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丧事还没出殡又有人死了怎么办?

zawwinnaing


这件事并不稀奇,毕竟生老病死不可控制,尤其是在人口比较多的村子,发生这件事的概率更大。

农村办丧事,对整个村子都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在选择出殡的时间上,家族的老人会特别重视,在我们豫北地区,家里面老人去世后,会请会看日子的“半仙”,在家里面停棺大于七天,再选择合适的日子出殡。而村子里面人口众多,在所难免有人同时去世,哪遇到了这种事情怎么办呢?听阿坤为您讲一下村里的真事!

临近春节,村子里面有一位高龄老人去世,村子里面外出的人都在家,当天就过来张罗帮忙,就算是没有事情,也会选择再主家多停留一会,这是为了给人家面子,第二天一大早请人看日子,人家说在十天后的日子适宜出殡,这十天村子里面的人都在准备着,十天后出殡的事宜!在第五天的时候,村子里面另一位高龄老人去世,德高望重的长辈出面说,这边不太忙了,分一部分人去另一家帮忙,巧的是哪一家也选择一天出殡。


到了双方出殡的日子,两家都正常出殡,只不过村子里面的人,都会一家出两个以上的人,毕竟出殡对谁都是大事,自己家里人不可不到场,就算是小的男孩子,也得去参加人家的丧事!

总之,人的生老病死不可控制,在所难免有碰在一起的可能,遇到了大家也会沟通去解决。


阿坤乡野说


亲身经历:

本房(五服内)爷爷腊月初十上吊去世。他儿子都在外地,我和他孙子还有本房的叔叔,给他穿的寿衣。

到家我爸把我叫到床头,告诉我,儿子爸该交代的都交代完了,我也就这几天了,!

你大爷爷是长辈,看日子要考虑他家看的日子,得先把他老人家送下地,再忙我的事[流泪]

我爸是腊月十一早上七点三十病逝,我们这,人去世要先成奠,亲朋好友才能来家里哭,孙男嫡女才能穿孝衣。

本族管事的问我,要不二叔先放家里,等忙完大爷爷的事,再来成奠,我没答应,我告诉他,起码先给我爸成奠,家人和亲朋好友难道就这么憋着不哭?

后来我三把子仁兄弟都来了,结过婚的就两口子都到,还有本家的(五服外)都来帮忙,本房的就两头跑,我爸成奠完,本房就去大爷爷那里帮忙了,殡完大爷爷,所有人又来我家帮忙,那几天可把他们忙坏了。

不是我不听我爸的话,这种事放谁身上谁知道,把老爸放那不问,换谁都做不到


智看不说


你的这个问题我就亲身经历过,因为这事就发生我家里。

这死的这两个人就是我大伯与我父亲。

我大伯于2005年5月20日死的,在我们农村的习俗里讲说这个日子是重丧日,说重丧日死人必然还要死一个(当然我知道这没有科学根椐,只是农村习俗的一个讲法)。

我们这里是人死要第3天才出缤,也就是5月22日出缤,那天早上出缤刚好把我大伯的寿木抬到下葬的井上放好,我爸就在此时就去世了,我与我哥都还在我大伯下葬的井上,听到这消息赶忙跑回了家,

这件事到还应映证了农村习俗讲的重丧日死人还真要连续死两个而且还是亲人。

我们当时的做法就是把在我大伯家里帮忙的一切人都就叫到了家里,继续着与我大伯一样的丧事,该怎样就怎样。

但在习俗的讲究下,我家里的人听取了做法师的老师的建议,在出缤的时候,我与我哥一人拿了一个镜子照在我父亲的寿木上来解决我大伯重丧的关联,僻免还会殃及自己的亲人。

其实你问到的问题,在一段时间连死两人出缤还都是根椐当地的习俗来操办的。因为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当然就会有不同的方法。

不知你当地的习俗与我们这里相同么?

不知我这里的习俗在你们那里能借用么?

也希望我们这里的习俗能给你一个借签作用。


湘西湾竹子


这些事都正常啊,长葛董村镇有个孝顺的儿媳,伺候婆婆,全村人都称赞👍,婆婆晚上去世,家人考虑儿媳辛苦了,没让守孝,让儿媳好好休息,结果到了第二天凌晨,烧纸去叫媳妇儿起床发现儿媳已经去世了,这家要连着办丧事了,村子大,用人也不多,都能忙过来的,可能风俗不一样吧!我们这里办的简单,俩班乐队,有大厨做大锅菜,七八个人去挖墓坑就可以了,


用户103868667930


我在小的时候…听到老人们这样讲过,村里死了人如果沒有出殡…村里来卖瓦盆的人了,这样不过三天还要死人的…特别灵验!我还真是见到过这样的真实事儿。我记得村里有丧事了(就是有人死了)本村里的人如果在村外路上见到有卖瓦盆的人…赶紧告诉卖瓦盆的人…不要进有死人的村子,要不然还要死人…卖瓦盆的人听到这样的事情,转身向回走了,这个村子上就不死人了。如果村里死人了…卖瓦盆的人如果不知道这个村里有人去世了…就进村里了…只要一敲响瓦盆…这个村里一定会再死人的。我还真是亲自见到过…真是村里连续死了三个人…可是现在沒有卖瓦盆的人了,原因就不知道出在哪里了呀![抠鼻]


大为姥姥


在前些年,我们这个村子有个奇怪的现象。每次死人都是两个。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村里的老人们找风水先生去看。也没有什么效果。

我们这个村子本来不大,也就千数来人。正常来说每年死七八个人,死亡率千分之七八也算正常。可就是每次都两个人一块走,有的差一两天,有的差两三天。

这种现象,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凑巧,有的说村里有两个”土地爷”。一直好几年都是这样。年轻人们都知道,不相信什么封建迷信。过了两年再也很少有这种现象了

乡亲们只好忙完这家,再去那家帮忙,我们这里的风俗一般三天埋葬。两个人只要不碰到一天下葬就行。如果两家碰到一天了,就有人协商一家放三天,一家放五天。


朱增林呀


一个大村里,一天死个三个五个也正常不过了,一万人的大村子三个两个也正常不过了,这也是偶然的遭遇。不会天天如此的。一个大家族百十口人,偶然两个人病死。其家人惊慌失控,跪哭问我,咋或啊,我观察了各种事由,认为是正常病亡。没什么可怕,还有一家老人85死去,儿五十六岁,为了显得自已能行,亲自看坟安葬老人,结果,他自已于老人安葬后的二十天亡故。后来,子孙托我再看,后我说,15年你家不会死人。果然,16年老祖母去逝,享年九十年,二十年其母去逝,享年八十岁。一般正常下的死亡是不会有原因的,生老病死再正常不过了。无须惊慌,坦然面对。


青春年华187925332


像现在的农村地区,比如我老家当地,很多人都出门在外务工,或者安家落户。村里本来人就不多,一个老人去世,整个村子里的人都会过来帮忙。不像八九十年代,村里去世老人,一个小组的青壮年帮忙就足够了,根本不用别的小组的人来帮忙。现在虽然村里没有什么青壮年在家,出力以及帮忙出殡的大小事宜,有新的办法来解决。


老仇旧恨,逐渐消失。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打工潮的出现,村里剩下的老一辈人,由于年纪大了,大多留守在家,多少种一些地,锻炼身体的同时自给自足,不愿意给孩子们添麻烦。虽然说出门打工的人有攀比之心,谁混的有出息,谁混的没有出息,会有各种暗自较劲,激励着对方发愤图强,混人上人……!他们混的再好,时间不等人,没有熟悉的人去羡慕谁,也就没有嫉妒和恨了!

“人死入灯灭”。村里的留守老人,由于孩子们都不在家,以前因为争执那一亩三分地,打的不可开交的老人——好汉不提当年勇,都会握手言和。村里的红白喜事,以前老死不相往来的人,最不济也会在人去世以后,冰释前嫌,前去的吊唁。毕竟——他们是同时代的人,有着割不断的乡情和发小之情,他们见证了我们无法理解的的美好、快乐,辉煌、以及“仇恨”。


村里有老人去世,大家都有哀思之意。但是,如同题主担心的问题,人死以后要出殡,需要很多劳动力帮忙。如果再有一个人接连去世,劳动力怎么安排是好?其实,大可不必担心,人有同日生,就会有同日死。可以灵活安排出殡顺序,前一天,晚一天,问题都不太大。像我老家那里,村里去世人,请几个亲朋好友安排相关事宜。镇上有殡葬“一条龙”服务,至于出力埋葬人的活,以及道路不便的地方,都有专门的“抬棺人”帮忙解决,可以帮主家安排的妥妥当当。村里来吊唁的人,只是来表达哀思之意,送老人一程,捧个人场。人们之间,曾经无论多少爱与恨,都烟消云散。


三农的高度


在老家有一种说法,一般村里办丧事,就是会连续两起丧事。民间里说的大概是不孤单上路!

我父亲病重,走得很突然,他走的时候,村里有一个和他一起长大的叔叔因饮酒过度住院。

我父亲下葬的前一天,那位叔叔出院回家。

我父亲下葬那天,他半夜冻死在自己家。所有在我家帮忙的人,直接转移到他家,继续办丧事……

有时候这些事真的不好说……


果小橙的妈


我们老家村里还有父母前后脚去世的呢!

老太太头天上午,老爷子第二天下午。

本来分水先生确定的出殡时间相隔2天,后来子女们说是要合墓,于是先把老爷子的棺椁放进墓坑,拿毛毯盖着。等第三天又把老太太的棺椁放进入去,这才浇土立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