人说,某某绝经了,却来了月经。很羡慕别人还能有第二春。现在学了医的我,现在回头想想,她并不是有了第二春,很有可能得了子宫内膜癌或者宫颈癌。当然不能仅凭着这一条诊断子宫内膜癌,但是子宫内膜癌就是容易发生在绝经期或者围绝经期的女性,出现异常的阴道流血。

子宫内膜癌属于女性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宫颈癌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分为雌激素依赖型(I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II型)。

子宫内膜癌是长在哪里的癌?

子宫内膜癌就是起源于子宫内膜的癌症。子宫内膜又在哪里呢?子宫我们都知道,是孕育生命的地方,位于盆腔内。子宫分为三层,里面的内膜,中间的肌层,最外面的浆膜层。


子宫内膜癌就是里面的内膜发生了癌变。正常女性的子宫内膜随着月经周期不断的变化,从增生期到分泌期,月经期的内膜脱落形成经血。绝经期的因为雌激素的减退,内膜变薄。而内膜长了癌,就是看到的内膜厚了。

子宫内膜癌有什么症状?

1.阴道异常流血

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而又典型症状,常为少量至中等量的出血。在年轻女性或围绝经期妇女常误认为是月经不调而被忽视。在绝经后女性多表现为持续或间断性阴道出血。所以绝经后的阴道流血,一定要尽早去妇科就诊。并不要以为自己真的来了第二春。

有些患者仅表现为绝经后少量阴道血性分泌物。晚期患者在出血中可能混有烂肉样组织。



2.阴道排液

有些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在早期可表现为稀薄的白色分泌物或少量血性白带,如果合并感染或癌灶坏死,可有脓性分泌物伴有异味。

所以阴道异常排液,也要特别注意。

3.疼痛

大多数子宫内膜癌都没有疼痛的症状,但是当癌肿增大,出血较多或者合并感染时,可以出现下腹部疼痛症状。

4.腹部包块

如果出现腹部包块,说明子宫内膜癌已经到了晚期,不仅侵犯整个子宫,还可能向外生长,向周围组织侵犯和转移了。

子宫内膜癌如何确诊?

出现了以上症状,要及时到妇科就诊。妇科医生会首先进行相关的妇科检查,初步判断是哪个部位的疾病,如果怀疑子宫内膜癌,会建议做个超声检查、子宫诊刮取活检,取出来的活检做病理,病理上看到癌细胞,那就是一名内膜癌。确诊了子宫内膜癌,部分还需要做磁共振检查,评估侵犯的范围、评估肿瘤分期,制定治疗方案等等。

子宫内膜癌大部分的症状是阴道异常流血。如果是绝经期或者围绝经期出现异常阴道流血,一定要去妇科就诊,首先要看看是不是宫颈癌或者子宫内膜癌。切不可大意。


小影大夫


子宫内膜癌并不像宫颈癌一样,那么容易被发现。而且针对宫颈癌现在有专门的宫颈癌筛查手段,子宫内膜癌则主要是发现异常的症状来进行相关的检查。

子宫内膜癌的常见异常表现,主要是来自于异常的出血。如果是本来月经挺正常的,慢慢的却变得不正常了:月经频发,淋漓不净,或者是本来已经绝经了,却又出现了阴道流血。

当发现异常出血怀疑是内膜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首先进行一个b 超检查,看看子宫内膜有没有异常的增厚等情况。如果发现可疑的表现,那么进一步确诊可以进行诊断性的刮宫,做病理检查。



除了异常的出血,子宫内膜癌还有可能会出现异常的阴道分泌物,比如白带长期异常,带血白带,水样白带,异常臭味等情况。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女性,超过50岁以上的女性,出现这种情况更需要引起警惕。

对于平时没有症状的女性,一年一次的妇科体检很有必要。在体检的时候,可以进行阴道b 超,关注子宫和附件的情况。早发现,早治疗,是改善预后,延长病人生命的关联。


妇产科女司机飒姐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在全世界有增长趋势。

早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0%会出现阴道出血或阴道流液的症状,没有任何症状者很少。绝经后妇女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一定要注意,需要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排除癌症可能。若出现白带血样、浓稠状、或脓血样,也同样要注意了,有25%的患者因阴道异常排液就诊查出内膜癌。子宫内膜癌还会出现下腹疼痛、宫腔积脓、腰骶疼痛等症状。

妇科检查一般很难查出,需要配合病史及其他检查。若有以下几种情况的阴道异常出血者,需要警惕内膜癌的发生:①肥胖、绝经推迟、不育者;②长期使用雌激素、口服他莫昔芬者;③有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家族病史者。妇科彩超是内膜癌的初步筛查,若出现内膜不均质回声、内膜增厚等提示内膜病变。确诊需要通过诊断性刮宫加病检,病检是确诊依据。随着医学的发展,腔镜的普遍,宫腔镜更是直观的观察子宫内膜局部的改变。还可以通过血清CA125检查,作为观察指标。

子宫内膜癌一部分为雌激素依赖型的癌症,一部分为非雌激素依赖型,还有10%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具体有哪些预防措施呢?首先,关注绝经后出血,绝经过渡期月经紊乱的患者;第二,注意雌激素过度的摄入引起的内膜病变;第三,关注肥胖、不育、绝经推迟等高危因素;最后,加强筛查力度,30~35岁女性,一年查一次妇科检查+妇科彩超+内膜活检。

本期答主:王静宁 医学硕士


杏花岛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肿瘤发病率居第二位,死亡率居第三位,另外两者想必大家也有所耳闻,分别是卵巢癌和宫颈癌。下图是子宫内膜癌的超声图像:


子宫内膜癌是生长在子宫内膜上的一种恶性癌症,好发于绝经期以及绝经期前后的女性,也就是五十岁左右以及五十岁以上的女性,关于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认为和雌激素有关。要想早期的发现子宫内膜癌,就要了解子宫内膜癌的特征性表现,只有了解了这些表现,才能尽量在发病的早期发现异常,以及治疗,将癌组织扼杀。

1、出血:一般绝经期前后的女性月经以及不正常了,月经的周期、月经量都会出现异常, 而子宫内膜癌引起的出血很容易被当做是不正常的月经血,从而忽略。子宫内膜癌的出血一般量较小,出血的颜色可能和正常的经血颜色类似,也可能会出现异常的颜色,如果出现不规则流血一定要及时就医。

2、白带异常:绝经期前后,白带量会减少,子宫内膜癌会出现异常的类似白带的分泌物,颜色或白色、或褐色,也可能带有血色,甚至带有固体物质, 这种就可能是子宫内膜出现了异常,有一定几率会是癌引起的阴道异常分泌物。

3、疼痛:肿瘤刺激神经自然会引起疼痛,但是特别早期局限的多不明显,疼痛主要为下腹部的疼痛,如果引起宫腔破损炎症往往会出现持续性疼痛,到后期疼痛会加重,可能会伴有腰部的疼痛,一般药物缓解困难。

上面这三个症状是子宫内膜癌最常出现的,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一定要引起注意。当然还有肿块,全身消瘦等等症状,这些是比较中晚期了。对于绝经期的女性建议每年定期进行b超检查,b超是子宫内膜癌较常应用的检查方式,如果有上文提到的早起表现,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妇科就诊。


张浩医生


首先明确一点,大部分早期子宫内膜癌在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五年十年的生存完全不在话下。

所以,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

但是可惜的是,相比于有明确筛查策略的宫颈癌来说,子宫内膜癌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早期筛查策略。



(子宫内膜癌灶)

宫颈癌筛查可以非常方便无创地取局部细胞做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或者检测高危致病因素-Hpv,如果有异常,还可以做阴道镜取宫颈组织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相对无创而且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而子宫内膜癌的检查方式相对有创,刮宫或者宫腔镜下内膜活检,对女性有一定的风险和伤害,不可能将有创方式作为疾病筛查的主要方式,这是子宫内膜癌比较难早期发现的原因之一。



(刮宫操作示意图)

想象一下,为了早点发现可能存在的子宫内膜癌,每年做一次刮宫或者宫腔镜,这样的筛查策略有没有用另说,女性遭受的痛苦必然很大。

那么子宫内膜癌如何能够早发现呢?

第一,关注基础身体状况改善生活方式,是否高体重、高血压、高血糖?如果是,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或者药物治疗,这些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

第二,关注月经和异常阴道流血情况,特别是围绝经期的女性出现月经紊乱,往往只认为是围绝经期的改变,而没有注意到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症状,凡是出现异常阴道流血,必须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

第三,做健康检查,除了宫颈癌筛查外,还必须做妇科超声检查查看内膜状态,如果有明显的内膜增厚,必要的话做刮宫检查。

第四,该做有创检查还得接受,如果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情况、B超提示内膜增厚等,必要的话需要做刮宫检查,更精确的是做宫腔镜下组织活检。

但是宫腔镜检查,因为需要注入膨宫液,有可能将癌细胞通过输卵管带入盆腔,从而造成医源性癌细胞扩散、提高子宫内膜癌分期。因此宫腔镜检查往往仅在难以区分肿瘤来源的时候采用,直视下活检较能明确诊断。


(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从图中可见输卵管将宫腔和盆腔联通起来,宫腔镜检查可能将癌细胞带入盆腔)

希望回答对各位有帮助!


妇产科小超人


健康科普,来看看【百科名医】吧!


在女人的体内,有一个珍贵的小房子,它就是子宫。它是女性身体里的一个重要的器官,素有“生命摇篮”、“胎儿宫殿”的美称,是我们在这世界上第一个温暖的家。同时又有人称子宫是“多事之秋”,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便是最常见的3种恶性肿瘤。今天,咱们来讲一下“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中的老三——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在我国它是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并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约占女性恶性肿瘤的7%,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学及流行病学资料,可总结出子宫内膜癌的一系列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范畴:①解剖和生理处于基本正常的某些情况;②某些明显的疾病状态;③外部的因素。兹将主要的危险因素分述如下:

1.身体过重肥胖明显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体重超过正常的15%,其危险性增加3倍。机体脂肪过多将增加雌激素的储存,以及增加血中雄烯二酮可以转化为雌酮,年轻超重是成年超重的预兆,尽早减肥是有益的。

2.未孕至少比生过1个小孩者增加一倍危险性。特别是因不排卵所至的不育,因持续受雌激素的作用,缺乏孕激素的对抗与调解,引起子宫内膜增生和癌变。甚至有作者报道,30岁以后较晚的生育也会增加危险性。

3.晚绝经52岁或52岁以后绝经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比49岁以前绝经者增加2.4倍,绝经晚的妇女后几年多半无排卵。关于初潮年龄和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尚不清楚。

4.糖尿病糖尿病或糖耐量不正常者其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比正常人增加2.8倍,在脆性糖尿病人更为显著。

5.高血压危险性比血压正常者增加1.5倍。诚如肥胖、糖尿病易于合并子宫内膜癌,高血压也系垂体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常与上述三者合并存在,即所谓子宫内膜癌患者常有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三联征。

6.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不排卵,而使子宫内膜处于高水平的、持续的雌激素作用之下,缺乏孕激素的调节和周期性的内膜剥脱,发生增生性改变。

7.卵巢肿瘤产生雌激素的卵巢肿瘤主要是卵巢颗粒细胞癌、卵泡膜细胞瘤等,它们常产生较高水平的雌激素,合并内膜癌的机会为4%。

8.外源性雌激素应用外源性雌激素,将增加4~8倍危险性,其发生与用药剂量、时间长短、是否合并应用孕激素、是否中间停药以及病人特点有关。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无论是内源抑或外源性雌激素)的持续作用有直接联系,长期不排卵是引起内膜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上述的各种因素常常是合并存在的,这就更增加了危险性。

如有下列情况时,应怀疑有子宫内膜癌的可能,需作进一步检查。

1.绝经期不规则阴道流血及绝经后阴道流血。

2.阴道水样或血性排液,不能以一般生殖道炎症解释者。

3.反复的阴道不正常细胞学发现,而宫颈活检阴性者。

4.患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患者,注意检查是否合并子宫内膜癌。

5.注意与子宫内膜癌有关的发病因素,如子宫内膜增生过长、雌激素使用情况及家族肿瘤史等。

应作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淋巴结)和仔细的妇科三合诊检查,注意出血部位、子宫大小、活动度、宫颈及宫旁组织有无浸润及其他部位有无转移灶等。子宫内膜癌阳性体征不多,约半数以上有子宫增大,但这种增大多属轻度,宫体一般稍软而均匀,如检查发现子宫特殊增大或表面有异常突起,则往往是并发肌瘤或肌腺瘤的表现,但必须考虑到癌组织穿出浆膜,在子宫表面形成肿瘤的可能。



百科名医


各位专家都从症状啊、检查项目上谈了怎么发现……

我就跑一下题

谈一下为什么要做这些检查

(顺便也说明了做什么检查)

1、B超 作为最常规的检查,做这个可以了解子宫的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有没有无回声不均或宫腔内赘生物、有无肌层浸润及其程度等,诊断符合率挺高(80%)。

2、分段诊刮 做这个基本上就是为了确诊你是不是子宫内膜癌了,价值挺高。

3、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下可以很直接看到宫腔和宫颈管有无癌症病灶存在,病灶的部位、大小、范围,还能看见宫颈管是不是也已经出现了病灶;可以看见一些非常小或者较早期的病变,减少漏诊。

4、细胞学检查 用宫颈刷、宫腔吸引涂片获得一些内膜标本,在实验室里诊断是否是子宫内膜癌,但是这个阳性率比较低,不建议常规用。

5、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可以很清楚的显示子宫内膜癌的病灶大小、范围,能发现有没有肌层浸润以及盆腔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能准确的估计肿瘤的分期

6、肿瘤标识物CA125 早期内膜癌病人中一般没有升高,有宫外转移才能明显的查出来,可以检测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以上


谭丽医生


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早期就是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都是在妇科体检时早期发现的。后期出现阴道流血、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阴道还会排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则有脓血性排液,有恶臭味;如果后期癌肿累及宫颈内口,可引起宫腔积脓,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晚期可出现贫血、消瘦等症状。


龙门佳丽


子宫内膜癌发生与很多原因有关,比如激素、遗传、环境等。绝经后或生育年龄阶段,子宫内膜逐渐增厚并出现不典型增生,与内膜癌变有密切关系。

患者可以依据临床症状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和接受治疗可以减少损害。

子宫内膜厚度是会变化的。子宫内膜的厚薄在一定程度上仅是相对而言。目前尚没有一个标准严格规定在子宫内膜薄厚程度之外,就绝对不孕。只要在正常范围内(一般低于3~5mm比较难着床,8~12mm比较理想),胚胎都可以移植。

导致子宫内膜变薄的有几个原因:

(1)年龄:年龄增大,女性子宫内膜会变薄;

(2)各种宫腔手术:较为常见的是人工流产,特别是反复人流对子宫内膜损伤很大;

(3)药物性损伤:如长期应用口服避孕药、氯米芬;

(4)自身免疫性疾病:破坏内膜结构完整性

(5)... ...

子宫内膜过薄,对于胚胎植入是十分不利的。就像贫瘠的土地不能提供充足可以种植的土壤。但是增厚的内膜并不代表是受精卵的“伊甸园”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增厚是在激素调节下,细胞增殖和糖原不断累积储存形成的增厚内膜。在激素褪去后,内膜随之脱落。但是,内膜过度增殖可能是内分泌失调导致,也可能是内膜细胞出现不典型增生引发的。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存在潜在恶性以及进展为癌的风险,即内膜细胞的增殖已经不完全受到激素调节,出现排列不规律,功能紊乱的特点。但是在长期观察中,只有极少部分不典型增生细胞才会癌变,表现为激素高度敏感,迅速增殖,不能正常脱落,入侵基层组织或侵犯肌层,夺取组织营养。

图示:

增殖内膜→单纯增生→复杂增生→复杂不典型增生→内膜癌(I 期)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患者年龄、绝经时间、内膜厚度等相关性统计:

通过上表数据显示,良性增生组、不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癌组之间,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无显著性差异,但BMI 在不典型增生组有增高趋势。 3组间子宫内膜厚度≥10mm、绝经年龄≥55 岁、有阴道出血或排出黏液、 合并高血压患者比例有显著差异,其中不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癌组的内膜厚度均明显增厚,阴道出血/排液的患者比例也明显高于良性增生组。

(上图是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内膜切片,箭头分别标记了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其中癌细胞排列明显出现异型性,即排列失去规律,大量深染的腺体癌细胞充满视野,与正常组织中紧密规律排列的细胞形成对比。)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非常多,也并非特异性表现,需要患者多留心。尤其处于绝经期及绝经期后一段时间的女性要十分警惕阴道异常出血

。在婚育年龄的妇女虽然较少发生子宫内膜癌,但是长期服用避孕药、有家族史的妇女需要格外留意。

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 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促卵泡素升高,刺激卵巢间质细胞增生分泌雌激素,子宫内膜可表现为增生性变化。如果伴有阴道出血、排液或者下腹胀、疼痛等,应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可能。 然而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早期及癌前病变并无临床症状。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

(1)阴道异常出血(非月经期间出血,经期明显延长,甚至达到半个月以上,经期后淋漓不尽,伴有异位或恶臭);阴道异常渗液(伴有异味、恶臭,渗液黄褐色或咖啡色);

(2)盆腔不明原因疼痛、持续胀痛

(3)体重不明原因迅速下降

(4)性交痛;

(5)绝经期及绝经后,内分泌环境改变;

(6)有类似家族史。

子宫内膜癌是进展很快的恶性肿瘤。上图是对该肿瘤分期的图示。

1A期:癌变组织局限内膜;

1B期:癌变组织入侵内膜下;

2期:癌变组织入侵肌层;

3A期:肿瘤转移至卵巢;

3B期:肿瘤侵犯阴道;

3C期:肿瘤转移至周围淋巴结;

4A期:肿瘤转移至盆腔组织,比如大肠、膀胱等器官;

4B期:肿瘤发生远处转移,比如转移到肝脏、肺等器官。

子宫内膜增生的确定诊断依靠内膜组织学检查,所需的组织学标本主要通过内膜活检获得。与普通的内膜活检相比,诊断性宫腔镜更有助于获得标本;尤其是在普通内膜活检标本未能获得标本或所取标本未能得到诊断时,其优势则更为突出。


倩Sur


子宫内膜癌往往都是由于子宫内异症引起的,子宫内异症是一种具有很高的转移性、复发性的疾病。很多时候患者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导致患者出现了一系列的疾病,影响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发育。这对于患者和家庭都是巨大的打击。

子宫内异症是因为子宫内膜癌的重要因素,那么及时的发现预防子宫内异症就是预防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手段。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它具备类似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常常游走在身体各组织和器官,并且极易复发。

内异症的复发和未控:指的是内异症经手术和(或)药物治疗症状缓解后,临床症状再次出现,且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或加重或再次出现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考虑手术治疗、穿刺治疗或者药物治疗。与患者沟通后,决定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前,全面评估病情、术者技术、手术器械,最后决定手术途径为腹腔镜、手术方式保留生育功能,对于手术范围、手术风险术前进行患者沟通,告知患者涉及肠道、输尿管等部位病变,以及涉及肠道、膀胱、输尿管、肾脏等器官的病变,可能在术中进行病变切除。

术后恢复良好,应用GnRH-a后续规范化治疗,采用莉芙敏改善更年期症状,并且加用钙剂预防骨质疏松,之后定期复查密切随访。术后2月,患者盆腔恢复良好,肿瘤标志物水平正常,疼痛消失,术后月经恢复正常,建议辅助生殖中心进行受孕,并应用短效避孕药进行后续治疗和密切随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